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美国电影总是喜欢把孩子描绘成天真无邪、柔弱单纯,大人对他们都像对智障一样,表面上好像平等对待,实则是从心底里的不信任。
经常会用骇人听闻来形容让孩子一个人在家,或是你怎么能给她吃那些高热量食物等等。
孩子是不会懂大人在想什么的?
隔空令我想起老电影《偶像倒掉》,两部电影都在用同一种手法告诉观众,孩子什么都懂,他们不知道只是因为你不相信他们可以理解而不让他们知道。
当父母离婚时,梅西知道,父母要分开。
她可以从父母长期的争吵中感受到。
她当然渴望父母可以重新在一起,当然这没有实现当母亲问起她,父亲是不是和小保姆暧昧,并据此想向法庭申请改判的时候,梅西也知道,她回答说,不知道。
这就是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她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自己的回答会造成什么后果。
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是自己无法掌控的。
爸爸说的每句话,梅西都记得,去坐船,爷爷带着他去捡硬币。
当爸爸从出租车里向她挥手的时候,爸爸觉得梅西不会理解此刻的意义——他再也不会回来了,但梅西知道,她跑过去紧紧抓着爸爸不想放手。
妈妈每次长期不负责任的突然消失,然后又突然出现,总是搂着她说,我爱你胜过世间的一切,你知道吗?
梅西说知道,但其实,她知道妈妈根本不爱她。
当保姆格温和酒保第一次感受到对方的时候,梅西知道,这两个她最爱的人能相爱是最好的。
她让格温做了大蛋糕给酒保。
当他们两个亲在一起的时候,她知道她找到了家。
梅西什么都知道,你们只是假装她不知道,好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
看了这电影,感受到了梅奇的小演员的演技棒棒哒之外,面对她的懂事,还真的感触挺深的。
小时候,我就觉得自己特别懂事,然而,这个懂事却没真的让我有多快乐。
幼儿园时,有次感冒了要去医院打针。
小孩子嘛,都会怕痛,死活不肯打针。
看到别的小朋友哭天抢地要父母给他买玩具才肯乖乖听话,我也想啊,怯怯跟妈妈说,“我要超人……”妈妈说:“很贵的,等我再多点钱再给你买吧。
”我不肯,拼命哭。
妈妈叹了口气,皱了皱眉,不知道怎么办。
我看到她苦恼的样子心里很难受。
妈妈工作也很辛苦,我为什么要这样呢?
最后我说:“妈妈,我不要超人了……”妈妈欣慰地笑了,说,“真乖!
”打针时我还是哭了,因为痛,也因为没有超人,我还是很想要的其实。
小学时,有一次我有个土豪女同学不知道怎么的不开心,我送了她一块很香很香的橡皮擦,叫她不要哭了。
她很感动,给了我10块钱,说给我放学后去买吃的。
当时的10块钱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真的是巨款啊,我开心死了,放学后和我一个好朋友在学校旁边的小卖铺疯了一把,买了5块多的零食,两人欢呼雀跃地蹦着回家。
不知道怎么的被我爸知道了这件事,厉声呵斥,问我钱是从哪里来的。
我怯怯地说,“同学给的……”他反问,“难道我没有教过你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吗?
”我吓哭了,无言以对。
他还不满意,当天晚上用摩托车载我去那女同学家把钱还给人家。
我全程配合着,带着些许哭腔跟人家道歉说,“对不起,我不该拿你的钱。
”女同学虽然全程一脸懵逼,但还是收回了钱。
回家后我爸赞我,知错能改还是个好孩子。
可是我一点都不开心,就像我那时候道歉一点都不真诚,因为我知道如果可以重来,我还是会收下那十块钱。
到了现在我26了,我知道,乖儿子、好人还是要继续装着。
例如,我上班从不迟到早退,我觉得这原本没什么,直到有一次下雨我家那边全淹了导致我迟到了几分钟被公司的人议论纷纷,我才直到原来我这么备受关注,那个度比那些一个星期平均迟到两次的人都要高。
例如,我跟我爸妈出去的时候他们都要我好好跟邻居打招呼,我也会叫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大爷大婶好,这不是我的真心,所以在我一个人遇到他们的时候我都会低着头走过不发一声,于是,他们就会说我高冷没礼貌。
然而,我不知道我做好孩子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从小到大一直压抑着,很多想做的事都不敢做,初中高中想逃课去打游戏机,别人都这样做,可是我没有,别人只会被骂几句,而我,什么赞扬都没有,老师说,将来你们这些人(逃课出去打游戏机)肯定都是没出息的,然而到了现在,人家还是跟我一样做着一份微薄薪水的工作,甚至小学微信群里加入班主任之后,她记得的都是那些逃过课的打过架的骂过老师的,而乖巧的那些人(包括我)需要费很大劲儿才想起。
我问我妈,那么到底我装乖这么多年有什么意义?
