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无奇的故事开始就像平平无奇的我们,失意和倒霉总是相伴。
开始以为是老套的临死前的梦,觉得和女主的故事进程略显突兀,后来发现实际上是两个相似境遇的人的相互救赎。
另外,台湾话永远都很有喜感😂。
剧情过半,想起来多年前看过的一部韩剧,才意识到是翻拍的电影,随着男主回忆的展开,虽然知道剧情的走向,但还是被家人的爱感动的稀里哗啦,母亲和小孩哥的表现非常出彩。
如果你难过的时候没有依靠,那你就多抱抱自己,总有看不见的朋友在未知的地方默默支持你。
早在《看不见的朋友》定档暑期时我便很惊喜,没有想到一部真有鬼的电影能够上映,可惜后又悄然撤档。
现在这部影片重新定档上映,也很快在观众视野中消失,上映首日排片占比5.6%,只有25.41万票房,次日占比就跌到了2%以下。
不出意外的话,这部影片的票房能破百万都是烧高香了。
当然影片的宣传也是很少很少,很多人并不知道其上映,若非我算个行内人恐怕也不知道这片子上映。
影片改编自韩国经典喜剧电影《开心家族》,应该有一些人看过这部电影,很温馨感人的喜剧。
《看不见的朋友》是台湾省翻拍的,从去年开始就能时常看到台湾省的电影上映。
前文提到这片子上映很惊喜,就是因为影片里面是真有鬼,不是幻想也不是神经病!
这次的《看不见的朋友》在故事叙述上基本是按照原作《开心家族》拍的,包括里面的一些细节也是一模一样,没有太大的创新。
如果没有看过原作,只单看《看不见的朋友》还是不错的,故事讲述流畅,笑点也很多,结局也足够感人。
或许也正如影片想体现的那样,那些离开人世的家人们或许就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在我们身边,陪伴并保护我们。
但如果看过原作,就会发现影片基本照搬原作,这也是目前翻拍片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本土化与创新不够,只是换一个地方讲同样的故事毫无意义。
影片除了背景环境外确实是有小改动的,将爷爷换成了姥姥,结局也改动了一下,将重点向爱情偏移了一些。
但是对比原作,那种温馨与感人却少了很多。
总的来说影片整体还是可以看看的,笑点足够也很温馨,能上映也是很惊喜的,如果是原创故事会很棒,只可惜珠玉在前,原作要更加优秀一些。
前半部分我以为是单纯的喜剧和完成心愿就能把鬼送走的传统“鬼片”,本来想打三星的,但是后面的剧情走向让我爆哭,打了四星。
其实在看不见的角落,他们都在好好爱着你啊。
你自以为的每次“失败”,是他们拼尽全力后取得的“成功”。
恭喜你,最后也找到了自己的月亮,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勇敢地继续生活下去,重生快乐。
关于这个问题,我选择“or” 这个电影看不见的朋友 这个电影看不见的朋友定档 让我们也懂得了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 恰巧我们成为了朋友 这不是缘分 是因为我们本就应该是朋友“只要心还在跳,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这个电影真实一个高分治愈电影 语言为台湾口音 会有一点点听不懂的 但是听感体验感很棒的。
2023台湾喜剧片《看不见的朋友》,又名《我的麻吉4個鬼》,翻拍自2010韩国电影《开心家族》,豆瓣评分7.3,IMDb评分7.0,于2024年6月14日在国内上映。
台湾版在角色设定上做了一些改变——韩国版的爷爷改为了奶奶,女主由护士改为了救护员,女主情感羁绊的爸爸改为了哥哥。
男主开篇寻死,韩国版只有一个死法,台湾版增加了几个死法,在结尾时按照韩国版的呼应方式逐个给出了交代,台湾版的这个改编挺好,增强了结尾的娱乐性。
男主在为鬼魂还愿时,韩国版是逐个进行,台湾版则几乎都在一起,台湾版全家人在一起的戏份比重大大高于韩国版。
这个改动不好,过多的同时在一起涉嫌剧透,会让观众猜出来是一家人。
二刷韩国版后就感受贾玲《你好!
