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皮克斯展映第一场,第一遍看的时候都忘记是在哪里看的了,这次皮克斯展映也是一个让我还电影票的机会吧hhh忘不了那只有幸运鳍的尼莫忘不了那只怎么也舍不得自己儿子的爸爸马林忘不了那只超善良全剧笑点担当的多莉还有那三只加起来4800颗牙齿吓死人结果不食鱼的鲨鱼以及那个可怕至极的绑着钢牙的小女孩全剧其实还是一直延续着皮克斯的温情,渐渐互相理解的父子,一种亲情牙医诊所各种生物、多莉和马林的友情,都让人觉得很暖很感动这次看的时候还一边关注了一下彩蛋,诊所里的巴斯光年和看超人特工队漫画的小男孩,还有片尾游走的大眼仔看了太多遍了,觉得剧情不如从前,可能是剧情自己都记住了吧,但是皮克斯爸爸的技术啊,真的太棒了Anyway,超级期待续集的
【父爱】其实,抓的最紧的人,不是不懂得放手,不是不舍得放手,而是,曾经的经历告诉他,还未来得及握住可以形成保护罩的手,危险已经在自己的生活里无情地扫荡过一遍了。
还剩下仅有的希望,如果不是紧紧握住双手,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日夜安眠,那会是什么呢?
就像一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人,或许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只是因为当时的勇敢而受伤,受伤到忘记了不敢了勇敢!
任何一个胆怯的人,曾经都是自己生命里最勇敢的人!
任何一个不舍得放手的人,曾经都是一个敢于轻易放手的人!
【友情】多莉和马琳,对双方来讲,都是一种补偿,多莉补偿了马琳身上没有焕发出来的勇敢、乐观,马琳的存在,让一个健忘的girl可以记得住曾经发生的事情。
虽然互补有很大的差异性,但谁说对对方来讲,不是一次突破自己极限完善自己的极好机会呢?
在长程的冒险旅途中,陪伴的过程也是相互支持的过程,陪伴的过程也是向彼此学习的过程,陪伴的过程也是一起面对的过程,而冒险——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经受历练,所以成长才发生,经历了看过了不同形式的父爱表达,才知道,哦,原来还可以这样!
能够到达新形式父爱的彼岸的,强有力推动助燃剂,莫不是多莉的长情的陪伴,在很多时候一个人面对绝境想要放弃的时候,给他点亮内心的希望,告诉他不要忘了为了什么出发。
看着看着一度有种感觉,马琳和多莉是情侣,是一对相辅相携的夫妇,可是回到现实才发现,这俩不一个品种,但是我觉得这还不够回归现实,真正的现实,肯定是两个人——至于是哪个肤色哪个种族的,都无所谓,肯定是要坠入爱河的!
如果不能,也绝对是绝佳的亲密朋友!
【成长】不放手的爱是有些窒息的氧气,虽然含氧量很高,可是总觉得透不过气来。
所有的成长都是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的,即使是阅读即使是学习,也是从已知到未知,而很多成长的发生,也是来自于你主动愿意和被动被迫的时刻,尼莫的成长更多的是后者,为了生存不得不,可能这也是那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没有那双双为自己遮风挡雨的手,所以你不得不面对,这个过程,成长的速度可能是非常快速的,经历多少,成长将以倍数的方式发生,所以,尼莫的勇敢、坚强、智慧,都是一路历险而发生的成长!
