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规定大部分人打5星,我就不能打1星。
我先说一下,这不是盲目评价。
这部番我完完整整地看下来了。
这个分我打出来,就愿意承担后果,希望大家口下留情。
换做5年前,我一定给这部番打高分,并且发出感慨:“女孩子们之间真好啊。
” 就像当年信奉CLANNAD能给我带来光玉一样,心里揣着小小的美好。
但——悲惨的是,这五年,我逐渐变成了一个无药可救的现实主义者。
看不得这种真实感稀碎的东西。
败笔一。
内容单薄,导致立意肤浅。
除了喝茶游泳开擦边球之外,别无他物了。
1集2集可以,3集5集也行。
集集这样是不是有点不妥当?
你们毕竟是个乐队,能加点别的内容吗?
音乐可以传达的东西是很多的。
汗水,勤奋,共鸣?
不用太多,加一点点就好,一集就行,告诉大家,我们有这样一部分。
这样立意一下就高了不少。
这个番看下来,会给人一种错觉,当个乐手很简单,只要柴废卖卖萌就可以。
不是,真的不是。
也许还会给人一种错觉,聚在一起弹琴,凝聚点是喝茶。
不是,也不是。
音乐啊,对我来说,像水纹一样,撩拨的是参与者的心弦。
败笔二。
人际关系经不起推敲。
有人和我说,她们回家练。
我想说,回家练的是独自的部分,而乐队是需要练合的。
架子鼓,键盘,都不方便搬运。
练合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弥足珍贵的。
就算抛开这一点不说。
那,我没看出你们关系多好。
为什么在学校不练,回家偷偷练?
为什么在学校柴废,回家就勤奋了?
你们是喜欢互相掩饰是吗?
为什么梓喵那么喜欢吉他,说了三遍“咱们练吧”,没有人理会?
为什么她最后也为了合群,而被迫融入一种“氛围”?
她不难受吗?
她的行事风格如此轻易地就改变了吗?
为什么一个内秀的姑娘要被迫穿上猫耳衣服?她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呀?
为什么表演的时候摔倒了,要拍人家内裤的照片?
所有人还都对此乐此不疲津津乐道?
还有,作为音乐老师。
竟然说了一句:“吵死了,出去”这样的话。
啊?
这是音乐室,和音乐有关的人出去是吧?
每个人的心路,也就是人物动机,都立不住。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标签化的,难以深入的。
这种美好,这种友谊,我看的是一团虚无,满是漏洞。
和美好二字完全不沾边。
(败笔三,严重脱离实际。
披着日常番的外衣,打着写实的旗号。
内核真实感还不如凉宫春日。
裹着励志的外壳,打着青春的名义,实际内核就是怠惰偷懒还要成功优秀。
凭什么啊?
天才也不是这样当的吧?
)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部作品就是灵魂这是一部九年前的作品,当时大热,就算拿到现在看也不过时。
有人说它人物粗线条,有人说它没有剧情,有人说它可看性不足不管怎么评价,豆瓣还是有8.7轻音少女讲的是5个少女在高中时期一起组乐队的故事。
唯,乐队的主唱兼吉他手,一个天然呆的少女,所幸有一位精明能干的妹妹优照顾着,开学第一天,看错时间,叼着一口面包冲向学校,结果提前了一个小时到。
它属于天才和白痴之间,平时傻白甜,关键时刻,临时抱一下佛脚,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超级喜欢吃点心,只要有好吃的,其他都不是问题。
吉他都可以放弃了。
律子,社团部长兼鼓手,是一个性格大大咧咧的少女,为人不苟世俗条例,随心所欲。
社团的招新的时候,装摔倒,把学妹骗到社团,想以点心威逼利诱学妹入社,结果把人都吓跑了,还弄坏了社团的名声了,哎,这个部长,能正经点吗?
最喜欢抓弄青梅竹马的澪。
澪,贝斯手,是个正直和及其害羞的女生,经常被律子欺负。
是矫正社团每天慵懒作风的带头人,其实就她一个人积极练习,哭。
但是胆子很小,最见不得的别人受伤了,唯因为练吉他手指长茧了,她看到了都躲一边。
紬,电子琴手,迷之大小姐,据说日本百货业一半都是她家旗下的。
没有体验过没有钱的生活,梦想之一就是去打工。
社团悠闲的气氛,主要是因为每天紬赞助的高级红茶和点心,据说用的茶杯就英国皇室一样的。
社团旅行就是她赞助的别墅。
梓,吉他手,低一级的学妹,为人和澪一样,正直热心。
是看到她们在学校招新热烈弹唱所感染而加入的,结果来到社团,被紬的点心腐化了,已经彻底沦陷了。
就是这样的5个人,看着她们学习,唱歌,吃点心,好像自己的灵魂也不一样了。
在除了读书考大学之外,没有其他目标的年龄,每个人都像木偶人一样,宿舍—饭堂—教室,三点一线,长大了,公司—宿舍,两点一线。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时间里,看着这群杂七杂八的少女一起组乐团,吃下午茶,努力学习,好像灵魂暂时被她们带走环游了世界一圈,现实的东西可暂时放一边。
在现实中,如果既没有好看的皮囊,也没有有趣的灵魂的话,那么就可以看看这部动漫,唤起你那颗不羁的心灵。
更多影评和资源请关注梵高动漫
《轻音少女!
