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人。
女性在劇中的展現方式跟以往的有明顯分別。
此戲中女性不只是只會哭哭啼啼尖叫或暈倒,等男主角來拯救的花瓶角色了。
但也不至於完全去女性化,女角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會害怕,會緊張,但必要時十分冷靜、機智、靈活(不得不提作為被綁者Casey實在聰明、勇敢、為活命甚麼都敢做啊)另,黑人在劇中出現頻率,此片屬最近看過最高的,而且角色正面。
感覺此戲顛覆了不少傳統的形象。
2. Jordan跟Casey前後都誤闖過的房間,舖陳了半天竟然只是:一間牆上有血跡的房間。
你弄一個地下室都這麼可怕了,還怕你那幾個假(雖然是真的)髮、一張有血跡的床和一個衣櫃麼?
大失所望啊。
3. 最後三到五分鐘倒了全戲的胃口。
一句 "WAIT!" 以為更有搞頭的放在最後,最後,竟然,就只是報個私仇,這可能是導演故意舖的梗?
但說真的,我寧願在結局看Jordan跟Casey手牽手在陽光燦爛的週末午後一起去看《伴娘我最大》的狗血情節,也不想看這個叫人錯愕,一頭霧水的結局啊。
這花了整部電影建立的求救電話接線員形象不就毀在這個畫蛇添足嗎?
最後:4. Casey有沒考慮去接個內衣代言?
這藍色胸罩穿得很好看啊。
我一向不喜欢别人剧透,所以在这里,我也不会做太多剧透。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很少为人所关注的职业——911报警电话的接线员,并由此展开了一个刺激紧凑的故事。
光是看这部电影的影片介绍时,我就觉得它相当新颖且有吸引力,而当我经历了之后那心跳加速的95分钟后,这部电影也很好地证明了它的魅力。
值得关注的是,整部电影的拍摄场景相对有限,除了主角哈利•贝瑞(Halle•Berry)那如蜂巢般的工作场所之外,主要的场景就是另一位主角艾碧•贝丝琳(Abigail•Breslin)被困的轿车后备箱。
在这样有限的空间内,绝对是对演员演技的一大考验。
而事实证明,演员们也并没有令观众失望。
哈利•贝瑞自是不用说,作为好莱坞的老戏骨,奥斯卡影后的称号绝对不是白拿的。
尤其近年褪下了“邦女郎”的性感,她的戏路早已趋向实力派,这一点,光是从她在这部电影中的扮相就能看出来:爆炸头、工作服,绝对能令人信服,她不过只是一个在兢兢业业工作着的上班族罢了。
而这一次她所面对的这个角色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内心那份无能为力的挣扎情绪,当你观赏着这部电影的时候,你绝对不可能不被哈利•贝瑞那双因惊恐而张大的双眼所说服,更会被她那强自镇定的神情所吸引,并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事态的后续发展。
当然,如果这部电影里只是哈利•贝瑞的独角戏就未免太过单调失色了,作为童星出身的艾碧•贝丝琳在影片中也有不俗表现。
第一次认识这个小毛丫头还是在《姐姐的守护者》一片中,那时候的她就令人眼前一亮,虽然显得早熟却也稚气未脱,有一份属于孩子的怯生生。
可如今的她,不论是在哪个方面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当她拨通911并开始对着电话胡言乱语的时候,你甚至会有种想一拳将她揍醒的冲动,然后冲她大喊:冷静点行不行!
再来说一说这部电影本身,总体而言虽然有点儿小制作的感觉,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相当不错。
影片的整体感觉不禁令我想起早两年一部也同样出色的电影《一线声机》,其风格与之颇为相似,剧情紧凑,情节环环相扣。
最重要的是,有两位重量级演员坐镇,票房的号召力自然不容小觑。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电影最后那有如《电锯惊魂》附体的结尾,话说影片的导演布拉德•安德森(Brad•Anderson)过去也尝试过一些类似恐怖惊悚片的拍摄,所以这算是……对恐怖片的致敬??
