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说我们的青春足够漂浪,在逐渐自我强大的旅途上,我们是否也已经迷失了方向,最终走过了青春,漂泊了一生。
Part1.妹狗很难理解用8岁女生的视角来开始这部电影,8岁的妹狗跟随姐姐进出歌厅,听姐姐唱歌,然后完成自己的作业,不知不觉的可以在睡梦中梦见姐姐身旁那个手风琴伴奏的身影与歌声——竹篙。
高高瘦瘦,分头,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她是个女生。
8岁的妹狗爱上了她,这一切听上去荒唐。
姐姐是个盲人。
妹狗的责任是要用小手拉着姐姐走在路上,然而对于一个8岁的女生,也许她更需要一个人带领她走向未知,与性别无关,只因为童年安全感的缺失与需要。
一段阴暗的路上,野花静静的盛开,火车的方向与成熟一致,长大的妹狗对着手拉手坐在自己面前的姐姐与竹篙,终于可以笑着说“我等你们很久了”。
Patr2.水莲年老的水莲脸上始终有一种让我看了绝望的深情,下陷的眼睛,暗淡没有任何光彩。
她已经忘了那个阿海去了哪里,她曾经深爱的一个女人。
而在年老陪伴她的却是阿彦。
一个年轻时候与她形式结婚的男同性恋(受)。
阿彦没有失去爱人,而是失去了爱,他与所有男同性恋一样患有艾滋病,他拒绝治疗,生不如死总让人感觉绝望。
水莲把阿彦当作阿海,阿彦却只是想让水莲高兴一些。
他们一个清醒却痛苦,一个糊涂却幸福。
Part3.竹篙斜靠在火车上的竹篙,显然是年少的模样,短发清爽蓬松,脸上有一丝稚气。
她对阿彦开着玩笑,两个人深知同性才是自己深爱的那一类。
在胸部极具发育的17岁,她却用抽屉中的纱布让自己的胸看上去与男生没有区别,穿着妈妈买的文胸,她边照镜子边说好恶心啊。
我想竹篙,应该天生就是做T的吧。
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并且遇见了也还年轻的水莲,她们在雨天的车里接吻,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心中的爱。
整部电影看下来,让我感觉压抑,导演周美玲选择了三段爱情最纠结的状态表现出来。
镜头始终不很明媚。
只是很轻描淡写的记录,却也给人长久疼痛的感觉,会让每个人回忆起初恋的无疾而终,年少的懵懂,又害怕年老后与孤独相守。
直到现在,我才看见光碟封面写着【儿童不宜】这四个字。
我想这四个字与镜头无关,只是怕看后让儿童有了对爱的恐惧以及对性取向异与社会思维的正确认识。
出乎意外,非常喜欢这个电影分成三个故事,而这三个故事摆放的顺序我也十分喜欢,如果不是这个顺的话,那这一整个电影就没有那个味道了,或者说就沦为市场意义上的同性恋电影了第一个故事讲一个盲人女歌手和手风琴女生陷入了爱情,盲人女歌手特别清纯,手风琴手特别体贴帅气。
第二个故事是讲了老年的女同和男同一对是女,然后女同的一对,其中一个去世了,另一个得了阿尔默兹海默症,另一对男同其中一个男孩子得了艾滋病,然后他被抛弃了。
女孩子把男孩子当成了年轻时的对象,两个人产生了特别神奇的化学反应。
第三个故事我更喜欢了,第三个故事有一个对白是这样子讲的,他讲:我不知道自己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我不喜欢自己的身体,但是我也不想成为男孩子啦。
两个女孩子淋了雨之后在车里亲吻的样子,就是性别意识的启蒙(不是同性恋意识,这里特意反驳为了同性恋而同性恋的),好纯洁啊,没有一点色情的味道。
她们两个其实刚刚认识,很难说喜欢,她们就只是亲吻,亲吻之后大声的笑了,她们在认同自己。
如果非要给这三个故事起标题的话,那第一个故事就是爱恋,第二个故事就是死亡与孤独,第三个故事就是启蒙。
如果把第三个故事放到第一个故事的位置,那么他就是顺序叙事的,仿佛一切都是有因果的,有了启蒙她才会变成同性恋。
但是我不喜欢这样的追根溯源,我就觉得同性恋是天生的,自然而然存在的,就像那句诗:情不知何起,一往情深
少年时代的竹篙最好看,笑起来浑身上下都透出光来。
哪怕负得一身不可名状的少年愁,也像那像台风天,呼啦啦一阵就过去了。
冲凉时她脱下上衣,屏幕前的人也跟着呼吸不均起来。
但镜头反而就在此时低眉敛目,终究只照见腰部那一寸哑光的微黑肌肤。
后来她总算提起胆来试穿妈妈买的蕾丝胸罩,镜中赫然照出的一蓬粉茸茸的少女乳,像春天里的蒲公英,呵口大点儿的气,就漂散了。
她登时不愿与自己相认了,孩子气的哇哇大叫起来,这么大,好恶。
连水莲都笑她,女孩竹篙,不喜欢自己身体的女孩竹篙。
水莲不像竹篙,她戴假发,化浓妆,挺着那对熟透的热带水果在舞台上辣舞,沉甸甸的香砸向台下青衫少年。
这对丰乳像深壑,埋得进爱人的头,也藏得下女孩儿家宝贝的小零碎(她不知道,这个习惯将伴她终老)。
从娇俏小绿,再到潋滟水莲,周美玲似乎要蓄意打破大众眼中关于女同志的想象——那些个生硬、尴尬的条条框框(短发?
