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杀死比尔

Kill Bill: Vol. 1,标杀令(港),追杀比尔(台),杀死比尔:第一卷,谋杀比尔

主演:乌玛·瑟曼,刘玉玲,薇薇卡·福克斯,达丽尔·汉纳,大卫·卡拉丁,迈克尔·马德森,朱莉·德赖弗斯,栗山千明,千叶真一,刘家辉,迈克尔·帕克斯,迈克尔·鲍文,国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日语,法语年份:2003

《杀死比尔》剧照

杀死比尔 剧照 NO.1杀死比尔 剧照 NO.2杀死比尔 剧照 NO.3杀死比尔 剧照 NO.4杀死比尔 剧照 NO.5杀死比尔 剧照 NO.6杀死比尔 剧照 NO.13杀死比尔 剧照 NO.14杀死比尔 剧照 NO.15杀死比尔 剧照 NO.16杀死比尔 剧照 NO.17杀死比尔 剧照 NO.18杀死比尔 剧照 NO.19杀死比尔 剧照 NO.20

《杀死比尔》剧情介绍

杀死比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绝对能带给您感官刺激的动作电影。一个新娘(乌玛•瑟曼Uma Thurman饰)在自己的婚礼上遭到了暗杀,婚礼瞬间变成了一片狼籍的红色。幸运的是,新娘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在四年后苏醒过来,并且接受了高强度的各种各样的武术训练,开始踏上了自己的复仇之路,在世界各地寻找给自己带来灾难的人。当然,她也遇到了许多阻碍。日本杀手(刘玉玲饰)就是其中之一。 这场红色的复仇之路究竟伸向何处,又有多曲折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盖尔王刑事7人第六季咒怨:黑少女最佳精选大多头之股民的名义剽悍少年2真实电影德州巡警第一季乡村音乐圣诞节精灵宝可梦:皮丘与皮卡丘鲨卷风篮球兄弟第二季奇门异人失衡凶间之恶念之最爱与诚飘零双燕电视直播坏蛋联盟老妇杀手OOO·电王·全体骑士Let'sGo假面骑士浮世三千缩小人生欲海医心第四季一剪成衣第二季纹身室猴子奇缘洗罪十年后我依然爱你意外边缘七十二家房客

《杀死比尔》长篇影评

 1 ) 台词给力

一部好的电影,里面的台词必定是要能够捕获人心,并给人以深刻触动的感觉。

它会停留在你的脑海里,和画面一起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不会让你有看完就忘的感觉。

台词其实就是一些词语,然而独特的排列方法将它们组成了清晰的句子。

然后在电影构成的独特环境下,每个句子又拥有了不一样的气息。

是这种气息让我们记住这些句子,进而记住了这部电影。

借鉴网络,不妥私信删

 2 ) 杀死bill

杀死比尔成为话题的时候,我还在上高中,那时候我每期买《看电影》,独住在安庆一中对面的龙门小区,白天上课,晚上看书学习,然后偷懒的时候看各种杂志。

那时候我没有电脑没有网络,那时候我没有去过电影院,那时候我只能看杂志里的只言片语告诉我们电影的梗概是什么。

很多年以后我思索自己的生活,一定程度上的随性,坚持自己喜欢的东西,永恒的话题是不变与执着,我还是那么迷恋,光与影的切换背后,有音乐让节奏减慢,喧嚣庞杂的人群里,有一个人逆行彷徨。

杀死比尔是部娱乐片。

和杀怪打boss的rpg游戏一样,穿越一个又一个关卡,最终的结局是打赢了大boss,抱得女儿归。

你可以不动任何脑筋,只看屏幕上血肉横飞,只看坚强的乌玛瑟曼打倒了又站起来,在种种打斗中秀她曼妙的身材。

杀死比尔是部励志片。

复仇的新娘,千里求刀,一月学艺。

她甚至在笔记上详细做好了复仇的计划,步步为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在2里面,不仅把故事讲完了,还带了最让我觉得动容的场景。

新娘遇到了BILL弟弟的加州葬礼埋在了深土之下,手脚被绑静待死亡。

想知道她怎么逃出来的么,有兴趣的就去看这部电影吧。

在这个情节过后,你就会明白电影里那么多人都说“she deserve it”、“we deserve to die”。

杀死比尔是一部音乐片。

看到豆瓣上说,没有听过电影原声的,基本上就不要来骂这部电影了,深以为然。

和the last kiss的原声一样,昆汀没有找人给这部电影量身定做音乐,每首插曲都有它的来历,羡慕这样的导演,把家里收藏的黑胶唱片里的音乐精选出放到了自己的作品里。

杀死比尔是部爱情片。

因为爱情的杀戮,因为爱情的复仇,因为爱情的误会。

如果是因为爱情,怎么会这么残酷,怎么会有脑门上的那一枪?

或许像瑟曼说的那样,we are bad men。

杀死比尔只是一部电影。

内涵?

四个小时的故事,串起了这么多人的人生,听了这么多首音乐,你还要什么内涵。

电影终究也只是电影,在对电影喜爱的基础上,写这些,只是因为,像一个小孩一样,得到了小时候想要的东西,或者只是在不经意间,遇到了似曾相识的某个人。

(很早写的,找出来就放豆瓣上)

 3 ) 难以置信这是昆汀的作品

鄙人谈不上昆汀的死忠,但也算半个粉丝,昆汀拍的片子我大部分都看过,给出的评价都很高,昆汀鬼才之名名至实归。

唯有这部,说实话感觉给半分都嫌多,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昆汀拍的,除了章节式的叙事方式和部分出其不意的小转折外我找不到一丝昆汀的痕迹。

首先是设定,关于对日本黑帮的设定,不好意思我可以想象一伙男人穿着西装和白衬腰间别着小太刀和pss,却实在无法接受戴着同款黑眼罩在boss面前闹作一团的黑涩会,卧槽这真的是黑社会而不是幼稚园杀手么?

