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真正的开始,或许发生于艺珍在海秀忙乱之际,尽管两人仍是陌生的初识,她却如此自然地接过海秀的忙碌——帮着整理餐桌、清理打碎的玻璃杯、递送咖啡,温柔抚平海秀的紧张。
我被这种无声的默契以及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关怀打动。
我常常也有类似的冲动。
当看见女大学生费力地搬着行李箱、老年人缓慢地推动着重物、外地人羞涩地不敢开口问路,看到他们身陷忙碌、疲惫或尴尬的泥潭,我总想打破陌生的边界伸出我的援助之手。
然而,碍于彼此的陌生,或许害怕对方并不需要,或许担心自己的帮助突兀又多余,我常常只能在内心挣扎,犹豫着默默走过。
因此,艺珍的善良和勇气让我由衷钦佩,而海秀能如此坦然接受他人的帮助与示好,也让我感到愉快与轻松。
我喜欢看到人与人之间自然流露的善意,那种无需言语却温情满载、彼此关照的和谐与美好。
一天的忙碌过后,海秀真挚地向艺珍表达感谢并提议送她回家。
艺珍没有过多的推辞,爽快地答应了。
真好。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该被无谓的忸怩束缚,不应因害怕过度勾连而拒绝联系的开始。
车上,两人几乎没有过多的言语,却因为相信彼此那份先验的善意,气氛并没有变得尴尬,反而是一种温柔的沉默悄悄在彼此之间流转。
突然,艺珍看到窗外升起的烟花,惊喜地惊叹出声。
海秀听到后,缓缓地停下了车。
我想,生在首尔的海秀,也许早已看过更盛大、更美丽的烟花,或许她已过了再为烟花升空而惊叹的年纪。
但今天,看到身旁为烟花盛开而由衷惊喜的艺珍,她仿佛也被带回了那个青春肆意的年华。
我也曾有过一段与年长者之间的微妙情感。
那天也是这样,我坐在她的车上,对着窗外的落日惊叹不已,随后拿出我的单反想要记录。
我其实并没有太认真,但她却默默地将车停在了路边,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等着我,让我完整地拥有了和落日相对的时刻。
年长者平稳而封闭的心境和生活,就这样被年下者对世界的好奇以及对生活无尽的热情轻轻撬开。
年下者似乎拥有对生命更饱满的探索欲,对生活抱有不断升温的激情,对世界拥有更丰富的想象力,也拥有更大的勇气对不合理、不喜欢的一切说“不”。
艺珍兴致盎然地提议着对店铺的装修,在墙角悄悄安放绽开的樱花,种下一个等待四季的美好寓意。
年下者们轻率也莽撞,艺珍看不惯那个没边界、没礼貌的阿姨对海秀的再三刁难,于是痛快地无情回怼。
艺珍的闯入,似乎为海秀的“空虚”生活填入一些生气。
我也曾经历与艺珍相似的失落。
在海秀严厉犀利地批评艺珍时,我的心也随着艺珍碎了一地。
我曾拥有的那段关系,曾幻想的如朋友般的平等,却在某天突然像长辈上身一样,终结于这样野蛮的一刻。
就像艺珍问出的那句“为什么就对我说不行”——为什么你可以妥协于那么多无理和刁钻,为什么唯独对我如此出言残忍。
只是,我没有艺珍的好运气,我的“海秀”没有对我说出那声抱歉。
同样失落的,是看着她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地与另一个男人在一起,看到她似乎憧憬并试图步入婚姻的殿堂,看到她在你精心装饰的樱花树下与男人date,甚至看她为男人那些无聊无趣的笑话发笑。
年下者可能真的难以揣摩年上者内心深处的想法。
只要年上者不愿意表达,感受到情绪的年下者只能在自己有限的理解中去猜测,却始终无法明了其中缘由。
正如我无法理解她为何某天心情格外愉悦地带我去吃牛肉火锅,无法理解她为何突然如此动情地与我分享她的原生家庭。
许多事情直到现在我依然无法明白,正如海秀不明白那场突如其来的告别究竟为何而起。
