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孔刘,关注韩影的朋友都不陌生。
不算高产,但接到的每个作品都让人印象深刻。
代表作《熔炉》,当年播出后反响强烈,国家诞生了“熔炉法”。
也是我们常常说韩国电影用作品改编制度的典型案例。
而这部电影的缘起,正是因为孔刘在服役期间看了原著小说,后来通过经纪公司找到了作家,之后一步步推进拍摄成了电影。
影片中,孔刘的精湛演技也成为该片加分项。
《釜山行》其实是一部群像戏,很多配角如马东锡都很出彩。
而作为主角的孔刘,在演技的处理上也非常有分寸,他更着眼于整片的完整性,没有因为人类末世,就将自己营造成唯一救世主的姿态。
而在剧集《孤单又灿烂的神:鬼怪》中,有观众形容孔刘眼神有内容,在可爱和深沉中切换,是大叔也是小孩,卖萌装酷不违和,不显幼稚和装逼,只显内涵浪漫。
前辈宋康昊曾评价孔刘:他的心性及灵魂非常干净透明,不管遇到什么作品都会把热情完全释放出来。
好的,以上是我欣赏孔刘这位演员的原因。
但是,这些欣赏有多强烈,我看到孔刘这部新片就有多失望。
它是——《徐福》
因为这个片名,可能很多人会错过这部电影。
也许你会猜徐福是一个民间故事的主人公,他应该是个老实人,因为有天遭遇了什么变故,于是人生发生了巨变之类。
像是《夏洛特烦恼》、《西红柿首富》之类的反转剧情。
虽然是一部韩国电影,但是《徐福》其实改编自我国的民间传说:相传秦始皇时,有种祖洲的不死草,可让人起死回生,长生不老,始皇听后认为这种不死草一定可以找得到。
就派徐福带着童男童女各三千人,乘着楼船出海去找祖洲。
然而徐福出海后一去不回,也不知去了什么地方。
在电影《徐福》中,徐福(朴宝剑 饰)是一个克隆人。
他是某研究室多年对干细胞分裂研究的成功试验品。
和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徐福不同,这里的徐福本福就是长生不老的化身。
也正因此,他的存在,成为了多方势力拼命争抢的原因。
但该片最大的问题是,并没有揭示「为什么要克隆」以及「克隆人的目的和手法」,只是通过徐福脖子后面的一个金属连接口,暗示了你这个克隆人「不一般」。
然后通过一些片段让你知道他每24小时要注射药物,还要吃很多五颜六色的药物。
还展示了徐福有超能力,可以让海水倒流,人能飞天之类的类魔术技能。
导演这种「避重就轻」的处理手法,让我想起郭德纲老师早期的某个相声:找一个腌咸菜的大缸刷干净,找一胶皮管子,把于谦老师的血放一些进去,加上葱花、香菜,还有一张于谦老师的照片,过几天就有了一个克隆的于谦老师。
失敬失敬。
为了把影片主题往科幻的方向多多靠拢,导演特意安排了一位看似美国科学家的人,义正言辞地发表了一番言论,大意是人类只有死亡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永生会导致无法满足的欲望和无尽的争端。
这种腔调与他们的行为完全就是悖论。
明知道永生会带来很多负面的结果,但所有人还是为永生的徐福大打出手。
另一主角的设定同样站不住脚。
前情报局特工闵基宪(孔刘 饰),服务于国家的秘密组织,电影出场时他看似精神错乱地寻找药物,我以为这是一个瘾君子,后来才知道,他脑子里长了一个恶性肿瘤,时日不多。
影片通过闪回让观众了解到,闵基宪的前同事因为执行了某任务,被特工领导直接淹死,结局凄惨。
闵基宪非常愤怒,后来退出了该组织。
最近特工领导又找到了基宪,希望他能接受保护徐福的任务,作为交换,研究室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延长他的生命。
基宪没有经过什么思考,就接下了这个任务,似乎完全忘记了之前该领导出尔反尔的做事风格。
从这里开始,剧情就已经站不住了,需要观众自行手动调节。
说回徐福。
按照影片设定,这是一个从来没有走出过研究室的克隆人,只知道自己的妈妈是研究员,自己每天需要注射、需要吃药、需要读书。
关于外面的世界,他从未见过,一无所知。
于是我们得以看到,当基宪接到护送徐福转移的任务,两人在车上第一次照面的时候,基宪对徐福打了招呼,徐福非常木讷地面对着这个「闯入者」。
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如何接触妈妈以外的人类。
或者说,徐福本身就是一个单纯的「人类」。