我妈说,你只是不知道外边的人怎么赞扬着你。
我说,既然我都不知道,那又有什么用?
再说了,就算我知道,别人对我的评价多好多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根本不需要。
我不想大家都用道德制高点去衡量一个宁愿普普通通至少能让自己活得像自己的我。
我妈没有回答。
我知道自己虚伪,可是我从没表达过我自己有很高尚的情操,我承认自己是个从心底里就是阴暗的坏人,可是觉得自己可怜的是,我发现经过了这么多年,好像我已经连改变自己连做回自己的能力都没有了。
我根本不敢大声说我不要、我不想、我不是——因为这不是乖小孩可以做的事,除了对国家八荣八耻以及我国几千年的道德伦理法规唯唯诺诺言听计从,我毫无办法。
讲回这场《梅奇知道什么》,在电影里的梅奇,周旋于这对看似深爱着她实际上却被心里其他东西蒙蔽了双眼的父母之间,连我这个外人都觉得她很累,大家都觉得的,对吧?
她一个几岁的小女孩承受了四个大人给予她的压力,她就像天使,完美无瑕,没有一丝错误地挽救着大家——犯错会让人过得轻松,然而像电影的题目一样,梅奇知道什么,她知道什么?
她已经懂事到了知道自己没有资本犯错,因为她知道了一犯错可能她就会失去所有所有的这个不应该属于她这个年龄段的深奥道理。
或许她的爸爸妈妈并没有真心想要她的抚养权,要的只是出一口从对方手中抢过抚养权那种得意洋洋的恶气,而那对真的对她好懂她心思的继父后妈,她也知道自己没有任何权利要求人家给她什么,她并没有要求过什么,她不想吗?
她想啊,哪个小女孩不想要任性地在家里开开心心当公主,可是她也知道自己不能这样做。
所以她仅仅是睁着漂亮的大眼睛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慢慢地去阅读去理解,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在不伤害任何人的前提下走着自己的路。
幸好结局是好的,我也不方便剧透太多。
我知道我的情况和她的不同,她是真的天使,我只是个小人,而我前面大段大段讲叙自己,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意思,纯粹是看了这电影有感而发,原来,当一个乖的懂事的小孩,真的很累。
很心疼梅奇,很心疼很心疼,而我,也想有人心疼一下我,这才是我心里最深的最真实的感受。
六岁的小女孩Maisie。
她躲在门后看父母争吵,在客厅看过气摇滚歌手母亲和年轻酒保调情,在楼梯间看艺术品商人父亲和小保姆亲密交谈。
不久父母离婚,又瞬间各自再婚,一边是保姆姐姐Margo,一边是酒保哥哥Lincoln。
Maisie每隔十天轮换于两个家之间。
自私的父母,嘴上说着爱她胜过一切,却总是把她推搡给年轻的姐姐和哥哥。
她从不哭闹,安静的,在房间里把弄玩偶,在空荡的大堂里等待迟来的父母。
那个晚上,父母不知所踪,她被抱到一张陌生的床上,门外是一群陌生的人。
六岁的心灵再不能承受,泪悄悄划过鼻尖到枕边。
孩子不会被成人的言语迷惑,她知道行动胜过一切。
她知道谁会信守诺言带她乘船出海——不是那个为生意搬到英格兰的父亲,不是那个要丢下她全国巡演的母亲。
他们不值得她的美好。
迷失的总是成人,孩子的心再清晰不过。
演Maisie的小女孩Onata Aprile,自然,纯真,还有性感。
容许我用“性感”这个不甚妥帖的词——因为我再想不出一个更合宜的词,来形容小女孩那份全然不自知的完全的通透和敞露。
孩子的眼睛透明像湖水,观察一切。
孩子的纯洁像一面镜子,照出身边人的善恶美丑。
一部难得的好电影。
一旦写影评,就觉得矫情,不太能描述出自己当下真实的感受。
我非常喜欢这部影片的名字,What Maisie Knew,也喜欢它的中文直译,梅奇知道什么。
在英文中更像是一个疑问句,但在中文里,却是一个陈述句,好像这个电影名自然而然就有接下一句,“梅奇知道什么,她知道……”我很喜欢这种很有意味的片名。
由于不清楚导演的风格,也没看过原著,看到前二十分钟其实有点担心会是一个太残酷的故事。
对我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沉闷的故事,其实故事情节进展得还挺快的。
电影是很内敛的叙事手法,比如说,梅奇是没有朋友的。