而且身份越高个人武力越强是怎么回事,这是在玩RPG么?

尤其是刘玉玲带着一众亲腹到歌妓厅玩乐那一段(至少镜头里传达出的信息就是这样),同学们,如果先把昆汀从你的脑海屏蔽掉,想象这是某个不知名的导演排出的片子,你会如何评价如此崩坏的场景和设定?

我知道昆汀是个鬼才,经常冷不丁秀观众一脸,前一帧还意气风发的橙先生下一帧就在车里大喊我要死了我要死了;原本应该再睥睨天下好一会的元首说死在电影院就死在电影院,这是昆汀一贯的特色,路人看了会说这导演真他妈有才,粉丝看了会兴奋的尖叫这他妈就是昆汀。

可是,这,这,这我实在接受不了,这根本不是任性了,这尼玛是在向喜羊羊熊出没致敬吧?

至于所谓暴力美学,呵呵我承认我对这方面欣赏能力不怎么高,但我好歹看过敢死队杀破狼男儿本色,我好歹知道一代宗师比太极好看,我好歹知道杀破狼2是好片战狼是烂片,我好歹能分辨来武打场景精彩还是不精彩,爽还是不爽。

可你跟我说这种龙傲天式的打斗叫暴力美学?

你跟我说这拙劣的镜头剪辑好看?

去你大爷老子没瞎,主角一挑88那段要不是飞溅的血浆比较提神,我看的几乎快睡着了。

同样是1vN,同样是主角开挂碾压式反杀,《狼牙》我看着简直爽到飞起,雨中打斗的场景实在帅到爆炸。

可杀死比尔呢,除了毫不吝啬的番茄酱,看着没有一点感觉(色调变黑白时也只让人稍微新鲜了几秒)。

还有叙事剪辑,看到主角找服部半藏铸刀那一段,说实话看了昆汀这么多电影,在这里我是头一次觉得废话连篇镜头拖沓。

我可以饶有兴致的看落水狗片头一帮老爷们毫无营养的闲聊,我可以兴致勃勃的看低俗小说局长和文森一路走一路侃老大的女人怎么怎么样,可我在这里实在欣赏不了主角的大段对白,真心欣赏不了,枯燥乏味毫无意义。

纵观整部电影,剧情我不评价,RPG游戏似的一路过场景打boss,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而且昆汀的电影看点也历来不在这方面,经典的话唠式对白也没有昆汀的其他电影那样让人来的印象深刻,叙事方式相对昆汀而言经典而又中规中矩,除了中间一段美式漫画实在是神来之笔外,我找不出这部电影一丝优点。

也许有人说昆汀这部电影就是拿来爽的,顺便再添油加醋几句昆汀这是在讽刺评价电影一定就要有深度的评价标准当代电影苦心积虑总要内涵一堆正能量之类吧啦吧啦,仿佛昆汀放个屁都包含着对世界的隐喻。

对此我表示那你的意思就是说这部电影和那些脑残至极的YY网文属一丘之骆咯?

就是拿来爽的除了爽还是爽再屁都没有?

如果是的话那我表示无话可说,都说到这份上了我还能说什么。

总之,我表示觉得这部电影很糟糕,只看了1,2还没看,实在不忍心看,担心破坏昆汀在我心中的伟大形象。

考虑到也许是鄙人欣赏水准实在有闲,没有看出这部电影的过人之处,麻烦帮我点明,蟹蟹。

脑残粉什么的自嘲两句也就行了,千万别真当。

 4 ) 似曾相識?! 無暇細想

"Kill Bill vol.1" 中大部份的情節、橋段、武打場面、服飾、配樂都是香港人所熟識的,但當中刺激大胆的錯配,的確是目不暇給。

例如日式 Disco 的一場混戰與 "卧虎藏龍" 中客棧一戰有九成相似,當然除了那噴血/黑白的畫面。

片中的血腥鏡頭固然令人震撼,但各種似曾相識的片段交錯帶出的新鮮感,亦令人十分回味。

導演 Quentin Tarantino 說故事越來越順暢,不似前作 "PulpFiction" 中跳線得可以。

雖然故事使用了不少的倒敘,但仍然可以分作起、承、轉、合四部份。

主角於婚禮中慘遭毒手是 "起" ,到主角自醫院中蘇醒是 "承" ,在日本沖繩得到武士刀是 "轉" ,然後大開殺戒是 "合"。

中間加插了大量引子及伏筆,謎面、謎底到處出現,務求要觀眾諗爆頭,但貫徹始終的血腥暴力又使人喘氣不過,無暇細想。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停不了的配樂,試想有誰夠胆用拉丁音樂配日本武士刀對打,更估不到兩者的節奏感又意外合拍,令人無話可說。

密切期待 "Kill Bill vol.2" 。

oringally posted at http://idpt0000.mybesthost.com/wordpress/index.php?p=78

 5 ) 三个疑问

1、她四年后醒过来,怎么一看自己的掌纹就已经知道自己昏睡了4年?

2、为什么脑袋被枪打穿了还能不死?

3、人体血液的压力真的有那么大么?

把手臂、大腿、脑袋砍掉,就会“扑哧”“扑哧”的喷出来?