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表情,她也曾对我说过类似的话,或展现过类似的神情。
我无法理解她的“妥协”和“沉默”,正如她也无法理解我的“任性”。
直到海秀将车停在一旁,泣不成声的那一刻,我似乎找到了些许答案。
原来有时,安静是他人自我选择的结果,尤其对于年上者来说,这是在生活沉淀后的深思熟虑。
你以为她需要热烈的关怀,以为你的出现是一种拯救,我们都想做那个填满对方的人,却只是年下者盲目乐观的自大。
电影以遗憾结尾——爱竟需要这么多巧合,幸福竟需要经历这么多痛苦。
我不知道海秀在未来的日子是否会想念艺珍,她们未来的日子是否会有交集,我也不知道我的“海秀”是否曾对我们关系的落幕有过遗憾,但至少我有。
我为自己不曾像艺珍一样直面这段关系的问题而感到难过,我甚至没有勇气表现出自己的伤心。
季节与季节之间,艺珍遗憾看的每一场烟花里,都会想念海秀陪伴的身影;而我再看的每一次日落中,都会怀念她那次的停步。
很想隱藏過去的海秀,搬到新的城市重頭開始,經營咖啡店,更請來高中生藝珍當兼職,命運令兩人走在一起,她們的友誼更為海秀的生活帶來新火花。
然而,兩人內心都埋藏著秘密,不想輕易向人透露。
跨性別與女同志的邂逅,譜出淡淡的感動情緣,以不煽情的方式,訴說一個關於接納自己和容納他人的故事。
很想隱藏過去的海秀,搬到新的城市重頭開始,經營咖啡店,更請來高中生藝珍當兼職,命運令兩人走在一起,她們的友誼更為海秀的生活帶來新火花。
然而,兩人內心都埋藏著秘密,不想輕易向人透露。
跨性別與女同志的邂逅,譜出淡淡的感動情緣,以不煽情的方式,訴說一個關於接納自己和容納他人的故事。
看之前就看过这个电影里的几个名场面。
比如承认是变性人那个,比如床上抱抱那个,比如类似的嗯嗯。
奔着发糖去的哎呦,结果哎呦。
有看到关于店长取向的讨论,我也妄意分析下。
店长应该从头到尾都是喜欢女生的。
有几个细节可以参考,一个是店长删掉了结婚日的日程提醒,一个是店长在床上看一段男女生的视频,还有一个是当相亲男友拆开丝巾时候,第一时间叫停的反应。
从删掉结婚日提醒来看,店长再过去有一个交往深入的对象,并且即将结婚,说明两人相处非常久,感情非常深,不然也不至于到谈婚论嫁。
视频里有一男一女,在讨论结婚的事。
这里有两个可能。
一个是店长和之前的对象。
店长是视频里的男的,对象就是视频里的女的。
那么店长喜欢女生,并且相处很久很深入了。
其他的可能就是,那个视频店长喜欢的人和其他人。
那么店长喜欢的人是里面的男的还是女的呢?
如果店长喜欢的是男的,那店长本来也是男的,当前社会背景下,也不大可能顺利结婚。
再考虑到店长对待那场没有进行的婚礼都是惋惜、痛苦的表情,想必是很爱结婚对象了。
所以看到这里,大概率店长以前就是喜欢女生。
那么店长和相亲男友亲热时候叫停又说明了什么呢?
平行还有,兼职小妹刚发了点糖又要停下,说明了什么呢?
额嗯这个估计叫停只能说明心境不符吧。
小妹对店长的感情已经很明显了,这种事,都不是什么碰巧遇到了对的人,被吸引就说明了取向了吧。
最后,还一个疑问没有解决。
店长喜欢女生,为什么不接受小妹,明明也会想的要死。
对,还记得那句吗?
店长说会想小妹想的要死,但是事实是其实也没什么。
店长对感情稍微处于悲观态度了。
她有感情,也会有爱,但是实际情况总是令人心碎或失望。
如今,自己实现了做自己的目标,可是却没法和爱的人在一起,社会环境不那么接受同性在一起。
所以店长很痛心,很痛苦,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想耽误小妹的未来。
但是说真的,还是那句话,没有碰巧,不是偶然。
小妹喜欢店长,也不是店长耽误了她,或误导了她。
小妹是自然,发自内心的选择吧。
我想吐槽的是,糖呢??????
