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个无删减版,开头,中间,都还算可以,越到后面觉得越来越看不懂,明明只是发育不全,还被切掉了一部分,为什么会武功。。。
为什么有超能力。。。。。。。。。。。。。。。。。。。。。。。。。。。。。。。。。。。。。。。。。。。。。。。。。。。。。。。。。。。。。。。。。。。。。。。。。。。。。。。。。。。。。。。。。。。。。。。。。。。。。。。。。。。。。。。。。。。。。。。。。。。
法国九月一日全国上映,此时再次顿感身在巴黎的幸福。
本文是个人观后感为主,有剧透,还未看片的谨慎阅读。
作为一名普通的恐怖片爱好者,今年确实很期待这一部温子仁自己导演的最新恐怖片Malignant,从预告片释出开始就觉得这部电影似乎很不一样,预告里房屋情景里虚幻之间的切换镜头非常吸引人,这在以前的温导电影里似乎没见过,至于恐怖的源头则是似乎永远潜伏在女主身边的黑影,阴魂不散。
我自己由于非常喜欢《招魂》系列(除去第三部)还有《潜伏》系列(尤其第一部),所以对于Malignant的惊吓程度抱有很大期待。
看完此片后,结果是惊吓程度相当之失望,甚至在小年青较多的场次里都没有人尖叫,要知道很多青少年女生在看恐怖片的时候最喜欢尖叫了,虽然我神烦这种,但她们的尖叫的确能说明片子本身是否足够恐怖。
回到我的标题,温情化,我承认温子仁在他之前的几部恐怖片里就把亲情爱情这些美好的情感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影片的高潮往往需要这些正能量的情感去完成“驱魔”的使命,招魂1里的母女情,招魂2里驱魔夫妇的爱情,以及受害家庭成员间的亲情,这些都是电影里非常鲜明的温暖面向,然而即使感情如此温暖正面,这些电影依然能营造出种种凛冽刺骨的寒冷气氛,烘托出恐怖的氛围,这大概就是我超级喜欢那几部温导恐怖片的原因之一吧。
然而Malignant却不是这种走向,恐怖场景非常的同质化,在第一次最多第二次可能受到惊吓后,之后很容易产生“抗体”免疫,所以在影片结束的时候,我留在厅内,边等着看是否会有彩蛋,边想这算是一部恐怖片吗?
后来觉得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可能更愿意把它算作惊悚片,或者fantasy。
接下来就简单梳理一下主要剧情,以便更好地阐述我为何觉得它很温情而一点也不恐怖的原因。
影片的开篇是来自过去的一段影像,一座孤僻的城堡内其实是一个医学研究机构,而研究对象似乎是一个有不明能力或者“被附身”的孩童,正当室内被这个“怪物”屠杀殆尽的时候,一位勇敢的主治医生开枪结束了一切,并且说要切除“cancer”,此处观众可以猜测“怪物”应该是个小孩,因为他/她的脚上穿着童袜。
而这位被重新捆绑的孩子的面貌却神秘地没有出现,只在刚才的打斗瞬间隔着厚厚的幕布观众应该能看到一个一闪而过的根本不似人脸的东西。
此时我在猜想,这可能是个驱魔故事但被医生给耽误了。
接着时间回到了现在,女主角Madison怀孕挺着大肚子回到家需要休息,无事可做又有暴力倾向的老公则完全没有表示出一点关心,三言两语后还一怒之下将女主推撞上墙,女主头破血流,后脑勺被撞破,她挣扎起来趁老公下楼去拿药品的空隙,随即锁上房门休息。
入夜,老公听到屋里有不明响动,这一段还是很精彩的,好几个不同空间切换的镜头很瘆人,首先这栋房子是两层的,屋外是花园,夜里加上雾气弥漫就好像身处无人的孤岛,而室内两层的空间却异常昏暗,给人强烈的不安感,在灯光闪烁几下后,果不其然,男主被不明的黑色影子扑倒,旋即惨死。
接下来女主醒了,再发现男人惨死后,受惊,此时她也发现黑影并被其追逐,躲进房内后却被黑影撞门推倒,紧接着迟到的警察以及救护人员抵达。
(其实此处想来我有疑问,后面再说)女主醒来后发现孩子没保住(此前女主两年内流产三次),妹妹来看望她,警察也想来询问她,由于没有找到有外人入室杀人的痕迹和证据,相反有邻居说男主人经常殴打女主,所以女主自然成为了警察的唯一嫌疑人。