平胸?
没男人爱?
)。
她们也可以很女人,生鲜热辣,情欲勃发。
在小绿的故事里,性向的启蒙还得溯源至一段童年往事。
而水莲干脆连理由都不再需要,只凭一份浑然天成,一腔原始激情,以有限的肉身,探索无限的女性爱欲疆界。
所以也是水莲,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但,谁知道呢,于她未必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地老天荒。
青春再多一次,也且痛快失足一场,“以爱欲兴亡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
” 一部《刺青》骂声四起,我却爱它台味十足和俊俏小梁——那是西门町味道的艳异视觉系。
《漂浪青春》更是将本岛情怀做足,台妹,酒馆,布袋戏,手风琴……菁菁的台语歌更是轻远悠长,配合延伸的铁轨和晃晃荡荡的老式车厢,将时光的影子无限拉长如同一场乡愁。
菁菁又盲又弱,拖得整个第一段都走起了老套文艺戏路,但那隽秀五官分明是又一个小梁,周导演的口味呼之欲出。
审美是一条细且亮的光之线,后面可能牵连着一小团八卦阴影。
除去乐师爱歌女,第一段里,还是邪气兮兮的小女孩妹狗比较令人玩味。
被竹篙高高抱起来时,妹狗偷偷用手轻触她的胸,隔着薄薄衬衫。
接着她满意并且幸福的笑了,邪恶的小种子,恣肆的小种子。
后来呢,后来么,管它会开出什么花。
时间的汤汤大流里两岸茫茫,就这样漂浪而下吧。
《飘浪青春》是众多国产同性题材电影中比较独特的一部。
电影中第一个独特的气息是闽南语和传统戏曲,丝毫不突兀,充满了柔情。
另一个独特不是指风格,他的风格和其他小清新台湾电影相差不大,柔和昏暗的光,湿润的气息以及干净的面孔;也不是指和电影带来的观感,压抑和舒畅交错进行。
而是它的情节设定。
在《漂浪青春》中,主角们第一次不再对自己的身份和感情质疑,也不再为别人的歧视而感到羞耻。
他们坦然甚至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爱人,超越了性别的隔阂。
在那个年代,就已经进行了一场神奇的“形婚”,在婚礼中,青春显得格外年轻,和无力。
电影讲述了三个人的人生,并和观众所期待的那样,将所有角色联系起来。
每一次火车经过隧道,就是一个故事的开始,和另一个故事的结束。
从盲女的歌声,到手风琴抑扬顿挫的奏鸣,到无声的风声。
这部电影中,是没有绝望的。
看不见的箐箐和妹妹相依为命,那个有着深红色传统家具的家,每每镜头扫到那两个木质沙发座椅,总让我想起幼年时期。
在小学生妹狗眼里,姐姐抢夺了她的爱人。
在竹篙抱起她涂抹掉粉笔写就的名字的时候,她伏在竹篙身上,从竹篙衬衣口袋中掏出她抽的香烟,她知道这个人变成想要依靠的人。
她不是一个女孩,而是一个女人。
为了爱情,不惜伤害自己的亲姐姐。
最终她仍然没有放弃,在成年之后推开那扇保护了她十多年的家门,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她依然心生悸动:我一直在等你们。
倒不如说,我一直在等你,竹篙。
哪怕我们不能在一起,哪怕你爱的是我的姐姐。
我等你。
妹狗坐在火车上,看见了已经身患老年痴呆症的美莲和身患艾滋病的阿彦。
那场红艳艳的婚礼上,箐箐和竹篙唱着歌。
两个人的婚礼其实是四个人的。
美莲的父亲应该很早就知道女儿的心,只是他不能理解,他默许了这场婚礼,在多年以后,婚礼的新郎和新娘真的携手度过余生。
但那并不是爱情,只是相依为命。
他们爱情的终结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是同样的结果。
看到这里不免心生质疑:难道同性之间的爱情都要用这种方式结束么?