事实上,影片也是这么呈现徐福「初入人间」的孩童模样。
在街上,他好奇地打量吃饭的人,打量海鲜市场的海鲜,以一种成年人几乎无法展现的单纯的、专注的神情注视着。
这很快就被身边其他人发现了异常,有人说他精神有问题,还好基宪的及时出现解了围。
当基宪在市场为徐福买了一身衣服以后,一个bug就出现了,这个之前在研究室的克隆人,出发在车上被包裹得严严实实,放佛接触到外面就会出现变异一般。
但是很随意就脱掉了研究室的衣服,还很时尚地搭配了魔术贴小白鞋。
这一转变,让影片离科幻更远了一点,却让徐福离人类更近了一点。
而随后两人在安全屋一起吃泡面的戏份,则是全片为数不多的搞笑场面。
徐福如何无师自通地不会用筷子、倒会用叉子这样的细节咱们暂且忽略。
一连吃了3碗还不够,基宪一边抱怨着,一边还不忘烧水泡面,这种温馨的场面倒像是哥哥给弟弟做饭的日常。
在安全屋,基宪主动帮徐福挡了子弹。
这个保护其实没有感情依据。
因为两人都已经是生死未卜的现状。
将时间拉回更早一些,其实在车上首次相遇后,基宪也主动站出来保护徐福了。
也许你会说保护徐福是他的工作职责,其实在那时基宪已经知道他们即将被另外一方势力所胁迫,他也没必要拼了自己的命去保护徐福。
因为他的初衷本是用保护徐福来换自己的命。
也就是说,基宪和徐福的兄弟情深,其实并没有可靠的依据,他们始终缺乏一个情感转折的落脚点。
那我只能理解为,是导演的刻意为之。
而徐福这一克隆人的设定,更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他一边单纯如小孩,可面对稍有恶意的人,他立刻就用自己的超能力将对方打个半死。
完全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机器人。
而当他将基宪带到教堂,分享关于自己的「家庭往事」的时候,你又完全看不出这是一个单纯的孩子讲出的话。
当他哭得泣不成声时,你只好也跟着一起感动一下,虽然也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跟着感动。
也许导演是按照好莱坞的某种剧本模板来的。
在徐福哭诉以前,其实也安排基宪哭了一次。
当时基宪想起了自己那惨死的前同事,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对方,一切都无能为力。
可是他明知道根源就在这个特工组织领导,这次还是选择了接任务,就显得有些匪夷所思。
纵使人再怕死,可也总要找个靠谱的救世主吧。
在我有限的阅片量中,韩国科幻电影在近些年几乎是空白。
前段时间有部《胜利号》,因为不欣赏其中的演员,我没有看。
因为没有前后参照,加上科幻本身也不是我的菜(《流浪地球》我也没有看过),所以不太好将《徐福》与同类型电影做任何横纵对比。
但我也会被影片中的一些桥段触动到。
在基宪和徐福都被带回研究室以后,基宪看到在操作台上正被抽取骨髓的徐福,感到非常可怜,于是要求研究员住手。
此时研究员随口说了句:这不就和从猪里提取胰岛素一样吗?
听到这句话的基宪感到十分震惊。
这些人对待徐福的态度,非常轻蔑。
可以随随便便安排人将他杀死,也可以随时从他身上抽取样本用于研究。
导演借此抛出了问题,克隆人是不是人?
我们(或者说未来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克隆人?
但是该片导演就是有种神奇的能力,或许依然来自他的剧本结构。
他总是在一个场景或情绪没有消解完成的时候,就迅速加入另外一种情绪或是事件。
使得剧情本身并不连贯的同时,观众也看得着急,恨不能自己化身剪辑,将全片的素材再剪一遍。
而影片的收尾则更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徐福明明有偷钱的功夫,却不愿意从研究室偷出延续自己生命的药剂。
最后甚至以杀害反派为威胁,要求基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因为自己没了,一切就都没了。
这的确很悲壮,可是却无法让人理解,因为明明徐福已经消灭了所有反派BOSS,再也没有人能对他产生威胁,可他却在此刻有了如此选择。
他的智商从最初的小孩到成熟的青年,到此刻,却完全没了逻辑。
基宪最终还是举起了枪,大船在水面摇摇晃晃,他们身后,是黑到没有尽头的海。
刚看完徐福真的好压抑啊!
