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讲述幕府时代到明治时代的三代珠算人的故事,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对人的影响。
总体看来,节奏较为缓慢,而且关于攘夷的历史事件的讲述较多,不了解那段历史的话观影体验还是受到影响的。
主要描写的是四件事件的四个冲突。
其中两个是反映时代的(时代变化):1.猪山直之负责计算粮仓粮食的计算,发现了上级侵吞倒卖粮食证据,记录了下来后受到了重用;2.直之无法摒弃对旧政府的信仰,反对加入攘夷,和儿子分道扬镳。
另外两个是反映三代人之间冲突的(观念冲突):1.由于家运不济,猪山直之通过家计簿(节俭)挽救了家庭;2.负责家中记账的儿子弄丢了4文钱,父亲严格的要求他补上这4文钱的账,并且不允许他用捡来的4文钱,让他在当晚归还回河里。
最后一段儿子背着父亲的对话还是挺感人的。
儿子不记得父亲什么时候背过他,但清楚的记得把4文钱丢掉的地方。
我的感悟是,自己仰仗的能力、逻辑等等可能在一时是支撑你的信仰,但是也是一把双刃剑,只相信数字的直之变得冷酷,给予至亲无法忘却的伤害。
影片第二次提及“金泽”这地名时,我才后知后觉地恍然醒悟——这不是百万石加贺藩的首府么,就是二百年前,前田利家和妻子阿松创立的那个加贺藩。
前几日看到搜狐网上一个旧专题,很有意思的名字,叫做“日本导演,没有小说你们会死啊”。
这一部《武士の家计簿》,是依据原加贺藩士的家用账簿衍发出的,也算是原创剧本了,虽然森田芳光监督更加广为人知的,还是《其后》一类的小说改编作品(不晓得《让我们乘A列车前行吧》会怎么样呢)。
《利家与松加贺百万石物语》,我只零零星星地看过几集。
那时候于乱世风云里的英雄意气儿女情长颇有些执着和迷恋,剧中利家与阿松夫妇的相知相许、相互搀扶便也显得分外动人,哪怕我自始至终没有能接受唐泽寿明的红眼妆,而松岛菜菜子的职业女性造型相形之下在我看来就平庸了许多,完全不够来引诱美少年——咳,我扯远了。
《武士の家计簿》,至少前面100分钟没有让我失望。
从《笃姬》开始就发现雅人叔叔是适合月带头的俳优,他的眼睛不像瑛太或者松田翔太那样大而明亮,炯炯有神,可是微笑的时候眯着细长的眼睛,能使人感受到某种悠远又切实的温柔。
阿驹给素不相识、艰难地咀嚼着干饭团的直之送去大麦茶,回到同伴身边后才知道那便是自己的相亲对象,在回头看时,竹筒里插了疏落的几枝野花,仍旧安静地摆放在茅屋一角;新婚之夜,直之说,我只是算用人,很笨拙,也许难以出世,这样你也愿意么。
后来逼不得已变卖家产还债,他又问了一次,每次阿驹都回答说:不愿意——如果我这样说呢?
这句台词简直就像为仲间由纪惠量身定制的一样,温柔,顺从,也许有一点点不甘和埋怨,又随即被对面那人春风般的笑容消解了。
我也记得《我想成为贝壳》里面虚弱又坚强地在风中微笑的房江,如同世界的母亲,能吞吐一切痛苦悲伤,报之以喜乐安宁。
就这样结束的话,也已不失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中有维系家族生存的艰难,有面对内政混乱、官员中饱私囊时的刚直不阿,有夫妇间的相濡以沫,有几代人之间的相互关切支持,还有,对世代承袭的职业、对一方算盘的珍重与热爱。
后面25分钟相比之下就显得仓促,年号从片头的天保一下子跳到了庆应(没记错的话,这确实是明治前的最后一个年号,当然直之让年幼的直吉还回前河滩的那枚钱币上是“宽末通宝”的字样),插进了一个类似于SP版《鹿鸣馆》(不知原作如何只能冠以这个定语)的故事,天翻地覆,风云开阖,父子之间也难免一场意料之中的争执,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可是,算盘摔坏了。
本不应当被视为旧势力代表的算盘,被心向时代潮流的儿子成之摔坏了。
加入新政府军,功成名就,返乡思旧,都被匆匆带过。
本也应当匆匆带过。
我并不是为了看明治维新的政治风云才选定了这部电影,我只是恋恋不舍着,当时的瓶花妥帖炉烟静,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武士的家用账》我喜欢韩国的历史片,日本的法律片和职业片。
但是这一部,虽然基于历史人物,而且主人公也是“专业人士”(所谓的“珠算武士”,实际上就是原始的会计师)。
但是,这是我更喜欢的一类影片:中国传统文化片!
