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写过长评论,看了不少深有感触的电影,但自己总感觉没那么多可写的。
但昨晚看了一篇《韩公主》的影评《你以为,现实与电影差不多?
》,与那位LZ有几处很不同的意见,想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我不懂为何原文LZ老是觉得导演在变着法遮掩淡化回避,我想在“改变了国家的电影”《熔炉》都上映了的环境中,韩国的导演不至于这么畏畏缩缩。
片中那些改编如果不改,犯罪者全都十恶不赦,父母无耻贪婪,同学百般欺凌,还有警察老师路人等都指责受害者,那这电影是不是太单一了点?
改编电影必然有改变,要突出导演认为最主要的方面,不可能什么都去直接揭露。
有的要从反面揭露,有的只需暗示即可。
反之,导演也可以加入一些这个特定真实事件中没有体现但他认为有相似性的东西进去,比如受到欺凌胁迫的东允,虽然在密阳lun歼事件中貌似没有这么个角色,但在其他事件中肯定存在,并且和被lun者有共性,可以一起探讨。
>> 改编1:原文LZ说真实事件中的受害者年幼无知,十分无辜,而电影中的受害者有点咎由自取,我不太赞同。
真实事件中的受害者,尤其是打错电话那个已经16岁了,和片中的主人公差不多,但却抱着浪漫幻想去见了那个带她们走向地狱的男生,这岂不是也成了一种咎由自取?
而且像这种程度的青少年犯罪属于非常规性的个例。
就拿马jia爵或饮用水下药这些事例来说,全国闹过矛盾的宿舍千千万,但真正最终酿成那种悲剧的只是极少数,因此花玉和韩公主怎么可能预料到那些男生会如此禽兽不如?
至于东允这个角色,我认为很有必要存在。
无论是真实事件还是电影中,那些加害者都很恶劣没错,但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正是他们所遭受的经历和成长的环境造成了他们不健全的人格,才会犯下“十恶不赦”的罪行。
加入东允这个被胁迫教唆的角色,才能让我们不简单地把加害者当成恶魔,才会去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另外原文LZ说东允懦弱,但却不了解别人的处境。
韩国的排挤和欺辱现象比我国严重,无论学校还是公司,都要分小团体,你要么当欺辱者,要么当被欺辱者,一旦被当成了欺辱嘲弄的对象,你就很难翻身了。
东允都被疯-狗上过了,几十个人欺负他,他能怎么反抗?
莉莉周里的女生被lun了也只是剃光头破坏了自己的形象,她也没报警。
反抗,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个人既当过欺辱者,也当过被欺辱者,深有感触。
>> 改编2:即使真实事件中的父母当真那么完全不顾女儿只贪钱,那也属于极端个例,不具有值得电影来探讨的共性。
试问现实生活中发生了这样的事,会像密阳这起事件中的父母那样做的有多少?
我想不多。
如果电影中不改,那人们也只能骂骂这对父母没良心无耻罢了,其形象过于脸谱化。
而片中的父亲才更有广泛代表性,一边叫着“法律只是为有钱有权的人制定的”,一边又拿着骗女儿签的请愿书去领钱然后去花天酒地。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中国也是,整天怨天尤人,抨击社会国家的人很多,但自己却毫无作为,麻醉在各种低俗的娱乐中。
>> 改编3:表现校园欺凌不是这片的主题,根本不是什么“故意不去揭露”。
原文LZ说电影将宮菊遭受的苦难减少了很多,更是无稽之谈。
让身心备受摧残的宮菊感受到一点温暖和希望,最后却再次让其跌入冰冷黑暗的深渊难道不更让她痛苦,更让观众心痛?
片中当短发朋友不理解宮菊为何老是拒绝当歌手的机会,宮菊说“我想做也做不了”,短发朋友问“哪儿有这种事”,宮菊大喊道“就是有,你知道什么!
”——无法与他人言说的痛苦才是最大的痛苦,片中的宮菊,喜欢音乐却不能展示才华,朋友的帮助只能拒绝,收到经纪公司的邀请也只能放弃……阳光和温暖就在一米开外却只能退到阴冷之处孤独,看着在乎自己的人因自己而痛苦却不能说明缘由——这种痛苦和绝望才是最深沉最悲哀的。
宮菊的这几个朋友很真实,短发女是有时遇到的善良活泼女,其他几个更现实但也没什么错。
最后这几个朋友没接电话也是因为刚看了那段录像太震惊,也知道了是自己害宮菊被曝光所以不晓得如何面对她。
不过我也搞不懂为何她们那么喜欢录音录像和让宮菊红。
>> 改编4我不想多说,“保存警察颜面”这种说法只是原文LZ的主观臆断。
别说电影,就是韩剧里也时有批判总统,大法官和整个统治阶层的的,韩国导演何必要为警察保存颜面?
他拍这种电影,就做好了低票房的准备和敢于批判的担当。
而且如果每个方面都要大书特书,那这电影要拍成3小时的了,而且毫无主次之分。
下午刚看完一个新闻,广西灵山有一个中年男子杀死四个小学生,报道短短4行,解释了事件地点人物。
但是没有动机。
下面跟帖“这种人要诛九族!!!
”这个人到底是为什么要杀死小学生啊,无冤无仇嘛,如果要什么冤情可以去与当事人拼命啊。
正当我思考的时候我想起了这个回帖。
诛九族?
错的是那个“中年人”,和他的家人有什么关系?