是几年以前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的这部电影,看到感动处,我们三人都偷偷地抹眼泪...看完后妈妈说:“以后咱们别养金鱼了,不知有多少鱼爸爸鱼妈妈正在寻找着它们的孩子呢。
”质朴的一句话却深深打动了我。
现在想起来仍然觉得温暖和感动。
非常温情的一部动画,用快节奏保证儿童观影感受,又用立足育儿与自我的主题角度使故事不落俗套。
在故事层面上,最直观的感受是顺畅,故事分为两条线并行。
一条寻子,一条逃离。
这样电影中的场景转换的镜头就显得非常重要,必须要顺畅,自然,不突兀,使得故事处于一种整体统一的氛围中。
否则两线并行的电影就会显得非常的生硬,才进入状态又被打断。
但是这部电影在这一个部分处理的相当出色,不管是暗镜头转场,相同元素转场,相同故事节点转场,还是相同心境转场,都用得无比纯熟顺滑。
且并行线随故事深入愈加紧凑,使得两线故事不断靠近交错,从而推向最终高潮。
(当故事冲突都已成型,就不用那么精准地巧妙地设计转场了)两线汇合后同样精彩,当然,既不会按照原本设计给观众看的方式结束,也不会在逃离之后就顺利回家。
除了故事结构非常值得学习之外,灵魂配角也是故事出彩的一个重要原因,Dory的出现似乎是必要的,marlin作为一个墨守成规,对于世界抱有怀疑态度的角色,去探索外在世界,并且执行跨洋寻子这样的冒险活动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想要故事显得更加流行,在寻子之路上得到应有的帮助的话,dory这样的无畏、热情的角色真是必不可少。
不仅如此,每一个出现过的角色都是不可忽视的。
缺一不可,因此故事才能环环相扣,毫不拖沓。
(虽然也会显得过于理想化)海底总动员在取名“总动员”成风的当时仍是非常恰当的,因为在茫茫大海找到nemo,这看似就是无法实现的。
即使是理想的故事,缺少任意一环的帮助,整个电影进展都不会如此迅速又流畅。
鲨鱼,深海鱼,月亮鱼,海龟,鹈鹕,最后勇敢献身的Gill。
有的电影多年后再看只觉失望,有的则因为新发现而再度爱上。
多年后重看海底总动员感触更深了。
至少,看到导演玩起闪灵以及惊魂记的梗,令我不禁发笑。
特别特别喜欢的一部动画片,怎么说呢,我可以说是从这部影片里看到了我以前在国产动画片里没有看到过的国外动画片,非常的震撼。
我记得看第一遍的时候,我就被小尼莫的勇敢、可爱、开朗的性格吸引了。
她尼莫为了寻找自己的妈妈历尽了千辛万苦,在此过程中慢慢的变得更加勇敢,更加成熟。
它了解到爸爸不是它想象中难么懦弱,相反爸爸是那么爱它,为了保护它,爸爸是那么的勇敢。
本部影片观感十分舒适,联系方便的话家人一起看,绝对是件幸福的事。
童年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现在弥补了童年的遗憾。
从大人角度来看,很治愈,很温暖,就像《去有风的地方》一样缓缓道来,不知不觉让人心都放缓了、安静了下来。
在国外的时候,大人小孩看到小丑鱼都叫Nemo,我还以为是小丑鱼clownfish在本地的叫法,原来出自这里,可见动画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短期记忆障碍多瑞,就像热评很赞的形容词“海底的菲比”,性格奇奇怪怪却又可可爱爱,她神经质,她社牛,可她身上有最朴素又最珍贵的热爱,是她的一再坚持才让马林能够坚持下去,最终父子团圆。
她永远乐观向上,在保守谨慎的眼里看起来仿佛“疯了”。
有句话说,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不是有一点点的幻想和期待,从哪里去寻找尝试的勇气呢,不尝试,又怎么会从天而降成功呢?
马林和尼莫,就像很多“爱的太多”的中国原生家庭。
这部影片更适合给父母们看,很具有启发意义。
大多数时刻,不放手和爱,到底是为了孩子更好成长,还是为了父母们自己的安全感和控制欲?
中国式教育,还是典型的打压辱骂式教育,这种教育下,孩子有多抵触不言而喻。
尼莫最开始为什么会非要触碰潜水艇,如果马林特别放松任他驰骋海洋,会不会不会走丢?
