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帕西诺和罗伯特德尼罗的片子我基本每部都不落下的,这片就算再烂因为这两名神一样的演员我也要去瞧瞧。
但这片...飞速的剪辑,闪烁的台词,莫名其妙的死亡,多次跟随镜头摇晃镜头这一切都让人很不舒服,刚开个头就知道是个快餐片。
导演把片子往《谍海计中计》这类型的片子引导,想设置悬念和刺激,但这样非常浪费老帕和老罗的才能,相比较神作《盗火线》里两人经典细腻的刻画,这片子真的非常失败。
首先角色挑选我就觉得有问题,德尼罗往往冷峻有城府,适合演各种性格复杂的角色,但在片子是个简单偏执粗暴的货;阿尔帕西诺是出了名的爆发性演员,往往一篇演讲一个动作就能让人热泪盈眶,但在这里是老实人兼变态双重性格合体。
并不是说这两个人演的不好,但在德尼罗和老帕同时在场的情况下,让德尼罗演粗哥们让老帕演变态实在别扭,角色换一下不是挺好。
其次导演可以制造悬念让大家猜不到结局,但这需要线索齐全且没有逻辑错误的情况下才能让观众过瘾。
这里面设计的实在太过突兀,况且仔细会看会有许多漏洞。
最后,虽然老帕和老德在我心中是神,但看他们70多岁的高龄还在卖肉还在追杀,看着德尼罗挺着大肚子做爱,看着老帕嘶哑无力的吼声,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他们这种年龄只适合演文艺片了,动作悬疑片还是交给下一代吧。
彻底大反转,完全被牵着鼻子走了。
当你确信自己是对的,你往往就错了。
老尼罗和VS老阿帕,看这两个传奇戏魂对飚演技真是带劲,后辈里存在可以超越他俩的影星吗?
即便有,也难再现如此双雄并立的好戏了。
基情满满,虽不明讲,却也基本透明了。
P.S. 十三年前《Heat》里最后的那一枪,到此算是清了。
葛优在《甲方乙方》的旁白中说到: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当这个嘴里难得有个正经的光头在大雪茫茫的时候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连他的整个身影都变的伤感起来。
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候想到这些,沧桑的意味不言而喻,当罗伯特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两个堪称最伟大的演员在《正当杀戮》中相遇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时候也是想起那个电影最繁华的1995年吧,想起那部《盗火线》,那个只有月光的工地里,那个警察抓坏人的场景中,德尼罗被击中了,而阿尔帕西诺那一枪中的不舍,只是在十三年后还给了德尼罗,而阿尔帕西诺扮演的只是倒在他的怀中,嘴里说着那些与剧情有关但与我们无关的台词,我们只是看着他们苍老的脸,两张我们一直熟悉的脸再一次聚在了一起,再一次哭泣。
当我开始接触电影,德尼罗和阿尔帕西诺都已经不年轻了,我从《教父》《出租车司机》中寻找他们年轻的影子,但是慢慢这一切都不再真实,你看到的是一次次的死亡和一次次的诀别,次数太多慢慢成了一个习惯,当这两个男人从银幕上经过的时候,剧情就不重要了,通过他们我慢慢知道了什么叫挽救。
德尼罗曾经骄傲的说:他是这个时代第二好的演员,但第一名还是空缺的。
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不是留下了一个余地,至少阿尔帕西诺是和他同时代唯一一个可以和他并列第二的人。
没有人会喜欢一个孤独的时代,当缺少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时,百无聊赖的寂寞会吞噬了自身,而更恐怖的是自己被另一个时代所吞没。
前天费德勒再一次输给了纳达尔,那个曾经称霸世界的费天王终于哭了,他最终知道了那个答案,他的时代已然不再。
从艰苦打拼到世界第一,再经过漫长的独孤求败的寂寞感,然后是面对纳达尔异军突起时的欣喜,最后无奈看着自己一次次败给那个曾经的新人。
王者终其一生似乎也就是这个轨迹。
在老家过年的时候,哥哥教我那不到五岁的小侄子唱当年他在酒吧驻唱时的《蜗牛》,他大概也想起了当年在厦门的艰辛岁月,但那时他还抱着一颗当歌手的梦想,年轻的很。
现在的他把这些讲给他那还不是那么懂事的儿子时,不知道有那些心情在里面。