我们中国实在缺乏展示传统文化魅力的电影。
而在日本电影里,反而很多,包括《蜩之记》《超高速!
参勤交代》《窈窕舞伎》都属于这类作品。
《武士的家用账》展示的其实也是另外一个方面的文化:廉洁!
中国在汉代开始举荐制,不仅有“秀才”(优秀人才),还有“孝廉”(孝顺廉洁),一是才,一是德。
片中说白了,就是当初朱镕基总理在三个会计学院题写的“不做假账”!
主人公猪山直之,生出来就是一名“珠算武士”。
很明显,他的祖宗就不擅长用剑,所以才当上了底层的武士,而且负责算账。
直之子承父业,也当上了“珠算武士”。
他从小就擅长计算(数学),6岁懂得解鸡兔同笼(片中是乌龟和仙鹤哦)。
长大是个“珠算呆子”,非常认真严谨,而且喜欢计算。
因为对“珠算”的执着,他发现了上司做假账,贪污赈灾物资时。
尽管人微言轻,直之的发现,被上级挡下了。
但是,纸包不住火,因为赈灾不足,引发了灾民暴动,尽管已经把带头暴动的杀了,为了平息民愤,统治者还是处罚了“珠算武士们”。
例外的是升了直之的官职,让他成为会计部门的要员。
对于“珠算”的执着,其实也是对于“职业”的执着。
直之的父亲,在抵当财产时,连武士象征的“短刀”(切腹用的,还是近身防卫用的)都当了,连当铺老板都觉得不合适。
但是直之的父亲却说:我们家的“尊严”是“算盘”!
所以,直之对儿子参军的事也是反对的。
始终认为自己的家族的尊严就是“算盘”,为国贡献,应该是以自己之长。
的确,随着时代的变化,需要的是更多是知识,而不是武艺。
也幸亏有高级的专业水平,儿子猪山成之,不仅没有死在战场上,还辗转成了新时代的主要人物,服务于新成立的“海军部”。
也许,珠算武士是在认命,做好本职,适应天命,而自然、社会似乎也是一直变化之中。
当初因为武艺不出色,而沦为珠算武士,而后来珠算武士又成为决定时代的关键力量。
直之和妻子介绍,自己小时候也要读《论语》。
很明显,他也“严格”地以儒家的法则来约束自己。
儿子因为掉了钱,无法平账,所以他让儿子自己解决。
后来有一天儿子在另一处地方捡到了一文钱,填进了账目。
但是直之却不答应,重新自己掏腰包给了儿子一文钱,然后让儿子把他放回捡钱的地方,因为“武士不能捡钱”。
这种苛刻,恰好是“从小做起”,从“一针一线”做起。
直之继承家业后,他给自己家也建起了账目。
一算才知道自己家濒临破产,但是为了维护武士的“面子”,却还要坚持一切奢侈的消费,尤其是迎来送往的礼仪。
他说服家人,变卖财产及时偿还欠账。
不然欠下的账目只会越来越多,越滚越大,最终破产了更丢人。
而之所以负责账目的高级武士会贪污赈灾物资,就是因为为了维持面子,家里的“收支不均”,为了填补亏空欠账才做出这样的事。
但是事发,被砍杀,更加是丢了“武士的面子”。
家里人都理解直之,并且支持他。
当然,也因此过上了节俭的日子。
甚至直之的母亲,把最心爱的嫁衣都当在当铺里。
临死前,才能够赎回来。
中国人传统为什么节俭,很明显中国人爱面子,更爱“荣誉”!