他的家人里面也可能有小学生。
那么那个中年人受到自己无法接受也不无解决的事情的时候,为什么会杀掉小学生呢?
是不是在人性中都有这种因子,当受到无法接受也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自己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弱者,然后弱者再给其他的弱者一刀。
性本善还是本恶呢?
每当有类似新闻时人们的关注焦点在结果上,并不在过程与动机,这似乎是现在媒体的一个惯用的导向方式,让人的感觉是为了掩盖一些事实。
葛大爷说“杀人诛心”,当人们只知道杀人这个结果,再杀掉这个罪人。
但是在什么心境下杀人的呢?
连动机都不在意,如何能诛了这些类似的罪恶之心?
这些想法还没有完全的结束就想这个世界真是炒蛋,我要看个轻松的电影放松一下,《韩公主》?
呵呵呵,都公主了,听起来是草莓味的,我都迫(pai 三声)不及待了。
撕拉,咽下口水。
结果,哎.....我们先来聊一聊真实的案件我用默认的搜狗搜索了一下,发现完全找不到什么干货,再使用百度搜索了一下,不愧是著名的流亡民搜索,有了一些线索,看见了维基百科里面韩文版的,但是内容少,再点击进去之后全是韩文,看不懂,又搜索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在多看看搜素出来了维基百科里面日文版的,内容很多,很详细,看着里面洋洋洒洒的日本阅读障碍快犯了,为什么搜索不出中文版的呢?
是不是官方不希望我们了解这些骇人听闻的事情呢?
就好像养小孩一样,不希望我们接触18禁的东西,世界是和谐的,社会是美好的,人人都是友善的。
捡到1分钱要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过马路要看红绿灯,喜洋洋是好动漫,我们都爱看!!!
某神秘组织当起了我们的大家长,告诉我们这些道理,听了很多年,我懂得很多这些道理,可依旧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为什么?
如果我有一个小孩,我会在他3.4岁懂事之后告诉他他身边的真实情况,而不是像《孝子洞的理发师》里面的大脸哥一样大力的扇自己儿子的耳光,就因为总统的儿子骂自己的老爹,还伙同一群“懂事”的孩子围堵自己,自己逃离时轻轻推了一把,总统儿子就嚎啕大哭,满地打滚。
被打的孩子无辜的眼睛深深的刺痛了我,我想对他说:“别哭,这不是你的错!!!
是。。。。。。
(现在是大脸叔,以后是大脸爷,就让这个电影界的奇观,韩国电影的奇迹继续下去吧)我绝不会让这样的悲剧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演!!!
但是理智告诉我说:“说的好像你个单身狗马上就能有个孩子似的。
”收继续说道搜索出了日本版就仔细的为“一大波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描述描述吧。
(已经明白真相的围观群众请自行跳过)不知道豆瓣的尺度,所以全文克制。
2004年1月蔚山广域市中心的女中学生(中学2年级,14岁)在联系自己朋友的时候按错了一个号码,打到了密阳市某男子高校去了,男子高校高中生花言巧语的诱惑说是“缘分”让我们听到了对方的声音。
然后伪装成要和对方耍朋友状邀请女生和她的朋友们一起来见个面。
数日后13岁的亲妹妹和16岁的表姐3人去了密阳,密阳的男学生把她们介绍给了由密阳3个学校组成的不良团体“密阳联合”的首领。
首领带了10个人把她们拖到一处简陋的旅馆实行了殴打,轮流发生关系。
在捏到女生把柄后(施暴过程中的相片,真名,学校班级,住所地址等)后,要挟发到网上去,多次威胁,在旅馆中,“桑拿”中,高校运动部的巴士中,公园中。
用工具粗暴玩弄,轮流发生关系,抢夺钱物。
女学生因为被粗暴的工具侮辱过后身体出现异常被送往妇科,在8月精神方面已经受不了了,服安眠药自杀。
未果陷入昏迷,见女儿的情况异常后母亲报警。
2004年12月7日,警察控制住41名男学生后对其中17名主要嫌疑人和其他嫌疑人24名申请逮捕令。
12月11日对其中12名嫌疑人以“涉嫌特殊强奸”罪名逮捕状发出,逮捕。
警察在调查中发现在昌原市也有两名中学生被用同样的手段被20人集体强行暴力侵犯的嫌疑。
各方面都有“应该不止这么多被害人!”的呼声。
经进一步详细调查后各项加害人升至70人。
次年5月17日,虽然对各个疑点进行调查,但是只发出了“犯罪嫌疑人41人,被害者3人,其余证据不错无法确认。
”的通知。
过后,警察收到被害人的证言,继续调查加害人家族对被害人3名女学生在事件调查过程中的威胁行为的调查。
本事件被害者的人权侵害问题(编集)蔚山南部警署在搜查的当初没有对女中学生进行保护的事情已经被调查判明!
在调查的第七日下午,在警署内部加害人家族对警署用各种方式,关系胁迫警署调查该事件的警员!
在警察调查期间,被害者提出要女性警察来对检查自己身体各方面进行调查的要求被无视!
在此其中的调查对质中加害人在男性警察在当场的情况下还激动的威胁,谩骂被害者。
并且某些当地警察对被害人态度粗暴,还说被害人是“密阳的耻辱”等侮辱性“暴言”已经被证实判明。
当地警察在称为了对犯罪者的容貌进行确认,叫包括加害者在内的许多男子高中生站成一横排,要女中学生面对面逐个确认,当场在加害人面前提出“有他吗?
”,“他插入了吗?