海秀姐姐温柔体贴,艺珍妹妹率真勇敢,同性恋的妹妹爱上了跨性别恋者的姐姐,这种事情在现实中发生的概率虽极微,但它确是这部分少数群体可能遇到的问题。
艺珍虽然没有在这段感情中收获美好姻缘,但却认清楚了自己的性取向,按照她大胆的性格,在将来肯定可以和一位知心同道的姐姐一起生活。
艺珍给我的印象之所以是会倾向于寻找姐姐,是因为在家里爸爸妈妈总是用一种社会压力逼迫她,她需要有一个宣泄口来倾诉或者依赖。
海秀在这段感情中完全是被动方,她甚至不知道自己被置于一个被爱者的位置,在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从来只把你当妹妹看”这句台词的深刻体现。
当艺珍向海秀告白之后,她丝毫没有犹豫,没有给这段感情的开启留下一丝可能性。
海秀清楚的知道她喜欢的是男生,她为此耗费了半生的努力,不可能轻易被动摇,她深知自己的社会处境是多么的不堪,但是宁愿一直空虚下去也绝不会妥协。
这个少数群体向来不被社会尊重认可,但是她们从来没有反噬,而是温柔地对待世间之物,不愿意再因此多生出一点伤害。
勇敢任性的女孩遇见的是一个善良的女人,所以,她的勇敢和任性给她带来的并不是厄运,而是成长的一剂良药,女孩是幸运的。
她和她有那么多互为真真切切真情实感美好的回忆,对女孩来说,又是幸运的,又是分离时心理需要承受更大痛苦的不幸。
女人,女人,女人,空虚的女人,有吸引力的女人,善良的女人,一个想让女孩给她爱的女人,可上天偏偏让她只能对另一个性别有“兴趣”,女人也是不易,真是造孽。
台词:别是个女人就去交往,我们没有那么不幸。
这个台词有意思。
吻戏看的很是夹生,眼睛都要流脓了,真是造孽。
虽然此片的豆瓣评分只有6.9,但我觉得这是今年看过的最好的影片。
抛开情节、内容、叙事方法不做评论,单是片中浅浅流出的忧伤,就让我时隔多日后再想起其中的人物和情节,依旧不能忘怀,有种释然后却心中仍隐隐作痛的感觉。
这是艺珍的青春之爱被彻底拒绝后的伤痛么,还是海秀终遇良人却遗憾失落的隐痛,亦或是男主欣喜错愕交替之际却难以面对的现实之痛,这些夹杂在一起,让人无从分辨。
但剧中每一个人物的经历和情节,随着简单对白与季节时光的推进,都互相交织却又独自成画,构成了人生中的独特经历和自我体验。
本以为这是部甜甜的御姐少女间的恋情,温柔的海秀冷若冰水,淡淡的语气和无谓冷热的态度会在艺珍的热情下渐渐化开,却想不到,艺珍在摒弃异见、勇于探索之后化开的却是海秀内心苦守的秘密,海秀的身份给全剧带来了强烈的、扭曲的反转。
虽然这一设计过于意外和刻意,但不得不说这也是本片能够跳出窠臼的契机,这不是因海秀的复杂身份必然所致,而是只有在这种扭曲的关系中才更显感情的张力。
曾有一瞬间,我完全失去到底海秀对艺珍是何种感情的判断,甚至一度以为海秀的身份并不影响她与艺珍的感情发展,可直到最终海秀与男主在热烈中中断,我才明白这注定会是个悲剧,海秀从头到尾都不会在爱情意义上喜欢艺珍,艺珍迟早要独自面对成长和告别的痛苦;海秀对男主的感情曾是她人生里从空虚中的短暂逃离和骐骥,可最终也将失落离开;而男主又何尝是怀揣着小心翼翼与内心的期待,却在得知真相后难以直面这残酷的事实,如此种种,加之每个细腻的、深沉的、感情流露的镜头,都让人叹息,为艺珍,为海秀,也为男主。
可以说,剧中的艺珍、海秀和男主,在不同的身份下、不同的角色里,有着不同的感情和人生,可恍惚间,也觉得他们曾是一个人,是一个人分别在少年、青年和熟年时,不同的经历而已,有喜悦也有悲伤,有青春也知轻重,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在日久之后沉淀下来的感情前,却不得不与喜欢的人说再见。
导演把这么一个故事讲的如此细腻和丰富,让人与艺珍、海秀和男主同悲喜、同伤感、同落寞。
如同另一个观众所说,真是幸运遇到这部电影。
