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in Williams,名字和坏小子Robbie Williams很像。
以至我最近才知道曾经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大唱Blame Canada的是他而不是后者。
就个人而言,我觉得这部《年度人物》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整个故事背景可以用老套来概括,但是具体的情节和演员的发挥还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好久没看到罗宾·威廉姆斯的片子了,从这部看起来还是宝刀不老。
能在好莱坞站住脚跟的喜剧演员总要有两把刷子。
金·凯瑞据说曾经每天花费几十分钟对着镜子练习做鬼脸,才有了在变相怪杰里的惊人表现;本·斯蒂勒更加全面一些,但是他如果演一个倒霉的痴情小人物总是让人觉得莫名的合适;罗伯·施奈德通过《憨直舞男》一下子走红,面无表情的样子倒是很配塞翁失马的剧情;至于史蒂夫·马丁,演起蹩脚自恋的人物也是轻车熟路。
相比较他们,罗宾·威廉姆斯的电影总是给人一种欢笑带着温情的感觉,就如很多人说的——“笑声中含着眼泪”。
最喜欢的罗宾·威廉姆斯的电影是Jack《家有杰克》,讲叙一个以四倍于常人速度成长并且衰老的孩子的故事,一颗流星的故事。
到现在还记得一个有些秃顶的中年人模样的罗宾·威廉姆斯背着双肩书包,踩在马路牙子上自娱自乐的情景。
虽然大导演科波拉和罗宾·威廉姆斯没有为这部电影带来很高的票房,但却是一部经典的含着泪的喜剧。
罗宾·威廉姆斯是个天才,天才的演员,诙谐的句子脱口而出。
在《早安·越南》里面其实他就已经崭露头角。
然而天才却并不等于大师,相比较其他人,年少得志的罗宾·威廉姆斯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沉溺于酒精不能自拔。
但是,正如同他的电影一样,他顽强的又站了起来,诚实的面对自己的过去,把人生演成了一出眼泪中的喜剧。
成功的演员有很多,但不都是天才。
就像金·凯利,无数次梦想着奥斯卡的小金人却始终难以如愿。
我觉得金·凯利是喜剧的天才,但却不是演员的天才。
为了心目中的小金人,他一度放弃了喜剧,转向《楚门的世界》和《美丽心灵·闪闪内涵光》之类的片子,却都没有预期的成功。
以至于又要回过头去《上帝也疯狂》一把。
又像强尼·戴普,他可以是蒂姆·波顿孤独奇幻世界里的主人,却总不能被主流观众完全认可,以至于《加勒比海盗》系列的成功对于他而言也许更是个苦涩的讽刺(还好他没有因此拿到奥斯卡奖)。
罗宾·威廉姆斯似乎从来没有为自己在观众眼中的形象过于担心,我喜欢他在《死亡诗社》里的魄力,在《勇敢人游戏》里面的无畏,我更喜欢的是,他看起来狡狡黠但却诚实的笑容,他滔滔不绝但是善意的一个个笑话。
战胜自己的天才,就是大师。
为了维护公正、为了依据法律和制度,而放弃自己的利益和名利,我可能做不到,不过很敬佩主人公那样的人。
冲着罗宾.威廉姆斯看的这片。
前半部分是喜剧,中间有转为惊险电影的趋势,还好,导演一个转身,开始滑向家庭伦理剧,最后,再一个华丽的转身,转回了喜剧。
片中一个笑料接一个笑料地抖出来,让其中伴随的讽刺、不满、反叛显得不那么明显,在加上片子里极力突出,好莱坞电影一贯喜欢表现的“诚实、勇敢”品质,还真有点主题涣散,管他呢,涣散就涣散,轻松好看就行。
美国人是幸福的,可以轻松的评论政治,于是政治讽刺类电影大受欢迎,我等化外小民,在轻松旁观之余,加一点点羡慕吧。
拿政治时事开刀,拿美国总统开涮,似乎好莱坞总是喜欢作这种游戏。
而这种游戏恐怕也只有在美国在好莱坞才能真正的玩的出来。
没有真正的畅所欲言的自由,没有真正的随心所欲的畅快是不可能给这样的片子诞生的空间的。
无端的封锁与屏蔽,连用个搜索引擎都会频繁“撞墙”的国度可能诞生这样辛辣讽刺的影片吗?