他没有插入吗?
”等问题。
被害者丝毫没有感到被保护,反而感觉巨大的羞耻心和怕被报复的恐惧感。
12月13日,国家人权委员会对该事件的调查过程中的人权侵害行为进行调查,对被害者的调查不当问题的证据搜查,到目前为止的29份证词全部劝告改善,也对方法进行规定指导。
但效果不明显,多次发出对调查过程随时抽查。
最后在大韩民国女性部的记者会面的过程中披露出警察的粗暴言论和行为,对被害人保护不充分等事实。
经过此次事件后为防止再一次的人权侵害,促进教育厅对性侵事件处理和性教育的长期对策的方案在媒体面前公布,本地的蔚山女性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组成「集团暴行事件特別对策委员会」对蔚山南部警察署进行抗议访问,促进对真相的彻底调查。
过后蔚山南部警察署对对被害人暴言,暴行的发言进行了承认。
警察署长公开谢罪。
14日蔚山警察厅对该事件调查警察对被害人的人权侵害的问题和保护部充分的问题进行确认。
对警察署长进行处分,对当案件的负责人(科长),有关干部进行处分,对该案件主要负责人进行人事处分(劝退)。
在调查中发现在各大媒体报道本事件的8日后,在早上5点左右有4名警官在蔚山市内的卡拉OK中边饮酒边用被害者真名在公开抱怨“真麻烦”“太耻辱了”等,直接导致被害人个人信息流出。
警方承认被看不起的受害者的陈词是事实,惩戒委员会对相关警察的审议后公开发表,修改了蔚山警察厅初期的公告,把最小的妹妹(13岁)只是脸部被殴打改为3人全部受到多次的侵犯。
执政党派成立真相调查团向蔚山派遣再次调查。
同月13日蔚山南部警察署与密阳警察署联合对网络上流传的被害人真假资料,与真假的图片进行处理。
对流出真实资料的机构进行查处的公告进行发布时,网上的反应非常激烈。
自己的相片被刊载的受害人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警方对发布真实相片和伪造相片资料的人受到一定处罚。
12月16日最高监察厅派蔚山地方检察院向关于蔚山南部警察署的人权侵害问题进行调查。
蔚山地方检察院组成了特别搜查队,搜查队队长说“就当对一个正常的案件一样无差别调查,但不得不把所有事情再次确认”为方针对警察侵犯人权案中的内容进行调查,公开。
在关于案件的草草了事的调查中,最后判定:关于警察对被害人的住所,家族,学校等个人情报流失的违法行为进行损害赔偿,但是关于搜查过程中的人权侵害问题中,因为违法的尺度无法确认,所以证据不足不成立。
事件调查后的被害人(编集)对被害者来说最为严重的身心受到的伤害是事件在韩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后与加害者面对面对质调查等粗暴执法,男性警察要极为详细的盘问事件当事令人羞耻的细节。
检察院的检察队也是一样如此,以调查再次确认为名,此种暴行不止一次两次而是长期的盘问。
被害人说:“自己想一个犯人一样一次一次的被盘问所有的细节,很像在帮着加害人那一边一样,真是太无法接受了。
”当被害者因为疲劳的应对审问时稍微的含糊一些就会被反问,“你回答的和你妹妹回答的不一样啊,你说的是真的吗?
”还有被问“为什么其他的人没有被侵犯,为什么偏偏就是你呢?
”(自己因为别的事情,去过了密阳后)“如果是你的话遭遇了这样的事,为什么还会去密阳呢?
到底是为什么?
”被害人经常会被问到以上有偏见的提问。
被害者在令人身心俱疲的调查结束后搬往了首尔,在2005年1月3日住院接受了精神治疗,医生的诊断为“有强烈的自杀冲动加上对外界有强烈恐惧,不能离开医院治疗。
”症状为过度伤心后压力障碍,抑郁症,外界恐惧症,孤独症,厌食症等。
她的愿望是“到目前发生的所有事在睡一觉后能消失就好了。
”“一点也忘不掉吗?
我要慢慢的忘掉这一切。
”韩国社会的冷遇(编集)在密阳市和蔚山广域市的所有学校继续受到欺凌后,在首尔的学校和社会受到冷遇后离家出走。
在加害者的男学生没有受到特别的刑罚,连前科也没有记录,全部过回了普通的生活。
(mbc电视台在2007年6月16日的节目中把现实生活的情况播放过。
)2005年3月被害者还在首尔接受精神治疗,父亲和加害者的亲属在商量赔偿金额后同意庭下和解,加害者的家属每天,从早到晚,要求签署合意书,受害者她的亲戚也劝说她签署合意书,她说:“我从没有想过和解,但是婶婶和父亲要我和解,因为加害者恨我们,我们有很穷,我们离开这个地方吧,最后还是和解了,但是和解后对方家属的态度急速转变,反而更加的嘲笑,侮辱,如果还能回到那个时候,我绝对不和解,绝不签字!