》第一季14话食用完毕。
《轻音少女!!
》第二季27话食用完毕。
啊啊啊啊啊啊可爱!
终于能体会《挪威的森林》里“春天小熊”譬喻的精妙了!
假如有一天我也在森林无情无绪一脸阴郁,看到迎面走过来一只蓬蓬的雪豹,一只呆呆的海獭,一只滴溜溜的虎鲸,而雪豹抱着它的大尾巴,海獭拼命挼脸,虎鲸嘤嘤嘤地抽打随身携带的金丝猴(bushi),后面还跟了一只悄咪咪立耳的小德牧——它们对我说:“来一起搓麻将吧,人类,三缺一哟!
搓麻将神灵会喜悦,会旋转,会赐福哒(这可不是我瞎编的,霓虹真有类似说法),我们可以打通宵,还包食宿!
”我大概也会沉默五秒钟,再缓缓露出一个居心叵测的微笑,回答“我知道一些更好玩的游戏哦,比如摔跤……想不想试试看呢?
”的吧。
我原本以为,《冰菓》就是卡哇伊宇宙联盟的奇点,《重启人生》就是女性疗愈乌托邦的尽头,却原来更早之前,京都动画就打造出了比“古籍研究社”更日常,比“埼玉县北熊谷”更空想,对女性友好到不需要骨头也不需要眼泪,排除所有杂质也排除所有干扰的超绝性别童话了吗!
一开始些许动作还有媚宅的痕迹,但到后头连镜头都越发干净,女孩子在家穿睡衣是长衣长裤,不再有莫名其妙肌肤的裸露和对身体曲线角度清奇的强调——我实在没忍住翻查了一下作品表,果然,监督山田尚子是弥足珍贵的女性呀!
不只大量女性工作人员参与保证腔调,而在关键位置有女性坐镇的京都,可以说除了“京都腿”的内八,连所谓《冰菓》高级的内媚气息都褪尽了。
呜呜呜没有披上“山姥的假皮”的,用女校文化承载一切美好的青春物语,就是赛高(声嘶力竭)!
之所以说是“超绝的性别童话”,首先故事发生的主舞台,樱丘高中是女校,那么理所当然由小唯,阿律,紬紬,澪和梓喵组成的轻音部也是一水儿十五岁的花样少女(终于!
身高155cm以上的女角体重都超过50kg啦!
想想以御坂美琴为代表的一堆儿161cm+45kg吧)。
由主角团舒展开来,后援团是女生,指导老师是高人气女老师,少女们又各有好友,主角小唯最亲的家人是妹妹,关系最好的邻居是欧巴酱,乐队有一代目……学校不是没有男老师,商店街不是没有男路人,阿律也有一个弟弟,但一切男性都像一个浅浅淡淡毫无存在感的影子,甚至不需要他们作为剧情的点缀。
(话说出镜率最高的,大概只有教学楼前矗立的校长青铜像了。
)这些都不奇,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故事,竟然完全没有恋爱元素啊!
女孩子们努力摸鱼,开心大笑,每天说着叽叽咕咕毫无营养的废话,接梗,双簧,起哄,吐槽,或者温柔倾听彼此的心曲,努力达成对方的心愿,为考试不及格烦恼,期待合宿,临时抱佛脚,又或者心血来潮通宵练习,在舞台上闪闪发光或出丑,吃好吃的,买可爱的小摆件……啊啊好忙啊好忙,忙到再没有兴致对异性投去好奇的眼睛。
当另一个性别缺席,虽然我对是否一定会由女孩子顶上类似的,不是感情模式而是相处模式的缺位抱有怀疑,但这样十足真金,童叟无欺的女性空间,再叠加霓虹所有青春物语都会将成年人干脆利落驱逐出境的叙事传统,无疑为女孩子这一理想化的,水晶般玲珑剔透的“存在”,找到了最合适,也最无死角的打光方式。
其次,虽说“轻音”的主题应该也是“成长”,但我总觉得,监督把目光专注在“普通”质素,拿龟兔赛跑里的小乌龟来做精神图腾,并刻意避开起承转合里的剧情高潮,用去高光化的反结构叙事配合主题(这就是为什么剧里孩子们所有的“拼搏”都被遮掩在“休闲”之下,社团活动弥散在一场又一场喝不完的下午茶里,摇滚乐几乎沦为麦高芬,第一季还算有主线,第二季几乎连主线都消解掉了,却比第一季更出色),全力托举“虽然感觉必须要做点什么,但我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
”式的少女迷茫,但成长对小唯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命题。
一开始,害怕什么都没来得及发生就已经长大,却依然在青春的道路上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扶扶老奶奶,摸摸小狗狗,“明明只差几米了,却怎么也走不过来”的小唯,到最后,能朝着一个方向头也不回地狂奔,跑过岔路口,跑过红绿灯,那么急不可待,又那么心无旁骛。
支撑着她不再摔个屁股墩儿的,吸引着她两眼发光汗流浃背的,这样那样的变化,与其说终于找到了值得奋斗的目标,倒不如说终于找到了那个属于她的,独一无二的地方。
那个接受你所有怪癖,硬刚你所有毛病,夸耀你微不足道的进步和司空见惯的优点的,被称为“朋友”的所在;那个彼此敞开心灵分享呼吸,一起笑一起哭,一直一直在一起,肆无忌惮挥霍信任,千方百计满足依恋的,被称为“朋友”的所在,像一片波光粼粼的牛奶海,深情包裹住每一颗孤独坠落的星光。
她们真的会一直一直在一起。
呐,真好啊。
虽然让人等待到抓狂的《凉宫2》迟迟不肯推出,但是京阿尼近来的表现还是十分活跃的,新番一部接着一部……四月动画新番《轻音!
