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题目是性喜剧,内容也有一部分跟性有关,但是看我那本片,我还是觉得描写两个男主角朋友之间的情谊比他们对性的理解和成长给我的印象更深刻。
当然,本片的笑点几乎都在性上,不过差点就被那搞笑的2个警察抢了风头。
一坏胖一蔫瘦,一个脑残的3人组合后来还被《大兵保镖》模仿过,可惜形似神差太远。。。
无数张鸡鸡画,那张McLovein的身份证,里面的经典桥段实在是让人难忘。。。
可以这么说,我现在看美国的喜剧,几乎只看贾德.阿帕图的了,当然是他导演的,他制片的就略有些参差不齐了。。。
本.斯蒂勒的一般质量有保证,但是出片太慢,亚当.桑德勒最近的作品实在让我失望了,上次给我留下好印象的还是《初恋50次》。。。
07年的《太坏了》是一部校园青春电影,讲述为了参加高中毕业聚会,三个男孩使出浑身解数去买酒和找酒(美国对20岁以下人有禁酒令)。
三个人分成两路,分别遇到了离奇的事情。
一路是在社会聚会上,聚会的乱象。
一路是跟随两个奉行自由主义的警察。
影片的拍摄场地和拍摄地点主要是:高中校园——在超市买酒——一个社会人士的派对聚会——在酒吧里——高中学生毕业派对聚会,期间还有在公交车上、商场里、家庭等取景地。
不难看出,影片反映出了通常的美国平凡的小城市的日常主要生活区域的景象。
而派对文化、饮酒文化和种族歧视又可以从电影看出端倪。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本国地级市、县城的生活与影片的美国小城市生活区域,大致是相似的,只是人口要翻几倍,城市品质上不同。
从影片的拍摄取景可以看出,影片选择反映的是小资产阶级、平民的后裔的校园日常生活。
在其中似乎没有看到美国民族资产阶级,也没有看到贫民后裔。
可以猜测这是一个描述面向小资产阶级和平民后裔的学校。
这样如果再仔细斟酌,会发现某种程度上,美国社会是分层分级的。
似乎有一种看不见的膜,把各种人群分开,人群互不侵犯。
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所以我说,这个电影讲述了小资产阶级的寂寥狂欢。
影片最后,镜头从四个年轻人身边拉广,广泛拍摄一个商场的境况。
四个年轻人融入人群。
某种程度上融入历史。
是不是可以说,美国是以种族、欧洲民族不同后裔、经济状况来划分人群的。
这是美国历史演进的方式。
和朋友同看《太坏了》,不到二十分钟朋友离座而去,抱怨无趣。
我也觉得开头挺沉闷,但事先知道此片是口碑不俗的青春喜剧片,带着疑虑坚持了下去,果然从超市买酒一场开始渐入佳境,哥仨皆是计划的高人,行动的矮子,事先拙计百出,执行起来啼笑皆非,鬼马的劫匪一番捣乱下彻底乱套,历经与闷骚的警察和暴躁的流氓连番缠斗,终于拎着酒瓶子展开胜利大逃亡,看得我捧腹连连,一直high到最后好基友互诉衷肠的一刻,原本期待的性爱画面反而抛到脑后了。
字幕出来时我的灰色脑细胞又蠢蠢欲动了,按理说,阿帕图黄金班底制作,又是轻车熟路的性喜剧,剧情铺展开后好戏连连属于正常发挥,开头那提不上气的感觉就有点不正常。
我的朋友也阅片不少,所以这感觉应该不止我独有。
想来想去,大概还是文化差异使然。
本片是好莱坞出品,首要目标观众是美国的青少年,片中买酒情节对他们共鸣极大。
美国法律规定不满21周岁的青少年不得购买酒精饮料,早熟又叛逆的孩子们装酷少不了这玩意儿,但获得难度跟我国小孩买大麻有一拼,因此各种旁门左道应运而生。