女主在医院休养好后回到了家中,期间警察也未找到切实的证据来证明女主行凶。
回到家中的女主第一夜就再次亲历了黑影再现,这次与前一次不同的是,她一开始以为黑影来找的是她,结果很快意识到其实她是处在另一个空间内目睹黑影杀人,这种逼真的幻觉令她惊恐,同时醒来她发现自己后脑勺再次渗血。
就这样以同样的方式,黑影一次次在女主的见证下杀掉了三个人,于此同时,她和妹妹也联系了警察告知这些无法解释的“幻觉”,警察本来不相信,但是在发现第二名受害者的时候发现女主说的全都是事实,而细心的男侦探则在女主还未告知之前就来到了第三名死者的死亡现场,并与还未离开的黑影展开了一段精彩的追逐,西雅图的深夜,从地上追到地下,男侦探打伤了黑影却最终没有追上它。
男警探在搜寻信息的过程中了解到,在女主老公之后被杀死的三个人都是影片开头参与诊治那名神秘孩童的医生,他还有孩童的照片,一个大约七岁的女孩,于是他想要找到这个孩子。
而女主的妹妹也在亲历种种事件后,与女主一起回了趟老家,从两人的母亲那里找到了部分女主身世的线索。
女主则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意识到自己其实不叫Madison而是Emily,Madison是被养母收养后所取的名字,而黑影的名字则是Gabriel,并且他是自己童年时候的imaginary friend。
而男警探也侦查到那个长大的孩童其实就是女主Madison。
当女主和妹妹再次联系警察寻求帮助,并决定一起通过催眠的方式找到Gabriel与女主的联系时,影片迎来第一个高潮,从女主家的阁楼顶上掉下一个不明身份的女人(这个女人在影片前半段被黑影绑架并关在阁楼),同时阁楼里还找到了三起杀人案的凶器,于是女主被警察带走拘留,而妹妹则相信姐姐是无辜的,再次试图找到关于姐姐身世的秘密,试图找到Gabriel。
最终妹妹来到了影片开头出现的那座如今已经被荒废的城堡,她找到了姐姐的档案,并回到家与母亲一起观看影像资料。
骇人的真相渐渐浮出,Emily的母亲其实是一名被强暴的15岁小女孩,小女孩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送给医生,而医生则对这个新生儿充满好奇,孩子在医疗研究机构长大,同时观众在镜头里终于知道为何医生们会对这个孩子好奇:Emily是双生儿,她的双胞胎哥哥在子宫内并未发育完全,两人共享一个身体,连大脑都粘连,同时由于哥哥的身体并没有能够独立发育,他的身体是直接长在Emily的背上,瘦小如一具干瘪的骷髅,呼应片头片段里一闪而过不似人脸的“怪物”,而在片头的重大医疗事故发生后,医生们决定彻底移除“哥哥”,并最大限度的保护Emily,于是除了一部分共享的大脑,哥哥的身体被像肿瘤一样整体移除。
妹妹与母亲明白姐姐Madison绝不是坏人,Gabriel是真实存在的,即使他活在姐姐的身体里,同时警察也查到阁楼掉下来的女人其实就是Emily的亲生母亲,而Gabriel最终会来找她。
此时差不多可以明白真相了,Gabriel的一部分一直活在Emily的身体里,他暴戾,残忍并渴望独占Emily的身体,他的出现是为了报复那些想将他除去的医生。
Gabriel害怕Emily会有比他更亲密的伙伴而不再需要他,于是在小时候就试图杀死还在养母肚子里的妹妹,Emily几次流产也是Gabriel造成的。
Emily被丈夫推倒并撞破头才使得Gabriel彻底解放苏醒,进而逐步控制Emily的身体而杀掉了那些人。
影片的结局是警察奋力阻止Gabriel杀妹妹杀母亲,而妹妹则坚信姐姐的意识依然存在,想要唤醒姐姐来阻止Gabriel,最终亲情的力量成功唤醒了Emily,她用同样的方式在意识里囚禁Gabriel,重新夺回身体,并救下了妹妹。
不得不说影片的悬疑做得不错,一开始很容易想到黑影是魔鬼的替身,因为Emily称呼它为demon,后面则容易想到这是精神分裂,直到最后才了解到是畸形双胞胎,导演算是隐藏得不错。
