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太极旗飘扬

태극기 휘날리며,太极旗飘扬:生死有情(港),太极旗-生死兄弟(台),兄弟,战火兄弟情,Brotherhood,Tae Guk Gi: The Brotherhood of War

主演:张东健,元斌,李恩珠,孔炯轸,崔岷植,郑太勋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04

《太极旗飘扬》剧照

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2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3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4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5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6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3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4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5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6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7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8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19太极旗飘扬 剧照 NO.20

《太极旗飘扬》剧情介绍

太极旗飘扬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李镇泰(张东健饰)是生活在汉城的一个修鞋匠,一家人的生计就从修补鞋子的费用维持。虽然物质并不富裕,这却是一个十分温馨完整的家庭。妻子李英顺(李恩珠饰)和母亲开一间面馆,平日还要照顾下面的弟妹,弟弟李镇锡(元彬饰)是家中所有的希望,如今正在高中读书,考上大学是他的梦想,更是哥哥镇泰的寄托所在。 然而随着1950年朝鲜战争突然爆发,平静的生活很快被打乱。战火蔓延汉城,镇泰决定带着家人到大邱去生活,躲避战乱。但在中途,他们却被强行征入军队,押上了开往洛东江前线的列车。从此一家人四分五裂。而在战场上的镇泰只剩下一个愿望:不顾一切用生命保护弟弟,当听说只要获得国家勋章就可以让弟弟免役时,他便疯子般冲在战斗最前沿。然而残酷的战场加上弄人的命运,他们的生命轨迹发生了无可避免的改变。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三傻西行记霍滕西亚急诊先锋:纽约第一季神探亨特张师生换魂魔法奇缘亚洲之女梦醒黄金城梦想临时工北极的圣诞老人兄弟苏珊娜:克里旺星期五之夜死亡森林的秘密钟馗捉妖记小士兵匆匆那年火影忍者鬼母飘落的羽毛潘多拉4:AI战争魔法俏佳人第二季假面骑士创骑沙漏囚犯医生暴力云与送子鹳棕榈泉老港正传七囚徒天降横财心惊惊夺命水箱

《太极旗飘扬》长篇影评

 1 ) 《太极旗飘扬》: 你为谁而战,国家还是家人?

《太极旗飘扬》是韩国当时史无前例的巨大投资,导演姜帝圭在《生死谍变》之后的又一力作,并且吸引到张东健和元斌两位当红男星加入。

这是韩国版的《集结号》,同样取材于历史战争,同样定位于商业主流,甚至都可以算作各自国家的主旋律电影。

但是《太极旗飘扬》具有不小的野心,除了战争的血腥残忍外,影片也加入了人性,人情多个面向的思考。

在商业包装之下,还尝试解读和思考韩国南北战争的历史问题。

故事讲述两兄弟被迫入伍参战,哥哥为了让弟弟回家完成学业,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争取荣誉勋章,但在弟弟眼中哥哥不再是以前的哥哥了,将两兄弟关系的微妙变化投射到战争的大背景中,或者说在战争的宏大叙事中插入兄弟间的关系变化,电影就不仅限于战争场面的可观性上,同时在于人物情感,人物关系的咀嚼思索。

两兄弟的情感线索十分清晰直接,沿着既定的故事情节发展,没有偏离轨道,也没有过多的惊喜。

战争开始前,两兄弟欢笑打闹的时光非常吸引人,暖色调的处理与后面的阴暗战争形成鲜明对比,拍摄手法和故事情节让人想到吴宇森的《喋血街头》,都是流畅的剪辑,鲜明的色彩,简单的情节,勾勒出男人间的雄性竞争和不言明说的情义。

但是,随着影片的发展,情义变得更加内化,竞争(冲突)变得更加外化,直到哥哥以为弟弟死亡,情义和竞争(冲突)都暂时消逝。

然后影片一下跳入一年后,弟弟成为了一等兵,在医院工作,哥哥却在亲人的死亡刺激下加入了朝鲜“大旗部队”。

接着弟弟在战场上与哥哥相遇,哥哥已经“癫狂”,却又在弟弟的深情劝说下恢复理智,然后战死。

如果说战争前的一场兄弟打闹的戏有些矫情,那么这一场战争中的“癫狂”和“深情劝说”则完全成为了影片的一个败笔,人物的动机和情感走向过于夸张,故事桥段也显得狗血。

据说对于几场战争的拍摄,导演也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去呈现。

大场面的宏观战争展现加强了代入感,枪杀场面的细节带来的真实感,轰炸和逃跑带来的命如蝼蚁的感叹,最后雄性荷尔蒙喷发的肉搏战则是带来了惊心动魄的可观性。

近三小时的片场,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将故事转折点加以明显的区分,是一个很有效的做法,不仅使得故事连贯,环环相扣,也在观赏上有了期待。