这配音真的是绝了,真刺激

 6 ) 俺是不懂欣赏暴力美学的土包子

1。

什么是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 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电影艺术词典》这么说的话,电影里至少得包括A 内容和主题--毕竟咱要“再现和反映生活”B 声音和画面--毕竟咱得靠它们来讲故事C 导演和演员及摄像啊,剪辑啊,灯光啊--没有人,靠人工智能它还是完成不了电影的。

毕竟咱现在没说动画片。

2。

关于KB的内容+主题这个论点貌似是要跟编剧过不去。

昆汀大师,您现在是以编剧的身份被我这个P民批驳。

KB的梗概:一个不知名的女人婚礼上被一伙人杀光了身边所有的人,包括她肚子里的孩子。

她幸存之后昏迷4年,开始报仇,列了个5人黑名单。

目前杀了俩。

原谅我也用同样的方式描述一下《功夫之王》的故事梗概:一个小P孩老被人欺负,结果他碰到了个上古神器就穿越了。

然后就和大家一起去救齐天大圣,来打败战神,拯救苍天。

——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看到一外国小孩不熟练的舞刀弄棒浑身都不爽,当时把《功》当成阶级敌人一般仇恨着,觉得是玷污了我们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如果是某岛国人看到KB……不知道会不会以传说中的武士道精神被玷污来抗议。

如果这样,在此说一句,谢谢。

为了对比,我从“豆瓣电影”tag“暴力”中,以评分排序的倒数第二页中,选择了一部《终极囚禁》观看,故事梗概如下:一群天天在学校受欺负的高中生决定报复,于是在他们开party的时候,把风云人物们都搞昏,再开始杀。

童鞋们啊,你们不爱校园暴力片,不爱西游记改编片,就那么爱这个孕妇复仇故事?

所以,昆导走的不是剧情流。

3。

关于KB的声音+画面人家昆导都说了,这个剧是向自己酷爱的类型片致以敬意,其中包括意大利西部片、中国功夫片、日本武士电影和动画片。

所以我们看到了——A 西部片。

警长那范儿,婚礼外那景色,台词那笑点……B 中国功夫片。

昆导向李小龙致敬了,人是香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功夫片的死忠fan。

李小龙那身黄色,Crazy 88的“面具装”据说是和青蜂侠的造型颇有渊源的。

C 日本武士电影。

这个太明显了。

刘童鞋一身白衣的在一片雪白中战死鸟,纯白色中一抹红。

这太符合岛国电影的形象。

(想当年咱小时候看《紫日》的时候里面有个岛国loli。。

想当年咱视听语言课上昏昏沉沉的看《罗生门》的时候。。

题外话,收住。

)D 动画片。

嗯。

很长一段。

所以,这是致敬片儿。

而且,人家把这些都揉一起了,而且,不是特奇怪。

(咱就不提那明明穿着短袖去的,可是突然下雪时怎么回事这件事了昂。

咱也不提明明是21世纪怎么可以带刀上飞机这件事了昂。

咱就不提那飞机高端到乘客座位旁边专门有“刀座”了昂。

影片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的嘛。

)所以,这揉的不错,体现的不错,所以这个”杂种“很强盛,赢得了豆瓣童鞋们一片美誉,拿到了7.9的高分。

当然不会只有一个理由。

——传说中的”暴力美学“我看到影评里说到暴力美学的童鞋基本上就是剧透,然后感叹“好美”,ending...(无所指。

)只听过美学,没听说过暴力美学,遂百度之。

在此给和我一样不懂的TX普及一下:“暴力美学”是个广义的、泛审美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相关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

文艺作品中,暴力的呈现可划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弹、血腥的场景经过特技等手段处理后,其侵害性倾向被隐匿了一部分。

又如,在美国的一些电影中,施暴者代表正义却蒙受冤屈,这种人物关系的设置也软化了暴力行为的侵略性。

另一种情况是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这种倾向在多种文化行为中都可以看到。

很显然,昆汀大师渲染的很刺激,“特效师Christopher Allen Nelson说制作2部《杀死比尔》电影一共用掉了450加仑假的血。

”合着是1703.435301L。

农夫山泉600ml/瓶,等于用了快2840瓶。

所以我信了。

我信了传说中的暴力美学,就是类似”扬起一把纸屑,在悠扬的琵琶声中,往自己头部开一枪,慢镜头倒下……“这种。

所以,该片中……唔,突然发现暴力美学无处不在。。

大概我们在中国见得暴力美学事件太多,这原因当然是因为吴宇森创造了它,也因为暴力的东西你不美一点广电总局不让你过啊原谅我冷血的对该美学没什么感觉。

对那喷洒的大量假血,除了感觉很假,就是感觉很假。

在第一次喷出的时候,我还HLL的笑了。

囧。

话说一般人流血2000CC就休克。

我们顽强的sofie,在那么一大滩之后,还活下来,活到了最后还见到了boss跟他聊天……她果然不是一个人!!!!

4。

关于KB的演员们导演我就不讲了。

这镜头操控的能力,昆汀大师一直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

——演员……硬伤。

我知道我不能苛求什么,群架的戏还能怎样。

但,亲爱的袁和平老师,您是大师级别的武术指导,您训了他们三个月,传说中还很严苛,但训成这个样子……所以,果断认为:演员资质太差。

想来也是,在中国连续剧里,找几个会武术的替身,大场面的时候找群众演员貌似也是小case..记得有一镜头是一黑衣哥们从楼下不知道咋的飞上来,感觉都能看到威亚……那哥们还很淡定的上去以后摆了个pose,再被干掉了。

