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恐怖,天空不免飞来五个字——“国产恐怖片”,一直以来,不能有鬼,不能成精,似乎成了国产恐怖片一部比一部更烂的遮羞布,吓人不行,色情来凑,不论是海报还是宣发,国产恐怖们不约而同地动起了歪脑筋,走起了歪路子。
可没有鬼,就真的拍不好恐怖片吗?
不见得,今天时光就跟你们讲一个没有鬼的——鬼故事Ghost Stories
不吹不黑,片名确实就叫“鬼故事”,而且讲的也是鬼故事。
它来自我们熟悉的腐国,根据英国知名舞台剧《鬼故事》改编。
电影遵循着舞台剧的优点,革除了电脑CG特效制作的“鬼”,也没有特别阴森恐怖的布景,更没有《昆池岩》《京城81号》这样现实中的鬼城作为支撑,说白了,它的恐怖,全凭技巧。
几位主演再熟悉不过——常年跟在卷福身后的花生马丁·弗瑞曼,这回独挑大梁饰演了一个神神道道的自杀鳏夫,
《去他M的世界》中有亮眼表现的埃里克斯·劳瑟更是演技爆棚,饰演了一位不小心撞鬼的青春期男孩。
故事其实很简单。
菲利普·古德曼(安迪·尼曼 饰)教授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他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发誓要跟一切牛鬼蛇神作斗争,还主持了一档节目叫《通灵作弊》,致力于揭穿那些假借通灵之名骗人钱财的人。
结果在揭穿阴谋的同时,自己也一次次被“客气”地请下台,
怪事的发生来源于一个包裹,
这个包裹的主人,是他小时候的偶像卡梅伦,也是他揭穿通灵的启蒙老师,
在收到信之前,卡梅伦离奇消失,所以收到信的古德曼很惊奇,为什么卡梅伦想要见自己?
带着满腔的好奇,古德曼和卡梅伦见面了,结果迎来的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怒骂,
骂归骂,卡梅伦依旧给了古德曼三个自己也无法解释的灵异事件,让他查出真相,
第一个案子,关于守夜人托尼·马修斯(保罗·怀特豪斯 饰)。
托尼的工作是在一栋废弃的女子精神病院值班(我也不知道这种地方为什么要值班),一天凌晨3点45分,值班室突然断电。
走近一看,是电线让人拔了。
回到办公室待了没一会,电又断了。
这次去插电,托尼看到发电机上,有金刚狼的抓痕——
这回他没有继续回去,而是拎着点灯巡视整栋楼。
巡视的过程中,误入一个摆满了人偶模型的隔间,可怕的是,有一个被花布盖住的东西在动。
就在托尼转身想跑的时候,门忽然从外边被锁住,一个黄色的小孩身影喊着“Dad”摇摇晃晃向他走来,
然后抱住他,把腐烂的手指慢慢伸到他的嘴里……
第二个案子,关于男孩西蒙·里夫金德(埃里克斯·劳森 饰)。
这个孩子有点神经兮兮,大门上了六七把锁,父母阴阴地站在水槽边上,一动不动,
进房间的过程中,古德曼听到阁楼有其他人,可西蒙向他保证没人,还让他出去看看,
房间里贴满了魔鬼撒旦的各种画像,明明很热可男孩还是冷的发抖,
原来西蒙因为很久之前的一件事被吓成这样,有次考试挂科,他没敢告诉父母,没有驾照的他玩儿到深夜回家,不想在深山老林撞上了一个奇怪的东西,
没错,羊首人身,形似死神,关键这玩意没被撞死,反而活了过来,钻进了车里,
而第二天古德曼去事发地点调查,却一无所获,他想当然得以为是西蒙压力太大产生幻觉,
结果上车的时候,却在车窗反光里,看到了濒死的自己……
第三个案子,是麦克·普莱德尔(花生 饰),一个超级有钱的鳏夫,他和妻子玛利亚一直没有小孩,经过多次试管婴儿的测试,终于怀上了孩子,却在七个月时出现意外住进医院,这时候麦克一个人在家,总有怪事发生,比如叠好的尿不湿突然飞出来,
或者一些瓶瓶罐罐突然自己立起来,
最不可思议的是,事业一帆风顺,只不过没了妻女的麦克,在向古德曼平静的叙述完这一切后,突然举枪自尽。
剩下一脸错愕与懵逼的古德曼不知所措。
三个案子到此结束,但一看进度条:WTF?!