”她的父亲得到了5000万韩元(2014年9月27日的汇率为29万人民币,2005年为大约为41万人命币)后花1500万韩元在蔚山广域市租了一处房子,剩下的和劝受害人和解的亲戚们瓜分了。
受害者在医院受到精神治疗,其医师是延世大学校的金伟俊(音译)教授说:“她被这个世界利用了。
”“保护远远不够。
”等对这个社会的严厉的抨击。
他观察到,退院时,她的父亲已经因为长期饮酒严重的酒精中毒,人不是很清醒。
多次劝说因为监护人有其责任,再怎么样一定的保护也是必要的。
也无法阻止父亲强行的退院。
蔚山市已经无法居住了,没有学校愿意接受她的转学申请,借律师的力量最后转到了首尔的一所高校,但是一个月不到,被少年管理所收容的加害者的母亲赶到学校为了让她签署自己孩子在少年管理所的处罚减刑情愿书,把她一直逼到厕所里纠缠。
她在转校之前被暴力性侵的事件又被全校知晓,又受到一次严重的打击,抑郁症再次发作,伴有呕吐不止,厌食症等症状,对她的母亲说自己要去一个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地方。
另一方面关于加害者的处分,蔚山地方检察院把其中20名学生作为处罚对象,以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育把10名加害人不算前科简单处罚,检察院起诉的10名加害人送到釜山地方家庭裁判所少年部,最终判定5名加害人由少年部收容,其他不受处罚释放,学校方面的处罚是对学校7名负责人在3日间的校内活动内容进行审查。
结果,作为加害者的学生受到刑罚处罚的一个也没有!
前科也没有加付,就这样回到了社会。
MBC媒体的栏目说:“性侵的加害者什么都没有改变的回到普通生活,被害女性的案件这么多,在韩国是一个性犯罪的犯人可以堂堂正正的生活的国度,从密阳女中学生的性暴力案件的结果来看,这儿真像一个性犯罪者的天堂啊!
”以上就是我手打出来的资料,对于内容我无力评论。
想看原文的话可以点击http://ja.wikipedia.org/wiki/%E5%AF%86%E9%99%BD%E5%A5%B3%E5%AD%90%E4%B8%AD%E5%AD%A6%E7%94%9F%E9%9B%86%E5%9B%A3%E6%80%A7%E6%9A%B4%E8%A1%8C%E4%BA%8B%E4%BB%B6看了这个报道后真是感叹,这个水真是太深了,光看电影还不足以了解这个事件的厚度,电影也表现的非常克制,选择了一种导演自己对细节理解,铺垫了很多情节,而中间再闪回之前的情节,对许多看电影之前一无所知的观众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节奏慢到有些人无法接受,是一部很考验观众的电影,需要有很多看文艺片的经验,其中观众要自行对闪回连接还有对其中的暗示加以理解。
再是学校的女同学对她的安慰略显单薄。
感觉她的闺蜜没有由来的傻傻对她好。
没办法,标准不同,如果是国产剧这都不是问题。
毕竟国产剧什么都可以有。
震撼我的镜头有被害人趴在地上,镜头旋转,有许多的腿慢慢的出现在镜头中,虽然当时我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没看到多一双腿时我的心里就像划了一刀,渐渐的多到我都无法接受了,导演没有刻意表现那种场面,仅仅这一晃就让我的心凉到谷底。
在医院中被害人问前台医生能不能由女医生来检查自己,前台医生草草回答医院里男女都有后后镜头前又是一位青年男医生对自己进行检查,自己躺在检查椅上后被帘幕拉起来受害者的表情。
韩公主问医生自己身体情况能不能游泳时医生回答最好还是不要。
她去买泳衣和认真学游泳时的情绪。
当老师的母亲正在和她的男友OOXX时,韩公主懂事的小心翼翼提走自己的鞋子关门出去。
她快万念俱灰时跟她的朋友们打电话时的背影,而她们不接她的电话。
在房间外面很多很多很多的人换着一个猩猩头套,而最后她记得到底有多少个,这是多么深的伤害,让记忆忘也忘不掉。
我只看了一遍电影,而且写到这里时已经是几天后了,上面是我回忆起来印象深刻的情节。
最后胡乱说几句韩公主真希望你真的是个公主,奈何命比纸薄。
公主的名字,草绳的命。
密阳这个地名我都记下来了,一次是《密阳》,一次是这儿,都是悲剧。
希望多一些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呼吁反省人类自身的题材的电影,但是不希望类似的事情再发生。
同样是描写特殊性侵的《素媛》让我理解到受害者对这些事情是最不愿意声张的,素媛的父亲抱着父亲拼了命的躲避记者的镜头印象深刻,谁会想让自己的女儿被性侵的事情声张出去呢?
假如这所有的所有都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呢?
对于此类事对受害者最好的支持就是不要关注受害者!
呼吁再次看到此类事件时请不要把重心放在受害者身上,让她们睡一觉就忘了所有的事吧!
就让世界因为有我们而变美好那么一丝丝吧!
看了两遍韩公主 越看越揪心。
第一遍没有认真看加上家里的投影机放出来的效果不够好,很多细节没看清楚。
第一次写影评,也是第一次这么想写写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些个人感受,我看了豆瓣上的那些影评看得我好心塞,貌似都没有怎么认真看这部电影的感觉。
这个电影是以04年韩国密阳真实事件改变的,43个黑社会高中生轮奸了三名少女的事件(以下简略的说是“事件”)。
而电影拍得是其中一名被害人在事件发生后,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并且又被事件牵涉进去的事情。
主要是以“观察”的拍摄手法(画面有许多主人公的身影、视角、主人公神态描写等)去拍摄受害者韩宫菊的生活状态以及事件的后期进展。
首先,拍摄手法是我比较欣赏的。
起码让人看了很有意思,“事件”发生的前后作为两条时间段,交错起来,前后呼应。
每一个“现在发生的”场景,都会让韩宫菊“联想到”曾经发生的那件可怕的事情的前前后后。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不断地呼应!
