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是喜欢这个故事,就这样一集一集的看了下来。
看剧的初衷是为了山田孝之绫濑遥,太爱这对组合,于是在某个回顾完白夜行结局后的一天晚上打开了它。
剧情其实放在今天来讲略俗套,略煽情,看了简介就知道开头结尾的那种,但就是有一种魔力渐渐的吸引着我。
绝症题材在泡菜剧里真的已经看烂了,起先几部看着觉得是好剧,凄美,看多了就成了狗血做作。
这部剧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所诉说的一切是以爱情为主题,但是剧里并不是大肆渲染,更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许多种情感,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朋友心心念念的互帮互助,恋人之间的相濡以沫,患难与共。
人在世上的最后时间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早知要粉身碎骨,何不放纵了却心愿。
你还记得年少时你爱过的那个她/他吗?
开篇阴雨连绵,男主角颓废的倒在了马路上,大雨不停地下,男主的心理独白:亚纪,你已经离开我17年了。
不知为何,当我听到17年时心里颇有些震动,人生能有多少个17年,当一个人要把另一个人放在心里17年,那要多深的刻骨铭心。
我知道电视剧肯定不现实,只是惊叹于这份爱的美好。
谁让自己原本生活平静的像一潭死水,剧里男女主经历的一切我不可能感受的到,也不可能去选择这样的人生,戏剧毕竟是戏剧。
很喜欢剧的双线模式,一面是男主成年时,一面是少年时。
一面是自己现在的颓废状态,另一面是年少时意气风发的自己。
每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后必定掩埋着深不可测的苦楚。
我慢慢看着他们从欢笑变成悲伤,从喜悦变成哀悼,看到最后发现自己也被感伤的一塌糊涂。
一盒盒磁带,一张张照片,记录的是一个女孩简单的心事,一份爱情的纯粹美好。
可能它们会被遗忘在房间的某个角落,但当你有一天无意中发现,回忆会像潮水袭来压的你喘不过气。
一个人死了就是死了,只会化成一把灰,什么也带不走,但那些留下来的磁带,照片,便是你曾经活在这世上最好的印记。
就如男主一直小心翼翼保留的骨灰瓶,在为了拯救险些被车撞的小孩,在地上摔的粉碎,其实瓶子碎了,就表明,男主终于从被束缚的人生中解放出来了,他开始放下过去,走向新的自己。
一直很喜欢剧的怀旧风,Ed里的夕阳,电线杆,楼房,花海,映衬男主女主,这一点上跟白夜行上尤其相像,大概是一个制作班底吧。
最巧合的是结尾用的都是柴姐的歌,真是好听爆了。
剧里的感情刻画的很细腻,男女主之间的感情线循序渐进,恋人间最初的约会,当女主得病后男主与她隔帘相望接吻,两人间无望而又想相守的婚礼,带恋人去完成最后的心愿,在世界的中心抛洒掉恋人的骨灰。
一件一件,显得简单明了,丝毫不拖泥带水,电影版明显因为时间关系,男女主之间的感情基础刻画的太薄弱,(还有森山未来长相太硬伤),完全没有电视剧来的精彩。
电视剧在刻画内心戏和感情线实在太赞。
对于演员绫濑遥,她是第一个由作品吸引我而让我产生好感的女优,仁医,干物女,白夜行,再加上这一部,足够让我觉得她是个不错的演员,倒不是演技有多强,重在很有诚意,作品质量高。
山田孝之只叹可惜,他最好的黄金年代永远的留在了那几年,演员的人生际遇谁又预测的到,只是苦笑罢了。
不过这俩合作的两部剧,足够在我心里留下好印象了。
这部剧推荐给任何一位喜好爱情剧或感情线的人观看,04年的片子能够拍摄如此细腻,让人动容实乃精品。
谁还记得少年时。
