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台灣知名女藝人劉若英導演新劇《忘了我記得》,剛剛看完。
就在網路看到有吐槽說這部劇抄襲嚴重。
今天,我聊點觀賞此劇的心得。
三位女主角:謝盈萱,劉品言,周采詩,都是我喜愛的台劇女藝人。
首先,這個切入點支撐我觀賞。
女一謝盈萱飾演程樂樂是位脫口秀演員,又在便利店打工。
劉品言,周采詩,飾演她的兩位閨蜜。
霍建華飾演張凱作為律師,是其丈夫;秦漢飾演程光齊是女一父親。
整部劇圍繞中老年的通病:離婚,大齡未婚,事業瓶頸,獨居老人,死亡等展開。
色調調和成晦暗暖灰色。
細節見著無所不在。
所有的故事,皆是老梗。
每集片頭都有一句話,提挈綱領。
父親喜歡泡麵;女兒喜歡蝦仁蛋炒飯加番茄醬,受母親影響。
看到這一幕,似乎丈夫跟著妻子的演技起舞。
樂樂母親
姚淳耀飾演醫生
老頭告別式“復活”;如此翻轉喜劇味濃厚。
無所不在的美食元素
譫妄癥
這笑很浮誇!
劉若英是作家,所以這劇無處不在的細節文學色彩濃。
對白有很多箴言金句,程爸在談到女兒的脫口秀演員職業時認為是份偉大的事業:在這個世界上,能讓自己快樂已經很不容易了;妳是讓別人快樂。
他年青時是海員,顧不上妻兒家庭,所以,女兒很小時妻子離家出走。
儘管如此,一向達觀的他無疾而終,去世前交待後事,叮囑女兒不忘曾經幫助他的熱心人(記在記事本)。
如果可以,我想打一百分一千分一万分...刘若英是有多善良啊,谢谢你台湾曾经最帅的男人也有老的一天,我们都在这条路上每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无论如何都会开始意识到赡养、病痛、生死的压力,三个女人就是三种中年人的生存状态,可怕的是居然没第四种。
有些人能只言片语的想到一些未来将面对的,有些人已经开始体会到,有些人也许看到父母在做这些努力,但我们真的有看到多少体会到多少呢。
七个多小时的故事,画面如此温情,却又时刻令人痛心,不记得哭了多少次,尤其最后两集,最后一集已经数次无法呼吸。
随着一次次的揪心与泪奔,对与父母日后的相处有了更多的感受和思考。
我记得程乐乐哭着说,我怕你有一天突然走了,我又怕你一直这样不走...没有足够的善意,都难以在银幕前做如此的表达。
最后还是很感谢制作团队,虽然过程中过于真实,日子已经够难过了,还要看这些让人揪心的,但随着情节的深入,情绪的带动,揪心完了哭惨了但最后确实感到又被安慰到,也很尊敬这种关注人文情感,老人家的内心需要被关心,中流砥柱的中年人也需要被照顾到。
不断回想起秦汉老师两极化的表演,无比的阳光帅气开怀的笑容,病后意识的丧失两目无光,只有艺术如此极端的表现,普通人才会有更剧烈的感知觉察。
女主角的演技也是厉害。
印象中张艾嘉老师、刘若英很多作品的主旨都是对人文情感的关注或是说抚慰。
喜欢这份温情。
人到中年,处处是危机。
人前风光的单身贵族,孤独之余还要提前写好遗嘱;三年抱俩的家庭主妇,每天都要在家庭和自我之间痛苦选择;以为终于找到真命天子了,却总有可能面临离婚的意外来袭。
而最让人揪心的,还有对父母的赡养与责任。
所有的压力顶到一起时,又该如何面对?
今天就来聊聊——忘了我记得导演:刘若英编剧:蔡柏璋 / 何昕明 / 刘若英主演:谢盈萱 / 秦汉 / 周采诗 / 刘品言 / 霍建华 /王柏杰 /陈以文首播: 2025-05-23(中国台湾)集数:8单集片长:60分钟
前面所述几种情况,女主角程乐乐属于第三种。
小时候,妈妈离家出走,全靠爸爸独自把程乐乐拉扯大。
偏偏爸爸又是靠出海挣钱,大多数的时候程乐乐要么在邻居家,要么就是自己生活。
好不容易熬过了青春期,长到了可以自食其力的年纪,却在工作上栽了跟头。
为了想尽快到美国和妈妈相聚,程乐乐成为了一名导游。
去美国一事遥遥无期,每天反而要忙着服务客人,全程陪笑,接收所有无理取闹。
就连客人的性骚扰,也只能忍气吞声。
直到有一次,程乐乐最好的朋友被客人当众性骚扰,她没忍下来。
即便怒气冲天,她也只是轻轻地推了一下客人,结果反被碰瓷投诉,喜提报纸头条。
失业也就算了,明明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站在一旁的朋友却一句正义的话都没有说,眼睁睁地看着程乐乐就这样被开除。
这比失业本身还让人伤心欲绝。
就在这个失意的夜晚,程乐乐却无意间走进了全新的人生分岔口——一家脱口秀酒吧。
原本只是喝酒消愁的程乐乐,被推上台讲出了她人生的第一个段子。
与其说是段子,不如就是发生在她身上,每一件悲伤又可笑的小事。
从那天之后,她开始成为一名脱口秀演员,还碰上了真爱的另一半。
人到中年,受苦半生,故事似乎终于开始往幸福的方向走去了。
正当所有人都为眼前的幸福而放松警惕时,苦难却又再度降临——程乐乐的爸爸程光齐,又双叒叕走丢了。
对于程爸每天在外惹事,程乐乐早就习以为常。
但唯独这回,医生第一次提醒她,程爸有老年痴呆的风险。
当时的程乐乐不以为然,连女儿走丢了都能忘的老爹,怎么可能会老年痴呆?