发生这么惊悚令人震惊的事情,还是会在后面的生活中不断重现那件事发生的情景,不断地联想和重现,不断地解开故事的内容,不断地让观众的心越来越纠结(我好几次按下了暂停按钮 实在受不了),不断地引入高潮。
这样的不断用第一人称,不断地用前后两个时间线索交织起来,把故事推向了高潮,增加了观众们的关注度。
其次,我觉得还是要先了解一下电影简介再看电影,这是一个比较好的习惯吧。
起码大概有所了解,这样看的话,对于开头主人公的那段话,就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静静的在心里描画出音阶,眼前的一些都会变成音符,歌曲就开始了,呼吸声脚步声风声,嘈杂的背书声也是能容忍的,那时孤独痛苦恐惧都会暂时忘记。
对于你来说歌曲是宗教啊?
恩,虽然有力量但在现实没有用。
我....没做错什么”这是韩宫菊在原来的学校,和学校的老师或者领导对话,画面里还有在场旁听的家长们。
其实现在到头来这段话,说的很悲凉,她确实没做错什么,明明是个受害者,到头来还被拿着法院需要签署的各种庭外协议书的家长们逼着签名,放弃诉讼等。
镜头平静呈现,没有背景音乐,也没有过多的对话,简单明了打出这张写实的王牌。
太现实感的描述方式,这位韩国导演李秀镇真了不起。
其其次,这个故事最大的亮点在于,韩宫菊是真的有尝试过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比如学习游泳,和老师妈妈认真的生活,和新学校的同学一起练歌,和新的好朋友相处,忘记那些不好的过去。
但是所有的好事都在那些寻找的韩宫菊签署协议书的家长们全部撕破。
嫌弃韩宫菊的妈妈,出卖女儿的爸爸让这个事件愈演愈烈,甚至可以让人颠倒黑白去判定这件看起来就很明了的事件。
没办法,现实太残忍了,该来的还是会来。
各种残酷的现实一次性扑面而来,炸开了花。
太残忍了太揪心了。
其实这个电影有很多让人觉得很揪心的点。
我觉得作为影评没必要展开,自己get到就好了。
影评更多的是参考一下“噢 原来可以看这个东西呀”这样就差不多了。
关于韩宫菊在教室上写的纸条内容,我回去问问会韩文的朋友,看看是什么意思。
《韩公主》(2014-04-17)五星推荐之独立电影。
从一开始的不知所云,到临近结束时的柳暗花明,再到牵肠挂肚,观感被带入,影片结束时仍无法自拔。
触目惊心的现实,脑海中被打上深深的烙印。
它与影调灰暗的阴郁片不同,几乎处处是暖色。
主人公一再地想浮出水面,却一次次被周遭打压回水底,这是何其残酷的现实?
主演千禹熙的平凡之美,令人心动。
回看《母亲》,你会发现当时还有些青涩之美却容易忽视的她。
上映9日即突破10万观影人次,成为韩国独立电影史上突破10万观影人次的最快记录。
一年前看了素媛,因人渣禽兽而愤怒,因一家人从苦难中孕出希望而泪流满面。
一年后的现在,看了韩公主,在影片的结尾所有出路被堵住后,眼眶泛红地想对到导演说,给她一点希望吧,也给我们一点希望。
我以为,一切可以重新开始的。
以下开始含有剧透,不希望影响观影感受的建议先去看完电影。
影片根据密阳群体性暴力事件而改编。
2004年韩国蔚山市的3名表姐妹(分别为13,14,16岁)遭到高中暴力团伙“密阳联盟”的多次轮奸,其中一名女生难以承受精神痛苦,一次性服下20粒安眠药自杀,连续两天处于昏睡状态后清醒。
蔚山南部警署随后逮捕了参与暴行的“密阳联盟”41名学生成员,对头目朴某和金某等17人申请了拘捕令,而对其余24人予以不拘捕立案。
警方在这次事件上的无所作为令韩国民众极为愤怒。
据报道,警方并没有对受害者信息进行严密保护,致使受害人暴露。
那些罪犯们的家属对受害人家庭进行恐吓、威胁,而警察方面还有人称受害者“使他家乡丢脸”。
电影采用双线叙事的方式,从17岁少女韩公主带着秘密转入新学校开始,希望与绝望就交叉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她在老师妈妈的店里当收银员,在新朋友恩熙的鼓励下弹唱、录视频给演艺公司,学游泳想要在泳池游一个来回,她试图抓住每个当下的美好。
但其实这些希望只是绝望的虚像,回忆一步步紧逼她跨不出去,社会也没有放过这个想要重新开始的孩子。
绝望来自于父母,处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她找到许久未见的母亲时,母亲已再婚根本不想知道她经历了什么,只想她赶快走不要破坏了自己同样不易的生活。
而父亲更令人愤怒,拿了施暴者家属的钱骗着韩公主签了请愿书,这一请愿书是最后一根稻草,压倒了所有为重新开始构筑的防线。
唉,为什么会有这么坑女儿的爹啊。
请愿书递交后放出的是最最可怕的洪水猛兽,媒体与舆论。
此类事件中,媒体总让人又爱又恨,一方面人们需要媒体来监督,使案件公平公正地走完法律程序,让施暴者受到严惩,另一方面当媒体介入后所有相关不相关的人都变成“公民法官”,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而真相变得不再重要,想要重新开始也几乎没有可能。
于是有些人为了能够继续未来的生活而选择远走他乡,有些人虽然也想重新开始却不得不抱着同归于尽的决心艰难地与邪恶做斗争。
影片中施暴者们的家属们找到了公主的新学校,让她签请愿书,“你不是就想要钱吗?