无论是死亡将你我分开,还是疾病将你我分开,或者是“不爱了”将你我分开,最后都是孤独来陪伴。
难免心生凄凉,但看到美莲心心念念喊着阿海的名字,又想到,是依靠这样的想念才支撑下去的吧。
如果我的生命也终结,那就没有人能够想念你了。
故事中所有的人寻找的是在漂泊中的归属感。
故事中也反映了庞大的情感缺失。
比如妹狗和箐箐的父母从未出现,比如竹篙的父亲从未露面。
而他们现存的亲人也丝毫不能对他们的情感做出保护。
可是这种缺失却并没有带来他们追求归属的迷茫。
相反,他们坚定地决定,自己要牵起谁的手。
甚至连妹狗这样一个孩子都做出了选择(选择了寄养家庭)。
我并不知道,影片的名字有何深意,现在突然明白,青春的另一个定义,就是在漂泊中做出选择。
轨道的尽头,是竹篙背着手风琴,背对着我们,陷入一片黑暗。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还沉浸在前任女友去结婚生子一个人打算孤独终老的心灰意冷里,而第二次看,是跟你一起。
内心诸多感概,爱让人变得勇敢,自信,坚韧。
昨晚上看钱多来的日志,念给她听:不管天塌地陷还是你爹妈我爹妈不愿意还是你丢工作或者我失业还是生病还是中大奖还是捡到钱还是将来你我各自功成名就或默默无闻还是一方发达一方依旧闲散还是你又骗了我我又过分欺负你还是不小心出轨了还是我做糊了菜你忘记烧早晨我要喝的温开水还是彼此有些倦怠还是任何事情将你我伤的鲜血淋漓奄奄一息,只要活着,我们会一直在一起。
误打误撞看的电影,本来是想看千禧曼波的,但网站的电影打着千禧曼波的名头,实际播放的却是该片,但发现此佳作,也算不虚此行了!电影分为妹高、水莲、竹篙三个part,每个part相互独立,又不失关联。
妹高部分感触最深的就是妹高撒谎欺骗菁菁和竹篙,使她们两人分开,期待自己能与竹篙独处。
一方面,我同情妹高暗暗喜欢而不得的悲伤,另一方面,妹高的欺骗行为是我所不能接受的,尤其是妹高尚为一个小孩子,她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所以可以轻而易举说谎,而大人又常常以为小孩子天性纯真,不会说谎,通常会相信他们的谎言。
所幸,在电影中菁菁并未受到伤害。
整体来看,这部分的故事情节可以以一句话总结: 两姐妹爱上同一女性。
水莲部分是最让人动情的部分,两个痴心人,两个homosexual,因为爱情,一个患了身体上的疾病,一个患了心理的疾病,这两个患病的人彼此依靠,互相慰藉。
在这部分,我看到的并不是同性恋年老时的悲惨境况,而是同性恋也是普通人,是一般的人。
他们也会出轨,也会离开深爱他们的人,会出轨,会欺骗,同时,他们也会为了爱情奋不顾身,会沉湎于爱情无法自拔。
水莲部分结尾,与水莲假结婚的阿彦换上女装,被水莲唤作阿海,选择留下,这是我最大的欣慰。
竹篙部分算是回忆过去,也预示着将来。
回忆竹篙的青春,水莲和阿彦的过去,在列车上年老的水莲、阿彦与年轻的妹高相遇,是不是在说着,这些人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这些年轻人还会重复老一代人故事的忧伤呢?!
