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白云之下

白云之下,Chaogtu with Sarula

主演:塔娜,吉日木图,艾丽娅,涂们,哈斯其其格,其那日图,伊力奇,格日乐纳森,恒哈图乐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蒙古语年份:2019

《白云之下》剧照

白云之下 剧照 NO.1白云之下 剧照 NO.2白云之下 剧照 NO.3白云之下 剧照 NO.4白云之下 剧照 NO.5白云之下 剧照 NO.6白云之下 剧照 NO.13白云之下 剧照 NO.14白云之下 剧照 NO.15白云之下 剧照 NO.16白云之下 剧照 NO.17白云之下 剧照 NO.18白云之下 剧照 NO.19白云之下 剧照 NO.20

《白云之下》剧情介绍

《白云之下》长篇影评

 1 ) 一部对于男人来说是超级爽的教科书

“男人是辆破车,是需要修理的”、“你要找一个你能驾驭他的人结婚”这些话是不是从上幼儿园起听阿姨们聊八卦时就已经磨起耳茧了呢?

是的!

虽然已经听了这么多关于男人的“传说”但是,未经世事的少女们像想当“灰姑娘”般对爱情充满幻想!

近些年有关爱情,渣男,渣女的故事情节电影层出不穷,在我的观影范围内给我的感觉似乎渣渣们并不承认自己渣。

而有一部电影让我却能看出渣分多种,并且男人最后还是有悔意的!

这种渣,渣的让人心疼,让人惋惜——《白云之下》!

我不知道为什么,(也可能我不是专业出身吧)总感觉少数民族电影的节奏总是那么的缓慢,电影都开始半个小时了,我也没整明白电影讲个什么故事?

正在迷茫时,困惑时,影片突然把你给抓住了,使你用心观看了这部片子!

为了不影响别人的观影环境,只好默默的从心里说“渣男!

这就是渣男!

赶紧离婚!

离婚!

我在想,两个相爱的人就是三观不一致还能在一起吗?

适合在一起吗?这个问题困惑我一整晚,在床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想写下这个问题与网友们探讨!

在影片里有草原的苍穹,也有策马奔腾的舒畅更有夕阳西下草原激吻和流产情节。

这明明就是一部教男人如何疼爱老婆的电影吗!

再细品这不是就”狗改不了吃屎吗“!

这是不是男人的通病呢?

回想时,喝口水嗯!

比起男人黄赌毒家庭冷热暴力强多了!

电影结束后出来一句话,哦!

这就是导演献给他妻子的电影!

导演如此的温柔!

当影厅大灯亮起时,主创人员来到荧幕前与观众交流,我问了几个问题,由于时间问题不能 一 一 回答,就回答了几个,我想写下来,还有几个问题我也想写下来希望可以有机会还能交流一下吧!

1/ 策马奔腾后就进入冬天,铁丝绳上涮的是马毛吗?

有什么寓意吗?

导演的回答是:那是绳子,他其实想拍风!

没有寓意!

2/ 有忏悔吗?

导演不知妻子患病,如果知道妻子患病肯定会守候她!

(导演的妻子真是贤妻)3/ 如何定义渣男,渣女?

(总之,不能给人家贴标签啦)!

4/ 我觉得影片的插曲音乐有点多,有点长。

导演说让我二刷之后再来感觉,其实并不多。

5/ 我感觉摄像头一直在抖动,抖动的次数挺多,为什么?

这个问题没来得及问!

在这里有没有解答呢?

交流后,有人反映电影是蒙语,内地人听不懂!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想对制片人和导演说,针对这点可不可以把电影制作成双道音,有点类似有些纪录片弱化原音的基础上放大汉语音!

或者出几个音版本,参加电影节和出口还有在蒙古那原音,阵对艺联电影院和文艺群体原音,面对大众就汉语音。

就好像制作公司征集一个(抛出主题)故事剧本一样,让编剧们根据主题来写写剧本,选出a 好,b也不错怎么办?

那就同时拍,同时播,分a,b版。

让观众去品评,毕竟电影是面向观众的,也不用埋没人才了!