很喜欢短评里@V.Dunham 的一句话“无论身体、性向还是爱情如何搁浅,季节依然恒定转动”剧情淡淡的,忧郁而不悲伤。
演员选角不错。
配乐满分。
本片除了讲情感线以外,实际上更多在讲“自我认同”。
对于一直认为“爱情并不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事”的我来说,这部片子虽然剧情很淡但却有共鸣。
艺珍的自我认同:喜欢女生。
艺珍的自我认同之路上两个关键人物,一是海秀,二是同校les小姐姐。
一个让她产生感情,一个教她确定感情。
别忘了艺珍是高中生,她的爱恋是不成熟乃至有点幼稚的。
当社长不结帐还要饼干吃的时候坚决反抗,要求结账。
当她控制不住事态,她会尖叫,大吼。
女子一心一意的爱恋,想要陪在心爱之人身边。
所以她就算被家人反对,被海秀拒绝,还是要陪在海秀身边。
海秀在告白时拒绝她的话是“你知道我为了维持现在的生活有多么努力吗”。
这次艺珍迎来的是对自己的考验,她打扮成大人模样,去les吧,和陌生人接吻亲热,却在最后止住,说着抱歉去了海秀家告诉她“无论你怎么样我都不介意”。
海秀抱着她哄着她睡着了,但迎来的是第二次拒绝。
第二次拒绝的话是“对不起”。
无论如何,艺珍成长了。
她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来到新的咖啡馆学习。
这是自我认同,自我接受,接受无奈,学会成长,这样的一个过程。
海秀的自我认同:以女性身份正常生活海秀离开首尔来到这里,本来就是为了好好生活。
看着求婚视频,手机里还有结婚日提醒,可以看出求婚应该不是太久之前的事,但她删掉了日程提醒,甚至重新换了手机。
海秀是坚强的,拥有着强大的内心,拥有着重新生活的勇气。
海秀应该一开始就是取向男,但这或许并不一定是灵魂的相认,而是她出于对自己女性身份的保护。
正常女人就应该和男人在一起生活。
对人礼貌,甚至对社长没有任何反抗。
一开始她拒绝社长的相亲,无奈之下必须要去,虽然一开始不情愿,但是“约了一个人见面,还是会紧张”。
她只想展示自己女性的身份,或许一开始也没有说要和那个男的在一起,只是见面而已。
但是那个男人所做的,所给她的,让她变得幸福,让她想要尝试拥抱幸福,这里相亲男的台词我很喜欢
原来如此她接受了相亲男的吻,但在碰到丝巾那刻决定说出真相。
但她也知道并非那么顺利,在相亲男答复她之前找到相亲男,她温柔,体谅别人。
想要正常的幸福,但却得不到理解。
相亲男自述相亲男看出她的空虚,想要但却做不到填满她。
坚强温柔的海秀摘下自己的丝巾,“那就让我一直空虚下去吧”。
她是那么坚强,那么果毅,那么努力的维持正常生活。
对于艺珍,我偏向于海秀对其动过心,但她明白她承受不起那样的感情,那样让她偏离正常轨迹的感情。
同意艺珍打工,是新生活新接纳的开始。
艺珍表白,她说“你知道我多么努力才维持现在的生活吗”。
在回家的路上在车上爆哭,回到家里打开药却摔了一地,无奈去捡但又哭了起来。
她不敢承受任何差池。
艺珍妈妈找上门让她拒绝艺珍兼职,她用了最温柔的方式。
约艺珍去海边,吃美食,住旅馆,用假设的方式劝艺珍专注学习,不要再去店里了。
艺珍和她在一张床上,鼓起勇气搂上她的腰,但她却装睡着不敢有回应。
艺珍从les吧出来寻她,艺珍红着眼说“我不介意姐姐怎么样”,她抱了艺珍轻抚她的背。
艺珍在她怀里轻轻颤抖,她安抚着艺珍伴她入睡。
却提前离开,留下一张“对不起”的纸条。
店里生意多的时候,脱口而出“艺珍啊”的那一刻,她也明白自己习惯了艺珍。
想到对艺珍说的“不同不代表是坏的,要证明着自己活下去”。
无论如何,她想要的,是正常的活下去。
结束那一幕,冬天到了,海秀坐在咖啡店玻璃旁边的座位。
围裙上有艺珍编的手链,口袋摸出来艺珍的草图。
或许海秀真的会“到了冬天有冬天想看的装饰”吧。
诸事流转,无非顺逆,做你自己,难能可贵。
海秀是喜欢艺珍的,最后他勇敢的说出自己的变性身份,是他迈出的一步。