不过,恐怖的力度却消逝在不断重复的场景营造里,每一次杀人和现身都伴随着灯光的闪烁或者无线电信号的异常,而且每次都是深夜降临,于是我真的在她老公死后就再也无法被黑影吓到了,虽然很多场戏的美术布景和特效都非常夺人眼球,深夜矗立在悬崖的孤堡,清冷月光下幽幽的湖面,地下城里废弃的遗址,还有女主几次身临其境的空间转换,这些都是非常炫丽的画面,观赏性不错,但却未能延伸出恐怖的氛围。
想想招魂和潜伏为什么会吓到我,很大的原因在于出其不意,永远是在你不设防的时候吓你,艳阳高照的户外都能见鬼,看电视换不了频道,去调电视机却在电视机边突然出现老人头,晾衣服的瞬间出现人影,镜子里出其不意的异象,永远记得潜伏里一家人白天正围坐在桌边说话,突然镜头一转,母亲就看到了一具狰狞的面孔出现在女儿身旁,当时我就吓到弹起来。
这些经典的场景即使重看我都会忍不住要保护眼睛,不敢直视,但在Malignant里却基本没有此类设计,每一次黑影的出场都是可以预料的,甚至是感觉提前和观众打好了招呼。
所以我觉得温子仁拍这部片子所进行的尝试可能是摆脱他以前的恐怖路数,转而靠设计剧情去吸引观众,毕竟此片的奇情因素的确在招魂和潜伏里看不到,那些片子里不是魔鬼附身就是魔鬼来敲门,算是此类影片最常见的构成要素。
不过温导的这一尝试会不会被他的影迷买单,我个人觉得有点悬,靠剧情设计取胜的恐怖片优秀的也有很多,比如《孤儿怨》,温导虽然套上了华丽的特效和布景,但内核的东西放在恐怖片体系里并不是那么新鲜,案件没有曲折离奇到令人惊讶的地步,也没有精巧的推理,而同时影片本身又不算恐怖,那么要讨好恐怖片爱好者真的有点难。
不过本片还是留了后路的,不管是前传还是后续都可以拍,前传可以拍母亲为主角,也可以拍Emily为主角(甚至此片里Emily母亲即那个15岁小女孩的影像神似招魂2里的珍妮特,当时我以为要打通到招魂宇宙去了),而拍后续也容易,Gabriel只需要再次被解封即可,所以只要票房过得去,也许会有故事展开。
讲了这么多,对于此片情节我也有一个疑问,为何在老公死后,Madison会和黑影有唯一的一次正面交锋,按照后面的剧情,黑影就是Madison本人,那么她看到黑影追逐自己应该是Gabriel制造的幻觉,然而本片其他所有Gabriel制造幻觉的场景都伴随着空间切换的特效,这里的第一次却没有,也是这一点令我一开始很难猜到Gabriel和Madison会是同一个“人”。
怎么说呢,题材很新颖但剧情很老套1.这个片子在对恐怖环境的刻画和对那个加百列的人物设计上确实还是没得说,温导的电影一直都是很高质量的,只是在加百列折断别人骨头时候,那种感觉不是特别真实,特效做的感觉一般。
2.剧情上确实很老套,虽然说这次是寄生但是也和之前的鬼附身什么的没有区别,再加上最后有一段亲生母亲差点唤醒加百列好的一面的时候,这段真的非常的俗,在很多电影里面都有这种桥段。
然后女主又因为亲情爆发出这种力量,夺回了身体控制权,这真的非常的俗。
3.个人觉得这部电影的剧情对比以前的招魂,潜伏这些电影来说真的不算高质量。
4.最后就是说他这个恐怖片不是完全鬼片那种恐怖的感觉,他还掺杂了一种僵尸片的那种恐怖有一些血腥。
总结.虽然说剧情上质量不高,但还是推荐大家看一下的,毕竟还是挺刺激的
看的112min的。
不知道就这么个片怎么能让我逼逼赖赖到超字数,只能写长评了。
剧情很典,感觉套模板也不过如此,神秘的过去啊医院啊发疯啊爆杀啊然后现在全忘了又开始闹鬼之类的,但是设定是真的有点惊艳,我还一直在猜到底是人格分裂还是真有怪物还是精神世界闹鬼,没想到啊那个过去的录像带,女主正面看着很正常,转过来后背居然背着个恐怖的畸胎瘤,有头有脸还有胳膊,恶鬼附身一样,原来那个怪物一直长在她的身上,就在她的背面,杀人的还真是她自己(被夺取控制权的身体)。
切割畸胎瘤的时候真的有点恶心,那个瘤甚至都长着肋骨😇,把脸剥下来把脑子塞进了女主颅骨里。
这也解释了开头她老公让她头砸到墙上之后为什么流血不止枕头上总是有血,那家伙的脸都能从后脑勺钻出来了。