假如我快离开这个世界,在我停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秒,我一定会记得,那天阴雨连绵,我在雨中诵读稿件,那个为我撑伞的少年。
不愧是日剧的经典作品,的确是部很棒的剧集,同时这也是部让我感觉很压抑的片子,甚至有种压抑到窒息的感觉。
很多爱情悲剧让人感动流泪之后情绪也就得到释放了,可是该剧完全不同,看完已经一周了,可是当剧中画面出现在脑海时,依然有欲哭无泪的感觉,就像朔太郎无法接受爷爷已经离开的那种心境。
整个故事是在讲述那段被迫中止的初恋,以及男主角在多年后慢慢尝试走出那段心理阴影迎接新生活,可是导演的处理方式却随着剧情的推进让人越来越深陷17年前的悲剧。
该片每一集都有感人催泪的桥段,即使是在描述两人最美好的那段日子,可是画面突然一转,中年大叔出现了,一脸的茫然不知人生的前进方向,各种行为都像是在做最后的告别,不断重复亚纪已经离去,让人心情始终是灰蒙蒙的。
虽然最后朔太郎放下了,可能因为镜头太少,至少我是越来越放不下。
其实这样结束的初恋才也许是最纯净最美好的,没有了成人之后的诸多顾虑,朔太郎才可能做出那些幼稚但百分百真心的行动,如果有着理性的思维是绝不可能就这样带着结婚登记证书来签名,更无法想象带着如此虚弱的亚纪前往世界中心,只有想到就马上去做,没有更多考虑的少年才会无此无畏。
如果他们二人真的后来慢慢长大,之间的巨大差距可能会让他们越来越远,像《花水木》这样分离再重新相会的桥段更多只存在于想象中。
其实今天刚看完该剧当年的电影版,当“信使”小女孩出现,亚纪弹奏钢琴时惊觉原来自己是看过电影的,可是早已忘却。
相同的故事最后呈现出的感觉竟然会大相径庭,看完电影甚至都没有想流泪的感觉。
可能是电影更注重朔太郎在回忆起过往后,在逐渐树立今后生活下去的决心,向上的意思更加明显的关系吧。
遗忘是人的天性,只有忘却才能有着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17年后的朔太郎其实自己也分不清,那瓶骨灰究竟是无法放下而随身陪伴还是为了防止忘记时刻提醒自己。
人什么时候才会死?
是被人遗忘的时候!
——尾田荣一郎。
我们爱的人其实并不在天堂,而是住在自己的心中,每天都陪伴着你。
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带给我们是对自己年轻时曾经有过纯真的怀念,而在这种纯真的渲染下更显示出了现实的残酷,面对命运的无力。
生命如此脆弱,珍惜每一天的宝贵!
“我想说说我喜欢的东西:第五名是在章鱼烧小店前偷偷摸摸写明信片的松本朔太郎,第四名是被口香糖机关整到的烂好人松本朔太郎,第三名是总弄掉钥匙坐立不安的松本朔太郎,第二名是让我别演朱丽叶的松本朔太郎,第一名是那一天为我撑伞的松本朔太郎。
” 因为想表现出最好的一面而勉强自己很正常,可无论如何,还是更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遇到一个能告诉我“你保持原来的样子就很好”的人。
ep2 绣球花那一段真的太美了。
ep3 父母并肩坐在海边抽烟,侧影融入夕阳中,这种无需多言 能相互支持的感觉真好。
ep3 从突然变轻的自行车脚踏板想起初学会骑车那天和爷爷的约定,“失去一个人原来是这种感觉啊”,喜欢这样的镜头语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所谓的世界,就是愿意拥抱你的人。
在那个人的怀抱里,好温暖。
”那一天,我在你的怀抱里,感受到了整个世界。
ep4 “我本想一个人过完这一生,只要每天过得很忙碌,人生就会很快过去…当我发觉时 已经过了17年。
” “已经可以忘记了吗?
” “还是没办法。
” 在死之前,还有几个17年?
我还必须呼唤几次你的姓名呢?
我还要迎接几万次流泪醒来的早晨呢?