这样的影片,这样的角色,主演的不二人选当然非Robin Williams莫属。
每次一看奥斯卡的颁奖典礼,一看到这个小老头出现,就知道他带来的肯定是毫无顾忌的讽刺与搞笑,往往当时的舆论红人成为其搞笑的把柄。
也是因此,Robin Williams也成为各大颁奖典礼的常客。
本片这样的角色,简直就是为Robin Williams量身定做。
说来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Robin Williams作为政治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因为受到民众的支持和欢迎,在一个观众说“你应该去竞选总统”之后,还真的拉开了架势去竞选美国总统。
而且阴错阳差的竟然还真的“当上”了美国总统。
当然导演知道如果真的凭借民众投票让一个喜剧明星当上总统还是太过荒诞,于是引入了一个设计电脑投票系统的硅谷公司,让他们公司的产品出现纰漏,导致票选的排序不是根据真实票数而是根据3个候选人的名字的字幕排序,上演了一场有些夸张但又符合情理的喜剧。
能够拍摄这样的影片,导演绝非善类,Barry Levinson身兼本片编剧和导演两职,早在80年代就已经扬名立万,多次获奥斯卡最佳原著剧本、最佳导演奖提名。
其作品以1988年的Rain Man最为有名,也帮其捧回了奥斯卡最佳导演的小金人。
而与Robin Williams的合作,更是早至1987年的Good Morning, Vietnam 。
女主角Laura Linney虽然还很年轻,但是也曾获得过奥斯卡的题名。
另外还有老戏骨奥斯卡得主Christopher Walken,他在Mousehunt中扮演的捕鼠专家可谓让人印象深刻,在本片中扮演Robin Williams的经纪人。
事实上本片的题材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2004年美国大选电脑记票系统出错这一事件。
而本片最大的任务,是要完成对于当下美国时政中的一些让民众不满意的部分以及当下的美国总统布什的讽刺。
整部片子,3个总统候选人辩论的那场戏最为精彩。
抓到机会,当然免不了要对能调侃的东西全都调侃一番,从美国政府对待恐怖分子的恐惧而产生的对于出入境问题的小题大做,到墨西哥非法移民的大量涌入美国;再从环境能源问题到对待同性恋的态度,再加上万络丑闻、安然丑闻,都逃脱不了导演的法眼。
当下美国政治的众多弊端和问题也都成了编剧最好的素材,全都拿出来大大的嘲弄一番。
就连小甜甜布兰妮和Paris Hilton的One Night in Paris都被搬上了台面。
hmmm,说来这个叫Hilton的女人也真够强的,自己和男朋友在巴黎的云雨交欢被偷拍后出版,她竟然还打官司要回了自己男友卖出的版税的一半。
这样的片子,看起来爽,演起来应该更加的有趣。
想来在拍摄过程中片长一定会是笑声不断,导演和演员都过足了瘾。
而在搞笑背后,同样表达除了导演的意图。
尤其是对结局的处理上,并没有让荒诞彻底的进行下去,而是冷静下来对于Robin Williams这个并不副实的总统的去留问题做了很好的处理。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会对一件事情发表评论的人并不一定就真的能够办好一件事情。
评论是一回事,能力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真的让一个一直只会对政治进行调侃的政治谈话节目主持人当上了美国总统,他面临的将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问题,到了那个时候能不能够把事情做的比他口中讽刺对象更好就是个最大的问题了。
就像本季24中的副总统Noah,等到他真的当上了总统才知道Wayne Palmer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无能。