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鬼故事》作为一部舞台剧改编的电影,几乎保持了舞台剧的全部优点。
你会很容易地发现,整部影片运用了十分工整的三幕剧形式,舞台剧感非常强。
每个场景下完成一定的剧情推进,尤其是最后揭密的场景转换,你几乎可以想象它作为舞台剧的时候几层幕布和背景的转换。
这其实造成了三个故事相对的线性。
如果导演有意炫技,很明显可以多线叙事,打乱组合,讲出一个《记忆碎片》式的故事,但导演非但没有这么做,反而用教科书式的拍摄手法,可见其对自己导演手法的自信,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此的叙事逻辑,将观众放在了一个定点观赏的位置,所有观众都会产生观看舞台剧的错觉,不会被乱七八糟的线索所“烧脑”,在故事完成解构后,很容易就能搞懂导演的意图和整个故事的精巧,于国产恐怖片来说,简直就是模板。
虽然影片按照舞台剧的模式拍摄,并不代表它不“电影”,相反,片中精彩的摄影手法,对片子本身的艺术性和恐怖氛围的营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整部电影颇具质感的英伦镜头感,就不用多说了,随便几张图都能看出来,
我想说的,是电影中对惊悚氛围的传达。
导演仅仅用了两种手法,就完全将观众带入到电影所设置的恐怖情境中,第一种,是大特写。
守夜人托尼案中,镜头刚切出来,就是他发黄的手指和手表盘,几乎占据了整个景框,具备十足的局促感,
而观众则特别容易以电影中的特写对象为主体,带入自己的情绪,比如看到托尼因害怕而扭曲的脸时,
或者看到西蒙在撞上怪物后的惊恐表情时,
有时候,看到因恐惧而抽搐的人脸,比看到CG怪物更能给观众带来恐惧感。
第二种,是失焦。
电影中将失焦运用到了极致,古德曼第一次找卡梅伦时,接到案子的他坐在海边的长椅上,整个镜头全部失焦,预示着古德曼当时的内心,也暗示着故事的虚虚实实,
而花生在妻子住进医院后失焦的背影,则显示这一切都会向诡异的方向发展。
当然,好的摄影手法都是辅助,《鬼故事》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它极其精巧的故事架构。
看似是三个毫无关联的案子,实则被许许多多小细节串联在一起,这些细节就像恐怖故事中的寻宝游戏,观众一边体验肾上腺素飙升的快感,一边还要动脑筋将这些细节排列组合,到结尾才会发现,原来这三个故事,其实是一个人,一件事。
时光不妨带着大家,梳理一下每个故事中诡异的细节联系,以便在梳理后作出故事解构。
首先,看时间。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三个故事发生的时间,都是三点四十五分,不论是凌晨还是下午。
托尼案中的时间,当事人明确告知了出来,
西蒙案中则需要去寻找,不妨看一下他父母站立对面墙上的钟,
麦克案中则更加容易寻找,不论是他的自言自语,
还是占了半个景框的豪华大钟,
不同的案件,不同的空间,同样的时间,很明显,这要不就是盗梦空间一般的梦境故事,要么就是某个当事人的恐怖回忆。
其次,看数字,影片开头的序幕中,就有一串数字出现,
三个案子中也都充斥着没有任何规律的数字,古德曼第一次寻找卡梅伦,停在了几个铝制卷帘门前,
对比这两张图,发现什么了没?
而卡梅伦的房子,一栋房车一样的小单间,却有个门牌号——
托尼案中,托尼打着电灯在废弃的走廊穿行,光所及之处也是这些数字,要命的是,他最后被困并见鬼的小隔间,门牌号正是92,
西蒙案中,西蒙家的门牌号,显然也是刻意为之,
然后,是人物,准确说,是一个兜帽黑影。
这个黑影,刚开始就出现在了卡梅伦的身后——
接着,是西蒙家墙上的画里,
之后,是麦克和古德曼约见的旷野上,
最后,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细节联系,比如托尼案中,托尼自称自己的女儿得了“闭锁综合征”,全身上下只有眼睛能动,
可下面有一个镜头,古德曼盯着自己的父亲,父亲似乎就患上了这种病——
比如第一个案子中,骚扰托尼的鬼是个穿黄色衣服的小孩,
而在第三个案子中,麦克为女儿准备的摇篮里,正巧有一个一模一样的玩具,
再比如,古德曼在西蒙楼道中发现的那张照片里,一个穿红衣服的男生手上拎着一只死去的鸟,
而第一个案子中,这个黄衣小女孩右手上……
这些显性的细节联系,仔细看电影都可以发现。
其实还有隐性的,比如三个案子的主人公,家庭都有问题,女儿得病,父母不和,婚姻失败。
发现了没?