本片中哥仨伪造身份证、请人代买、偷窃等招数,在美国青少年看来,不亚于我们高中生对考试作弊伎俩的熟稔程度。
因此影片开头刚抛出“买酒换妞”的暗示,美国观众知道一场“屌丝挑战不可能任务”的好戏即将上演,张力与悬念登时铺展开,令他们精神一震,不会觉得闷,反而会满心期待。
而和笔者一样不谙美国文化的观众,就仍沉浸在他们喋喋不休的黄色笑话中,感觉有点乏味,一直要到正式行动才开始兴奋。
换个角度看,我国的武侠大片要冲出亚洲,在欧美国家上映,往往要经历一番“加大打斗渲染,弱化民族文化”的加工,正是上述思维的逆向施展。
只不过人家的性喜剧从来没有考虑大洋彼岸的观众群,所以几乎省略了对买酒文化背景的解释,我只是庆幸自己有耐性,没有错过一部佳作。
文/方聿南
Superbad,一部类似American Pie的性轻喜剧,创造了进入IMDB TOP250的奇迹。
很多人都看过这个电影中一个主角的涂鸦,一个藐视坦克的penis。
生活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有的人守身如玉,有的人水性杨花,有的人挥金如土,有的人吝啬小气,有的人大胆不羁,有的人唯唯诺诺。
但每个人事实上只能体验一种生活,在无数个双项乃至多项选择中做出唯一的选择,没有后悔的药可以吃,多么令人遗憾啊。
在Apter于1989年提出的逆转理论中,人是没有终极目标的,只是追求一个状态的转换。
我们有的时候循规蹈矩追求目标,有的时候胆大妄为超越目标,有的时候顺冲,有的时候逆反,有的时候意志坚强欲求控制,有的时候感情脆弱渴求同情,有的时候自我,有的时候他人。
我想这也就是我们的一种补偿,补偿不可能多体会一种生活的困境。
这样一想,我以前跟很多人讲的,设定一个目标,为之努力奋斗似乎又是错的。
其实不然,设定目标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在体会人生的每一步中,我们修正着前进的轨迹。
说了那么多跑题的话,其实就想说我之所以喜欢看电影,就是因为让我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可以体会一个虚构人物或者真实人物一个短暂且灿烂的人生片段,仿佛自己亲生经历过一般,所谓的“感同身受”吧。
也许将来的电影,带上Virtual Reality的眼睛,我们便亲临电影现场,以主角的视角体会它,impossible is nothing, right? 当初看美国派的时候,就问过peter,有没有参加过如此“淫乱”的party,对于美式生活,扪心自问,我其实还是叶公好龙的,这也就是大多数第一代移民很难真正融入另一个国家的原因。
你的价值取向,你的思维模式,甚至你的生活习惯,都深深被儿时成长的地方烙下了痕迹,没有让人脱胎换骨的洗脑术,我们将背着这个传统文化的壳生活一生,无论你是否愿意。
从这个角度,我一直很羡慕那些multicutural环境下成长的小孩,可以体验更多。
有关性的电影,尤其是这种轻喜剧在年轻人心目中总是大受欢迎的,其实这都是幻想所建构的,庞兄曾尊尊教导“就是那么回事”,可广大的青少年听众们可是幻想多多,将其喻之谓琼浆玉液,我想肯定是过了。
但是正如以前李笑来老师讲过他之所以喜欢吸烟,是因为家长营造了一个对吸烟禁忌的环境,总所周知,挑战禁忌是可以获得快感的,所以李老师现在觉得烟抽起来真不舒服但当时却甘之如怡。
若是问我的态度?
我只想扯另外一个话题:“意识究竟是什么?
很多的哲学家包括现在的很多心理学家都相信意识或许只是一种epiphenomena, 伴随现象,伴随现象指的是什么?