所以,也许当演员演得过瘾导演导得过瘾观众看得过瘾,该说的说了,该做的做了,该讽刺的讽刺了,片子的目的也就算是达到了。
115分钟以后,观众走出影院,世界并不会马上改变,或者根本就不会改变。
但是毕竟有人把很多人想说的东西说给所有人了,也就足够了。
只是不知道当下真的美国总统布什,如果真的看了本片会是何种感想,hmmm
一个方式比较有创意的comedyp.s. 美国人怎么老喜欢拿总统开涮..剧情还在开展时我就跟J说要是我我就不说其实我心里还在暗想这女的有病竟然一定要说出去不顾影响要是我我就先去迅速了解一下各位canditates然后迅速decide要不要不说要是不说就要在Delicacy敲一笔敲完了迅速修复系统然后要死了再在自己的人物传记里面写我改变了美国历史,当然,前提必须是Tom是一个优秀的总统可是我只跟他说了句 要是我我就不说说完我立刻觉得被他鄙视了。。。
切后来她竟然跟Tom说了哎。
不说就当总统了,但是老了会得心病。
还是说好,说完就成就了我的英雄形象了。
有名有利还没有压力。
完美。
我说他沉默。
然后剧情就这样走了,跟我说的一样哈哈哈哈哈哈你个老不死的
大胆的美国人又一次用电影出了一口怨气,拿总统开涮加上黑色幽默,还成,罗宾威廉姆斯,我喜欢这个可爱的老头儿
我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电影看一半就憋不住跑出来写影评……。
以下是我看到1:10左右的时候写下来的短评:“基本可以算6星了。
妙就妙在女程序员的出现,让这部片子加了很多人性元素在里面,否则就只能是部稍有妙想的美式爆米花喜剧罢了,总统本人的反应,公司的反应和程序员本身的反应,都让这部片子真正的有血有肉了。
哗众取宠的演讲片段是典型的美式噱头,真实性微乎其微,但居然有人以为这是精华……”然后当我多看了几分钟以后发现剧情急转直下。
并没有按照我YY的那种人性推敲片狠狠演上几把,剧情并没有像DOBBS的竞选辩论演讲那样,不光找准G点,而且还狠狠的猛戳了一把,只是像个找不准重点的freshman一样粗略的浮游而过,漫不经心的输掉了全垒打。
如果女程序猿继续YY纠结,DOBBS和她没有任何暧昧,两人包括整个团队就仅只是纠结于正义和民主之类哲学命题,然后轻则温暖鸡汤型心灵片,重则团队内部窝里虎斗最后以赢家收场好好上一节政治流派课——那么这片本该是多么清新华丽呀。
就类似于HOT FUZZ式的剧型急转,从嗷嗷叫的噱头美剧,到严肃认真的人性文艺片,该是多么美好的收尾,而且轻松和反思各占一半,观众看得不费神,演员演技全方位,简直是讨喜死了!
唉西,这片本该这样演来着。
前半部是典型的政治讽刺电影。
政治讽刺脱口秀的主持人在观众的起哄下宣布竞选总统。
既然人家本来就是干讽刺这活的,竞选的时候自然要吧对手大大的数落一番。
尤其是在竞选辩论时的一场演说相当精彩。
在大堆看似无厘头的描述之后一针见血,倒是很值得学学。
加上之后面对媒体的率性,以及巡回演说中唱着的讨厌两党的歌,想必是很讨好那些整日在底层抱怨的观众的。
政客是职业说谎家,现在有个不忌讳说真话的人出现,自然就会很兴奋了。
至于后半部分就平平了。
这家伙在投票系统的bug下赢得竞选,真的成了总统。
而系统设计者之一的女工程师还是想办法告诉了他真相。
于是总统诚实地宣布了结果,回到了电视里。
这部分大约是想表现下人性中的真诚,可大家是冲着讽刺来看这电影的,没了讽刺也就没啥兴趣了。
另:在这个2流演员当过总统,动作明星当着州长的国家,也许真的有一天会有个喜剧演员来领导大众。
其实里根当选之后,就为360行的状元们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也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娱乐。
比如,如果一个脱衣舞娘当总统,那大家有很多的漂亮桌面可以下载,而且只有性,却没丑闻,多好。
如果一个笑星当总统,他会说:政治家像尿片,得勤着换,这样才能保持清洁。
为什么政治家不像运动员一样,在衣服后面贴上赞助商的名字再开始竞赛?
