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电视剧为了收视率什么节操都喂狗去了,男人们争相卖萌各种争风吃醋,把女人甩一边。。。
【叹气ps:但是卖腐卖得太明显和粗糙==【叹气叹气
因为之前关注过这部戏的筹备情况,加上是港版穿越剧,以为会比较有质量一些,看了几集之后发现马国明挺可爱的,以前对他无感,但这部戏的前半部分让我开始待见他了;剧情嘛就看看好了,我只能说我期望值高了;另外TVB的古装历史剧绝大多数没有雷人造型,不会出现内地古装剧的泡面头、朋克头,不会让古人穿现代人的背心裤衩,服装虽没有很考究但也中规中矩。
还有最致命的就是HK地方太小,拍大场景的时候真的显得太弱,做特效也做的很皮毛,当然这跟投入有关,也有精良的作品是在内地拍的,场景上选择的余地就大很多了
因为优酷老也不更新TVB ,于是到存片里一顿翻箱倒柜,挖出了这部2012年的穿越剧《回到三国》。
人们总是津津乐道时空话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孔子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西方翻着花样拍着与此有关的电影,有直接穿的,如《回到未来》;有N次重来的,如《明日边缘》;有在高维度旁观的,如《星际穿越》。
中国则孜孜不倦地播着各种穿越剧,《寻秦记》让古天乐大红大紫,《步步惊心》令刘诗诗一跃成为一线女星(霹雳虎则因此剧事业爱情迎来第二春)。
高科技让三维空间不再成为难以到达的彼岸,可是对于时间这个维度,我们似乎总是束手无策——“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朱自清)。
我们只能惆怅地唱着《时间都去哪了》,喟叹一去不回头的时光和生命。
于是,我们在影视剧、文学作品里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逆流而上,与古代风流人物恳谈切磋;我们让人生一遍遍NG,修正出一个最完美的版本;我们探头窥视将来,满足自己对高级社会的好奇,书写对未来文明的畅想。
《回到三国》就是第一种(终于绕回来了,有种主角第五集出现的赶脚。。。
)当我们读着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孙刘结盟、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的时候,是不是也很向往能亲眼见证这传奇的一幕幕?
《回到三国》就帮大家圆了这个梦,你不但能见证,而且能掺和,历史的军功章里还有你的一半。
《回到三国》选角还是不错的,林峰版的诸葛亮、李国麟的刘备、罗乐林的曹操、蒋志光的荀彧,都和想象中的历史角色很贴,演得也很严肃。
虽然有点脸谱化,不过这个缺陷是娘胎里带来的,因为《三国演义》就有这个毛病了,人物都和剪纸一样是二维的。
唯一让人不爽的是周瑜和小乔的角色设定,虽然剧本可能是按着三国演义的路子来设计的,有意抬亮贬瑜,但是把周瑜安排成这么一个气量狭小、阴狠毒辣的二流谋士,说小乔患有不分场合又闹又作的公主病,这样真的好吗?
吴宇森版《赤壁》里,可是搬出了男神女神梁朝伟和林志玲来演绎这对吴国璧人、神雕侠侣的(不过,志玲姐姐对着马讲的那句甜酥嗲糯的神台词“萌萌,站起来”也确实有点过了,此处有偷笑)赤壁之战时,周瑜才34岁,就已经担任孙刘联军总指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何等风采?