 2 ) 暴雨夜观

夏季望悬崖,冬季尽风雪。

人总是期冀着破局的可行性:高居庙堂,渴望田园;身处草原,总想撒野。

全片就是一个心灵飘忽远方的丈夫和软硬兼施企图挽留丈夫在家的妻子间的猫鼠游戏。

比起展示冲突营造高潮,着墨多诉诸冲突后的无可奈何。

对于野不知何起的丈夫而言,走出去是唯一的渴望。

但他却没有想过,如果不出去,看到的是自然景色;一旦出去,只剩人文景观。

围栏不在眼前,唯在心中。

当白色客运车行驶在茫茫雪地上,短焦纵拍的手法让丈夫的一切行径都显得可笑。

斯人已逝,丈夫却将自己自觉关进了羊圈场。

通篇看来,家庭与婚姻、禁锢和孤独、传统与科技等等命题都是老旧的,不具吸引力的故事架构也没有得到学院派技法的补益。

弱情节下的多数台词均显多余,留于浅表和浮泛的宣泄;试图起到点睛作用的穿透第四堵墙镜头也反而让节奏更加断裂。

唯一值得称道的大概是色调和配乐,成为找不到主题的呻吟中唯二的豪放色彩。

对于文艺片而言,一个不具典型性的人物让影片只能留下的是不够创新的独特尔尔。

ps:济南雷阵雨最暴的时候恰在赶路,让看到暴风雪夜里连滚带爬的夫妻俩生出股不合时宜的共情,怪有意思的。

 3 ) 还可以

《白云之下》讲述了一对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夫妻因生活追求的不同而产生的某种生活困境。

妻子萨如拉认为美好的生活就是和丈夫在草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丈夫朝克图厌烦了枯燥单调的牧人生活,他认为美好的生活不在草原而在远方,瞒着妻子一次次远走他乡……《白云之下》讲述了一对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夫妻因生活追求的不同而产生的某种生活困境。

妻子萨如拉认为美好的生活就是和丈夫在草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丈夫朝克图厌烦了枯燥单调的牧人生活,他认为美好的生活不在草原而在远方,瞒着妻子一次次远走他乡……

 4 ) 草原,逐渐变成一个符号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乡。。。。。。

喜欢这首歌的人,多半已经离开家乡。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美丽的草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魅力,美丽的景色比不上绚烂多姿的世界,当草原上的人被涌入的信息所淹没时,迷失便成了一个必然,蓝蓝的天,漂浮的云,绵延的草,蜿蜒的河,不再是唯一的世界。

悠扬的歌声变成艺术,草原变成方格,骏马变成摩托,牧民的心也会随风而起。

现在的草原,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代表地域、环境、牛羊、放牧、蓝天、旅游、、、虽然很多的人依旧向往草原,但只是如游览游乐场一样的心态:那是个美丽而且有趣的地方,我要去体验一下。

至于真实的草原生活,曾经草原人的态度、想法、梦想、人生,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失去。

四顾之下必有围栏、一条条尘土飞扬的车辙代替了牛羊的脚印。

曾经每一个清晨都可以平静的醒来,平静的制作饭食,平静的放牧牛羊、平静的看着太阳落山的牧人已经失去,留下坚守的只有回忆。

没有人能阻挡历史的车轮,伴随着时代的前进,很多美好的东西会消逝,我们并非万股不前,只是想保留这份美好,让萨如拉可以心如草原般美丽。

(图片来自电影截图)

 5 ) 白云之下一个男人的无脑无能与自私。

电影应该叫做白云之下一个男人的无脑无能与自私。

座我旁边的妹纸,看完流产部分后迈着沉重而生气的脚步离场。

我也想离场,然后想了下,我得看看这个男人到底有多渣,然后让大家避雷。

8月7号8号各大公众号疯狂推文说片子这好那好,然后我从淘票票上看全北京只有9家电影院排片,我当时想既然那么好,我抓紧时间看吧,不然很可能下周就下线了。

顺便算一笔账,都是小厅,都按天幕新彩云4号厅算,60*30*0.3*9*13=63180,全北京7天的票房。

是的大家没看错,就是不到7万,要知道《撞死了一只羊》4天突破500万票房都依然赔钱。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票房如此差?