”。
新学校待不下去了,新朋友自然只能告别,而老师妈妈要跟老警察结婚,于是临时的家也无法容身了。
那些家属的行为让人想到了当年轰动一时的李天一案,为了给儿子洗白,什么事做不出来?
圣母们说这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说呸,要么诚心道歉悔过,要么就用那颗父母心陪儿子服刑吧。
受害者遭受的苦难足以让其它的纷扰终尘归尘土归土。
但现实却是受害者的苦难反而衍生出更多的绝望——“接受道歉的我,为什么要逃走啊?
”就因为茶余饭后的无聊闲谈,就因为综艺节目式的断案快感,人们自以为无害的作出判断贴上标签,无关痛痒地拿起舆论的石头。
当时的共犯有44个,现实的同谋却成千上万。
韩公主,你没有错,不是你在逃,是这个世界在逃。
现实题材影片往往话题大于电影本身,而《韩公主》电影本身却依然有很多让人回味的地方。
导演用一种缓慢克制的叙事节奏来表现故事,冷静不煽情的镜头中蔓延着令人窒息的压抑感,回忆与现实交叉出现,给人希望的同时又很快扼杀,就像最后一幕在水中的挣扎与徘徊。
千禹熙的表演同样为影片增色不少,笑的时候让人松一口气,面无表情的时候又让人担心怜惜,带人进入故事中无法置身事外。
娓娓道来又步步紧逼,与同样讲述重新开始的素媛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但是在豆瓣的相对低评分让我耿耿于怀,果然大家不太接受这种风格,或者不太喜欢非线性叙事的现实题材么…最后说一下我比较喜欢的点吧。
一个是想学游泳这个伏笔,韩公主一安定下来就马上找到游泳馆学游泳,当时我就觉得她的苦难跟水有关。
后来回忆中出现闺蜜跳水身亡的场景,我才意识到游泳对她来说象征着生存,也象征着游出曾经的苦难回忆,所以她拼命想学会,拼命想走出阴霾。
然后是录视频的伏笔,新朋友想帮她录弹唱的视频,想帮她做个人主页,可是她都很抵触。
最后她们看到那段残酷的录像时才终于明白,也变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要如何再去面对韩公主。
其它的点,恩熙问公主接吻过几次的时候,公主说44次,被大猩猩吻的,这个场景令人心痛。
韩剧满足人们的幻想,韩影将人拉回现实的土壤。
现实中,山东东平性侵女童案至今未得到公正处理,而受害者@哭泣的女孩鑫鑫 已失学,官方给出的“积极配合”、“自愿轮流”等说法,让可怜的母亲愤然喝下毒药,留下严重后遗症。
电影中,韩公主最后跳入水中,浮浮沉沉在希望与绝望之间挣扎,在生与死之间徘徊。
看电影的人则带着十分压抑的窒息感在思考:我们何时是好人何时是帮凶,何时在出着一臂之力何时在默默推波助澜?
我以为,真相被厘清之后,一切就可以重新开始的。
又是一部韩国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揭露人性总是这么赤裸裸,结局总是这样让人窒息。
用火柴点燃一点点光,似乎能看到一线希望,可是如此微弱,只需要轻轻一吹,灭了。
灰暗,灰暗,到处都是。
“安静地在脑海中浮想着音阶的话,眼前的一切瞬间都会变成音符,然后歌声开始响起,呼吸声、脚步声、风的声音,就连拆迁的噪音,说着没关系,没关系,那时,孤独、悲伤、恐惧都暂时忘记了。
”“歌曲好像宗教一样,对公主来说。
”“嗯,但不会在现实中出现,我……没有做错什么。
”回头来看,这开头的一段话,概括了整部电影的内容,但是没看完整部电影,是看不懂这里表达的真正意义的。
前段单调冗长,女主角韩公主一直处于胆颤、沉默的状态,害怕男医生给她检查,害怕身边陌生的年轻男生,大概也能猜测出这是一个关于女主被强奸后的生活故事。
她被老师带到另一个城市另一个学校开始新的生活,韩公主努力的想要重新开始,她开始学习游泳,迫不及待,特别努力。
她想要学会浮起来,她选泳衣也想要选最保守的,一开始也许并不明白,就忽略了这些细小的台词,其实在一部台词并不多的电影里,每一句话都在为故事在做注解和铺垫。
她也想要让自己投入到音乐的世界里,因为在那里,孤独、悲伤、恐惧都暂时忘记了……她驻足在合唱团的门外,合唱团一个短发女生后来成了她朋友,恩熙,是故事里最暖的颜色,她主动和韩公主做朋友,不停的劝说她加入合唱团,另一个合唱团朋友把她弹吉他唱歌的视频寄给了演艺公司,并获得了肯定。
你看韩公主唱起那一段时,是最暖最暖的色调,阳光照在吉他弦上,屏幕都有了温度“because I don’t know you,so give me a smile”,真好,不是么。
回忆开始不停的穿插进来,那不忍回忆却时不时会跳入脑海的痛苦,不是换一个城市换一帮朋友就能解决的。
恩熙问她,为什么要学游泳,她说,她怕自己改变主意。
后来也看明白了,她怕自己也跟她朋友一样,跳河自杀,她也想要重新开始,所以学会了游泳,也就没有了自杀的想法了。
这么想来也是天真,电影也给出了答案,再怎么样,也只能游25米而已。
她开始收拾她的屋子,她暂住的老师妈妈的家里,和老师妈妈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她游泳学的也越来越好,重新开始真的可以的吧,韩公主脸上也有了笑容。
然而,如一开头所说,歌曲像宗教一样美好,让人忘却恐惧,但不会在现实中出现。
父亲拿了别人的钱,让她签了和解书。
那一帮家长冲进教室,咆哮着,仿佛她才是罪犯。
她搬出了老师妈妈的家,派出所长也拿了一份和解书让她签,她问:“错的不是我,为什么我要逃呢?