据易中天先生说,历史上周瑜气量是非常大的,《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刘备也承认他“器量颇大”,蒋干夸他“雅量高致”。
对三国群英神往膜拜的偶,必须为颜值智商情商三高的周瑜正名。
穿越戏虽然很讨巧,但是要写好却很花心思。
首先,穿越的时间点很重要,穿越过去要有舞台,有作为,有发挥,于是,《寻秦记》选的是秦一统天下之前的战国,项少龙在各个国家蹦跶,还助嬴政登基建立伟业。
或者要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步步惊心》张晓穿回去的时候,康熙的两个儿子、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正在进行激烈的皇权争夺战,其他阿哥也各自站队一片厮杀混战。
《回到三国》更接近前一种。
其次,穿越的人物很重要。
戏好不好看,这是成败关键。
这个人物要有一技之长要有头脑,才能在或乱世或宫斗的恶劣环境中生存,并寻找机会发达。
这个人物更要有性格,才能让整部戏鲜活起来。
这一点上,《回到三国》做得很好,这部戏最大的亮点就是对男主司马信(马国明饰演)性格的塑造。
从一个以坑蒙拐骗“港男十八式”为座右铭、只会和狐朋狗友打游戏机的市井小混混,到一个把餐饮连锁开遍全港的成功企业家;从一个游戏人间换女人如换衣服的浮夸浪子,到一个痴等几十年的绝世好男人。
司马信在三国探险的2年彻彻底底改造了他。
这和司马信结识的人、混的圈子很有关系,刘关张是仁义忠勇的活招牌,《回到三国》花了浓重笔墨描绘的诸葛亮,更是气度恢弘,豁达淡泊,真正的大将之风,智者典范。
近朱者赤,司马信想不成长都很难。
《回到三国》的更高明之处在于,借司马信这样一个现代人物,来展示古代和现代文化的对话和撞击。
诸葛刘关张等教给司马信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教给他责任、底线、信念,司马信则教会他们灵活变通,他的地痞哲学、心理学、博弈论,帮诸葛亮打开了思路,冲破了桎梏。
两种文化孰高孰低,剧组并没有给出明确定论,然而观众却在观剧的过程中,陷入了沉思,我们的现代文化真的进步了吗?
就像司马信对女主桑柔先后两次阐述的现代感情观,第一次的“自由恋爱”说,打动了桑柔,而第二次司马信支支吾吾说,我们的时代,喜欢了这个可以很快不喜欢,喜欢这个的同时还可以喜欢另一个……他自己都没有底气,桑柔含着眼泪说,我们喜欢的,就认定了,就是一生一世。
我们进步了吗?
我们更幸福了吗?
我们是遗失了,还是得到了?
穿越戏若能启发我们进行这样的思索,便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说到桑柔,很有意思的是,本来该剧的小乔是当反面角色塑造的,一出场跟着老公去刘备地盘派米的小乔,嫌老百姓穷脏,两只手指捏着米袋远远一扔。
之后的剧情,更是多次拿小乔和诸葛亮的老婆黄月英做对比,黄月英为夫君设计木牛流马辅他作战,小乔却在给周瑜设计披风;黄月英温柔体贴识大体,小乔却各种作各种任性发脾气。
然而,你会发现,所谓的好女人,却并不可爱,很闷,很寡淡。
黄月英还堪忍受,至少知书达理,还有内涵和思想。
桑柔就更典型了,太为别人着想太善解人意太听话顺从太无私奉献,好到没味道。
相形之下,小乔却很生动,真性情真脾气,颇合现代人的口味,还有,设计披风怎么了,不要歧视服装设计师。
剧组当初在设计剧情和角色的时候,肯定没想到会有这反效果吧。
这部戏虎头蛇尾,感觉前面的剧本跟后面的剧本不是一个人写的。
1.前面的剧情推进与司马信妹妹的短信穿插得很妙,编剧有巧思。
2.林峯演技很好,演出了诸葛亮儒雅睿智,国士无双的气质,尤其最后一场赤壁之战“借东风”的戏,出神入化,那一刻觉得林峯就是诸葛亮。
3.结局有三个问题:△马国明饰演的司马云信回到现代之后的戏跟前面的剧情基本割裂,没有呼应。
如果用几个镜头把刘备诸葛亮等人之后一路奋战,最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过程,和司马云信独自在现代奋斗的镜头互相穿插,效果更好。
△格局太小,最后司马云信的余生里面只剩爱情,只念桑柔,再没有提过这段历史。
△好的故事最后都是留下省略号的,让人感觉未完待续、浮想联翩……而《回到三国》结束在司马云信心脏病发再也见不到桑柔的剧情,给这个故事画上了一个句号,戛然而止,断了观众的念想,可惜了。
实在不想提起 寻秦记 ,和他相比,毕竟寻秦记的年数也久了,不过,实在也无法不联想到 寻秦记,同是穿越剧,林峰饰演诸葛亮真是怎么看怎么别扭,回想起当初的林峰还在演小配角,这些年已经上升为男主演了,剧情蛮逗的,有时挺搞笑的,就是结局是否太理性化了一点?!