当时,一不小心,又笑场了= =5。

补充1。

这部片子不会影响昆汀在我心中的崇高地位。

不论怎样,当年的低俗小说给我的震撼至今还有余温。

2。

所谓的暴力美学,在西方崇尚感官刺激,而东方则玩神秘和诗意,这部KB算是东西结合的产物。

可惜,我倒是觉得,刺激得嘛,太假;神秘的嘛,太装,貌似结合,实则符合了之前”杂糅“的追求。

昆汀TX,你玩得很HAPPY啊3。

写这个评是因为看到有人在给2星或3星的影评后面写类似于”推荐看看蓝猫淘气三千问“(我对事不对人)的话,觉得很好笑。

如果见解不一致,就拿出证据摆出来,或者写出理由让别人信服你。

所以看我这个的小盆友们,请不要太惜字如金,尤其是拍砖的。

同样的,如果你说你爱的就是这种感官刺激的暴力美,因为爱到骨子里,所以给5星。

那当然无可厚非。

只是,难以置信这么多人都……都……其实我还是在不爽为什么这部片子会分数这么高,哎4。

果然还是要现实的提到打分的问题。

1颗星 给本片配乐。

谁让人昆大师是音乐爱好者。

1颗星 给昆导又一次玩了大家,用5500万就赚到大票房和高分掌声鼓励。

 7 ) FIFF23丨DAY6圆桌《杀死比尔》:昆汀暴力美学的集中表现作品

主持人:@我们敏熙场刊嘉宾:@Run Erika Run、@心是孤独的猎手、@POORTHINGS#GBA、@约克纳帕塔法特邀嘉宾:@子夜无人选片人代表:@我略知她一二

主持人 我们敏熙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6天第3场,我是主持人@我们敏熙,第3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杀死比尔》,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两星,昆汀可以和八十年代的余华把酒言欢。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3分,看的时间比较久了,只记得烂大街的BGM、血浆和刘玉玲。

场刊嘉宾 Run Erika Run3星,昆汀真的是美学天才 把视听风格做到了极致 蓝色背景下群像的剪影 雪地中乌玛瑟曼和刘玉玲的打斗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剧本的不足。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四星。

昆汀最佳不解释。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两部加起来的最佳还是第一部最佳。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两部并列最佳罢了。

主持人 我们敏熙《杀死比尔》有着十分丰富的画面形式,彩色,黑白,动画,你如何看待昆汀这种处理方式?

这些多样的画面形式为影片带来了什么?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惊奇,带来了两极分化。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漫画那一段的处理原因,我思考过是否是因为影片难以表现。

主持人 我们敏熙是否会有尺度顾虑?

毕竟未成年女孩用身体勾引仇人然后反杀的情节,实际拍出来是否会被批判?

场刊嘉宾 Run Erika Run是的吧,其实我不是很能get漫画那一段,可能是为了凸显日本的动漫元素?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法兰西特派》也有一段用动画代替真人。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我认为多样的呈现方式尽情调动了观众的观感,彩色和黑色的转化非常美妙,彩色画面中的暴力片段可以带来鲜腥的感受,而黑白画面可以让线条感更明晰。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昆汀因地制宜罢了,昆汀拍日本用了漫画元素,拍中国用了老港片的手法,拍美国用了西部片的场景。

整部电影如果说有那一部分是我至今难忘的,就是它的动画,每一个场面我觉得都很经典。

主持人 我们敏熙在《杀死比尔》中的东方元素使用,你觉得是文化挪用还是致敬?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我觉得是致敬,毕竟里面的东方文化的运用没有让我感到强烈的凝视感,而是很巧妙地和剧情结合了。

场刊嘉宾 Run Erika Run致敬,里面的东方文化元素和剧情融合的很好。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致敬 没有杂糅不适感的借用都是致敬,只有拙劣的才是挪用。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可以看得出昆汀很爱东方的电影。

主持人 我们敏熙本片在血浆片中,有何独到之处?

是更深的人文关怀,亦或是导演的独特美学?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有哪些血浆片呀场刊嘉宾 Run Erika Run血浆片一下只能想起昆汀的那几部。

主持人 我们敏熙很多吧,范围很大的。

从香港90年代那种到日本《大逃杀》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我没见过血浆飞溅的真实场景是怎么样的,但是这部里面的血浆就是比真实的血要艳丽一些,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是更能刺激感官的。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它的动作戏的元素很多,而且电影拍的更好。

不是和廉价的血浆片相提并论的。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感觉会让我不适的这一类电影往往是可以感受到导演在利用血腥场景挑逗观众感官的,但是昆汀这部片子中刘玉玲砍脑壳那一段喷涌而出的血喷泉还蛮美的,至少没有猎奇的倾向。

场刊嘉宾 Run Erika Run黑泽明《椿三十郎》最后三船敏郎砍掉仲代达矢脑壳血浆直喷也很经典。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但那其实是一个意外,黑泽明谈最后这场决斗中,血浆的运用,当时在场的旁观者还以为演员真的被刺中了,脸色惨白都十分紧张,场记野上照代还发出了尖叫声,当然现在看来那场血浆的喷洒有点过分,气压过大导致场面多少有些夸张。

主持人 我们敏熙《杀死比尔》被分为两部,你们觉得单独将第一部拿出来看,和两部结合在一起,有什么感受区别?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两部一起更长了,还是一部比较好,我更喜欢《杀死比尔》。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我觉得《杀死比尔》是类型片的极致,《杀死比尔2》是从另一方面把主题更升华。

主持人 我们敏熙两部《杀死比尔》一动一静。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杀死比尔》和《杀死比尔2》明显是切开的两部电影,一起看也可以,有剪辑过一版把两部合成一部的。

只是第一部已经可以凑齐一部完整电影的所有元素,第二部是续集而不像是后半部分。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一般的动作片系列,比如突袭、疾速,后面几部都是主角领取新任务,然后开启新矛盾,解锁新场面,它是平行发展的。

《杀死比尔2》完全是另一个路线,就是《杀死比尔2》已经不怎么做类型了但是仍然很好看,可以说《杀死比尔2》是在阐释“复仇”这个概念。

可以说《杀死比尔》是让动作片从此拍无可拍,《杀死比尔2》是让复仇片从此拍无可拍。

场刊嘉宾 Run Erika Run人文关怀我想到一个,这部片的主要角色都是女性,女性在这部片中不再是需要被保护被拯救的对象,是不是可以认为是女性主义的体现?