伴随现象意味着它并不是任何东西的原因。
就象这幅图里面,我们的意识就象火车加速时的鸣笛,火车的加速是因为煤在发动机里燃烧,而燃烧产生的蒸气加速了火车同时又会使火车鸣笛,鸣笛并不是导致火车加速的原因,而是加速的一个伴随现象。
”哲学家Owen这样评价里根,他说里根只是权力集团中的一个非常风趣并且富有口才的一个演讲者,他只是一个伟大的沟通者,但是人们仍然觉得他是总统,都觉得是他在控制与决定着一切,而事实上他仅仅是将一个权力集团的决定传达出来而已。
这也正是很多科学家所认为的意识的位置,意识就象是里根,我们觉得看起来他象是控制着一切,事实上并不是,他的工作仅仅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沟通者,仅仅是说出来会发生什么,而不是去决定会发生什么。
我们不会认为里根没有控制力,正象我们认为我们的意识一样,尽管它事实上也许无法真正控制任何事情,但是我们总是执著地认为是它在控制着发生于我们身上的所有的事情。
不愿意做Gene的奴隶,这就是我的态度。
当然充血的时候也许不这么想罢了。
昨天买了《我爱问连岳二》,先翻了一下,爱情和婚姻中的问题总还是那样:经济,感情,性,生育。
千百年不变,林俊杰唱着《一千年以后》“解开缠绵千年的寂寞”,事实上这一千年来人们烦恼的问题几乎没有变化,风花雪月只是小资阶级的无病呻吟。
真正的生活还是柴米油盐。
在自己的头脑里建构一个无比美好的模型,然后再让无情的事实来否定,这才是一千年来的主旋律。
希望在哪,救赎在哪?
我觉得还是连岳说的好“人其实是离不开爱的。
爱一个人像是自己柔软的命门,可偏偏是它,让我们不怕这个有杀伤力的世界。
”让我们歌唱这个时代还剩给我们爱。
正如很多评论所说,结尾是最出彩的地方,前面的80分钟和其他的青春喜剧没什么不同的地方。
两个喝醉的高中生,躺在一起,醉醺醺的一遍又一遍地向对方表白“我爱你”,这,算是同志电影吗?
影片结尾,Seth对Evan回眸,电梯一级一级轮转,到了无法看到Evan身影的时候,Seth才扭过头去。
我也差点哭了。
在小组看过一个帖子,LZ向女生们发问 “如果你是男人,最想做的是什么”。
大多数回答都淫贱不堪,她们饥渴得像狼虎之年的妇人、精虫上脑的青少年。
看来这样回答的女生,通常得到的都是质量低下的性爱而已。
她们幻想一旦变成了男人,就能轻易化身为风流情人,日以继夜地喷射发泄,放肆地群交调情,周旋在绝色美女之间,欲仙欲死,高潮一浪接一浪。
打算关闭窗口时候,看到一个回答,差点让我把手机摔在地上。
“我想体会男人之间的友情”一瞬间,我就绝望了,对这个回答感到致命的认同,无可改变的认同。
从生理上认同,从感性到理性,哪个方面都一致认同。
身为女性,最悲哀的是永远不可能像男人那样交朋友。
而且这样的绝对性是不可置疑的,它绝对得犹如公式、犹如发生过的事,确确凿凿。
可能有些人会反驳,说什么很多女性之间的友情也是比天高比海深。
有什么什么案例。。。
算了,我连解释都懒得解释。
我就是从心里面知道,真的,不必有人来告诉我。
那些年少青春时做的事情,当时觉得意义重大,长大之后回头想想,就像看一场青春喜剧电影,这个喜剧可能就是《太坏了》这样的,就为我们为那些年少时做过的蠢事芙而一笑吧,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性喜剧。
——有志女青年曾几何时,美国人的青春性喜剧陪伴了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整个的青春成长记忆。
那些偷偷地背着大人从碟店里租来的碟片,是年少时我们和朋友秘密分享的小快乐。
比如,那部曾经风靡一时的《美国派》,那群荷尔蒙过剩的家伙成为每一个处在青春期孩子的银幕偶像。
《美国派》里的那帮家伙胡作非为的终极目标只是为了能体验真正的性,能拥有一个真正的女朋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曾经是美式青春性喜剧的鼎盛时期,之后我们再也难以看到如《美国派》那般精彩的青春性喜剧。
之后出现的各色影片,也只是把美国高中生活描绘的更加美丽动人或者堕落糜烂,充斥着各色派对各色美女和各色荷尔蒙过甚的男生,几乎都显得非常类似。