”她无处可去,在桑拿房里给老师打电话,可是老师也只是叹气,最正义、最知道真相、一直在帮助她的老师,也只能叹气。
她给恩熙打电话,她给父亲打电话……她只能是一个人,亲人,朋友,老师,无人能帮助她,都是绝望。
是的,自己是自己唯一的救赎,可是她只是一个小女生,她也曾要重新开始,可是这点微弱的信念,不停的被现实打破。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在遇到事情时,我们都偏向自己,所以这社会才有这么多悲剧。
这不是一部赚取观众眼泪的电影,非常克制和隐忍。
因为无处发泄,你才觉得现实就是一记闷棍,打在你心头,没有血,但是疼。
事实就是这种肉眼所能看到的客观事物本身,那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这部电影跟素媛题材相似,只是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素媛能让你看到后面感受到希望和温暖,而韩公主则没有。
从头到尾虽然用的是暖色调来推进剧情,让你一点点了解事情的真相,每当你开始以为公主能过上好日子的时候,电影用镜头倒叙来打击你的希望。
接着希望被一个个击破,残忍让人不忍直视让人愤怒无比的现实终于还是出现在了你面前。
当韩公主说出“接受道歉的我,为什么要逃走”时,不知道她是怎么样的心情?
当爸爸帮不了她,老师帮不了她,警察帮不了她,老师妈妈家也不能留,学校不能回的时候,她是怎么样的感受?
当最后一根稻草,之前和她那么好的朋友也不接她电话的时候,她是不是再也忍受不住这个残忍冷漠的社会?
对不起,让你一个人去承担这一切,这本来是整个社会的事情,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你没有错,错的是这个社会,错的是那些施暴的人。
之前看过关于印度女性的一部纪录片,很让人震撼,女生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根本没有一丝一毫人权可言,女性沦为了男性发泄欲望的工具,没有尊严没有自由。
有一种绝望你能看见,你能消除,但是有一种绝望你是怎么样都无法消除的,那就是人们的冷淡和逼迫威胁,还有社会的所谓的潜规则,这个你是永远也无法打败它的。
于是,在无法实施自救的情况下,公主跳入冰冷的水中自杀了,跟她的朋友一样。
一个悲剧的诞生不是全因为其本身,更因为其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整个社会环境,让一个女生单独承担这样的悲剧是社会的失职。
案件调查过程中,校方明确表现出对经历性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学生的态度——学校也站在施暴的男同学家长们的一边,赤裸裸的施行多数对少数的暴力。
老师的态度是息事宁人:"是非对错去法院追究就行了,在人活着的世上,做错了事就是罪人的这种想法,不算没有错,但也不是完全对, 总之这种事让别人知道了没有好处"。
电影《韩公主》:到底错的是我还是这个世界?
负责调查案件的刑警的态度是鄙夷与厌恶:“两个小丫头把整个社区的脸都丢尽了”。
在这样的压迫下,公主好像犯了罪一样,只能小声地为自己辩护,说着“我没有错”。
本该是犯罪的人应该受到指责,感到羞愧,但在这部电影中却正相反:受伤害者却要被迫转学,躲藏,受到羞辱。
本来心情就不好,看完这部电影心情反而更沉重了,废话不多说,从几点来说我的感想:1.跟《熔炉》不一样的是韩公主是女主从绝望跟重生中徘徊,最后选择死亡的痛苦过程,没有一个正义的结尾,整个电影看完人是沉重的。
2.之前的雷电法王杨教授很火的时候,在知乎上看到日本的一个作家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需要经过考试,但是令人可怕的是为人父人母却不需要经过考试’,在我看来做人也是一样,最可怕的是从一个极端奔向了另一个极端。
3.接着说一下,大概看了下真实事件,跟电影有许不同,真实事件大概跟日本的水泥事件差不多,算了下时间,在当年的我还是一个只知道玩游戏的傻逼呀。
嘿嘿,电影中也有不少让我震撼的片段,女主被强暴得下体不能好好的小便、女主为了活下去想学好游泳、虽然十分不愿意还是让男医生检查身体、当别人夸奖自己的音乐时却不能跟别人心平气和的分享、父母在这种情况下的行为确实。。。
、还有就是在图解中看到的,女主在被带着四十三个猩猩头的男生强暴时心中还在计数(这点我确实没想到),还有原事件中说侵犯的有三名女生,在电影中的右下角那明明是一个男的吧。
给的信息太少,让我无限遐想、还有就是女主最后奔溃的也跳下了水,不知道最后导演的用意是怎样,不过从最后的欢呼女主的名字可以看出,女主是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不管是在哪个世界。
最后,最后的最后,女主删掉了那条面试的短信。。。
4.看完这部沉重电影,虽然不能说能做一些什么大贡献,但是我至少要做好自己,让这个世界多一个好人,少一个坏人。
最后吐槽一下为何看《韩公主》的编号刚好是四十四!