所谓“知耻不辱”就是这个道理。
直之一家只是靠两个男人的工资维持,虽然节俭,但是也能够过好小日子。
就像不带鱼肉饭盒上班,但是吃红薯也一样充饥,他们过得坦然。
当家的妻子精打细算,也能够让他们吃上美味的饭菜。
而儿子一直就负责家里买卖的账目,从小也懂得如何精打细算。
当然,这种文化,与现代“时髦”的美式消费又有了冲突。
大家都想像美国人那样过着“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明天的账将来再说”。
不过,关键是这种消费观念,背后的自然资源问题。
我们花钱享受,其实是过度提前预支子孙的资源,我们耗费的是子孙的福利。
不仅,看廉洁与节俭。
影片还让我们看到平凡的人生。
影片波澜不惊,虽然有直之因为发现上司做假账被提拔,还有变卖家产还欠账,以及成之从军变成时代新人等情节,但都是平淡人生中的微波。
然后,我们看到直之的父亲去世了,直之的奶奶去世了,直之的母亲去世了……然后就是直之本人,还有片末的成之的生卒年介绍。
人生代代无穷已,留下的是什么呢?
直之一家,留下了完整的“家用簿”,成为了日本历史上,乃至世界会计史上珍贵的文物遗产!
我之前说,我现在更重视“收成”。
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人生的命运,其实一早就被限定在一个狭隘的圈子里,不管这个圈子多高多低,始终远远不及世界的宏大无变。
短暂的岁月,又被命运的轮盘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刻度里,不管多么急切,多么拖沓地想改变,都毫无办法。
看着父辈的离开,接下担子;然后再离开,卸下担子……我们能够关心的只是留下什么。
所以,这才是儒家精神的本质!
18.3.30 ahy9n0�7�W�h�
幕末、黄昏、普通武士、对父亲的追忆,面对这样的开篇,《武士的家用帐》很难不叫人想起《黄昏清兵卫》,想起山田洋次以及众多藤泽周平作品改编的时代剧。
二者的不同可能来自真实与否,《武士的家用帐》有故事人物原型,加贺藩和金泽也确凿存在,而藤泽周平的海坂藩则是虚构架空的地方。
在我看来,它们最大的不同是来自于描写对象,《黄昏清兵卫》等作品大多是有绝对主角的存在,再要么就是苦命鸳鸯一对人,但《武士的家用帐》却是一个家族式的辐射,往复再三,虽有父亲猪山直之这样的中心人物,然而众多家族成员占据了不小的篇幅。
如果说新千年的时代剧已经放低了身段,一日三餐、一慢再慢,那么《武士的家用帐》就慢到几近“一碗白水”的境界。
整部影片几乎没有像样的冲突矛盾,至于拔刀亮剑,那更是不可能出现的。
猪山家的武器是算盘和笔,而最大危机是负债,然后变卖家产。
对于这一段,电影的气氛居然是诙谐的,父亲在讨价还价,母亲不愿交出珍爱的友禅染小袖,与此同时,妻子还有点夸张地在临产。
一直到后面的饭团甘薯、贝壳围棋,影片始终在渲染这种近似拮据的节俭,不乏黑色。
无论用刀还是用算盘,武士们始终得要保持体面,保持与身份有关的尊严。
寻常人可以潦倒,可以不顾品行,但在武士看来,那是绝对不允许的。
结果,猪山直之偏偏可以不顾面子。
《武士的家用帐》的原则主旨也在于此,在儿子看来,父亲刻板得不近人情,连累一家人受罪,简直比算盘还冰冷。
然而正是看似无法沟通的矛盾,反而爆发出惊人的情感力量。
当父亲被时代所淘汰,儿子却继承了父业,家族之火没有熄灭。
《武士的家用帐》的用心是很多细微之处,从婚礼、满月酒、穿裤仪式到葬礼,一系列的运动镜头组,大有像《一一》那种“四两拨千斤”的架势。
生老病死,那也不过是一账本,只是,人生真可以用算盘来打,还带精挑细算?