生活还是照常过,程爸依旧没少给她惹事。
随着摔跤、走丢的次数越来越多,程乐乐才终于反应过来,原来老天没有在跟她开玩笑。
程爸的老去,不过一瞬间的事情。
昨天还能跟医生大讲无聊烂梗的爸爸,今天就差点忘记女儿已经四十岁的事实。
爸爸身边的朋友们,一个接一个的离开,程乐乐也终于在多年之后和离家出走的妈妈相聚——只不过不是在美国,是在医院的太平间。
与此同时,程乐乐的丈夫晋升律所合伙人,即将远赴新加坡。
身份与收入的悬殊,也让他们的爱情逐渐走到了尽头。
没想到,中年失意的开始,竟然来得如此汹涌。
从上线至今,对于《忘了我记得》的讨论,就一直未曾停过。
刘若英自编自导但没有自演,而是交给了谢盈萱来演绎这份“中年失意“。
秦汉饰演程爸,霍建华饰演丈夫,周采诗、刘品言分别饰演人生路径不同的好闺蜜。
豪华卡司也让剧集在上线前就把期待值拉到了最高——一边是认可,豆瓣8.2还在涨,四星、五星好评居多。
但另一方面,争议和套路的声音也此起彼伏。
像是程乐乐的脱口秀内容,一点都不好笑,甚至还有些无聊。
开头的故事也非常中年套路化,还有些低配版《俗女养成记》既视感。
友情、爱情、亲情……这些早已经讲烂的人生话题,又如何能重复掀起波澜呢?
这也恰恰是《忘了我记得》突出的地方。
人生的每一段关系,都跟程乐乐所经历的一样:一直在失去,一直在赶路,一直在告别。
小的时候妈妈离家出走,程乐乐选择忘记了很多的时刻。
似乎只要记得妈妈的痛苦和磨难,心里的难过和失落就会少一点。
唯独无法改变的,是临走前妈妈教给她的蛋炒饭,还有很多很多的番茄酱。
成年了之后拥有不离不弃的朋友,但每个人也终究有自己的人生要过。
有的朋友被困在家庭里无法喘息,有的朋友却用忙碌来麻痹孤独感。
爱人也同理,相爱的时候是“我一见到你就乐”,分开的理由也只是无法再同走一条路了。
每个人都独自在走一条长长的路,每一段关系便是路上的风景,所经历的失去不过是路上的小石头。
踩过了石头之后,人生还是要继续往前匆匆赶路,并没有那么多时间留给你去适应和怀念。
程爸的生病,就给了程乐乐毫无征兆的一记重拳。
在妈妈病逝之后,程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不停地变老:曾经矫健骑行的老顽童,就连坐公交车都开始坐过站。
再到后来,就连出门都成问题,曾经非常抗拒的轮椅,也只能无声地瘫倒与接受。
起初程乐乐还能和程爸分开住,时不时上门照顾看望;越到后来,同住也已经无法满足,就连出门一夜、外出工作三个小时都无法保证程爸的安危。
对于老人的看护与照料,很多电视剧都描写过这样的场景。
我们所熟悉的老人,总有些不知所措,甚至因为记忆衰退而变得无理取闹;而子女们总是任劳任怨,不管何时天塌,都能以“孝顺”之责迅速顶上。
但事实上呢?
工作并不稳定的程乐乐,只是照顾程爸就足以把她压垮。
烦躁、厌恶、痛苦、疲惫,一次又一次冲击她的身心。
好不容易找来看护帮忙,程爸却把看护锁在门外,在家里乱丢乱砸,程乐乐终于崩溃了。
她真的好累,前半生已经一无所有,就连后半生也要如此吗?
