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如今这样疲惫颓唐,依旧有些诚挚的情感和草根的情怀。
一个是当警察七年仍旧只是个巡街警察的阿杰,还有从前的建筑师今天的疯子成哥。
一个就被生活打磨的油光水滑;一个被艰难的人间世打倒在地。
两个生活中的小人物,平淡无奇的前世,没想到幻化出灿烂的今生。
转变从一个新人女警和一对高中女生闯入阿杰麻木的生活开始。
那个新人和他当年一样不懂规矩,也和他当年一样无所畏惧,有勇气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那两个高中女生视他为英雄,看他踢球,宣称喜欢踢球时的那个自信和快乐的阿杰。
她却意外的死在变态杀手手中,在即将去国求学的前夜。
阿杰心中被世俗的灰垢掩埋掉了的真我终于苏醒。
于是就有个电影中的那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马拉松式的追捕,和抓住凶手后的很傻的开怀的笑。
成哥是被生活打变形的人。
因投资失败和借高利贷而失去美满的家庭,妻子带他们的孩子远度重洋,成哥自杀未隧而疯疯癫癫。
他碰到了从大陆来的按摩女菲菲,被丈夫抛弃的女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菲菲竟看不出成哥的疯癫。
这段感情有点离奇,有点无奈,有点伤感,又有点对人间世的反抗和隐忍。
我们似乎看到成哥整个人的改变,看到了成哥为爱情做的种种努力,看到他象正常人一样帮姐姐打理报刊摊,看到他甚至不惜性命的与变态杀手搏斗,解救菲菲,看到他在听说菲菲要离开香港后,拼命的去追赶巴士。
等菲菲终于下车,两人相对,却还是那个疯子成哥,也还是那个即使失去一切,也不肯放弃幸福生活的梦想的成哥。
他说,说的听者泣不成声,“记得带儿子回来,有粥吃粥,有饭吃饭,一起过好日子。
”即使有些许感动,或许还是不愿正视和尊重阿杰和成哥的生活状态。
其目标,前者无非是事业的小小有成,后者无非是家庭的小小美满。
不是太渺小了吗?
我想,走出所谓深刻伟大,承认卑微和平凡,同样可以得到值得一过的人生。
于是王小波说:“井底之蛙也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欢迎关注微信号:梦里不知身是客(duyuzhiwriting)
题目来源于Eason的《神经侠侣》。
好像我的豆瓣我的空间沉默了很久,跟片中的陈警官一样,沉默,沉默。
这几天看过好多电影,新旧中外,大制作,小成本。
开始选择看《神经侠侣》仅仅是因为偶尔看到这个名字,而且居然是E-ason演的。
不可否认,这片的确很港产,名字很港产,剧情也很港产。
似乎,每一个人的出现,都可以猜出他在后面的剧情会怎么样。
可是我依然在豆瓣给了它5颗星。
毕竟,它给了我冲动写成影评或是日志。
Eason是一个很有味道的人,特别是当他在疯疯癫癫的时候,粤语以“鬼马”概之。
就像他的歌,癫狂而不是很另类。
旋律带来的,是一个故事,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人生观。
同样他在《神经侠侣》这种港片模式的电影,带了一种感动,一种感触,还有许多感慨,许多唏嘘。
我本性是个想疯的人,可是我知道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疯的,疯要有疯的资本。
Eason疯得像小孩,真让人羡慕。
影片第一幕,陈俊杰警官(Eason饰)假想的枪战,即是渲染得很紧张,然后富哥拍醒阿杰,现实寂静得死水,突然的转变,但没有给我丝毫的惊愕。
就像Eason不会去演《警察故事》一样,他本该就是一个有着自己哲学的小人物,同时又有英雄的潜质。
成哥(吴镇宇饰)疯疯癫癫的出现,让我有种莫名的期望,他最后可以恢复正常。
我不知道我是个理想者还是个理性者,我知道现实很少是大团圆,可是我总爱期待。
镇宇哥哥在电影演得很好,是疯又不是很疯。
最经典的是他的那句“重头来过”,不知道是不是电影安排,他那句重头来过好像说过好多次,好多次。
可是我们都知道,有多少机会可以重头来过呢?
Time pass.Lifes go on. 刚来的新人阿男(容祖儿饰)就像当初的陈sir。
充满激情,积极奋斗,似乎希望总是在明天。
我们是不是也一样,刚进大学,不敢说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之感,但起码也觉得与以往大不一样的感觉吧。
现在,留在大学时日无多的我们,是不是后悔错过了很多,挥霍的很多?
誓言,赌咒总是用来违背的。
昨夜的梦想总是今日的自嘲,虚无的一天之后,枕头会承载你飞扬的思绪和YY的口水,努力?
或许留给明天吧,或许明天的明天吧。
“重头来过”?
