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至暗时刻,这是我看的战争传记片里面对生命的态度最为谨慎的一部了。这也是战争片里我看过的对胜利的描述最为克制冷静的一部电影了。因为是关于她的,关于以色列的,我丝毫不奇怪。虽然她饱受争议,可惜她是对的,那个十月以后还是有另一次战争,在2013年,几乎动摇了西方犹太人的世界观。Golda Meir曾说,我能原谅他们杀死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不能原谅他们迫使我们杀害他们的孩子。她最终还是一手造成了孤儿和寡妇的军队,我们最终也又经历了一次赎罪日战争。golda本身是个前苏联的世俗犹太人,有人问她,你相信上帝吗?她回答,以色列人相信上帝,而我相信以色列人。我们家还有一把m1 grand古董枪以她命名的呢。最片尾科恩爷爷的歌真的合适,who by fire改编自犹太教很著名的诗篇。另,我的希伯来语进步了,时不时能听懂几句话了。
本来7.5的片子,四星就可以了,但看到那么多人因为没拍战争不爽,多给一星吧。要看战争场面,结尾一地麻雀就是。。。
用了很多力气用声画表现人物心理,但是没有展现出战争决策背后的理智和推测,显得有些主观用事
23年10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战争又起来了,很难想象23年2月本片上映,这么巧吗?查了一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关系,行文复杂,难以体会,我觉得打两个不恰当的比喻:有点类似500年以后的大陆和宝岛,两方在500年以后互相打,说自己才是华夏正统,也可能有点类似500年以后的北朝鲜和南朝鲜,两方在500年以后互相打,说自己才是半岛正统。本片讲了20世纪中叶以色列刚建国时,女总统为了保护政权而做出的一系列事件,通过单方视角展现了以色列在和埃及的战争,也通过基辛格到访展现了以色列和当时世界两大阵营美、苏的关系,也难怪2023年美国的犹太资本家们也都继续支持着以色列。3星及格吧,没什么亮点,也没什么缺点。
和至暗时刻正好凑一对烟鬼。
战争对领导者带来的压力太大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人性
剧情平铺直叙,缺乏戏剧张力。
3.5,重點不在Golda的政治謀略與算計(我其實也並不在乎她到底做了哪些決策),也不在戰爭本身,而是戰爭背後,一個女性領導人更為生活化的一面,她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身為一個領導人,她需要為戰時的每個決定負責,又需要承受多麼巨大的心理及精神壓力。在民眾、在部下面前,她不可以脆弱、慌張,只能冷靜安撫並儘快規劃下一步,在敵人面前她強勢、在盟友面前她運籌帷幄,這絕對是非常人能做到的,可是私底下她也只是個病痛纏身的老嫗而已,誰又能看到她的痛苦?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答案。話說非常喜歡Helen Mirren的冷笑,太帥了
可惜放在时下,有点讽刺
果尔达其人的一生当然是一个传奇,她为了国家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所有,在他人看不见的黑暗里,她依然是那么地孤独。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无法轻易瓦解民族仇恨,甚至无法拯救那些因战争而丧失生命的年轻的面孔。和平共处似乎总是一种奢望,在那些隐秘的角落,总有些伺机而动之徒不惜一切也要摧毁这难得的和平。终其一生她都想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想让她的国家和子民安居乐业,也许未来终究会有实现的那一天的。
相比至暗时刻,这是我看的战争传记片里面对生命的态度最为谨慎的一部了。这也是战争片里我看过的对胜利的描述最为克制冷静的一部电影了。因为是关于她的,关于以色列的,我丝毫不奇怪。虽然她饱受争议,可惜她是对的,那个十月以后还是有另一次战争,在2013年,几乎动摇了西方犹太人的世界观。Golda Meir曾说,我能原谅他们杀死我们的孩子,但是我不能原谅他们迫使我们杀害他们的孩子。她最终还是一手造成了孤儿和寡妇的军队,我们最终也又经历了一次赎罪日战争。golda本身是个前苏联的世俗犹太人,有人问她,你相信上帝吗?她回答,以色列人相信上帝,而我相信以色列人。我们家还有一把m1 grand古董枪以她命名的呢。最片尾科恩爷爷的歌真的合适,who by fire改编自犹太教很著名的诗篇。另,我的希伯来语进步了,时不时能听懂几句话了。
筹备的时候还在俄乌,放出的时候又是巴以。基本完全套用《至暗时刻》的拍法,没有外景,全部靠办公室内戏完成人物传记,优点是严肃亦不失温柔,不搞意识形态喊话那套,该带到的拯救童年、秋后算账、外交利害、历史群像都能带到;缺点则是导演处理的太利落干净,基本毫无延深,以至叙事显得干瘪,跟读百科没什么区别。编导集中表现的是赎罪日战争里果尔达身心俱疲的状态,就靠一口气吊着,这仿佛也是所有人提起巴以时的状态。三次钴治疗是影片核心,是果尔达与死神的三次对话,也因为这是一个被导演表现为从精神到肉体都注定要死亡的人物,她的强硬也就更显得干脆,决心也更无法动摇。昨日即今日,死亡即救赎。
梅厄夫人的故事还是挺传奇的,选取第四次中东战争这个节点确实不错,可以说是以色列版的《至暗时刻》,不过整体上显得有些平,给海伦·米伦化的妆好像不够自然,面部的填充看着有些突兀了。
【5/10】拍得稀烂,太多莫名的主观感受描写反而将主人公刻画得如同没有芯片的机器人一样
还不错,这类总开会的历史片挺容易让人脸盲,但这片几个主要人物,摩萨德老大、军方几位老哥,塑造得都各有记忆点。就是基辛格怎么拎着个社畜包,跟个业务员似的。穿过停尸房的设计有点问题,知道你想表达什么,但没有更好的方式了么。这样搞总觉得总理夫人在用什么暗黑偏方治疗。
主要讲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始末。用了很多力气用声画表现梅厄总理的人物心理,但是没有展现出战争决策背后的理智和推测,显得有些主观用事。
soso
这个时间点看这部片子真的感触良多。你看看当年面对3万正规军还压力重重,所以今天以色列要在200万平民面前展开地面进攻二一拖再拖,你以为这仅仅是军事问题吗?说句题外话,2国方案已经几乎不可能实现了,这很可悲但是现实。在说句题外话,这imdb的评分真是白左的指路明灯。
视听不错,但作为政治人物上我只看到了态度,没有手腕。
Nice cinematography and acting.
一个侵略者,有什么可称赞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是阿联试图夺回被以色列占领的领土,归根结底是因为英法和以色列的蛮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