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春日影展这个活动,让我能够知道和观看这部电影正好我是一个古典音乐,又是歌剧的学习者,所以对电影里面的歌剧片段或者其他古典音乐片段都看的精精有味。
这部电影就像是导演心里面的乌托邦,整体电影的色彩是偏暖的色调,在森林中央有一个别墅,别墅里面都是住着最顶尖的老艺术家,他们老了以后都能受到最悉心的照顾,偶尔闹点小情绪但是生活大部分时间还是和老友之间开一点音乐沙龙,组组重奏,组组重唱。
平时还有跳舞老师,私人的泳池。
导演的第一个思考来自于把歌剧和Rap比较,他心里面可能也觉得这是变老的艺术,导演只是有一两个镜头给到了家人,电影主要矛盾还是来自于功成名就的女高音歌唱家是否愿意加入四重唱和以前的丈夫和解上面。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只能算是中等的电影,第一个理由是,这部电影对于不是学音乐和歌剧的朋友来说太不友好,因为基本上通篇都是堆砌的各种咏叹调台词里面更是古典音乐知识。
如果没有一定的古典音乐基础会很乏味。
第二,是剧本的平庸,我看到一半已经知道了结局是什么和大概讲了什么,剧情也是老套的老友之间做了很多让她感动的事又重归于好。
我能感受导演在尽力挽回。
四重唱 (2012)8.12012 / 英国 / 剧情 喜剧 / 达斯汀·霍夫曼 / 玛吉·史密斯 汤姆·康特奈
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有一首家喻户晓的诗,题为 ”当你老了”,诗中写到:多少人曾爱过你容光焕发的楚楚魅力,爱你的倾城容貌,或是真心,或是做戏,但只有一个人爱的是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我不以为然,诗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热烈是短暂的,浪漫的情绪也是不稳定的。
当时的叶芝只有28岁,而他的女神毛特冈妮芳龄27岁。
何以来的年华已逝去,两鬓斑白?
诗人的真挚情感固然可爱,才华横溢固然可贵,但试问在这个世界上到底多少人是会真真实实地爱上一个长期与地球引力抗争,松弛,下垂,黑斑爬满全身的老太婆?
至少诗人他没有,年轻任性的毛特嫁给了别人,却不幸遭遇家暴,颠沛流离,当两人历经艰辛最终走到一起时,却没有持续一年半载。
叶芝冷静的写到:the tragedy of sexual intercourse is the perpetual virginity of the soul. 是啊,诗人柏拉图式的爱情怎能经受真实肉体的冲击?
如果烂漫的诗人是有能力美化“老了”的结果却无能受用”老去”这一缓慢过程,那么其他艺术家又会是怎样?
讽刺的是天才艺术家似乎都去得早,不论他杀还是自杀。
梵高惊世骇俗地活了47岁,济慈,雪莱,拜伦没一个活过40岁,莫扎特死时才35岁,伟大的电吉他手吉米亨德里克斯27岁死于毒品过量,而被爱人抛弃歌剧女王卡拉斯离世时不过54岁,大家都把她作为传奇。
越早死的天才似乎更能得到大众的青睐,所以古人有句“天妒英才”,西方有个27岁俱乐部。
粉丝们似乎把“早死”这一结果与艺术成就直接挂钩了,悲剧似乎更容易写成传奇。
每年的4月还有大量歌迷为Kurt Cobain烧香,为张国荣放“为你钟情”。
同样技巧非凡的花腔,心碎而去的玛利亚卡拉斯似乎比活了差不多100岁的琼萨瑟兰赢得了更多的赞美与爱慕。
对于那些进入古稀耄耋之年的艺术家,我们似乎都更愿意将他们遗忘,如果其中有不服老者,人民甚至会表现出厌恶。
看看保罗麦卡特尼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记得奥林匹克开幕式,我在外培训和几百个同事一道在礼堂里看直播,他一出场,大家就嘘他,结果他走音了,大家嘘得更厉害,一直到最后他自己一个人忘乎所以地进入高潮,让大家合他一起唱,礼堂里的人高举啤酒罐让老人家赶紧回家洗洗睡,多惨!