《武士的家用帐》的重点其实不是父亲更不是算盘,它要说的是家族故事,是端正品行,对自己、对别人负责。
稍有遗憾的是尾声部分,电影落入了通俗剧的煽情模式。
在爷爷背孙子、儿子背父亲的今昔对照下,儿子突然想起纸画的红鲷,想起了他在父亲背上,摇来摇去的欢乐。
应该说,在平淡了那么长时间,《武士的家用帐》来这么一下煽情,看起来观众也非常受用,然而首尾呼应的回忆篇章太过绵长,导致了情节点的随意散落,缺乏能使得上劲的地方。
即便拿出《其后》和《宛如阿修罗》等例子作对照,森田芳光的时代剧依然要平淡出太多太多。
就像夫妻间的相识、结婚到恩爱,只是一壶茶、一枝花和一把梳,顶多加上几段对话。
这种平淡是电影所追求的形式内核,也是阻碍观众进入的最大命门。
好在,当时代的薄暮之光映照在人物身上,《武士的家用帐》也显露了它最有趣的一面,即武士家族的命运起伏——这也可以引申为时代剧的重要话题。
迁往东京的猪山家没有成为炮灰,在算盘之前,他们还是佩刀武士。
面对明治维新的时代需要,他们也接受了角色的转变。
只要服从武士的原则,无论胜利者还是炮灰,他们都令人钦佩和尊敬。
【南方都市报 木卫映画 http://gcontent.oeeee.com/2/a2/2a27b8144ac02f67/Blog/6a2/775f7d.html】
首发在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心是主人身是客)==1最近,在看堺雅人的剧。
我看剧,有这样一种习惯。
看到一部有意思的剧,把这剧编剧或者导演的电影全部看一遍。
看到一个颜值高的演员(颜值不高演技搭救,主要还是看颜值),去把他/她所演的电影全部拉一遍。
看过《半泽直树》和《Legal High》1、2后,觉得这个大吵大嚷、表情动作极其夸张的小个子男人,──堺雅人,有点意思。
堺雅人居然是早稻田大学的学霸,而且,还是专攻中国文学的。
《红楼梦》、《三国》,我们可能玩不过他。
为了心爱的表演事业,他从早稻田大学辍学,甚至和不支持他的父母断绝了来往,真够倔强的。
一直不红一直不红一直不红,长达十年。
2004年起终有起色,开始担任主演。
2012年,演了《Legal High 1》大热,三十九岁,登上事业顶峰。
堺雅人的妻子,菅野美穗,现在是有实力的演技派演员。
20岁时拍的写真NUDITY,是日本写真历史上销量仅次于宫泽理惠排第二的热销作品,售出了80万册。
当年她在记者会上痛哭流涕,表示拍这样大胆的写真并非出于自愿。
不知道是经纪公司欠债逼她,还是她天真受骗。
扒堺雅人,居然扒出了这么一段。
谁叫我一看见写真,眼就发光呢?
(图我就不放了,不毒害大家。
)2为研究堺雅人的演技,去看《武士的家用帐》。
《武士的家用帐》通过儿子的视角,看他的父亲,──一个会计师武士,怎样殚精竭虑,带领家人渡过德川幕府末期那段武士们(也包括藩主)穷途末日的穷日子。
堺雅人在片中饰演一个老实、木讷又严谨的会计师武士猪山直之。
没错,他们猪山(这啥姓氏?
猪啊!
)家族就是世世代代给藩主珠算,──打算盘、算账。
他们是把算盘看得比武士刀更重要的一个武士阶层,落魄时,武士刀可以卖掉,算盘留下。
堺雅人在剧中变得沉默寡言、规矩守旧,和《Legal High》里大吵大嚷、动作夸张、想法出位的古美门律师大相径庭,简直不像是同一个人所饰。
这反差也太大了,看着猪山直之瘪着嘴节约拘谨的古板样子,就会出戏到古美门酒池肉林的风骚样子。
3《武士的家用帐》的基调是所有的人都善良,不过,所有的人都过苦逼的日子,有点像《蓝风筝》、《小鞋子》。
儿子的妈刚嫁进门,第一天就去厨房干活。
被婆婆叫住,说:“一开始就这么卖力干活,以后大家都会觉得应份。
干活么,随便做一点应付下可以了。
”(居然有这样的婆婆!