她开始是有的,那个名叫佐伊的小女孩,最后在梅奇家里哭泣被家长接回去,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乌烟瘴气的客厅里,梅奇妈妈拥抱梅奇的时候,梅奇很安静顺从,但佐伊觉得恐惧,这种对比实在是很沉默的。
佐伊在梅奇身边躺着的时候一直哭泣,梅奇安慰她不要哭了,佐伊没有说为什么哭,梅奇也没有问。
最开始她们和梅奇妈妈还是玩得很开心的,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佐伊父母带走了佐伊,梅奇妈妈对楼上的人说邻居家太保守了。
后来有一幕是小男孩对梅奇说,你妈妈说你要跟我们一起回去。
路上,小男孩的妈妈牵住了小男孩的手,空落落走在一边的梅奇看了一眼。
然后笑着跟他们告别回到家中。
她没有朋友。
关于家庭,她的父亲跟她说你是我第六爱的女孩儿,她问其他人是谁。
她的母亲说你是我最爱的人,她是沉默的。
影片里梅奇妈妈买到了乌龟之后,问那只乌龟,你高兴来到我们家里吗?
一般来说,都应该有谁假装那只乌龟说高兴的。
梅奇沉默的时候,我真以为她可能会说不高兴。
但她是一个温柔顺从又体贴的孩子,直到最后拒绝母亲的时候,也没有说残酷的话语。
说实话每到剧情到她母亲给她展示成年人的世界的时候,我都很怕这个片子会往险恶的方向发展,幸好故事还是温柔的。
梅奇最后拒绝母亲的时候,她第一次表现出了害怕。
她母亲愤怒地指责她“你竟然害怕我?
”,她母亲下意识地想抓住她,她瑟缩地退了一步。
她母亲道歉说“我并不想让你害怕”,梅奇母亲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是自知浅薄却无法承担的人。
每次说我最爱你的时候,她都清楚其实她并不最爱梅奇,但她还是要这么说服自己。
梅奇父亲离婚的时候指责她法院认为她走到哪都带来灾难,她激烈地反驳,最后又平静地跟梅奇说你收拾东西吧。
她内心深处都知晓自己的无力、虚伪和浅薄,可她无论如何也不能承认。
梅奇父亲是一个很坦然自己不爱别人的人,他跟梅奇在早餐店里谈话,梅奇提到硬币,他说你还记得我跟你说过的?
梅奇父亲常常这样,一冲动就有温情的时刻,但面对现实就不长久。
比如他之前跟玛格和梅奇说要去意大利出差,看到她们俩的样子又改口说不然我们一起去。
早餐店里也是如此,他又说那梅奇也一起来英国。
可是最后考虑到真正的现实的话,那也只是一时兴起的说说而已。
我不懂梅奇知不知道,我只是觉得她很温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遭遇而去怨恨或者伤害其他人。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最容易做到的。
我心疼她的沉默,害怕她的柔弱,但是最后结局是她微笑着奔向前方的镜头。
微笑、兴奋地奔跑,最后又是在继父母看不到的地方露出了一闪而过的茫然与空荡。
关于继父母,他们都是温柔的人,所以讨厌梅奇的父母,却喜欢梅奇。
可是他们与梅奇的关系,只是牵连而已。
有两处他们与梅奇母亲的场面,梅奇母亲想要带走梅奇,一处是唐人街,一处是最后。
唐人街的时候,玛格站在旁边看,酒保对梅奇母亲说你不值得她,然后离开,我猜应该是去打工了。
然后玛格也走了。
最后他们也是站在栏杆前,微笑交谈,看梅奇与母亲说话。
整部影片里,没有任何人真正地站在梅奇的角度为她说过任何一句话。
酒保当着梅奇母亲说的那句,充其量是报复罢了。
由于梅奇温柔,所以几乎从头到尾,梅奇也没有为自己说过什么话,只是平静地接受一切。
幸好最后,她终于对母亲说我明天要坐船。
一个温柔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语,是因为她逐渐知晓,除了她自己,没有人会为她说话。
我猜她未来还是会微笑,还是会成为一个温柔的人,因为她内心强大。
她几乎从来都不哭泣,无聊地在公寓的椅子上躺着,父亲不来接她,她也不会上楼回去找母亲。
因为她的母亲甚至不会送她下楼。
对于父母有两次很相近的告别,都是在车里,父亲说要去英国后坐在车里,梅奇下车后又上来拥抱他。
母亲目送她走进酒吧里,她回头看了母亲一眼,然后独自推开了门。
那天晚上谁也没有,满是陌生人,她在睡觉前终于流下眼泪。
一夜长大,不过如此。
