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Louise Osmond
主演:肯·洛奇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简介:讲述导演肯·洛奇的纪录片——英国独立电影与电视导演编剧。他的电影作品屡次获得国际电影节多个奖项,包括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及威尼斯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毕业于牛津大学圣彼得学院。详细 >
也是bbc改革历史的侧面
第一次电影资料馆。这种对话加电影生活两面讲类型的片子,没有丝毫抵抗力
4+ 电影需要肯洛奇,世界需要肯洛奇,就像我们需要看见他人。
Oxford学法律转而演戏,每一部作品都面临无人投资和无法播出的窘境,得奖后仍有12年无法拍片,家庭变故,退休后八十岁愤而出山...
深爱的导演
在观影过程中我明确感受到了来自世界对肯的伤害,仍然存在,一旦明确感受到这种伤害,我停止了观影,时间是在五十分钟,我相信肯的精神对于这种伤害力来讲不足以应付,最主要的是演员们出场,小孩,女演员,当你看到一个女演员素面朝天,穿着套头运动衫,会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大致知道肯会喜欢什么样的人,而自己恐怕不会被接纳,人类这种恐怕不会被接纳而产生的伤害欲难以克制,而肯的艺术使得他在某种程度上坚持对他的观众保留脆弱,也就是被伤害的可能,这也许来自于他对他人保持被伤害从而得到信任的需求,在这条狭窄的通道上,除了咸鱼其他鱼都被吓跑了,五颗星全给BBC,肯一颗也没有
结尾意犹未尽,过程中几度动容,左派的理想主义色彩在他的犹豫和坚持中不断升温,政治熔断生活,生活包裹政治,贴近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拟态生活,贴近生活的起落撕扯政治与利益的嘴脸,剧情的讲述有几处像是他的独白,真实与虚构的边界也被模糊,对比式的剪辑强化矛盾和挣扎。他要讲的不是政治,是人,是每一个最普通的人啊,真切的感受到了humanism。一个真的绅士。又,所有的权利都不是天赋,斗争也是一种启蒙,BBC也不例外…
以我是布莱克的拍摄为背景,以退休又复出的由头为牵引,讲述这个老头50年来拍片的驱动力。为什么一生都在拍关于政治的电影?只因这是生活绕不开又最关切的议题,不是拍政治,而是拍生活;不是为了对抗,而是试图理解。绅士的倔犟,温柔的坚韧,让人敬佩。
老头的电影只看过三部,而且都是近十年里的片子,看了纪录片才知道老头年轻时好牛的呢~怼政府怼党派👍🏼👍🏼
只是对他的人生和职业生涯进行了梳理,并未展现惊奇,但是他的作品,也不以惊奇见长。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匠人吧,底层与现实是创作的唯一来源,宁愿呈现孩子的真实被打也不愿用拿本质上的温柔与绅士交换;然而生活中又有点小可爱,热爱音乐剧、对舞台有沉浸式的迷恋,也会挤着眉眼用气声说“混蛋”。肯的有趣在于分裂,也在于对自己呈现每一个角色时的思索与自信。
适合对肯·洛奇的电影十分了解和对英国政治历史有些看法的人去看,所以我惑然。但也提醒自己政治不是远离自己的宏大的东西,更加关注并同情底层。最后,肯拒绝加入牛津大学的法律人共同体,因此其父怒而发表“一辈子也转不到钱”的预言,等等这些又给了我一些鼓励。
拍得真棒。确实能让人看到 Ken Loach 拥有的那种“安静的力量”。可惜太短啦!
Respect ✊ 但居然看了个删减版?????
中国如果想出一个肯·洛奇,先得有一个更加宽容的政治社会环境,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要用英国的方式处理,而不是波兰的方式。不能事事都上升到忠君爱国的层面,这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条件。将演员置于完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情绪反应,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优雅和残酷并存,同时也是具有革命性的,脆弱与坚强在这种方式中并存和转化。虚构和纪录界线消弭,应与赫尔佐格对看。不过,如果说电影的目的就是要抵达真实,那么这种消弭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纪录片拍的一般 但是我对肯洛奇的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orn to be like this
粗看第一遍 如果肯·洛奇是一本书 本纪录片也仅仅是目录 现在恨自己英语不好 见识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曾经被人说过自己适合做记者 因为有走进人心的能力 实际上ken才是如此 没剧本 顺拍 所有角色让演员去创造 去发生 而不是去表演 这才是最梦幻的最难得的地方 最后希望老爷子健康长寿
致敬。
打破了“看电影不会睡着”……中间一段过于枯燥了。这种电影片段和访谈片段剪辑在一起的格式,会有一点点跟不上到底在讲什么。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也是bbc改革历史的侧面
第一次电影资料馆。这种对话加电影生活两面讲类型的片子,没有丝毫抵抗力
4+ 电影需要肯洛奇,世界需要肯洛奇,就像我们需要看见他人。
Oxford学法律转而演戏,每一部作品都面临无人投资和无法播出的窘境,得奖后仍有12年无法拍片,家庭变故,退休后八十岁愤而出山...