我已经 快要撑不下去了…一切都没有变,只有她缺席的世界,一片冰冷。
“我会记得你们两人的事,你就安心地忘了她吧,再载着某个人,往前走吧。
” ep7 失去的同时也代表着另一种获得。
ep8 “我讨厌的只有以上这些,剩下的都是我喜欢的,全部都喜欢。
” ep9 “人生本来就是由每一天堆积出来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尽情做现在能做的事。
” ep9 两位父亲的对话: “我的女儿…或许已经来日不多了,如果我是朔太郎的父母,一定会说不要拍这种照片,因为我觉得这对留下来的人来说会比较痛苦。
” “不是这样的。
我想…留下来的人一定希望能拥有此刻的幸福吧。
” ep11 不知道为啥,当看到和尚面对亚纪的遗体,哭着说出那句“我喜欢你”的时候,才终于落泪。
(真觉得柄本佑演得很好!
“一想到这就是亚纪,我还是放不了手。
我想一直带着它。
” “因为你不想忘记你与她的一切吗?
” “不,是为了让我不要忘记,亚纪已经死了。
” “我已经无法追上飞奔而去的亚纪,只要我还活着,你我的距离就会不断拉远吧,但是,我不会停止奔跑,因为我不断奔跑的脚印,就是你曾经活在世上的证明。
当我跑完我的人生旅程时,应该可以笑着见到你吧。
” 一部不仅有青涩爱情,还有亲情友情师生情的剧,对各种情感抽丝剥茧,以最适合共情的方式表达出来,感人至深。
永远也忘不了21岁熊猫的侧脸。
第一次刚看这部剧的时候觉得还挺好的,也是第一次接触日剧,都不知道还有电影版的存在。
但是自从看完了电影版的就觉得TV版的有点太磨叽了,这种感情其实用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效果会更好,短暂不拖沓而且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其二就是男主女主长得都太丑了,并且山田前些年还拍了几部大尺度电影,真的辣眼睛,总之是真的没有电影版的耐看。
我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喊到声音沙哑,喊到泪流满面。
身在天堂的你,听到了么?
属于我们的记忆,属于我们的幸福,属于我们的爱,从此只留在我的回忆里。
——这是令我感动的朔太郎与亚纪的爱Top 10伞下的两人在学校老师的告别仪式上,突如其来的大雨只把亚纪留在了原地,雨打在她漂亮的脸上、瘦弱的身体上。
面对此情此景,别人都无动于衷。
只有他,手里有伞的朔。
他为她撑起了伞。
连朔自己都不知为何,只是想这样做。
因为这一场雨、一把伞,两个人的生命之线,产生了交集。
Top 9只属于两人的问好“其实世上最浪漫的事,莫过于能够每天对所爱的人道一声‘早安’。
”韩国作家金河仁的故事告诉了读者这样一个道理。
这样看来,亚纪和朔每天过得都很浪漫。
每天早上,亚纪都会从背后拍拍朔的肩膀,用手指着他的脸说“早”。
每天都这样问好,每天都很幸福。
直到死亡的恐惧打破了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幸福。
亚纪住进了病房、她的父母阻止他们见面……朔会觉得少了什么吧。
少了一声“早”?
少了一个亲昵的动作?