当她有了想要把程爸送去养老院的念头时,程爸突然说:“不要送我走。
”这句话是那么似曾相识,当年不想去邻居阿姨家住的程乐乐,也跟程爸说了一样的话。
曾经幼小的她害怕被抛弃,如今年迈的爸爸也同样害怕被她所放弃。
程乐乐深知照看父亲的明天会是什么,但痛苦是双面的。
她舍不得,也知道只有这样坚持下去,或许才会不留遗憾。
疲惫不会改变,明天很难拥有希望,但能够不留遗憾地过好每一天,或许就是这一关最大的意义。
人到中年便是如此,当你以为已经闯过万千难关之后,总会留着最后一关在等你。
和回忆告别,要迎接新的人生,还要战胜情绪的诅咒。
很多事情总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忘记,不管是爱过的人还是经历过的苦难;但唯有选择和羁绊一直在那,会在记忆里以其他的方式存在。
从小就羡慕那些记性好的同学,过目不忘,天生读书的料。
看着这剧,第一次觉得也许一个人的记忆力太好并不是一件幸运的事。
离开这个世界其实并不可怕,阿尔兹海默症的可怕之处在于记忆被一点一点的生生抹去,取而代之的是日渐一日的痴傻。
老程试图忘记弃他而去的前妻,却在晚年把房子抵押贷款给前妻治病,他用一生未娶的代价,去试图忘了曾经的伤痛,可他忘不了。
也许,得病是一种幸福,能忘了“他记得”。
他舍不得忘记的是女儿。
亲情,不仅仅是给予呼吸那么简单,是一顿顿老爸牌泡面,是女儿央求他不要送她去邻居家时的眼神,是陪伴女儿在雨中载歌载舞的欣喜,要感谢电视剧这个载体,让导演能絮絮叨叨的在闪回中释放出养育过程中的点滴。
谢盈萱的演技一直很好,而秦汉在剧中的演绎更加出彩!
同样一双眼睛,从慈父的祥和,一直到痴傻的目光。
乐乐是一个白天在超市工作,晚上干脱口秀兴趣表演的普女,当她被霍建华饰演的黄金王老五帅律师娶回家的时候,始终觉得自己不值得获得这种幸福。
她从小被母亲遗弃的经历,影响了她这一生。
而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潜移默化的告诉她,爱情是平等关系的等值交换,律师三番几次求复合却更坚定了她自认失败+配不上对方的心理,直到她拿着离婚证书,背对着前夫,那眼角蕴含的泪水,似乎证明了自己的认知正确。
虽然看客们都希望看到灰姑娘的咏叹调,导演却又一次无比现实的撕开了人间真实。
三个女人有着长久浓厚的友谊,却抵不过家长里短人间烟火,好不容易约上了一起度假,结果是三个人在夜里急冲冲的赶回去照看患病的乐爸。
本剧和港片“破地狱”类似,浓墨重彩的写亲情。
作为电视剧,剧本精悍不拖沓,更加深入的探讨了童年失亲,中年失偶,老年失智,这三个人生大难对个人经历的影响。
不得不说,这部剧很啰嗦,琐琐碎碎,看的过程很磨人,每一集都是断断续续的看,看着看着睡着了,不时冒出来弃剧的想法,越看越挣扎,因为它太真实。
让我想起了有阿尔兹海默症的婶婶,想起照顾她的姐姐,想起了情人的背影,想起了孤冷的异乡街头,想起了曾经独居过的小公寓,进门是床,转个身就贴到了简易厕所的门……想忘而忘不了,是一种痛楚,但在生老病死面前,那些曾经的爱恨情仇,被轻而易举的,不值一提
因为谢盈萱看这个剧(怎么办好喜欢她),才知道是刘若英导演的,感觉她还蛮全才的。
看新闻说她想把这部剧拿给她儿子看,让她老了以后他儿子对她好点。
说真的这部剧还蛮打动人的,渐入佳境式的,虽然不完美,但真实又温情,又好哭又有笑点。
特别第四集讲女主和母亲的和解和最后一集乐爸的离去,自己看得泪流满面。
乐爸的冷笑话我也觉得好笑,然后看了谢盈萱在里面讲脱口秀之后就真的很想去看脱口秀。
这部剧讲了中年女主的亲情、爱情和友情。
重点着墨亲子关系,也让我们反思赡养老人、扶养子女、父母和子女之间相处的问题。
这也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视剧,反映了中年女性生活的困境。
女主程乐乐自幼母亲离开,被“不靠谱”的父亲一手带大(但可以看出父亲其实很爱她,只是比较童心,但感觉也很好玩,现实生活中的单亲爸爸能做到像他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女主晚上做脱口秀演员,白天在便利店打工。
父亲患阿兹海默症逐渐失智后,她开始独自承担照顾他的责任。
父母与子女是一生最大的羁绊,扶养与赡养,亲子之间的爱。
透过这个剧,我们可以看到人老生病的痛处,衰老以及死亡,独生子女独自赡养老人的不易,就像里《白日之下》里说“人老了就是包袱”。
最后程乐乐说“我很害怕你突然就走了。
但其实我更害怕,你一直走不了”。
真的很写实,久病床前无孝子。
不想把父亲送进养老院,父亲也排斥其他人来照顾,女主一边是要独自照顾失智的父亲,一边还要为生活工作打拼,可以看出那些心酸和不易。
在闺蜜林佳云身上也看到被传统家庭束缚而无法和娘家相聚的情形,以及苏菲很早失去父母的独自坚强。
最后乐爸去世后,女主重返脱口秀舞台,以讲父亲的梗来记住和思念他。
虽然电视剧没讲,但希望女主千万不要去找前夫和好。
这部剧的拍摄手法其实有点类似《俗女养成记》,也是中年女主穿插回忆小时候的事。
戏里秦汉和谢盈萱的演技可圈可点,真的值得一个奖。
最近看新闻说这部剧有抄袭《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但因为没看过所以也不知道,不过也想说不管抄不抄袭,能打动人的剧,它就是好剧。
我在看之前看了下简介和片段,犹豫了半天要不要去看,因为这个电视剧实在太切合我现在的实际了,我怕自己会太共情,但是我还是点开看了。
40岁的单身女性,是离婚后的单身,单亲,一辈子在寻找母亲的魔咒里。
爸爸是老顽童,偶尔靠谱,这样的女性很靠谱,自理能力很强。
友情:关于女主总是有两个死党的设定,不晓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都是不同个性的女孩子,怎么就能牢牢绑定在一起的呢?