我没有和人发生关系,虽然我很想……Nasa花了3千万美元来研究在太空失重条件下能写字的笔,而俄国人用5美分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铅笔嘛!
立着写倒着写都好使,喝5瓶伏特加之后,还能写。
……那政治就还会沉闷吗?
不知道爲什麽,很多電影在描述本身的主題之外要還要加入其他不同的元素,特別是愛情這一方面。
我想這部電影也不例外。
本身是一場政治鬧劇,偏偏加入了有少許感人的愛情故事。
我不禁聯想到是否要用純潔的愛情來襯托這骯髒的政治,恕我想得太多了。
Dobbs到最後還是放棄了江山,要了美人。
先不說美人,看到后半段,我們都會想到結局,就是Dobbs會把真相說出來,放棄做那個位總統的位置。
但出人意表的是,他竟在talk show中向世人告白——一個talk show jester要當選總統了到他在talk show節目裏對大家說“謝謝大家支持,因爲電腦出錯,其實我不是總統。
”這是多麽的玩味。
這不是一部喜劇片,不過憑著主角幽默的臺詞博得了眾君一笑。
在沉重的政治話題面前,有時幽它一默也挺不錯,可惜我國不行,國情不一,開了玩笑要入“文字獄”的。
不扯遠,片中Dobbs作爲節目的主持人,雖然愛開玩笑,但是他爲人是正義的。
這一點和女主角Eleanor Green不謀而合,這正是片子發展到後面事件的原因(當然不排除Dobbs本來就對自己沒有信心當選總統,結果出來后他也覺得unbealiveble)。
最後,真相大白了。
Dobbs做回了自己talk show的主持人,還娶了Eleanor Green。
試想你如果有了美人又有了稱心如意的工作還會去做總統嗎 ^-^
非常好的喜剧,同时也对美国的选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讽刺,罗宾.威廉姆斯真是NB
不是每个人都能当总统的。但是每个好总统都需要全民不断的批评以及给与发表这种批判的自由。
罗宾 威廉姆斯 优秀的喜剧演员 宝刀未老..... 他的片子 总让人笑得很舒服和温和. TALKSHOW的段子果然精辟...
软件质量管理真是太重要了! 另,这个bug很弱智…
i love those jokes
***就像尿布,得勤洗勤换
挺好的创意,但是后面跑偏了
我要是能这么快速说话不带喘儿的多好
跟我小时候看的预告片有太大出入了,虽然是讽刺政治,但除了那几个演讲之外,剧情是俗的令人发指.
人人都爱幽默的人,喜欢罗宾·威廉斯,讨厌女主角~
Not bad, not bad!
感情线有些多余,但每段演讲都非常好,近二十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
讽刺不够给力,最后还妥协了。
导演真幸运,有了罗宾威廉姆斯这样的戏精,讽刺剧导起来就更容易得心应手
勉强两分。喜剧明星竞选美国总统,和其它门外汉从政的题材一样具讽刺性,这里电视辩论时指责对手替大企业牟利那场戏达到了高潮。前三分之一靠这些跟黄段子、主角的团队友谊等内容制造了洒脱的派头。女主登场后的剧情完全莫名其妙,出问题并导致威廉姆斯当选的电子投票系统竟然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竞选者,这bug也太低级了,而且这个bug并不能说明威廉姆斯在得票数上一定输,威廉姆斯对女主一见钟情的腻歪戏并没有必要,女主告知威廉姆斯他没有赢下选举的动机固然是刻画这些人内心有信仰的神话,但她神经质的表演真是惹人烦,而女主公司狙杀她的手段也很幼稚谈不上制造惊险段落。电影提到了不少次网络、电子设备,有提示人们对新技术保持戒备的立场。威廉姆斯和团队在片尾回归原来生活,这主题其实跟《机智问答》一样,是编造了一个道德至上的保守主义神话
美国式政治幽默,我当风情片看
秀脱口
喜欢Robin Williams 口才太棒了 还幽默 但是影片除了开头结尾🈶️点小高潮 中间的一大部分感觉都可以省略 拖的太慢了
除了段子和演讲,泛善可陈,后半段扭成傻逼了。
政治+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