》(K-ON!
)是一部让SOLO大叔我看的非常欢乐的片子,另外对这部作品也带有一丝特别的情感在其中,因为SOLO大叔曾经也玩过几年吉他,曾几何时也有过组乐队的梦想。
第一话剧情大致是这样:刚入高中的少女田井中律强拉青梅竹马的秋山澪加入轻音部,不过之前的轻音部部员都已经全部毕业了,轻音部也面临着人员不足被废部的危机……(二年级学生都干嘛去了,没人喜欢搞音乐吗?!
)之后,本想加入合唱部的大小姐琴吹紬被中律和小澪之间的搞笑吐槽“感动”,随后也加入了轻音部,就此乐队三缺一,还差一人,这时,被定性为天然呆孩子的平泽唯误解了“轻音”的含义而误打误撞的进入了轻音部,本想退部的小唯在三人的“死缠烂打 软磨硬泡”以及一段不错的演奏下感化下,完全不会乐器的小唯决心加入轻音部……之后的看点就是这四个少女如何在轻音部成长的过程了……特别是天然呆的孩子小唯,之后学习吉他的过程肯定是非常搞笑有趣的……(顺便也能帮宅众们普及普及乐队的豆知识)其实SOLO大叔觉得这几个乖乖女的造型,看不出像是搞乐队的,而且虽说是轻音乐队,但是看那身装扮那副架势怎看都感觉像是搞摇滚的样子……性格天然呆的女猪平泽唯让人感觉像是幸运星里面的小司,爱吐槽的秋山澪感觉就是黑发版不扎双马尾版的“吐槽镜”,大小姐琴吹紬则像是幸运星中的高良美幸,鼓手田井中律在性格上面则有点感觉像是凉宫……美少女乐队的设定又类似激奏……京阿尼果然还是逃不出自己的“影子”啊(笑)(SOLO大叔目前最萌的还是略带傲娇的小澪 >_<)从音乐这方面为主题切入真的是个非常不错的想法,可以不断的借此主题发挥发布大量的CD骗钱。
京阿尼貌似很喜欢拿四格漫画开刀,之前的《幸运星》也是根据四格漫画改编而来的,不过要改编好四格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毕竟四格不像是一般的漫画,相对来说独立性要强一些,如何把这些独立的小片段融合到一起,确实是需要有一定的改编功力的。
轻音的人设是堀口悠紀子,也就是为幸运星做人设的那位,怪不得轻音里面的人物多少都带有些幸运星的影子(特别是人物表情方面),个人感觉轻音的人设特别适合做成“黏土”和FIGMA系列,估计再过不久,轻音的大堆周边产品就上市了(钱包记得要捂捂牢啊……)轻音的画面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细腻,这点多少还是让SOLO大叔我略感失望的,不过看似简单的人物线条却把人物勾勒的非常具有动感,线条简练但运用的非常到位,略带速写的味道在里面,让人感觉很自然不生硬,挺适合轻音这种生活化题材的动画的,关于这一点上,SOLO大叔觉得轻音的画面风格要比那些看起来挺细腻但是给人感觉却是硬邦邦的画面风格要好得多。
背景是类似幸运星那样的铅笔淡彩风格,给人以一种很清新淡雅的感觉。
轻音的声优方面也是以力捧新人为主,不过这片子还没放完,估计那几个主役声优就红了,京阿尼能不能再捧出个平胸绫般的人物呢?!
拭目以待吧(笑)有一点非常敬佩京阿尼,就是京阿尼对于生活的细节方面的把握及刻画绝对是令人称道的,手法相当细腻,就比如第一话中吃薯条的那一段,很好的深入刻画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非常贴近生活,很喜欢。
动画中的场景也都是参照现实中的某一日本小学而绘制出来的(这里不得不佩那些考据党),不知道那学校以后会不会突然参观人数暴增……OP和ED不仅音乐好听画面制作的也非常赞!