一个古稀老人在艺术生涯的末端,卖力地演出,却被看成笑话,残酷的现实让人悲叹,这时列侬或许在某个地方偷笑吧。
胡思乱想了一串,想说本片的切入点是新颖的:表演艺术家老去的形式及渐变的内心状态。
无论曾经的辉煌,荣耀,天赋,美貌,财富,当生命走到尽头时,究竟什么才是永恒的?
是继续走在对艺术无止境追求的道路上吗?
是独自坐在昏暗的角落回忆昔日舞台上那完美的高音吗?
是孜孜不倦地把才华与经历分享于年轻的一代吗?
剧情在此起彼伏的歌剧桥段中展开:当艺术家老去时,和常人一样,他们也会眼昏耳聋,健忘痴呆,孤僻暴躁,耍孩子气,大惊小怪,卖弄经验,病疾缠身,害怕黑夜,恐惧死亡,各种各样老人症都会陆陆续续地找上门来,你不开门,它们就爬窗。
但比起常人他们又要幸运一些,他们可以通过艺术的形式去寻找内心的安宁,与上帝交谈与天地共鸣。
倘若他们无法释怀掌声与鲜花,唏嘘逝去的才能,那么他们和我们一样,有一条人间正道的选择:相爱,结婚。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
虽然先相爱再结婚的机率从今天看来并不是特别高,但达斯丁霍夫曼坚持,爱情在某一个阶段,自有它纯真之处,哪怕是在七老八十的人生边上。
影片是聚集了英国当下最负盛名的老演员:招牌的黑脸祖母Maggie Smith,校长Michael Gambon,寂寞的长跑者Tom Courtenay,班卓琴大爷Wiiliam Connolly,等待第二春的女人Pauline Collins。
个人觉得Pauline是本片最大的亮点,她的一惊一乍的神态,让我想起痴呆多年的外婆,一种时时刻刻在清醒与糊涂间徘徊的状态,每当胡乱说东道西的时候,她会冷不防来句豁然开朗的真话。
她去世的之前还叨唠着没人给她剪指甲。
群众演员都是清一色科班出身的音乐艺术家,可算前所未有。
乐师歌手云集,自然琴声无处不悠扬,景色无处不如画,浮云飞絮,绿树清泉,夕阳西下,一片静好。
如果有天我老了也能这样,那肯定是上辈子功德无量了。
影片一开始我就期待着那四个巨星一起走到前台来重现维瓦尔第“美人,我记得有一天曾和你相遇”的一幕,可惜到头来老头老太们还是好面子,不愿唱,导演随便用个远景把我们忽悠过去,前辈们不够勇敢,不妨看看新版《悲惨世界》里的两个澳大利亚男人吧,尽力就好,完美的人籁是少数。
前言: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叶芝《当你老了》想说的太多,我们慢慢来。
如果这部电影不是这一群白发满头的先生女士们出演的话,我大概会觉得其剧情像是彻头彻尾的偶像剧。
整体来讲,剧情无功无过,并不显眼。
凡事总有但是。
你要相信,这部汇集了众多英国老戏骨的电影,单纯看这一个个演员演戏,都可以安安静静看完整场。
整部片子从内到外都散发着优雅的气息。
海报最上方的五个名字估计除了科林斯,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
玛吉·史密斯,《哈利波特》里的麦格教授。
汤姆·康特奈,《45周年》的男主角杰夫·莫赛尔。
比利·康诺利,《霍比特人》的丹恩。
宝林·科林斯,这也是英国的老牌演员了,她的作品我们不大熟悉,就不举例了。
迈克尔·刚本,邓布利多教授。
整部电影完全是教科书般演技的展现。
光这个阵容就值回票价。
说起剧中的角色,如果要我用一个词形容的话,我会选择“可爱”。
我们常说老小孩儿,这个居所中虽然每一个人都历经岁月沧桑,但看起来却像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威尔弗,或许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话,应该是老不正经吧。
不过这个词也不大对,毕竟威尔弗应该从来没有正经过。
甜言蜜语张口就来,随时随地夸奖异性,从来流连花丛不返,只是现在看起来,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但是他意气风发地与医生和护士调情的时候,始终像个游戏人间的公子,虽然医生和护士并不理会他的flirting。
<图片1>科恩医生说,威尔弗真是太naughty了。
可不是么,跟瑞吉打个球还要作弊好么。
<图片4>而饰演西西的这位女士,我之前并不认识她。
西西这个记性不太好但性格非常乖巧可爱的角色真的是被她演活了啊!