当Eason用独特的声音说出这独白:“我巡逻了七年,没开过枪,没中过枪;没有被人投诉过,也没有考过升级试。
不过天天都很刺激——被人家刺激。
”我想到了自己。
请原谅,我变了,变了很多很多,你现在遇到的,不是最好的我,如果你记忆里有曾经最好的我,那么可以试着与我断绝联系,那么你会继续保有的。
难怪我很少联系之前的老友,尽管一联系我就会很激动,或许我是在怕我变坏,破坏昔日的我。
我怕,我怕一个不想太平庸太平淡太平凡的人,最终会变成需要靠味精调味生活的人。
Nicole和Diet以及后来的“雨夜屠夫”的出现,根据多年港产的经验,导演会让两个天真少女的一个或是两个死于非命。
然后,陈sir会抓到死变态。
菲菲不会死。
电影就是电影,离开陈sir,Diet就遭遇不幸,Nicole上机之时,陈sir抓住变态佬。
成哥被奇迹地拍成正常。
刚刚好能追上汽车。
每次追车,车上总是会有人看到。
生活呢?
生活有时不会这么凑巧,不会这么有激情,所以我们需要电影。
需要神,需要寄托,甚至有人需要烟酒,甚至毒品。
看了这电影,我总看到人在跑,在追。
阿男最会跑,是整个警局最会跑的人。
但却没有追上偷钢管的人,而这个小偷,却刚刚好在成哥楼下偷东西,看到屠夫逃跑,给成哥指出方向。
(这点很有意思,我看的时候猜不出来。
)陈sir跑上楼救人时,扭到脚,救不了人。
陈sir追屠夫时,也是满大街拼命跑。
成哥追菲菲时,也是追着公车跑。
我顿时感悟了,你得学会跑,不然像电影一样奇迹出现个给你追的机会,你或许追都追不到。
跑似乎是追求的象征,似乎是奋斗的象征,似乎可以带你通向理想。
如果你不知道做什么,就跑步吧。
正如《阿甘正传》,一直跑。
所以看完之后,我告诉自己今天要跑步,可惜我今天没有,不过没关系,我知道我自己终会去跑步的。
影片最后,Eason似乎变得很有激情,很努力。
不过同时也在发白日梦,发完之后又叫醒自己。
请原谅,你现在遇到的,不是最好的我。
而我的生活,不是电影。
不过我依然在发白日梦的同时叫醒自己。
《神经侠侣》公映的2005年,是香港电影开始全面转型的一年。
曾经辉煌无比的香港电影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本是主要以讲述本港本事的地区性华人经验的电影,却有能力辐射至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全球华人世界并为之全盘接受与认同。
此现象的成因众多,非单一的个别因素能够成就,冷战时代的地缘政治、旧上海电影工业的南迁、本港社会超越各地区华人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都是不可忽略的元素。
尤其不可忽略的一点是,这些元素的组合及其产生的良性结果具有很强烈的偶然性,一直以来港英政府对香港的前途与未来并未作整体性的长远规划。
不作规划、听之任之的结果是,香港社会的性格与特质迥异于大陆与台湾。
二十世纪喧嚣一时的与革命-启蒙相关的各种意识形态话语在香港社会从未有落地生根的机会,前现代的晚清社会不经由革命-启蒙家国话语的中介而直接遭遇了现代自由资本主义,这使得香港社会既保留了传统中国社会世俗生活的健朗与感性,又充分吸收了西方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实践方式。
香港由此阴差阳错地变成了一座梦幻与现实错杂交织在一起的魅力之城。
其实说来,从《红楼梦》、《金瓶梅词话》、《海上花》到二十世纪的张爱玲、汪曾祺,最好最具穿透力、具有永恒意味的中国文艺作品无不具有强烈的世俗品质。
世俗性直接对应的便是日常生活,日常生活的特质是重复性,一种无始无终循环往复的圆周型时间结构。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便是深受犹太-基督教创世纪-末日审判神话影响的现代时间观,这是一种有始有终、两端封闭的有限直线型的时间结构。
十年文革的的暴力感剧烈表现之一,便是破坏了中国人的时间感受,极化革命摧毁了无始无终的悠悠人世。
香港社会的世俗性品格强烈影响到了香港的影视作品,世俗生活中的小奸小恶,刻薄势力,善意温情,真挚虚伪,高度实用主义,人性的浮华与嬗变一旦有效展现出来,极容易穿透意识形态与文化语境的障碍,获取广泛的情感共鸣。
多多少少被忽视与低估的《神经侠侣》便是这样一部充满世俗气息,忧伤、快乐、温情与残酷并存的香港电影。
《神经侠侣》对准的是香港湾仔地区巡逻警察的日常生活。
这在警匪片非常繁多的香港电影中,也算一个比较罕见的尝试,毕竟暴虐、惊悚、凶杀是香港警匪片的常有风格。