李焕英》的故事设计和反转手法很像《开心家族》,如今看了台湾版后,更加有这种感觉。
贾玲很可能是借鉴了《开心家族》。
这个故事是一句话剧透的类型,如果没看过《开心家族》,就直接看本片,也不要看网上的剧透,否则片尾剧情反转的惊喜就没有了。
台湾版根据国情变化、时代变化、角色变化有一些不影响大局的改编,比如:增加了相亲剧情,结尾食物反转改为了仙草(我头回见到仙草的样子)……韩国版有个突发意外会导致失忆的剧情细节,这解释了为何男主对身世没有记忆、也从未提起自己为何是孤儿。
台湾版没有这个剧情细节,男主无亲无故却不以为然的角色设定不如韩国版合理。
演员上,台湾版男主是小鲜肉,演技肯定没法和韩国喜剧大拿车太贤相提并论。
台湾版的女主不好看,有苦相,脸长,耷拉眼角,长相不讨喜。
韩国版故事设计得很精彩,最后的高潮反转很像悬疑片揭示真相的手法。
由于原版故事很精彩,我在看台湾版时,虽然对剧情已经知晓,但是片尾反转时仍然感动到哭,毕竟家庭亲情是每个人内心的真情实感,容易引发情感共鸣。
我看完台湾版,突然意识到《开心家族》这个中国引进时的译名涉及剧透啊,“家族”二字活脱脱就是剧透啊。
台湾版片名《看不见的朋友》不犯毛病。
值得一提的是,《看不见的朋友》这个片名很明显是借鉴了西班牙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的片名格式。
“阿纬”和“欧维”,有着相同的孤独和落寞,在无望的人生面前,他们决定去死,但都未如愿,“欧维”遇到了新搬来的邻居,孤独慢慢被稀释,“阿纬”有了看不见的朋友,记忆回暖、人生陡转。
如果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呈现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暖意可以融化冰雪的话,那么,《看不见的朋友》则是运用亲情关系中“后知后觉”的属性,来翘起一个男人的沮丧人生,顺带让观众记起那个他(她)。
《看不见的朋友》翻拍自韩国电影《开心家族》(2010 车太贤主演),整个结构框架没有改变,剧情几乎全盘复制,如果你看过《开心家族》,《看不见的朋友》会显得多余无趣,但如果你没看过《开心家族》,《看不见的朋友》带给你的会是一番感动、一捧泪水。
像《看不见的朋友》这样的片子,着力敲打的还是“亲情”,发力点在于我们对亲情的后知后觉,以及亲人间斩不断的爱,而它套用的壳子则是“鬼故事”,就像那部经典的《寻梦环游记》一般。
影片把发转放置于情感中后知后觉的点位,这个处理很精准,也是全片的华彩,可谓毕其功于一役,有着能把观众瞬间整落泪的能力,进而开始思念我们生命中离开的那些人,甚至还会有一些活着的坦然感,所以,这部影片很适合那些丧丧的人去看,推荐给你们。
没有对比就没伤害,同样都是翻拍,这种中规中矩的剧本,也很棒啊!
很亮眼的点是将韩国的故事本土化了,爸爸妈妈奶奶不同性格还有讲话方式,方言真的是太棒了!
一下子感觉就有了!
马华这种妆造下,还是很帅,演技真好,不同人物性格都表现出来了,最后那段哭戏也很棒!
配角一个比一个出彩,都是老演员,前面剧情搞笑程度80分,在知道剧情的情况下,后面还是起鸡皮疙瘩,哭的稀里哗啦!
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好好爱自己!