台語歌是一個深沉的砝碼 壓在年代的秤盤上香香花香還是那花香 花早已更迭無數遍如果真的有那一列通向遠方的鐵皮車你是否依然義無反顧一躍而上 即使知道以後的 每一站 都不會是你的站她說 你說以後我們會變成什麽樣子以後的她 究竟變成了什麽樣子 讓你沉默到死寂我跟你說這叫Reality 生活和文藝從來都是兩碼事所以舞廳裡的賣藝者唱著台語歌而不是小清新他們看著藍色大門看著盛夏光年 就以為漂浪的青春不過是小感傷的劇情 外加小矯情的臺詞你是預見過真相的 如今這些我們逃避著的結局毫無保留的時候你再一次擴大了腳下的荒蕪 漂泊流浪 從來都不是孤獨的終結者 而是孤獨的承載者而青春 便是老死的胚芽誰知道呢也許她還能遇到她 在廟會結束的時候尋得她給她一個深深擁抱你站在世界人流最繁之地卻最終一個人緩緩地蹲下去沒有人牽著你的手去一個未來的車站細細說 如果我們湮沒于人群 那是我們活得不夠豐盛可惜的是 無論我們再怎麼填補 都無法超越最短的那塊板以後二字 依然那麼刺眼奢華*******************************************周美玲這一回讓我刮目相看比刺青不知好十萬八千里雲和月除了時間順序上有點BUG 但當故事總是可以忽略的
才出来的时候就看过了,当时还强力推荐,让朋友都去看。
甚至还将就聚会的场合顺便举行了集体观影会。
当时喝醉的喝醉,调情的调情,只剩下我们三个认真在看电影。
算起来,这部电影看过4次。
一直都没有勇气写下关于它的话。
因为无处下笔,感觉就像是面对一颗跳动的心脏,无处下刀。
当时我们正在兴盛的时刻,正处于故事的第三段,竹蒿和水莲认识并认识自己的时代。
我们没有想过那么多。
我们一大群人,而我是这群人的组织者,是很多故事的始作俑者。
我们举行过盛大的见面会,在操场,在红旗广场,在外面饭馆,在KTV,在空的出租房……请允许我写下她们的名字:群主人妖,管理乱,管理空,管理希,管理笨,KID,帅,陶陶,CK,安贝,珍珍,兔子,仔仔,萨摩皇后柳,咔咔,宝宝,桃,小藏,懒,洋洋……(排名分先后,按照活跃度)那个时候为了当好组织者,我说很多话,搞笑的,不搞笑的。
有点二,但是开心。
当我看过这部电影,我有跟她们讨论过未来的问题,有的人给了我无比坚定的答案,有的人给不出我答案。
最从容的是KID,她总是理性而从容,当然除去某件事,那是我通的篓子。
刀子最后没有温柔抚摸心脏的表面,甚至没有给它喘息的机会,就直接插进去了,我们甚至能听到血扑哧飙出来的声音,就像女孩子听到心仪的对象讲了一个或许不是那么好笑的笑话扑哧笑出声音来,她爱听就是。
导演选角不错,基本上都是新面孔,却真实。
我个人最欣赏的是老年水莲的那段演出。
那种年老,偶尔的欢喜,调皮,甚至失望都淋淋尽致。
火车就是生命,一直在飞奔,没有停下来,过去,现在,未来。
你在火车上看到了妹狗对未来的憧憬和未知,竹蒿对未来的决心而坚定,水莲对未来的绝望和空洞。
年幼,年少,老年……谁都在一路飞奔中跌跌撞撞。
我们也流过眼泪。
我在欢乐的人群中蹲在红旗广场大哭。
后来我们开始离别,帅,萨摩皇后,空她们最先离开……然后现在开始轮到我和KID。
其实我们谁也无法预测未来,就像最后我和希,故事一点一点在更改。
始终是太残忍。
电影太残忍,最残忍的原因是因为赤裸裸的真实。
从懵懂的开始,到迷茫的探索,到认识自己,到不确定下一步怎么走。
漂流,跌跌撞撞的青春。
不断触礁,受伤,再上路,不管别人怎么说。
我很喜欢导演的剪辑方式。
由火车来连接,先讲开始,再告诉你结果,然后再讲述过程。
更好剖析了心理,让刀子更利落得插入观众的心脏。
我们现在还在彼此温暖着。
彼此爱着,跟爱情无关的爱。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一直在听魏如萱的《困在》,反复。
就像我现在反复发着烧。
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有恐慌过,急切寻求安慰的答案。
第二遍看完的时候,我拥抱了观影三人组的其他两个。
第三遍看完的时候,我亲吻了小翌,然后微笑。
第四遍看完的时候,我默默无语,关电脑,苦笑。
我们已经不在一起,说好可以做亲人,却开始隔阂,我始终是嫉妒的。
但那三年的我爱说话,爱傻笑,很骄傲,很开心。
我很害怕现实,我很害怕年老,你懂的,乱。
写到最后忍不住落泪,为了我们漂流的青春。
“我,我是她先生。
” 多年后那个男人瘦得好像他被榨干了爱情的心,千里迢迢回故里只拖着一只空姐出更的小行李箱。
他的五官凄苦。
两道修得过细的眉,媚也媚不起来,眉峰尖利只伤自己的福分。
如果我是他男人,我亦不爱他。
看新欢那饱满得随时要外溢的青春,唯独爱情永远不老。
那个男人一辈子为爱而生,临死了却只有一个女人在身边。
女人也老了,忘了他是她“先生”,只记得“永远在一起”的爱人。
女人把他打扮成一个女人,他仅剩的自尊也可以视而不见了。
他一心只想反正他要死了。
爬出电视机的贞子,有没有比这更可怕?