)公公也是一团和气,除了向人提他的当年勇:把城门漆成红色的提议被藩主采纳,没有其它的嗜好,一切听凭儿子。
家庭气氛和睦、温暖。
工作上,父亲发现赈灾的粮食被同僚私自扣起,据实以报。
非但没受到同僚的打压报复,反受到新任上司的提拔。
职场上的人事环境也算不上残酷。
然而,日子却过得越来越艰辛。
父亲把每一笔用费详细地记录,锱铢必较。
自己的婚礼、儿子的穿裤仪、父亲的葬礼,他都端坐一角,浑似没有人情味地都在算钱。
说起来,父亲是个精明、果断而有能力的人。
一旦发现入不敷出,马上变卖家财、废除不必要的开支、毫不在乎脸面,儿子的穿裤仪都用手绘鲷鱼替代真鱼。
(亲戚们也没露出刁难神色。
所以说这部剧的人情刻划得太不世故了。
)以父亲这样的能力,还身居要职,加上,猪山家本来就是中层武士阶层,有房产、有仆人,日子仍过得这样拮据。
连围棋的棋子也用贝壳代替,生孩子最大的补品是舔一舔糖。
后来的吃饭,一家子坐得端端正正,都在“咯嗒咯嗒”啃腌萝卜、喝稀粥。
那么,其他人呢?
4有许多一晃而过的台词、镜头从侧面描绘德川幕府末期人们的生活:父亲贪污的同僚说:我也不想这样做,可实在家里困难。
父亲有的上司因破产进了官邸狱。
连殿下和小姐们的饮食费用也减少。
为维护藩主的颜面,父亲向藩主进言说只改变了菜式做法,没有减少菜碟的数量。
这明明是朝三暮四,把藩主当猴耍嘛,藩主却笑笑地接受了。
从上到下,整个德川幕府的经济已经崩溃,封建武士阶级的制度再无法支撑了。
可父亲还是信奉这种制度,伺奉藩主,不会有任何对制度进行反思、产生改良的想法。
长大后的儿子支持明治维新,和守旧的父亲发生分歧,离家进京。
在新政府中,却因为父亲所传授的珠算技术,受到器重,出任海军会计总监。
上司对他说:武士要多少有多少,会珠算的武士就不多,一个顶一万个。
儿子有所悟,回乡探父,父亲已风烛残年,体力不支,却对儿子说:想去京城住。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是他对封建藩主和武士制度的反思。
熬守了一辈子的艰苦,最后终于认同了儿子,认同了新时代。
父亲去世,儿子穿着传统和服端坐,军装挂在一角,算葬礼的费用。
父亲认同了新时代,儿子认同了父亲的价值观。
5看到最后,发现故事结束了,不要急着关掉。
最后的文字述说很有意思,我反复刷了几遍。
在算父亲去世后,母亲活了二十多年才去世。
电影中间父亲向爷爷奶奶解释家里入不敷出,报的一串数字:工资3000,生活用费1200,亲戚2000,佣人多少多少……在亲戚方面的花费超过了一家的生活用费,不知道是什么费用,人情还是救济?
我看电影,凈会琢磨这些。
6把这部片子当作家庭伦理片看,削弱了片子的意义。
导演森田芳光用了相当的春秋笔法。
森田芳光拍过《失乐园》。
这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吧?
只有提这些才会有人记得啊。
后接两篇:身是客的武士片专场:《武士的一分》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341399/身是客的武士片专场: 《黄昏的清兵卫》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341676/=================================更多文章,请关注我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当时疯狂喜欢堺雅人的时候,把他主演的所有电影都看了一遍。
高质量的剧本选择能让喜欢日剧的朋友对他的大部分电影都耳熟能详。
《金色梦乡》、《南极料理人》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丈夫得了忧郁症》、《最后的武士》以及《盗钥匙的方法》在特定题材电影做比较时,这几部也会被人拎出来再津津乐道一番。
唯独这部《武士的家计簿》是最容易被人遗忘的。
电影里人生的细水流长,一家人柴米油盐的个中滋味,给人暖暖的感觉。
这是我去年12月以来到天堂电影院观看的第29部电影,也是2016年以来到电影院观看的第519部电影。
本片作为文艺片是比较小众的,十二年前的电影在豆瓣评分上也只有3722人打分,当然,我会是那第3723个人。
当晚天堂电影院一共八位观众(五男三女),我对岛国文艺片也是由衷地喜爱,天堂电影院又近在咫尺,自然欣然前往。
罗导对日本电影选片的标准相当符合我的口味,他选择的岛国片我都很喜欢,比如《浅草小子》《杀妻俱乐部》《重力小丑》《东京贵族女子》《眩:北斋之女》《火宅之人》《未来的回忆》都给我太多感动!
