•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杀戮部队

The Kill Team,杀戮小队

主演:纳特·沃尔夫,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亚当·朗,乔纳森·怀特赛尔,布莱恩·马克,奥赛·伊克希尔,罗伯·莫洛,安娜·弗兰科利尼,埃勒姆·埃哈斯,滕吉·卡斯姆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西班牙,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杀戮部队》剧照

杀戮部队 剧照 NO.1杀戮部队 剧照 NO.2杀戮部队 剧照 NO.3杀戮部队 剧照 NO.4杀戮部队 剧照 NO.5杀戮部队 剧照 NO.6杀戮部队 剧照 NO.13杀戮部队 剧照 NO.14杀戮部队 剧照 NO.15杀戮部队 剧照 NO.16杀戮部队 剧照 NO.17杀戮部队 剧照 NO.18杀戮部队 剧照 NO.19杀戮部队 剧照 NO.20

《杀戮部队》剧情介绍

杀戮部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美国入侵阿富汗期间,年轻的美国士兵亚当被派驻阿富汗,年轻气盛的他遇到了魁梧正直的迪克斯中士,很快将其视为兄长和榜样。但后来亚当发现迪克斯示意手下杀害当地的无辜人民,良心发现的他考虑将他们的行为报告给上级反而被同袍威胁。迪克斯中士手下这支全副武装、越来越暴力的小队,也开始怀疑自己的队伍中有人背叛了他们。迪克斯中士强迫亚当杀死平民,不然就会杀死他。亚当面临痛苦的抉择,究竟是保全自己,还是想办法说出真相?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海军罪案调查处:夏威夷第一季那山那水爱意,绽放Life线上的我们壮士出征近距离击杀帕达黑暗势不两立残缺不全大宋断狱神手之陈情伞告别我的悠长过往鬼迷心窍破蛹谁是爸爸新安妮日记前路漫漫花党:朝鲜婚姻介绍所Hello!树先生雾都神探之绝情箭东京复仇者梅花谍影嘿!客栈安息2相遇骤雨中向往的生活爱你无条件来自普莱恩维尔的女孩最后一球闪灵凶猛

《杀戮部队》长篇影评

 1 ) 短评字数超了

虽说是基于真实事件,但与新闻报道包括导演本人的纪录片相比,其实还是能看出很多艺术加工的痕迹。

真实事件中的杀戮平民更接近于一种娱乐方式,而在片中却将其呈现为一种工作方式。

片中事件的主导者——中士选择杀戮的策略完全是基于实用主义,他经验丰富,明白如何高效地工作——只要绕过几条恼人的规则即可。

而他手下的那些兵们,所要做的是说服自己服从中士。

在与Briggman的闲谈中,Rayburn提出了“良心子弹”的概念——18世纪行刑队处决间谍时,会给任意一支步枪装上空弹,这样枪手在开枪时便不再犹豫。

这种心理还蛮奇妙的。

当扣动扳机必然造成一个人的死亡时,枪手会非常直观地觉得,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这个人的死亡。

而当扣动扳机有n-1/n的几率造成一个人的死亡时,枪手便意识到是那个给枪装上实弹的群体决定了这个人的死亡。

进而,他会觉得自己并没有责任。

国内常说的“军人的天职是服从”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一方面这是一种管理方法,另一方面当一个人不认为自己能做选择,那么自然也会认为自己不必承担做选择的责任。

Rayburn最后被逮捕、押解时,对偶遇的Briggman喊道,“他们说我是谋杀犯,你敢信吗?

你肯定不这么认为的,对吧?