冲着曾敬骅看的电影前段很搞笑,2/3有点无聊,一看还有最后二十分钟就坚持完吧,这时候就想着不行啊这次接的电影,有点教育意义但没有表现完整,听说还是翻拍韩国到了最后十分钟,我的妈,神反转,从他开始知道所有的鬼都是家人之后我就开始掉眼泪,很好哭,杀我用感情刀很好使。
但还是不是很喜欢男女主之间的有些感情线,酌情减少点可能观感会更好。
台湾电影比内娱好很多的是没有那么多禁忌,各种题材都能拍,番位文化也不那么重,会有很多新鲜面孔但演技都很不错,也不那么重视形象美丑,只是为了作品本身服务。
还得是曾敬骅,镜头拉近的时候还是不由自主的感慨这哥这张脸长的真伟大,不仅没妆造还有扮丑的成分在。
但演技真的很出色,中年男性,父女,老年,小孩的演示都很符合角色特征。
方言也很好听很不错很不错,把我的妆都哭花了。
在寒假回家的第一天就没有白浪费一个半小时。
中规中矩的一部温馨的喜剧,完成度可以,很多剧情都能猜到后续发展,不过整体还是挺出乎意料的好看。
一开始疑惑过,为什么“跟屁虫”的哥哥在交代完想传达给妹妹的话之后就离开了,但是他们却一直在那里,原来因为是家人啊。
所以在他曾经劝诫别人的时候的那番话,最终救赎了自己:家人从未离开,想念他们的时候就看看月亮。
从仙草冻突然意识到“妈妈”从未离开的那一瞬间真的很好哭,上一次哭那么崩开始《你好,李焕英》里面突然意识到给自己缝补裤子的是“妈妈”,原来是她陪在身边,自己不是一个人。
后来也和前面说的对应上了,想和弟弟一起去游乐场的哥哥,想开车带儿子去海边学游泳的爸爸,想兑换彩票给孙子娶媳妇的奶奶……“鬼”不是只想着实现自己愿望的自私鬼,而是隐瞒真相只想努力弥补遗憾的家人们。
“很多事情想不通没有关系,过一段时间就会……想不起来。
”“你要记得,以后当没人让你靠的时候,你就当自己的靠山。
”“心只要还在跳,一切都会好的。
”
首先,它在豆瓣上的名字登记为《看不见的朋友》,但我更喜欢这个中二味儿扑面还加入了方言词汇的台版标题。
其次,它翻拍自韩国同名电影,我没看过原作,但我莫名直觉,此片更适合台湾轻喜剧那份“俗搁有力”的画风。
第三,台湾片这一年有点跟鬼杠上,所以一上来,你很容易把它视作《不良执念清除师》尤其是《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的异曲同工版——所谓“人与鬼的纠缠最终变成羁绊”,但我看到后面,发现它的元设定其实更接近《你好,李焕英》——所谓“我的亲人比我更早知道我们是亲人”。
围绕男主的叙事线基本是“地狱级倒霉男拯救计划”的次第展开,先给你四个鬼(物理意义上的,四个勾住你不放外加随时玩附体的不散阴魂),再给你一个天使(象征意义上的,一位总是能在你作死+濒死时从天而降施加救护的善良姐姐),后者顺手又撑了一条女主线,并充当镜像式对衬:你的周围都是鬼,但它们很像家人;我的周围有家人,但他简直是魔鬼。
鬼原来一早就是你的家人(怪不得鬼们的心愿一个个显得辣么没来由无厘头、像冰山理论般欲说还休,其实这些心愿都是你的心愿,至少是,关于你的心愿),天使最后被你打动且收编为家人。
命运大礼包派发得如此不遗余力,导演仿佛圣诞老人。
这就算搭好了基本框架,就能不紧不慢填充进诸多工整要素、遵循一些很套路的脉络娓娓道来,而被我经常提及的、东亚文化中最擅长祭出的“稀里糊涂之和解智慧”,再次证明自己实乃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方:再缠人的鬼,只要你肯放下芥蒂、恪守承诺、由衷付出努力替他完成未竟心愿,终究可在平等相待里打动被缠住的人;再像魔鬼的家人,只要在情感维度上不由分说地证明自己心怀所爱、用死亡的代价洗脱从前的罪衍,终究可收下“他毕竟是个好哥哥、他毕竟没有坏心眼”的盖棺论定,取走永恒之怀念。
于是最后的强反转虽然构成了理论上的最大亮点,但它活生生把电影切割成另外一种容貌:从轻柔的、自嘲中的、“好像又能鼓起勇气朝前走一段了”的慰藉加温,一下子变成家庭向的、不由分说的、“爱彼此是我们唯一的选择”的硬解。