估计后期会有“对手型”这种还原真实的手法出现吧?
……利用磁带的A B面来过渡上半段和下班段的方式也让人觉得轻音制作的相当用心(如果换成CD貌似就没这么强烈的效果了,老古董果然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看完这片子之后不知道会有多少有爱的宅人会一时心血来潮去组个乐队玩玩,就像当年看完凉宫一批人都去跳团舞了那样……(乐器行老板这回该泪流满面了吧……)
下文随笔性质,不喜慎入→ 几年前寒假,借宿我家的学长,时不时下意识地拎起吉他弹奏K-on的OP和ED; → 初学吉他和动漫的我向学长请教K-on,学长说K-on是无脑卖萌番,从头卖到尾,和吉他半毛钱关系没有,不建议看;→ 是年新学期,无意间开补Lucky Star,坚信柊司简直是萌爆了,而泉此方(完全不知所云的屌丝女)、柊镜(成天傲娇你但不蛋疼啊)、美幸(大胸西奈)什么的全部弱爆了;→ 看到10集左右,对柊司的萌和女子高中生日常审美疲劳了,就弃番了,弃番了还不忘屁颠屁颠地跑去那年世萌的网站投了柊司一票(尽管毛用没有);→ 当完整看过的番上三位数的时候,学长已经远赴MIT,留给我了一把和呆唯很像的电吉他和amp;→ 是年暑假,另一位留校的phd学长邀我一起看Lucky Star,学长动漫龄已近十载,他说他差不多准备好了,I have no idea what the hell he's talking about;→ 仅仅几顿饭的时间,24集Lucky Star竟然补完了,愕然回首,泉此方与kagami竟是如此耀眼,傲娇、腹黑、御宅竟是如此有魅力,虽然还是有很多笑点和cultural reference不大理解,但已经可以真切体会到Lucky Star的能量;→ 是年有个新番,题材也是女子高中生日常(也有萝莉和黑猫什么的),我和学长一致以为,这番的牛逼绝对是近年最无可争议的;→ 光阴荏苒,到了世界末日前的最后一季新番,偶然在B站被中二OP刷屏的某天看到K-on的版本,我突然觉得,我差不多准备好了;→ 就像想当年被柊司萌得一脸血一样,我依旧觉得呆唯很萌,非常萌,但与当年不同的是,这次律酱的强气、Mio的傲娇、Mugi的大小姐风等等都激起了同样的感动;→ 此时此刻,忽然想起一颗粽子曾经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那个MIT的学长果然是傲娇腹黑加萝莉控,至少曾经是吧。
一部好动漫,必定是有着能吸引大多数人的世界观,许多人都吐槽轻音是一部卖萌片,我觉得其实也并不为过,然而,仅仅把眼光停留在卖萌的身上,那还真是有点肤浅= = (别拍我> <)轻音讲述的仅仅是一个即将被废部的轻音部又被5位少女重新撑起直至冲刺她们的理想武道馆的故事.看似简单,实质让我们多少位被天朝高考压得喘不过起来的高三党羡慕的内牛满面T.T,我不知道有多少个苦逼少年与我有身同感受的滋味.高中,远远不是只为了完成大学这一所谓的梦想而建立的软禁场所,生活,也不应该只是上课做作业吃饭睡觉然后继续上课这般的如此枯燥无味,快乐,也不是仅仅只能从成绩的进步之中获取.因为高考,与朋友的相处的时间也被压榨的仅剩下那可怜的下课十分钟.而K-ON的一切一切,实在是太让人眼红了.(掀桌)天朝的学校,实而也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也是有着各种校庆和社团等活动,首先就谈谈我们的天朝的学园祭吧!学园祭,一般都是围绕着学校领导展开,首先,是令人振奋人心的升旗仪式,国旗升起,每个人的眼神首先充满着爱国之光,完毕之后,是领导简短的几句讲话,"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我们学校建立XX周年.......(此处省略若干字)..我校在上届高三师生的努力下,在去年的高考中,本科上线率全线飘红,同比上年突破了xx大关,重点录取率在全市获得x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进行激烈的发言时,还不忘用深情的眼光注视着台下师生,师生们纷纷热泪盈眶,即将面临高考的同学们,应受到了领导的鼓励,也纷纷握紧了拳头,誓必要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比上年更加优异的成绩,热烈的发言持续了x个小时,同学也依旧昂首挺胸,充满着比尾兽查克拉更强大的士气,"下面,我们来为在上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颁奖...