不过,编剧经验丰富的本片导演阮世生,倒并没有以完全写实化的角度来铺排警察的日常生活。
影片的节奏、叙事以及人物性格设置都比较接近常规的香港大众电影,但与此同时又充满了精心的设计。
影片的主题亮相便非常的开门见山。
第一场在超市的戏,就是以颠覆想象的方式解构了警察生活的戏剧性。
当年有媒体报道说,影片票房成绩欠佳与片名有关,抛开票房因果论不谈,《神经侠侣》倒确实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误会的片名。
没有看过影片却对影片海报中陈奕迅、容祖儿(按:为行文方便,除了东莞女角色菲菲外,本片其余角色以角色扮演者的演员名字替代)的形象有印象的观众,可能会误认为“神经侠侣”指的是这二位主角。
但实际情况,“神经侠侣”并非单数,而是复数。
陈奕迅-容祖儿是其中一对,另外吴镇宇与东莞女菲菲也是一对,而陈奕迅与二位中学女生也可以算一对,最后容祖儿与摩托警美男方中信的组合也算是神经侠侣。
大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开始,神经质形象成为了香港电影的一大特色,这是现代高压城市工具理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异化衍生品。
香港最好的演员,郑秀女、杨千嬅、郑中基、吴君如、梁家辉、吴镇宇、张学友(这个名单可以很长很长)都特别擅长演绎神经质角色。
神经质再发展到一定程度便是无厘头,登峰造极的代表自然是周星驰。
《神经侠侣》的神经质表现在角色的反差设置以及核心人物吴镇宇的精神病设置。
陈奕迅是一名经验老道的巡警,做事比较消极应对,有苟且偷生的心态。
他新来的搭档容祖儿是一位完全是新人,对未来与警察职业有着无限憧憬,同时来自元朗下水围村的成长背景让她具有极端天真坦率的性格。
打个也许不是特别准确的比方,容祖儿近乎于元朗女版王宝强。
陈奕迅与容祖儿,世故与天真,城市与乡下,天然的充满冲突。
陈奕迅与二位女生的组合则更显得滑稽,巨大的年龄差异让他成为警队被嘲笑的对象。
容祖儿与方中信的颜值与年龄的差异更是不言而喻。
吴镇宇与菲菲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身份,香港与大陆,精神病患者与正常人。
这些高度反差的神经组合保证了影片天然的具有趣味性,而神经质又极容易带动影片的节奏。
神经质的特色甚至还影响到影片的整体结构。
本来似乎是影片主角之一的容祖儿,在影片的最后四十分钟几乎消失了,吴镇宇成为了影片高潮段落的叙事行动主角。
但影片顺畅的节奏使得观看的过程并未有突兀之感。
日常感的建构需要的是大量的物质细节。
陈奕迅、容祖儿组合的日常工作是解决一系列近乎琐碎的小事──帮助阿婆将装满废纸的车推上陡坡,处理滑稽的肥胖女人所报的死猫案,追捕偷取阴井盖的违法者,给大陆“自由行”游客指路,处理超市偷窃者。
虽然琐碎,但很日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于构建场景的情绪把握非常独特。
譬如帮助阿婆推车,本是热于助人的励志事件,但影片没有简单的往励志继而悲苦的情绪疏导,而是巧妙地插入了儿童用水枪捣乱的场景。
极容易滑向一味悲苦的呆滞煽情场景一下子轻松快乐了许多。
这是很高明的编剧技巧。
世俗生活的亦悲亦喜与善恶交织在影片中无不真挚流露。
陈奕迅抄牌罚款导致被罚款者痛骂,林雪跳楼有好事者叫骂何不快点跳。
这是恶,这是残酷。
陈奕迅对吴镇宇的各种违法社会秩序行为都予以容忍,因为看到了他生活的悲剧而不忍。
钱嘉乐对待吴镇宇同样如此,虽然吴镇宇整天来他的手机店捣乱,但毕竟是一起长大的发小,钱嘉乐不忍责怪。
威严古板的田蕊妮,她女儿一直有哮喘,容祖儿提供的鳄鱼瘦肉汤一下子拉近的二人僵化的关系,这是善与善的互动。
影片高潮段落,吴镇宇准确地报出钱嘉乐的名字后,钱嘉乐竟瞬间性情流露,将真的手机给予了他,此段落情感的爆发设计得合情合理,节奏适当。
而最终菲菲投入吴镇宇的怀抱,彻底将善意与温情放大到了极致。
影片对于人物关系建立的方式也颇有特色。
吴镇宇与菲菲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是因为菲菲掉落窗下的胸罩。
而胸罩恰恰是吴镇宇之前开的店铺所卖的商品。
这一层关系勾连起了他的历史回忆,菲菲成为了成功的替代者,或者说他告别历史的契机。
陈奕迅与二位女学生善意友情的建立,是因为公交车的露阴癖。
而容祖儿与方中信能产生关联,是因为一位发生交通事故被撞破腿的小男孩。
这几组关系的建立,都是因为身体与性。
显得非常感性与直接。
陈奕迅与吴镇宇是影片中最值得讨论的角色,尤其是后者,这是影片引发强烈共鸣的关键角色。