无法解释的是这怪物为什么能控制用电的东西,还有身手那么矫健,力气也那么大😳。
这怪物说实话还有点可怜吧,有正常人的心智,却没有身体,是寄生虫一样的存在,发疯也难免哈哈哈哈。
后面警察局爆杀有点爽。
最后女主跟她老妹讲的话是真的多余😇。
影片BGM是真的牛逼,特别是片头曲,加上剪辑真实给我视听享受,个人感觉电影前半段的内容根本配不上这酷的要死的BGM。
笔者不能说是绝对的恐怖片爱好者,但是也算是对恐怖片情有独钟了。
尤其是喜欢温导的片子,从电锯惊魂入了坑,无论是《招魂》还是《死寂》,甚至到后面非恐怖题材的《速度与激情7》和《海王》,温子仁的风格有区别于一般西方电影,更细致入微,恐怖的气氛渗透到电影的每一个角落,而不是一般西方恐怖题材那种流于形式流于表面的惊吓。
还记得高中刚看电锯惊魂的时候,笔者把短信铃声也改成了那句“I want to play a game”,当然也没用几天……每次一来短信都要吓一跳><这次冲着时隔多年温子仁亲自执导,笔者满怀着十二分的期待进行了观影,为了追求原汁原味,一开始就选择了无删减版。
(当然支持正版也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又忍痛在某奇艺花了6块钱来代表我支持正版的决心)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酌情阅读。
影片一开场出现在1993年的一个康复医院,这里有一个身患特殊疾病的孩子名叫加百利,力大无穷,即使被电击还能吸收并操控电力,虽然口不能言,但是可以运用无线电与人沟通,说的第一句话就是“I will kill you all”。
说真的看到这里,我以为这又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而且康复医院里演员夸张的演技和场景时刻让我以为会突然跳出一个人拿着场记板大喊一声“cut”,又有一些类似于《惊声尖笑》那种荒诞不经的感觉。
然而事实证明这就是正片,随着加百利的主治医生说着“是时候把这个肿瘤切除了”,并没有具体形容这个所谓的“肿瘤”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到了现在。
(在这里吐个槽,本来以为“肿瘤”是什么形容词是暗示……结果还……真就是个肿瘤……)
女主曼迪是 个孕妇,两年内四次怀孕,前三个孩子都不明原因的流产了。
让她本来就酗酒的丈夫德里克变本加厉,一言不合就对曼迪拳脚相加。
曼迪原本生活在一个收养家庭,养父母和他们的亲生女儿—曼迪的妹妹一直都和她关系亲密,但是因为曼迪的家人并不喜欢德里克,德里克已经两年不允许他们见面了。
这一天,德里克更是不顾曼迪还大着肚子一拳将女主锤到了墙上,瞬间曼迪的后脑就流出了鲜血。
本来按照正常人类的思维是不是得叫个120或者报个警?
最不济出了那么多血又是个孕妇,也得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偏不,女主就自己锁上门躺床上睡过去了。
夜晚曼迪听到响动下楼查看,发现丈夫居然已经死了,死状极度扭曲,简直不像人类所为。
而杀害丈夫的凶手还在家里并开始追杀曼迪。
一番追逐下,曼迪晕了过去。
醒来已经躺在医院,而且失去了她第四个孩子。
康复后的曼迪回到家里,仍然感觉家里仿佛还有另一个人的存在,而更令人心惊的是,她产生了特别真实的幻觉。
她就站在家里,却仿佛看到了另一个杀人现场,看到一个瘦高的黑影,仿佛就是杀她丈夫的那个人,在一名医生家里将其残忍杀害。
后来接二连三的幻觉,也对应了现实世界的杀人场景,受害者们都指向了当初那个康复医院,当初的那场“肿瘤切除”手术。
警方在整理当时康复医院的资料时发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档案,而当时接受治疗的那个小女孩,居然就是曼迪。
等等?
