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和父母一起去看这部电影,看完电影后,家人们出来讨论。
大家的评价都不高。
用我爸爸的话说:“被成龙大哥折磨的一个半小时”总结了我家诸位的观点:我妈:特效尴尬。
那些特效做的妖怪让她觉得造型愚蠢。
尤其是蒲松龄手下的那几个妖怪,感觉造型审美不在线,丝毫看不到可爱之处。
(感觉是低配版的捉妖记?
)我:选角色有问题。
成龙大哥年纪大了,挤眉弄眼真的不适合他了。
他想表现的又俏皮又机灵,而我只觉得油腻和怪异,像一个深井冰老头。
阮经天可以说从头丑到尾。
眼睛小真的是硬伤。
他的帅我get不到。
无论是燕赤霞还是宁采臣,他们的造型让人觉得他是看院子的家丁或者小厮。
钟楚曦是美的。
但是这个剧里无论是妆容还是造型都不适合她。
她长得很现代,古装中适合又飒又美的造型,这个大红色全是纱的造型总觉得用力过猛,东施效颦。
我爸:剧情支离破碎。
剪辑一塌糊涂,两个线都没有讲好。
剧情配置不当。
尤其是中间用动画回忆宁采臣和聂小倩前事的叙事方法,让人一秒出戏。
我妹:判官笔真是好东西。
蒲松龄没了它就是一个弱老头。
可惜这么好的东西在电影中被随便丢来丢去。
我要是宁采臣早就偷来带着小倩远走高飞了。
到时候什么人妖殊途,我遇佛杀佛。
那对笨蛋师徒肯定追不上......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家人们整体观影效果一般。
但是电影不精彩就给了大家在电影院里尽情品尝爆米花和肥宅快乐水的机会呀~而且这部电影还算全家欢吧,带小朋友看也不是不可以。
要不然大过年的,有一个炒鸡不爱逛商场的老爸,怎么消磨时间还能保证家人们一起行动呢?
今年春节的贺岁剧,像开花一样,出了好几部,每部都有亮点,在看预告时,心里都挺期待的,包括《神探蒲松龄》,因为“蒲松龄”,因为成龙,过年就想看看轻松的片子,乐呵乐呵就行了,不要苦哈哈还要感念下人生。
但是没想到《神探蒲松龄》让我大失所望,最后是强忍着看完这部电影的,因为强迫症发作,必须看到结尾才行,所以边看心里一边是大写的懵:就这样?
真是白瞎了我对它的期待,白瞎了强大的演员阵容,白瞎了贺岁剧的档期,怪不得我附近影院都除了前两天,后面全没有排期。
一 剧情剧情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地方,不合常规,只说几个印象深刻点的。
电影其中一条线,是成龙饰演的蒲松龄,剧名说蒲松龄是个神探,但是哪里就破案了,哪里体现他是个神探?
离了阴阳判笔,就只能任“妖”宰割,就是个吓唬小孩,骗点小钱的老头。
这么重要的阴阳判笔,也不好好保管,每次打斗都要丢,还随便就被偷了。
另一条线,就是一个改版的《倩女幽魂》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燕赤霞和宁采臣其实是同一个人,小倩原本是人,宁采臣才是妖,因为爱情和巧合,两人才互换了身份。
这个设定也OK,还能接受。
但是对两人的爱情,一点也不感动,太自私了,后面会说到。
两条线交互很生硬,似乎没有关联,感觉像是切换场景,把两个不同的故事生拉硬凑在一起,可能有很多剧情没有交代出来吧,比如蒲松龄是以捉妖为己任就没交代好,这点全靠脑补。
最后让人觉得电影讲了两个不同的故事,两个故事都不出彩。
二 角色人物不讨喜宁采臣想拿回自己的妖丹,让小倩做人,央求蒲松龄帮忙。
第一次为了救小倩,宁采臣在蒲松龄快被小倩勒死时,还求蒲松龄放手,全然不顾这老头已经被勒得翻白眼了。
小倩走了,蒲松龄还被吊着呢,宁采臣说,您先原谅我,我才放您下来(大意如此,原话不记得了),这跟胁迫有啥区别。
第二次在镇上,蒲松龄强调叫他不要乱跑,时机一到就叫他,结果他感应到小倩,又四处寻找小倩,把人家的叮嘱忘在脑后,幸好不是等着他救命,不然这样的行事,几条命也不够填。
第三次在阴阳册中,为了救小倩,将蒲松龄几十年抓的妖孽全放出去了,哪管外面的百姓普通人会无辜丧命,哪管外面有什么腥风血雨。
就凭这条,两人的爱情划叉叉,别人凭啥都得为你俩买单哪。
原本小倩自愿被抓,宁采臣的记忆被抹去,上京赶考做书生,结果蒲松龄身边的“忘忧”小妖,就因为感叹宁采臣可怜,私自将记忆还给了他,才导致宁采臣抢夺阴阳判笔,进入阴阳册,放出了多少妖孽。
导致这些妖孽为祸人间的锅,谁来背?