艺珍,年轻充满活力,让生活平淡的海秀重新燃起了生命的烈火。
可是,海秀毕竟是过来人,经历了做手术的生死、经历了不被理解的排斥、经历了孤独,所以他放弃了这段感情。
他不想毁了艺珍,也不想毁了自己,但是他在这个陌生而又崭新的城市里,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身份,他敢于直面自己,我想这就是他给艺珍的爱。
其实想一想,生命的最后,谁不空虚。
年底补作业,回来写短评,其实已经看过有快两个季度了,真的是季节之间。
下这个片子是因为看介绍是LGBT题材,出于猎奇的心态,下完放了大概有近半年,直到看的时候已经忘了这是讲什么的,看的过程中才一点点想起来。
看的时候其实是想找一部安静的片子安抚一下当时焦躁的内心,看着看着越发觉得这部片子很有意思,真的是超出了预期,有的反转真是让我忍不住马上给朋友发信息安利。
大致的观影历程就是:这女的长得不太好看,哦,身体也不好要每天吃药,嗯,开个店但是人挺没意思的,哇,她挺高啊,咦,这个小萝莉不错,嗯,有点内味儿了,靠,她真是小百合,在一起吧也不错,唉,当姐姐的过点正常人生活有什么错,我靠,姐姐是变性人!
这男的有点惨,唉,既然这样姐姐妹妹就在一起得了……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吧,从姐姐做手术远离家乡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到妹妹勇敢出柜向姐姐表白,再到小可怜男向姐姐发送爱的信号,他们都应该得到祝福,都应该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现实不是喜剧,总是要以伤痛示之真理,但我们不应因此放弃追求幸福的渴望。
以上
让人动容的电影,整个故事像一条静静流淌的河,当明白自己喜欢上店长的时候,女二对店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异常在乎,也变得勇敢和不顾一切,但是店长是变性人,这样的剧情安排我真是第一次感受,红绿灯路口店长一个人在车里隐忍的哭泣,因为她为自己过上现在的生活付出了太多,如今由自己亲口承认自己是变性人。
另一边的女二也痛苦不堪,因为她觉得自己喜欢上了这个温柔的姐姐,但姐姐说她是变性人,就好像命运跟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她去夜店去求证自己对女人的感情,但是真的要和那个陌生女人亲吻做爱的时候又跑掉了,然后她先是去咖啡店,坐在已经关门的咖啡店门口痛哭,又跑去店长家里敲门,我想她也是没办法吧,不知道如何处理也不知道是对是错,只是想继续留在这个人身边,不管对方是有着怎样的过去,年少的喜欢是炽热的也是一心一意的,那一刻突然觉得,也许她爱上的就只是那个人,那个温柔的店长,即使她是变性人,单纯的喜欢和爱,干净和真诚。
那个夜晚,在店长家里的那张床上两个人无言却互相依赖的拥抱着,大概是全影片最亲密的动作了,充满温情。
店长真的是一个极温柔极温柔的人了,她明白喜欢同性是怎样的心情,也知道是如何的痛苦,而店长是喜欢男人的,但是当现实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合拍的男人,他却无法接受她变性人的身份,前期所做的一切为了取悦她的事情在他看来也是多么的可笑,但是他没有出口伤人,而是试图去理解但是怎么也理解不了,对于一个钢铁直男来说这已是不易,所以这个影片里唯一的男主也并不惹人厌,反而在店长生日的时候他精心的准备以及虽然慢吞吞但是很认真的摆上生日蛋糕打开红酒盖子的动作让人觉得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男人。