”与其说是在抨击美军杀戮平民的行为,我觉得导演更像是在批判军队本身。

p.s.Briggman的演员还是演得不错的,表现出了一个莫名其妙参了军的傻白甜,面对杀戮行为的摇摆与挣扎,以及在群体内感受到的恐惧与不安。

另外,其实我觉得Rayburn也相当可爱。

就明知道他是个屌人,但还是感觉他是个天真烂漫大宝贝。

 2 ) 只是因为害怕

  这部电影的情节中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十九世纪,一个国家抓住间谍会组织行刑队对其进行枪决,每个队员都会对间谍开枪,但是有时,队员人会下不去手,于是大家想到了一个叫“良心弹”的好办法。

具体就是在行刑的枪中放入一颗空弹,所有的人都知道有这样一颗弹,但不知道具体是哪一把枪。

此后,行刑中,行刑队便下得去手了,因为每个人都不会有“我杀了他”这种感觉,而是“我们杀了他”,“集体杀了他”。

  这个故事很有趣,它反映了个性在集体中的泯灭,或说,人借助于推卸责任于集体而理直气壮地作恶。

我们的文革不就是这样吗?

那个时代的人回忆那段历史,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有责任,而是认为那是时代的错,是国家的错。

  本来我以为本片就是反映这一主题的,主人公反对滥杀无辜,最后却参与了杀害无辜,但原因呢,并不是上述主题,仅仅是因为主人公害怕受报负。

他陷入了格格不入的团体中,成了异类,因为害怕受到团体的伤害甚至杀害,便顺从了团体,成为杀人者的一员。

  这样讲也没什么不对,但是,格局太小了,也太粗糙了。

因为,他的思想在参与杀人的那一刻始终没有改变,他始终认为杀害无辜是错的,战争并没有扭曲他,集体并没有扭曲他,最终改变他的是对死亡的恐惧,是集体暴力的结果。

这个格局就小了。

  而且,如果他坚持不杀人,那个集体就真的会对他产生危胁吗?

电影中不是有一个黑人士兵举报团队的抽大麻和对他进行殴打吗?

他不是也活得好好的吗?

也就是说,集体暴力的危胁没有那么大,主人公最后的妥胁更像是因为胆子小。

  这就更没有意义了。

  还有,影片刻画一个人在集体中的异化,这个“集体”应该是个重点刻画的角色,但影片在这里面表现得很粗糙和苍白。

主人公所在团队,集体参与了对无辜者的杀害,他们是怎么达成共识的?

为什么只有主人公一个人成了异类?

这一点电影并没有表现清楚,只是用了一些点(比如一个黑人士兵对上士做法的肯定,以及一个被炸士兵最后死亡的情节)做了铺陈,但完全不够,因为团体中的每个人都缺乏血肉,不够真实。

  总之,这是一部立意很好,表达薄弱的电影。

每个演员都很出色,却因为剧本的薄弱,而没有成就一部佳作。

 3 ) 美帝战争片高于6分就可以放心看

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豆瓣只要高于6分的美国战争片,几乎放心看,差不到哪。

但是低于8分的国产战争片,基本就别看了.可能是这种严格的评分,导致美帝战争片越拍越好看?

哈哈哈哈😂……………………………………………………………………………………………………………………………………………………………………………………………………………………

 4 ) 看意识形态,选择成为最强不是因为过程爽,而是最强就是爽,代表爽,是一切。最强中心主义

不觉得这是“集体”的问题,而是“好”与“不好”的意识形态塑造的一环。

身处其中的人,除了镜子里的sergeant,其他都是不好的。

男人之所以不艹男人,是因为太硬辦不下身来,不然如果有可以拿来玩的东西,let's have fun的东西,party的东西都可以拿来,肌肉男,hard男,这个sergeant代表的意识形态塑造的一环,就是这种意识形态的化身,传唤的个人。

成为奴役一切供己享受(任何part)的强者,一切违逆道德的欲望不过是需要一个借口。

健身的快感,在于我越来越接近那个sergeant,那个强者,那个镜子里一套观念体系的化身,成为它本身,这个过程,就是享受的,对自己好的意识形态的作用就是如此。

“戰争和血腥使人發瘋。

抽大麻有瘾,吸毒品有瘾,你們也許還不知道殺人也有瘾,這是一種在世界上能居首位的瘾,它能讓你産生一種屠戮的快感,也讓你能知道什麽是生殺大權的實質,這是最刺激的人間遊戲,你可以由於殺人而感到自己存在的偉大和自豪。