蒲松龄收的这个“半徒”,严飞,完全不知道是谁,感觉就是个无脑猪队友,不搞笑,更不讨喜。
想要拜师,只要强行跪拜就算,也不管人家收不收,认不认。
照这样,谁跪拜蒲松龄三次,就都成徒弟了,不认也得认?
剧中还有些强行搞笑的情节,结果让人看了觉得尴尬。
三 人物形象设计那几个小妖,猪狮虎”“屁屁”“忘忧”“千手”,没有一个让人觉得可爱或蠢萌,这个动画人物设计太糟糕了,你们自己看吧。
感觉这几个动画设计,有点模仿《捉妖记》的套路,但是一点不可爱。
比如“屁屁”,刚出场我还以为是个僵尸。
宁采臣的扮演者,阮经天,我实在没get到他的帅,不管戏内戏外。
刚开始没认出来,是听到港台腔才反应过来的。
小倩的角色,我的槽点没那么多,觉得颜还能接受,但因为王祖贤的版本深入人心,所以看到她就不自觉地对比王祖贤的小倩。
成龙的饰演就不好说了,有些打斗情节,比如和镜妖那场争夺,依然带有他的打斗风格,但好像跟戏不太搭。
整个电影里还有些小情节没看懂,有点不合逻辑,让我不解,比如封印的少女被解救后的表现;还有特意给县令之女的深思镜头,想表达什么;宁采臣拿回妖丹,手握阴阳判笔,怎么就突然入魔,但这些不影响大情节,可以忽略。
整篇都是我的吐槽和碎碎念,实在是这片让我不能接受。
我怕自己的认定太片面,万一是我自己没看懂呢,特意去豆瓣看了评分和回复,原来大家都一样。
成龙大哥,还有几位喜剧演员,这么大的身价,下次能不能挑下剧本啊。
一个恋爱脑的妖怪遇到了一个女性人类,一人一妖相爱了。
然后妖想当人用妖丹换了影子,人变妖妖变人人妖不分,结果妖丹沾了血人变成了妖魔,妖为了把妖丹拿回来救人,人不乐意,妖就去杀别的妖用妖丹提高自己的能力然后追那个人妖想把妖丹拿回来。
后来,有一个倒霉的神(pan)探(guan)遇到了这只恋爱脑妖怪。
从而引出了我们的故事:《神探蒲松龄之恋爱脑的危害》我觉得单纯用文字,大家不能感受我的这种吐槽的欲望,全程看的时候我内心都有一只土拨鼠在尖叫,
太难看了!
什么鬼!
本来以为是个类似功夫瑜伽的合家欢电影,没报太大期望就图春节全家人一起看热闹喜庆,但现实证明我又天真了!
对不起我爸妈,由于我的选片不慎导致观影宽容度很高的他们对整个春节档电影全都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仁😓!
没有逻辑,垃圾剧情,凑时间的特效,晚节不保的成龙大哥…钟楚曦演的小倩网上营销号吹爆但我想说她真的是一脸刚硬上进完全不适合演这种楚楚可怜的角色好吗!
这种圈钱的电影可以的话我想给-10颗星!
既然不能打零分,那这一颗星我就给忘忧吧。
世间如有忘忧妖,业修弹指已化羽谈谈被我扣掉的四分第一分:简直不能忍!!!
这个带资进组的傻缺到底是谁啊?
杰克苏+傻白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男扮女装之丑简直刷我下限!
第二分:3D鸡肋,CG丧德。。。
头晕目眩。
第三分:燕赤霞就是宁采臣?
不能拥有姓名的第三个人终于参与到了电影里。
爱情被拍的如此不堪!
自私、虚伪、道貌岸然?
呵呵,真是像极了爱情是不是?
我呸呸呸第四分:我更喜欢龙叔在这个年纪拍出来的英伦对决,不一定要打的精彩,但请有智慧,龙叔被印度歌舞片传染了吗?