瑞吉和威尔弗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他则是威尔弗完全相反,简单、直率、正经、古板、严肃。
与前妻简离婚后两不相见近30年,心中却依然爱慕着她,深情不改。
为什么我少女心炸裂呢?
瑞吉先生简直是理想型好么!
与简再相逢时,他拒绝跟她见面,毫不犹豫跑到教堂躲着。
简蹒跚而至想与他交谈,他继续拒绝。
简默默哭了他立刻跑出来给她递帕子。
瑞吉:我从来没有见过你哭。
简:我也不知道你信教。
瑞吉:我不信教,我只是为了躲你。
这是一个多么耿直的男孩子啊!
这里放一段两人心平气和坐下来后的对话,实在是可爱的很。
简:你没有再婚吗瑞吉:没有。
简:为什么?
瑞吉:不想。
简: 我们在大都会博物馆表演《波希米亚人》时,你退出了,是因为我在吗?
瑞吉:是的。
简:萨尔斯堡(奥地利城市)那次呢?
瑞吉:也是。
简此时的表情简直是一言难尽。
老戏骨不愧是老戏骨。
根本停不下来啊。
而我们的简,年轻时追逐事业孜孜不倦。
最终年华老去,身体不能支持她继续站在舞台上,无奈选择了退休养老。
即使因事业放弃了爱情,也始终不悔。
感觉走进这个住所的音乐家们都变得青春了很多。
最终被瑞吉再次求婚,她则像个情窦初开的少女。
在舞台上偷偷问瑞吉是真的吗?
瑞吉依旧简洁的“yep”。
两人的手偷偷握住的时候,鼻头微酸,为两人终成眷属,即使美人已迟暮而英雄尽白头。
此时我只想说,这就是爱啊!
个人非常喜欢电影结尾处的处理。
结尾弱化了台下观众们的欢呼与掌声,四周寂静唯余你我,难言的感动浮上心头。
最后的最后,在四重唱中,我们看到那我们看一张张记载着众人年华老去和曾经青春的对比照片,唏嘘感叹。
电影太美,人物太可爱且音乐太动人。
你看,我们都曾经年轻,我们都正在老去。
生命在此时是绝对平等的。
没有人能青春永驻,不然古往今来的诗人们怎么惋惜英雄白头、美人迟暮呢?
这部标签为喜剧的电影,用克制而优雅得体的英式幽默,带给我们心灵的享受与慰藉。
幽默感即分寸感。
电影很好地为我们展现了这一点。
我们现在还年轻。
也正是因为年轻,所以无法体会老去的无奈与彷徨。
看这部电影,我们也许会看到许多伤感。
但更多的,却是面对韶华逝去辉煌不再时,对生命的从容和善待。
我们永远感慨时光易逝。
然,最美不过夕阳红。
BY:微信公众号:戈止gezhi_2016<图片5>
晚年不是留给胆小鬼的。
有的人年轻,却深陷囫囵。
有的人老去,却勇往直前;真正衡量我们的绝对不只是年龄。
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达伦布朗:挑战不可能的艺术盗窃》,人们的固化思维就是人老了就该安分的呆着,最美好的年华已经逝去,就别再惹是生非,于是浇灭了一个又一个试图挣扎的火焰。
但是这些硬性的思维又是谁规定的呢?
生活中总有人和你说:“别买那个衣服不好看”,“你太胖了,少吃点吧”,“什么时候结婚啊?
”,“什么时候要孩子?
”......我们什么时候需要看别人的眼光而活?