故事的最后每个人都付出了真心却依然艰辛,没有谁确切的得到了想要的回应,这始终是一个无法幸福的故事。
店长开始认同自己,女二再也没有出现,相亲男也应该不会再来。
但现实生活中故事的结局不会如此平静,也许正是因为现实的偏见和歧视,性少数群体残酷的生存环境,这样的结局才似乎更加安慰到我一点,虽然人人都喜欢团圆美满的ending,却也明白那不是人人都能吃到的大饼,看见和感受不同的人生。
心也会更柔软和更包容,哪怕无法真的感同身受,能够共情,已是幸运。
晚安。
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季节与《季节之间》是一个意识混沌身份模糊的过渡阶段。气候与气候不再泾渭分明,就连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性别与性别之间的界限也莫名其妙地变得朦胧和暧昧起来。不过大可不必害怕、焦虑和急躁,时间正在如常而积极的更迭和流转。此刻我们也应当跟着《蜂鸟》一起学习和练习与亲人、朋友以及自己的告别,等待自然带给我们的答案。可惜喜欢加法的本片却不如喜爱减法的《蜂鸟》做得好,在情绪和氛围上尽显隐忍的作者最终在主题上没能克制自己的表达。他学习《道熙》将成年人的历史伤疤挑明和公开,这样一顿猛如虎的操作反让影片变成了一只想飞却无法移动的胖鸟。
海秀也让我想到上一部电影的允熙,“你妈妈她是一个让人十分寂寞的人”
行到半路,忽然更新的设定确实有点令人惊讶,部分桥段如艺珍给前辈发短信有点多余。感慨少年人的感情是多么热烈而纯粹呀,但是你知道这只是她成长道路上探索的一段,不是承诺易碎,而是后面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你已到了需要安定的阶段,少年人总归是要飞走的,练习离别也不错。
韓國和日本真的很擅長拍這種有些淡淡憂傷卻又後勁很大的作品,店長某些角度神似鄭秀晶看得讓人有點恍惚。
东亚女性的细腻、隐忍与压抑。一点一点靠近,产生依恋,再一点一点(被迫)抽离,对自己说“我不需要你”“再靠近就离不开你了,我不要这样”。看得超难过啊。但看着她们靠近时,一度产生“啊!好好啊!”的想法。被打动过,留下痕迹。是我喜欢的故事。配乐好!
跨性别,摇头🤚
看得出来导演对性/别概念有基本了解和认知的 这种酷儿性的展现在跨性别身份和性向上 却又被社会的巨大压力和个人情感裹挟 对于性/别的再现也恰到好处 暗示也非常微妙 只是为什么非要把“细腻”“柔美”“委婉”这些气质按到所谓女性性别身份上 导致所有的姬片都沦为可悲的类型电影 这难道不是新的自我标签吗?
没有打动我 感情的开始也莫名其妙。
寡淡得像韩国人爱的冰美式 好穷的电影无聊故事全靠对话撑配乐都没钱室内小场景 味同嚼蜡 也是给导演找着小众路线了女同爱上变性人 滚男跨女
所谓Gaydar,大概是能敏感地感知到ta的不同与挣扎,并能温柔地共情和包容的能力吧。女孩送的丝巾代表守护共有的微妙隐匿的小世界,在直人面前解下丝巾代表向大世界证明自己存在的勇气。
演技着急,空虚也不能什么表情都没有吧。
高三女同艺珍爱上咖啡店的跨性别老板海秀的故事。
很典型的韩式小清新 颇有几分《恋爱谈》的温暖细腻 可惜还是没能避免此题材的通病:在功能性引入家长和男性角色之后开始崩坏
额不太懂,先打两分,后边再看看。
季节之间,有场无疾而终的爱恋……
矫饰过度的文艺性
韩国电影和韩国电视剧简直是两个世界的产物,我目前看过的最隐忍的感情都在韩国电影里了。
李英珍真是!美丽!悄咪咪说一声,某个角度,好像秀晶啊!
失败的les恋情终于告白,失败的trans恋情终于坦白。但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接受自己。
空虚一生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