好吧,总结一句,这部电影绝不会令人失望,很值得一看哦!
我是大半夜地看的这部片子。
本来是等着人聊天,看来打发打发时间的,结果看完了以后深深陷在被害妄想里无法自拔。
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单独在家入室盗窃犯在门外,如何吓退罪犯——隐藏自己——困禁罪犯(在全家最不值钱的房间里)——逃脱报警”的机智路线才睡去。
影片从911的emergency入手。
既有犯罪片的惊悚,又有励志片的心路历程,还有正能量的宣扬传播。
最后恶人遭恶报,好人逃脱皆大欢喜。
在我看来这基本就是一个自我保护公益片。
关于报警:第一个call的失败也不能全怪女主,主要是情急之下不管是PR还是operator都没有缜密地思考。
只不过因为O应该是专业的,所以负有较大责任。
照例来讲PR报警就不应该用固定电话,逃出去了的话也不方便;其次O不应该回拨,这个也是女主后来很内疚的原因;再次PR也不应该急着接电话,如果是我我就不会接,等挂断后再回拨过去。
但是这个谁也说不准,毕竟情况紧急脑子是要短路的。
关于求救:之前在网上传播甚广的“踢掉尾灯招手求救”终得一见。
不得不说是有用的——但是如果放在中国就不好说了。
但是倒油漆那一招有点失策。
正常人看到后备箱里有油漆流出来是不会想到里面有个人的,虽然此举是为了让警方得以搜寻罪犯,但是也间接造成了林肯车主的好心办坏事。
关于自救:关于这个我只想到一句——当你想从后备箱通往车厢内部的那个取物口(就是可以上下掰进掰出的那个扶手后面有一层布,撕掉了可以伸手到后备箱拿东西)里逃出来的时候,你才会知道减肥的重要性!!!!
如果换成哈里贝瑞这种身材钻出来妥妥的好吗,直接候在车厢里拿一把螺丝刀抵住罪犯喉咙好吗。
再来说说角色:PR Cathy,这个小姑娘绝对也属于有脑子的。
各种逃跑虽然都没有成功,但是至少方法还是很巧妙的。
结合之前跟朋友在一起连脏话都说不出口,到最后以暴制暴的挑衅嘴脸,简直就是闷骚到骨子里嘛。
罪犯M•F,全名不记得了。
典型的心理变态,平日里道貌岸然衣冠楚楚的医生,私底下是个连环杀人犯。
畸形心理的源头是恋姐情节(看两个人小时候的照片里的模样和拍照的姿势,我觉得应该是姐姐)。
姐姐是金发女郎,因为癌症白血病之类的疾病吧,头发都掉光了。
虽然影片没有明讲,但是可以看出他是专门挑和姐姐一样摩羯座,金头发的女孩子杀的。
然后把人家头皮连着头发割下来做成假发。
他说头发是要靠血液来养的,所以Cathy之前再怎么逃,他也不动手杀了她。
而在他犯罪的过程中,杀其他人的手段,我只看到四个字——丧心病狂。
在动手割Cathy之前,还专门到了为姐姐布置的闺房里拿着前一个被害人的头发自我陶醉了一番,但是发现金发其中有挑染的蓝色紫色,就气急败坏地把它扔进了冰箱——我瞄了一眼,冰箱里大概还有7、8个头皮。
女主Jordan,从这个中性名字里就可以看出是很厉害的。
虽然没有一般警匪片的近身肉搏之类,人家走的是智慧机警路线。
各种镇定,各种安抚。
但是面对bad call她也会丧失理智,失去勇气,这一段给她增加了一点真实性。
最喜欢的一段是她鼓励Cathy(PR)的时候,既是在开导Cathy,也是在告诉自己。
这次的拯救行动,也是拯救了她的人生。
有人问为什么她这么镇定理智,却会一个人去犯罪现场。
我觉得这整部片子讲的这个故事,就是Jordan自己的emergency。
她曾经跟学员说,不要emotional,不要make promises,要习惯永远无法知道结局。
但这一次她百无禁忌了,她为了鼓励PR而做出了当时看来不实际的承诺,她为了要知道结局,或者说要改变结局,而自己去了现场。
这是一次蜕变。
她以后也许还是那个镇定冷静的Operator,还是不做承诺,但是她已经不为这些规矩所束缚了。
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吧Orz在这次事件当中,她已经不是一个Operator,而是一个Hero的角色了。
又体现了美国电影的个人英雄主义么。
最后对这部电影的结尾有不理解。
看到有影评说是从人性之弱到人性之恶。
虽然也不是说不通,但是觉得Jordan和Cathy的转变有点突兀,感觉就是“一秒变变态”。
而且还变得不彻底,有本事你把他头皮也割下来?