没有人规定什么时候就要干什么,没有人规定喜欢一些所谓“没用的”东西就是浪费时间,没有人规定你学习不好就是个loser,更没有人规定年老了就不能挑战生活。
别人说什么怎么想又有什么关系?
究竟谁还掌控我们的生活,是我们自己还是看别人的眼色?
这些老戏骨演员有几个熟悉的面孔,饰演塞德里克的迈克尔·刚本也是饰演《哈利波特》的邓布利多校长,看他穿着睡袍就觉得很眼熟,一查才知道果然如此;饰演简的玛吉·史密斯也是饰演《哈利波特》的麦吉教授,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她还是82版《阳光下的罪恶》的酒店老板。
变化真的很大,还真没认出来。
真的很惊喜,没想到看到了这么多熟悉的角色,他们陪伴着我们长大,渐渐老去。
最喜欢的角色是茜茜和威尔斯。
我喜欢威尔斯一本正经的开着荤段子,我觉得我老了以后就是那样;看茜茜的时候真的很伤感,我不希望她忘了她的朋友们,可是人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老了,陪在身边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离我们而去。
其实他们四重奏,真的很羡慕四个人的关系,年轻到老一辈子的挚交;雷吉和简的爱情前半部分我以为是《la laLand》后来我才发现居然是青春偶像剧,居然互相喜欢却误会到分手,有点那味了。
电影开篇演奏的是"Libiamo ne'lieti calici",每个老年人出场展示了一部分的镜头,威尔斯和吹笛子的老爷爷承包了笑点。
这群人真的是热爱音乐,我也想老了之后能住进这样的养老院。
“热爱从不降温”,岁月并虽然在他们脸上留下了刻痕,却并没有阻止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当一群人坐在一个屋子里合唱时,真的很感动。
我一直记得雷吉讲声乐和rap的区别,其实他们并没有区别。
无非是背后被划了一个伤口,一个在说而一个在唱。
虽然喜欢声乐但没有把另一种音乐形式视为异端。
( Ps: 两个小女孩拉的小提琴《go tell aunt rhody》我一直以为是生化7自己做的曲,才这么洗脑,原来有借鉴,当时听到真的太惊喜了🤪)
英国电影《四重唱》是一部视觉上非常优雅的电影,主角们是一群住在养老院里的音乐家——不同于一般老人,这家养老院只接收退休的音乐演员,他们中有小号手,小提琴手,歌剧男演员,歌剧女演员等,尽管垂垂老矣,这里的老人们精神面貌与形象打扮都有着受过音乐教养陶冶一生的风雅,与养老院这栋有着历史风霜的古老建筑,茵茵绿草、精心修剪的园艺相得益彰。
茶余饭后,老人们每天聚在一起排练,唱歌,散步,打球,不亦乐乎。
著名女歌唱家简女士的到来有点与众不同,她曾经在舞台上更加声名显赫,所以来到这里她住的是更好的套间,让工作人员单独把她的早餐拿进屋内。
作为故事的女主角,简明显有一个盛气凌人的架势,更加自我,尽管简是高雅的老妇人。
最后,当然简和关爱她的朋友们融合在了一起,加入了四重唱小团体,是他的朋友们让她不至于走向孤独。
电影其实想要告诉我们,不管您曾经是谁,不管您曾经有多么声明显赫,到了人生的冬季,离开社会走进退休生活后就不要再被过去的荣誉所累,不要放不下社会上的“专业评价”与虚浮的傲慢和过份自我。
更随和一点,与大家和谐相处,没有什么比晚年拥有一个良好的脾气和会给自己找乐的能力更重要的事了。
做一个让自己与周围人都开心的老人。
整个电影的色调都太美了!
在森林里有个这么美丽的地方。
电影刚刚开始的时候钢琴曲听起来好愉快。
弹钢琴的老太太也好有气质!
果然音乐能让人感受到太多,非常治愈的电影。
老实说感觉老了之后,能跟这样一群朋友去养老院也挺好的。
但是我又害怕老去,不敢见到自己白发苍苍的那一天!