总是三个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境遇,展现不同的价值观的女孩,这里也不能免俗。
一个是全职二胎妈妈,一个是单身贵族,一个是离婚妇女,到底哪个更加惨?
还真挺难说的。
三个人定期月经会,哈哈,这聚会名字取得很台湾呢。
这里面两个闺蜜展现得比较片面,比如那位全职妈妈,难道过年在婆家做了一大桌子菜,真的只能给自己爸妈发个语音拜年吗?
这是正常和谐的家庭关系吗?
那位单身闺蜜,自己父母去世了需要瞒着所有人吗?
不如真的在国外呢。
大多数时候,两个人还是作为帮助女主的存在。
亲情:妈妈离家出走,爸爸玩世不恭。
女主从小就吃蛋包饭和泡面,然后自己还不会做饭,其实有点儿不现实的,因为妈妈走的时候女主还挺小的。
后面妈妈一直在台湾,还可以和爸爸和平相处,唯独不来见女主,这点也是理解不了的。
但是女主和爸爸的相处还是很真实的,就是很爱对方,但是生活在一起就是很难。
爸爸展现的老人的困境和自由都很充分,倔强、嘴硬、爱女儿但不知道怎么爱,爸爸这么爱自由和独立的人还是会期盼和女儿一起吃饭的,人老了就是这样了,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慢慢就离开世界了。
后面展现阿尔海默兹的患者,秦汉的演技非常厉害,就是偶尔清澈的眼神真的是令人感动的。
女主从搬到离爸爸10分钟的小家到回到爸爸家,到变成全职女儿,这已经是美化过的结果了,真实的状况只会更加困难。
爱情:借用弹幕里的话,法拉利老了也还是法拉利。
面对这样的脸,只能选择原谅他啊。
男女主的吵架也是非常真实的,没有对错,只有立场, 女主面对的已经是高质量的男性了,但是还是好难,可以想象真实的40+的女性只会面对更为可怕的感情环境,唉。
本来想说的很多,但是写下来发现,本剧还是不能称为现实主义的,还是属于美好的幻想,就是在细节的把控上,很多台词的设定上,是很能打动人的,可能大的框架上是有些不合理的,但是故事是讲得很动人的,转场也好,剪辑也好,看的时候是很抓人的。
很多的小的场景真的是很感人,最起码,每个演员都是真真实实的角色,都是熟人,但都不会出戏。
温馨的小文艺,这是奶茶的舒适区,而且关注的焦点也是现在的痛点。
怎么说呢,虽然不是很完美,没有很宏大,但起码是好看的, 是完整的,特点和优点都很明显,女主有时真的说出了想说但是没法说的话。
第一次看谢盈萱是“ 俗女 ”,然后是“影后”,这是第三部。
看到她,我会想到韩国的一位女演员 孔晓振 ,但谢感觉要更细腻一些,很多复杂的情绪都能展现得很淋漓,她不算很漂亮,反而好像是个优势了。
感觉她还有很多人生角色可以创造啊。
总之,我喜欢这个剧,其实有时短就是优势。
有点期待的,却不如我意。
剧情来说,跟同样题材的对比,并没有太不同。
婚姻失败,工作失意,家里人生病,中年最痛苦的三样都齐了,也是够惨了。
但脱口秀那部分确实有点弱,没有梗不好笑之余还挺尬,完全是一个人在台上自说自话,讲一些又不好笑又跟听众没有共鸣的东西。
如果看过《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就会特别有鲜明对比,起码人家抓住了一些点,要不有笑点,要不有痛点,不痛不痒的脱口秀就是不OK的。
不过,剧中倒是有一些场景挺让我有感触的,拿几点出来讲讲。
关于生病前阵子刚跟家里人聊到这个话题,说人老了得什么病都好过阿尔茨海默病,这是一个会让儿女或至亲的人极为痛苦的病,是长痛不如短痛的那个长痛。
认知退化,生活逐渐不能自理,仿佛变成了老小孩,照顾者变成父母。
但是,照顾一个同样类型的小孩,那毕竟是一个最多10来斤的身体,容易太多。
而且,还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给照顾者带来的是一天天的希望,而生病的老人让照顾者感到无奈无助到失望绝望。
发现孩子慢慢地开始认识照顾者是爸妈,是开心的。
发现老人家慢慢地又突然地就不认识照顾者是子女,多么痛苦!