从开始的“你什么都做不好”到后来的“我相信你,你可以”,从紧紧抓住不放手到后来的松开手,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从容勇敢有魅力的小丑鱼尼莫。
越是允许发生,越是接纳共情,越是能够更好成长。
爱一束花,不是让花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开放,而是允许它有自己的时节,开出来的可能是花,可能是叶,可能是果。
如果你愿意慢慢等,如果你足够欣赏它,它自在的活着就是最好的礼物。
这种孩子们都渴望的爱,实在太珍惜了,以至于很多人用一生去期待去追寻去弥补。
当然,马林为了尼莫“长征二万五千里”之间的父子情,非常感人。
如果说这是一个奇迹,那么奇迹的名字叫做“父亲”。
想起来小学课本上的《父与子》,不需要过分复杂的跌宕起伏,只需要展示出最真情的部分就最为动人。
夏天去潜水,对海洋世界产生了眷恋和热爱,海底下的风景广袤无垠,不止一个“妙”字可以形容。
《海底总动员》里的风景绘画很逼真,和现实出入不大,是一部不错的寓教于乐的教育片。
剧情简单,但是经典有经典的道理。
这世上有一种爱叫父爱人们都说,父爱如山,父爱深沉。
电影里的小丑鱼父亲做事小心翼翼,被其他人嘲笑成胆小鬼,连自己的孩子都瞧不起他。
但是当他得知孩子离家出走被捕获卖到了城市后,平时看起来胆小如鼠的父亲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寻子之路。
路上他结识了一只健忘的多瑞,在旅途中躲避大鲨鱼追杀,遇到许许多多的危险也没有放弃。
是的,为了救回自己的孩子,小丑鱼父亲好像激发出身体的潜能,克制着内心的恐惧,一路追寻一路勇敢。
俗话说,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小丑鱼父亲也是一样。
只要还活着,还能动,就要找回自己的儿子。
电影最后大团圆,虽然我们大了,但也能带一颗童心去观看,去感受下深蓝大海,深深的父爱
你游走了之后 我又失忆了 不晓得往哪里游只是绕着那根通往海洋面的锈蚀铁索绕啊绕绕啊绕 模糊记得好像丢了什么东西 丢了一个人 可是怎么也不记得是谁 失了神的样子一定傻透了 可是你看不到因为你已经游走了 我想告诉你我看着你的时候就好像变了一个人 虽然我总是记不住别人的名字 即使反复念叨了很久都记不住 虽然我总是在你身边喳喳呼呼疯疯癫癫 可是你那么一直安安静静地游来游去 我也就跟着你到处走走了 我爱你和我一起游戏 在水母田里 因为你知道如果不假装那是一场游戏我便也会失了神不知道该往前还是往后 所以我们一起比赛 看谁只踩着水母的头不碰到他们的触须然后第一个逃出去 后来是你赢了 我记得听到你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是你问我饿不饿 然后我便晕过去了 然后醒来时便是在一群海龟的背上了 我们顺着洋流一直漂到了雪梨 在鲸鱼嘴巴里的时候你那么绝望 对我生气了 你说一定要找到你的儿子亲口告诉他海龟的年纪其实是150而不仅仅是100岁 那也是第一次我开始保持安静 不过我真的会一点鲸语的 各种各样的调调都可以模仿一点 这是真的 虽然你一点都不信 但是你总该想想怎么我们就被鲸鱼呼吸了一口气然后喷出了海洋面吧 傻瓜 算了 原谅你吧 真的 以前我什么都不记得的 但是我的语言天赋还不错 帮你读出了那个雪梨地址后真的就努力记住了 其实我自己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呢 那是我第一次记得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 