曼迪?
那加百利又是谁?
它和曼迪到底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根据曼迪童年的回忆,加百利只是她幻想出来的一个朋友,如果说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个小天使和一个小魔鬼的话,那加百利就更像是那个小魔鬼。
它不停的暗示它自己才是真实的,曼迪的养父母都是虚幻的。
彼时曼迪的养母已经怀孕,加百利还不停的在曼迪的耳边说着曼迪的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不会再爱她了,各种怂恿曼迪对自己未出生的妹妹以及养父母动手。
而随着妹妹的出生,曼迪养父母对她的爱并没有减少,曼迪与妹妹的关系日渐亲密,后来的她再也听不到加百利的声音了。
那现在又是怎么回事?
曼迪现在不但可以看到她“幻想”中的朋友杀人的场面,甚至后来在她家阁楼里,发现了一个被囚禁的奄奄一息的女人,和全套加百利作案的工具。
原来加百利其实就是曼迪小时候的那个“肿瘤”,拥有自己的骨骼四肢和强大的能量,长在曼迪的后背上却和曼迪共用一个大脑,只是她不但力大无穷,拥有超能力,而且就像个魔鬼,心里只有残暴。
当初康复院给曼迪做切除手术的时候,因为不敢切除全部脑部肿瘤,把一部分封在了曼迪的大脑里,这么多年过去,曼迪反复怀孕流产的原因也是因为加百利一直在她的身体里吸收营养,越来越强壮。
那次丈夫的家暴正好释放了加百利。
曼迪以为自己看到的是杀人的幻觉,其实都是加百利控制了她的身体进行的一切复仇行动。
而在他家阁楼那个奄奄一息的女人,就是当初被强暴至怀孕,并把她们送去康复院的曼迪和加百利的生母。
故事的最后,曼迪经过一番挣扎,重新接管了自己的大脑,把加百利封印在了自己的大脑深处,并拥有的加百利的能力(是不是越说越像超级英雄电影了……下一步就得加入复联了吧),回归了正常人的生活。
她的生活里,还有依然爱着她的妹妹,她的养父母。
影片剧情较常规,基本看到一半就能猜出大概的始末。
剧情一涉及到感情方面就略显尴尬,但仍然牵引着观众的心跟着一步步紧张起来。
只是有一些较尴尬的情节和不合时宜的温情互动,总让人刚把心提起来,又马上出戏了。
女主的养父母真的是个好人,收养的孩子没事就自言自语,还要提刀杀自己都不害怕。
仍然无怨无悔的爱着孩子,也不给她找个医生,哪怕是心理医生看看。
而且我到现在也想不明白,女主每天晚上要干那么多体力活,即使自己不知道,第二天从来都不锻炼的她全身就不会痛吗,甚至第一次的时候她还怀着孩子挺着那么大的肚子……每次一出现幻觉后脑勺就会流血,这么长时间了,为啥不去医院看看啊,之前住院的时候也不说拍个脑ct。
如果早点去看看发现脑部有不明增生,及时就医切除,是不是早就没事了,也不会有无辜医生警察的牺牲了呢。
想到这里我恍然大悟,《致命感应》其实不只是恐怖片,更是一部公益片,提醒大家有病就要及早治疗,不要把小毛病拖成大病,影响了自己,更会影响身边的人。
总得来说,《致命感应》作为温导的作品虽然让人难免略显失望,但是也不失为一部及格的B级恐怖片,正式版虽然删减了一些血腥场面,但是不影响整体观影感受,还是推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微信公众号“永无岛的游乐园”
最近的电影总是看得心不在焉,怎么回事???
这个画面比例有什么缘由吗?
催眠也是一贯需要的环节之一。
警察是否一直随身带手电筒的?