关于独生剧中的乐乐还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没人可以替一下手。
离异单身,没有妈妈,无兄弟姐妹。
这个现实真是一个无解的难题,要赚钱,要照顾家人,要吃饭睡觉,需要分身术。
到了关键时刻,要独自承受抢不抢救签不签署的道德伦理和经济负担的高压。
然而,这个现状不是个别现象,接下来的一两代人都要面临这种问题,包括我的女儿。
所以,有些事情要前置,要考虑到以后自己小孩将会面对的难题,提前安排好。
改交代要交代,最好能文字预立。
关于告别剧中有一幕,邀请了生前所有好友来参加葬礼。
大家都各自回忆起与乐爸的一些有趣的经历,有温情的也有吐槽的。
最后发现原来是乐爸调皮了一下,还没去世,故意用这种方式听听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形象。
好好告别这个事情越来越得到重视了,很忌讳谈论死亡的人往往到了不得不告别的时刻,根本就没办法跟自己的亲人最最后的交代,这是对逝者和生者都很遗憾的事情。
还是要及时看清楚自己的状态,不要逃避死亡,该表达的东西要趁着自己还能掌控自己的思想的时候毫不保留地说出来,实在不好意思当面说的,那就录下来,或者写下来,等你走后再看。
这是留给你最亲的人一个最好的遗物了,或许解开了多年的心结,或许成为以后的一个念想。
关于朋友人生就像一场未知的旅途,你不知道会走哪条路,会遇到哪些人。
每段旅程陪你走的那些人,也不一定就是会一直陪你走到最后的那几个人。
说出来可能很俗气,但能在茫茫人海遇到了就是一种缘分,能相互陪伴更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所以要珍惜,珍惜每一段关系。
我总是觉得,人应该属于群居动物,即使有时想独处,但有另外一个同频的人在身边陪伴,是多么幸福的事。
现代智能化社会,好多事情都变成线上了,但我个人还是会认为,即便科技再怎么发达,人还是要跟人待着才有人味,这是无论再怎么智能的机器人都没办法代替的。
到老了,能聊到一起的,能相互照顾的,除了家人以外,朋友估计是最后跟你在一起的人了。
特别在这种家庭结构下,都没几个跟你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了。
珍惜吧,不要孤独终老了。
文章首发公号:分派电影,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最近,一部新台剧开播,阵容相当亮眼——暌违7年,“奶茶”刘若英再执导筒,并参与编剧。
影后谢盈萱、老戏骨秦汉领衔。
配角方面,更有陈以文、霍建华、周采诗、刘品言等倾力加盟。
豆瓣8.2分,登上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TOP1,好评如潮。
许多观众感动于剧中呈现的温情,落下泪水。
与剧集相关的消息还上了一波热搜。
可谓口碑、热度双收。
但在评论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大多集中在“剧本没有新意”“浪费演员”上。
刘若英导演的上一部影片《后来的我们》也曾遭遇“台词矫情”“剧本糟糕”的质疑与批评,莫非要重蹈覆辙?
小派连追8集,和大家一起聊聊这部新剧到底怎么样。
《忘了我记得》Us and Them
01父与女剧名“忘了”+“记得”,似乎已经凸显出本剧主题——关于“记忆”。
程乐乐(谢盈萱 饰)的记忆中,自己的父亲总是“很不靠谱”。
小时候在拥挤的菜市场,程爸(秦汉 饰)竟为了买一杯杨桃汁而把孩子丢在一边。
乐乐成年后,程爸上了岁数,按理说该消停了点吧。
并没有。
女儿婚礼当天,程爸坚持骑单车去参加女儿婚礼。
结果,半路摔伤进了医院。
当乐乐匆匆赶到医院时,程爸正眉飞色舞地给护士讲着笑话,丝毫不担心女儿的大日子。
程爸很乐于讲这种谐音梗笑话,时不常就拿出来分享——“谁生了约翰?
”“花,因为花生酱(John)”乐乐在一旁翻起大大的白眼。
程爸总是擅作主张地留乐乐在家吃饭,然后就会端上自己的拿手菜——煮泡面。
事实上,乐乐很讨厌吃泡面。
此外,程爸很想让女儿多陪陪自己。
可是,人到中年的乐乐哪有那么多的时间。
她白天在便利店兼职,晚上要去酒吧的小剧场表演脱口秀。
要不是五年前因为一时冲动,丢了导游的工作,乐乐也不至于如此为生计奔命。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程爸的“幽默感”还真遗传到了女儿身上。
一边是生活的忙碌,一边是让人头疼的爹,乐乐有时候真的很无奈。
程爸搞出来一份“遗书”,内容却是“骑单车环岛”“吃牛排”等好多条目,最可气的是“看女儿演出”居然只排在第6位。
乐乐实在看不下去了,直接怼过去:“这哪是遗书,明明是愿望清单。
”
因此,程爸是乐乐最常写进段子里的角色,是她主要的“吐槽”对象。
在她看来,父亲的记忆力显然不太好了,因为他好像忘了40岁的人究竟有多忙。
相爱相杀的父女俩,现在共处的时间并不多。
即使待在一起,对话大多也是这样——“我跟你说喔……”“你等一下,我在回消息。
”生活感浓烈的剧情,映照进现实空间——爸妈和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的目光却总是离不开手机。
是不是总有一种感觉,小时候的时间过得很慢。
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猛然飞速向前,可用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呢?