这两个角色的共性都是失去了自我,最终因为一件共同参与的事件的解决而找回了自我。
陈奕迅的问题是人浮于事,消极面对人生,唯一不敷衍的是与身体紧密关联的球场,在球场即便与上级长官发生了冲突,他都坚持自我绝不低头。
女学生的丧命刺激了陈奕迅,再次探问自我的存在价值,通过最后与雨夜屠夫的搏击,他最终证明了自我,找回了自我。
吴镇宇这个角色就要复杂很多。
影片最后半个多小时完全是围绕吴镇宇来展开,这并非剧本结构设计失误,而是有的放矢。
可以想见,在主创的设想中,高潮段落的爆发一定要通过吴镇宇这个精神病角色的行为来实现。
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精神病角色的设计。
精神病患者是比较容易引发共鸣的一类角色,非理性的行为容易激发、唤醒正常人内心深处隐隐的潜意识层面冲动,《阿甘正传》里的阿甘就以超乎寻常的行为重新激发了美国人对美国立国精神的反思与再认同。
要理解吴镇宇这个角色,我们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表层。
这个角色其实具有丰富的潜文本意涵,或者说香港社会的巨大变动渗透到了创作者潜意识深处,继而影响到了角色的创作。
香港政治最大的显现便是身份政治。
97后香港电影大量的失忆电影、卧底电影都与之相关。
在《神经侠侣》中,吴镇宇本来是香港大学的建筑系高材生,后来因为经济情况不佳,债台高筑,妻子又不慎小产,双胞胎女儿夭折,最终父母在澳洲的妻子一走了之。
吴镇宇因此变成了精神分裂者。
成为精神分裂者的吴镇宇,常常非常热情地在街头为香港代言,为外国游客、大陆游客指路。
在香港标志性的金紫荆广场,他还会为大陆游客介绍他设计的飞翼,甚至手举解放军军礼说出“飞向北方,投向我们祖国的怀抱”(虽然吴镇宇的普通话很不标准,但此场景并无任何调侃的意味)。
在此我们如果做一个也许看来有点过度阐释的解读的话,吴镇宇在影片中反复纠结的高利贷问题可以算作是香港主权转移过程引发焦虑的隐喻。
英国作家理查德·休斯(Richard Hughes)所谓“借来的空间,借来的时间”(borrowed place,borrowed time)是多年来描述香港问题的经典名句。
香港问题是因为满清帝国与英帝国的不平等条约产生,1997年新界地区租赁的到期导致七十年代末便产生了重新谈判的议题。
此租赁问题困扰了香港数十年。
影片中的吴镇宇亦一直为高利贷问题困扰,高利贷可以看作是不平等条约产生的借贷问题。
但其实家姐已经为其还清了借贷,在此对应香港的母体中国大陆已经为香港解决了借贷问题,但借贷者内心复杂的精神创伤并不能迅速的平复。
吴镇宇后来遇到了来自东莞的按摩女郎菲菲。
二人关系渐进后,吴镇宇将菲菲当成了抛弃他的妻子。
我们再从象征层面考量,吴镇宇-前妻-菲菲的关系,对应的其实就是香港-英国-大陆的关系。
在《春光乍泄》里反复出现的经典台词是,“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在《无间道》中,刘德华的终极要求就是“重新做人”,“做一个好人”。
而在本片中,吴镇宇和菲菲说的最多的话便是“从头来过”、“重新做人”。
“从头来过”其实是最深刻的香港政治寓言。
影片对于此意涵的强化不仅来自台词,还有具体的行为。
影片三次出现跳楼的场景。
一次是林雪的跳楼。
两次来自吴镇宇。
吴镇宇前一次终究没有勇气跳下去自尽。
后一次为了菲菲,为了抓住强奸犯,终于不舍性命从楼上跳了下来。
这次不舍性命的跳楼便是从头来过、重新做人、重生的隐喻。
按照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意识形态是“表述了人与自身生存条件的想象关系”。
吴镇宇与菲菲,香港与大陆,在影片中是想象性地结合到一起,想象性地解决现实的矛盾冲突。
影片由此成为了现实意识形态的投射或者也可以说是对现实意识形态准确的隐喻性说明。
《神经侠侣》的收尾高潮部分,是在林忆莲经典乐曲《假如让你吻下去》的伴奏下,吴镇宇对菲菲深情告白与劝慰,“记住,带女儿回来,一家团聚,有粥食粥,有饭吃饭,一定有好日子过。
”这是世俗世界的人生对未来最殷实的期盼与想象。
而在隐喻层面的意义就无需再细说了。
原载虹膜公众号“LOOK邪论”专栏
作者:月巴氏blog:http://fatmoonba.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4030.html我鍾意等到深夜先開電視,因為可以避開《東張西望》——實在不明白那個乜乜物物繽紛選環節,點解連人哋一次過最勁食到幾多隻大閘蟹都要問?