有请我校xx领导为获奖同学颁奖..."颁奖之时,不忘与领导来张充满纪念意义的合照,同学们的拳头攥的更紧了,于是乎,学园祭就在领导的基情发言后结束.被领导的演讲振奋的头晕眼花的同学们也从中获得了不少的收获.学校社团不好说,高二之前还能在学校充当个打酱油的角色,一般都是在高三来临之前就被强制废部,理由如下:"高三的学生,应该集中精力于高考之中,要记住,你们的目标,只有高考!"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合唱部却仍能在学校独领风骚.休息时间,忽而传来了悦耳的声音,"通知通知,请校合唱部的同学马上到xx室集中,再通知一遍,请校合唱部的同学马上到xx室集中,会议重要,请务必出席."当团友们都兴致勃勃的聚集在音乐室时,音乐老师开口了:"下周我们马上就有市领导过来参观,所以我们在领导来临之前要练好我们的校歌,到时将在大礼堂为领导作出一场精彩的表演!!""好!!"大家齐声应答,没有什么能比为学校为领导作出贡献更光荣的了,于是乎,我们在激烈的拼搏中,得到了一丝的放松,传言道:好生活,领导造.放课后茶会,是多么一个温馨的组织,宅们之所以是宅,或许理由简单到仅仅是因为三次元的无趣不能满足我们内心那片需要被各种理想滋润的干涸土地,每一个宅们,都是闷骚并怀着各种意淫活在三次元中,我们要求的并不多.我们不奢求休学旅行,只求教育局不要剥削我们的假期,我们不奢求能组建多大的社团,但求起码能让我们一直走下去.不幸的是,在天朝,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奢侈,那么的遥远.成绩,并不能成为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记得轻音里有个镜头是这样的(嘛,不算剧透):小唯和律酱高举并不理想的成绩单,相互搂着肩膀,高呼:"一张纸是不能决定我们的未来的!"对啊,你们还有武道馆,我们就只剩下高考了,天朝给少年安排好了一切,父母也不惜重金为少年争相购买重点学校的学位,我们无能反抗,无能挣扎,我能做到的,也只剩在豆瓣做个的微小的无力吐槽者了.最后,点一下题=.=,二次元的美好,我就不用多说了(咳!)少年,若你也感到不平!那就用努力换取自己想得到的一切吧!
轻音是我最喜欢复习的动画之一,想看点什么的时候,挑来挑去基本上还是会翻出来这个来看。
看起来会非常轻松,整个动画都松松软软萌萌,人物也好剧情也好节奏也好,都非常舒服。
理论上,我不太喜欢呆萌的妹子,但是迷迷糊糊的呆唯真的好可爱啊🤣说起来,印象最深的是放学后活动教室里的甜点和红茶🤣真的是看的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
序言:看完《轻音少女》,除了憧憬与向往,我对生活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一.轻音的角色和二次创作动画《轻音少女》的故事描绘了平凡女高中生们加入轻音乐部后的日常。
如果是没有习惯所谓美少女动画的观众,大概就会对以四格漫画为原作的TV动画版《轻音少女》抱有一种奇异而又新鲜的感觉了。
我们看《轻音少女》时首先能注意到的,就是这部作品的目标“看上去”并不在于想要打出故事通常应该有的强力剧情和主题。
当然,如果考虑到原作是缺乏故事性的四格漫画,这本是无可厚非的。
而和原作一样,这种动画之所以能够获得粉丝支持,并以商品的形式成立的要因,就应该在于“美少女动画”的本质——“角色萌”这个概念里了。
《轻音少女》这部作品确实是描绘了日常生活的充实性没错。
由于它是关于乐队的故事,所以很多人也期待着它会描写出作为乐队的成长故事,而《轻音少女》却像是在逃避这种期待一般,比起乐队的演奏或练习更多地着力于描绘活动室里悠闲度过的时间(放课后的下午茶时间)的重要性。
就这样显示出了度过悠闲时间的重要性,在描绘了友好群体的日常嬉戏这点上,《轻音少女》可以说成是日常系的代表作。
然而,在动画的《轻音少女》里却随处潜在着仿佛在从远处眺望着这种充实的时间一般的视点。
轻音部的日常生活是十分闪耀的东西,而这个视点就是一种看出了这种日常生活的美的视点。
唯为什么加入到了轻音部里面来了?