这三个故事,其实在讲一个人——主角古德曼(Good Man)。
整部电影作品,其实是古德曼自杀未遂时的濒死体验,所谓濒死体验就是弥留之际把人生事件和真实体验投射在一起的幻觉,尤其是会让身边的人物出演这些生活片段。
所以所有的的故事都是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古德曼自己的故事,时不时出现的眼前的窗帘,
或者西蒙家里阁楼三层走过的护工,
这才是真实。
猜测故事应该是这样的——古德曼因为是个犹太人,从小受到霸凌,并因此害死了一个低智的朋友。
这个朋友,就是那个兜帽黑影,而他死亡的原因,就是为了寻找下水道中的一串数字而哮喘发作。
当时,逼这个低智少年进入下水道,和霸凌古德曼的是同一个人,那个拎着死鸟的红衣少年。
古德曼婚姻失败,女儿未出生就夭折,黄衣小女孩其实就是他夭折的女儿,麦克案中作祟的也是同一个灵魂,它一直以女儿的形象出现,并在第一个案子中一直叫着“爸爸”。
古德曼年少软弱,被霸凌的同时,被父母亲打骂,造成了长久以来的心理障碍,西蒙案其实就是他的成长过程。
最终,忍受不了女儿死去的事实以及间接害死低智少年的自责,教授选择在三点四十五分自杀。
自杀未遂的教授,全身只有眼睛可以动,于是他把身边的医生(麦克),护工(西蒙)和清洁工(托尼)联系在一起,濒死中产生了整部电影的三个故事。
如果有耐心看到这里,再返回去看一遍电影,你会觉得很精巧,很爽。
这也正是《鬼故事》吸引人的地方,将三个割裂的故事以三幕剧的形式呈现,最终通过细节汇聚到主人公身上,这本身已经是十分优秀的编剧作品了。
偏偏,更厉害的是,《鬼故事》并不止于此,它其实在通过三个故事,控诉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哪怕是教授,也因成长过程中父母的打骂而造成心理障碍,之后婚姻和事业的不顺,以及他懦弱的性格,都跟这种影响有关。
哪怕坚强勇敢一点,低智少年的悲剧可能就不会上演,他也可能不会被经常性霸凌,而作为罪犯施暴过程中的看客。
从头至尾,他都不是刽子手,也并未做错任何事。
只不过因性格使然,在人的暴戾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下,将朋友的死亡归咎于自己的软弱。
这,既是人的悲剧,也是家庭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欺妄隐喻之间,尽是人性悲凉,牛鬼蛇神之后,道尽生活沧桑。
这,才是好的恐怖故事,尽管从头至尾,它真的没有鬼。
《致命ID》、《生死停留》、还有大陆的《催眠大师》和这片都有相似之处,讲人的不正常时候的意识没啥新鲜的,都见过。
有意思的是它来自于戏剧舞台的前身,对于文学本质的思考一定会大于影视化的思考。
那个牧师说(大意):我很反感现代人,对于自己的精神生活的不关注,除了个人利益之外,他们对所有事情都漠不关心。
故事一:守夜人的无爱,他本质上不相信爱、爱的力量,认为女儿已经认不出了就毫无意义了。
故事二:家庭的无爱,责备,压制,逃避。
故事三:女人的无爱,有了社会地位才能要孩子,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有钱可以人工授精。
核心人物:更是无爱的代表,革命的代表,他也生活在一个充满信仰压制的家庭里,所以他长大后变成了激进的无神论战士。
他和父亲关系很差,但是以他懦弱的性格,是等他长大后才把这种压抑回馈到了社会上。
其实无论信仰是不是一样的,生活在一个有爱的,一个真正能把信仰得于心应于行的家庭,都不会是这样的。
他生活在一个没爱的世界。
他们都只关心自己,不爱他们的周围的人:女儿、孩子、妻子、丈夫。
所以他们遇到了鬼,他们见到了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
男主作为一名professser,主要的工作或者说研究方向是拆穿那些所谓的灵异事件,因为他完全不相信世界上有鬼。
与他从事类似工作的卡梅伦教授意外失踪了,所有人都以为他死了,但是他却给男主寄了一盘磁带(话说为啥都是磁带啊。。。
),并让男主去找他。
作为同行来说,男主对这个卡梅伦教授是很欣赏的,于是就去到了约定的地方,但是到了之后本想交流下扫除封建迷信经验的男主却被卡梅伦熊了一顿,并被告知了三个卡教授至今无法解释的case。
男主一听就不乐意了,我研究这个研究了一辈子,怎么会有不能解释的问题,便接下了这个请求,然后就是三个有点吓人,但是都富含暗示的鬼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撞鬼的守夜人,他是在一个废弃的精神病院(这也是一个见鬼的的多发地点,各位注意少去这些地方),在某一晚守夜时,碰到了被父亲遗弃的小女孩所化的鬼,这个守夜人有个得了闭锁症的女儿,结合后面我们可以知道实际是男主自己患有此症,撞鬼之后守夜人就去医院看望了女儿,算是解开了自己的心结,不过男主自己的心结却未能解开。
第二个故事是撞鬼的男学生,男生家里的氛围比较差,准确的说是父母对他十分严厉,很不宽容,导致男学生不断撒谎掩饰错误,其实这应该是男主自己童年家庭生活的投影,而男主撒过最大的谎无疑就是童年时对卡拉汉(二傻子)的见死不救,男学生在驾照考试失败后撒谎自己通过了,并把父亲的车开了出去,在路上撞到了一只羊头恶鬼(看着有点眼熟,像西方常见的恶魔形象),男学生害怕极了,但是他没救人,也没报警,他开车跑了,这也和当年男主见死不救的场景呼应上了。
最后一个故事是一个中年成功男人,她的妻子为了奋斗自己的事业而选择晚育,在将近40岁时才怀孕,却因为年龄过大在生产过程中一尸两命(这仿佛是在告诫当代年轻人,生孩子也要适龄,迟则生变!
),在死前化作厉鬼,在他们的豪华大别墅里狠狠地吓了他一跳(这些腐朽的资本家,房子又大又宽敞,装修更是极其奢华,真是让人嫉妒得发疯!