(而又弊在真係有人答……)有時候周六深夜開電視更有額外驚喜,例如睇到一些好的舊戲。
一對警察 x 一個癲佬上周六深夜便翻炒了《神經俠侶》。
記得2005年電影上映時,被狠插為爛片——唔知點解,有段時間但凡(沒動作沒爆破的)港產片都被稱為爛片。
而不入場觀看任何級別的港產片,更是身份和知性象徵。
在我眼中《神經俠侶》絕對是部好戲。
在那個曾幾何時的輝煌年代,港產片中的人物是用來服侍劇情,劇情要咁,人物就要跟住咁,很無奈。
當港產片不再輝煌(甚至被踩低為爛片),劇情變成經由人物衍生,因為個人係咁,件事先會發展成咁……像《神經俠侶》,故事就是由兩男一女所衍生。
陳奕迅——由內至外都相當冇運行的軍裝警察,重點是,初入行時的滿腔熱血已因歲月而磨到接近零,但你以為他會變異成只管討好上司博升職的擦鞋仔?
又冇喎(即使同上司踢波,依然義不容辭咁去鏟上司)……只能說,他已進(或退)化成一個純粹搵食的打工仔,工作本身所需的責任感正義感,不是沒有,但前提是非必要時唔好立亂使用。
直至遇上容祖兒。
容祖兒——由內至外都傾盡熱情熱血的新紮師妹,所以由day 1已經絕對頂唔順師兄陳奕迅的老油條個性與行徑。
她的澎湃熱誠,好處是逐步在感染陳奕迅,壞處是,令她(誤)以為單憑自己便可以解決塵世間所有問題。
直至遇上吳鎮宇。
吳鎮宇——由內至外都癲得好勻循的灣仔居民,但他原本身份是港大建築系畢業生,遇上外籍遊客問路可以用流利英語清楚交代,偏偏因為外圍經濟環境帶動香港金融風暴,欠落周身債,老婆走了,而他瘋了。
這個人人稱為「成哥」的癲佬,讓容祖兒明白到現實世界比她原來所想的複雜上十萬倍,有些人有些事,不是單憑她的所謂熱血就能夠搞掂。
《神經俠侶》就是上述三人的故事,望落簡單,卻精緻。
1.過去大部分以行孖咇警察作主題的戲,總是難免安插一個跟主角既有衝突又有千絲萬縷關係的角色(而很多時這類角色都離唔開線人或蠱惑仔);但吳鎮宇跟陳奕迅容祖兒,基本上沒有甚麼重要交集,雙方也不存在必然利害關係,在這兩個警察眼中,成哥只是所屬環頭裡芸芸居民中的其中一個。
2.根據過往睇戲經驗,很理所當然地會以為這樣的一pair男女警,會在最終被安排發展成情侶——但《神經俠侶》冇咁做,陳奕迅容祖兒由始至終沒有過電或撻著,只是keep住純粹同事關係。
好難得。
3.電影裡安排了一男一女的死亡:男的,是個生活潦倒連奶粉都冇錢買的中年漢,他的自殺,對hea慣的陳奕迅(表面上)不構成影響;女的,是個對陳奕迅有好感的天真瀾漫學生妹,她的慘遭遇害,令陳奕迅潛藏已久的使命感覺醒。
電影沒有刻意定下樂觀 / 悲觀的基調(即使你會感到那種情緒低氣壓),但最終還是給予了希望,至少這三人,都分別得到了轉變 / 成長 / 重新振作。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灣仔實景拍攝這也成為了《神經俠侶》好睇的一個重要原因。
你會感受到,那就是一個真實而平凡的灣仔,沒有美化沒有醜化,有好人有衰人,有老街坊有新移民,有念舊情的人自然也有對一切冷眼旁觀的人。
陳奕迅容祖兒每日行咇,同時在向我們呈現這地域。
如果電影是現在才上映,如無意外會被安上「本土」旗幟——老實,本土不本土觀眾有眼睇,不需要係又提唔係又提。
我也討厭那種把「本土」拎嚟作為廣告標語的奸茅做法。
最後。
戲內各人問題都似乎得到解決,唯獨有一樣,冇。
一開始交代灣仔出現虐貓狂徒,警方全程表現懶懶閒,到散場都沒有把狂徒繩之於法(根本冇查過)。
而來到八年後的現實,依然懶懶閒。
天涯论坛上有人开了帖子让大家说说冷门但很好看的电影。
看到题目,我的第一反应是《神经侠侣》。
故事的主人公陈俊杰做了七年警察。
他入行时认真敬业,干劲十足,却慢慢退化成骂不还口、遇事麻木畏缩的老油条。
有人因为生活窘困要跳楼,陈去救人,却在跑楼梯时扭伤了脚没救成。
眼睁睁看着别人摔死,他转个身就能放下。
还镇定地跟新札师妹男妹说:“如果他老爸是李嘉诚,他就不用去偷奶粉;如果你是超人,他跳楼时你接住他,他就不用死了。
看开点吧,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如果。
”陈的这些话看似没错,可这个世界如果人人如此,恐怕真“配得上”世态炎凉这个词了。
让人心冷的警察啊!