文艺片受众少,疫情30%上座率,全蒙语很多人听不懂等等,但电影核心难道不是是你交出一个像样的作品吗?

电影的优点是摄像牛逼,关于白云的好多帧都是内蒙古宣传片的效果。

缺点显而易见。

故事主线特别简单,但是还有很多逻辑不通顺地方(就因为别人羊去哥们家草场吃草,哥们把别人家羊扣下了,就要跟哥们打架吗?

这事跟你有什么直接关系?

为什么不能好好沟通一定要打架,然后又莫名奇妙的和好);片中女主就是端茶倒水依附男人生存的角色,现在是2020年这种脸谱化的角色定位,真,不敢苟同;通稿都说导演是北影导演系主任,可是作为普通观众,真不关心导演title,看好的能让人思考的电影才是王道;男主,你可以有去闯荡的梦想,你既然结婚了,那么跟爱人好好沟通,她支持,你们就干脆利落的走,她不支持,你要么离婚要么为了家的完整待在草原上好好挣钱活着,天天跟那儿作死矫情算怎么回事?

男主无脑,性生活如此频繁,不知道女人会怀孕吗?

要不你就采取措施,要不你就多关注她。

流产了然后一副不知道的表情给谁看啊?

买车,买一辆破到开都开不起来的二手车是什么目的?

出去看世界没错,但是能不能带上脑子?

出门之前看或听天气预报,尤其是在牧区天气瞬息万变难道不是常识吗?

无能,爱人担心他的安全,暴风雪夜去找他,但凡他有点儿原则不打女人,她都不会变成那样,但凡他买一辆正常的二手车,也不会让她冻成那样,然后流产。

总说去大城市看过的傻子也比待在家里的聪明人强,话不错,但是无论在哪生活都是离不开柴米油盐的,没有柴米油盐,请问如何生活?

自私,从头到尾,除了她流产,其他都只想自己,不顾及爱人,这样的男人要他何用?

大男子主义你tm到是疼媳妇啊,你不心疼体谅她的大男子主义就是个渣男啊!

还有8月9日周日下午小厅都没满座,请问8月10-12日周一二三下午6点场是如何全部满座的?

哎。。。

 6 ) 开始以为是部学院庸片,看到结尾想起了我爸

被电影海报吸引看的电影。

有年秋天坐车去过呼伦贝尔,在车上好像船飘荡在无边的海上,好几天都走不出草的海洋。

但都是停顿的景点游,我对公路边边界1米内的牧民生活都不曾了解过,除了偶尔手机上刷到草场退化,矿采等生态问题。

所以看到夏天绿色草原天边的雷暴云海报时,我顿时来了兴致,那场风暴好像召唤着我了解更多。

开头很开眼界,全是草原的大场景,看得享受。

到了中途比较平淡,我暗中下定义,这是一部摄影很棒但故事单调的电影。

到中后端讲城市化下牧民的困境时我甚至想放弃了,感觉很像那类专题风的生态纪录片,觉得有些老套,不够刺激。

但到结尾,当男人下了公路,回首汽车远去,奔向天边白云之下白雪之上那一座小小的房子时,我觉得这是部好电影。

并想起了我爸。

我爸在我记事以来,有好几次不打招呼拿走家里的钱,消失。

长的,大半年;短的,十来天。

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他也没带过什么东西。

每次出去就像上趟街一样,然后再也不来;或者某天忽然出现在院子里。

我上大学以后,想起这些,觉得他很自私,一个人把卖庄稼的钱拿走,胡花。

很讨厌他。

但看了这部电影,觉得他和我爸很像,我有些理解他们了。

他们都是被困在土地上,但想走出去看看的人。

试想想,有多少男人能忍受外面日新月异,自己还年复一年的操劳在土地上呢?