楼上掉下来追到地下室,需要时候用上了。
这把剑和双子座冒充的教皇用来杀婴儿时的雅典娜一模一样。
说实话还是蛮好看的造型,剑把是一对翅膀。
还记得吧,一样黄金色的。
刚开始的时候,医生在录像,身后这个奖杯的造型就觉得很特别,留心看了。
抛开恐怖惊悚的外壳,从一部电影的角度来看这部作品,这部电影表达了一个思想:“每个人身体里都住着一个’malignant‘(电影英文名,意为恶性)”。
但是正如大家所见,中文电影名字被翻译成了“致命感应”,一个本来起着画龙点睛作用的影名,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无法传达任何信息的俗不可耐的惊悚片标题。
影片一开始,女主是一个脾气温好、性格善良且带有一丝懦弱的自闭性人格,并且一直持续着,从被男友家暴后只会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保护自己。
报案后反而被警局的人猜忌怀疑成凶手,到送进看守所里和女囚犯关押在一起,被女囚犯无端的拳打脚踢,仿佛这个世界对她充满了无端的恶意。
可每次女主被欺负之后,那个人,那个东西,那个“malignant”,占据了她的身体,它杀了女主的男友,去警察局大开杀戒,杀光殴打女主的囚犯。
与此同时,他也不断寻求为自己报仇的契机——猎杀那些“隐藏他”的医生。
“malignant”,也就是影片中的Gabriel被医学认定为“恶性肿瘤”的终极模式,一个有意识且寄生在人体内的肿瘤,所以被放弃,被医务人员用残忍的方式将他封存进了女主的身体,以至于他心生怨恨。
但影片是否告诉我们,是因为人类的偏见才导致Gabriel变成“malignant”的呢?
很明显不是,因为在医生将其“隐藏”之前,采访幼儿女主的视频已经提到Gabriel想操控女主杀人了,所以Gabriel从出生起就是一个彻底的“malignant”,从相貌到心理。
而他又借助女主的身体存活着。
当女主被Gabriel控制的时候,原本胆小懦弱的女主瞬间会变得力大无比,用同一个身体,轻易做到女主做不到的事情,但他把力气用在了杀人报复上。
影片似乎在通过这一点告诉我们,我们对自己能做到什么一无所知,我们从来不会真正运用自己的身体,女主善良意识操控下的一个原本看似懦弱不堪的身体,在被充满着邪恶与愤怒的Gabriel操控下可以徒手在警局完成一场大屠杀,可以借助围栏徒手从高楼跳下,使男性警官都望而却步......
而如果善良的女主能够如Gabriel一般操控自己的身体,那可能会是另外一个美好而令人振奋故事了。
可惜的是,只有邪恶与愤怒才能使人强大,正如影片中医生采访幼年时期的女主的一段对话:医生:我们发现你最近几周越来越具有攻击性了,能说说为什么吗?
幼年女主:是他让我这么做的,他告诉我去伤人。
医生:所以你就攻击了Bobby?
幼年女主:(点了点头)医生:可是Bobby比你壮两倍啊....幼年女主:Gabriel使我强大。
(Gabriel makes me strong)
整个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这段采访的对话.没有Gabriel,女主就是一个善良到任人欺负的小女孩,但若完全是Gabriel,他又只会杀人,我们永远无法通过选择一种性格达到激发自己潜能的效果,因为无论怎么选都是两个极端.影片的最后,女主在意识海里战胜了Gabriel,夺取了身体控制权,并把Gabriel"关进了笼子里",女主的好姐妹在她眼前被一个巨大的病床压得动弹不得,那个病床正是刚才Gabriel用女主自己的身体轻松扔过去的.女主走向她的姐妹,试图挪开这个巨大的病床,救他姐妹出来,此时又出现一段对话:女主: 我要把这个床从你身上挪走!
Sydney:不要,这太重了.女主:一直都是我的身体,如果他能做到,我也能.(It was always my body,if he was strong enough to do this,then so am I.)