又做不到的。
相较于别人所说的“昆汀片子里解恨的感觉”,我反而觉得是在故弄玄虚了。
从故事到悬念设计再到情节转折、人物性格,基本上所有让观众揪心、忧心、惊心的场景都老土得掉渣。
很难让我想象这是曾经拍摄过《机械师》《缘来就是你》的导演作品。
印象中只剩下那个炫耀十足的开场,关于剧中这种特殊行业的介绍也止于皮毛,大部分情节让位于编造戏剧冲突的段落。
作为商业流水线上的一次性消费品来看,勉强只能算是中等水准。
这也是今年看到的奥斯卡影后的第二部作品,对上一部是《云图》,依旧不是那种发挥演技的角色,有点儿可惜。
当你被困车尾箱。
首先你可以找找车尾箱内的荧光解锁手柄(release lever)来打开车尾箱,木有?
那就从里面向外用力拆掉车尾灯,通过被拆掉车尾灯的位置向外观察周围的环境,向急救中心报告。
报告完后空档还很多嘛,那尝试把手伸出去并挥动,也许有人会看到哦假设后备箱内有油漆(就是本剧剧情,好吗!
),打开它,并从上述位置往外倒,在空中盘旋的救援人员也许就能追寻到你的下落哦一边做这些一边感受车速,因为急救中心接线员会问你,你现在觉得自己是在高速路上还是普通公路上的哦另外我觉得这个话务员Jordan还用职业和生命来教你哦……尼玛,她打开地下室盖子时居然把手机给掉下去了!
手机应该挂个吊绳,去有坑的地方时,比如厕所,就让绳子缠在手指上,除非吊绳断了,或者手断了,手机才可能掉下去。
手机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
Templeton是因为Jordan回拨电话,铃声引回了绑架未遂打算离开的Michael,最后导致Templeton被杀。
除了上述情况,什么时候不应该打电话?
比如怀疑对方放煤气自杀。
练车那会儿认识一位唐同学,他喜欢看如何分尸,杀人等在一般人看来比较变态的影视。
我说让他给我推荐几部呗。
他说那种东西不适合我这种小孩纸看……不是多看这些东西,才能好好保护我内心的小兔子咩?
才能不动声色地在缝隙中看着别人做一些恐怖的事情,却不被ta发现咩(想到这里就觉得心里毛毛的……)?