最后的最后,高度磨皮的龙叔让我回到了警察故事,也算是安慰我受伤的心灵了。
这么烂的片是被刀架在脖子上接的吗给一星都觉得有点多。
打着贺岁喜剧的招牌,全程无笑点,空有神探的名字,跟破案片完全不搭边,整个剧情完全不连贯,不知道在讲什么,说是东拼西凑?
都对不起东拼西凑这个词儿。
有的演员演技浮夸,有的演员看不到演技。
表示严重怀疑,这部剧是有金猪要捧新人吗?
贺岁片中算是中规中矩吧,特效一流。
成龙大哥真的老了,这种片子已经不适合他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读过聊斋志异,大多数人对聊斋志异的映像可能还停留在倩女幽魂中吧。
其实真正的原著中根本没有燕赤霞这个人,而且聂小倩是个鬼。
她生前只活到了十八岁,然后去世了。
宁采臣遇到善良的聂小倩然后并没有害怕她。
聂小倩救了宁采臣,他们过得比较幸福,最后还有了孩子。
当然,我说这个并不是说不喜欢改编。
其实我比较支持改编原著。
只是如果改编太扯,那真的还不如不改编。
改的太扯淡,只能算借着原著的名声骗票房而已。
比如前两年的大闹天宫,封神传奇之类的。
看完这部神探蒲松龄,我的感受是。
其实编剧的初衷可能想把这部电影做成系列片。
蒲松龄是的游方的道士,将自己的捉妖游历和见闻写成了书。
只是这改变的聂小倩,失去了原本的特点,完全颠覆了人们心中那个温文尔雅的女子,更由鬼变成了妖怪。
宁采臣不见了,变成了燕赤霞。
一个美好的异闻,变成了悲剧。
这要不是聂小倩,宁采臣的名字在这,这压根就是另外一个故事。
哎,而且这个故事编的一点也不好。
如果想看特效,那么还凑合吧。
如果想看心中的那个聊斋,还是算了吧。
编剧想写的太多,反而什么也没写出来。
世间多虚妄,人人带着伪善的面具。
而那些鬼怪们反而善良,温和,用自己的全部去守护自己的所爱。
这是蒲松龄笔下的世界。
众所周知,蒲松龄笔下的《聊斋志异》是四大名著外传播最广的古代名著,因为其故事趣味性和社会现实性,传播甚广,笔下塑造的诸鬼妖形象灵活多变,形形色色,而蒲松龄最擅长的就是用鬼怪来讽刺人心的深不可测。
《倩女幽魂》一篇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影视化程度最高的一番,其间塑造的柔弱女鬼聂小倩和文弱书生宁采臣,一对人鬼殊途的爱情故事,一直广被传诵。
聂小倩这一人物形象,最成功的塑造是徐克执导筒的《倩女幽魂》,聂小倩、宁采臣、燕赤霞三个人物互相制衡,为中国古代奇幻灵异掀开了华丽篇章。
古代神话故事中的角色能如此成功的,也只有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角色,凭借离经叛道,玩世不恭的性格特色被观众喜爱,而作者今何在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孙悟空独立的平行世界,以孙悟空为中心的一个借古讽今的神话世界。
往前追溯到90年代,聂小倩和宁采臣的爱情象征对压迫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底层民不聊生和强取豪夺的生存现状,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与更新,聂小倩的故事若没有更新的立意,新瓶装旧酒,就很难再打动观众。
再看看今年春节档的《神探蒲松龄》吧,在角色安排下,这不贺岁片做了大刀阔斧的改变:弱不禁风的宁采臣和孔武有力的燕赤霞合为一体,聂小倩成了执迷不悟的忧郁女鬼,作者蒲松龄摇身一变成了捉妖大师。
燕赤霞这个角色是近年改动最大的一个,以往对燕赤霞的描述都是一个执着于捉妖,而不去深入妖意的莽夫形象,他和多愁善感心存善心的宁采臣一动一静,互为硬币的两面,燕赤霞负责捉鬼,宁采臣负责拖后腿和感化,互为辅佐。