在呈现战争之外,影片对于人情,人性的涉及也使得电影有了更丰富的可读性。

比如朝鲜士兵苦苦求饶,韩国士兵放过他之后,他立马加以反击;同时擦皮鞋的伙伴出现在战场上,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他;利用斗牛式的打架来获得愉悦……不仅如此,《太极旗飘扬》的野心体现在它对于自己历史的解读和思考,士兵的疑问“什么是共产主义和民主”,“意识形态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这些随口一说的言辞是导演对于南北战争的自己表达。

另外,哥哥认为是韩国士兵导致了未婚妻和弟弟的死亡后,加入朝鲜军队,在得知弟弟仍然活着时,他又开始炮轰朝鲜士兵,战争与他而言是什么?

他是为谁而战?

国家还是家人?

这也是指挥官对于弟弟的提问,通过这个提问和沉默的回答,“国家”的概念被模糊,被解构,战争面前,家人和国家的轻重关系得以呈现。

战争的背后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形态(意识形态)的交锋和决斗,于千万士兵和百姓而言,家人比国家更为重要。

他们战争的动机是家人,不是国家(意识形态)的维护。

总体而言,《太极旗飘扬》是一部反对战争的电影,兄弟间的关系变化,人情、人性的变质,战争的血腥呈现,表达的是对战争的否定;电影更是导演对于自己国家历史战争的反思,战争背后潜伏的国家间意识形态的较量,与士兵而言,他们是在为谁而战,国家还是家人?

 2 ) 在命运面前我们不能低头

命运是很玄妙的东西,我们无从控制,但是我们只要忠于内心的东西,就足够了。

即便是死亡也不能不磨灭心中的炙热。

影片结尾处,我被打动了。

但是影片的叙述有问题,情节有些拖沓,张东健的表演可圈可点,整体来看,有很多时候明显不在状态,生硬的表演象个花瓶,只是男子气概要多一些,至于另一男主角,还是稚嫩,这片子的热,关键还是明星效应。

我想实力派表演的话,应该更我意味。

对于导演,拍摄角度,长远镜头的调整还略先不足。

象是试验品,但是好的剧本和有效的剪辑弥补了一些不足,固然是部不错的片子,但是还是可以更好的。

 3 )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部属于自己国家的战争史诗巨作,或抗战或内战,而属于韩国的,莫过于《太极旗飘扬》了

23:25 2013-3-31太极旗飘扬每一个人都会有一部属于自己国家的战争史诗巨作,或抗战或内战,而属于韩国的,莫过于《太极旗飘扬》了。

电影开始叙事的镜头和《硫磺岛家书》一样,都是从考古学家发掘出的骸骨和随身物品为重要线索开始回忆起一对兄弟身上所发生过的1950年六二五南北韩内战。

国家战争电影的成功之处莫过于在刻画小人物,由小人物带出那段内战史的血泪,或怜悯或愤怒,但更多的还是催人泪下,与之产生共鸣。

一部战争史诗巨作的成功莫过于能引起全国人民的共鸣,而引起共鸣的最重要原因就是真实,所以只有通过历史中小人物所发生的事迹来刻画就是关键了,你看到过有被征战过去的壮丁会不顾一切地冲锋行阵,血战沙场的吗?

然而在太极旗里就是有这么一个壮丁,他叫李振泰,因为弟弟振石被征战入伍,在火车即将出发战场之时,振泰为了让振石下车,像发疯一样和七八个士兵官大打出手,无奈双拳难敌四手,为了保护弟弟,抛下未过门的妻子和母亲,一同应征上了战场。

因为想要让弟弟尽快离开战场回家,他便迫切地想要立功获得英勇勋章,从此便踏上一条充满血与泪的不归路。

1。

在一次参与埋地雷工作时,在战友误中地雷重伤的时候,他执着要把敌人全消灭却差点耽误战友的救治,回到营后,不但承受长官的责备,还有弟弟的不理解。

2。

在一次大反攻时,他不顾一切地炸毁了敌人碉堡立了大功,尽管这次赢得所有战友长官的掌声,可弟弟依然的不理解。

3。

在进攻平壤时,因为执意追捕敌军指挥官,一个战友为之牺牲,而这时弟弟的不理解已经上升为愤恨和责怪了。

4。

在中国红军援朝反攻时,所带俘虏乘机威胁和杀害士兵,振泰只有把所有俘虏(连同永硕)全都杀死,但这时的弟弟愤怒指责哥哥为杀人凶手。

5。

在救英秀的时,振泰听到英秀和所有北韩军官有关系时候,犹豫停顿一下,一场乱枪混战后,英秀中枪身亡,而他和弟弟振石则纷纷因叛军罪入牢房,而此时的弟弟却执意认为是哥哥不信任英秀才害死她的,哥哥就是一个杀人凶手,而在一旁的振泰只是默默落泪。