在家的时候,整理那些扫描进电脑的老照片,看到那些曾经的微笑,自己离谱的变化着,看见那些熟悉的面孔,总是会不经意的去怀念那些没有烦恼的日子。
当年哈那推荐今何在的《中国式青春》时,自己也是那样简单的被抓住,然后开始没日没夜的录制广播剧,那样的兴奋感是伴随着酝酿中的怀念产生的。
如同失血的影像在慢慢停滞,最后是木马的《Feifei Run》的悲伤,用我不悠扬的歌声温暖你整个旅程……那样的悲伤在阿尔帕西诺的《情枭的黎明》毫不遮掩的撒露出来,那个深凹的眼眶带着深情的诀别,死亡在最光明的时刻来临,来来往往的人群和那个梦一样的目标,一切都变得模糊。
同样在1995年,那一届的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上,歌神张学友和同样如日中天的王菲走上颁奖台为最佳电影音乐颁奖,两个人在台上开着玩笑,国语很烂的张学友和忘词的王菲,十三年前的他们看起来那么年轻,最后上台的是替没有到场的陈升领奖的刘若英,奶茶那天打扮的很嫩,像个小学生得了奖状一样那么高兴,她笑的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陈升说他不敢来,所以我来……而大屏幕中出现了张国荣的身影,提名但没有得奖的他满脸笑容优雅的鼓着掌,多么动人的一幕。
背景音乐响起,陈升,我的美丽与哀愁。
李连杰和成龙为了一个承诺,等了十年终于在《功夫之王》里相遇,而同样是相望十年的是贾樟柯站在长江的三峡凝视着那个《巫山云雨》的时代。
我们总会被一些漫长的东西所感动,电影中垂死的阿尔帕西诺对德尼罗说,你是好人。
德尼罗则喃喃的说,我们是对的,我们是对的。
昨晚出门之前,抽空看了下我喜欢的两个个老戏骨——阿尔帕西诺跟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火线特工》。
也许是我太久没认真看一部电影的缘故,竟然猜不出这电影的结局。
我喜欢看电影,这是一个类似猜谜的过程,会上瘾。
有时候明明知道结局,还是会耐着性子猜下去。
要是真是我料定的结局,我会笑着对旁人说“看,被我说中了吧。
”就像小时候费尽心思找到被妈妈藏起的零食那般沾沾自喜,夸着自己的小聪明。
啧啧好玩。
还是回到整体吧。
这部电影,一开始我只是以为是一般的刑侦片,没什么看头。
但是越看下去,我知道,我卷到了一个漩涡。
这是一个连环杀手案引出故事,阿尔帕西诺与罗伯特•德尼罗扮演一对出生入死的警探搭档罗伯特与特克。
当他们授命调查这起连环杀手案的时候,他们中的一人,也开始宣布着自己的死期。
所有的证据与线索都像黑夜一样朝他们涌来,猜疑、暴力、对抗、停职、接受心理调查,这一切突如其来的变动让我这个观众开始措手不及,就连我也相信了导演这个骗子的话,在证据与线索面前,我相信了我所看到的,我自己的潜意识被诱导了,导演正在试图告诉我,对,特克就是那个白天是警探,夜晚是连环杀手的事实。
我开始愤怒,怒其不争,纵然知道那些脱离法律制裁的凶手死有余辜,但是我想到爱着特克的女法医,想到那个说特克是好人的老搭档罗伯特,想到被他救出来的可爱线人,我就生气,特克,你太沉不住气了。
这也是所有人的指责。
所有人都能被冤枉,唯独你不能——特克。
这是真凶罗伯特的心里话。
于是,罗伯特开始行动了,当他朝特克开枪的那瞬间,我才明白,原来,诗人凶杀案的答案一直在我心里,只是我一直不承认。
一个是脾气暴躁的特克,他爱看棒球比赛,爱着法医美女,办案雷厉风行,敢于表达,而且他有着特殊的习惯与高超的射击水平,而更奇怪的是,被害人都与特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另一个是集智慧与冷静于一身的罗伯特,他伸手敏捷,思维缜密,他谨言慎行,当特克被所有人都怀疑的时候,只有他相信他。
这是我觉得最好的搭档了,他们之中,我不想看到谁就是杀人凶手。
即使知道罗伯特已经颠覆了警察的职责后,我还是觉得他是对的。
而死者的相同之处是都属于法律无法制裁的坏人--一个警察因为看到很多有罪的人,却不能被法律制裁,于是开始了暗杀的生涯,但最终的命运是,当天使披上恶魔的外衣,他将被恶魔带走。
当罗伯特躺在冰冷的地上,哀求着搭档特克别救他的眼神,一句句“不要,不要,不要•••••••”流出口中的时候,我知道,已经耗尽了他 毕生的力气。
纽约的夜,还在繁华着,罪恶还在不断上演。
而恶魔还是将天使带走了,因为天使说:我回不去了。
这究竟是正义的悲哀?
还是时代的悲哀?