我和我們的軍人,都成了殺人狂,所以我當時認爲這是全軍的傑作。

”生杀大权的征服感,自豪感,自己生命伟大的自豪感,个体的伟大感,这是性和杀戮带给人的,这就是为什么运动、杀戮男人要找强者,性要找女强人(喜欢运动,或者在女生中价值链高一些(要看这个价值的标准是什么,身高,大腿粗细,肌肉程度,妆容,脸型),而且是要真的征服和打败,心理上也得认同才可以,全权的碾压,没有丝毫余地的,这就是为什么女人的价值链的赛道不能和男人一样,女人提高价值不能和男人一样,才能够既有完全的征服的心理真实又有事实上的征服,自豪感伟大感,征服了女人中的最强者而且她的最强丝毫不影响我对自己最强的判断,因为是两个赛道。

而且一切都被设计得很爽,很合理,人间)

 5 ) 米国人真敢拍

挺不错的,敢拍出来米国这种真实的内幕就很棒,不像我们国家,任何黑幕内幕不好的都不怎么搬上荧幕。

其实我也能理解那个上士,你说他的做法就是错的吗?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就是错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他也对的。

为了让自己的人不受伤,不死,这种做法就是有点过激,出发点是好的,为了自己人嘛,但最后那个老头属实不应该,作为人,昧着良心做事,属实有点过分,因为你是人,有良知,有文明,有责任,有担当。

这种类型的我好像之前还看过一部,那个剧情就更猛了,一群米国车队经过道路旁,第一辆车突然被旁边的手机炸弹炸飞,队长下去看到自己的队员被炸的只剩上半身时,啥也没想,骂了几句,直接朝旁边房屋跑去,无差别杀害平民百姓,最后也被判刑。

我要是那个男主,我也会纠结到底同不同流合污,唉,很难抉择,但还是最好坚守初心,坚守作为人的底线,就算最后被上士威胁,他要杀了我,虽然我也会害怕,但我还是感觉不应该蓄意谋杀,因为你杀的那个人,他也是父亲,他也是儿子,他也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难道你作为美国人就很高贵?

他阿富汗人就不配拥有这些?

笑话。

电影整体还不错,我不考虑什么艺术感,什么拍摄镜头,这些专业电影人考虑的。

只要一部电影,你看完有所思所想,有所感悟,并且这感悟还挺深的,那他就是好电影,就值得这个五星。

 6 ) 恶意的杀戮,一直存在

看完影片,整体给人的还是一种非常沉重的心情,因为这种情况,不只是在影片中,而是在现实中一直在发生,不论过去,现在,或是未来。

中国近代史中,南京大屠杀是不得不提的一笔, 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说起美军,可能大多数人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主要还是因为新中国建立后并没有直接在本土区域直接和美军战斗(朝鲜,越南等地),其实美军也并不是一直军纪严明的部队,下面简单分析一二。