6。

在看到牢房被烧成一片灰烬时,以为弟弟死了得振泰发疯似地拿起石头把害死弟弟的长官砸死。

7。

在英秀被伤害和以为弟弟也了以后,振泰便加入北韩共和军,为的只是为爱人和弟弟报仇,他倒戈相向为背叛国家,背负了叛国贼的罪名。

然而,弟弟振石到了最后因看到哥哥的一封家书,才忽然发现,原来哥哥一点都没有变,他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让自己能安全回家,但此时顿悟的他仿佛像是药石无效的病人回光返照,一切都向着壮烈而后注定的命运迈向,毫无退路。

终于在战场找到哥哥振泰时,而哥哥却已经像走火入魔似的,眼睛里只有害死弟弟和英秀的仇人--南韩士兵。

在振石的艰涩感化下,已经受重伤的哥哥像是如梦初醒,眼睛里看到了弟弟的存活,但一切为时已晚,血与泪铸成的历史车轮滚滚而下,为了让弟弟离开撤离战场,振泰收下钢笔与弟弟约定好战争结束时给赠送给弟弟,可,北韩共和军进攻的迅速迈进,振泰唯有用身边的机关枪阻止共和军的迈进,好让弟弟能安全撤离。

然而这一别,便是阴阳分隔五十载,彼时壮烈牺牲倒在散漫金色子弹壳血泊的哥哥振泰,再次相遇时俨然成为一首言之灼灼惨白骸骨。

此时的年迈的弟弟振石只能怨之命运的不公和恨之时光的不可再,自责自惭地默默落泪,留下无奈一句,振泰,我当时不该让你留下的。

太极旗,阴阳两分,旗帜的飘扬像是兄弟二人命运的预示或分隔。

其实正如旗帜一样,一阴一阳,事物的位置不同,其命运也不同。

振石在没看到那封家书之前,一直误解哥哥振泰,以为是哥哥变了,是哥哥为了获得荣誉和勋章而变的面目全非了,所以他才会多次天真或者说先入为主地认为振泰活捉敌军指挥官时战友的牺牲是哥哥害死的,而从来不会站在哥哥或者班长角度去替哥哥想一下;又或者是,英秀的死,振石完全归咎于已经痛失未婚妻的哥哥,完全将英秀的死责于哥哥的不信任,他完全不知道哥哥一直保存着英秀送他的小手帕和抱着倒在血泊英秀而失声痛苦。

而哥哥振泰呢,就是以为不告诉自己冒着这么大生命危险去立功获勋章是为了尽快让自己安全离开战场回家,因为振泰不想让弟弟心里有负担所做得无私行为和错误行为。

对于一个失去父亲的家庭里,哥哥俨然要承担起父亲的角色,所以振泰拥有如斯的无私和坚忍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面太极旗,阴和阳,黑和白,只是位置不同,没有所谓的对与错,就像是爱一样,没有对与错,只有你和我。

 4 ) 韩国人眼中的战争

除了影片开头的那段镇锡和镇泰在阳光下的追逐的场景,整个片子始终笼罩在一片灰色和泥泞中;即时当韩军开到朝鲜北部,吃着好久没看到的肉,晒着久违的太阳等待着联合国军总攻的号令时,漫天的黄沙预示着这种平静终究是短暂的。

这是我第二遍看这个片子了,我记得我当初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最后镇泰不跟镇锡一起逃回韩军,而选择很无力的一个人抵抗身后的朝鲜大军;我也不明白这么一个人怎么就能仇恨,不惜以背叛来报复伤害他弟弟和家人的国家;我不懂什么是他的信仰。

看完这遍,我明白了,其实片子不是在跟我们讨论一个意识形态的孰优孰劣问题,它也不是如很多国人所说的丑化共产主义,三十个师的志愿军漫山遍野涌来的场景还是很壮观的;它也没有丝毫对李承晚当局的赞美,反共小组不分青红皂白的枪杀平民无不是一种对当时政府暴行的控诉——总而言之,片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感情是可以凌驾与意识形态之上的。

就像英顺说的,我不懂什么共产主义,我只想弄到吃的。

的确,当初跟着毛主席干革命的农民兄弟们,有几个是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呢?