然而,男妹却让陈看到了刚入行时自己的影子。
她始终事无巨细亲历亲为,像上了发条一样要做个好警察,也像一阵春风吹过她巡逻的每条街巷。
陈尽管自己不思进取,仍给男妹的工作表现打了90分的高分。
其实他内心深处知道什么是好警察,只是觉得自己回不去当年了。
看着男妹勇往直前,他表面无所谓,但也受了影响,逐渐开始跟在她后面冲锋陷阵。
因为一次抓歹徒,陈被两个国际学校学生妹视为偶像,在两个可爱的女生不断撒娇之下无奈地答应去教她们柔道。
可孩子们的快乐很快被一个叫做“雨夜屠夫”的人打破了。
这个人杀死了很多的女性,其中一个就是跟陈切磋过柔道的学生。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陈,他对出事那天晚上没有陪同小姑娘一起去KTV大为后悔。
他连续几夜无法睡着,巡逻时风声鹤唳,几近崩溃。
这时,男妹告诉他,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如果,既然无法挽回就更应该冷静,这样才能抓到凶手。
另一个小妹妹把一个装着纸条的许愿瓶送给了陈,纸条上写着“未来是属于勇敢的人。
”并告诉他,她要去美国了,希望在飞机上也能看到他的笑容。
在男妹和学生妹的鼓励下,陈终于恢复了理智,坚定了抓到凶手的决心。
雨夜屠夫终于出现在陈俊杰的面前时,陈义无返顾地冲了上去。
两个人拼命地在大街上上演追逐戏码。
此处影片中还不断闪现的是陈俊杰在工作中遇到的种种不如意。
老警察对他努力的嘲笑,市民的不理解,上司的责骂……每一句冷言冷语,每一个奚落的眼神,与陈飞奔的画面穿插闪现。
为什么曾经血气方刚的他会变得一无是处?
为什么不能找回遗失的勇气?
此时的他要抓到屠夫,更要找回自己!!!
他在跑,在拼命跑,仿佛一切压抑的激情全要在此时迸发。
当他飞身扑倒屠夫,将其拷在路边围栏上后,天空中正好有一架飞机飞过。
陈躺在地上面朝天空露出了灿烂的笑。
又是一年清明节,当我因为思念去世的亲人难受时,我又点开了这部曾让不轻易动情的我三度落泪的电影。
《神经侠侣》像面镜子一样,映射出了我的内心世界发生的变化——陈俊杰就仿佛是我的翻版,一直知道什么是对的,却一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也是它不停地安抚我的浮躁和悲伤、给我方向——既然有些事无法挽回,既然我已经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那就更应该冷静地走下去。
千言万语难以说清心中杂陈的五味。
就让泪水在今天肆意流淌,洗清我的思绪,释放我的忧伤。
“未来是属于勇敢的人”,“人还是要有点理想生活才有希望”。
愿在天上的我的亲人们能在我哭过之后看见我灿烂的笑容!!!
昨天晚上电视台放了香港电影《神经侠侣》,没有看到开头。
容祖儿扮演的廖得男是警察中的新人。
她工作认真,做事拼命。
她的搭档也是她的前辈陈俊杰(陈奕迅饰)却是有点儿吊儿郎当,对什么都不起劲儿。
同事对廖得男说,俊杰现在正处在“工作更年期”,所以看什么人都不顺眼。
什么是“工作更年期”?
就是刚开始工作时很拼命,拼了几年后就开始问自己,这么努力是为什么?