看到男主人公手里捏着那把厚厚的百元大钞,我想到我爸当年最开心的事就是揣着钱走出去吧。

不过40多岁后他再没有这样的行为了。

我也想到了家乡的很多打工人,他们晚年都会重新回老家,盖几排房子。

那座天边的房子,看起来小小的,弱弱的,孤单的立在白云之下。

但只要你回去,他就会支起你的整个生活。

 7 ) 心倦方知返

关于,走出去与留守,片子夫妻代表着这两种价值观或者说选择。

我们这种小地方的人总想着走出去。

可能我们并不清楚走出去能得到什么,但总会有这种冲动,凭着一腔热血。

但出走也会丢失故乡,丢失对亲人的陪伴,看看古往今来多少关于归乡情结,所以像片子舅舅那样最后还是想回到草原。

男主太符号化了或者说内心描写太少了,我们像妻子一样不懂男主,他为什么要走出去他在想什么,就很难带入这个人物。

对着镜头的微妙距离感可以相互诉说平时无法表达的心意。

救妻子时左右割裂风雪夜色的手电筒。

配乐很棒。

(我还是想吐槽一下这种小地方的映后见面会,我买票的时候还以为标错了,因为这几周都是我包场,这场也是。

but入场之后我的座位竟然有人而且几乎坐满了没有隔座,似乎大家都是赠票来的,就怎么说,体会到了上一次零零后的观影地狱,屏摄打电话大声交谈小孩子吵闹开外放玩王者荣耀…真的想避开这种影后见面会了,片子情节比较简单,表达的东西也很容易理解,而且主创们只言片语的交流也很片面)

 8 ) 草原与城市的故事 在生命的孕育中走向远方

作为2019东京国际电影节—入围主竞赛单元唯一中国影片,这部《白云之下》斩获了最佳艺术贡献奖,可见该片也是有两把刷子。

且作为2020年电影院复工的第一批新片之一,这部历经十余年匠心打磨,一次“教科书级”的艺术碰撞,一部极具情怀的“中国式电影”,更加值得关注。

该片有着一个完美的切入点: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上,传统的蒙古族牧民,是几乎被历史遗忘、现实面目也逐渐模糊的民族,草原也是消亡中的草原,在这个充满历史忧虑感的背景之下,又是牧民们坚守的家园和文化之地。

该片从一对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夫妻因生活追求的不同而产生的生活困境这个角度入手,用牧民的双眼和感受来寻找一个已经日渐消亡的民族文化以及生活理念,影片的叙事环境设计得可谓是精巧玲珑。

所以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看的电影,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大草原上,如潺潺流水的故事娓娓道来,唱着民歌的牧民,套马的汉子、羊群与奶茶,以及草原尽头仿佛低矮的天际这里的一切让人沉醉,光是大银幕效果下的美景,都能值回票价了。

所以该片在风格上,可以带领着观众达到洗涤心灵,净化内心的目的。

然而,恍惚之间抬头望去,高楼林立的城市已经与草原接壤,哪里有着令人向往的物质生活,也对坚守文化传统和追求心灵净土的萨格拉部落的牧民来说,是一次难以抉择的考验。

比如妻子萨如拉认为美好的生活就是和丈夫在草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丈夫朝克图厌烦了枯燥单调的牧人生活,他认为美好的生活不在草原而在远方。

无论丈夫朝克图将外面的世界描绘得多么美好,都无法说服妻子一同走出草原。

禁锢的不甘、焦虑让他屡次不告而别,哪怕付出他意想不到的代价……静谧的草原与熙攘的城市,牧民悠远的牧歌与嘈杂的KTV,简单与繁华,宁静与急躁,电影在两种风格下来回切换,正是代表了该片的主题,不偏不倚的呈现,完全冷静的视角,去呈现历史车轮与文明进程下,有些一直在坚持却要注定消亡的无言结局,以及躺在历史车轮下的困惑青年。

就像男主角的心态一样,前一秒还和老婆热炕头,与故友欢聚一堂,后一秒就跟故友在KTV大打出手,回家与妻子发生争执,甚至无意中还导致妻子流产。

看这一个个远走他乡的伙伴,望着卖掉草原后、一身名牌的邻居,甚至还有忘了乡音的亲戚,他无法理解一些自己的伙伴为何会变得浮躁,同样无法理解为何自己也拥有一颗按耐不住的躁动的心。