而自叶伟信的《倩女幽魂》上映后,燕赤霞这个角色彻底改头换面,成了一个和女鬼聂小倩生生世世纠缠的情种形象,这个形象在《神探蒲松龄》里得到了强化,他和聂小倩的情感纠葛来源于他的一时失误,在前生为宁采臣的他,此生为了拯救聂小倩化身为燕赤霞将其追随。
可这种生生死死,永相随的爱情却无法让现代追求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观众找到共鸣,首先和古代的爱情观就没有雷同性,而燕赤霞的这种执拗也缺乏了强烈动机,观众只是看到了一个死乞白赖,非要让聂小倩还了妖丹,变成人的痴情跟踪狂,违背聂小倩本意的进行、感化实在是有些让人不适。
同时,聂小倩、燕赤霞和蒲松龄捉鬼这两条线,并没有起到两条汇总,促进叙事的功能,蒲松龄捉鬼捉到了聂小倩,燕赤霞痴迷于取走妖丹,原本是可以有联系性的,但在影片中的叙事,两条线角色只是生拉硬拽拢在一起打打闹闹,两线之间没有互为牵制也没有情感深化。
聂小倩、燕赤霞这一对怨侣注定要悲剧,没有出现任何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行为变化,倒是老老实实都在观众预期之中,蒲松龄的捉鬼更是功能性和机械化的,蒲松龄和几个小妖沦为捉鬼机器,为何而捉,捉了干嘛全无交代。
除去叙事,人物的脸谱化也是造成故事缺陷的另一原因,在前半段原本作为找到聂小倩的引子和聂小倩与捉鬼团队发生碰撞的最大动机:“镜妖”!
单薄到只是一个心狠手辣爱管闲事的采花大盗。
同样的恶鬼角色,《画皮》中蜥蜴精和小唯的形象就要深刻的多,蜥蜴精因为对小唯的深情和不具备人类心智的执迷不悟,小唯明知不可为偏要为之的执拗都显得更为深情。
而镜妖和聂小倩的姐妹之情并没有说服力,镜妖和聂小倩除了同为妖,自始至终都没有相似性,且不要说如青蛇、白蛇共同修行千年的情分,甚至连行为上都充满矛盾。
作为最重要的辅助线,燕赤霞和聂小倩情感线,自始至终两人,既没有成长,也没有情感波动,一个一味的要感化,一个如失忆般的不愿重回过去,就这样纠缠到近结尾处,导致燕赤霞突然黑化后,而黑化后又莫名被感化。
原本作为情感寄托的爱情线也拧巴的如那一句:你只是失去了一条腿,可我失去的却是爱情,所以我做什么都是情理之中的。
而作为最吃重的师徒线自然是要承担喜剧部分,成龙大哥以往的形象都是世俗的小人物,硬桥硬马,抗摔能打,所以他的电影都具有很强的个人符号,他通常是靠单打独斗的一己之力扭转全局,动作的设计和笑料铺排反而是因为他受挫吃瘪这种形式进行展现的。
而年过六旬的成龙大哥很难在走回原来的硬汉路线,即便是《英伦对决》这种大场面动作戏密集的片子,成龙大哥也一反常态,所有武打动作都变得吃力和不再灵敏,这也是无法逆转的事实。
再此情况下,去尝试白衣飘飘,不用太多打斗,只要画符就可以完成惊心动魄捉鬼的隐士形象自然是情理之中,一旦转入文戏角色,那么角色的塑造就更为重要,他需要靠性格和语言来打动观众。
捉鬼大师蒲松龄和新晋徒弟严飞,一个捧哏,一个逗哏,一个熟练老陈,一个初出茅庐,这种设定是最常见的,但因为故事的推进仅仅围绕和聂小倩的几场毫无新意的打斗,这对角色的塑造也就失去着力点。
而蒲松龄身边的四个卡通型小妖更是没有任何记忆点,小妖和人之间的互动无法凸它们的有趣,如此卡通人物如果无法传递欢乐,也只能是功能性的消除记忆、恢复记忆、串联剧情等等。
而近年春季档最受欢迎的“萌物胡巴”原本从形象上并不讨喜,而是因为它在旅途中和主角一行的互动,并促进了主角的性格成长,并且在最终战中还成了强有力杀伤性武器,和它憨态可掬的卡通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最终产生了反差笑料。
《神探蒲松龄》在春节档中算是老少皆宜,最适合一家人去看的影片,起码,孩子不会哭哭啼啼、吵吵闹闹,影响大人的观看体验,但是,如果作为一档春节电影,《神探蒲松龄》的诚意相比《捉妖记》还是差了些!
END -往期文章回顾走“流量”的《流浪地球》,也是中国电影之幸!