其实就在某个刹那。
就像我们可能从来没有在意父母发梢上的银白,就像对父亲各种“嫌弃”的乐乐看到那已略显佝偻的背影。
我们才想起,岁月已经翻过了那么多篇章,父母好像在一瞬间就老了。
02连遭打击乐乐和丈夫张凯(霍建华 饰)的相遇,也始自于脱口秀。
那一天,她被旅行社炒掉,醉酒情况下,上台即兴演出;他事业受挫,坐在下面,鼓掌捧场。
可以说,两人的相遇还挺“台偶剧”的。
热恋到求婚的过程更是散发着甜蜜与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婚后两人渐生矛盾,日子过不下去了。
开始分居,接下来就是离婚。
真就应了那句俗语“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乐乐忍不住会这么想,多半也和自己的经历有关。
她8岁时,母亲离家出走,杳无音信。
至于原因,剧中虽未直接挑明,但是通过一些细节描述也能感受到母亲婚后糟糕的精神状态。
乐乐从小便有个梦想,那就是去大洋彼岸寻找母亲,所以去当了导游。
现在,导游的工作虽然干不成了,但她长久以来的梦想却“实现”了。
乐乐,见到了自己的母亲。
只不过,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为什么要走”“什么时候回来的”“为什么不肯见我”……太多的问题失去了一探究竟的机会。
收拾母亲遗物时,乐乐颤抖着手伸向母亲的枕头。
拿起枕巾,放在鼻子下,轻轻地嗅着。
那是母亲的味道,那是可能已经淡忘的味道,那是一直试图在记忆中搜寻并想永生铭记的味道。
婚姻破裂、母亲去世,连续的打击搅得生活一团糟。
事业方面,舞台上的乐乐因自身情绪压抑,创作思路贫乏,导致表演质量亮起红灯,老板非常不满。
这里插一句,剧中“脱口秀”的设置被不少观众诟病,内容既不好笑又有点尬。
其实,这一职业的设定本应做得更好些,因为以脱口秀特有的语境,可以构成对剧情的二次剖析。
只可惜,最终只是停留在了职业符号表层。
倒是陈以文说的一句“没有好笑的梗”颇有点“打破第四堵墙”的意味。
生活不易且无常,或许这正是它最本真的模样——悄无声息间,填充进或美好或残酷、或欣喜或悲伤的内容。
可我们每个人又无法放慢脚步,只能在各自的人生赛道上继续奔跑、追赶。
我们要以怎样的姿态与岁月对话,才能换得它的温柔垂怜?
如何才能寻到那份藏在时光褶皱里的抚慰与眷顾?
也许正像程爸所说的那样,人生最怕留有遗憾。
想要“活得自我”就会有所亏欠;“承担起责任”,自己往往就会受委屈。
蓦地想起一句古词:“长恨此身非我有”。
我们总是在扮演着各种角色,唯独忘了“我是谁”,我应该怎么活。
但,人生总是不会给出太多喘息与思考的机会。
坏消息接踵而至,程爸被确诊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且病情恶化速度很快。
失忆、失智、失能。
眼见父亲即将被疾病拖入无尽的“黑暗”之中,乐乐一边爆粗自嘲,一边艰难地开始做抉择。
03记得或遗忘《忘了我记得》的主线故事围绕乐乐与程爸之间的父女情展开,副线加入了爱情、友情。
小派对这部剧的评价是“好,但没那么好”。
这样说的原因有几点。
“好”是因为剧情很贴现实,中年人的焦头烂额的确是当下热议的话题。
女主既要赚钱糊口,又要照顾失智的父亲,包括婚姻的疲惫,闺蜜间的互相支撑,都像从生活里直接“切片”而来。
程爸从乐观好动到逐渐混沌的转变,乐乐从抱怨到理解的心理递进,许多细节都能戳中泪点,很容易产生共情。
乐爸的记忆力和身体机能严重衰退,甚至“忘记”如何吞咽食物和水。
但他依然记得女儿晚上肚子饿要喝牛奶。
他依然记得,要为女儿准备未来好多年的春联。
他依然记得,曾经与女儿的雨中嬉闹。
同样的场景,让意识早已陷入灰暗的他重新迸发出活力和生机。
实话讲,这些剧情真的太好哭了。
说“没那么好”,是因为剧中的“亲情和解”部分。
程爸独自带娃多年,但厨艺仅限于煮泡面,这是否可以视为某种“不成长”?
母亲返乡之后,偷偷地预留脱口秀剧场的座位,却因为愧疚不敢面对乐乐,这可以理解。
女儿的心结是母亲当年的出走,程爸却在明知道前妻时日无多的情况下始终对女儿只字不提,是何用意?