要说关于美军最著名的事件,那应该就是美莱村屠杀了。

越战期间美军屠杀平民 1968年3月15日,美国陆军上尉欧内斯特麦迪那通知他属下的士兵,北越军队第48营就驻扎在美莱村。

据有关情报预测,这个小村里的妇女和儿童,会在早上7点钟去赶每周一次的集市,不会呆在村子里。

于是,在中尉威廉凯利的指挥下,美军第11轻步兵旅的查理连队奉命去烧毁房屋,炸毁地下掩体和地道,并杀死所有的牲畜。

3月16日,凯利中尉带领他的部队去进行搜查和破坏。

上午7点12分,查理连向美莱村进发。

没有任何预警,屠杀就开始了。

在一座庙里,约15到 20名正在做祷告的妇女和儿童,全部被从身后射来的步枪子弹打死。

一名美国士兵端着一支M-16步枪朝两个正在走路的小男孩开枪,大一点的男孩倒在另一个男孩身上想保护他,结果这个士兵就朝他们不断地开枪,直到两个男孩都被打死。

80个村民被赶到了村里的一个广场上。

凯利中尉留下几个士兵守住了这群人。

他对其中一名士兵说:“你知道我想怎么处置他们。

”10分钟以后,凯利中尉回来了,他问:“你们把他们解决了吗?我要他们都死掉。

”凯利随手拿起他的步枪,把一个和尚推到稻田里,然后在相当近的距离内把那个和尚打死了。

另外一群妇女和儿童被赶到一条水渠边站好,随后,凯利指挥他的士兵把她们全部打死在水渠里。

其中一个浑身是血的两岁男孩从水渠里爬出来想要逃跑,结果凯利追上了他,又把他扔进水沟里,并向他开枪射击,直到确定这个男孩已经被打死为止。

直升飞机驾驶员,休搰湬森少尉在飞过一条填满尸体的水渠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记得那时我们说起了《圣经》中耶稣把水变成葡萄酒的故事,可是,水渠里那些人流淌的鲜血,给这个故事染上了灰暗的色彩。

” 那天,汤普森担负的任务之一,就是用烟雾标明受伤越南平民的方位,以便给他们提供医疗援助。

但是,他每投一颗烟雾弹,就会引来美国士兵们对那些受伤的人的疯狂杀戮。

汤普森试图通过无线电联系地面部队,想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但他没成功。

于是,他用无线电向总部报告:美国军队正在向平民开枪。

汤普森还多次降下飞机搭救越南平民,把他们送到安全地带。

第二次降落的时候,他看见凯利中尉和一群士兵,正准备要炸毁一个躲藏着妇女和儿童的地下掩体。

“我问他(凯利) 在炸毁掩体之前,能否先让妇女和儿童们出来,他说唯一能让他们出来的办法就是扔手榴弹。

越战期间美军屠杀平民 汤普森让凯利命令他的士兵住手,同时他呼叫来两架武装直升飞机,以便营救这些平民。

在等待援机时,汤普森就站在美国士兵和地下掩体之间。

他让那些妇女和儿童从掩体里出来时,他命令他的乘务长:“如果有哪个美国兵向越南人开枪,你们就向美国人开火。

”对此,凯利中尉明显感到很恼火,但是他没有阻止汤普森。

后来,凯利抱怨道:“那个驾驶员不喜欢我做事的方式,可我才是头儿。

”再后来,由于汤普森出色的表现,他被授予了特级飞行十字勋章――这大概是一个美国军人首次因为威胁要杀死自己的同伴而获奖。

并不是所有凯利的手下都热衷于屠杀,有部分士兵拒绝参与暴行,哈里斯坦利是查理连的一名机枪手,他就拒绝用他的M-60开火:“我没有开火,因为我想等待某种抵抗,可是没有人抵抗,所以我就没有理由开枪。

对我来说,他们简直是一帮疯狂的暴徒。

我可不愿做杀人犯。

”凯利命令斯坦利扫射被他带到水渠的村民,斯坦利拒绝了。

凯利用把他送上军事法庭做威胁,但是没起什么作用。

结果,凯利只好另外召集了30多名士兵,开始屠杀村民。

屠杀之后,美国陆军部的官方报纸《星条旗报》,竟然以头条新闻登出:“美军包围赤色分子,杀死128人。

” 美莱村屠杀的消息被美国陆军封锁了一年,后来由美国记者西摩欰希所揭发,1969年11月12日《纽约客》(杂志刊出屠杀新闻,导致美国境内反战情绪高涨,国际社会哗然,一致以「道德破产」加以责难。

这件惨案被认为是越战的分水岭,推动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美国政府也从真相披露的这一年(1969年)开始减少派遣至越南的军队数量。

至于遇难者人数,不同的资料来源对于美莱村越南平民的实际死亡数目也各不相同。

美国军方的官方报告指称168人死亡,其中20%是越南平民;越南的官方报告则称住在村里的900名平民中,有568名被杀害。

而《纽约时报》的一条消息指出,双方政府私下同意,死亡数目在400人到500人之间。

而最终结果可能所有人都想不到:1971年3月31日,美国军事法庭因美国陆军中尉威廉·凯利下令开火而判处其终身监禁,经上诉后被减刑至四个半月。

另有25人被起诉,但全都无罪释放。

我们再把目光聚集到本片所在的阿富汗战场。

本片讲述的是2010年的事,五名美国陆军士兵被指控蓄意谋杀阿富汗平民。

那这之后呢,情况会不会有所好转?