终于,美式青春性喜剧在之后变态杀人狂暴力血浆开始成为美国商业娱乐电影的主角后,慢慢地成为了角落里的配角。
《太坏了》从故事角度和拍摄方式来说都是很典型的二十一世纪美式喜剧的套路,在庸俗的玩笑下当然走的总路线依旧是温情,而《美国派》纯粹的拿性说事和恶搞的程度显然比《太坏了》要高出太多。
可以这样说,《美国派》的故事要幼稚太多,而《太坏了》则在性喜剧的基础上提升了思想上的认识,也更关注于人物的内心,一句话,《太坏了》把性退位为搞笑的其次,而把体现青春期成长的意义设定为主要内容。
IMDB给《太坏了》打出了8.1的高分,跻身IMDB前250名佳片的行列,媒体和影评人也对其褒奖有佳。
总之《太坏了》的成功,几乎向广大喜爱美式青春性喜剧的人们证明了青春性喜剧的复兴指日可待。
客观地来说,《太坏了》诞生于一个非常良好的环境,2007年的好莱坞,充斥着无数的喜剧,其中不乏很多的优秀之作,《一夜大肚》成为美式喜剧回归的成功标志。
好莱坞的制片人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喜剧,那曾经是美国商业娱乐电影中最主要的一个电影类型。
良好的市场氛围和美式喜剧再度复苏的幽默力量,把《太坏了》推上了佳作的位置。
当然,《太坏了》之所以“太好了”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良好的市场氛围。
让我们去关注一个人物,他让《老处男》里那个木讷的史蒂夫·卡瑞尔成功上位成为好莱坞目前炙手可热的喜剧明星,他也是票房爆炸的《一夜大肚》的编剧兼导演。
他被荣誉地称为美式喜剧的救世主,他是贾德·阿帕图,2007年最受好莱坞欢迎的喜剧导演和制片人。
身为《太坏了》的制片人,虽然此次贾德没有亲自执导,但是他本人却成为了《太坏了》响当当的品牌保障。
在贾德的喜剧世界里,主角永远是非常不起眼的小人物,《太坏了》里的两个好的可以穿一条裤子的哥们,一个是感觉有点痴呆的肥仔,一个是虽然长相还过得去但是明显缺少吸引女孩能力的乖宝宝,一个是看上去有点像怪胎的四眼。
这三个人的搭配就已经具备了幽默的基础,很显然,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无法吸引任何心仪女孩注意的男生。
当然,这些可怜的小人物也没有什么大理想,几乎清一色的对待生活的态度是顺其自然。
《太坏了》把重心更多地放在了人物上,幽默的同时重在展现那些处在青春期的男孩到成人期过渡,这个阶段的心理。
《太坏了》的故事太简单了,三个即将高中毕业的好朋友,面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即害怕又向往,上大学意味着要和最好的朋友分开。
当然,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三个人都想在高中毕业前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能有一次完整的性经历。
悲哀的是,他们很显然泡不到心仪的女孩,更别说能有什么性经历了。
故事在一个夜晚展开了,那些漂亮的女孩竟然破天荒地邀请了他们,当然为的只是他们用假身份证去买派对上的喝的酒。
用假身份证买酒,成为之后一系列连锁事件发生的导火线。
事件中的那些人物,也都异常的精彩和有特点,比如猥琐警察二人组,是《太坏了》中最精彩的配角搭配。
厕所文化、粗口、性、荷尔蒙依然是《太坏了》丢不开的青春性喜剧的元素,只是在《太坏了》中我们看到了男孩子间的友谊,那种介于好朋友与同性恋之间的情感,是影片着重表现的一个元素,所以,《太坏了》更容易让男性观众感同身受。
三个好朋友,在同一个夜晚,经历的成人世界的种种,不能说他们可以一夜长大,但是成长往往正是源于实际的经历。
对于那些渴望成人生活的孩子来说,雾里看花不如拨开迷雾亲自走进去探个究竟,或许对成长更有意义。
表面上来看,《太坏了》和以往任何一部青春性喜剧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太坏了》做的太诚恳太有趣了,并且聪明地避开了任何的说教。