),这个应该是男主自己不幸婚姻的写照。
正是童年时期压抑的家庭环境,学生时代对同学见死不救的心里负担,以及中年时期妻子的意外死亡,这些种种的痛苦烦恼的不断堆积压迫下,男主最终选择了在车里自杀(闷死自己。。。
),但是最后没有成功,变成了活死人,在医院病床上度过残生,而不管是守夜人,还是男学生,还是那个中年丧偶的商人,甚至是那个他尊敬的同行卡梅伦教授,都是他所在医院的医生,护工等人。
至此整个故事就清楚了,整个鬼故事就是男主所处环境的外在人事物等在男主潜意识里的投影,各色人物和洋娃娃构成了男主整个梦境的各个元素,这无疑是梦的解析的反向应用。
电影虽然只是男主的梦境,但也反映了很多现实的人生困境,从守夜人,到男学生,最后到中年人,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不幸的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因为沟通的不畅,观念的冲突,个人性格好恶,最终演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故事,至于卡拉汉的事情,虽然是男主最大的心病,也是导演着墨最多的地方,其实我反而觉得那并不是男主走向自我毁灭的关键,只是他的一个心病而已,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冷漠,况且男主本身也是暴力的受害者,作为一个被欺负的犹太佬,男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何谈阻止别人犯罪,至于没有报警,从结果来看确实是不道德的,但是如果考虑到每一个行为都将会带来相应的后果,男主的沉默似乎也就不是那么罪不可恕了。
总之,家庭、学校、社会,这些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如果不慎重对待,都是可以变成杀人的刀的!
前半部分真的是我不喜欢又觉得俗套的恐怖片,但看到后面到了开始揭开谜底的部分:展现得非常流利,也不显刻意,反而是美的是戏剧性的,是悲剧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另外两部电影:
穆赫兰道 (2001)8.42001 / 法国 美国 / 剧情 悬疑 惊悚 / 大卫·林奇 / 娜奥米·沃茨 劳拉·哈灵
生死停留 (2005)7.52005 / 美国 / 剧情 悬疑 惊悚 / 马克·福斯特 / 伊万·麦克格雷格 瑞恩·高斯林但不太一样的是鬼故事不是打一开始就不按逻辑的让人用力揣测或者失去耐心,而是有他顺着人们惯性思维发展的结构。
最后两个反转一个站在潜意识里揭开核心的秘密,另外一个则变成不同大小的碎片,插在现实里对应潜意识里其他零碎不由人控制的秘密,很有层次感。
这样理解之后再反过来看前半部分的内容,会觉得我理解的俗套是电影基于符合大众口味中规中矩温柔又耐心的铺垫,虽然不太有强烈的个性但我还是一下子变宽容了。
很多人忽略了片头的录像,我觉得这个录像的信息量很大,男主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宗教礼制很严格。
在男孩的成年礼上出现了一个玩的很开的女孩,传统的家族的大人们很不喜欢。
但是男主却和这个亲戚谈起了禁忌的恋爱,男主的父亲大发雷霆,这时候我们能从镜子的反光里看到一个穿蓝色衣服的人在拍摄,这个人应该是男主的哥哥,显然哥哥在看男主的笑话。
男主的和比他年长亲戚的不伦之恋后,女方怀孕了,但是因为近亲的原因,孩子是个畸形,并且早夭,家族成员因为宗教的原因,认为这是男主的不伦恋亵渎的上帝,导致魔鬼降临,这也是男主第二个故事里魔鬼意向的来源。
男主因为自己的经历不愿意被宗教,神学所束缚,所以自己选择了科学,并以揭露灵异现象为自己的事业。
其他的元素,包括男主闭锁症的解释大家都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
没想到这么简单,愣了吧唧的片名,却有这么一个精致有趣的故事。
是乃避暑解乏的佳品。
恐怖片最难的是要给观众代入感,你要不相信,害怕个毛线。
所以,尽快取得观众的信任,是惊悚故事的开始。
所以小时候听鬼故事最可怕的是那种所谓“亲身经历”。
前段时间韩国恐怖片《昆池岩》居然打扮成个纪录片,真人秀直播来博取观众的信任。
信任建立起来,观众才会入戏。
而不是用各种套路来免疫剧情的意外。
在博取观众信任的任务上,本片开局挺有创意,男主是个专门拆穿通灵骗术的老专家。
这等于说,安排一个不信鬼的人被鬼虐,这就挺让人期待这个较量。
而且会很大程度上打消观众的质疑,因为官方都已经自我质疑了。
男主是个抓鬼老专家,打假多年了,如今却自己遇到事儿了,这事儿肯定不一般呀。
观众会期待一起去拆穿这个骗局,过程一旦走起来,难免不会上当,这诡异的气氛,神奇的剪辑,娓娓道来的故事就给人拽住一顿吓唬。
哎吆妈的,让人毛骨悚然。
但不得不看下去,入戏的目的达成了。
这比上来就弄个巨假的怪物呜呜渣渣要高明,观众都不信,吓唬谁啊。
接下来,成了猜谜与解密的较量。
观众为了克服恐惧不由的会猜测几个结局,如果剧情按照自己的意思走,恐惧就没那么严重,有种胜利的快感。
如果出乎意料?