影片中有五个主要角色母亲苏珊娜和父亲比尔确实很相似,都很自私,即使他们都很爱梅奇,这点不能否认。
但他们为了自己的事情,生活,也可以抛开梅奇。
为了自己过得自在,都选择把另一个人拉进生活为他们带孩子。
年轻时候能够互相吸引,中年后争吵分开,不是没有道理。
而其中,比尔嘴上更讨人喜欢;苏珊娜因为事业不如意,把梅奇看得更重,怀疑一切可能抢走她的人或事。
保姆到继母的玛歌和继父林肯,他们都不算是成功人士,所以会被选择作为这种备胎的角色。
但也是因为他们普通,所以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陪梅奇,在影片中显得更为和善,有影片可以突出,也不能否认他们本来善良。
再回过头说主角梅奇梅奇是不幸的,父母离异后,再次离异,父亲离开,母亲离开梅奇是幸运的,父亲,母亲,继父,继母都很爱她我很喜欢影片的一类镜头,就是梅奇看着大人们做某些事情然后回过头,装作没有看到。
大人总觉得小孩什么都不懂,但没想过小孩也许不懂,但他们能看见,能听见,最后会记下,影响性格,有一天会懂。
就是影片的名字:What Maisie Knew结尾处,苏珊娜问梅奇想要什么的时候,代表了一种转变。
大人们有时候该问问什么是小孩想要的。
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孩子不是生出来就好了的,也不是只要在物质上满足就可以的,更不是嘴上说爱就行的,最重要的是行动和付出。
好多父母都认为是我把孩子生出来的,是我赋予了孩子生命,所以对于孩子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好了的,可是这些父母们有没有想过,这都是他们自己的意愿,不是孩子的,是他们强行把孩子带进了这个世界,以爱的名义,其实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做法。
所以生孩子是一件很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一旦决定要生,就要好好对待,不要因为当初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而给无辜的孩子带来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不要让他们在生命的一开始就体会到这个世界的黑暗和冷漠。
孩子值得我们用所有的爱来呵护。
爸妈离婚了的小孩就是不好,在父母两边来回住,而且当对方在约定时间没来接小孩时,却是感到烦躁,而不是因为能和孩子多些相处的时间而感到高兴,可能是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安排,这样孩子就成了累赘,多悲哀。
她爸妈都没有真正关心她,只是在争取抚养她的权利而已,真正陪伴梅奇的是她的“继父”,“继母”。
她爸妈在品德上都不好,都是在利用别人,相对而且她妈的性情而古怪,搞艺术的人就是相对怪点。
但她爸妈真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职责。
小女孩很天真,很可爱,也很乖,对于自己不断面对不同的陌生人并不会大哭大闹,只是在去酒店找不到林肯那晚,寄居别人家里时,从陌生的床醒来时,找不到熟悉的人,还要在这里过一夜,在床上留下来眼泪,让人看着确实心疼。
后来去了海边,那个房子很赞,窗外就能看到海景,周围是那么舒服。
梅奇一直惦记着爸爸答应她去坐船的,所以知道明天能去坐船很高兴,很兴奋。
在前一晚,她妈妈坐着巡演的大巴来带她走,她也没跟她妈妈走。
What maisie knew,可能她知道谁是真的对她好,应该跟谁在一起。
看着他们三口之家(梅奇,她的继父继母),竟然不会觉得肉麻,而是温馨。
片尾,背景音乐响起,他们一家走向码头,梅奇跑在最前面,很兴奋。
其实我个人强烈要求想要结婚的、准备要孩子的、已经为人父母的,都能抽空看看这一部电影……当结尾响起那首feeling of being的时候,我就止不住眼泪了。
因为本身自己的家庭就类似如此。
似乎因此养成了一个奇葩的习惯,当身边的朋友都要谈到结婚了,我总是开始个人的思想灌输,真的考虑清楚了吗?