就这部电影而言。

特邀嘉宾 子夜无人不好说能不能定这个性,但他算比较会拍女人的,他电影里的女性角色,不论戏份多少,都是很有光彩的。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不算女性主义,但是女性友好。

主持人 我们敏熙其实昆汀电影给我的一个很大的感觉是,会角色絮絮叨叨着,突然爆发,或者突发事件发生,比如《低俗小说》前面两个人说了半天,说着说着就大开杀戒,而在《杀死比尔》里,让我有这种既视感的,是女主去杀黑人女那里,打着打着女儿回来了,两个人暂时休战,然后我们知道她们随时有可能再打起来。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某种意义上的jump scare和suddenly calm down吗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自己编的词)。

主持人 我们敏熙(她们)一直在等待那个爆发点,但真正来临时还是有点猝不及防,这次复仇其实是第一部我最喜欢的段落。

动作场面,情感纵深都恰到好处,后面大开杀戒我其实看着有点疲劳,尤其是对小女孩说以后等着她来复仇,这里特别好。

场刊嘉宾 POORTHINGS#GBA聋子点炮仗——散了。

#FIFF23#DAY6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8 ) 性与刀:《杀死比尔》中的女杀手、“暴力美学”与恋物

绪论:昆汀·塔伦蒂诺,可以说是当今影坛最具有风格和个人特色的导演之一。

在论及他的创作手法和美学风格时,莫过于其电影中“暴力美学”这一要素。

而《杀死比尔》在与昆汀其他电影的横向比较中,(诸如,《落水狗》、《低俗小说》,包括昆汀只是参与编剧的《天生杀人狂》等),这部电影的特别之处在于影片中实施暴力的影像主体,几乎全都集中在女杀手这一类银幕形象之上。

所以有关此电影的解读,除了惯常见诸在刊的“后现代”“黑色幽默”“戏谑”“反讽”“荒诞”等关键词的之外,是可以被重新语境化的,至少将其从审美议题带入性别视阈。

因此,昆汀的《杀死比尔》为考察女杀手形象的银幕构建,提供了集中而丰富的文本土壤。

在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暴力美学”这一电影术语是如何将女性形象客体化,同时利用镜头调度与影像机制来对物化后的女性身体进行凝视与消费。

《杀死比尔》本质上揭示了一种为了满足视觉快感的原始欲望。

那“暴力美学”的电影风格就是其最直接的产物,进一步形成终极恋物。

所谓“恋物”在此是指:对女性身体的物化、凝视、迷恋、消费。

电影借由“暴力美学”风格的镜头调度,引诱观众以恋物的观看方式,在隐喻上占有被色情编码后的女杀手形象。

正文:《杀死比尔》这部电影的叙事主线极为简单,一位原本在杀手组织中代号为“黑曼巴”的新娘,在其婚礼上遭到组织的暗杀。

她在四年后苏醒过来,开始一路调查寻仇。

她也接受了极为严格的武术训练,挥着两把武士刀将当年参与婚礼暗杀的几位女杀手逐一杀死,同时也更加接近这一起复仇事件的幕后,那个名为“比尔”的男人。

整个复仇故事的叙事其实具有缺憾的,一个围绕复仇而展开的主线被昆汀用各类风格化的镜头肢解,揉杂了动画分镜、黑白慢镜头、经典的警报声配合镜头闪回等一系列堪称花哨的剪辑技术,来将电影在最大程度上风格化。

可以说,在《杀死比尔》中,电影叙事被放置于不太重要的地位,风格之上的“暴力美学”借助形式而占据主导。

这也导致影片主角,有关复仇主题背后的人物弧光和逻辑动机在电影叙事学层面变得非常疲软。

整部电影像是在电子游戏里一般,唯一重要的叙事就是让女杀手“新娘”不断升级打怪,遇到更多更强的女杀手,承接一场又一场华丽的暴力镜头来满足视觉效果与刺激观众。

一路的打斗与寻仇,在影片的最后找到游戏的终极Boss“比尔”的线索,直到这里才堪堪点题,也即所谓的“杀死比尔”。

此外,我们几乎不能在该电影中找到任何叙事上的雕琢。

可以说,由特写构建的“暴力美学“化的女性身体,就是影片的全部内容;而影片中的诸多风格各异的女杀手,就是观看的直接承受者。

她们是凝视的收束者,一切目光从片场导演的摄影机开始,直到电影院银幕外的观众,一切的观看最终都聚焦在影片中的女杀手身上。

还有一组镜头可以说明影片内部女杀手的银幕形象,本质上都只是恋物符号的堆砌。

例如,“黑曼巴”新娘的李小龙的紧身服、组织里独眼杀手的纯白护士制服、石井艳充满东瀛想象的日本和服、流星锤少女的日本女高制服——这些武打服、护士服、和服、校服的选择,并不仅仅只是出于审美考量。