这是一个层层铺垫,把看似不相干的几个事情联系的越来越紧密的迷宫。
各种明示暗示,不断的刺激你去猜想到底是咋回事。
而且,还明告诉你,这不是魔幻,这是现实题材,所以更不由得好奇,我看你怎么圆下去。
因为这不是日韩泰国恐怖片,肯定有个圆满解释的结局,观众看到后半截是较着劲的,有种看热闹的心态,我倒要看看你怎么圆?
后半程没拖拉,节奏合理,该揭晓的会揭晓,只是不能剧透耽误了大家的乐趣,就此打住。
不过建议看完之后,再去脑补联系之前各种暗示和小故事,你会品出更多意味。
这是本片的最大亮点。
感谢关注wx号:liaoliaopian
貌似有段时间没写恐怖片了。
悄悄告诉你们,猫姐胆子比猫还小,所以她总是对我的恐怖选题严防死堵。
但今天要说的这部恐怖片不太一样。
因为它对于广大国内恐怖片电影人具有极佳的参考借鉴价值。
唉,为了国产恐怖电影事业,我也是操碎了心的。
不过,操碎了心也总比被伤透了心要好受。
《鬼故事》
看到海报上方红白色的英文了么?
你们可能看不懂,还是由通过了英语二级的我来翻译一下吧:最好的…英国人…很恐怖…算了,我承认我通过的是计算机二级。
“近年来最好的英式恐怖片”,来自英国主流媒体《太阳报》的评价。
按照豆瓣“ 5 凑 6 不 7 佳 8 神”的恐怖片定律,《鬼故事》算是中上等了。
哎呀,一不留神又告诉了你们一条选片的新姿势。
“5 凑 6 不 7 佳 8 神”,就是按照豆瓣评分,恐怖片 5 分以上,凑合可看; 6 分以上,相当不错; 7 分以上,当属佳片; 8 分以上,堪称神作。
剧透警告:观看本片前,切勿到豆瓣看短评。
豆瓣有些短评严重剧透了,所以要看片子的各位千万不要提前查资料。
你们需要知道的一切都在这篇文章里了。
什么?
担心我会剧透?
不存在的我连《西虹市》没看过就敢不服的,怎么可能剧透嘞?
皮这一下我就很开心之前文章里的说法确实欠妥,在此向全宇宙人民致歉。
再悄悄告诉你们,我去看了《西虹市》,依然不服。
好了,扯这么几句只是为了调节一下气氛,因为接下来……我们要开始讲《鬼故事》了are you really ?
黑喂狗!
呃…好像不太对,就这么着吧。
菲利普是一位打假专业户。
专门收集灵异与超自然现象,通过一系列调查,证实它们都是假的。
嗯,感觉菲利普教授需要来查查拼多多了。
对于人们深信不疑的那些通灵者或者灵异事件,其实都是人为的。
有些为了招摇撞骗、牟取利益,有些因为心理和精神因素影响了现实判断。
菲利普坚信:眼睛和大脑,都不是靠谱的器官。
而他的信仰,来自于一位心理学家,查尔斯。
查尔斯从科学角度识破了许多超自然谎言。
菲利普对他敬佩有加,视其为偶像导师。
但是查尔斯已经失踪了 3 个月,他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论断——
仔细想想,现实中的我们也确实如此。
在执念的误导下,往往会忽视客观事实,相信我们潜意识中臆想出的那个“假事实”。
在查尔斯音讯全无的某一天,菲利普突然收到了一盘磁带。
里面传来了查尔斯的声音——
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的查尔斯约见菲利普。
因为还有 3 个灵异事件困扰着他。
查尔斯知道菲利普是志同道合之人,因此将这项任务交给了他。
对于证伪的人来说,如果他不能证实所有事情都是假的或者错的,那么他就失败了。
之于查尔斯和菲利普,如果这三个案子无法解密,就意味着超自然现象真实存在,他们毕生的心血都将化为乌有。
菲利普带着使命开启了走访调查之路。
第一位当事人是个守夜人,负责看守一家已经废弃了的女子神经病院。
他口中的“那事儿”,关于他的女儿。
守夜人的女儿很小就瘫痪在床,直觉全无,与植物人无异。
在医院一躺就是 5 年,守夜人坚持看望了 5 年。
但最后还是放弃了希望,不再去医院。
然而在他即将退休的最后一天夜里,发生了蹊跷的事情。
值班室无故断电,水杯移位。
有人敲门,打开却没有人。
于是,他拿着手电筒四处巡视,然后……
第二位当事人是个少年,行为举止异常怪异的少年。
是不是有点面熟?
他就是去年大热英剧《去他*的世界》的男主角,埃里克斯·劳瑟。
小伙子在《鬼故事》中的演技依旧爆表。
他所遭遇的,是一场恐怖的车祸。
无照驾驶、接打电话,加之夜间行车视线不良。
少年在回家的林间小路上撞了一个“东西”。
对,不是人,也不是动物的……东西;是人,也是动物的……东西。
人脸羊身,是传说中恶魔的样子?