于是失落、彷徨、颓废、找不到方向。
哈哈,这段话简直就是这部电影的画龙点睛之笔啊。
整部电影全因这句话而传神。
工作拼命有理想的职场新人廖得男,工作了一段时间便茫然失措的陈俊杰,有才华却被生活逼迫的借高利贷最终精神市场的王成(吴镇宇饰),普通小人物被生活压得毫无办法最终跳楼自杀的中年男子,还没有步入社会,对未来充满期望的学生Nicole……这部戏里的人物就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
遗憾的是,电影以皆大欢喜的结局而告终,没有深刻挖掘人物的内心和命运,否则这将是一部上上乘之作。
陈俊杰代表了大多数步入职场之后的青年人,自己满腹才华,满身抱负,却在现实生活中不得施展,处处碰壁。
最终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小人物,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的小人物而已,虽然内心挣扎,却无力反抗。
该怎样面对这种现实,电影没有给出一个好答案。
剛剛看过「神经侠侣」,心裡有點堵得晃,不如來變話癆。
很多人吐槽電影名字,它跟這電影內容之間的關係的確微妙,但除此之外,我還蠻喜歡這種方式的,小幽默和小聰明盡顯的感覺。
看到最後阿傑被大家肯定笑得跟朵花一樣滿足,成哥追著大巴在沒人又沒車的公路上瘋跑的時候的確有點眼眶濕潤的感覺,陽光和天氣都剛剛好。
但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最後成哥站在姐姐的報攤前一邊收拾雜誌一邊帶著風雨過後平靜的笑容說「沒事了就好」,阿傑幻想完畢輕鬆而隨便地走進面試房間的結局。
這才是生活真實的模樣嘛,不太矯情,又不夠煽情,在你要去城市另一邊辦事的時候艷陽高照曬的你快要中暑,一週裡唯獨沒帶傘那天下起突如其來的大暴雨,常常平淡的讓人耐性全無,突然間又讓你驚心動魄一身冷汗。
人總會被磨掉些棱角,改變些模樣,受點傷,發個瘋,但至少還沒死,願我們在成哥所說的「有粥吃粥,有飯吃飯」的日子裡,都不忘初心,再多用些力氣,插科打諢又認真地活下去吧。
Eason的表演挺讓我覺得驚艷的,這個角色很適合面癱的他欸XD重點是最近迷上吳鎮宇,倒不是因為「爸爸去哪兒」,就是覺得他身上有種相生相融但毫不矛盾的灑脫和硬氣,無所謂又無所畏,反正自己的遊戲規則從不需要也不屑於被外界所瞭解。
有時候覺得,他演了那麼多角色,揣摩了那多人性,不知又在其中得失了幾分自我。
而終究是有些變化的吧,與角色相遇、摩擦,交換精神和血液,再分離。
得到一些好的,也遺留一些沒那麼好的,然後慢慢堆積,變成如今的樣子。
這大概也是演員特有的殊榮和心酸吧。
2014.9.18 阿果@北京
这本电影,看介绍,看评价,看星评,没有用.这本电影的受众群上豆瓣的不多,事实,这是本很低端的立志电影.星评完全看不出它的优秀,真的,完全不符合这本电影的真实评价.我可以这么说吧,CCTV6如果现在在放这本电影,一大票人会切到了,就会看到底.(尤其是看过1次的)然后他们会在新一天的学生或者工作中,唏嘘很久.还有就是豆瓣星评,对香港电影的挑剔,这点是我很鄙视的.就是<神探>,你去看看星评,跟外国电影都不能比.真的很喜欢这本电影,里面的台词我基本都会背了,看了很多遍.台词非常经典,你这辈子都是经常在说,经常在听到的."做人不能太现实""我又不是超人,我每天只想混两顿饭吃."做警察,没办法,就和公务员,国企一样毕业了,分配了,一做七八年,前面还觉得自己很棒,等过了七,八年,天天坐一样的岗位,薪水不光不多,人生还觉得没有任何意义.中国人现在太缺乏优越感了,整个世界都缺乏,我刚上班那会就遇到一个女的,两人在KFC谈了很久,那时候问她借本书,是个网友.然后我请她喝杯饮料,就顺便再聊.她在一个煤气公司,原本22岁毕业去,自己从没想过会做这么久,但是就一做七,八年,现在可能会做到死.当时的我听得很吓人.怎么也不觉得我会如此,但事实我现在觉得我除了在不断跳公司,自己给自己折腾外,也是差不多.混个三千,下一步混个五千,然后再跳广告公司六千到一万.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我只是给自己创造一种假象,我没有"没有意义",我没有也七八年这样,我只是每天这样演戏,其实我很努力,我不断地再给自己人生变化,去努力让它有意义.这是我最大的安慰,看起来很美.这样或许也OK.所以我真的觉得那些家里比较有钱的人,年轻的时候就一定要趁着这个机会,多去外面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而不要也是一份好工作,就这样做到死.阿杰的女朋友丢下一句话“你想一辈子当警察么?