但我明白那是对你很重要的 所以即使再健忘也会努力记得 好喜欢那样的自己 能够记得不再那么容易忘记 即使每天在海洋里游来游去却也觉得活得很真实 能够记得一些东西 当别人都能念出你的名字来时 你总得也记得什么当作回报吧 不然显得多没人情味呢 虽然以前的家伙总说我没心没肺 其实我真的有在乎的东西 只是一直没有出现而已 小丑鱼 其实你一点也不丑 因为你帮我找回了记忆小丑鱼 你该谢谢这段旅行吧 以前你连个笑话都讲不好 现在回到了曾经的地方成了传奇 讲也讲不完的故事哦 好多好多 而且保准他们都从没有听过 P,S 以后给宝贝看的NIMO 告诉他 要听爸爸妈妈的话不要乱跑 跑丢了让爸爸妈妈多伤心多难找呀 不过允许一点点小冒险 让他自己学会坚强独立勇敢 然后自己找到回家的路 路上爸爸妈妈会奖励一个大大拥抱 还有棉花糖
有的故事你明明知道每一个桥段,每一次重温却依旧会感到惊喜。
明明知道每一个包袱,却仍会发自内心地大笑。
明明知道每一段煽情的台词,却还是忍不住被感动。
明明知道所有的冒险最后都一定会有惊无险,却还是会在适当的时候屏住呼吸。
寻找nemo对于我,就是这样的片子。
在Shaw theatre看的3D版感觉相当得值。
正片前各种3D trailer赏心悦目。
放的是Epic,Frankenwenie,和the rise of guardians。
在youtube上看了2D版,顿时失去了那种质感。
之后我再也不说3D动画的坏话了。
影院不论是屏幕,音效,坐位都很舒服。
关键的是3D眼镜竟然没有让我这个眼睛仔感到不舒服。
赞一个。
以后都去shaw看片了。
Hobbit就指望你家的3D IMAX了。
电影正片的效果也是非常之好。
看得出pixar和disney认真花了一番功夫。
当然或许也和我太久没看过3D电影有关系。
不能不说,这几年3D水平进步实在迅猛。
2年前看的飞屋的效果和这个完全不能对比。
进入影院前,就在期待特效组们是否能好好把握海洋这个主题,让3D真正有用武之地。
事实是,这部片子景深的效果做得棒极了。
3D版的NEMO极好地还原了大海的光泽与质感。
那一湾深蓝浅蓝,逼真得仿佛观众置身海底,和主角一起畅游。
这种强烈的真实感,配合动画的风格,却又更加强了片子的梦幻色彩。
不断变化的场景一次又一次惊艳我的视觉神经。
大到珊瑚礁边无垠的海,生锈的沉艇,宴会般的鱼类焰火,大西洋洋流,水母城堡,小到小鱼的鳞片的反光,乌龟的盔甲的褶皱,鹈鹕的羽毛,全都美得找不出瑕疵。
尤其当画面从海底切换到海面上夜晚的悉尼时,空气的透明感与之前充斥屏幕的水的丝绸般的质感的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拍案叫绝。
2D版的Nemo本就美轮美奂。
3D则是把这种视觉享受推向了极致。
除了5分的画面和音效,剧情也令我不乏惊喜。
打心底里佩服动画片的编剧们。
要让不同年龄的观众都能从一部片子里找到共鸣和乐趣,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但我觉得Nemo的编剧算是做到了。
片场里不断听到孩子们的笑声。
想来也是。
光凭那些光怪陆离,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就足以让小观众们惊叹了吧。
有许多笑点又是针对年纪大一些的观众的,比如Marlin身为小丑鱼却没有幽默感这一点。
有许多东西是以前没有意识到的。
父母对孩子的保护欲,赤裸裸的对人类对自然的恶劣态度的抨击,海底世界其实十分美国化,有校车的美国学校,而鱼缸里的仪式则很像印第安文化。
(又或许是夏威夷或则新西兰?
因为有火山?