第三位当事人是个白领,有钱的白领。
你没看错,他是“霍比特人”,马丁·弗瑞曼。
“潮爷”这次演了个悲催的老公,年轻时忙于工作,无暇“播种”。
终于在而立之后,才和老婆怀上孩子。
但是为了挣钱,他把老婆送进医院就继续埋头工作。
某天晚上,他的“老婆”和“孩子”回家了……
妈蛋!
为什么我要大半夜写这篇文章?!
现在头皮发麻、手心发汗、后背发凉。
如果我被自己写的东西吓死,应该也是古今第一人了。
就是不知道这算不算工伤。
故事还没讲完,这惊悚的一幕被急促的电话铃打破。
很多梦境和幻觉,似乎都像是现实的预告。
它们之间存在着我们无法解释的奇妙联系。
感叹完人生,白领举枪自尽。
调查至此,菲利普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
他怒不可遏地去找查尔斯,告诉他,这 3 个案子都是假的。
没有人证、物证,没有视频监控,都是主观臆想和悲伤情绪导致的幻觉而已。
但是查尔斯接下来的举动,却让菲利普瞠目结舌。
这个老头居然是第三个故事的白领乔装改扮的!
可菲利普是亲眼目睹白领饮弹的啊?
所以,上面这些都不算剧透,最精彩、最惊人的反转我没讲,你们自己去看。
我在标题里就说了,这是一部没有鬼的鬼片。
也因此,《鬼故事》特别值得国产恐怖片学习。
都知道,“鬼片不能有鬼”是国产恐怖片的金科玉律。
这让许多“深耕”恐怖类型的电影人叫苦不迭,也为这些人提供了拍烂片的借口。
没了鬼就不吓人。
没了鬼就圆不了故事。
没了鬼就拍不了恐怖片。
在允许有鬼的情况下,故事圆不了,就把锅甩给鬼。
在不允许有鬼的情况下,电影拍不好,还把锅甩给鬼。
这年头,鬼比人还难做啊。
“鬼片没鬼”这种无理要求,确实提高了创作门槛。
很多可能且可行的创作手段被扼杀,好创意、好故事不容易出现。
但创作,也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是上过小学语文课就能搞创作的,也不是认识常用字就能写剧本的。
我们退一步讲:有鬼,国产恐怖片就能焕发新生么?
我想也未必吧?
不少人把恐怖片当成圈钱的捷径。
不需要太多投入,随便上映几天,拿点补贴奖励,骗点招商投资,顺便潜规则一些七八十来线的男女艺人。
所以归根到底,这不是有没有鬼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心的问题。
对于一部好电影来说,一个好故事,一个讲好故事的态度,二者缺一不可。
可惜,大部分国内的电影人这二者一个都没有。
说这些不是为了抹黑他们,抹黑他们对我这个码农来说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反倒是他们争点气拍点好东西,对我有好处,对国家也有好处。
有好电影,我就愿意买票,我愿意买票就能拉动内需。
所以你看看,好好拍电影是不是利国利民啊?
哈哈大家走前别忘了,后台对话框回复【鬼故事】领取汁源。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侵删。
END往期精彩回顾小huáng文拍成剧,现在的网剧这么厉害了?!
八月,谁是下一个《镇魂》?
从疫苗到性侵,这部电影早已看透太多「亢龙锏」打不过「西虹柿」,我不服
故事梗概:主人公古德曼是个教授,专门发现灵异事件背后故弄玄虚的小人,他不信邪。
从小的时候他就看科学解释灵异现象的节目,他的偶像是打假狂人卡梅伦教授。
有一天,卡梅伦发来邀约,邀请他调查三宗灵异事件,以此来证明超自然现象并不存在。
事件一:守夜人托尼托尼是个四、五十的老汉,妻子早逝,女儿因病在病房成为植物人。
有一个晚上,他在一家废弃女子精神病院守夜,频频怪事发生。
不是突然房间没电,就是有人敲门开门时空无一人。
托尼打着手电筒三番五次的下楼查找,最后在巡视地下一间废弃房屋时,发现这里有很多木偶娃娃,同时,房门突然关上,他极力想要打开房门,却看到眼前一个穿着黄色衣裙的诡异娃娃走向自己,他不敢动弹,娃娃的指甲拂过他的手臂最后伸向他嘴里。
事件二:少年里夫金德里夫金德是个青少年,但和家里的关系不好。
现在他正无照驾驶自家汽车在林中小道驰骋,夜幕降临,父亲打来电话质问他去哪了,为什么大学住宿单没有提交,为什么说谎成性,面对父亲的咆哮,里夫金德勉强敷衍,而后没有信号他挂了父亲的电话。
突然他的车装上一物体,他下车查看,竟是一个羊头人身的怪物,他害怕的跳上车,开车离开。
不幸的是汽车很快没有汽油,停在半路,手机也失去信号,他只能跳出车身,打电话求救。
打完电话回到车里,他突然觉得周围有其他的人在窥探,突然那个他撞上的羊头人身的怪物出现并跳入他的车中,他恐惧的弃车逃跑进入丛林,藏匿于一棵树后,结果树上出现羊头怪的脸,大树仿佛有了生命,树枝将少年围住。