《新喜剧之王》中的“非典型慈父”,源于周星驰的成长经历!
黄渤和沈腾谁更搞笑,应是徐峥饰演的“疯狂的外星人”!
突破14亿的春节档票房,《廉政风云》贡献了什么?
韩寒的《飞驰人生》,失败,就要从一而终!
其实这个故事如果重新改变一下就好了,比如蒲松龄不叫蒲松龄,叫什么老翁,专门就是抓妖入册的,然后讲他册画里的一个故事,我觉得不要弄什么小倩之类的,可以重新弄个猪精与驴妹,我觉得会更好看,为什么说代入倩女幽魂不好,第一、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了,然后你重新改编,其实会有很多的弊端,人们已经将这个故事烂熟于心了,如果改的不好,就是烂故事,这个电影是典型,没改的好。
第二,书生和鬼的故事,现在已经烂大街了,所以,题材并不新颖。
就这两点,故事情节真的完败。
这部电影的特效,我真的挺喜欢的。
挺喜欢成龙的那个妖精小屋的,各个妖怪有自己的功能,真的,如果朝着捉妖记的脚步,说不定效果会更好,或者扩展一下妖的故事,非要挂上小倩就有点尴尬了,首先故事逻辑就很奇怪。
这两个人是不是爱情,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是女人的自我牺牲还觉得挺伟大的故事,女孩本来是人,为了一只妖,成全了他为人,然后她做了妖,然后做了妖杀了人,就只能成了魔,这个逻辑....那么既然如此,女的有什么好恨男的?
因为沾了魔的内丹,不想还了,那就不还呗,自己去逍遥就好了,可是非要呆在一个地方,然后,非要为姐姐报仇,中国那么大,非要几个人呆在一起。
不懂女主人设是怎么定义的,只是单纯的觉得小倩美,但是故事很经不起推敲,镜妖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说镜妖差的,我不觉得,她除了杀人,毕竟她是吃人精气的,人对她就是食物,她还很义气的为姐妹报不平,还为了义气死了,可见姐妹是情深的,那么小倩该很享受做妖才对。
可非要最后整一出,为了对方好的戏码,我就不懂了,成了魔的妖,不还是妖吗?
男主又不是没体验过什么叫妖,还怕他受不了了?
本来妖也不是魔不魔的,要是真那么好,也不会要了小倩的影子,要了影子又后悔,最重要的是,解忧也奇怪的很,明明已经没有记忆了,非要去给他记忆干啥?
真正在一起?
一起灰飞烟灭,小倩本来开始就打算让宁采臣独活,才不肯给妖丹,结果,最后,还是打算和他一起死,那不如早早的这么干就好了,要蒲松龄收了,那么就一开始说一句就好了,非整的这么壮烈,真的,小倩这个人设,在电影里模糊的很,没有来历,没有原因,因编剧所想,而改变自己所想。
重点是,明明是来报仇的,非要穿着花魁的衣服表演一番,怎么?
表演欲特别强?
可是,你又是怎么学会跳舞的?
怎么学会东洋舞?
真的经不起推敲,但是纯粹是逗个乐,还是不错的。
我觉得里面被逗笑最多的是里面的小妖,什么屁屁呀,猪妖呀,都比较印象深刻。
就说这些小妖的故事我觉得蛮好,比如蒲松龄怎么抓的这些小妖,这些小妖怎么降服的,随便拿出一个都颇有故事。
比烂熟于心的故事改编有意思。
如果改出不一样的美感还好说,可.....影子可以借妖????????
说真的,一个蛇妖.......需要影子?