这部电影之前就有听别人推荐,这次会看的契机是看一个林奕含的采访视频时,她的一个读者提到的。
在此之前我已经看过素媛和熔炉,当时看素媛时,哭的停不下来,在看这部电影反而比较平静。
看时觉得韩公主表现的很冷淡,如果不是我提前知道这是个什么故事,我压根不会想到韩公主遭遇过轮奸,这让我想到了林奕含关于抑郁症的说法,当林奕含拿着医院开的证明去学校请假时,老师不相信她得了抑郁症,林奕含说:“他是用什么东西来诊断我?
是用我的坐姿,我的洋装,我的唇膏,或是我的口齿来诊断我吗?
这个社会对精神疾患者的想象是什么?
或我们说的难听一点,这个社会对精神疾患者的期待是什么?
是不是我今天衣衫褴褛、口齿不清,然后六十天没有洗澡去找他,他就会相信我真的有精神病?
又或者他觉得精神病根本不是病呢?
”对比一下,我是不是对于被强奸的受害者也有期待呢,这些受害者都是要死要活,玻璃心,动不动抑郁,生活的很糟糕,这样才符合我对受害者的想象?
在看这部电影时,能感觉到韩公主很努力的想要继续生活下去,学游泳就是希望自己在想不开时也能有挽救的机会。
但,过去的遭遇总是如影随形,它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就跳出来,提醒着你,而跳出来的契机是那些强奸者的家长,打破了韩公主想要继续生活下去的想法,交到的小伙伴知道韩公主的遭遇后也远离了她,韩公主的朋友是受不了强奸自杀,而韩公主则是受不了强奸之后的事情而自杀,明明是希望自己能够活下去的😔。
身体的原罪。可怜可恨。
真的看得很难受 又是真实事件改编 虽然只是几个闪回的镜头 但还是觉得太残忍了就戏剧作品来说 加的百合线有点奇怪…最后那段游泳的镜头 真的 又不能平复了
想吐
幽怨和碎碎念。
用充满悬念的倒叙手法缓缓揭开青春少女的隐秘伤痛,再轻快的旋律也只听出悲伤。看到这群疯狗般的家长,立马就明白其后代何以像无人看管的牲口一般肆无忌惮,狗娘养的少年犯逍遥法外,而受害者反而像肮脏的垃圾一般被抛弃,无知的大众和龌龊的舆论更是像大海一般将其吞噬。更虐心的是,这一切都是真的。
里面的男的除了老师和那群禽兽的不如的小崽子以外,其他男的都是软蛋,东允活该被人欺负,他爸和她爸都是垃圾,间接地成为了罪魁祸首,作为一个自尊自爱的女生,自我防备意识太弱了,轻敌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大多数男的都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的,为啥就不能在敌众我寡的时候保护自己?女性难道就该弱势吗
好好一个故事居然可以讲这么烂……叙事无能的导演。
电影拍的真是无聊至极,我都两倍速看,看到最后也没太看懂,电影叙事很成问题,哪个是以前的事那个是现在的事都没搞清楚,最后就知道女主转学啦强奸啦唱歌啦什么的,细节都没搞懂,后来看2分钟电影解说才反而搞懂了剧情,另外我真的是脸盲严重,女主的母亲跟老师的妈妈我都分不清楚,难怪能看的云里雾里的,反正劝你们先看电影解说再看这部剧能好很多,另外女主的同学女二挺漂亮,原来是杀人回忆最后那个小女孩
电影不够好,作者想表达的太多,可是表达出来的确实以这样的方式。。
剧情有点乱,镜头好灵,极力克制而又漫溢着令人窒息的压抑……
题材不错 可惜叙事结构太混乱了~~ 颇多不理解的地方~~
不喜欢。剪辑不适应。
遭受这样待遇的孩子都是家庭不幸福,父母责任缺失。作为母亲,看了之后好心痛。看了剧情介绍再看电影,有些没意思了。
我想,只是假想,如果有一天我没有能力保护好我的孩子,让孩子遭遇这样的事情了,我会起诉,挨个起诉,如果起诉得不到回应,我不会一级一级往上找,我会一个一个杀死他们
这部片居然有1万人看过,国人果然热衷韩国的现实题材犯罪片。原来的案件已经让人觉得很神奇了,简直残忍到极致,但导演以克制的方式表现,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受害者之后想要回归正常生活但终不得的这个更糟糕的事情上,多方的暴力令整个社会的病态一览无余。 20170603
本片片段混乱,因果倒叙,应该是想增加悬疑性,但也丝毫掩盖不了本片的平淡乏味。
屡见不鲜的校园霸凌题材,胜在主题,可在这乱糟糟的剪辑与流水账叙事的加持下也沦为一个噱头。一个劲儿的渲染苦难与悲剧,在呈现剧情的具体执行下却糟糕至极,沦为片面化的“故事会”水平,如坐针毡,难以入戏。别提那么多野心了,导演先学会好好捋顺一个故事吧。
明明很完整的一个故事,为何观影过程如此凌乱,摸不到头绪
三线交叉叙事,过程刻意回避煽情并保留悬念,结尾反而更能撞击心灵
心中怀抱着的一丝正义,在逐步验证自己猜测后都变成了痛心。小心翼翼抓住的几个想重新活下去的小火苗一下就被这操蛋的社会扑灭了,真让人感到绝望!曾经,她也是想活下去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