人都是一样的。

中华民族如此,大韩民族亦如此。

如果照着这个逻辑来看的话,镇泰从一个韩国的战斗英雄到朝鲜的部队首领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他是没有信仰的,他只为他的感情,只为他自己而战——这就是他与被刻上知识分子烙印的镇锡的最大区别。

镇锡有自己的价值观,他会为家庭、哥哥、自己和国家权衡利弊;而镇泰,无论在韩军还是朝军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的弟弟。

所以才有了他影片最后绝望的、孤注一掷的自杀行为。

他知道他可能活下来,但是他想争取时间让腿部受伤的弟弟能安全的逃回韩国阵地,所以留下来用自己的血肉挡住朝鲜追兵的脚步。

他做到了,他赢得了观众的眼泪,也留给了镇锡一辈子的遗憾。

说实话,这是一部很血腥的片子,无论是战斗场景还是医疗场景,都出奇的暴力,鲜血淋漓。

相信大家看完这个片子后一定会对战争有更深的厌恶,我不同意“我们从未放弃用武力收复台湾”的言论,感情的存在永远是超越意识形态的争辩的。

这也是为什么身为知识分子的镇锡为了去大旗部队找他哥哥,不惜背上“投敌”的罪名,只身闯入朝军的营地。

幸好,当镜头转离灰蒙蒙的平壤、板门店、洛东江,重新回到汉城的时候,阳光又再一次洒到镇锡的肩上。

从小看惯了中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充斥着志愿军;“香玉号”;黄继光、罗盛教等字眼,而宣扬的则是“中朝人民伟大的国际友情”和“美帝国主义的嚣张跋扈”。

没有人去管过韩国人是怎么想的,它们似乎在整个战争中起着可有可无的地位,从6月25日战争开始,到1个月就被围困在大丘;甚至最后的反攻也是因为麦克•阿瑟被奉为经典的仁川两栖登陆,他们处在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的地位,而又有谁在乎过这个民族的感情呢?

只有韩国人自己知道。

朝鲜战争,要看韩国人和朝鲜人写的战争,不是中国人或者是美国人的。

最后悼念一下已经过世两年的李恩珠,英顺这个角色并不难演,所以很难出色;但接下《红字》中佳惠这个角色可能是她命中注定的劫数。

青龙奖最佳女主角提名,走好。

 5 ) 这部影片拍得很真实

这部影片拍得很真实,也很精彩,场面宏大,完全不亚于好莱坞的大片水准。

正是这部影片,完全改变了韩国只擅长拍爱情片的看法。

原来,韩国拍的战争片,也是一级棒的!

 6 ) 城头变化大王旗,与我何干?

一切争论的肇始是姜帝圭的《太极旗飘扬》。

从《红字》到李恩珠,再从李恩珠到《太极旗》,反正一个不大的圆。

男人在发现世界的时候,通常是巡着女人味儿前进的,也许他们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女人。

发现世界?

只不过是理所当然的借口,反正,我是这样。

这部电影不错,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说明:1.画面处理的很干净,关于战争的场景比较真实,没有死前交党费的sb。

2.首尾的呼应和包袱的放置尽管明显但不牵强。

3.最出彩的还是对人性的尊重。

时间、空间、政治立场、所有的都在变,只有一样不变,你找到了你就看懂了。

“什么共产主义和民主,我们都不懂”,“他是我弟弟,我只想要他回家。

”主人公为了让自己的亲人远离战场和死亡,什么都可以做。

可以杀人,可以杀朋友,可以对抗国家机器,可以放弃生命,可以在战场上倒戈再倒戈,可以把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当作赌博的筹码。

亲情应当是最贴近人性原子核的电子,应当是除却个人生存欲求之后最基本的人类本能。

任何试图扭转并违背这种本能的体系和做法都是非人性的。

这样的人性基调注定了影片在大陆的送审不过。

共产主义的国家观是:怎么可以为了骨肉亲情背叛祖国?

你的革命觉悟到哪里去了?

这两个反问式的问题已经将基本的善良打入了深渊。

一个父亲他不会更不应该心甘情愿的送自己的孩子去战场。

我要是爹,就应当在儿子面临兵役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让他逃。

或者我去顶,或者托关系去顶,或者花钱找别人的儿子去顶。

你可以来骂我不是人,OK,没关系,我是爹。

父亲爱孩子,即便是孩子做错了事,父亲也不应当主动送儿上法庭。

呃?

你不信,我告诉你,两千年来,我们一直是这样,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中国清末变法修律之前的任何朝代,都把“亲亲得相首逆”(参见附)作为超越法律的道理。

就是说,儿子犯了罪,爹包庇那是理所当然。

面对杀人越货的儿子,灭亲的爹那是大义的爹,而不灭亲让儿子快跑的爹那也是好爹,法律应当网开一面,法律应当尊重人性。

“如果大家都不参军打仗,谁来保家卫国?

”——斯文妈妈语我那善良的妈妈哟。

我没有说我们不要服兵役,而是说,在承担对国家和民族责任的时候,我们首先应当承认人性是自私的,自私的人性让个人想逃脱国家责任;我们其次更应当允许那种不得不承担国家责任而割舍亲情时的痛苦流露。

送儿上战场,应当是迫不得已,老泪纵横,百尺素绫裹身戚戚然;而不应当是骑高头大马带硕大红花,敲锣打鼓欣欣然。

你儿子要去死啊,你有什么可高兴得?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儿子去死爹就得开心吗?