2001年,作为苦逼的学生党,我在北京的某个不知名商店购买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机。
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造型实在土鳖,我早已刻意地忘却了手机的型号,只是深深记得那块厚砖的唯一优点:待机长。
在还流行用电话卡窝在寝室煲电话粥的年代,手机仅仅用来收发短信,的确无需消耗什么电量,没有wifi,没有一分钟划一次屏幕的强迫症,就算是充电器丢了,估计想起来也是一周之后的事情。
单就这一点,现在的大屏智能机简直弱爆了。
估计《致命呼叫》的编剧对此也是深有同感,于是设计了一处细节桥段,让被绑票的女孩在被塞进汽车后备箱时多出了这样一个救命神器,多亏没有刷微博玩自拍,不间断的近两个小时的电话连线,哈利贝瑞饰演的911呼叫中心接线员在一波三折的救援通话中,成功从变态剥皮连环杀人犯中完成了救赎和自我救赎。
虽然这部小成本电影在宣传上无法和传统大片相抗衡,但得益于老辣的剪辑和设置虽不完美却推敲合理的悬念剧情,让这九十余分钟的911呼叫中心宣传片在惊悚气氛营造和正能量宣讲上保持了平衡,从人性之弱开始到人性之恶结束,没有领导高度重视、迅速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不说废话的原则让这部《致命呼叫》即使在歌颂主旋律的同时也并没有因为肉麻的荒腔走板而遭人唾弃。
好的电影除了痛快的观影体验,总是会给人以现实意义的启迪。
《致命呼叫》就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被人关进了汽车或者小黑屋里,除了报警之外,果断用你的诺基亚——这全宇宙最坚硬的武器——砸开禁锢之门吧你犹豫什么,还不快去京东上Nokia 1050来一发!
P.S.1、有几处——特别是切头皮那里,我还真是被吓到了,惊悚够给力;2、男女之情的情节设计其实完全可以剪掉,把更多时间让给绑架案;3、结尾是亮点,以暴制暴什么的中国网民最喜欢。
节奏感和情感渲染都很不错!!!!
就是故事简单了点……人物塑造雏形不错,如果深入刻画的话,片子质感会飞跃吧……这个故事模式很经典,记忆中相似的故事就有很多:连环案件,死去的前受害者,颓废的前案件关键者(一般为警司),新受害者,无能为力的现任警司,于是只好求助于颓废的前警司。
前警司一边拯救现任受害者,一边拯救自己,最后坏蛋伏法。
over。
——这个模式有无数种变体,而且可文艺可紧张,其实还不错。
整体节奏很快,紧张刺激一气呵成最大的问题是,还是摆脱不了NC定律把坏人打趴下后,明明有机会彻底制服坏人,结果转头就跑。。。
就是要给坏人留口气,而且绝对不会回头看一眼结尾实在画蛇添足,导演估计NC了突然想加这么一个结尾满屋子的工具,坏蛋想怎么逃就能怎么逃
如果不细究的话,这部情节丝丝入扣,紧张刺激,只是还是有几点想要吐槽。
1.编剧考虑到了细节,报警的手机非常老式,于是可以坚持通话两小时,现在大多数人的手机都无法做到了。
2.以前看影视剧,总有白痴在接到求救电话被挂断之后都会回拨,暴露求救人,以致于求救人被害。
对于普通的亲人一时情急忽略其他就算了,911话务员竟然也犯了这种错误。
并且更重要的是非但没受到处罚,还做了导师。
3.警察都已经找到小屋了竟然不搜索周边,那地方有旗帜做标识,有碎掉的手机做线索,还有隐隐露出的门警察都完全发现不了,并且地下室隔音效果真正好,警察那么大的动静都无法惊动地下室的人。
4.女主找到地下室的时候手机不负众望的掉了下去,并且美国片的个人英雄主义情节又占据上风,不再想着求支援而是自己手无寸铁的入内探索。
5.不愧是接线员心理素质过硬,安静的地下室里可以屏住呼吸,那么近的距离也没让嫌犯发现踪迹。
6.通常影片中罪犯在被打晕之后都会站起来,本片亦不免俗,主角光环围绕,女主在濒死的边缘被强大的被害人救了。
逃脱过程各种幸运。
7.罪犯要爬出地下室的时候我想着这时候可以再来一刀,强悍的被害人果然遂了我的心意,更是把被害人重新踢下了地下室。
只是这种时候就算想要私刑,也是直接弄死好点吧,想要折磨的话多戳几刀啊。
主角们不,实在佩服被害人,被惊吓折磨了一天还这么好体力的可以把晕倒的罪犯拖回房间绑起。
这如果罪犯是主角,中途醒来了呢?