深爱的导演
在观影过程中我明确感受到了来自世界对肯的伤害,仍然存在,一旦明确感受到这种伤害,我停止了观影,时间是在五十分钟,我相信肯的精神对于这种伤害力来讲不足以应付,最主要的是演员们出场,小孩,女演员,当你看到一个女演员素面朝天,穿着套头运动衫,会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大致知道肯会喜欢什么样的人,而自己恐怕不会被接纳,人类这种恐怕不会被接纳而产生的伤害欲难以克制,而肯的艺术使得他在某种程度上坚持对他的观众保留脆弱,也就是被伤害的可能,这也许来自于他对他人保持被伤害从而得到信任的需求,在这条狭窄的通道上,除了咸鱼其他鱼都被吓跑了,五颗星全给BBC,肯一颗也没有
结尾意犹未尽,过程中几度动容,左派的理想主义色彩在他的犹豫和坚持中不断升温,政治熔断生活,生活包裹政治,贴近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拟态生活,贴近生活的起落撕扯政治与利益的嘴脸,剧情的讲述有几处像是他的独白,真实与虚构的边界也被模糊,对比式的剪辑强化矛盾和挣扎。他要讲的不是政治,是人,是每一个最普通的人啊,真切的感受到了humanism。一个真的绅士。又,所有的权利都不是天赋,斗争也是一种启蒙,BBC也不例外…
以我是布莱克的拍摄为背景,以退休又复出的由头为牵引,讲述这个老头50年来拍片的驱动力。为什么一生都在拍关于政治的电影?只因这是生活绕不开又最关切的议题,不是拍政治,而是拍生活;不是为了对抗,而是试图理解。绅士的倔犟,温柔的坚韧,让人敬佩。
老头的电影只看过三部,而且都是近十年里的片子,看了纪录片才知道老头年轻时好牛的呢~怼政府怼党派👍🏼👍🏼
只是对他的人生和职业生涯进行了梳理,并未展现惊奇,但是他的作品,也不以惊奇见长。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匠人吧,底层与现实是创作的唯一来源,宁愿呈现孩子的真实被打也不愿用拿本质上的温柔与绅士交换;然而生活中又有点小可爱,热爱音乐剧、对舞台有沉浸式的迷恋,也会挤着眉眼用气声说“混蛋”。肯的有趣在于分裂,也在于对自己呈现每一个角色时的思索与自信。
适合对肯·洛奇的电影十分了解和对英国政治历史有些看法的人去看,所以我惑然。但也提醒自己政治不是远离自己的宏大的东西,更加关注并同情底层。最后,肯拒绝加入牛津大学的法律人共同体,因此其父怒而发表“一辈子也转不到钱”的预言,等等这些又给了我一些鼓励。
拍得真棒。确实能让人看到 Ken Loach 拥有的那种“安静的力量”。可惜太短啦!
Respect ✊ 但居然看了个删减版?????
中国如果想出一个肯·洛奇,先得有一个更加宽容的政治社会环境,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要用英国的方式处理,而不是波兰的方式。不能事事都上升到忠君爱国的层面,这是社会进步的基本条件。将演员置于完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情绪反应,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优雅和残酷并存,同时也是具有革命性的,脆弱与坚强在这种方式中并存和转化。虚构和纪录界线消弭,应与赫尔佐格对看。不过,如果说电影的目的就是要抵达真实,那么这种消弭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纪录片拍的一般 但是我对肯洛奇的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orn to be like this
粗看第一遍 如果肯·洛奇是一本书 本纪录片也仅仅是目录 现在恨自己英语不好 见识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曾经被人说过自己适合做记者 因为有走进人心的能力 实际上ken才是如此 没剧本 顺拍 所有角色让演员去创造 去发生 而不是去表演 这才是最梦幻的最难得的地方 最后希望老爷子健康长寿
致敬。
打破了“看电影不会睡着”……中间一段过于枯燥了。这种电影片段和访谈片段剪辑在一起的格式,会有一点点跟不上到底在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