如果你开心了,你还是爹吗?

祖国和人民都是抽象的概念,儿子是那个你从小养大的活物,你真傻啊?

一句话,让主义去死,让人活着。

附:亲亲得相首匿 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这种亲属之间隐匿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来源于孔子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年)下诏明确规定:“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

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

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

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汉书》卷八《宣帝纪》)据此,卑幼隐匿有罪尊长,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隐匿有罪卑幼,死罪上请廷尉决定是否追究罪责,死罪以下也不追究刑事责任。

这一刑法适用制度自汉宣帝以后成为中国古代重要刑事法律原则之一,并一直为后世历代所沿用。

 7 ) 近來難得的兄弟情電影

很累贅的一個片名。

太極旗代表了韓國,飄揚就代表著這個地方動盪的過去;展現在這個歷史舞台上的就是一個生死離別的手足情誼故事。

雖時光飛逝,斗轉星移,歷史也漸為人所淡忘,但刻骨銘心的兄弟情義卻沒有減省過分毫,有如屹立未倒的太極旗一樣還在風中飄揚著,未有止息的念頭。

此片在港的宣傳勢頭不弱,打正旗號的說要和《雷霆救兵》一較長短。

兩片的確都在述說著戰場上的手足情義,只是今回不止是手足戰友而是真正一同長大的親生兄弟。

也由於這樣,有了影片起頭愉快融洽的生活片段跟其後戰場上的手足分離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

導演令弟弟回憶起一幕幕過去快樂的情境並浮現於銀幕叫觀眾跟著一同回味,感受這今昔對照,和對已日漸遠去的幸福安定生活之思念。

由此掀起了觀眾淚水之序幕。

自此以後,無情之戰爭集中播弄著這對情深義重的兄弟,把一段相敬相愛的兄弟情發展到一個互不體諒的處境。

觀眾一方面看到哥哥的確是因著戰爭改變了多少性格,但觀眾心裡都明白由始至終哥哥都是為了保護弟弟才極力作出敢死行徑以期換來可以令弟弟自由的權力。

戰爭逐漸使人失去理智,一次又一次的意外深化了兄弟間的矛盾,我們都為哥哥被他最愛護的弟弟憎恨仇視而痛惜;更會為兄弟相殘相認到最終仍不得團聚的悲劇命運而無法止住淚水。

這套電影說故事的方式很傳統,簡單直接地用一對舊皮鞋引入回憶,最後以一支鋼筆作結回到現在。

沒有花巧的風格化手段表達,卻紮實地鉤勒出一個結構緊密的故事出來。

情節上我找不到有駁斥的地方,只要有留心的話,各個轉折都早埋好了明晰的伏線,如簽名換食物也如連繫著開始至結尾的鋼筆等都令人看得十分明白。

攝影方面,寫實型的手動戰地跟攝或許使我看得眼花撩亂,但這令我更深刻感受到變幻莫測,危機四伏的戰場第一身感覺。

時常於兵士們吃飯休息間突然轟來一枚枚炸彈使我下意識有了驚恐的感覺,每每於他們言談什歡間都讓我有突然轟來炸彈的恐懼,不過這個作法有個好處,就是使觀眾如戰場兵士一樣無時無刻都集中著,不會渙散了心神,更形投入於電影內。

不過或許是導演太討厭戰爭了,花了不少時間去描繪士兵死傷的情境,有不少幾近令人作嘔的鏡頭,雖說是為了寫實,但多次重覆特寫同一個士兵的斷肢則未免可怖有餘內涵不足。

中前部份連珠炮發了段接段血肉模糊的鏡頭多次令我別過頭來未敢正視。

我想觀眾看戰場上的傷亡慘重也夠多了,也許可嘗試從另一些角度展現戰爭之殘酷而不要麻木濫用觀能刺激來影響觀眾,這樣可使觀眾雙眼好過一點,也預留多些空間予觀眾的腦袋去想像戰爭的可怕。

最後,此片雖未算得上詳盡紀實了韓戰,但對於我這個自中學以降只讀過謬謬數句有關韓戰紀述的典型香港學生來說,這正是恰到好處地交待了韓戰時的社會背景及文化讓我知道,反之如果再更詳細地描繪著,則只會爭取到更多韓國人的共鳴而令我們這些外來者有著很多不明不白的地方。

導演集中描寫了兩個不同意識形態的衝突和反智的極端主義誅連屠殺;這都使身為中國人的我看得很有共鳴,這是因為我們的國家都經歷過可能比這更厲害的矛盾鬥爭。

看罷此片使我再一次對政治賦予當權者操控人們麻木鬥爭的醜陋腐敗更添了一份憎惡。

到了片的尾聲,我們會看到自己人變了對頭人又突然可以調轉鎗頭打回自己一方的人,這看來荒謬,但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尖醱辛辣的諷刺,因為一個國家的內戰從來都是這樣的荒謬。

 8 ) 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为什么出现在韩国而不是朝鲜?