我不懂,我知道,当我跟特克一样看着在棒球场上自由驰骋的孩子的时候,我的眼睛里泛出了一些水汽。
它叫怀念。
我们永远怀念你,飞向恶魔的天使——罗伯特。
在我的印象中罗伯特•德尼罗 看似老实,实则邪恶, 阿尔•帕西诺看似邪恶,实则善良。
在《危狱惊情 Stone (2010)》中,德尼罗饰演一个克己奉公的狱警,最后晚节不保;看似信奉上帝,实则不然,暴躁、霸道、自私…… 在《谍海计中计》和《魔鬼代言人》中,阿尔•帕西诺都饰演了一个“教父”形象,侃侃而谈,极具说服力煽动性,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演说家,导师!
最后都是披着上帝衣装的魔鬼!
虽然他俩都演过坏蛋。
尤其帕西诺饰演的更多。
但不知道怎么,我仍然觉得帕西诺是好人,德尼罗是坏蛋,哈哈……对帕西诺的喜爱,不知道原因。
如果用射雕英雄传的人物来形容他俩……德尼罗就是“西毒 欧阳锋”;帕西诺就是“东邪 黄药师”。
本片正好演绎得与我想象的相反!
迈高!
德尼罗 在片中演绎 暴躁 疯狂 但是最后证明 他是实际上的好人; 帕西诺 在片中演绎 镇定 沉稳 但最后却是一个失去信仰的“复仇者”。
对本片唯一不满的是不明白为什么帕西诺饰演的角色 要 侮辱 他们的朋友(德尼罗饰演角色的女友!
)
两个老东西非要出来赚票房,虽说你们是老戏骨吧,但是也不能驾着烂剧本骗美国老百姓的钱啊。
从头到尾整个影片就一个悬念,然后就是按着你那儿不告诉你,无趣的杀了一个又一个,耐着性子看到最后只能有大呼上当的份了。
2013-10-10 16:26:59 弱水 我看是德尼罗在杀人,阿尔帕西诺最后杀人是为德尼罗顶缸,德尼罗念帕西诺的本本时就说了“你要为我背黑锅?
”另外,德尼罗是神枪手,从没有失手过,而俄国人挨了三枪都没死,说明和以前的连环杀人案不是一个人,还有神父死后德尼罗说神父是他儿时就认识的,这里并没有怕斯诺什么事···贴一点别人写的,俺比较认同观点 在影片当中,有好多漏洞,为最后的结局做铺垫,比如“其他的死者都是却是被枪法极准的人打死,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两个年轻的警察才会怀疑这个枪法准的离谱的托马斯,那么,为什么那个俄国姥中了六枪还没死呢?
答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杀害俄国姥的凶手和连环杀人凶手并不是一个人,也就是说,杀害俄国姥的人,是大卫。
而连环杀人凶手则另有其人。
那么,大卫为什么要故意让看到自己脸的俄国姥活下来呢?
可想而知。
为了掩盖连环杀人的真正事实。
第二,从影片刚开始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大卫不是一个好色的人,但是,为什么他要在打伤俄国姥后去把自己好朋友的女人强暴了呢?
因为,他要让托马斯的女人拿着自己的照片去给俄国姥只认,这样就会将杀人的嫌疑引到自己身上。
而这样作的唯一解释,就是,他要保护托马斯,因为他知道,托马斯就是连环杀人凶手。
他想保全自己的信仰。
不愿意让自己的完美信仰托马斯成为法律制裁的罪犯。
因为他深深的知道,托马斯是个正义的人。
所以影片叫做“正当杀人”。
影片要告诉我们的是,杀人是付出代价的,不论代表正义还是邪恶的杀人。
比如,连环杀人凶手托马斯。
而反之呢,正义的东西,又是会得到保护的,正如,托马斯没有受到法律制裁,而大卫,他就是一个保卫正义的战士,他保护了托马斯,就是保卫了正义,他的死,对于托马斯来说,是最痛苦的,这也是对托马斯正当杀人的惩罚。
所以影片存在一个矛盾的纠葛,正是这个纠葛让观众回味无穷。
如果大家能够仔细的品读这部影片,你就会知道,两位影帝为什么同台出演,难道他们是为了在自己电影生涯的临尾处留点瑕疵吗?