到最后觉得蛮可惜也不大有意思了 ,用了那么长的时间在最后一集,总觉得会有个浪漫的结尾,结果最终孤独终老了。
唉
我承认我是三国迷,不能不认真。
诸葛亮迂腐八股到居然连反间计都没猜出,还好意思吐槽周瑜卑鄙,乱世之中有你这么迂腐好好意思演诸葛亮?
回去做你的山野莽夫吧,都不知道舌战群儒怎么过来的。
戏中我觉得只剩下两个人可以看看,一个孙权敖嘉年,一个荀彧蒋志光。
本来题目拟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穿越梦”。
不过却想起一首歌《还好我没生在古代》,于是改为现在的题目。
先说三国,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历史的几大板块中,尤其喜欢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里,又格外中意三国……我也曾幻想,有一天能回到古代,亲眼看看那些烂熟于心的人物,我不想改变历史,只是看看就好。
当然,如果能参与历史,就更棒了。
不过幻想终究是幻想,穿越,终究只在电视剧中。
其实这是部很老的电视剧了,一直都知道,一直都没看,怕。
怕破坏了心中的幻想。
事实上,看这部剧,会着急,火烧博望坡,不一定的历史成绩好才知道吧,任何一个三国迷都会知道吧,可惜男主不知道;会吐槽,曹操对刘协的态度,心里怎么想,不知道,但绝不会称呼其为“昏君”;……可是这又不是正史剧……有人说,一切穿越和项少龙比都是渣。
其实这部剧设置还算好的,因为穿越剧最难处理的就是历史和未来的关系。
不过两个理论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历史会I修复”、“小人物参与历史也不一定会被记载”,还是挺有意思的。
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五年前的电视,实在无聊,可以看一看,我就是实在没看的,才终于点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穿越题材拍成电视剧的往往不会随意改变历史,反而历史就是因为主角穿越过去才会成为现在的历史,我在58dy.cn看了全集。
看看《寻秦记》《穿越时空的爱恋》就连红极一时的《宫》和《步步惊心》都是这样。
看到第三集时我心里有这样一个猜想,主角会不会就是后来的司马懿,不知道大家怎么认为?
小时候,我就崇拜诸葛亮,大概是因为小人书和评书,还有李法曾版的《诸葛亮》,让我异常崇拜。
duobo.cc 全集观看 李法曾版的诸葛亮,夫人黄月英,很老很丑
许多硬伤,多到无法统计。
其实也不用统计。
三国最基本的【骑兵没有马镫】从来就没影视剧在意过,更别提馒头这种没影的东西了。
葡萄是西域产的,对,但也不是西域进口的,以当时的物流速度新鲜葡萄运到中原早就烂掉了,葡萄干还差不多。
所以干脆无视硬伤,来看看这部剧里值得看的东西。
我一向喜欢穿越剧。
反正真正的历史片多数也错得让人懒得吐槽,还不如一些描写得细腻的穿越剧,更能贴近人物,做细微的观察分析。
另外让现代人穿越会古代,容易造成不同价值观的碰撞,隐晦地表达出一种观点:“用今人的常识去判断古人是非,是件可笑的事”。
以上两个穿越剧的特点,本身又是相互矛盾的,因此要写好穿越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看点1.人格化的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故事里被神话得最夸张的角色。
实际上诸葛亮出身低微,如果刘备不是混得太惨实在没有办法,一般来说是不会沦落到需要去请这样的人出山的。
诸葛亮在乡间出名,可以攀亲到大户人家,但实际上他的名声并没有远扬,而且交往的都是一些草莽书生。
这样的人在当时是非常不招诸侯待见的。
诸葛亮为什么不招待见,也很好理解。
夏侯家帮曹操立业,出人出钱,曹家天下说白了就是夏后氏的天下。
周瑜助孙策,手下的兵将都是自己的,没找孙策要过一个人。
张弘助孙策,说上京就上京,一群好朋友等着邀请他去朝廷共事。
汉末的门阀政治已经非常明显,权利制衡得非常厉害,有一点类似于西方的共和制度。