《轻音少女》这部作品的精华就被浓缩在了第一话的《翼をください(请予我以翅膀)》的演奏场景里。
《请予以我翅膀》完全就是请愿飞向彼方的歌曲(歌词:この大空に翼をひろげ飛んで行きたいよ(好想展开双翼飞向这广阔天空啊))而与这首曲子中飞翔的形象相反,轻音部的演奏就仅仅是被限制在这小小的屋子里回荡。
也就是说,日常生活的出口并非实际性地开在某个地方。
然而这里有的是暖暖的午后阳光,和从远处看来的在日常本身中再发现其光辉的视线。
唯大概也应该被看成是因为看出了这种光辉才加入到轻音部的。
最初唯觉得如果是演奏响板的话自己说不定也能行,就来到了轻音部。
可以说在这个时间点里唯是以“自己能够做的事是什么”的这个标准选择的社团。
而唯虽然是在听了澪等人的演奏之后才决定加入轻音部的,这里她却当然不是因为觉得如果是澪能完成的演奏自己也能行才决定的。
唯实际感受到的就是,在与演奏的优劣不同的水准上的,音乐演奏可以给日常带来光辉的这一点。
我们从唯的“不怎么好呢”这句感想就可以解读和想象出其中含有的这种微妙的情感。
接着反过来,又有这种唯在听了澪等人的演奏后实际感受到的东西被澪在看了唯的演奏之后实际感受到的场面。
这就是在第四话一年级的合宿中唯以花火为背景在演奏的场景。
花火的主题在《加奈日记》和《那朵花》里也出现过,这种一瞬间绽放的光辉就使得澪再次发现了轻音部的本质。
这并不是成功出道后轻音部未来的姿态的这种现实功利主义式的东西,而是能从轻音部的演奏活动本身里所看出的光辉。
在这里澪就再次发现了这种光辉。
(梓也可以被认为是因为发现了同样的光辉而决定加入的轻音部)接着是最终话。
在这个演奏会的场面里别出心裁的是,对于第一话的唯上学场面的一个反复。
正像唯在最终话的场面里独白的一样,这个场景所提出的问题,就是从第一话到最终话的距离。
在第一话的时候唯对于“自己能做什么、在高中生活里又能达成什么”等的问题还是处于有几分不安的状况。
而在高中生活开始一年半以后,这种不安对于她就变得只不过是一些细微的担心而已了(也就是平常都不会想起的细小的不安)。
而能够这样想,就是因为在时间逝去后,这种不安已成过去的东西了。
也可以设想一下没能加入轻音部的唯的高中生活这个可能性世界。
或是也可以设想,同样由于没有能招满部员而不能以社团立足的轻音部。
如果从这种可能性世界来的视线被投射到了《轻音少女》的世界里的话,会如何呢?
我们从最终话里唯回顾过去的视线里,可以看出对于曾经抱有不安的自己的一种慈怜般的感情。
其实,这种慈怜般的视线是可以从《轻音少女》全篇中看出,并且可以看成这种视线是以美丽的风景的形式出现的。
二、从《凉宫春日的忧郁》的‘世界系’循环到《轻音少女》‘日常系’折叠
最终话
第一话如上面的最终话和第一话的对比,最终话里从家里跑到学校的唯就是重新体验了自己从过去到现在走过的行程。
(《凉宫春日的忧郁》的日常循环连播7周相同的内容循环的延伸)而到达的现在的舞台上有着轻音部的成员们。
为什么唯加入了轻音部呢?
说不定唯一开始并没有加入轻音部,说不定她现在只是作为一个观众在那里仰望着轻音部的演奏。
在这个场面里能看出来的就是这种距离感。
而事实上唯加入了轻音部,也在那里找到了伙伴。
就这样唯回到现在开始演奏后,从远处一直注视着唯的视点也从唯身上离开,移动至了活动室。
若将《加奈日记》考虑进去的话,这个活动室的场面也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
也就是说这个活动室的风景可以看做是与《加奈日记》中出现的谁也不在的餐桌的风景具有着同样的意义。
这里的《轻音少女》的风景正是谁也不在的活动室的风景。
在《加奈日记》中加奈将这个谁也不在的餐桌的风景看作是总有一天会迎来的、和大家分别后孤独的风景,《轻音少女》的活动室里的风景里却没有描绘出视点人物。
只是暖暖的阳光射进了谁也不在的午后的活动室而已。
正是在这里有着远度的概念。
而《轻音少女》里的登场人物们基本上都没有意识到这个远度。
这是因为她们都只是单纯地面向未来过着日常的生活而已。
这里就存在着越过登场人物头顶眺望着她们的日常生活的视线。
要把这个视线看作是谁的呢?
这里考虑上“无尽的八月”的话,这种视线就应该被看成是每一个登场人物的视线。
正如可能性世界里的阿虚等人梦想着一个出口一样,也正如这个梦想以既视感的形式与现在的风景二重化了一样,《轻音少女》里所能看出的视线也应该被考虑成是为她们而存在的、她们自己的视线。
《轻音少女》里的主题就是——怎样才能将这个世界中人生的一次不复返性的重荷减轻的这个问题。
《轻音少女》看上去只是单纯地提示了幸福的日常,可是这只是在高中生活这个短短的期间里实现的日常,作品也没有忘记揭示出这是在一个非常敏感而危险的平衡下成立的这个事实。
也就是说,《轻音少女》的光辉和花火的光辉一样,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光辉而已。
只是单纯面向未来而活下去的她们,对于什么时候这个充实的日子就会消失的可能性不抱有一点悬念。
她们这样的日常生活的光辉就像北极星一般的,给予了她们自己以人生的指明灯。
好似“龟兔赛跑”中的主题一般,她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又时而休息一下。
她们到底向着什么方向前行了多少呢?
不论是朝着什么方向,她们回过神来一定已经到达了自己觉得“这么远!