导演王瑞,堪称第六代导演们的导师,在电影的大命题之下,显然非常善于利用隐喻性意象:草原退化、文明入侵,一辆汽车呼啸而过超越了他们的马和骆驼,结尾处男主角走向草原的深处,结果一抬头,高楼林立;以前是草场的围栏挡住了游牧民族的脚步,如今围栏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及蔓延到草原的城市文明,草原游牧与城市化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这些意味深长的意象,以及整部影片的影像把控,包括对于两位蒙古族演员的调教,都可以看出导演王瑞的电影美学造诣和出色的导演能力。

意象和可延伸性的丰富,是该片最大的特色,尤其是建立在之上的民族性,影片从头到尾都可以看到对蒙古族牧民的人文关怀。

但本片并没有一味的强化人文主义,反而是角度不偏不倚的中立,将矛盾冲突,放置在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选择和妥协”之上。

然环境的削损背后,呼唤着一种更大的古老文明的全然溃败,没有草原,没有马背上的民族,没了历史,没了未来。

乡愁式的虚无追溯,是不需要作出抵抗姿态的,极大程度是因为做不出。

所以,正如结尾处,妻子再度怀孕,并去往了城镇中,恰恰代表了工业化城市化与田园牧歌式生活,最终在孕育生命中和解,也就证明了无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需要一个栖息生命的源泉。

这才是这部《白云之下》最动人之处,一部极具情怀的“中国式电影”,一次“教科书级”的艺术碰撞,让草原人在时代变迁下真实的生活态度、精神困境和追求,显得那样生动可观。

 9 ) 添加标题

首先感觉草原生活挺稳当的啊。

但蒙古人不洗澡(认为水很宝贵不能用来洗澡),那么他们动不动就来一发、来一发。

来前不洗、来完也不洗,多难受啊。

还有就是草原应该没电吧?

没见电线杆子、也没见发电机,蒙古包里居然有微波炉和电视机。

参加是点映场,大中午11:20开演,饭都没吃,疫情原因还不能带吃的进影院!

然后结束后主创人员见面会,可惜,我没等出字幕就撤了~本来应该问问他们上面两个问题

 10 ) 这部原汁原味的牧民片让人想去呼伦贝尔吃肉骑马!

2020年,我看到的第一部新片就是《白云之下》。

好久没看新电影,看的时候感触颇多,牵出很多回忆来。

先从今年的渊源说起!

咱们国内发生疫情后,首位访华的元首是蒙古国元首,他不仅在蒙古族最重要的上元节来的,还带来了30000只羊,令国内百姓心头一暖,士气大振。

没过几天,很多网友自发剪辑了跨境赶羊的视频,热热闹闹的脑补了吃羊肉的画面。

电影《白云之下》的片中反映的应该是中国呼伦贝尔的牧民家庭生活。

如果没有机会去大草原体会牧民的生活,这部电影可以让人很好的感受社会转型期牧民的变化。

它的画面和生活气息切合到了完美的程度,看完电影以后想吃羊肉、喝奶茶,还想在大草原策马奔腾,难怪它斩获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电影《白云之下》讲述了蒙古族牧民家庭的一对夫妻因追求不同,不断产生矛盾,最终终于明白了对方想要的和自己想要的生活。

电影看上去是讲一个故事,但又不仅仅是讲一个故事,它富含着更多的是牧民世代思想文化的变迁。

社会一直在变迁,思考一个时代的变迁更应该关注的是社会个体,比如片中的萨如拉和朝克图,他们就是很好的参例。

镜头一开始就是萨如拉到处寻找朝克图的声音,拥有不同生活经历的观众可能脑海中马上就出现一问:“打电话、发微信呀!