不得不说,这样的戏剧冲突显然有些刻意而牵强。
太过文艺的表达方式,让部分剧情有了悬浮感。
之后便是父亲重病,女儿回归家庭的戏码,如此奉行“家人大和解”很难不让人觉得陈腐又无趣。
现实中的亲情羁绊,并不是几句“反省”就能粉饰;有些责任,也很难轻易放下。
好在本剧并没有在“包饺子”的路上一意孤行,乐乐对母亲的态度就没有重复廉价的套路。
作为女儿,她选择“不原谅”。
但同为女人,她可以“理解”。
爱与恨,终究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内心才能去消解与平衡。
不过小派也承认,这种“好,但没那么好”恰恰体现出本剧并非要打造一部“完美”的剧集,而是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见现实生活中的自己。
被生活磨平的棱角,一些无法言明的委屈,逐渐被淡忘的牵挂……我们的“繁忙”,与父母的“盼望”……剧中的乐乐算过“一笔账”——假设我们现在40岁,父母大约60多岁。
若平均每月和父母见面吃一次饭(每次1.5-2小时),且父母能活到80多岁,那么未来20年间,我们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呢?
按照小时换算,答案很扎心:只有15-20天。
这部剧也许不够犀利,不够深刻,但足够真实,足够温暖。
“忘了”抑或“记得”,组成了我们的记忆日常,那里面藏着主动的释怀,同样饱含未说尽的牵挂。
不如,我们试着做点什么,别让那些口中的“来日方长”,最终化为不甘的“遗忘”,好吗?
图源于网络软饼干 / 作者
03|这两个人谈恋爱到结婚,相识这么久了,还是没有认识彼此。
张凯的合伙人学长们不应该没见过女主吧,合伙人结婚婚礼不用参加的么?
04|就想问女主爸爸明明见过她妈妈自由开的样子,为什么会对产后明显抑郁的状态不为所动,每次出海关门前都是女儿的哭喊和沉默郁郁寡欢的妻子,不由的幻视他不是去出海是在楼下车里逃避。
06|好奇怪的友情线,看起来似乎是很铁的关系,但是单身养猫有正式合同工作的闺蜜会埋怨有两个娃的家庭要顾和有老年痴呆爸爸要照顾的另外两个闺蜜没时间陪自己出去玩,一起出来玩了但是不让另外两个朋友给家里打电话拜托女主爸爸生病诶万一出了什么事想过后果吗,女主压力太大感叹目前过得好难另外两个人没有任何安慰的话语有娃的还说我们以后不要再说这种不开心的事了,大家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了是有家庭责任在身上的啊07|四十多岁、女性、至少有近十年没有正式公司的工作经验(白天便利店店员和晚上脱口秀应该都不是大部分HR会认同的工作经验)、面试提到的导游工作还是和客人发生冲突对客人动手被辞退(虽然是客人有错在先,但导游先动手的),这个履历现实生活很难这么容易找到工作。
08|好奇怪,爸爸不是船员么为什么老了没有退休金养老金医保可以用呢。
女主和她的朋友这三个人的家庭,女主单亲且单身,爸爸老了生病了需要自己一遍工作赚钱一遍照看心力交瘁,一个朋友父母健在生两个娃,每天顾了自己的小家就几乎耗尽了全部的精力,从电话对话看她的父母可能在老家的养老院,一两个月都不一定能有时间回去看望一次,前几集看起来由于单身父母出国所以负担最小的朋友,其实是父母都去世了,挺唏嘘的,父母早早去世不用负担养老,单身也没有孩子需要照顾,所以相对其他两个,她看起来压力最小日子过的最惬意,,女主说怕爸爸就这么走了,又怕他就这么一直不走,难以形容的循环,孩子小的时候是父母的负担,父母老了又会成为孩子的负担,太难受了。
爱情线很一般,前面从相识到结婚都不说了,就是分居后,家境优裕自身有能力外形不错这个条件还念念不忘邀请乐乐和他一起去新加坡?
别开玩笑了。
友情线也很一般,这么多年朋友拍出来的相处细节没看到多少走心的情节,都在各管各的,生气另外两个忙的团团转的人不陪自己出去玩,乐乐倾诉近况觉得很疲累回了一句我们以后不要聊这些不开心的事了。
和爸爸的父女线稍微好一点点,爸爸可能确实是很爱女儿很关心女儿的,但他年轻的时候确实很不靠谱啊。
该哭的地方都哭了但剧情真的有点偷懒了。
如果没有扎实的经济基础的话,人这一生真是好累的一生啊,小时候可能缺少父母的陪伴家人的关心,读书时得拼命努力争取个更好的名次和学校,上班几乎没有不累的,如果结婚生小孩了又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和小家,再过十多年父母老了要照顾父母,一辈子都离不开责任与义务。
《忘了我记得》这部剧其实在说,对一个男性而言,当一个好爸爸比当一个好丈夫容易太多了,因为他们仅有的可怜的共情能力和情绪价值只够提供给自己的孩子。
乐爸会对女儿说,自己快乐就已经很难了,你还让别人快乐,所以脱口秀演员很棒,这是对乐乐价值的肯定。
张凯呢,在春风得意之后就忘了乐乐的可贵之处,羞于提起她的职业身份,甚至提出让她不要再说脱口秀,曾经的欣赏荡然无存。
从另一个角度来对比,王晓芳离开之前,除了赚钱之外,程光齐并没有照顾妻女什么,也没有在意过妻子的精神状态和心理需求,这个丈夫当得很差劲。
实在不想用一句轻飘飘的产后抑郁概括他们婚姻的问题,这就像是在说,“产后”把矛头指向孩子,“抑郁”是妈妈出了问题,真正的始作俑者却完美隐身了。
所以,整部剧最不满意的其实是这点,简化了妈妈的出走,淡化了爸爸的责任。
“产后抑郁”就像“家庭暴力”,加了个定语就模糊了重点,不如干脆去掉。
抑郁就是抑郁,暴力就是暴力,不要再试图和稀泥了。
题材很好,秦汉演技超群
谢盈萱近年的影视作品里第一部看得这么无聊的,平庸的编导团队真的在浪费演员。
刘若英想要文艺地展现中年生活的鸡毛蒜皮,连最基本的故事都没讲好,还是后来的我们让人脚趾抓地的悬浮,从青春疼痛到中年疼痛,台词云里雾里,白瞎这么好的阵容,真的别拍了
时至今日端出这种片子就像2025年了才刚连上2015年的网线,尤其是女主角还是谢盈萱。至于这部片子是刘若英的作品嘛……属实是契合了互联网上多年来对刘若英的刻板印象。
老帅哥演得不错!从小时候看他跟青霞的琼瑶片开始认识他。好看的人老了也是好看的。居然看到大咖客串。很温馨,很喜欢!