前驻阿美军士兵罗伯特·贝尔斯 答案是否定的。

下面要说到就是——3·11美国士兵射杀阿富汗平民事件 。

2012年3月11日晚, 月黑风高。

凌晨3点,一名美军士兵步行走出在坎大哈潘杰瓦伊地区的军营,披星戴月来到了附近的一个小村庄。

他,就是罗伯特·贝尔斯。

《东方时空》对于肇事者的相关报道 坎大哈省(Kandahar)位于阿富汗南部地区,据当时目击的村民称,他分别袭击了三所不同的民房,在第一所民居他向室内的11人开枪扫射,在第二所民房中向4人扫射。

目前,这起袭击已造成17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包括9名儿童和3名妇女。

贝尔斯曾三次赴伊拉克执行任务(2003年-2004年,2006年6月-2007年9月,2009年8月-2010年8月),并在伊拉克头部负伤、失去一只脚的一部分,可能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本以为不会再赴战场。

当贝尔斯2011年听说自己将被派往阿富汗时,他表示不愿意去。

事件发生后的罗伯特·贝尔斯 2013年6月5日,罗伯特·贝尔斯与控方达成认罪协议,他以承认16项谋杀罪名为条件,换取自己不被判处死刑。

8月23日,罗伯特·贝尔斯被美国军事法院判处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

然而,5月16日,贝尔斯的律师团却上诉称,罪责不在贝尔斯,要求对他实行假释。

如果上诉成功,他将逃脱牢狱之灾。

这场原本就已是判罚不公的案件再起波澜。

请求称,检察官无视证据表明贝尔斯的部队向他提供抗疟疾药物有可能导致暴力行为,以及有迹象表明潘杰瓦伊材的村民有可能是前职员军人。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罗伯特·贝勒斯杀死的人中,至少相当一部分是敌方战斗人员,而非平民,这样罪行的严重程度就减轻了很多,足够实施假释。

贝尔斯的律师认为,美国陆军上诉法院在2017年再审此案时,认为该案的原始检察官在制定针对他的案件时不必披露甲氟喹的副作用,这严重影响了对贝尔斯精神状态的判断。

“贝尔斯向上诉法院提交了无可争议的专家医疗宣誓书,称美国军方命令他服用抗疟药物甲氟喹,并且当时他正在第四次服药,正处于长期服药后不利的精神病效应,已产生了严重的精神病症状。

” 请愿书提交的文件还称,在2013年的判决中发表声明的Panjwai区村民不是无辜的旁观者,检方明知道这一点,却没有公开。

“检方没有公布一些阿富汗量刑证人的指纹出现在一些被美军拆除的简易爆炸装置上,这些路边炸弹都是针对美军的。

也就是说,这些人的法律地位不是国际人道主义法下的非战斗人员,而应是非法交战人员或强盗,根据《战争法》,士兵可以对他们进行攻击。

” 此次请愿书如果最终被美国军事法庭采纳通过,贝尔斯屠杀平民的行为将变成由于服用军方供应的药物,产生严重的副作用,造成他患上了精神病症。

同时,他所杀死的人员中,有相当部分不再被定为平民,甚至可以说,那些女人和孩子是附带伤害。

这几乎推翻了当年所有的审判!

美国霸权主义的嘴脸再次凸显。

最后当然还是要说说本片了。

美国刘易斯·麦科德联合军事基地声明,士兵杰里米·莫洛克会成为第一名受军事法庭审理的涉案军人。

莫洛克受到3项预谋杀人罪和一项伤害罪等指控。

军方说,如果全部罪名成立,他将最多获判终身监禁。

莫洛克现年22岁,与其他遭指控的11名军人同属美国陆军第五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车作战旅的一个排。