“我的天赋离我而去了”“我们全都是这样,这就是人生。
”像看着自己的身高缩水腰围渐宽前列腺越来越肥大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自己的失望度与夜间起来上洗手间的次数显然成正比,尽管还能说着咸湿的荤段子,意淫着工作人员挺拔的胸脯,但很遗憾,我们仅仅是意淫而已。
对于一个随时都忍不住要在大树地下撒个尿的帅气老头来说,无论曾经有多会唱歌剧,他也不过是一个会唱歌剧的帅气老头。
对,老头。
天赋和器官一样,它的衰弱和老人身体里陈旧的系统器官此消彼长,把身心俱疲的老人们折磨得脆弱不堪,我们尽管长期在电影里看生龙活虎甚至活蹦乱跳多的矍铄老人代表,甚至面部紧绷神采飞扬,可就算是童颜如林志颖,你能想象七十岁的时候他还能满脸褶子去开赛车吗?
能在年老色衰时还能持续燃烧对生活的热情什么的,才真的是不虚此生。
电影里,四重唱之一患着阿茨海默症的茜茜对另一位主唱简说,“怕什么,胆小鬼,是过不好晚年的。
”徘徊在清醒与糊涂边缘的老太太茜茜总是会蹦出发人深省的句子。
而简,就是那个害怕天赋离去的老太太。
老戏骨玛吉•史密斯把她演得像一个妙龄少女,可妙龄少女的天赋也即将失去。
老人电影不易拍,以老人为主角的群戏电影更难博得同理心。
更何况,达斯汀•霍夫曼把《四重唱》拍成了节奏缓慢风景秀丽的庄园电影,一群衣着优雅颇具才情的老头老太太,从音乐圈歌剧圈退休来到这所堪称“媲美唐顿庄园”的专属老人院,准备一台可能是这辈子最后一次演出机会。
和《涉外大饭店》里那群有故事的老人结构很相似,不过要论起优雅来,这群音乐老头老太太可真是优雅太多了。
庄园一样漂亮的老人院,老头老太太们严格遵守唐顿庄园里也就是他们年轻时严谨地穿衣规则,晨衣和晚礼服丝毫不乱,西装比年轻人的鼻子还要笔挺,把他们衰老又美好的身体包裹在华服里,心却和简一样害怕并且恐惧继续老去。
只要起夜不那么多我就心满意足了。
有老头说。
就像简担心在四重唱《弄臣》时能不破了那该死的高音就心满意足。
很多诗人赞美着老了时炉火旁打盹的安详,自己却难以忍受逐渐老去的过程。
有人偷笑,幸好,莫扎特英年早逝,列侬也去的那么早。
当艺术家老去,这真是让人悲伤的事情。
也是让人期待的事情,只要你不是胆小鬼。
故事围绕着这四重唱的几个老人以及说服简放下曾经的偶像包袱参加四重唱表演,结果当然是大获成功,霍夫曼用远景带过了最后的演出,戏骨们羞涩的装作唱完谢幕,我们知道老人们完成了最后一梦。
最后,管理这所老人院的霍根博士说:“我深深感激这些由我们照料的老人们,是他们鼓舞了我们,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正如你们所知,极具感染力,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真心的,非常感谢。
”剧情平淡而老套,可老戏骨众多,连群众演员们都是货真价实的年老音乐家,这群耄耋之年的艺术家满头白发地弹着钢琴,唱着祝酒歌,却仍有人说愤怒地敲出“这是一部无聊到令人发指的电影”,年轻人啊,你真是不懂老人的心。
这片虽说是喜剧,但却并不是为了搞笑。
卓别林说,人生远看是喜剧,近看是悲剧。
该片在一种状似欢快的氛围中,穿插着人的生老病死,以及人们对老去这一事实的恐惧。
这些老人都曾年轻过,也都美丽过、潇洒过。
他们有过辉煌的岁月,而现在却只能在这一方天地里怀念那还能唱得上高音,吹得响小号的时刻。
时过境迁,观众开始指责他们不如当年,却忘了时间可以带走一切,包括观众自己也会经历这么一天。
这部电影的很多镜头场面都非常的漂亮 人至老年也仍然在意着别人的目光 我们都以为自己是个人物 小心翼翼的维持着自己的形象 不能破坏营造出来的回忆 人有时过于的迟钝 没有了年轻的皮囊 好像才注意到岁月的流逝 好像就没了遮掩 才能面对自己的一切 但有的人永远看不见自己 如果每个人都以 不晓得什么时候就没了的心态过每一天 应该会很肆意且充足 ❤️喜欢威尔弗对于美的执着“为什么总是和我调情?