确定对方是你想要了?
你们想好好过一辈子,想要一个你们的孩子,而且答应好好爱这个孩子吗?
两个人一起不是一定要永远永远,天长地久,但尽量伤害到孩子好吗?
争吵、出轨、目的性强的行为,总以为孩子小,不会懂。
可是他们真的懂的,知道父母所做的,孩子不说话,只是打心里的还爱着父母,而且害怕自己的情绪难以控制。
小主角梅奇影片里只哭了一次,是在那个陌生的地方,没有亲近的人的情况下。
为什么?
因为害怕亲近的人看到啊,当孩子发现父母都活得焦头烂额的情况下,他们是多么的压抑着自己的情绪?
故作坚强,殊不知他们内心的脆弱。
正如当年别人总觉得我是安静的孩子,但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在压抑着自己而已,很害怕突然会哭起来,很害怕突然的得到别人的担心……很开心电影能让我在感到压抑的情绪时也不缺温暖。
很开心结尾的继父继母走到了,两个爱着孩子善良的人走到一起了,真是美好
这是一部恐怖电影,因为它让人极为揪心,观影中,我无数次按下暂停键,因为实在无法看到一个孩子被这样残忍地对待,而一个孩子又这样温柔地对待别人。
许多观影者为孩子的懂事感动,却少有人意识到,有时候为孩子的行为贴上这种“成熟”、“懂事”的标签,实际上是在掩饰大人的过分行径,是在找继续这么伤害孩子的借口。
在这部片里,这两个心里明明最爱自己,而且根本不知道怎么爱孩子的人不断地对孩子重复“I love you more than anything”,但实际上这句话翻译过来不是“我爱你胜过一切”,而是“我实在是太恨你了”。
因为恨孩子,所以才会在孩子面前吵得天翻地覆,才会不断地相互斥责,才会说出“I marry him for you”这种将责任推给孩子的话,才会为了个人事业离开孩子。
而且,这两个人几乎从来没有遵守过10天监护期,他们不是争着爱护孩子,而是计较迟到的对方如何使得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受到了影响。
Maisie知道自己对此无能为力,所以只好选择安静。
尽管她看上去什么都知道,比如在她看到Margo因为被锁在门外并且发现丈夫居然没有在租赁单上写自己名字而泪流满面时,转身向Margo走去并挽住她的胳膊,轻轻地倚在她的肩上。
可我的感觉是,尽管孩子“懂”,但这些始终是她被迫接受的。
影片中这些乌七八糟的事件看起来似乎是孩子平静地接受了,但她的路还很长,如果她未来的监护人是她的生母,谁知道未来还要面临怎样的风险和挑战,还要承担多少不是她的年龄应该承担的痛苦和悲伤。
而她长大以后,这些童年的困惑和痛苦经历,可能仍然会潜藏在她与任何一个人的关系中。
片子中最让我揪心的一幕是,Maisie在沙滩上和她妈妈的那段对话,她的情绪从惊喜到失望到恐惧,她妈妈问她你知道谁是你妈妈吧,她说“you”。
那一刻,我真希望她妈妈意识到Lincoln告诉过她的那句话:you don't deserve her。
许多观影者也为Margo和Lincoln的结合所感动。
电影的最后一幕,Maisie欢快地奔跑,Margo和Lincoln手牵着手微笑地走着,是片中为数不多的让人松了一口气的画面。
也许这是导演在告诉我们,这样的父亲和母亲,这样相爱的组合,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只是,这些温情和快乐,并没有让这部片子轻松起来,只要我们稍微想一想,就会知道这些温情和快乐有多么短暂,而这正是这部片子最骇人的一点。
哎妈……第一次写电影节的影评。