女杀手们都被安排穿着,承受观看,迎合并意指着男性的欲望。

再以影片中的和服为例,电影中除了刘玉玲扮演的日本黑帮首领石井艳穿着和服以外,昆汀还安排了女主角“新娘”穿着纯白和服接受武士刀的镜头。

在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中,强调东方式的美来自于某种遮蔽下的阴翳。

在日本和服的审美语境之下,利用层层叠叠,华美繁复的和服款式将女体不断加以遮蔽,通过阻断凝视的方式来烘托女体的高雅、高贵。

一种节制而克制的美,通过适当的压抑来最大程度的调动想象,正因为“禁色”才显得“情色”。

而最终将华美繁复的剥开,我们终于看到女体的呈现时,这一过程之中的情趣才是“禁”到“色”的美,官能从压抑中解脱而叹谓美的终极在场。

而电影着重穿插诸多身着日式和服的女杀手镜头,是一种对于压抑和禁忌的感官调动。

电影中和服的最终曝露,是通过砍削掉石井艳一片颅顶而达到某种暴力与恋物的协同高潮。

而电影中的女杀手身着紧身武打服、护士服、高中制服之类的安排,也显得饶有意味了。

这一切并非服装符号本身具有色情意味,而是恋物化的观看癖,塑造着对象的身体之美,将之转变为自身即可满足的某物。

决定性的男性凝视把它的幻想投射到照此风格化的女性形体上。

女性同时被观看和被展示,她们的外貌、着装为了强烈的视觉和色情冲击而被编码,从而能够把她们说成具有被观看性的内涵。

昆汀的“暴力美学”,从一开始就充斥着刻骨的男性凝视,气球一样满屏乱飞的人体断肢,高压水枪一般四处飞溅的猩红血迹。

各种正打、反打、特写镜头,全都集中在女杀手的身体上,宛如步步紧逼的性交。

似乎通过这种影像生成机制,使得他们唯一的性满足,只能来自于观看一个被物化的“她”。

而这种追求视觉快感与官能刺激的观看路径,最终只能导向对银幕形象的终极恋物。

女性身体的被消费,女性杀手被物品化为美艳而锋利的武士刀,依旧没有主体,只是欲望的客体——这就是借助“性”的恋物观看驱动,导致银幕上作为女杀手的她们,只能变为一把“刀”。

因为刀是不具备主体性的物件,它永远只是处于附属地位的客体。

它无法主动的攻击任何人,因此它是绝对安全的。

那么自然它也不会激起男性的阉割焦虑,是故它能被色情化的观看与凝视。

基于这个逻辑链条,那么银幕上的女杀手必须也只能被物化为某种不具有主体性的物品,才能最大程度激起观众所追求的视觉快感。

那么“暴力美学”范畴下构建的女杀手银幕形象,她在影片中的一切施暴都只为了视觉快感而存在,而该题材下的女性暴力叙事,就只能沦为一种对于影像风格的投诚,以及对于商业机制的合谋。

小结:昆汀在《杀死比尔》中所缔造的“暴力美学”,像是吗啡合成的人造糖精,借助电影工业一起生产甜得发腻的冰淇淋,风卷残云吸食完,腹内依旧空空如也。

对于女杀手银幕形象的“消费”一旦完成,欲望也被明码交换,女性的主体早就被糖精腐蚀,那么女性暴力题材就是商业噱头,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

劳拉·穆尔维在《观影快感与叙事性电影》一文中认为:“利用作为控制时间维度的电影(剪辑、叙事)和作为控制空间维度的电影(距离的变化、剪辑)之间的张力,电影的编码创造出一种凝视、一个世界和一种客体,因而制造出一种按欲望度量剪裁的幻觉。

正是必须打破这些电影编码及其与格式化的外部结构的关系,才能对主流电影和它所提供的快感提出挑战。

”本文对于《杀死比尔》这部电影内部有关女杀手形象建构,到“暴力美学”内涵中所蕴藏的视觉快感需求,再进一步勾勒出该观看脉络内部的恋物情结。

这部电影通过其镜头的调度和运用,以及对影片中女杀手造型符号的迷恋,其中内部潜藏的色情快感与恋物观看便慢慢浮出。

但观众毕竟是可以具备超越性的主体,正如劳拉所言,“对于快感或美进行分析,实质上就等于毁掉它”——而这恰恰也正是本文的意图。

我们期待能够解构这种以女杀手为银幕上施暴主体,“暴力美学”为主要视觉风格的电影内部所蕴含的恋物快感,同时试图呼吁一种来自观者的超越性。

在这种超越性的视野之下,我们看到的将不再是“性”与“刀”,而是一个又一个鲜活而具体的人,一个又一个真正具有主体性的“她”。

 9 ) 聊以忘忧——《杀死比尔》

多年以后,当我在大学的电影课堂里面听到“暴力美学”这个听似自相矛盾,想似玄乎无比的词时,我无比幸福的追忆起和昆汀•塔伦蒂诺的第一次相识——《天生杀人狂》(编剧)。

看完那个电影我给一个朋友打电话,当时的声音带着兴奋的颤抖和惊魂未定的迷狂,我说,我看傻了,竟然电影能这么拍,竟然好莱坞真的这么伟大,竟然我这个的血液里流淌着如此乖戾的元素,能够被这个顽童无以伦比的视听语言如此轻易的捕获、激发……四年后,看到《杀死比尔》,昆汀当导演。

此前还看过他导演的片子就是那部真正称得上“好玩儿”的《低速小说》。

他是一个永远能够给人惊喜的怪孩子,让人振颤到五体投地都还想再朝拜一会。

一种彻底的折服。

从《天生杀人狂》到《杀死比尔》,对昆汀•塔伦蒂诺一如既往。

他的暴戾让人幸福,他的电影让人忘忧。

“复仇是最好吃的凉拌菜。

”这句开场白让我想起《天生杀人狂》中那句“杀人是纯洁的事情。

”昆汀的暴戾美学完全是美式的,充满快乐、半消遣型的意味。

我们看《大逃杀》,看的是反思,是痛彻心肺的醒悟;看《精武门》,看的是热情,是痛快淋漓的雪耻。

它们更多的是在用一种搏击和冲撞来体现着一些彻骨的痛,关于民族的、人性的、社会的残酷认识。

我们知道其中的每一个杀人者和被杀者一样是扭曲而悲惨的。

而昆汀显然不是。

他会让两个杀人恶魔游戏般开枪射击,(就像我们的想象中,对于那些自己讨厌而又不能开枪射杀的人);他会让他们二人在桥头煞血结缘相许终身,白卷裂帛飘于万里长河之上,浪漫到绝美(就象我们的想象中,和那些我们想爱不敢去爱的人亡命天涯的私奔);他会让雌雄杀手为非作歹之后逍遥法外,还生一大堆孩子;他会让杀手因24颗子弹扫射下余生而发誓金盆洗手;让女杀手都长着金发碧眼;让人在被砍下头颅之后,颈中溅出的血水像一束完美的喷泉;让乌玛•瑟曼的每一身“战甲”都在胸前被敌人的血水燃一朵盛开的红莲……无论是刘玉玲身后满天的白雪,还是她受死之后响起那首优美绝伦的《The flower of carnage》,我们在昆汀的电影中体验的更多的是一次消遣,是血淋淋的快感,是“爽”,是“豁出去”的刹那,那种勃勃升起的生命力。