诉讼文件显示,莫洛克和上士卡尔文·吉布斯今年1月至5月在拉姆罗德前线作战基地附近村庄实施3起谋杀,共杀死3名阿富汗平民。

他们每次作案时拉一名士兵“入伙”:安德鲁·霍姆斯参与第一起谋杀;迈克尔·瓦尼翁参与第二起谋杀;亚当·温菲尔德参与第三起谋杀。

上述5人受到预谋谋杀等指控。

他们均自称无罪。

另外7名士兵受到妨碍案件调查等指控。

《华盛顿邮报》援引美国军方指控文件报道,一些士兵组建了一个“杀人小组”,组织者名为卡尔文·吉布斯,他2004年在伊拉克服役。

吉布斯告诉其他士兵,他本人在伊拉克干过“杀人娱乐”的事情,轻而易举地掩盖了事实。

在当年1月15日,“杀人小组”找到了机会。

当时一些美国军官前往坎大哈省一处村庄,与村内一些部族领袖会谈,吉布斯等人负责警戒。

村民古尔·穆丁向他们走来,美军士兵杰里米·莫洛克向地面投掷一枚手榴弹,制造穆丁发动袭击的假象,另外一名士兵随即向穆丁射击。

手榴弹爆炸,其他士兵向穆丁射击,后者当场死亡(后经确认是一个名为古尔·穆丁的农场工人)。

接受军方调查时,莫洛克承认,吉布斯将这枚手榴弹交给他,而且其他士兵事先清楚射杀平民的计划。

军方指控文件显示,吉布斯等人后来采取类似手法,分别在2月、3月和5月向无辜平民射击,至少致死2人。

1月份首次射杀事件后不久,一名士兵的父亲向军方发出警告,但军方不予理会,导致吉布斯等人继续“杀人娱乐”。

2月14日,吉布斯所在排的士兵亚当·温菲尔德在网上与身处美国的父亲克里斯托弗·温菲尔德聊天时提到,自己在阿富汗与吉布斯发生冲突。

小温菲尔德告诉父亲,排里的一些士兵威逼他参与“杀人娱乐”。

1月份射杀穆丁后,这些士兵私下里谈论如何找到下一个射杀目标。

老温菲尔德回忆,网上聊天中,他感到儿子非常恐惧,担心自己有生命危险。

老温菲尔德随即报警,先后给军方监察部门、军方刑事调查人员打电话,希望军方介入。

一名接电话的军官告诉他,如果他儿子不向驻阿富汗美军上司汇报,军方也无能为力。

老温菲尔德回忆,让他怒不可遏的是,这名军官口气冷淡,根本不在乎。

5月2日,吉布斯等人故技重演,杀死阿富汗一名宗教人士。

军方随后调查3排部分士兵非法吸食大麻制剂时,一名二等兵举报了吉布斯等人的丑行。

吉布斯得知后,带领排里的一些士兵殴打了这名二等兵。

吉布斯手里拿着一根手指骨,威胁这名二等兵。

这根手指骨是吉布斯从一名阿富汗死者身上截取的。

美军下士杰里米·莫洛克枪杀阿富汗15岁少年古尔·穆丁后,扳着血淋淋的尸体摆姿势 但这名二等兵没有被吓倒,接着向宪兵举报。

在一份声明中,这名二等兵说,排里的一些士兵,“前往村庄执行任务时,四处游荡,射死村民。

事件发生后,他们的报告内容每次都一样,即一名村民投掷手榴弹,但从不提供证据。

” 驻阿富汗美军涉嫌滥杀平民一事曝光后,12名美军士兵遭逮捕。

检方指控22岁的下士杰里米·莫洛克等5人故意杀害3名阿富汗平民,指控另外7人合谋掩盖罪行。

美国陆军女发言人特纳说,故意杀人罪名成立可致法庭判处死刑。

但陆军方面不会要求法庭作出死刑判决,所以,如果莫洛克罪名成立,他至多将面临终身监禁。

最终的结果:下士杰里米·莫洛克承认犯下3项杀人罪、一项共谋罪、一项妨碍公正罪和一项非法使用毒品罪,法官夸西·霍克斯说,他最初有意判处莫洛克终身监禁,允许假释,但莫洛克愿意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认罪并转作“污点证人”,因而获得减刑,获判24年监禁,大约7年后有假释资格。

而上士卡尔文·吉布斯,已经被降级为列兵,并被取消所有工资和其他收益,被判终身监禁后,将在一个军事监狱服刑。

当然,我们电影中的主人公,也被判了三年。

影片整体还原度较高,IMDb目前评分6.0分,个人评分7.2分,所以对于喜爱此类题材的朋友还是非常推荐观看的。

同时,整理资料不易,如果看完影评对你有所帮助的话,可以在下方给我点个赞,谢谢!