太极旗飘扬这部电影很早前就看过,最近又看了一遍,依然是如此震撼。

这部电影是韩国拍的,但它并不是什么“大韩爱国主义”电影,对北朝鲜的恶行也好,对南韩的战争罪行也好,都丝毫没有掩饰和隐晦的意思,赤裸裸地表现了电影创作者们对战争的厌恶,对善良人性的渴望,对“主义”的鄙视。

说穿了,人性高于主义也高于战争本身,不管是什么战争,更不管是什么“国家概念”。

对哥哥来说,国家算个屁,只有家人才是最宝贵的,为了家人可以不顾一切,他根本就不懂什么共产主义,只有血性复仇。

不过,看完这片子我最大的感觉还是,朝鲜这个民族可真够倒霉的,一会儿是共产党折腾,一会儿是中国干涉,事实上,如果不是中国干涉,韩国已经可以统一整个朝鲜,也许历史就会被改写。

当然,关键是现在就不会有朝鲜这个变态的帝位代代传的国家,不会饿死那么多朝鲜人。

也许有网友说了,不帮着朝鲜打,那美帝不是可以控制朝鲜半岛了么?

当朝鲜分裂不是对中国有好处么?

问题就出来了,你如果是站在共产党的角度上说,当然了,这对维持共产党的统治是有利的,对整个共产主义发展是有利的,问题是,我不是共产党,我干嘛要为共产党考虑那么长远,共产党死了关我们中国人什么事?

朝鲜战争,只是中国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做的贡献,是的,仅仅是共产主义,如果,你不喜欢共产主义呢?

那共产主义之死,又与你何干?

也许没有朝鲜战争,中国早就进入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虽然现在也进入了——权贵资本主义。

还不止于此,我一直很奇怪的是,为什么网友们都没有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主义真的不重要么?

是呀,主义不重要,可是,共产主义国家会拍出这样的片子来吗?

会有这种深刻反省客观真实的电影产生吗?

为什么共产主义只能歌功颂德?

为什么只有韩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才会拍出具有反思精神的电影?

主义,真的不重要吗????

你到底是要一个不允许反思不允许疑问和责问的主义,还是要一个可以骂可以恨可以公开表达反对的主义?

 9 ) 骨肉相残,还要继续吗?

振石和振泰是兄弟俩,在朝鲜半岛爆发战争的时候,兄弟俩被迫从军。

哥哥振泰为了能将弟弟振石送回家,在战场上不顾生命危险一次次屡建奇功,而在这个过程中,弟弟振石误读了振泰的爱,开始讨厌振泰为他的付出。

就在战争眼看即将结束的时候,中国军队加入了这场战争,最后兄弟俩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在最后一刻哥哥救下了弟弟,而自己却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在这场战争中,战争貌似一瞬间就爆发了,片子也没有特别交代战争爆发的原因,美好的生活就是那样的短暂。

我们看到所谓的士兵就是大街上强拉硬拽招来的,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战争,被拉到阵地上连最起码的训练和休息都还没有,就被告知必须死守阵地,不能后退。

敌人的炮火来了,他们甚至来不及反应就送命了,幸存下来的也只是些苟延残喘的家伙,战争中每时每刻都在死人。

你同情对方,你可能就丧失了一次生存的机会,战场中生命显得是那样的珍贵与毫无意义。

振石与振泰的情感变化是影片交代的重点,振泰为了振石能够活着走出战场,一次次出生日死,而振石由最初以为哥哥是为了让弟弟活着走出战场,慢慢就发现哥哥利欲熏心,当了个小官就不把别人的生命放在眼里,振泰成为了为勋章活着的刽子手。

就当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中国加入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顿时成为了巨大的绞肉机,振泰的未婚妻因为生存被迫为朝鲜做事而被韩国调查人员打死,兄弟俩也在战场上相遇。