少了的,应该是爱的感觉吧。
当朔冲进病房的时候,他并没有看到亚纪。
那个时候,观众和朔一起叹了口气——失望。
可谁又会想到,纤细的食指再次顶在那写满失望的脸上……这时只属于两个人的问好,只属于亚纪和朔的,这是他们爱情中,不可或缺的浪漫。
Top 8绣球花丛中的吻绣球花有很多漂亮的颜色,亚纪很喜欢去长满绣球花的山顶,那是她的秘密基地。
脚下是开得绚烂的花,眼下是整个渔村,身边是自己喜欢的人。
几个月前,还是那个有些羞涩的亚纪。
几个月后,竟然离开了这个有朔的世界。
她是一个天使,是朔看到的最美丽的女孩。
邓不利多说“我们爱过的人不会真正的离开我们,他们活在我们的身体里。
”亚纪她,永远活在了朔的心里。
亚纪和朔,爱得那么令人羡慕,如同水晶一般没有杂质。
当各类当代小说中的爱情被污染,片山恭一带来的是没被污染的爱情。
他们的爱情像绣球花一样盛开在了高山上,没有人打扰,没有世俗污染,只有鸟兽相随、风雨相伴。
Top 7梦岛的记忆梦岛上的记忆,对朔来说,应该是永生难忘的了吧。
他们拉着手,毫无顾忌的向海躺去。
他们睡在沙滩上,接受阳光的沐浴。
他们在一起烤鱼,讲着未来的事。
他们看到了萤火虫,那是多么难得一见的景象。
谁也不会知道,在梦岛上的放肆玩耍,成了亚纪和大自然的最后一次接触。
那时光邮筒里留下的磁带,记录着亚纪略带哭腔的声音。
梦岛,多美的名字。
你把朔的记忆,停在了亚纪离开前的,最后一个夏天。
Top 6澳大利亚的美丽天空澳大利亚的红色山谷,真是个漂亮的地方。
站在山谷上,伸出手,仿佛就可以触到白云。
点点白云,缀在蓝色的天空中,那白似乎要融进那蓝一般。
就是这样美丽的天空,被朔保存在了相片中,带给了一直想去澳大利亚的亚纪。
从此亚纪迷上了天空,迷上了在病房中看不到的东西。
在亚纪病情恶化的时候,亚纪的妈妈把“天空”带进了病房。
亚纪痛苦的时候,她一抬头,就会看到外面变化莫测的世界。
她一定希望亲眼看到这景象,朔也应一定这样希望,哪怕只看一眼。
Top 5和火车赛跑在亚纪比赛的当天,大木踏上了去东京的旅途,去找他的前女友。
朔、智世、和尚、亚纪,在比赛开始前向火车站跑去。
从幼儿园开始的朋友,这份友情一定很深吧。
那又是什么时候开始,那个女孩喜欢上了其中一个男孩的呢?
以为会一直做朋友,所以忽视了这份喜欢,直到火车向前飞驰,女孩哇地一声哭出来,才知道离开多么不舍。
智世,在和火车赛跑。
大木,最珍惜你的人,永远在你身边。
Top 4最后的成绩那是亚纪最后一跑,倾注了所有的力气。
亚纪就是亚纪,不会认输。
当朔激动地把秒表扔出去的时候,我心里一阵阵的难过:这样一个努力的女孩,上帝为何不肯给她幸福。
是亚纪自己告诉了我答案:有得到就会有失去。
上帝不是在惩罚她,只是给我们一个真理。
Top 3自行车的故事学骑车,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历。
朔的爷爷教会了他骑车。
对于朔来说,爷爷在他心中的地位,丝毫不逊于亚纪。
爷爷去世了,朔应该比他妹妹更难过。
可妹妹哭得泪如雨下,他却没掉下一滴眼泪。
直到他一脚踩空脚蹬子,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
这一摔,摔出了他最悲痛的眼泪。
爷爷与他约定,长大了,朔要当他的司机。
朔的爷爷总是出其不意地跳上朔的自行车。
自行车的后座,永远都能感受到爷爷的重量。
有时候,人习惯于自己的习惯。
朔,早已习惯了爷爷在身边,这种习惯让他觉得爷爷从未离开过自己。
可突然,爷爷不再会出现在后座上了,重量也不再有了。
爷爷,是真的离开了啊!