一本好莱坞关于编剧的书说到:“几乎所有的电影故事都可以简化为一句话:某人要做某事,成或没成。
”所以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同样是做会计的儿子回忆当年作为算盘武士的父亲如何竭尽所能通过家用帐挽救濒临破产的武士家业,最后,父亲成功了。
”这是我第一次看堺雅人和仲间由纪惠的影视作品,堺雅人作为男主角发挥出色,获得当年的日本电影学院奖的影帝提名,他的表演温文尔雅,关键时刻又坚韧决绝,那种似笑非笑的呆萌气质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
仲间由纪惠把日本家庭主妇的善良贤惠演绎地淋漓尽致,让人不由对“日本妻子”这一世界上最理想的妻子又平添了几分向往。
女配角松坂庆子虽已年华老去,却依旧可爱灵动,连声音都那么好听,她抽水烟的姿态简直不要太萌!
配乐也非常到位,尤其是男女主角大婚的日子的BGM不由让人对婚姻的仪式感有了更深的体会。
画面光影朴实,完美展现了日本幕府后期的风土人情,男女主角在河边的邂逅,女主角当时还在河边染布,河边风光迤逦,浪漫无比。
影片聚焦幕府后期的算用士(就是算盘武士),算盘世家出身的男主角作为别人眼里的“算盘呆子”,他恪尽职守,不畏强权,具有极强的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当时很多武士由于好面子,家用奢侈,导致最终破产!
他继承父亲的家业才发现自家已是负债累累,濒临破产!
所以他毅然决然地节衣缩食,变卖家产,坚持记账,全家老小上下同心,共渡难关!
影片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大场面,但是温馨宁静的家长里短、波澜不惊的淡定从容让人感同身受,甘之如饴。
精彩台词:“和服是女人的命啊!
”“我买了一条便宜的鳕鱼,做了鳕鱼昆布卷,还可以打汤。
”难忘场景:儿子四岁的成人礼上“吃”纸鲷鱼。
父亲背四岁的儿子以及多年以后儿子背年迈的父亲。
我在豆瓣给这部电影评分8.0分。
在日本经济危机爆发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一大批以幕末时代为背景,反思传统武士精神,试图对武士精神做出新的阐释的“另类武士电影”,代表作包括《黄昏的清兵卫》、《切腹》、《武士的一分》、《舌尖上的武士道》等。
主角大多要么是穷困潦倒的下级武士,要么就是一些并不从事战斗的武士,比如会计、厨师、乃至专门帮藩主试毒的试吃员等。
这些电影中所谓的“幕末”,其实是对现代日本经济大萧条的映射。
这些电影都力图回答一个问题:即人在一个经济衰退、传统价值观念失范、外部环境产生巨大变化的时代该如何自处。
这部电影给出的答案是——每个武士的本分都是不同的,没有唯一的本分。
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坚持自己份内要坚持的原则,就是一个成功的武士了。
至于所谓的“武士的尊严”,并不重要,尊严不体现在排场与消费当中,粗茶淡饭中的坚守,亦是一种尊严。
《珠算武士》又见堺雅人,这次不是剑圣的冢原卜传了,而是珠算高手之武士!
(关于堺雅人的简介,可以参见“戏疯子的《Legal High》”http://bbs.bianzhirensheng.com/thread-1185790-1-1.html其之前热剧还有《半泽直树》http://bbs.bianzhirensheng.com/thread-1175986-1-1.html)明治维新前后的那个历史时期,堺雅人饰演的加贺州武士(钱粮谋)猪山直之,成长、担当、站立起来!
主要工作是担当藩内的“算用人”。
所谓算用人,形同于今天的会计,每天最常打交道的便是算盘和账本,这也属猪山家世代传习的工作。
直之忠直善良,克尽职守,不免要遭到贪妄之徒的弹压,他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贫穷富贵一概安之若素。
前半部分主要描述二件事,第一是出道不久之“算用人”猪山直之实地探访、多方求证、仓库清点,终于获取足够数据,证实主管贪墨藩主下发之赈灾粮!