8.另外你们把罪犯绑起来了就走了?
不怕被害人逃脱?
不怕警察找到了被害人?
是打算拍个关于罪犯走上报复之路并且更加变态的续集吗?
噢,对了,再补充一点,在现在美国强大到可以监听各国的情报下,一路就没有任何一个可以拍到罪犯,提供路线线索的摄像头实在是无法理解。
有几点不合理:1,林肯车的车窗一砸就碎个稀烂,要知道车窗都是防爆玻璃,大家伙反而好使。
2,哈莉最后去解救被绑架女孩太夸张了。
3,哈莉通过it`s already done就能找回让自己崩溃的杀人凶手,这剧情实在太勉强,太老套,太俗气了。
4,被绑架女孩的性格变化太剧烈了,从不说脏话到歇斯底里再到把凶手绑回,密室,见证了人性是善变的。
5,又是it`s already done,这次凶手说了这句话却让金发女孩多活了好久,漂亮女和丑女出场时间的确是有区别的。
6,你怎么了,你说话啊,你搞毛啊,打电话给我救命你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我不知道接线员是不是都是按说话时间算绩效,但美国这类电影实在太多因为一边要安静,一边狂叫你接电话然后被歹徒巴拉巴拉的剧情.俗不可耐了.片子的亮点也就是对蜂巢工作区域的表现,好歹给我们大致了解110的哥哥姐姐们是怎么上班的...
在结局爆出之前,基本没有大问题,然后,你们知道了,屎一样的结尾,让影片里的全部不合理变得令人难以忍受。
有事打电话
情节紧凑,结局始料未及
最后居然是行私法。之前都是环环相扣,最后结尾减分了。#20130809
也就是个电视电影,二流美剧水准,前半段还挺加分的,但是需要这么狗血的剧情让女主关键时刻自己下井么?二逼剧情毁一切,太没底线了!
节奏无比紧凑,情节也充满了爆点,90分钟的电影毫无冷场,虽然难免公式化,但是胜在过程的引人入胜,其中的逃生方式绝对是教科书级别的。
反转太假
细节极为出色,显来源于编剧非常深入生活的体验。紧张感的营造是本片最大的亮点,而结尾虽然逆转,但不够明确。最后一个段落的处理也有些脱离环境逻辑,略显牵强。
这种电影为了配合反派的心狠手辣,群众弱智白痴的存在着
妈的,这都是BA的第N部了,居然这么不入流
无用的警察,那么明显的线索半天找不到,还不如被绑架的那女孩,接线员哈利·贝瑞也很无用。
居然是去年的電影了!哈莉貝瑞個人秀!我喜歡!她還可以有更大的發揮,只要給她好角色。結局不錯,但不夠味,以為還要折磨一番才罷手呢。一整部電影的鋪陳為了哈莉貝瑞的一句:It's already done.
最后高潮部分各种无语,最后结局还能再囧点么
节奏紧凑故事有张力,紧张感十分吸引人,没有一句废话,全程无尿点。但最后五分钟差点毁了整部戏。但說真的,我宁愿在結局看Jordan跟Casey手牽手在阳光灿烂的午后一起去看《伴娘我最大》的狗血情节,也不想看這个叫人错愕,一头雾水的结局。
太!吓!人!了!太!可!怕!了!完!全!不!敢!看!不!敢!听!最!后!半!小!时!我!就!没!抬!头!ps。最后那个结局是怎么回事?说好的大场面呢!怎么就没了!钱不够了么啊喂!
真够刺激的!
哈莉·贝瑞演技真差
从此片可以一窥美国911警备调用的快捷,不过剧情硬伤太多。
哈莉·贝瑞的演技无疑是片子的一大支撑点。整部片子一直给人提心吊胆的感觉,没有断裂,抓住人心。结尾的那句话让我想到了SAW中的GAME OVER。
没有想象中那么引人入胜,不过看看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