平凡普通的人物给观众亲切感,而那些年少青春时做的事情,当时觉得意义重大,长大之后回头想想,就像看一场青春喜剧电影,这个青春喜剧电影来自于你我过去不同的经历和故事,这个喜剧可能就是《太坏了》这样的。
让我们为那些年少时做过的蠢式芙而一笑吧,为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性喜剧。
文/有志女青年 转载请注明
恩 看海扁王的时候被红雾最后说“来日方长”时的表情给迷住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 喜欢上了这个演员 对 我很浅薄的只被外表吸引了Christopher mintz-plasse一口气看了他所有的片儿 先是看了模范贱兄弟(男主角是我喜欢的另外一个美相演员) 无甚感觉 之后就是太坏了这部电影 Mclovin的确是因为 CMP 才更关注这个角色 而影片过后 对两位主角的友谊倒是没什么特殊感觉 中规中矩 。
却真真儿的喜欢上了这个 有点2的Forgell 人分3种 nb nb的人生也不需要解释zb 装nb的人sb 学zb装nb却装出悲剧的人Forgell是第三种sb也分3种知道自己sb的不知道自己sb的自以为nb其实很sb的Forgell又是第三种现实中你总会遇到这种人 说起话来哪壶不开提哪壶 做了sb事而浑然不自知甚至还作为炫耀的资本 站在他身边唯有划清界限才能自保。
而影片中这样的人 却带给我最深的感动 感动并不是来源于角色本身 却是由他引起的 之前有一篇评论解释的很贴切 MClovin的名字放在中国就是草+泥+马 不过 mclovin只算是名 就是说没有姓 可以想象一下 为了上网而办的假身份证上写着“肏”的名字 这挑衅网管智商的意图简直不言而喻啊 而Forgell就因为这个名字够屌而无视这名字的不可用性 恩 不是无视 压根就没看见 这样的行为 说的好听的就是青涩 我也愿意用这个词来形容 因为这样的错误 也只有在这样的年龄才会发生 而年轻的种种 就是用来被冒失被后悔被原谅并在日后被珍视的 青涩就是可以毫无后顾之忧的去犯错误的免罪金牌 即便Forgell已经突破了他这个年龄层可以忍受的愚蠢的底线 但我们依然无法发自内心的讨厌他。
我更喜欢他和两个警察在一起时做的荒唐事 ,在最初Forgell庆幸警察没发觉身份证的问题时,我也认为他俩不过是导演要夸张的讽刺某些混日子的成人而安排的龙套甲乙,随着剧情的发展俩个龙套依然没有退场的意思 我甚至嫌他俩拖慢了剧情 不论是与mclovin结缘的初始办案时戏谑的说话口吻和诡异的逻辑方式 还是之后在执勤的期间把mclovin拉到酒馆喝酒 大谈女人 反复的看罪犯抢劫商店时的录像带却得出mclovin是第一个能被人一拳打飞的人这个结论 带mclovin执行公务 意思一下的开了手潮的几枪 用枪打停车牌来娱乐 让mclovin抽烟 在车里嬉闹因此撞了俩男主角却把责任推给他们 还想让mclovin来做污点证人 直到 mclovin和俩主角分别逃跑 他们竟然一个都没追上 至此他们已经把俩个酒囊饭袋的警察表现的淋漓尽致 当警察告诉Forgell他们一直都知道mclovin是假名字时但他们愿意装作不知道 因为Forgell让他们想起年轻时候的自己 以朋友的方式来引导Forgell 女人以及烟酒 并不像社会舆论要求勒令禁止那般严重 的会把青少年引入万劫不复误途 那不过是成长过程中在好奇心的趋势下的经历 我想俩个警察是善良的也是理解青春的真谛的人 他们带着mclovin像个闲散人员般到处鬼晃 做着与身份不相称的事 其实也可以反观出他们的随性 到影片快结束时 其中的一个警察耍着用警车做漂移结果悲剧的把已经受伤的车撞毁了 于是酝酿出更疯狂的想法 一不做二不休 烧了警车 还是要靠Forgell做为伪证 他们争先恐后的 很兴奋的向警车洒酒 这一切荒唐之极 但 看着他们做这些为世俗所批判 禁止的事的时候 反而内心跟他们一起澎湃激动了起来 并不是我有反社会倾向 而是 那一刻 他们是那样耀眼 他们的恣意妄为 他们的狂妄 像风筝刚断线的那一刻 他们烧掉警车并不是为了泄愤 