整个影片在此得到升华,被关进笼子里的Gabriel今后仍然和女主共用一个意识,但是女主学会了控制,控制自己的愤怒,控制自己的"malignant",并告诉Gabriel:今后你将在我构建的世界里生存(You get to live in a world that I create).Gabriel将继续存在,但是将受善良的女主控制,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不会再去肆意杀人作恶,但也不会再善良到被人欺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观点解释就是:这个世界就是矛盾的集合体,我们不是在解决矛盾,就是在解决矛盾的路上,而解决矛盾的方法论就是辩证统一的看待问题,不要选择极端的方式认识自己的性格与情绪,,一味的承认自己的善良,会变得和女主一样弱小无助,可一味的选择恶性行事也会让人变得恐怖暴力,所谓物极必反,剧中医生将Gabriel"藏起来",不愿承认一个人恶性的存在,但恶性的化身Gabriel告诉人们不得不承认恶性的存在.所以最后女主从笼里出来,把Gabriel关进笼子里,接受了与恶性共存的客观事实.恶性可以存在于人,但是不能成为人,善与恶就好像黄与蓝两种颜色,单看黄是黄色,单看蓝是蓝色,但当你把黄色与蓝色放进一个盘子里,它不是黄色,也不是蓝色,它变成了绿色,至于是偏黄一点的绿,还是偏蓝一点的绿,就要自己把握了,同理,人不是善良的,人也不是邪恶的,每个人心中都有善,也都有恶,妥善的调和善与恶来控制自己面对世界,从而让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才是一个人最完美的状态.
当然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可能存在"阅读理解"的成分,本人第一次写影评没什么经验,只是偶然看完这部电影,觉得真的拍的很好,但无论影片是否传递了我所描述的这些观点,这些就是我看完本作后的感受.所以五星送上.
《致命感应》与通常所言的“人格分裂”电影有什么区别?
本质上并没有差别。
艾米丽与加百利被设计成寄生双胞胎(看似高妙),加百利以吸食艾米丽的营养而生。
在大多数时候,艾米丽的主观意志能压制加百利的邪恶力量。
但也有时候,比如艾米丽脆弱时,加百利就会占据优势。
这不正是双重人格的表征吗?
两种人格共存于同一个体,时而这者人格强盛,时而那者人格占优,主体从而表现出差异鲜明的两重性格特征。
《致命感应》换了一层表象罢了,内里逻辑不变,依然是“挂羊头卖狗肉”。
而整个故事,依托于复仇片的老套模式,嵌入对亲情的庸俗探讨。
加百利是偶然诞下的怪胎,为了保艾米丽以完好,需要动手术切除他。
由于医学实验不彻底,加百利成了寄生于艾米丽的非物质存在,一旦吸足养分,他就可能反扑重来。
丈夫对艾米丽的一次重击,让加百利“苏醒”,于是他展开血腥的复仇计划。
该如何结局呢?
诉诸于亲情。
爱的力量(非血缘)让艾米丽重获生机,战胜了体内的加百利。
最终予人的教诲竟然是简单的正必胜邪,正义凌驾于血缘之上。
多么缺乏想象力啊,让人难以置信,温子仁要改名温哈欠吗?
即便在恐怖片应有之恐怖元素的制作上,也差强人意。
似乎,西方的恐怖片导演倘若不使用肉眼可见的恐怖元素,他们便拍不出恐怖片。
而东方恐怖片是另一种情形:看不见比肉眼可见更让人感到恐惧。
因此东方恐怖片重氛围体验,通过“无”承载想象恐怖的空间,也由此制胜。
我觉得在恐怖片里面可以算排行前几,整部电影我可以完整看完,悬疑度很高,喜剧性很强。
整体我可以给4.5分(满分5分,仅我个人意见)。
我认为最近几年 的国产恐怖片远远达不到我打这个分数。
我力推的原因:(没有剧透)1.悬疑度很高,不看到最后半小时都不知道幕后真凶是谁(建议看未删减版)2.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女主被家暴,她丈夫死在家里,她目睹一切,然后被弄晕了。
第二段是,警探肖和女主妹妹追查凶手。
第三段是,凶手暴露。
3.凶手真的很让人吃惊!!!
不看到最后,你绝对猜不到。
电影里面也有逻辑问题:(有剧透!!!!!!
)1.女主是一个弱女子,以她的体力,警探怎么可能追不上她;以她的力气怎么拿着一个磨好的奖杯上的刀就可以做到挑战拿着热武器的警察,并且血洗警局,不合理。
2.寄生胎确实有侵占正常人的身体的情况,但是在头皮里面的加百利怎么可能在警局第一次扒开头皮让自己的脸和眼睛露出来呢?
毕竟他是在此之前就多次犯案了。
如果加百利每次作案都要把脸露出来,那女主头皮后的伤口多次开裂,女主不去医院检查伤口这么久都不愈合是不是不合理呢?