从而获得重用。
第二是其父入微出阔,家计频于破产,担当全家责任的猪山直之亦然典当全家贵重物资,削减债务,节省开支,努力还清。
在这个清贫时节,之后的第二主人公,猪山直之长子,被教育、熏陶为重计算、长筹划的新一代“算用人”,并成功地在那个死伤累累的时代变更迭,依靠出众技艺获得新政府重用。
这就是三代珠算武士的写照。
当我们掩卷而思的时候,不由回想其幕府倾倒的那个年代,黑船压阵、勤王血刃。
更是从一个小小贫寒武士的家用账簿得失计算,锱铢必较,看出那个年代相对落后的日本,如何节衣缩食、励精图治、全民一心,终于踏上维新、获得提升。
反观我们的同时代,依然为石舫弃炮船,终至甲午败。
而本剧其实是根据历史学家磯田道史的著作《武士の家計簿 「加賀藩御算用者」の幕末維新》的著作改编,该书更是真的由德川幕府时期猪山直之的家计簿整理而成。
一切皆为实际映射啊,过去的,不能让他过去啊!
堺雅人,演的认真,也是其作品中,必较出色的!
记得妈妈说过,外公的爱是男人的一种爱,不说出来,但肩负了家庭的责任。
看完《武士的家用账》后,我能感受到男主的责任和爱。
珠算,好像还给老师了。
于是,随着镜头的推移,很感慨。
珠算武士,珠算呆子。
刻板、有原则,明明是天才,最后落得清廉一生。
四文钱,还回去,不是会计的强迫症,而是不能拿不属于你的东西,这是会计最基本的原则。
唯独不能接受父亲去世,儿子独自认真做账。
虽然这也是爱。
谁会在新婚之夜,算结婚成本?
谁会在面临破产时,强迫父母长辈们割舍掉他们的珍爱?
谁会在亲人过世后,认真计算丧葬费用?
是谁会把花插在竹水壶里?
是谁坚持买下贵的那个“栉”,并默许留下;又是谁画下鲷鱼,背起儿子,送上砂糖?
猪山直之( 堺雅人 饰),这男人维系和挽救了家庭,原则不乏温情。
PS:媳妇第一天就去厨房干活。
被婆婆叫住,说:“作为媳妇和女婿是不一样的。
最开始很重要,为了让公公婆婆满意开始就拼命干活,以后就会被觉得理所当然。
多走出一步的话,身份就会低一等,你要记在心里。
开始要适当的做才是理所当然。
”
理财意识是要传承的!有这样的家承,相信猪山家以后也是过得很好的
武士的流水账。。。不过,日本电影题材的宽泛的确令人佩服。
你的职业,就是你的武士之道
过一种生活,精打细算,细水长流!
3.5 珠算武士,家庭琐事折射出历史和时代的印记。一头一尾好,中间虽不沉闷也难免感觉冗长。
本是冲着堺雅人去补的,不过电影并没有预想的那样有生趣,剧情多少有些俗套,勇武持刀的武士的退化主题与日本电影文化的退化主题是相互映射的。
切记,不记账,会破产
真不错啊,在2022年的年尾和2023年的年初用吃午饭的时间慢慢看完的低成本电影。全片没有复杂的特效和道具,讲述了三代算用人(会计世家)的人生,影片源于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
看的很沉闷啊~
日本精神特点之一
雅人叔一补 过的好苦啊
21/10/13:中规中矩的传记片
雅人叔儿真萌……
就还蛮沉闷的 全篇也说不出哪儿是高潮 但是静下心来看会觉得也是一种不平淡吧 和算盘打交道的武士的一生......
稀罕男主的小眯眯眼,用了好多溶镜头
世代传承的会计师家族史诗,由堺雅人扮演这种正直到无底线的“珠算呆子”我想没人更适合的了。为了维持武士的尊严居然命令儿子把捡回的硬币丢回去,还毫不担心半夜一个人出行的危险,这种武士道精神简直太可恶了。从小培养的珠算能力确实是后来成功的基础。为了还债每日记账效果也很明显,虽然很死板。
虽然日本电影大都节奏较慢,但这部剧情甚是清汤寡味。雅人叔的表演中规中矩吧,仲间由纪惠反而表现不错,低眉浅笑很得我心啊~
文字和切割稍显生硬,音乐基调设置的太过消沉了些。其他的么,雅人叔叔真是软软萌萌啊
这并不是很完美的片子,但在最近看的这么多里面算是不错了。前面的铺垫有点长,最后也略显啰嗦,但是片子的配乐简直美透了,有些桥段(那条和服)很感动!ps:堺雅人的表情太有喜感了……
雅人叔好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