这完全与个人喜好有关。

我喜欢昆汀也许是因为年轻,也许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是一场过于复杂、无序、温吞的灰色表演,也许是因为与世界最初的短兵相接留下的伤痕……电影既然是用来造梦的,我希望坦能够让人看到极致。

生活中我们会爱或很到困扰不堪,拖泥带水,剪不断、理还乱,而当我看着昆汀的电影,发现原来其中的世界可以如此简单,简单的人可以如此快乐,快乐的人可以如此可爱,她们可以在身陷囹圄之时对可恶的警察说:“Do you know what I’m thinking now?”“What?”“Sex!”。

他们可以坚强、执著,勇敢地为了给自己的复仇找一把最好的军刀四处奔走,没有金钱的缺乏,警察的通缉,世界成为幻想一样的自由,爱谁就嫁谁,恨谁就杀谁,这正是我们要的而永远无法实现的生活方式。

他们之所以说“杀人是纯洁的事情”,是因为现实中的人们用各种伎俩陷害、中伤他们所恨的,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肮脏。

由此,我们决不应该抱怨这句话不负责任、纳粹情结,我们作为“电影”观众,应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们再看“电影”,在做梦。

三毛说,如果蒙都成真,那世界将是何种样子?

用梦的尺度衡量现实和用理性的尺度衡量梦一样,是极端愚蠢的行为。

“故事决不是生活的模拟,故事生活的比喻。

”电影编剧大使罗伯特•麦基在他的教科书中如实告诫我们。

所以,谴责暴力电影的审查人员和模仿暴力电影的犯罪分子,其实是同一种人,就是把梦和现实混为一谈的傻瓜。

暴力不是昆汀提倡的,但他知道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宣泄一下的欲望。

宣泄不是罪,把宣泄视为最才是一种罪,因为一切最归根到底都是因为从最初的溪流受到压抑,而最终积为洪水。

而“暴力美学”正是人类释放那些尚未形成的“罪”的最炫、最酷、最有效的方式。

从对日本暴力美学——军刀、武士精神、阴郁情调——的成功演绎,到对日本漫画、甚至日本老武侠电影的戏仿中,可以看到美国好莱坞对世界文化的巨大吸附和溶解能力。

从《Titanic》看到美国已经把爱情玩儿转,从《小岛惊魂》看到美国把恐怖玩儿转,从《拯救Nemo》中看到迪斯尼已经把动画玩儿转,从《杀死比尔》看到好莱坞已经把暴力玩儿转……百年的历练形成美国类型电影的强大攻势,说实话我们实在抵挡不了。

对不《杀死比尔》,我愿意一遍一遍地重看,在北美过速食文化的俘虏中,在内心压抑的宣泄中,在一片快乐的,不,应该说是忘忧制成的癫狂情绪中,可以重新拾起温吞生活中隐现的勇敢和锐气。

当然不是解忧,而是忘忧。

以它聊以忘忧,虽然我们仍旧流浪。

 10 ) BANG BANG, MY BABY SHOT ME

最好别看任何影评,确定自己不晕血,找两张乌玛瑟曼的照片看看,能接受,好了,可以开始看了。

你得看她两个钟头呢,搞不好还是四个钟头。

剧情非常简单,虽然用了各种悬念各种插叙倒叙的手法还是很简单,但是如果一开头就什么都知道也少了很多趣味。

拍摄手法非常美,明知道他在装B,在摆拍,在为了美而砍人,但是还是非常惊喜。

所以看之前还是别看影评的好。

新娘的白纱上沾满黑色的血,黑白的画面中只有一个男声在徐徐讲话,新娘说“BILL, IT'S YOUR BABY",还没说完,BANG的一声枪声。

然后就响起了美丽的歌曲,歌词和情景再贴合不过,小时候男孩假装用枪打中女孩,女孩假装中枪倒地;长大了之后女孩为男孩哭泣,男孩用枪打中女孩,女孩真的被打中:BANG, BANG, MY BABY SHOT ME.太美了,相爱相杀本来就很性感,情境和音乐配合得太美妙了,立刻吸引了我,昆汀又来了,又来他的开头总是在结尾之后,又来了他的所谓圆形叙事,恋足癖和武士刀控又来了,长手长脚,美丽的乌玛瑟曼又来了,杀人和被杀者的默契又来了,昆汀的世界每个人都身怀绝技,极度邪恶、极度冷酷又极度美丽,极度帅气。

没什么多说的,如果你爱昆汀的世界,你看到了天堂。

动画、中国港产片、日本黑帮片、日本冷血美少女、极道女大佬、独眼护士、房车牛仔、温柔冷酷怪叔叔、黑妞,连熟悉的TVB武功高手(白眉)都出现了,对我来说,是所有萌物纷纷出场!