(这狗血的标题……)晚点再贴博客上去 >< 关注这部电影是因为年龄差……反正自从看了《荆棘鸟》和迷上《白兔糖》后我就铁了心地开始控年龄差……在看到继父把梅奇抱得那么温暖的剧照后就超级想看一看这部电影了 ><(←这货缺爱么)隔了几天在影城买了“大光明”的票拣到正中间的好座啊啊,幸好没有格瓦拉啊我去,今年有1场栽坑里了打住 囧我没有看过原著,很想找来一看。
虽然是改编,但故事没有漏洞,各个角色的背景、职业、性格设定都挺合理。
女主角是当之无愧的小梅奇,也许海报会误导了你,不论生母还是继父、生父还是继母,戏份都没有小梅奇来得多我们的小梅奇是个懂事的萝莉,即便难过的时候会有泪盘在眼眶里,但唯一真正伤心落泪的那一次,是妈妈苏珊娜因债务危机不得不赶去继续开巡回演唱会的那一晚,她把梅奇孤单地留在继父林肯工作的酒吧里。
因为之前林肯已和苏珊娜发生口角,酒吧的其他工作人员当晚都联络不上林肯,睡着的梅奇被交托给一个她不认识的女招待。
夜里,梅奇在陌生的屋子里醒来,虽然女招待极力安抚她,但看见屋里陌生的男子、看着面前陌生的女子,小梅奇有些情绪失控……我知道她很少这样。
她很聪明,她也知道别人帮忙是出于好意。
于是她把自己的不安咽进肚子里,流着眼泪睡到了天明。
而在第二天,对赶来看她的继母玛格,她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就好像昨晚什么都没发生过那样。
绝对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可爱女孩,却一直得不到生生父母的关爱……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只是嘴上强调爱得有多深却做不好,到头来也还是无法为了自己以外的人而活。
梅奇有个糟糕的生父,但他从来不知道自己有多糟糕;梅奇有个糟糕的生母,她亦不知道自己有多糟糕。
我们的梅奇看得透彻却也什么都不说。
她只是淡淡地问爸爸“我们能回到过去吗?
”,她只看爸爸的脸色就已经知道了答案。
确定这一点后似乎也不再对爸爸有所期待,把原委和林肯说得明明白白。
梅奇生起气来也会鼓起腮帮子嘟嘴,但她不会逃避话题,不会不理你,依然奶声奶气地回答你,软绵绵地可爱,实在让人讨厌不起来。
你问梅奇知道什么?
我想她什么都知道。
知道父母感情不和、知道父母定会离婚、知道爸爸会想尽办法带走她、知道妈妈会竭尽全力阻止、知道爸爸和妈妈在诉讼中彼此使用了哪些伎俩、知道在她家中留夜的女孩为什么哭泣、知道玛格为什么会在爸爸的新家、知道爸爸对玛格和她许下的诺言不会再实现、知道爸爸绝对不会带她去伦敦、知道妈妈爱她却总也找不对爱的方法、知道妈妈一点儿不在乎林肯、知道林肯是真心对她、知道玛格的委屈以及她多么需要别人的安慰、知道林肯和玛格才是最适合的一对——小小的她,稚嫩的她,总有着惊人的观察力和洞穿力。
刚才在评论里看到有人说现在开始练胳膊肌将来挂女儿什么的啊噗噗逗死我了 >< 的确!
继父林肯戏份不吃重,出现得有点晚但每当看到他和小梅奇走在一起的温馨场景,加上俩人治愈系笑容就……就萌得偶一脸血啊!
(←刚出电影院时已经用这个词语群发过消息了【躺平)若有美版《白兔糖》,一定要让这位小梅奇来出演啊!
(咬手绢ing)萌点想必大家都“举一反三”过了挂女儿最经典,捉迷藏也甜到爆。
被那么帅的酒保赏了一杯饮料(那红色液体是啥?
)少女不动芳心才怪捏梅奇还自豪地向同学们介绍继父呢 =u= 啊,原来是这样。
妈妈看到梅奇和林肯如此亲密地通过画画来互动一定是出于嫉妒才想把他们分开吧。
她还不明白自己和她的丈夫一样喜欢利用人却不真诚待人。
朱丽安·摩尔这个配角拇指从前不晓得她也能这么rock and roll呢!!