其他人出得起的东西,诸葛亮一个寒门秀士还真就出不起。
就好比你现在创业,手里什么都没有,A说我帮你,我有钱;B说我帮你,我有人脉;C说我帮你,我能干但没经验。
这三个人当中谁最不会受重视显而易见。
有人说与黄家联姻之后诸葛亮也有了靠山,但黄家最多也就是在地方上有点势力,撑不起刘备对诸葛亮的期待。
所以诸葛亮领兵之后,张飞关羽一个个不服气。
所以可想而知诸葛亮压力有多大。
本剧里把这些矛盾全部拿到台面上来,描述诸葛亮的困境——面对主公的疑虑,同袍的刁难,外忧内患,真正是“奉命于危难之间”。
看一个凡人是如何承接下这许多压力,创建出被后世神话的伟业,无疑是这一部穿越剧最主要的看点。
看点2.一家之主刘备相对于平衡各方势力的曹操,继承父兄基业的孙权,刘备更称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独裁者”。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每每投奔一处,如果不是被对方欣赏,举家相让,就一定会被地主忌惮。
演义中的刘备有三宝:正统血脉、泪水悲情、众望所归。
但是这三者就算属实,也仅仅是现象。
反而实际上的“独裁者”刘备,是如何被众人当作明主的,也是本剧用心表现的地方。
刘备被后人称作贤德,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得出来。
刘备起兵时的财力靠张飞,关羽是技术入股,刘备把两人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兄弟相称平起平坐。
后来糜竺徐州首富,带着家财美眷来帮刘备,诸葛亮两手空空,两人也是平起平坐。
这些关系并不是很好处理的。
传说刘备是天秤,他确实也具备天秤的许多特征。
青梅煮酒时与曹操虚与委蛇,心中非常厌恶,找了机会就离开许昌。
在徐州时,刘备对吕布一再忍让,吕布读不出刘备忍让后面的潜台词,一直以为两人关系很好,也是天秤容易让人误会的特点。
另外刘备给人以枭雄之感,或许也是源于风相星座那种“没有野心的野心”——并不在乎自己是不是领袖,也不在乎名利,而在乎自己的意志与信念有没有达成,以及与之俱来的一种“不宽容”的心态。
此外刘备会不计较身份地位,重用像徐庶、诸葛亮、庞统这样的寒士,这是风象星座的特征,在汉代而言是非常叛逆的行为。
占领益州的时候,这样的价值观遭到了固有价值观的强力反弹。
实际上刘备这些行为在之前就会遭遇地方势力的排挤:豫州、徐州、荆州都没有容忍他,刘备应该是本着避免矛盾(天秤)的心情一直在出走。
直到到了益州,一行人已经退无可退,就只能和当地势力纠缠到底。
电视还没看完。
继续看。
司马信对诸葛亮的爱是无尽的。
挺有趣
吃蕉,吃个屁啊,古代荆州有蕉树?
我爱穿越。
这是什么狗屎结局啊,男猪脚死了还放女猪脚下来是想干嘛?想看第二部,可是怎么拍啊,为么那么喜欢把人拍死啊,电视剧搞那么悲是想干嘛,现实的悲已经够够的了
看这个的时候不要追究历史,别看特效,别与《寻秦记》相较,只看峰少卖萌,马明搞笑,那么就可以了。桑柔这个角色很适合杨怡,温柔贤淑善良,很讨喜。和司马信时空相隔的爱情悲剧很好。
还是没逃脱最近tvb的主角必死,我喜欢司马懿!!
还ok,结局真……不堪
无力吐槽了。。。
无聊。。。林峰在里面好弱啊~~
受不了了剧情太蠢了还让不让人看了!虽然有基基的地方可以激动一下但是连起来整集整集的看真是要人老命啊!!马明蠢的很自然但是林峰在那里优雅优的我一身鸡皮疙瘩啊T▽T
额额额~弄个悲剧干嘛啦
好神奇的电视剧啊。。。。居然集齐了这几个tvb的大角来演这么幼稚的剧。。。。最后的结局,我觉得是编剧实在无法忍受了。
结局唔系我钟意嘅
弱智
TVB定期搞穿越。基情满满。马国明乱卖萌我喜欢的亚。
最后一幕我居然哭了,泪点低,最近比较感性
虎头蛇尾。
这是我见过的最烂的穿越剧,没有之一,但是我还是特喜欢看,看他到底有多烂,后来发现,@何博bob 也在看这个,我两兴高采烈的聊了一下~~得出了共同的结论...................
2011-08-14;2012-08-04;201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