”“因为你很惊艳 是美丽的事 你不是荡妇 不是小妞 你不是那些讨厌的东西 你是最稀有的物种 你是个女人 露西·柯根”我一下想起了闻香那个和一袭黑裙在音乐里舞动的男人 ❤️喜欢cissy 超级的可爱 碎碎念忘性大也好 拿着花去简房间的时候真的太可爱了 “我知道你不开心 所以我给你带了些花 都是我自己摘的 多漂亮你看 一般是不允许摘花的 特别是林地的花 更是不让摘 可是我就想给你摘些风铃草 因为我知道你喜欢风铃草” 我还很喜欢Cissy被惊撞倒在地 花洒落 威尔弗坐在楼下看漫天风铃花飘散的镜头 只是觉得很美 那一瞬 美丽的事物就算老去凋零飘散 都是美的 只是美得不那么一致 美自有道理 只是你不懂 就以为不美 ❤️喜欢她们认真对待每一次每个人的生日 “祝你生日快乐”加上一个大大的蛋糕和一首祝歌❤️喜欢他们骂脏话 太可爱真的是“接下来我要说的话对你来说有点粗鲁 你他妈只管去做就是了 ”“你就是想这样报复我吗 我可要说难听话了 去你妈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骂之前还要划重点
触动心灵的片子,每个人都有老去的时候,不要在你的年代去审美他们的美好的年代!
敬伟大的艺术家!!
看似简单的故事,却涵盖了诸多人生的哲理。
艺术家的老年生活丰富风趣。
我老了也要如此,活波轻松优雅。
其实现在就应该这样。
很温情的电影,音乐也好听到哭,全剧最喜欢的就是古典音乐,太打动人心了。
麦格教授邓布利多校长松松散散的鸡汤,&#34;We are both old now&#34; &#34;Then let&#39;s get married”。谁老了不想去住乡下庄园高级养老院而是去捡瓶瓶罐罐呢?有钱又有闲让人容光焕发。
看不动
LFF的票賣光了。。。
很显然,英国的老头老太太们歌唱实力不输中国的歌唱家,就是这剧情差了点。
从养老院回来的路上看的 胆小鬼不能过晚年
英国拍温情片好无聊啊 人物剧本都挺老套 而且不理解非让简去四重唱的意义是啥 片中所有情节转折点都没什么必然逻辑 很难入戏
2013/5/29 19:50 BC
分两次看完的,第一次睡着了。整个剧情推进得有点散乱,说穿了就是连哄带骗让个老婆子去唱个歌,但中间七荤八素夹了太多东西,每样儿都没讲清楚。整个片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句台词,“什么是歌剧?歌剧就是挨了一刀,然后大声唱出来”
中途离场
几个卖萌的老年歌唱家,很温馨很小清新,遗憾的是结尾没有听到现场版的四重唱
“我们就这样老去,好屌”。
看不下去
音乐盛宴。 爱人的热泪可以融化最坚的寒冰。
人物性格鲜明。我们都曾年轻过,我们都会慢慢老去,这是生命必经的阶段。爱过,恨过,释怀,原谅,最美不过夕阳红。
养老是个沉重的话题。以兴趣和工作(喜爱的)来开放养老院,听上去很美好。
没有涉外大酒店好看
自我意淫类片子吧,像午夜巴黎
一群英国老戏骨演绎一群英国歌剧艺术家的晚年,温情而动人。没看过原舞台剧,不过霍夫曼导的不赖。
命题作文。
过于温情老套,没有另一部四重唱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