事件三:失去妻和子的麦克麦克的妻子是个工作狂,一定要等到躬身名就才肯考虑生育大事。
以至于怀孕的时候是40岁的高龄产妇,妻子代孕在医院的时间内,家里出了一些怪事。
婴儿房的东西突然自己动了起来,比如纸盒餐巾纸凭空掉在地上,婴儿车的小风铃自己旋转。
有一天,他突然听到婴儿房有种种异声,非常响亮,好似是有人在整理屋子。
麦克前去查看,发现房子里空无一人,只是婴儿床似乎坐着一个白色床罩盖住全身的物体,麦克走上前去,白色床罩内的物体似乎又躺回床上,此时远处,麦克看见了自己去世的妻子向自己张牙舞爪的赶来。
说完这一切,麦克突然开枪自尽,死在了古德曼眼前。
听完三个当事人的叙述,古德曼觉得十分荒谬,被卡梅伦耍了,于是去他的屋子里找他理论。
卡梅伦笑笑,从脸上撕下人皮面具,又变成了死去的麦克的脸。
他带着古德曼走出卡梅伦的肮脏小屋,走向所有事件的真相。
事情真相:古德曼应该是一位灵异诈骗的打假高手,他的妻子注重于工作而成为高龄产妇,最后一尸两命。
妻女死后,他自己躲进车中,想要窒息自杀,结果自杀失败变成类似植物人的形态。
他病房的主治医生是麦克,护工是里夫金德,而清洁工是托尼。
于是,他做了很长的一个梦。
事件一中,是他对死去女儿的想念和愧疚,变成幻想。
事件二中,里夫金德应该是他青年时的写照,说谎成性,和父母关系极差。
撞到了羊头人身的怪物,这个意象要与他做的一件错事连接在一起青年时期,他是被别人欺凌的对象,那天他被两个欺凌者堵在一个下水道通道口,非要他抹黑进入通道大声朗读,通道墙壁上的数字。
数字是两个欺凌者写上的(我猜)。
下水道通道没有光,而且越往里通道口越窄,空气稀薄。
他不想进入,这时来了另一个低能儿好奇地看着他们,两个霸凌者顿时来了兴趣教唆低能儿进入下水道,没想到低能儿在通道里哮喘发作。
古德曼本可以救他,找大人帮忙等等,但是他却离开了。
这件事成为古德曼的心病。
我的理解是,少年撞到人,但是没有施救。
就像当年间接害死低能儿一样,这里的梦境一点一点带古德曼接近真相了。
事件三中,是他对妻子的怀念。
最后古德曼疑惑地跟随复活的麦克,走向当初被霸凌的下水道门口,当年的低能儿穿着相同的衣服跳出来,已被污水泡烂的面孔,拉着他走向自己多年被囚禁的病床。
他哭着说,不要再来一遍,求求你,不要再来一遍。
紧接着,最后20分钟,我们明晰了一切的真相。
而对古德曼来说,是不是一切又重新开始了呢。
故事前一半就像是专家调查灵异事件,但是随着当事人的叙述,我们发现已经开始脱离正常故事发生逻辑。
如果有看过《穆赫兰道》的小宝贝们,可能对这种套路更加熟悉,幻境里的种种意象就是现实场景里的真实物体,只是做梦人将他们杂糅起来,拼凑出一个悲伤的故事。
本以为《鬼故事》这部电影是恐怖剧,看完才知道原来是一部心理剧,更是一部反思关于霸凌对个体的甚至影响一生的心理剧。
文中主要的受害者一个是直接受害者-低智卡拉汉,他被施暴的坏同学戏耍而死,而同样的被害者-男主Goodman教授目睹了这一切,却屈服于这种欺凌,而被害死的卡拉汉成了跟随男主一生的心理阴影……
影片中的三个故事就是男主Goodman教授被霸凌影响下的自己的人生经历,是在男主自杀未遂的情况下得了闭锁证后的内心幻觉。
第一个故事:主人公-守夜人托尼(病房保洁员):黑暗的废弃精神病院应该映射的是男主曾经被霸凌逼迫进入地道时候的内心恐惧的映射。
第二个故事:主人公-少年里夫金德(男主的护理员):这个故事也许想表达的是曾经被霸凌的经历造成了男主懦弱逃避的心理特征:甚至对男主人生的很多事件产生影响:比如撞死/伤过人/羊,但是他逃逸了;学习、工作、生活……都不同程度的选择逃避,并带来了更大的心理问题。
第三个故事:主人公-中年男子麦克(男主的医生):这个故事讲了男主的中年,从场景来看,可以看出男主的人生是相当成功的,住在一个巨大的豪宅中,但这个成功并不能治愈男主曾经的心理创伤,甚至在自己的妻子因生产死亡后,更是摧毁了男主本已十分脆弱的心理防线:选择自杀。
但甚至自杀他都没有能力去选择更加更加干脆地枪击方式,而是选择了在车里窒息而亡,却自杀未遂,成了一名闭锁综合征患者。
未出生的女儿和被害死的卡拉汉合体,成为男主永远的噩梦中主角……
最后附细节剧透图(来源网络),不想被剧透的慎点。
童年创伤能给一个“大脑清醒但身体却无法动弹的人”带来什么影响?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作为心理咨询工作者,我可以理解童年创伤带给一个人的影响。
比如这部影片里的主人公因为少年时被霸凌,迫于小混混压力,也由于自己懦弱,任由一个低能儿在废旧的工厂地道里死去后。
一般人会产生什么心理反应呢?