这也就算有了足够的容器,撒豆成兵般灌装鸡汤:自以为无人怜顾的惨淡岁月,其实一直有未被注意的陪伴;我以为一直在替他完成负重前行,却发现他一直在为我提供默默守护;以及,只要心还在跳,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这些话,你要热忱开朗虚怀若谷,自会感叹“它们说得真好”,你要看破红尘油盐不进,自会冷笑“你开心就好”。
倒是那句最赞:很多事情想不通没关系,过一段时间就会想不起来了。
总之,不是特别出彩的片子,但能舒舒服服看下来,鸡汤但没有虚伪,老套但没有烂梗,还可以了。
延伸阅读:《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进化成更好的人作者信息:微信公众号:邵邵的私人书斋新浪微博:@聆雨子豆瓣&知乎ID:聆雨子
活着就有希望
套路,但真情依旧动人
廈門思明區,万象影城,第36屆金鸡百花電影節,導演出席映后
看过韩版少了很多惊喜。男主第一眼像彭昱畅看多了五官像杨洋
结局猝不及防,眼泪不值钱。
挺难看的,男女主情感和兄妹情感太随意了,家庭反转也挺无力的
电影中,主人公在人生低谷时选择了自杀,但在临死前有人给他下了一个订单,让他去送最后一趟外卖。这个情节看似简单,却寓意深远。它告诉我们,生活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也许正是这些转折,让我们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翻拍自韩国电影《开心家族》。《开心家族》已经是十三年前的电影了,车太贤也快五十了,他和全智贤的《我的野蛮女友》已经22年了,时间过得好快啊。本片的本土化改编还不错,曾敬骅选得不错,他怂怂的样子很有车太贤的感觉。细节不记得有多少相似了,但因为《开心家族》看过太久,所以最后的转折也忘记了,还挺有意思的。邵雨薇也不错,片尾那么刻意煽情也没有觉得很厌烦。没看过原作的还是推荐看看,欢笑和感动都能收获。
故事本来就已经不新鲜了,结果演员也没有真正发挥出魅力把观众吸引住,演技也都比较参差不齐,换一个更知名的卡司班底可能相对会更能看得进去一点,目前这样就觉得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
从造型到故事,应该是韩剧的翻拍了。女主选错了人,太拉跨。男主一如既往的稳。在最后揭秘的那刻,还是有被打动到。但是过程实在没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
对原版印象太深刻,所以翻拍确实没什么惊喜可言,但这个故事无论怎么拍,看到最后还是很感动。
没看过原版,但是你们台湾人/韩国人好懂煽情哟,我爆哭
这部才是真的《鬼家人》,结尾真好哭😭“只要心还在跳,一切就会变好。”但是回头一看,原版自己也才打了三星😅
一方面是已经知道剧情走向,导致结局反转冲击力大减,另一方面演员们明显不太给力,说服力真会差很多。翻拍本身就要承受更多的审视和质疑,这部太平庸。
如果说原版前面是略微沉闷,翻拍则是过分低幼和尴尬,更容易把电影拖到烂片水平,也显出演技更好、发挥更稳的原版成了眼前高山。不过吧,开盲盒一样猝不及防地熬到结尾反转,煽情起来也还是觉得挺好哭,这就很讨厌了,因为前面根本无法导出后面,而观众还要在翻白眼的同时忍眼泪,这种矛盾不是欣喜、刺激,而是懊恼。两星半。(原版《开心家族》居然在内地上映过,又居然只有三百万票房)
中规中矩的翻拍,其实单看还算不错,但是今年有鬼家人在前,这部就比较没什么看点了(男主演技不行
结尾真是意想不到。但除此之外全片矫情、扯、装、无病生吟。
这部的曾敬骅可以和仿生人间的宋威龙玩消消乐了,不仅脸像造型也像,不过马华看起来更可爱龙看起来更man感觉很适合双生设定,另外女主的亲情线完全没有给哥哥洗白的必要,当妹妹的吸血鬼还要美化他忍不了
这么好的题材可千万别被光线或者麻花看到呀!
开心家族中国版!和原版基本一样,原版一定要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