战争是令人发指的,它导致我们骨肉相残、国民生灵涂炭,韩国对于战争的反思是及其深刻的,在影片中导演并没有丑化敌人,只是公正的交代这场战争。

这样的反思才是到位的,而且才会从心理上加以杜绝的。

 10 ) 一部电影 两个指环

电影是韩国男人电影,朝鲜战争,张东健和元彬,兄弟,战争。

  太极旗飘扬。

    看的时候,已经是破碎的画面,凌乱的镜头,火药的味道,模糊的人影。

分不清谁是谁。

然后知道错过了最初小镇那段黑白分明的生活,简单而又纯粹。

  战争里,没有好人。

即使是善良的人们,到了战争中,也会成为身不由己的自私者。

为了自己,为了兄弟也是为了自己。

我看见的是大片断的炮火,失去理智处于颠峰边缘的人性。

  活下去。

弟弟。

  活下去。

哥哥。

  最终张东健饰演的哥哥眼看着自己的未婚妻被自己人以通敌的罪名一枪毙命,又错以为牢房中的弟弟被炮火烧死。

瞬间的黑白,所谓好与坏,错与对,谁才是坏人,天崩地裂般的混乱。

于是从韩国中士到志愿军的少帅,变的戏剧而又生痛。

  可是那具烧焦的尸体,钢笔旁边的尸体,不是弟弟。

  元彬饰演的弟弟,已经被命运隔开,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只是他们谁也不知道。

    命运真是个奇怪的东西,摊开掌心,只有掌纹延伸。

  原本小镇擦鞋哥哥,最大的梦想只是希望弟弟能够考上大学,过幸福的生活。

如今对立,分隔世界的弟弟,只希望找到哥哥,告诉他他还活着,希望能够挽救哥哥的生命。

  哥哥和弟弟,只是想要回到妈妈身边,过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战争是上帝的骰子,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模样。

  最终回家的,终于只剩弟弟。

  年老后的弟弟,握着那支钢笔,对着尘土中挨挨的白骨,悲痛欲绝。

  他等了他50年。

他其实知道这结局。

    知道结局,还能做什么。

  人性剥落。

    指环是藏饰的指环。

一个属于豪放型,十足分量,一个属于婉约型,轻微忧郁。

  本来都是要拿黑线挂在脖子上的,可是对他而言,绳子似乎太短,而交换指环又不在心理准备范畴内,于是只好都由我来收藏。

  豪放的挂在了脖子,婉约的带在了右手无名指。

  其实什么都不算。

    电影看得多了,错觉也会多,自以为是的人生阅历也丰富起来。

不过他白天对我说的话到是实在让我感怀:知道自己不可能经历那么多,那么就用电影来体验。

  微笑的时候,目光自然触及锁骨处的指环,低头打字的时候,又瞥见右手的指环。

  想想觉得很神奇,关于指环,套在了手指,连通心脏的地方。

无关任何承诺,到是宿命这两个字让我有点恐慌。

    不是想要改变就能改变,其实身不由己才是人生的真相。

  流罢泪,才明白,原来简单安详的生活,才是世间最大的奢侈。

    如村上先生所言,身历其境时,一点都不会去留意那风景,等回头再看时,才如同瞬间击中,怅然不已。

  人,一种后知后觉的动物,是不是上帝会在我们的头顶发笑?

  说到底,我们只是上帝手中一颗棋子,命运是唯一的棋盘,哪怕拚尽一生,我们永远也走不出这定局。

    电影看的是人心,指环只是一种象征。

  那么好好珍惜吧,珍惜现在的每一天。

《太极旗飘扬》短评

几度憋闷,并被贵国蝗虫战画面恶心到了。在元斌的光芒对比之下,张东健的表演是如此软绵空洞。

2分钟前
  • 吉米糕
  • 推荐

也就那样吧,没像网友说的比《集结号》好 ,《集结号》里为了公平和个人名分而奋斗的精神,比本片里为了兄弟而奋斗的精神要强。

6分钟前
  • 炸酱面
  • 较差

中规中矩的反战片 完成度很高 但是没啥新意 类似的反思已经在太多反战片里见到过 一个被战争逼疯 一个尚存良知的人物设定 也显得有点老套

9分钟前
  • 我TM是党员
  • 还行

我能说这是抗志愿军神剧吗?豆瓣 呵呵

14分钟前
  • 精神分裂症患者
  • 很差

反战才是战争片的终极意义'韩朝何尝不是一对失散,而又互相残杀的兄弟!

18分钟前
  • 一生所爱
  • 力荐

韩国人又赢了,为了煽情,电影中所以的巧合和转变都围绕着主角转。而这种片面和刻板的辅助人物描写,使得战争只是一个表现手段,而与战争有关的所有重大问题的讨论,在电影中要么一笔带过,要么用强烈的感情遮掩。而电影中看似描写普通人为家人,却受战争毒害的现实,也在莫名其妙的转变中消失了。

22分钟前
  • 云雾敛
  • 较差

韩国电影不可复制的经典,也是个主旋律,片尾非常感人,那个感动点和《泰坦尼克号》的方式一样,几十年之后,再次重逢,却是阴阳两隔。……导演不稳定,这一部经典之后,就没有任何高水准电影了,《登录日》又臭又长,到最后也没什么感动点,日韩友谊万岁是吧,韩国人不吃这套。……李恩珠走的太早,韩国的生态圈实在太差,到今天都是如此,走了一个又一个。……张东健和元彬这兄弟情演绎的绝了,人设也很好。

24分钟前
  • 君心可晴
  • 力荐

非要用这么血腥恶心的方式来表现战争吗?