)。
以前也没有意识到Marlin的个性里这么缺乏信任。
因为受过伤害,而难以相信的心情,当我还只是一只小nemo的时候怎么能理解呢。
Nemo真心有个好爸爸❤喜欢所有的角色。
喜欢一如既往的喜欢Marlin的谨小慎微和Dory的没头脑的开心和乐天派。
喜欢Dory说,“真是奇怪的誓言。
如果Nemo身上什么事都不会发生,那他的生活就真的什么事都没有了。
当然也喜欢她明明什么都听不懂,却装着说鲸鱼语,还告诉Marlin”鲸鱼说是走的时候了“的无所畏惧。
喜欢小丑鱼父子那段相隔千里,艰难险阻都不能横断的亲情。
喜欢声线迷人的Geil和他的鱼缸同盟。
喜欢好管闲事,心地善良的鹈鹕。
喜欢好客酷玩的海龟家族。
喜欢绅士风度的指路的鱼。
喜欢那三只素食主义的鲨鱼。
喜欢那群只会说“MY MY MY"的搞笑海鸥。
似乎真个片子,除了人类是彻头彻尾的大反派,一切角色都是可爱的。
于是,每看一次Nemo,就会萌发出一种想要从事动画专业的冲动。
每看一次Nemo,就会萌发出一种想要从事海洋专业的冲动。
影片结束,演职人员的名单在深蓝色的海水里划出一条船迹。
尽管制作住组仍然淘气地塞入了很多插花,观众们似乎并不领情,很快放映厅里除了我和霓,只剩下一个中年的外国男子。
走出电影院,我心里一直想着,这个人大概十分寂寞?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中年人,孤身一人,坐到了这个刚刚还装满了孩子和父母的黑屋子里。
然而现在我想,其实一个人看一场电影并不需要什么理由。
那个人的心里大概也和我一样住了一个不愿长大的孩子。
或许他也并不孤单。
就像3D版正片前的彩蛋短片里描绘的那样,我们还是孩子时,不是都有无数自己幻想的玩伴和冒故事吗。
保留着童年的梦幻的人,即使孤单,却不会寂寞。
或许,这就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的答案吧。
我们需要梦,需要一直造梦,因为梦和现实一样是我们存在的印记,因为梦里有我们的希望,爱,和未来。
推荐指数:⭐⭐⭐⭐ 类型:动画 导演:安德鲁·斯坦顿 李·昂克里奇 上映日期:2003.05.30 时长:100分钟 语种:英语 --- 也不知道最近为什么是跟水下世界干上了还是怎么了,从《阿凡达水之道》开始,又看了两部《海底总动员》,现在在慢慢刷着《海王》。
记得小的时候从小电视上看过一点点《海底总动员》,那个时候我还没看迪士尼的总动员系列,包括后面的赛车总动员、玩具总动员、超人总动员什么的,全都没开始看,好像还是第一次知道“总动员”这个词。
看《阿凡达》看得头晕,总想着圣诞节看点轻松愉快的吧,去年看的是《小鬼当家》和《真爱至上》,今年也没什么想看的,不如选个动画片也行,也算是换换口味。
好家伙,这个电影可真的是深海恐惧症患者劝退。
我本身感觉自己深海恐惧症不是这么严重的,看了之后给我自己确诊了,确实是深海恐惧症患者。
因为马林和多莉在一起看悬崖外面的风景的时候,我觉得可怕。
那种深浅不一的蓝色,还有下面是万丈深渊,明明就是在水中了,好奇怪为什么我还会害怕深渊。
总之就是害怕下面浓厚到几乎黑色的深蓝,像是要把人吞噬,把小丑鱼吞噬,把生灵吞噬一样,这种未知真的很可怕。
不过剧情还是有意思的,名字叫《FINDING NEMO》,不就是《寻找尼莫》吗,翻译成中文就没人去看了。
就像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样,原名就叫“玛连娜”,那谁去看啊。
这个系列突出的是寻找和家人之间的爱,放在这里用特定的主题表达的话,就是父爱。
小丑鱼爸爸那种神经质和过度担心的样子,让人觉得还挺真实的,这就是单亲父亲爱儿子的表现。
而且我隐约看到了抬头纹。
后面孩子也在成长,最后能证明自己可以做到,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话痨加失忆症患者多莉属于是搞笑担当了,乐天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很有趣。