 7 ) 不可错过的一部战争题材电影

The Kill Team 其实对应电影的主题更多应该翻译为谋杀部队。

电影围绕的是战争小队在战争中谋杀了无辜的人,所以比起杀戮,谋杀可能更符合电影的主题。

想给这部电影正名,不管他人什么评价,我觉得6+的分数明显是低估了。

画面上讲,电影很干净,视听语言非常舒服,剪辑很流畅,一点都不托泥带水,后续会举例子,角色塑造也很漂亮,可见编剧很有功底,另外演员都很年轻,但是演技都在线。

电影开头就用非常简短的几个镜头和台词交代了当兵对于男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分别为卧室中女友朋友告知女友出轨,晚上和父亲聊天,机场见到别人对自己敬礼,每个镜头都非常简洁有力,互相连贯(从前一天准备出发到机场),叙事性很强。

之后乘坐悍马来到一个居民点,这里的安排也很有味道,在车上一个新兵和男主开玩笑,整个气氛还很轻松。

特别是在男主搜查当地居民却被吓到摔倒在地,被其他士兵嘲笑,轻松的氛围达到高潮。

这一行为被中士训斥,并告诫他们要尊重当地居民,下一秒却被炸弹炸得粉碎。

这也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爆炸的瞬间镜头就被切走,一种反高潮的处理,不去描写画面上的惨痛,更多得是让观众内心产生触动,作为战争题材的电影,这样的处理方式无疑很正确。

为什么要着重描写这个中士,一方面是情节转换的作用,使电影从这里开始慢慢酝酿沉重的气氛;另一方面为后续新出现的中士做铺垫,前后两者性格产生对比。

新中士带着他们去居民点时,这次车里的气氛就异常沉重和前面类似的镜头产生对比,使得观众和角色一样沉浸在之前事件中的气氛。

电影中台词、俚语等也十分讲究,语言简短有力,每个角色之间的台词也十分有标识性,特别是中士和男主。

电影中音乐的运用也很赞,全片运用音乐的场景不多,但是每一次使用都恰到好处。

类似的处理还有特别多...总的来讲这部战争电影不从很高的纬度去讲战争,比如狙击手里面的英雄角色,描绘许多的战争画面,而是从一个普通新兵成长的角度去描述战争,包括他的领导他的战友,使得军营生活变得十分立体,没有那种牺牲后的煽情画面,没有遇到敌人后的英勇冲锋,但却是战争最真实最朴实的一面,这就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它的内核就是真实,其次是与之相对应的电影处理手法和视听艺术。

并没有最好的视听艺术,只有与电影内核最匹配的手法和技巧,我觉得这部电影做到了,对于战争题材电影爱好者,我觉得这是一部不可多得,不能错过的电影。

 8 ) 战争是政治家的变态行为,那谁还指望士兵不变态?

战争是政治家的变态行为,那谁还指望士兵不变态?

美帝洗白自己有用吗,当然弱国无外交,弱国无人权。

战争是政治家的变态行为,那谁还指望士兵不变态?

美帝洗白自己有用吗,当然弱国无外交,弱国无人权。

战争是政治家的变态行为,那谁还指望士兵不变态?

美帝洗白自己有用吗,当然弱国无外交,弱国无人权。

 9 ) 事实可能更可怕

之前在美国看过这件事的报告,没有电影里那么可怕。

但看了电影我又在想,事实报告真的就是事实吗?

美军喜欢夸大美化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真实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战争是可以把人逼疯的尤其是你又是占尽优势的那一方。

更可怕的是这只是爆出来的,那些没爆出来的有多少呢?

美国宣传打死的恐怖分子里有多少是老百姓呢?