”的地方了。
这里就有着一个从这个“这么远”的地方怀旧、并温情地回顾高中生活的视线。
可以说,这种从远处的视线是被投向了《轻音》全篇中去的。
“无尽的八月”用既视感这种设置将悠闲的现在的风景复数化,而从现在的风景中看出了极其微小的差异或龟裂之类的东西。
将这个观点反过来考虑的话,就会引发一个疑问:那就是现在的风景有可能直接就这样出现的么?
也就是说,我们难道不是一直在通过回忆过去或预见未来而将现在的风景进行了复数化么?
可以说,动画的画面本身就有一种作为提供对彼方的暗示的屏幕的机能。
动画的世界并不是作为彼方,而是作为暗示彼方的屏幕在起着作用。
这种意义上,看动画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与“对现在的风景进行复数化”有关的。
京都动画通过将实际的风景投影到动画这个屏幕上,实现了对现在风景的复数化。
若将从《凉宫春日的忧郁》,《幸运星》,《轻音少女》等一连作品里所能看出的战略考虑进去的话,京都动画所达成的方向性就是“现在的日常成为了出口”的这一点。
从日常游离开来,而又再一次回归到日常。
这种绕路恰恰对着人生的一次性提出了极限性的伦理。
この道はいつか来た道ああそうだよあかしやの花が咲いてる“这条路是什么时候来过时走的路,啊啊,是的,这里开着刺槐花”(日本童谣《这条路》的歌词)这里需要承认在这个“刺槐花”的地方,应该有着动画角色们不在的痕迹。
而这大概就是日常系动画的出口了吧。
第三、无力感与孤独感的产生与归因——一:客观上身处中国,没有直接的“生长在日本”这个人文地理上的基础条件去体味日本动画、特别是京都动画高仿真的背景描写带来的“圣地化的背景魔法”,难以体会日常系中圣地巡礼的兴奋点。
二:主观上在国内普遍存在的“大量观看日本动画而追求剧情的意外性和冲击力”的“简单粗暴”中,对于日本动画中的“日常系”这一类别抱有“萌而不细究”的刻板印象,缺乏对作品可能存在的表象意义进行挖掘的动力。
这种别扭一方面来自对于近在咫尺却无法触探的屏幕那一侧的无力感。
也就是对于作品内外的世界,无法像日本人或者可以沉下心来感受作品的人那样形成关联和维系。
另一方面,这里需要的是发现这个出口的视角。
而“对日常系作品里提出的问题认识不足”和“没有能够在视听日常系作品时获得这个视角所需要的环境和态度”,同时都是我们无力感疑问之归结。
欢迎关注豆瓣用户:桐原木月悦读、漫研、考察。
不定期为各位推送的动漫考察栏目和动漫剧评解析,还望各位多多支持。
很多日本动漫都是打着萌的旗号,但是真正能够像轻音一样的确实不多。
在我总结起来就是这部动漫是自然的流露,很多细节不无夸大,但更多的是真实的生活映射,其实真的看懂得人就会明白打动你我不是无限的卖萌,而是这群少女在生活中的随性烂漫,心心相惜,你会发现htt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被取代,只有这五个女孩在一起才叫做轻音部,你可能感觉到唯的慵懒和天然,但是你却无法否认她的善良和纯真,你可以说律子的粗线条,可是你却无法否认她才是这群人的核心,她的热情幽默和体贴才维持了这个团体的团结,你可能觉得袖出生豪门不接地气,可是你却无法否认她的热情大方,勇于突破自己的勇气,如果说轻音部有谁最在乎这个团体,那就是袖,她付出最多却没有一丝想要作为团队中心的想法,你可以说澪的害羞过于夸大,但是现实中确实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才华却羞于表达,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自己能不能得到别人目光,而是自己能否真正有价值,你可以说梓子太过于假正经,可是只有她最珍惜最懂得轻音部和htt的意义,她明明知道学姐要比她先离开却还是义无返顾的加入了他们到最后守候着轻音部,最最重要的是她们之间的友情没有任何功利色彩,她们的相识相伴相知相惜都是出于自然出于真情的流露,试问现实中的各位又有谁能够保证你对你的朋友没有任何的利益索取,只是想常常和他相伴呢,因为轻音是一步纯的不能再纯的作品所以你感觉自卑,羡慕,长大各位看到这几个女孩子的友情,怎么会不想回到过去呢
其实不想给四星,本来没觉得孤独摇滚有多惊艳,看了轻音还是觉得孤独摇滚更像真实的青春…轻音毕竟是老番(看画风真看不出来)看了内容不禁感慨我对死宅♂的刻板印象并非毫无根据…好的地方孤独摇滚都有,看了不适的地方倒是可以一一列举。
最大特点就是满满男凝和男人的恶趣味披着女同外衣招摇过市…1.设定逆天:搞乐队的有钱无所谓,但紬的有钱大方大小姐太夸张了…遇事不决就大小姐出马…2.努力不够天赋来凑:且不说唯的绝对音感,就算有绝对音感也不可能一下子练到这种程度啊…也没见律队练习过架子鼓…日常向可以,但这也太——日常了,果不其然在轻音部你甚至可以玩音乐…如果要拍一群牛人玩音乐用如此平民化的手法真的会很别扭…这样嘻嘻哈哈玩上武道馆太假了…还有小忧怎么可能能那么快学会吉他甚至弹的比唯还好啊…3.紬对女性友谊毫无来头的圣母爱,小佐和老师给学生变装(还是女仆装)和戴猫耳的诡异爱好,试问哪个女性会有这种爱好??