哭成大猪头。谢盈萱和秦汉的演出太好了。被深深爱过的人,也在深深怕着爱你的人的离开。以前觉得他们不会老,现在算着能多久陪他们,怕他们变成小孩。也许从今以后,我们都该相信外星人
你看其实女孩子从小就明白,从小就会放妈妈离开,但是要和爸爸撕扯战斗一辈子。没有那么喜欢这部,那完全是我个人的问题,看了两集就想起《晒后假日》,两部都是某种令人困惑的苦果,就像程乐乐会觉得一个跑船的自我任性的父亲,造成了她人生的很多问题,而现实中的父亲甚至不会有和你玩雨中曲的时候,尽管我怀疑大部分中女都未经历和父亲的很多温馨瞬间,但似乎大家还能轻易被父女故事打动。喜欢的部分,是拍出了“最喜欢你的地方变成最讨厌你的地方”,在两代人的爱情里都一样。程乐乐和张凯之间是幽默和被欣赏,程光齐和王晓芳之间是自由和共舞的默契,歌女和水手,喜剧演员和律师,离开的时候幽默变成丢脸的刺刀,自由变成等不回来的荒凉。他们在一起都因为当时最能让对方开心,分开也因为最能让对方痛苦。被谁抚养长大像谁,世代轮回,打不破的圈。
看了一半,可能要弃了。这可是谢盈萱欸,演脱口秀演员是很贴,但是梗真的都没有很好笑。开头还诧异霍建华,为什么老了还那么帅,蛮期待他们的感情线的。结果就很莫名其妙地开始,然后又神经兮兮地结束。一看导演是奶茶,那没事了。。。用电影的那种方式拍电视剧是不行的,韵的东西太多,实际的表达很虚无。还蛮失望的。
演员很好 写妈妈那集还有些神采 其他的真的不好看啊
导演功力很差。
我觉得挺好看的啊,怎么评价那么过激。
谢盈萱又不负众望演出了一种新的中年女性,说是低配版俗女也是因为谢盈萱的表演,这种烂爹很难为他的晚年生活感到同情,丧偶式育儿难怪老婆要走,长期不管孩子,把不着调当乐观,乐乐到最后想把父亲送到养老院都会自责,女人真是太爱自省了,这个爹如果有这一半的自省她的童年都不会这么可怜,看到最后发现父女的冲突也没这么大,那不如一开始就写个好爹,因为晚年凄惨就回忆父爱如山让女儿愧疚还是免了,母亲这条线又过于仓促,夫妻的戏铺陈也不够,霍建华跟同龄女演员演夫妻基本都接不上戏,他永远像一个大儿子,脱口秀是在绝望写手那偷的灵感?那也找点好写手吧,这是脱口秀还是树洞,实在不行参考Jimmy也行啊
撑不下去,太琐碎了,就是说奶茶姐姐的这个中年疗愈课程,更适合找几个好闺蜜围炉夜话笑过哭过醉过,一觉睡到天亮就会好的,实在没必要推广给大众的,大众的生活好像不是这样的
这部剧里的老年秦汉还挺抓人的。
分寸感把握得相当好,温馨又感动还有轻松和幽默,台词好棒!编剧一流,导演出色,演员无可挑剔(秦汉您老真是帅了一辈子啊!我都哈了您快半个世纪了啊,天啊)
一开始以为是台版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后来发现我太轻看台剧了,他们怎么可能拍翻版!他们只会自我创新并一直超越自己!剧情和演技永远在线,我们口中的养老话题,也就只是表面说说而已,只有他们演出了深度。
妈妈的好通常是绝对的,肯定的,想起来不会犹疑的。而爸爸的好却总是相对的,需要衬托的——他已经比大多数爸爸好了。
感觉人生好像有谢盈萱在前面探路
记得忘了我
霍建华在这其中还蛮抢眼的,就是那种虽然戏份不多,但是非常扎实,就很像天花板里以前那种很不好的天花板里的那几个木头一样,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支撑作用,它可以让灯具很好的固定在那上面。因为我是业内,所以会提前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