25分钟前
  • 还行

电影《太极旗》,以一种无限温暖的人文情怀,落笔在国家和个人命运之间,呈现了史诗性大片的极大诚意和对人性的深刻解读。本该汹涌如河的泪腺,忍住了很久很久,终于在电影叙述至结尾——振硕和母亲战后重逢,倾尽全力拥抱的刹那,彻底崩溃。所谓电影人生,所谓非常感动,其实就在这寻常之中。

26分钟前
  • 李十七
  • 还行

好几个桥段愚蠢得让我想问为什么……可能战争本身就是个愚蠢的事吧

30分钟前
  • 欧依熙
  • 还行

对于中国人来说,那场战争是抗美援朝我还真没了解过来龙去脉随便查了下,南朝先动手,被美国打回去,然后才有抗美援朝回头说说电影两个兄弟的冲突表达战争的残酷?在同样的位置,我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样但虽然不欣赏镇泰的一些作为,更反感镇锡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面对事情,只会怪罪他人镇泰最后的崩溃就能看出镇锡对他到底有多重要每个国家拍出的战争片都不一样文化差异带来的价值导向的差异战争,利益我终究还是相信弱肉强食的

35分钟前
  • 孤狼
  • 还行

太煽情了,感觉很假。哥哥什么什么都为了弟弟,好像其他弟弟妹妹都不存在似的,老娘和老婆也都不管了——这一点很异样。得到勋章就让弟弟回家的动机也很让人疑心。最后弟弟为什么要跑到北朝鲜阵营去呢,难道不怕连累哥哥吗?这部电影的编剧实在太有想象力啦,佩服。

40分钟前
  • 饼饼
  • 较差

一如既往的差,这个电影就是 特种部队战术+各种虚假的战争特效+偶像剧。不明白有人怎么能和集结号去比,也就是集结号里的战斗特效相似罢了。毫无深度可言。

43分钟前
  • nok
  • 很差

就这片还看加长版?中间几出战争戏完全没必要。比《高地战》确实差一些。

45分钟前
  • 操蛋的教父
  • 还行

这片子拍出来,至少知道了南韩军队那真是抓共党搞连坐,虐杀俘虏,漠视人民挨饿。朝共那真是发粮食。一比较立见高下啊。

47分钟前
  • 光影随行
  • 较差

现在才明白高一时政治老师给我们看的意义......作为政治老师,不能否认教材不能否认自身,只能通过这种影片来告诉我们政党仅仅是一个政党的,党国什么的都是BULLSHIT,只有人民才是最高。政治老师真是煞费苦心啊.....

48分钟前
  • 捂脸熊
  • 推荐

哥哥从保护弟弟 到被个人荣誉和仇恨冲昏头脑 完了韩国都会拍战争片了 元彬太有职业道德了

50分钟前
  • 咪子
  • 推荐

7年前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现在还是觉得不行。大制作但精神内核格局极小,拍兄弟情吧因为敌人脸谱化了,把哥哥这么个杀敌英雄当反派在拍,弟弟却作得不可思议,战争没东西拍吗还要制造那么多价值冲突。前半段哥哥开挂后半段弟弟开挂,只有中间一段家眷被防赤化了有些意思。算锻炼拍摄技术吧。

55分钟前
  • Tangent
  • 还行

(第一次在外国电影里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居然乖乖的)韩影看的不多,但南北题材蛮常见。对于朝鲜战争,《太》有自己的态度,出发点不错,哥哥为了让弟弟回家拼命拿勋章,结果自己在战争中迷失了,我蛮喜欢这段,但后面电影也迷失了,走向越来越失真,最后在炮灰中达到假的高潮。

57分钟前
  • 卡拉不见太阳
  • 还行

战争场面和作战细节拙劣,打仗如儿戏,各种无脑人海冲锋刺刀站,但考虑到04年的电影,所以勉强可以接受;淡化美苏中的存在,现实半岛战场上基本无作为南朝北韩做电影主角,但考虑到这是突出“兄弟相残”的电影反战主题,所以勉强可以接受;南朝鲜视角下共产主义做大反派,当时中国特有的战场小队分点突击战术被拍成人海,考虑到韩国战争片的局限性和心理阴影,勉强可以接受;总的来说,反战情感做的很好,呼唤爱与和平主题也没差,但优缺点明显让观影感受忽上忽下,越是现实主义题材越是战争片,越要做到真实越要注重细节。这样名声大水平低,总体甚至不如《集结号》无关主义和阶级,想到当今人类文明是建立在掠夺侵略与破坏上的,不禁让人悲哀

60分钟前
  • 玄猫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