我们每个人心里面同时住着马林和多莉,有过度担忧但是理性的自己,也有乐观勇往直前干就完了的自己。
在整个生命的旅程中,在不断寻找我们心里的尼莫,然后终有一天发现,它也长大了。
家庭的羁绊是永远的,是勇往直前的动力,是爱,是希望,是横跨大洋的勇气。
海底总动员何尝又不是给我们上了一课呢。
里面的动物大部分都是好的,人类反而是坏的。
就连鲨鱼这种高危生物也有一颗想改变的心,这里也是多莉教给我们,不要以貌取人。
虽然我每一次看鲨鱼都觉得好可怕,想逃跑。
牙齿的尖端恐惧再加上深海恐惧,真的让我对这几个角色喜欢不起来。
里面最喜欢的其实是贴在鱼缸上面的海星,小眼睛太萌了,忍不住想抠图下来当头像。
Marlin就是那种很典型的传统家长,因为自己受过创伤,他们会以不想让孩子受到同样的伤害为由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并且这种保护还是建立在损害孩子自信心的基础之上,之后再美其名曰:为了你好。
故事多有编造感,巧合过多。海景是此片最大的亮点。
对亲情的描绘太薄了
Be responsible is not that easy at least after I watched the movie that can teach me more than itself. Be a real man sometime is very tough in certain situations.
特效赞,但剧情不喜欢,没看多久就好讨厌那位鱼父亲
看睡着了,不记得个体内容
节奏真好啊。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奇遇记就只当做是安慰来看吧。以及缸里的各位果然都还是在缸里。
张国立和徐帆的配音挺生动的
不管任何物种,亲情都是不变的。
对迪士尼的免疫了
看了开头才想起来原来是租碟看的 没什么意思
小时候家里给买的第一批DVD盘(几乎和哈利波特同时期),当时就切换看英语音轨和普通话音轨,张国立和徐帆配音,孙楠唱的片尾曲。小时看的是海洋大冒险,现在看是孩子被拐父亲的漫漫寻子路。
画风很漂亮,那群变换队形的鱼真可爱。故事当然也很好。这片子最大的魅力就是看过之后,所有的孩子都管小丑鱼叫尼莫了。
挺简单的故事。其实说了父子关系吧,父亲总觉得儿子太小不能走向远方,殊不知它已经有了自己的力量,儿子总觉得父亲畏首畏尾缺乏勇气,殊不知它当年也是意气风发但耐不住风吹雨打。儿子被人类捕获,放进鱼缸里,逃生计划的第一步是破坏净水器,第一次差点被碾碎,大家都打算放弃时,儿子听说了爸爸的故事成功破坏净水器,没想到主人又换了新的,终于在准备送做礼物时成功被伙伴送入下水道。父亲一路追寻,遇到了失忆鱼,戒鱼的鲨鱼,炸弹爆炸,深海电鳗,喜欢拼图的鱼群,水母群,乌龟群,鲸鱼,鹈鹕,终于找到儿子。儿子独当一面号召鱼群协力逃离渔网。
个别片段有趣。整体一般。
动画片中出现的灯光和色彩要比实际海洋中的色彩丰富一些,虽然有些不真实,但效果的确不错。
i have to tell nemo how old sea turtles are. i dont hate you dad .太戳泪点了。大小海龟贱极了,那群minemine好讨厌。
如果小孩单独看,可能引起对父母严厉管教的叛逆,如果成人单独看,可能会觉得无聊透顶,所以本片只能是家长带着小孩一起看:消磨时间。很少有这么吵闹的电影。即使要使用结局套路,编剧能不能把料制作得稍微有趣味一点。
尤其是中文配音,非常不喜欢
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Now,what is the one thing we have toremember about the oc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