你错了,我要说,他们真不愧是老爹级别的好莱坞影帝。
他们两个真的变得好老。
松弛的脸布满了斑。
看盗火线应该是在四年前,于是觉得他们老得很快。
今儿个才知道那是95年的电影了。
想再看一遍盗火线。
我是个无聊的人,看些无聊的电影 ,做些无聊的评价。
昨天在看书考试前之余看了这部片子,righteous kill,国内有翻译正义杀戮等等,名字只是个手段, 我不是很在意有2个我所认为的主角, 够了罗伯特。
得尼罗,阿尔。
帕西诺;两代的教父(GOD FATHER)他们之间有更多的火花,和碰撞,可惜只是在盗火线中吃了顿看似像样的晚餐。。。。。。
我也许有些许断臂,我承认男人间无法动摇的友谊,甚至超越友谊。
但事实往往变化的比较快 ,尤其当 友谊出现超越想象的转变的时候没有了疤面煞星里的古巴口音,一副调侃的美国南方腔调,圆滑不是结束前的谨慎,也许我在看12罗汉之类的东西,而非教父,结局比较怪异,也比较平淡,更没有我想要的真正断背(我摆出我也有之类的倾向)。
我从不认为他是个会有崇拜别人的人,至少从他的所有角色来看,然后就是对崇拜者的尊重和压抑,并没有改变他貌似深沉和圆滑,也许正如他说的,我要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他仍旧一派黑帮气质,动辄武力解决,嘴头是FUCKING 和 bitch然而他缺站到了正义的最后,很讽刺,也很喜剧,我只能说导演和制片人只为吸引观众而忽视了这两个人所代表的事件和事实“他们就象列侬和麦卡尼特”我也需要我的麦卡尼特
那个心理医生给他们两个一人一个本子叫他们写下自己的想法,但是本子只属于自己花样年华里,梁朝伟最后的最后还不是跑到吴哥那个旮旯对着一个小窟窿说出了那个秘密然后再用石头盖起留于笔尖止于心头如果心里没点秘密,大家说那是简单快活但是你又觉得怎么就是活的不够味有了秘密,大家会觉得那是累赘那是沉重阴郁的源头但是你又觉得仿佛是有了各种藏宝图的梵蒂冈,充实!
别人括噪着高谈阔论的时候,可以淡然而微笑或者说:神秘的微笑中国人看外国电影,尤其主人公名字很复杂的时候对名字很不敏感看完时候,老公还是说,那瘦子给那胖子顶罪的,叫那胖子继续未完的事业我也迷惑了,因为我也有类似的感受但是我很确定地告诉他:就是那瘦子干的,这样缜密的杀人手法,还带有如此浪漫的手段那胖子做不到!
电影从一开始就讲清楚了而且那瘦子本身就是象棋高手,而且他为什么二次去杀那俄国人?
第二天从不早起的老公居然早起又去重温了一遍看完后他告诉我:真的是那瘦子干的但是我又迷惑了:似乎两人都有份?
那瘦子去杀俄国人和强暴胖子的女友,只为帮朋友顶罪?
不是,都不是仅仅因为那无法释怀的秘密帕西诺内心很矛盾很挣扎他渴望被抓住,甚至主动帮同事分析:罪犯就是警察他又渴望逃脱,布局非常谨慎,即使看到好友被怀疑,他甚至有些松口气他渴望死亡,从决定第一次杀人开始,他就已经想好了最后的归宿,他随时可以死,以前可以为朋友挡下子弹,这杀戮开始后,也可以随时死,突然意识到好友深陷怀疑泥沼时候,他不惜暴露他又渴望生存,他二次去杀那俄国人,他看着好友被误认成了嫌疑犯,用他的话来说:我也有份。
他录了相又毁掉,最后又想逃生,但是又想死亡,又想逃生,矛盾纠结着他因为秘密,童年的秘密留于笔尖止于心头,他无法大声与人分享这样的痛苦不幸的童年驱使他去消灭一切的罪恶即使如此也无法平息他内心的原罪感不是说童年有过这个经历,成年后很多都会成为同性恋譬如霸王别姬里德尼罗是他最美好的理想化身他有时候想毁了他有时候恨不能牺牲自己呵护他因为秘密啊人格分裂如帕西诺怀着怎样的痛苦追随着这世上他唯一的景仰而活着是的当偶像也只能用阴暗而非光明的手段,往逃脱惩罚的罪犯家里放枪的时候所有的恶,在帕西诺上打开了他要杀留于笔尖止于心头根本不足以抚平那颗分裂成片状的心
给四星是出于两位老演员……
反正他们两个就是不能一起活!!
其實挺失望.
眼看着这两个人变老了……
老男人
太容易猜了,太老套了。
无聊透顶
教父就是教父 劇情有看點
故事挺悬疑的,虽然到最后迷底揭开时,前面的铺垫还是没法说服观众。
举不起的两杆老枪。唉。三星半。
诗人帕西诺,好人德尼罗。
两位老了也还是帅,但故事挺无聊。
就冲着这两个老家伙,就冲着帕西诺对德尼罗说:我能为他赴汤蹈火,这片子,值得看!
就觉得他有问题
两主演在给影片做宣传时上了莱特曼秀并进行了如下对话:"-帕西诺:我接这片子是为了告诉大家我还没死。-德尼罗:我接这片子是想看看阿尔死没死。"如果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设定,那么这片子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悲情的角色,我们爱他
为了Al Pacino推荐一下
算了。
挺出乎意料的片子
你做警察,不是因为你想保护和服务大众,会这样想的人都是白痴。你做警察是因为你会得到尊重,因为你可以佩戴枪支和警徽,大多数人尊重你的警徽,但每个人都会敬重你的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