Top 2爷爷的爱爷爷的爱,爱得深沉,这种爱跨越了50年。
妻子和恋人,到底爱谁更深。
对于自己的恋人,每个人都会报有一丝幻想。
不是朝夕相处,就不会看到对方的缺点。
不是朝夕相处,就会分外想念。
爷爷为了治他恋人的病,去做违法的事,结果被抓了起来,而那位小姐因为刚研制出的疫苗而治好了病。
这样阴差阳错的结局,却没有为爷爷的爱画上句号。
生,无缘相见;死,随风缠绵。
即使是死,骨灰也要在一起。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变迁,相爱着的人的骨灰,消失在了空气中。
Top 1告别过去朔被困在了17岁记忆的牢笼里,没有人能解放他,除非他自己出来。
随身携带的,是亚纪的骨灰,时刻提醒着他亚纪曾经存在。
在他心中挥之不去的,是死去爱人的悲伤。
朔,没有人会怪你重新寻找幸福。
你幸福了,亚纪才会高兴,她不希望你带着悲伤的回忆活一辈子。
你知道吗?
当你在亚纪曾经奋力奔跑的地方洒下她的骨灰时,我的眼泪一下子留了出来。
你亲手解放了自己,走出了记忆的牢笼,亚纪也一定会为你高兴。
朔,你幸福了吗?
难忘和尚为了朋友成全亚纪和朔,难忘亚纪自己编辑出的满是“天空的书”,难忘亚纪朗诵的精美的小诗,难忘朋友们的学园祭,难忘朔在红色山谷的呼喊,难忘由录音机开始的交往。
难忘一次次的感动,难忘毫不世俗的爱情。
爱得那么纯真,爱得那么凄凉,爱得无以复加。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非常浪漫的名字。
记得2005年买过同名电影的DVD,一直没有看的时机,20年后选择了看剧版,哭到胸痛……关于爱情:如果学生时代没有恋爱过,那这一生也许再也不会遇到纯粹、无算计的爱情了。
爱情的美好与难忘,是因为短暂的刻骨铭心,就像一场梦,让我们毫无防备、尽情投入。
婚姻的厌恶感,是因为漫长的日常,不断消耗激情,暴露人性的复杂。
其实生命很短暂,一生爱一个人并不算长久,大概都短到无法完全了解对方吧。
然而人是欲望的动物,总是想得到更多、更多……现实中的自己,是即使结婚也不会想要过同居生活的那种人。
爱因为距离而发光,因为靠近而腐烂。
关于生死:我们从出生开始一步步走向死亡,就像一个倒计时器,每个人在不同的数字停止。
困住人类的从来都不是死亡,而是放不下的执念、不甘与恐惧。
生与死也不是对立,而是像水与尘土,相互滋养,循环不息。
原这世界不再有夺去生命的疾病与灾难🙏原所有生命都能够自然的生灭🙏直至……断轮回。
对,这又是个绝症纯爱故事,我知道你们看的多了,比如《一公升的眼泪》又比如《太阳之歌》。
这个也是经典了,还有长泽雅美主演的电影版。
但是日式纯爱还是不一样的,不同于韩剧的那种不一样。
已近中年的男主回忆起了自己苦涩又甜蜜的初恋,男女主相遇在开学典礼,突然天降大雨,男主勇敢的去为演讲中的女主撑起了伞。
之后就是纯爱的戏份,然后女主就病了,为了男主努力奋斗,纠结,却敌不过病魔。
可是就是这样的剧情依然让人感动,日剧女主总是不同于韩剧的那种积极向上,男主并不是精英,可是就是这样互相鼓励成长着。
最后男主的生活move on了,女主也停留在了世界的中心。
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虽然被安利过很多次,但是我一向对所谓的“纯爱”嗤之以鼻,乳臭未干的小屁孩在褪去纯真的年纪激素萌动的时节突然精虫上脑了,加上白血病和车祸的狗血桥段,算哪门子的“纯”,哪门子的“爱”。
终于,在天国与地狱中毒期看了男女主男二三人分别都参演过的题材,电影版乏善可陈,但剧版是真的把我深深地感动到了,哭的稀里哗啦的,还跑去看了原著。
看完想着沐浴焚香对书影剧三者的异同写个剧评,结果又莫名其妙的鸽到了现在(可能就跟心理学上讲的启动阈值设的太高就,动不了了呗),趁着感动还在,写写自己的感触吧~影版有一点可取的地方,就是跳出了“纯爱”的感动,指出这种“纯爱”之所以让人魂牵梦绕,是因为它的遗憾。