自责、内疚、愤怒、自卑、抑郁等,可能会影响一生。
一个方向是更加的懦弱,充满内疚感;另一个方向是变得勇敢,敢于反抗。
不管哪个方向,但创伤会一直在。
到了一个闭锁综合征的病人身上呢?
一个大脑清醒但身体却丝毫无法动弹的人呢?
那就变成了一出好戏!
原来影片的完全不搭嘎的三个鬼故事,都是主人公在床上极度无聊而高度活跃的大脑想象出来的!
第一个故事是一个大爷废墟里遇到一个一直找爸爸的小女孩“鬼”第二个故事是一个老是说谎被父母极度嫌弃的男孩子在没有驾照开车的情况下撞到了一个“生物”,羊头人身的生物,然后落荒而逃。
第三个故事是一个事业成功的男人的老婆迟迟不生孩子,然后好不容易事业有成怀孕了却死胎了,而且可能是一尸两命。
男人在空荡荡的豪宅里想象闹鬼,想象自己的孩子是个邪灵,然后自杀。
这三个故事其实暗地里都藏着一个主线,孩子。
孩子贯穿了主人公一生的未完成情节。
自己对没有出生的孩子的懊恼和期待变成了第一个故事里小女孩。
自己对小时候懦弱自己的反感和愤怒变成了第二个故事里撞死别人(其实是心理的自己)自己对这一生的失望(包括自己的懦弱和没有孩子)变成了第三个故事里的自杀。
套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这叫幻想。
也就是把潜意识里让人难受的东西用脑袋做白日梦的方式表现出来,难受(其实就是焦虑感)得到了一种释放。
有趣的电影,很心理学,很创伤,很弗洛伊德。
60/100 叙事和调度还是有一些过人之处的,使得部分惊悚情节的气氛表现的很到位。但总的来说即便是有包袱在,还是平淡无奇,我唯一在意的是,是自杀还是谋杀?
神神道道,充满说教……
噗,一个昏昏沉沉的人脑洞这么大也是很神奇。叙事讨巧在反转,但究竟效果如何就不好说了
勉强及格。开场,专门戳穿通灵闹剧的教授受前辈所托查灵异事件,你以为这是个《1408》之类的故事,但看到后来全片是瘫痪教授的想象,不知是否启发了《噩梦娃娃屋》?这片子最大的问题是不吓人,第一段的守夜人是个傻大胆,但也让观众跟着他受了惊吓,第二段的怪异一家人倒是有型,但后面撞人开始,编导开始转向了,最后用了不少舞台魔术的手法,撕开背景来完成转场,不知原版的舞台剧是否有这个设定?最后结局还是落在奉劝别人要对得起他人上了,真是鸡汤。中国的存在感意外强,第一段的底层欧洲人在念叨艹中国人,第三段的商人在和中国做生意。这片子还是胜在创意吧,并且形式总是配合内容,没有玩脱
突然想起来这电影自己已经看过了
潮爷还是会选剧本啊,不过从知道是舞台剧的那一瞬间就超不多知道剧情套路了…
虽然形式不新鲜 但有效 拍得讲究 最后确实是非常舞台
结局这个反转梗,虽然很腻了,还是会眼前一亮
还不错……前边鬼故事有志怪小说的味道,后面虽然有点落俗套但这个转折能接受
看惯了恐怖片,这部电影的前两个故事和第二故事的小弟依然能吓出一身鸡皮。没有刻意的吓人,含蓄的表达反而更恐怖。最后的反转好适合在内地上映,在电影院看应该很过瘾。
有点扯淡了。
实在是太太太无聊了 看的想睡
不难看 但是看过即忘
竟然是戏剧改编的啊?真想去看看在戏台上是怎么演的
6.5,没有鬼的讲法,第一个故事出色,后面的便乏善可陈了,尤其为了反转而妥协的第三个故事。
蛮好看的。车里的没有血色的男主,穿黄色衣服的小女孩,突然飘过来的长发女。把我吓坏了。
BFI伦敦电影节……竟然赶上了全球首映。剪辑很出彩,音乐也帮了很多忙。感觉是个小成本,胜在水平上。
真心一般,这片居然能有7分,玩的全是一惊一乍的老套路,而且还是2017年的,最后的反转完全没有什么意思,也没有表达什么核心的东西,就像喝了一瓶白开水,索然无味。
拍出了英伦独特的恐怖片特质,一部非常工整的类型片,氛围营造,细节铺垫,最终串联,关于世界观探讨,关于罪孽与救赎,关于幻觉与真相,挺有意思,全片完全应合腐国特质
有这个设定兜底,三个故事完全可以做得更邪。不仅吓点少,在视听层面上离会秀的同类型也差着好几档,太多纯舞台搬演,太少影视化调度。九十分钟塞仨故事(严谨来说是3+1个)都显冗长,在惊悚恐怖这卦里是真的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