为了贯彻美感,LUCY LIU非得穿一身白衣在雪地决斗,非得小碎步跃上桌子砍掉别人脑袋;美少女GOGO非得老穿着校服,非得在小刀上挂满小饰品,非得使用怪里怪气的流星锤;加州山蛇非得装扮成护士,伴随着合适得不能再合适的哨声进行一次失败的任务。

对我来说这些东西在昆汀的手里,美妙得不能再美妙了,仿佛亚文化文字衫上了T台。

真想写信给昆汀,详尽地告诉他我在杀死比尔3想看到什么,我想看到实打实的日本武士切腹,假扮超级英雄的人物,想看到留着及肩金发的王子死在女主角刀下……真是羡慕死昆汀了。

但是昆汀除了有鬼才还是有人性的,他微妙地将比尔和新娘之间扭曲的爱给阐述出来了,一直都是有爱的,只是爱在不同情境下有不同表现,同学们可别怀疑。

然后看完了,四个多小时过去了,看昆汀的电影别在那唧唧歪歪”美国那么乱吗?

“”哎唷都不是好人“”杀了好多人啊“诸如此类的,被刻成雕像的死人不算死人,别拿电影当社会新闻。

顺带一提,那时候的栗山千明真美,美爆了,鲜鲜嫩嫩水灵灵的;当然苏菲也美,她失去手臂在地上扭动的镜头有点儿微妙,昆汀不是猎奇过吧;LUCY LIU也美,穿和服一副中西合璧的大气样子。

乌玛瑟曼当初在低俗小说也是水灵灵,在杀死比尔里有点儿太中性了,不过还是很美。

《杀死比尔》短评

好吧,我笑了。昆汀还是如此幽默。血腥暴力得一点也不真实,所以一点也不畏惧。

7分钟前
  • Queen
  • 还行

话说看着片中如俺姨妈般血流如瀑的疯狂场面真是很爽啊。女人都好美,日式风味的洞箫配乐也超级空灵。当Uma童鞋千人斩后打开和式酒店的后廊手推门,庭院美轮美奂的雪景映入眼帘,真是美呆了啊。搞笑的是做顶级武士刀的竟然叫服部半藏。。平次的跌地摸。。。霍霍霍霍~!

10分钟前
  • hilly
  • 还行

这片的暴力程度相当于《妖精的旋律》的真人版,而且动作场面更密集。配乐是特别华丽的东灜风格,难得大气,非常好听。造武士刀的大叔是《风云雄霸天下》里的雄霸哈哈

12分钟前
  • Band大暴走
  • 推荐

lucy liu is cute

16分钟前
  • francisca
  • 较差

昆汀先生把他从第一部电影就开始用的手法维持了这么多啊…

17分钟前
  • 生活万岁F小二
  • 还行

没剧情的大烂片 谁家胳膊砍了能跟井喷一样喷血啊

19分钟前
  • 摩托萝萝拉
  • 很差

大家都说好看,我就想问问,最后的日本剑道对决,两位角色耍的那叫什么鬼?居然没人吐槽。。。

20分钟前
  • 恶魔奶爸Sam
  • 还行

上来二十分钟还有点看头,之后我只想快进

25分钟前
  • karen
  • 较差

电影并不一定要有内涵 残肢断臂血肉横飞的也能叫艺术

27分钟前
  • barcamay
  • 还行

啊哈哈,没有剧情可言的血浆暴力好爽啊。音乐天马行空,看到了各种致敬。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昆汀真是个恶趣味顽童啊!

3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以后看到昆汀直接绕道走人,草草草,,,,抱你吗个美学

35分钟前
  • boy
  • 很差

拍摄的表现手法还蛮有意思的,有黑白和动漫来展现情节。日本那段我严重怀疑是导演看了好多中二动漫的结果,拍得还挺热血中二的。不过最后那段和黑帮小喽啰打架打得只剩一个小屁孩时女主对这个小屁孩说的话:“不要参加这种黑帮帮会了,回家找妈妈吧。”放在现在很有警示意义啊,小屁孩们不要打架拉帮结派了,换种方式消化荷尔蒙吧。剧情总结就是:《论喷血而亡的一百种死法》

39分钟前
  • 缤纷宇宙捡垃圾
  • 推荐

原来小林武史在此中也露过一面(writer: "Wound That Heals")

44分钟前
  • Kaito
  • 力荐

多种风格化动作片的混杂,尽管是袁和平动作指导,场面更接近日式剑戟片,更直接有段日本动画。借鉴引入元素极多,以至于很难分辨出处,其实当年六七十年代的动作片都是跟风借用。反派“比尔”始终未露真身,当年张彻的《独臂刀》就干过。配乐总有莫里康内西部片的感觉,而两种配乐叠加使用是莱昂内常用做法。日本刀砍杀断肢后喷血源于黑泽明《椿三十郎》。分屏风格应用致敬德·帕尔玛。

48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反逻辑、反剧作的顶级MindFuck电影;没有人能不爱栗山千明

50分钟前
  • 顗礼
  • 力荐

杀得很high嘛。

51分钟前
  • shu
  • 力荐

那群西服面具男特像AV男优啊 = = 所以那个场景是李小龙大战AV男优吗?也太他妈给力了! 给我血~再多一点~~~~~

53分钟前
  • 异世绿
  • 还行

如果把一部形神兼备的电影称之为好电影,那么杀死比尔就是,即便内里空无一物,因为拍摄手法,风格独特却称神的作品。被尊为暴力美学代表之作,它节奏却慢得发昏,演员演技忽高忽低,情节设计让人发笑,配乐单拎出来都能独当一面却被滥用,这片子就爽不起来。致敬的东西很多,多到都不好骂它是抄袭了,让人怀疑是专门拍出来让观众装逼自己阅片量的,但分明是主人家配合的文化挪用而已。恕难欣赏昆汀装腔作势的话戏曲拍摄手法。

54分钟前
  • Xsharry
  • 较差

我太喜欢乌玛瑟曼了,她是我的女神。

58分钟前
  • 朵拉和朵拉
  • 还行

杀,杀,杀。音乐很不错。

1小时前
  • 米粒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