如果“纯爱”变成婚姻,变成柴米油盐,可能就魅力不再了吧。
并且这些感慨借由主角双生一体的爷爷指出,这种抽离的感想,在纯爱题材里面比较难能可贵。
原著最主要的内核也是这个。
但这种精神内核完全撑不起一部好作品,多少会显得男主和男主爷爷有点渣,初恋失去的只是生命,但您怀念的可是纯洁美好的爱情和青春期的兽欲萌动啊,跟身边人过的那几十年养育的几个儿孙相比,还是初恋更可贵啊~让人感慨这都什么玩意儿啊。。。
剧版则不同,与其说在拘泥于讲小情小爱,不如说在探索人生在世生与死的大命题。
因为剧版充足的时长,也将亲情友情师生情娓娓道来,更补充了与初恋不同的身边人之间相互扶助的另一种爱情。
而亚纪,也通过影剧不一样的安排,从单薄的初恋上升到另外一种更宏大的符号。
首先是剧版安排男主单身了十多年,这个桥段后世的纯爱剧给用烂了,但在这部剧里,这个桥段体现的并不仅仅只是男主苍白的“看我有多爱你”的自我感动,而是与女主亚纪的生命共生,与女主的死亡共生,与自己也会终将一日走向的死亡共生。
由于对女主“活着”的执念,17岁的男主没有办法在当时与死亡的女主告别,无法面对自己也终有一日归为虚无的命运。
这种无能为力的表象是男主在后面的岁月都无法恋爱,实质是男主无法真实的活着。
剧版对亚纪骨灰的处理也是另一个非常精妙的设计。
我记得亚纪的骨灰原著里面是在男主修学旅行之后完全被撒到了“世界中心”乌鲁鲁,用浮夸的行为遥远的异国去撑起名为“浪漫”的空架子,好像雄鸟求偶一般的炫耀行为。
剧版则因为男主的无法告别和“任性”保留了一部分骨灰,这部分骨灰则在男主救身边人的时候莫名其妙的丢了。
这个桥段设计的很巧妙,是男主与女主真正的告别,是男主与死亡和解的重要道具,自此男主开始真正的学会活着。
骨灰的丢失伴随着舍身救人,男主的生命开始发自内心的真正去关心另外一个生命。
俗气点说,骨灰的消失我认为象征了人活着的意义是为了别人能够更好的活着。
男主对死亡的执念随着骨灰的消失而结束,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也变得完满。
另外剧版与影版不同的一点是剧版的亚纪在小岛昏倒之前一直对自己的病情是不知情的,而影版的亚纪则是一直都知道自己的白血病,在明知的基础上还任性的登岛游玩。
这一点看似闲笔,却非常关键。
我觉得这决定了“生命”和“爱情”两个命题谁是谁的陪衬的问题。
我的取向是“生命”是比“爱情”更宏大的命题,因此我更喜欢剧版的处理。
剧版里,在亚纪登岛晕倒之前不遗余力的在渲染亚纪青春生命的极致绚烂,美貌、学习好、性格好、体育比赛上的争强好胜、对性的朦胧的探索,这些都是亚纪美好生命力的体现。
而在岛上游玩昏倒之后急转直下,亚纪这朵刚刚开放的花苞面临了病魔的雨打风摧,身体状况恶化,亚纪的情绪也从不知所措到愤怒再到消沉。
男主也在亚纪病势渐笃的过程中,从普通的青春期萌动,到为了实现女主的遗愿而奔走,最终升华到生命历程上的纠缠。
最旺盛美好的生命,与猝不及防的死亡相伴相生,前后对比,让亚纪上升成为一种终将逝去的生命的符号,残酷中让人得到美学上的体验。
影版则有点“死了都要爱”的感觉,有点反正都要死了还不如抛开一切纵情的享乐,我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表达。
真正的爱情是对除自己以外的另一个生命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兴趣。
因为生命是有涯的,才要去抓住每一个美好,去真诚的对待有涯的自己和有涯的每一个他人。
我们用有涯对抗无涯,用一瞬丈量无穷,可能就是这个剧给我的最大感触了吧。
说是这么说,但日子过的还是间歇性鸡血,长时间行尸走肉的(ノಥ益ಥ)。。。
一年十二个月,三月看起来是普通的。
虽然已经进入春天,但是北方的天气丝毫没有暖和的意思,偶尔看见路边发了嫩芽的灌木,才能提醒着你“哦!