 10 ) 战争中,没人全身而退。

如果影片是杀戮部队(上),可以上五星。

那么杀戮部队(下)就可以拍摄在军事法庭对于主角思想的深挖,对上士心态的深挖,政治与战争的关系。

更深刻的反应战争对人性的毁灭。

可惜没有(下)。

四星理由:会引发部分人对人、战争和集体三者关系的思考——或许者是这影片想表达的。

战争带来的后果有很多种,对人性的挑战才是最核心的。

本片的着力点在于自我生存和“集体荣誉”之间的抉择,无论选择哪个,都要面对生死。

战争是最大的生死环境,懦弱的“强者”选择吞噬弱者来自保。

而现实中,从单纯到复杂,从大义凌然到麻木的事情,并不少。

“无法全身而退,洁身自好反而注定会被孤立”——最终也制造了很多犯罪者。

影片一句台词印象深刻:Leave me alone.You are alone.主人公懦弱但并非无能。

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怀着正义会战胜邪恶憧憬的人,懦弱让他选择了隐忍,而他被暴揍的战友,选择了直面罪恶。

他之所以孤单,不仅仅是被孤立,而是直面罪恶的战友被“消灭”了。

而影片中的“良心弹”,就是他最终选择扣动扳机的理由。

题外话:人性深不可测,战争就像深渊。

人类的智慧已经飞出太阳系,却始终不能跳出生物本能。

种族,信仰,资源都能成为战争的理由,而政治就是战争的幕后推手。

《杀戮部队》短评

不痛不痒

3分钟前
  • funcman
  • 还行

人性的探索 片子拍的一般般

5分钟前
  • 经典不可求
  • 推荐

《杀戮部队》一个美军新兵在阿富汗跟随他的上士每天巡逻,被他发现上市制造伪证杀戮阿富汗无辜贫民,他该怎么办?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小成本制作,因为是英文介绍我没细看,以为是突突突电影,没想到是一部制郁电影,我靠,4分。

9分钟前
  • John Wick
  • 较差

有点不明不白的

10分钟前
  • jiyun
  • 还行

真敢拍

11分钟前
  • 夹子leozero
  • 还行

一开始还以为是反战题材。结果发现内容要复杂的多。是融入还是坚持?有时候在战场上正义感救不了你,但你邪恶的队友却可以。该怎么选?

15分钟前
  • 潜龙
  • 力荐

因为某种原因,值得4星

18分钟前
  • Eliphen
  • 推荐

垃圾,浪费时间

20分钟前
  • 雨过天光
  • 很差

总体四平八稳的片子,悬疑的张力还是有的,但在处理主人公的心理转变上显得太粗糙了,对战争与人的理解也很表面。

22分钟前
  • 飚影
  • 较差

取自导演13年的同名纪录片,讲述美国新兵目睹陆军小队在阿富汗战争戮杀无辜平民的暴行。反战题材立意不错,可惜拍得太简单平淡了,剧情几乎都是主角从报国参军的热血、揭露暴行的犹豫到群体驯化后成罪犯的内心戏,整体突出了军队士兵的荣誉感,模糊了残酷战争的正义边界。战争一旦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世界便永无宁日。

26分钟前
  • 空有浪明
  • 较差

战争中的无奈。

30分钟前
  • 公民白丁
  • 推荐

Veronica, 11 May 2022

32分钟前
  • 魚生
  • 较差

dy

35分钟前
  • 饱发
  • 还行

江田岛

40分钟前
  • 启正
  • 推荐

结局有点没看懂

45分钟前
  • 半糖冰茶
  • 还行

50/100 能把这个原型故事拍成这样“云淡风轻”也是一种本事。

50分钟前
  • SELVEN
  • 较差

题材不错,拍的平淡

54分钟前
  • 绿色毛毛虫
  • 还行

拍得好浅显 如果不是为了舔nat wolff和E大的颜真的看不下去噢 哎想念每天和小赖针对这些东西激情辩论了哈哈哈哈 比如什么us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去中东啥的

58分钟前
  • 日落可以慢半拍
  • 推荐

简单剧情,正直的人同流合污被另一个正直的人举报了,心里五味杂陈

59分钟前
  • wzr
  • 推荐

我只是想做正确的事。我到底要不要做正确的事?什么是正确的事?

1小时前
  • 莫听穿林打叶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