BTW,刚开始讨厌、后来会变得超喜欢超喜欢哦←这种设定也很坏呢 ╮( ̄▽ ̄")╭(结果还是在过红绿灯前牵了手不是)至于小梅奇的造型看过电影的盆友们想必都会惊呼不仅是与年龄相称的可爱,还十分潮流借用玛格帮梅奇整理梅奇挑出来的衣服时的一句话:有眼光。
啊哈,我比较稀饭她去海边小屋时扎马尾辫儿的造型呢发丝被风吹起时,耳钉映着阳光忽闪忽闪的还有那些奇奇怪怪的头箍和没怎么换过的猫头鹰图案的背包 >< 对梅奇来说,这样的穿着打扮一点儿不违和。
谈谈结局。
仍在巡回演唱中的妈妈苏珊娜根据玛格留下的地址找到了住在海边小屋的梅奇。
梅奇和妈妈说要坐船,不跟她走了,她怕妈妈发火,不过她知道妈妈会原谅她的。
小梅奇或许已开始体会到自己目前的生活最需要什么样的情感寄托,什么样的选择对自己而言才是最好。
长发飘起,她跑在风里,她的继父和继母走在她的后面,守护着她。
她知道他们需要她,而她也需要他们。
她用力地摆动胳膊笑着奔跑着,那是开怀的微笑,是有些许悲伤的笑容,是孩子实现心愿时天真无邪的笑脸,也是足以振奋人心的笑颜……我想,那还是小梅奇长大的证明吧。
尽管内心留下了伤疤,但梅奇肯定了勇敢面对这道伤疤的自己,她变得愈加成熟,在将来也不会被它打倒。
一定。
最后,选出这部影片最爱的一幕!
对我来说,是梅奇叫肚肚饿,林肯第一次给梅奇做饭那里。
看着林肯精心的摆盘,梅奇说了什么?
>< 她说她都不忍心破坏它。
她后来还说她爱他。
然后我的心也化了。
E大太帅了,有型奶爸!导演是不是恋童癖,拍摄角度很洛丽塔,情感太随便了,比较粗糙
拍的真好,其实小姑娘什么都知道。做父母责任心太重要了,真不知道梅西以后该怎么办啊?
好表面化啊,什么都不到位。。可以找一个长得像小孩的小孩吗,这孩子让人无法喜欢
专门黑母爱父爱呢 就因为孩子懂事可爱就让俩年轻人爱孩子胜于父母爱 责任心就那么容易被激起呢 最后没有反转说这一切都是孩子策划好的 其实这孩子是天才精神病 这样的结局 让我些些失望 片子成功在烂编剧遇上个爱搞潜意识对比的牛导演
虎头虎身蛇尾。。。本该成为一个五颗星电影的吧。。。
温情的电影
讲的是幼儿经,孩子在家庭教育中需要什么,以儿童的视角讲故事,有点琐碎,叙事有意模糊了事件本身,就像孩子看待成人世界的似懂非懂,一点点从孩子的视角还原事件的真相,片子在这方面很棒。对于这类走着商业类型片路线的美式独立电影,它总会一步步走向狗血和俗套。★★★
那是亲妈~
不解风情
四哥戏份挺少的不过好可爱
不想养孩子就不要生。画面还是有些可圈可点之处。
其实真的是继父继母和前妻前夫的孩子幸福生活的故事。但是往深了想这是梅西的福分遇到了这么好的继父继母。如果没有呢。真的是那些结婚。离婚。生孩子。然后超级不负责任的父母。我真想由衷的说一句。Fuck!!! !!!
little matchmaker
这种结尾,放哪都是99%的YY。
配乐&amp;四哥
大人往往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但其实他们样样看在眼里,只是表达不出罢了。成人世界那些无奈妥协,那些言不由衷、敷衍与借口,孩子十分清楚。甚至那些负性能量:未曾出口的敌意、未曾明写在脸上的不耐…孩子也都有所感知,察觉。什么都别想瞒过孩子,尤其爱不爱这件事,他们会从你付出的时间心力去了解
这孩子值得更好的,整剧亮点之一loli时装秀,又可爱又温暖,她流泪的时候我还如释重负,终于哭了,不然实在让人担心。连着看了摩尔两部这类片子,审美疲劳,对家庭剧也是real没兴趣,好在我爱最后的完美结局。一般温情片,加上视角略不同,平平中微有亮点。
202105要把孩子、学生当作一个人来看,这点太重要了。结局太扯。
甜得我快化了,感情也细腻无比。五星是因为全场女性与基佬都被四哥搞成星星眼了,半裸出场时全场aww,后面的酒保派头和让梅奇挂在自己手臂上的样子更是甜得满眼红心。小说改编加独立制作加各种美景美人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今年的温情十佳有着落了!梅奇也好可爱啊穿红色太漂亮了!
好讽刺的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