披着女同皮的♂老涩批罢了。
各种胸部特写和对胸部的描述,即使全篇没有男性但处处都在被男凝…太多情节都让我看的身心不适:mio和梓喵做饭团mio看到自己做的饭团比梓喵大那么多哭着嫌自己手大…小忧假扮唯暴露的原因竟然是被小佐和老师指出来胸比唯的大……泡汤泉的时候给脱下来的衣服的特写,以及B站一群“给我留亿勺”的恶臭弹幕…律因为mio吃醋生气阴阳怪气搞冷战的片段…学园祭新生表演mio被电线绊倒内裤被台下看到的恶趣味……到处都是典型的顺直男白瘦幼化女性和简单扁平化女性情谊的虚假想象虚假yy,真的想吐……歌我都听不下去,ふわふわtime一响起就让我联想到头皮冒油大腹便便的死肥宅满眼星星眼摇头晃脑的样子……她们追梦的路程很青春,但人设细节、情节故事无一不能看到背后透露出来的色批直男的恶趣味——他们还自以为这是更了解女性的表现,对创造出来的烂梗沾沾自喜…最可怕的是,有的女性反而会被充满男凝的文化形态约束同化……如果有男的看了我这篇评论不认可,麻烦你找一找世界上有没有一部全男动漫主角在台上底裤被看光当众笑话还只会嘤嘤嘤无动于衷的?
麻烦你找一找世界上有没有专门画给女性的充满私部特写让女观众“大饱眼福”的漫画?
…女性在社会文化规训下甚至不会对这类内容产生什么欲望,如果产生欲望还会被视为荡妇…然而对女性身材的评头论足居然可以被堂而皇之的放在动漫里也真是够了。
总之孤独摇滚爆杀轻音少女,无论是逻辑上还是思想观念上,至少本人看了没有多少身心不适。
京阿尼遭遇“动画史上最黑暗之日”后,第一时间想补的是这部当年只是随性跳着看的K-ON。十年,轻音对我而言,是京阿尼动画史上一座绕不过的高峰,也是制作理念的分水岭。在之前,看key社三部曲、凉宫、幸运星还是初入二次元,并不留心公司与风格;在之后,好像京阿尼就突然成了多年老友,什么都尽在不言中。软妹、废萌、同人、cos、黑长直、粗眉毛、天然呆、姐妹情、猫娘、京脸京腿,几乎都与K-ON有渊源。而《冰果》则是集K-ON中发扬光大的幼龄化软萌画风与更深层意义的主题表达于大成,自此京阿尼除了宅梗,更迈向社会的、多样的话题。这些都是后话。重新完整看过就会想起,在LL邦邦少歌风靡之前,曾有五个妹子的身影遍布同人作品、cosplay和动漫资讯,她们是曾经的王。OPED和“滑滑蛋”响起,眼泪已不自觉流下。谢谢!
假装看过。。。偶像向少女漫果然不是我的菜╮( ̄⊿ ̄)╭
前紧后松,剧情鸡肋,人设渐渐变得无趣。
对这种卖萌日常番无感 节奏拉垮 只看5 6 8 9 11 12就行有人说妹妹天赋不如最强单核 但是妹妹在家有机会摸琴吗 还能在单核发烧时无缝衔接
卖萌不是我的菜
猪唯与猪腿
不想继续看了。。。-------我放弃了。。。!!!!!
还好只是在校园祭出风头,要是真像他们这样喝喝茶吃吃蛋糕就成名了,还真要不要人活。总觉得唯的歌声没什么特色,但配音是角色的跨度感觉很大,而且总不喜欢这种天然呆的设定,倒是喜欢黑长直
妹子很萌 仅此而已 两星是给的人气分
无聊啊
循迹蓝白碗至此。怎么说呢,青春活力当然是必要且完全展示的卖点,但故事的薄弱性,或者说技术处于讲述之上的状态,让我对近年的日本动漫实在提不起精神。嘛,就那个样子吧。7+
一把年纪了,这种中二+少女+宅男福利的东西真心无法直视啊……
萌
打著組樂隊的名號賣萌還有一手,就是糟蹋了輕音這個譯名 - -
青春嘛...
在最后一集被萌到了
澪好棒好棒好棒
一般般吧 没什么感觉。 小女孩们确实很可爱。日本动画的配乐确实很棒 很契合。
文西贱人
活著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