和Forgell在一起的这段时间 他们把自己放逐到少年时的状态 任性了一把 不刻意想着要顺从这个社会的价值观 如果你能感受的到那一刻他们脸上的笑容有多真 如果你已经记不起 自己上一次这样 不夹杂着理性的开怀大笑是什么时候 你就不会忍心 以现实的得失 去评判他们的行为后果 从他们没有立刻揭发Forgell的伎俩 到烟酒女人 再到射击停车牌 最后烧掉警车 警察们一步步的放掉了社会加在他们身上的束缚 Forgell也放掉了自己的胆怯 一起疯狂到最后 Forgell 用警枪连续射向燃烧着的警车 说了句“tight” 疯狂只属于这一刻 然后依然要回到现实中 现实中 你会怎样放逐呢 喝嗨了去飚歌 极限运动 然后呢 还不如这个片段给我的震撼大
在高中生看来已经是很鸟的情节了。
非法买酒,狂饮,拒捕,上同学。。。
总体来讲还凑合(在这个年龄段的确很疯狂)。
在一个成年观众看来,亮点不多。
唯一让我赞叹的就是里面画阳具的高超手法。
记得当年第一次在北大上厕所时,曾经被男厕所墙上千奇百怪的阳具造型和长篇大论的《性经》所震撼,现在反观电影里的作品,觉得它们堪称艺术了。
不得不说,画的真好,还有情节。
美国高中生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啊,教育得也十分到位。
想来,没几个中国高中生在参加派对时能想到带避孕套和润滑油吧。
不过归根到底,这片子讲的还是男孩子之间的故事,女孩儿们嘛,仅供意淫而已。
青春期男孩子的幻想,莫过于暴力和性,看看他们最爱的电影、画报就知道了。
所以,本片历数了三位即将高中毕业的小男生,为实现这两样幻想所做的种种努力,很坎坷,很傻,很扯,却也很好笑,很温馨。
看完这片子你会觉得,在美国,青少年想喝点儿酒真是不容易。
为了帮心爱的女孩儿弄到Party上喝的酒,挨揍、挨撞、挨骂,哥仨都摊上了。
最要命的是那两个糊涂蛋警察,不负责不说,还很黑心,简直太有损美国警察形象了。
可看到临近结尾处,影片才向我们道出实情,其实这两个警察内心里就是那高中生小哥仨,觉得警察很酷,打枪很屌,砸警车很爽。
看着熊熊燃烧的警车,估计两位大哥早就忘了自己的身份。
本片又一次论证了:男人不管多大,从心底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尤其是在心爱的女人面前,看看被拒绝后忍不住流泪还不承认的Seth就知道了,呵呵。
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由贾德阿帕图监制而非导演却拥有贾德阿帕图电影神髓的电影。
编剧之一是塞斯罗根,听说许多故事是按照他自己的经历编的,怪不得胖子Jonah Hill饰演的角色都叫Seth。
可不知道那个画阴茎的爱好是否真的源自于Seth,虽然很变态,但画得真好,画风纯熟,想象力丰富,加上片尾对这些画给予了充分展示,实乃本片最大亮点!
不记得自己的高中时代除了念书还有啥别的活动,更不知晓那时的男孩子们心中都想些什么。
看影片里的高中生,虽然国度不同,文化不同,却仿佛能唤起自己那一段似乎缺失了的记忆,禁不住感叹——年轻真好!
不喜欢 就个Mclovin比较搞
好笑
好基友之间尽是火花。。。
好吧,这片子挺搞。看的是未删减版,感觉很。。。。。
发小~~%>_<%
2008nian11月24
那些画太吊了!!!
中国的中学生们偷着乐吧,买瓶酒还用这么费劲?你买一吨酒都没人管你。
美国的中学生真的都是这样的么 太疯狂了点
粗口一点不让人难堪,笑的开怀
乔纳希尔在电梯上的回眸看的我顿时内牛满面。。什么是哥们?那是娘们替代不了!
我觉得Screwball comedy可以叫做犹太喜剧
那个也太tmd有才了,可以把小弟弟画成那么多种卡通人物,服鸟。。。
最后是想表明他俩是gay 吗??
lame and so fucking gay
拍这种电影意义何在。
久违而美好的美式性喜剧。
有赛思罗根的性喜剧就是好看~这个大活宝
Remember when misogyny was fun? 看了一半就去看林娜琏的打歌舞台去了
沒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