我甚至都担心起饰演这个男人的演员来。
所幸这不是电影的结尾,电影的结尾讲的是过去,爱情还在年轻人的憧憬之中,不可能不美好。
而在人生的结尾,美好的爱情成为了那个女人一生的慰藉,还有那个男人求生的愿望。
曾经感到过一丝沉闷,为什么同志片总是爱情片。
同志的生活里难道就没有别的部分。
可是回头想来爱情不就是这样的东西,倘若它不霸占你的生活,那还算什么爱情。
爱情它不管你已经年老色衰依稀也不可辨当年的倜傥风流。
整个片都很旧的样子真的不像08年的片音乐好乡土风第一个故事:T也太T了吧。。
打扮简直就是男的。。。
那油光的发型。。
是上世纪80年代片还是怎么。。
P有点梁洛施的感觉。
妹狗很硬气!
“要约会就出去约会,统统都出去!
”唉唉让盲姐姐一个人到大街上去,真够狠心啊爱情面前,女人的嫉妒心啊太可怕!
第二个故事:那个娘gay。。。
接受无能。。
男扮女装。。
更加接受无能。。
火车上的那个片段,手法很有新意。
《刺青》男版海报。。。
最喜欢第三个故事,大概是因为它讲了一些困惑,留了一点希望。
还行
最好的爱情。是彼此做个伴。
刺青導縯哦,她還在研究同性戀呀
看着挺无聊的都看不下去了,但是结尾有那么一小段调调蛮让人喜欢的。只是很困惑,水莲和竹篙年纪差那么多么?
不错的剧情,不错的演员。
湾湾还是不行= =女编剧女导演也不行
好就一个字,我要说很多次
呃,竹蒿是男是女啊.纯纯的恋爱很美
比刺青好多了,但是很伤感。
大多数华语的同性电影都喜欢走唯美路线。这部不是。生活是一副很重的担子,会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包括女女或者男男。那些想要一辈子走下去的孩纸们,没有婚约和孩子的约束,要如何到老?这么艰难的爱情,这样艰难的维系,除了爱情,还需要更理智的头脑去面对未来的一切吧。
10/02/12 演MAY的小姑娘就是《刺青》里童年的小绿呐^^喜欢这种风格呐^^
周美玲越拍越好了,比《艳光》的情绪要到位。★★★☆
喜欢庙那段的女同 雨天 她给了我一个吻 是启蒙 不为什么
两颗星星都给房思瑜。。。
真的很不错,竹篙真的好帅,第一个故事真好,第二个让人感到命运无常,最后一个又太短了,仿佛导演就像告诉人们青春是很短暂的。现实的电影,真的是太现实了。PS竹篙和菁菁接吻的时候我好激动啊,下面都沸腾了,哈哈
大概我身边没有同性恋人士,所以虽然支持,却无法产生共鸣
文艺 悲情中的美好 那一世永不后悔的感情
你还有我 怎么拒绝? 爱就爱了吧 同性又如何呢?
以前看过 记不得啦
抓不住重点,周美玲终归是第二流的女导演,挣脱不出女人散漫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