毕竟她自己就是一个护士。
暂时就这样,有问题,我下次再继续补充。
全场处理得最好的仅有75分钟那段审讯的戏码,恐怖片最纯粹的法则:强烈的暗示,足够的留白。
如果全场能保持这个质感,5星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可惜的是其它的片段,虽然场面很热闹,但从实体出现以后的情节,就处理得很束手束脚,简直可以用old school来形容有多老套。
既然都打恶魔的擦边球,麻烦再奔放一点好不。
大家又不是不懂,只要一进入肉搏阶段,立马就沦为血浆怪兽片,三星评价已经是鼓励。
血浆,怪兽,如果再一个把握不当,配乐滑个调,细节犯个傻,分分钟会变成林正英式的滑稽喜剧:大姐,门外还躺着位被三尖利刃奖杯扎倒生死未卜的警官-帅不帅一码事,那只是之前的妹妹爱情伏线剧情铺垫-但你们三位,姐妹情深母慈女孝的结尾特写镜头,还配个没亮的台灯,真的没人管他的死活了?
真的很出戏好不好。
再就算剧本最终赢了的其实是加百列,前面的伏笔也根本不足够,为反转而反转的话,就更丢份了
前面还可,后面真面目出来以后...动作戏太喜感了。吴宇卫,橄榄我谢谢🙏
中规中矩的爆米花电影,类型融合的想法做出来看上去就是想让人睡着。
7/10 警局百人斩的调度太棒了,其余一般
当下电影环境,看到这种成色电影不得不拍手叫好,不愧是恐怖大师啊,即便拿来或者致敬的段落,都能跟自己的风格融合的密不透风,鬼片式的招牌神秘莫测+怪奇畸形的视觉冲击,整个丧心病狂的cult杂锦,强烈的镜头游移和回旋式的动作戏跟随,超级浓郁的沉浸感溢出电视屏幕,“招魂”里的“阴风阵阵”,医学研究室“摇篮里的恶魔”,虚实交错的今敏式文风,“血溅警署”的酣畅飒爽,真相逐渐明朗,局势却开始失控,简直是恐怖迷的狂欢盛宴,虽然故事细节经不起推敲,能力和动机还有待商榷,但节奏掌控的如此的好,视听调度堪称极佳,温子仁恐怖大师的称号又坐稳一回,气氛与反转,思维意识的变现,无一不在佐证,他是最懂恐怖片的。★★★★
这很不温子仁 粗糙感如b级片质感的美恐 大内密探零零发恐成为最大剧透
脑壳长着伏地魔的奇洛教授给你点了个赞
缺陷能说一大堆,但观赏性上真的满足了。
未删减版真的太绝了,不亏是温子仁啊!后面的两场大戏甚至让我想起了02年的电影《双瞳》(同样是未删减戏分),太具感官刺激... 顺便吐槽下爱奇艺电影,这种片引进又删减就真的就没啥意思了哈!下次别引进了。ps: 千万别看爱奇艺版、千万别看爱奇艺版、千万别看爱奇艺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温子仁yyds
对于温子仁来说,很不行
扬短避长,又土又俗。
夭寿啦 温子仁不拍鬼片啦 差点忘了温导是拍saw发家的……双面人的设定其实蛮多的但是动起来真的很!帅!啊!不过有一说一但凡女主被家暴以后去拍个脑核磁也不至于这样……
悬疑还行,惊悚不行。
倒不如老實地將《奪命怪胎》好好重拍一次。
温子仁版《姐妹情仇》,硬伤不少,制作也有些敷衍,不过把它当成B级片来看倒是还能接受就是了
6.5/10。纯感官刺激,后脑勺长着的恶魔瞬间把我带回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童年。现在近两小时的恐怖片能不无聊我就知足了。文本贫瘠到像流水线作品,好在制作还行。发现温子仁很喜欢在恐怖片里插一两句美式笑话,有时奏效有时尴尬。
心理惊悚与“肉体”惊悚五五开的温子仁,用一场电影类型实验,表达了对多孩政策的恐惧 (误
这是我见过武术设计最好的恐怖片和身手最敏捷的恐怖片反派。
设定上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儿《死寂》的感觉,但仅限于可能的形式感上,如果可以延展的话倒是能做成一个反超英的文本,甚至能做成一款恐怖动作游戏。(虐杀原形的感觉?)
。。
加百列真是身体开发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