”结果万万没有想到,牧民朝克图没有和家里说一声,只是因为他想进城了。

就这么大点事,妻子找的人仰马翻,朋友不敢面对嫂子,过了一段时间他若无其事的潇洒回来了。

这种事在外人眼里表现为一种“不合理”。

谁也不是天生妥协的人,但大多数人只有妥协的命。

萨如拉和朝克图之间就完全没有这样的可能。

作为传统的蒙古族牧民萨如拉并没有为了接受新的科学与传统彻底决裂。

就像朝克图看见萨如拉打着出租出来,他居然惊讶的叫了起来。

然而,坐过出租车的萨如拉还是放样的牧民萨如拉,一生只爱大草原,平静的生活,守着老公,简简单单的过一辈子。

她的生活简单,不代表情商简单。

她内心对自己的男人还是充满期待的,然而他们的关系就像骏马和雄鹰,永远不在一个线上。

电影让我泪目的画面是萨如拉第一次用微信时的惊奇,朝克图让她说点什么,她说:“那个雪夜,你说过再也不走了,守着我和家过下去”。

那个雪夜确实让人难忘记,一个女人骑着摩托车多次跌到暴雪的地里,就是为了看看丈夫是不是被雪给冻着了。

然而,当她发现朝克图爬在车轮底下修车,她怒了,攥着火开始砸车,歇斯底里,结果流产了。

朝克图抱着毫无知觉的妻子悔不当初,发重誓,全力奔向亲戚家救援。

这处情节,让观众看的揪心。

可以说,吉日木图和塔娜把这对情侣的高潮都演出来了,一个拼命救赎,一个毫无意志。

当画面推到后面,萨如拉再提这段往事的时候,我哭了。

或许,只有真受过伤的人才能体会那种绝望。

片中,萨如拉说:“我是听到你这句话,才活过来的。

在传递人生态度的时候,电影埋下了很多伏笔。

比如萨如拉初孕时坐在暖炉旁闭着眼晴听天气预警,比如她坐在阳台说自己是如何:“从心里开出花到拔不出草”,又如她知道自己可以再怀孕的喜悦......生活就像一个大重锤,每次都是咣咣咣砸向这个坚强的女人。

所以,当朝克图坐在人去屋空的家中时,我想说:“解气!

”但反过来想,萨如拉和朝克图都不是整体性的人格特征。

朝克图在对自己妻子发现重誓后,也曾经认真的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但他也处在一个迷茫的阶段,他不解为什么周围的人都想进城。

在进城为代表派中,B面参考就是隔壁放马的牧民,最后到北京谈了大项目,拿着CUCCI的包包,这个角色的命运省略了千言万语,但他们骨子里其实还是一样的。

以草原为生的牧民不断的在城镇和牧区之间寻找机会,每个人的面貌是各自多样化的。

究竟应该怎么做?

朝克图的舅舅和舅妈给带来了终级答案!

总体来说,新一代牧民不光追求的是进城,还有新一代的理想劳动。

在很多城镇观众来看,放羊和开大车没有区别。

而在他们心中传统劳动和进城打工的不同有着多维的定位,比如使命、价值、幸福观等等。

朝克图最终尝到了什么叫”无声的被放弃”.在我看来,人有的时候要对自己禁欲,克制享受,无论价值观怎么变,都不要忘了你要守护究竟是什么!电影让人回味无穷,值得观众一看

《白云之下》短评

城市化进程中的切肤之痛

3分钟前
  • 王小好
  • 推荐

说这个片子陈腐的可能是完全没看懂这个电影,很少见的讨喜渣男形象,认识到自己婚姻问题也要忠实于自己,敢于面对真实的人性的导演不多,大家都在给你塞糖呢。

5分钟前
  • 健康平安快乐
  • 力荐

白云之下,草原辽阔,人们还会有忧愁么?处处都是围栏。朝克图好像田老师~

7分钟前
  • 宇宙拌饭
  • 还行

剧作不够精致,导致影片对远方和故乡的探讨显得很肤浅。配乐、摄影、表演不错。

9分钟前
  • SpyLiu
  • 较差

朝克图与萨如拉。

13分钟前
  • blindspot
  • 还行

开头寻夫这段很精彩,特别是萨如拉领着兄弟扛着工具走向老公好友,引得他连连招供好搞笑。季节切换在歌声中完成。感觉到女主出事这前半段拍得比较好看,后面就是一些重复的摇摆和出逃了。风景好美,对我来说,年轻就在于尝试吧。