原来春天已经来了。
”三月的第二个周末,翻了一遍《白夜行》,又找了相关的日剧看,看了之后感觉有些压抑,不经意间发现我遥和熊猫主演的另一部剧《在世界中心呼喊爱》。
按照平时的观影习惯一般不太涉猎这类言情剧,因之前对《白夜行》里雪穂和亮司的结局唏嘘不已,想弥补下遗憾,索性看了这部《在世界中心呼喊爱》。
这部剧是2004年播出的,那年的绫濑遥19岁,山田孝之21岁,正当青春年少的好时光。
故事背景发生在1987年的夏天,俩人在剧中配合默契,看完后立即取代了《500 Days ofSummer》里的囧瑟夫和佐伊,成为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银幕情侣NO.1。
当年主流言情剧的中的必备元素——少年与少女、校园、初恋、两小无猜、白血病、生离死别,这些现在看来略微狗血的剧情,并不影响这部剧的质量。
严谨的叙事逻辑结构,漂亮的分镜头,闪闪发光的台词脚本以及人物心理细节和故事节奏上的良好把控,让这部节奏略慢的剧看起来非常的舒服。
片中饰演亚纪父亲的是著名演员三浦友和,当年一部《血疑》不仅让他红遍中国的大江南北,更是成为妈妈那辈人心中的“男神”。
这剧也是开当年言情剧套路的先河,不知道三浦大大在看后辈们演绎旧瓶装新酒的故事是什么样的感受?
会不会回想起自己和山口百惠当年的青春故事呢?
总之,歆羡于男女主之间的情比金坚,现实生活中恐怕很少见这样的感情和关系,尤其是现在快速的工作生活节奏,很难让人静下来专心一件事或一个人。
突然就想起木心在《从前慢》中的诗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这诗里面的心境,大概也随着那个年代的言情电视剧一去不复返。
太伤情了
有2处特别感动,一处是她朋友给她女儿起名叫亚纪还有一处是,插曲就叫 朔与亚纪另,知道了火奴鲁鲁这个地方
居然还有电视剧版,真不可思议,那该多难看。。。。。。
重温结束…快要哭瞎了!PS真的没看出来那个是夏帆。。。
有点俗套,但还是被感动到了。
超級經典的.......
8,9集的时候有点儿小拖~其他都不错
日剧什么时候拍地跟韩剧一样墨迹阿~
nerd说还不如看全城热恋感人呢 无语
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但作为同类题材,还是比不上一升的眼泪。不过,如果亚也和遥斗能像亚纪和朔那么轰轰烈烈就好了= =|||
难得映画TV都是高水平的剧。超爱。
第一部打动我的日剧。
神作,没有之一
太煽情太矫情就很假。假得离谱就不好看了。现在不喜欢做做片.不真实,十六七岁就那么多乱七八糟。
让我感动的爱情
很少看日剧,但这部评分还比较高,经典爱情故事
为什么一开始就决定它是一个悲剧呢?。。郑银啊,你给我推荐的啥子电视剧哦!!!
人爱人的电视剧真好看 一点都不滥情
现在才看电视剧,没有以前看电影时的感动了
當年喊到眼紅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