你再找别的女朋友吧。
”阿杰其实也不想一辈子当警察,他也有过自暴自弃的时候。
他说“每天这么辛苦不知道为了什么。
”他说“看到就当没看啊,看到又帮不上忙,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但是他觉得更没意思的是在这种时候 女朋友还离他而去 丢下这样的话后来他抓到了“雨夜屠夫” 他终于觉得人生并不是完全无可取之处人生并不是完全别人说了算。
我相信那个女朋友,阿杰也不喜欢她,也不是他去追求她的,肯定是她自己找到阿杰的。
前些年,白领化趋势大增,全国副刊都大大小小做了些类似的专题。
什么CEO,什么经理,辞职了,决定做回自己,每天亚健康的生活并不好。
事实上这样的人在现实社会很少的,谁又能真的 说走就走,舍弃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就做回自己。
很多人都是豪无办法,被拖着走。
还有成哥成哥想跳楼,老婆走了,失业无钱,人生最大的寄托二个女儿走了,换谁到了这时候都想跳楼。
问题是这些问题出来后他并没有跳楼因为他是个懦夫所以导致了以上所有事情的发生,而且他无可补救。
三年后他跳了那一刻他为了菲菲 还有菲菲的女儿 他决定跳了影片这里衔接得很好。
三年前的懦夫在三年后终于被刺激到跳楼了。
他勇敢地跳下来后,他终于跨过三年前的坎了,并且他没死,之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最后歌曲响起,"假如让你吻下去"吴镇宇追着那车子,我哭得淅沥哗啦我最喜欢爱情电影里面2个桥段,看1次就心碎1次1个是男主角为女主角奔跑1个是男主角将什么信物,纸啊这种撕得一片片,往天上扔这2个桥段我超级喜欢.1个男人肯为女人跑 我觉得已经比什么都重要 什么都好了"明天是属于勇敢的人"这是这本电影的核心台词我总有一天要不再演戏我要做回普通人我要坐七年,八年的无聊班头我要真的为你认真地跑一次明天是属于勇敢的我
2008年的时候,看过这部片子,觉得很有感触,也写了一篇影评。
现在到了2012年,重头再看一遍,依然被感动,甚至更感动。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自己的无奈。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在压抑天性的香港社会或者人类社会,人们努力的生存,又努力的寻找一点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尽力伸展着自己被压抑的天性,并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结尾处,长官们是否会公私分明?
导演告诉你,现实就是现实,你可以偶尔幻想一下,但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公平真的会出现,理想真的会实现。
幻想之后,再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人生的奋斗中去吧,有美好又丑陋,这原本就是人生。
非常大团圆he的电影 感觉导演演员都拍的很开心的那种片子 很经典的老警察带小警察过程中找回自己初心的故事,本来以为这么嫩的陈奕迅是小警察,没想到他是老警察,想到他本人再看他在戏里板着脸教训小孩真的很反差,挺可爱的演技也很好。
容祖儿真的太靓了,阳光的靓,这把角色演活了,剧本不是说0缺点但是整体挺好看的,能让人一直挺认真的看,就最后抓雨夜屠夫那段说教意味有点重了,看着怪怪的,陈奕迅回到警厅大家出来迎接他一起鼓掌,拍得真挺阴间,有股eva味儿,总感觉是警员牺牲了,自己脑补出的鼓掌画面,挺惊悚,没想到后面接了一大段he,连方中信导演都没忘,出场那一刹笑死我了,什么叫面面俱到的he👍吴镇宇好像又演爽了,感觉这人第一爱演黑社会,第二爱演傻子哈哈哈哈哈哈md笑死我了 这把演傻子还有吻戏 你小子真的是,@曾志伟这应该算你说的很激烈的那种了……服的 44岁一老汉 后面恢复正常演的也好好,不知道好在哪就是好,惠英红戏咋那么好,看弟弟恢复正常那段演绝了,btw吴镇宇大段跑跑 可爱捏
能准确又真实地抓住世俗生活的无限快乐、忧伤与温情的大众电影唯有香港电影
神经。
琐碎而温馨
不舒服不舒服不舒服
我推薦的是鎮宇哥和那個按摩女的故事
虽然是烂片 我认了
感人
吴镇宇演神经病的片子都不会错
我记得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你第一次去美国
无聊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重看,最吸引人的是,它有指向鲜明的情感烈度,精心构造的成长弧线及饱满鲜活的人物特征,顺带夹杂着花哨的小聪明和个人趣味。看似不起眼的支根末节,恰巧能验证编剧的执行性。
我只能說吳生演精神病毫無難度!
陈奕迅很口爱~
印象中怪怪的
烂
哈哈,典型港片儿的韵味儿~还成吧~
好莫名其妙的片子啊!
冲容祖儿我不想给四星,但是陈奕迅那个小警察的处境和老吴的结尾追车的飙泪,红姐神马的,值得加一星。
浓浓的港片味儿,正剧范儿。叙事清晰,不过也毫无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