14分钟前
  • 唬唬
  • 推荐

真情实感,把去和留写的很近人心,毫不做作,这是真正贴近泥土的电影,最能引起人共鸣的电影

17分钟前
  • 夏日的花花
  • 推荐

去年在学校标放看的首场,当时记下来了感受:1,渴望走出去见识不一样的世界,是人类共有的情结之一;2,无论选择出走还是固守,最终我们都会被生活改变的面目全非;3,这是一个缺少大师的时代,足够真诚谦卑也已经足够让人心生尊敬[玫瑰]

19分钟前
  • Issa
  • 推荐

他被困在他的世界,我被困在我的世界。

21分钟前
  • 几度
  • 还行

呼伦贝尔大草原很美!!讲了“围城的困境”,一个拼命想去外面看看,一个安于一隅;片尾字幕让我不禁想象导演年轻时是不是就和男主一样,等到妻子去世后才感到后悔…

26分钟前
  • 秩秩斯干
  • 还行

过于“慢”的剪辑运镜与过于“快”的情节发展、“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的故事(导演语)与被奇观化的草原元素(美景、呼麦、套马杆几乎与叙事脱节)、刻意营造出的文化冲突(女主角无来由的抵抗和无师自通的智能手机使用技术)都是矛盾的。拍摄思维比N年前的《黑骏马》还要陈旧,不过当我了解到这是个十多年前的项目时便释然了……

27分钟前
  • 字母君
  • 较差

两小时草原明信片,适合当屏保电影,映后还抽奖草原明信片。有一种看八十年代民族电视片的感觉,表意老套手法钝得不行。剪辑有瑕疵,该舒缓不舒缓,该利落不利落,拖沓成这样。惊了,刚放映完评论区内水军井喷……

28分钟前
  • 黎明杂志
  • 较差

住在大草原上的牧民总想开着车往外跑,然而到了城市却又挂念着《白云之下》的蒙古包。何以为家?这是现代人的自我认知问题,同样也是艺术家面对理想与现实分裂时矛盾而又苦闷的心理。从《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的角度看,这是一个离婚二十多年的男人还一心想着与前妻复合的故事。但从导演献给已故妻子的角度来看,这部极其私人化的作品又足以令观者动容流泪。这是一个无法走出「中原正统论」阴影的游子,导演借这个不安于现状的小人物表达着自己在艺术追求上的碰壁和不如意。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扎根在边陲地区的孤独个体如何政治正确地书写自己辽阔壮丽的民族史,为此那个永远在路上的蒙族男子便可成为所有华夏儿女的缩影。王瑞这封写给已故前任的情书不仅收件人精准详细,且每一位读懂这部民族血泪史的《邮差》也都会愿意把它主动而积极地传递下去。

29分钟前
  • Muto
  • 推荐

SIFF主创场。城市的变迁,引发了人们思想意识上的变化。喧嚣的社会,慢慢迷失了曾经的自我。看似艰难的日子,却能在一方天地之中,留下属于自己真正的幸福。但留不住的故土,在冰雪寒土间,只能成为无尽的回忆。三百六十五里路,渐渐从故乡到异乡。。。

34分钟前
  • L君
  • 推荐

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的碰撞。到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是故乡。2022.02.13

37分钟前
  • Enjoy_時光機。
  • 推荐

没必要吧,虽然是导演系85班,也没必要再拍成第五代前期的迷惘还有土到掉渣和第六代前期的自我窥视和外界隔膜?实在太无趣啊十四年前的本子,还是我缺少草原插队经验所以没有视角带入?//标放

39分钟前
  • 宝莲
  • 较差

好幾場高歌蒙古歌謠的戲所突出的蒙古人民族情結,其實有點像現世社會的傳統價值觀,或許兩個人最開始因為這樣的東西走在一起情感牽連,但強烈對比起男主渴望向外的自由,想法背離的兩個人關係最終也會走向支離破碎。在我看來最後兩個人都做了對自己最好的選擇。#萬達CBD

43分钟前
  • 葉霓
  • 还行

草原画面很美,故事比较散

44分钟前
  • 豆友1174140
  • 还行

时代流动之下,人物的不同阵痛

47分钟前
  • 很饱的贼
  • 还行

女主好美~

50分钟前
  • .幽浮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