这........恐怕白娘子要跳出来说话了:我和官人不一样生了个小胖儿子。
打破常规认知,就很容易差评。
但是一星、两星,对不起特效,还有那些形象的小妖,我觉得三星挺合适,逗乐,这电影还是不错的。
不必细想和琢磨。
成龙主演,并没有为这部烂片加分多少。
无法让人理解和自我补全的逻辑空洞(例如阴阳判什么人拿到都会念咒语,阴阳判能一秒收妖怪居然连妖丹都取不了,宁采臣放出的一众妖怪莫名其妙出来又莫名其妙回去,单靠宁采臣和聂小倩的一个故事就写成了聊斋志异,完全是胡闹的对后续剧情没有推动的忘忧还给宁采臣的记忆)尴尬生硬的笑点和泪点和过多突兀感情戏莫名其妙的书生蒲松龄没了阴阳判就是个垃圾真不知道踩了什么狗屎运就捡到了打着神探幌子却全片没有神探样子各个村子都TM是建在孤岛上之间都没桥老百姓居然还不相信能飞难道TMD一个村子就是一个世界从来没往外面看过(这个真的佛了)晚节不保能抓妖还只能靠卖书维持生计的猥琐大叔主角捕头的作用只是拉来全村少女看东洋戏班子虽然穿了年兽皮却处处散发着生活的烂俗味道的年猪(过年就该杀了吃)完全看不出任何的贺岁诚意连合格的商业片也不是在此只想说,如果想靠成龙来赚一波票房,呵呵还是算了吧。
导演,这样的作品,放到哪里都不会有人接受。
不否认有过付出,只不过从编剧到演员,整部电影都让我看着难受。
也就成龙稍微舒服点吧。
《流浪地球》让我看到一丝中国科幻电影希望,而《神探蒲松龄》以及导演前作《食人虫》和其他导演作品(像什么《从天儿降》)则让我感到中国电影前景的绝望。
美术和特效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片名都是这么贰的组合你们谁告诉我还有看下去的必要?
看预告觉得还不错啊,就挺想去电影院去看的,一群人一起乐呵还是挺有意思的
为什么我觉得还行 应该时同档期的太烂
初一真是没事儿干,去电影院!大哥电影真有过年气氛!热闹得hin!小妖很可爱!以及终于等到坤坤彩蛋好帅帅帅帅帅啊!
甚至觉得挺好看的?项目砸了,但年轻的导演很努力的完成了,还把人家前途给耽误了
清朝人是什么发型啊?导演请问您晓得吗?
美术超级赞
很多影史名作、豆瓣高分电影深得我心的同时,普罗大众却少人问津;而有些个人感觉拍得并不好、豆瓣评分也低的片子票房却大卖;像《神探蒲松龄》虽然口碑差票房也不理想,我自己观影全程冷漠地时而尴尬时而嫌弃,但在影厅还是偶尔能听到同场观众的一些笑声,由此真切地感受到不同观众对同一部电影观感的差异。被成龙大伯和妖怪们的唱歌跳舞段落雷到,转场动画的美术设计倒觉得不错,不过这故事跟「神探」太不搭了。在豆瓣电影上看到成龙大伯接下来2019+2020两年的作品多达23部,不禁想感慨:他老人家也太拼了吧?(不过,预计有些片子后面可能并不会在这两年拍摄制作完成然后上映。)
热热闹闹的胡批聊斋 这才是贺岁片应该的样子嘛
看见成龙就跑
挺好的啊,只是放在今年的春节档就只能当炮灰了
是烂,但也没烂到一无是处,至少在这个耳朵都快听出茧子的故事中注入了点新想法。滥用页游五毛CGI的典型了吧,太没节制了,第三幕完全就是个动画片了…
就……给成龙一点面子,以及帅哥美女至少还养眼
树精、猪妖、道符蛇、红绸蛇设计的有才华。聂小倩、宁采臣和其他妖怪是败笔。喜欢成龙和中国古典浪漫题材。最后还各种拜年,过年就是该看这样的热闹电影。
蠢死了蠢死了蠢死了。我一个兢兢业业在阴册里工作的小妖,帮助先生将恶妖们投入永世不得超生的门中,直到有一天一对蠢死自己还祸害别人的莫名情侣自我感动的殉情,害我丢了工作还放走了恶妖们出去祸害人间
其实,忘掉原版的聊斋志异,忘掉正常的蒲松龄,忘掉张国荣和王祖贤的倩女幽魂,这还是是一部很热闹的cg动画片,适合全家一起看。反正你懂的,有成龙大哥的贺岁片,不要纠结于剧情,看个热闹就好。钟楚曦的红衣造型还是有点惊艳的,可惜演技不行。阮经天真是邋遢到不行啊。成龙大哥毕竟老年人了,打得也不如往昔。片子结局感觉狗尾续貂,最后一场大战为了凑时长吧…说好不吐槽的,我又忍不住了。反正爱看贺岁片的妈妈比较满意,毕竟这是一部倩女幽魂版的捉妖记…
肿么办?我还觉得挺好看?我是不是已经彻底疯了,感受到了小倩的真爱
没有深度。
这部电影对小倩的故事改编很大,聂小倩变成了蛇妖和燕赤霞谈恋爱,剧情没有亮点在而且毫无逻辑,笑点也有点尴尬,结局更是强行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