本来看着预告的片段那么刺激还以为是科幻片,满怀期待的去看,但发现并不是,是暴露人性丑陋的影片。
可能看了很多韩国电视,对这些演员还有场景都很熟悉,眼光也挑剔了,就感觉三分二的部分都很平,节奏很慢,很多故事线都不是很完整。
但看到最后再回想起来前面所有徐福和基宪的对话,都是为了最后做铺垫。
大致无疑是所谓的人类为了自己的能够永久的活着为了自己的私欲亦或是为了国家都干着不像人做的事,丝毫没有同情怜悯,就包括一开始的男主也是死亡面前选择了低头,所有人都想永远的活着的时候,徐福只是想知道死亡是什么感觉,他没有活着的感觉,他只是个实验体,只是人类实现自己贪欲的工具,所以他想真正的“活”一次,所以这最后是个悲剧但我觉得很合理,而且是由基宪开的枪,他们成了彼此的救赎,基宪最后也找到了人性里的一点善良,而且他和自己和解了,给自己最后一年真正的向死而生。
其实前面一直在说生与死我感觉话题太大了,这个剧情吼不住而且我也不太看得懂,太哲学了。
但最后那么几分钟好像又能拖住了,虽然不知道怎么表达,但最后一段我真的从心里感受到难过,泪水止不住地流,所以我应该是理解这部电影的某一层意思吧!
文本不错,演员立得住,就是这剧情可以再加强加强,感觉都在哪里见过这些片段。
(可能真的是韩剧看多了,审美疲劳了😂😂)
一句话就能看透剧情:科技永生怪物与人性的取舍。
剧情真的挺无聊的,栽赃陷害特殊任务人性救赎,一堆高大上的价值观加点科幻元素就成了大片了,唉孔侑演什么像什么,爱了爱了1988里我对男二就不是很感冒,我不喜欢这种性格男生,电影里依旧装傻充愣型,不吸睛,对他也没多少关注。
持续关注孔侑…以前咖啡王子一号店,饼干老师星星糖,鬼怪,熔炉…真的经典一闪一闪亮晶晶的
1938:2021年,科幻动作剧情电影《徐福 | 서복》韩国欧巴孔刘又是科幻作品不过这次可能比较坑故事也是比较老套的科幻题材换了个新壳
老哥拍的好电影确实不少可能就是这次的题材比较大生命的意义,活着的意义
两位角色的互动还是挺有意思的韩国泡面也起到了挺大的作用(捂脸)
高潮部分的暴走也是情理之中的(要不这个电影还看啥)这样的题材也经常被大家津津乐道但是有没有小伙伴像我一样想到一部动漫《妖精的旋律》(暴露年龄了)故事情节已经忘的七七八八了最后看没看完也记不得了但是这个电影突然给了我那时候的感觉
跑题了,可能主题太大了最后也并不能给人们答案人生的答案,还是要自己去寻找吧不少台词也是挺戳心的毕竟我自己也无法回答这个电影看完了就先看完了一部电影就像这句话一样,白说也是白看不过有些人看看两个欧巴就知足了吧--我是永生的分界线---推荐指数:★★★(6/10分),将死之人与永生之人,看完这部电影,就像一部电影看完了
永生是无足轻重的;除了人类之外,一切生物都能永生,因为它们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永生的意识是神明、可怕、莫测高深。
我注意到尽管有种种宗教,这种信念却少之又少。
——博尔赫斯电影《徐福》从生活在研究所里的少年“徐福”开始,他被创造出来之后就一直过着从衣服到饮食都被高度控制的生活,虽然一切看上去尽然有序,却非常让人窒息。
当患有癌症的前情报局特工闵基宪出现后,一切都开始改变了。
徐福是实验体,他的身体里隐藏着永生的秘密,能够治愈一切人类顽疾。
闵基宪是实验者,他的生命即将结束,为了治疗疾病,闵基宪被安排到徐福的身边。
两个人的命运在冥冥之中有了联结,然而,永生并不意味着幸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一种体面的死亡方式,或许才是真正的幸福。
在电影《徐福》中,永生不再是具有东方文化意蕴的对生命延续的贪恋和期望,而是带着西方思辨哲学式的对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的凝视和追问。
“永生”是生命在时间中不断延伸,让生命保持无始无终的状态,一切的生存体验和情感体验在时间面前都会成为虚无。
永生的徐福丧失了对时间和空间的丰富感受,他在一个被提前设置好的系统中重复呼吸。
如果,这就是永生,会有多少人选择成为“徐福”呢?
博尔赫斯写过一部小说《永生》,小说讲述的也是一个关于永生的故事。
他在书中写道:“死亡和它的隐喻, 使人们变得更聪明而忧伤。
他们为自己朝霞般的状况感到震惊: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是最后一次, 每一张脸庞都会像梦中所见那样模糊消失。
在凡夫俗子中间, 一切都有无法挽回, 覆水难收的意味。
”
死亡,会让人学会珍惜,永生,只会让生命变成没有意义的荒漠。
关于永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方式。
在我所知晓的关于“永生”的理解中,我最喜欢的是别尔嘉耶夫的观点:永生不仅是个人的永生, 更关键的, 它是个人的“个性永生”。
但这个个性却不是通常心理学意义上的而是精神意义上的, 人“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个性, 意识到自己不但属于自然界, 而且还属于精神世界。
所以人才认为自己属于永恒并追求永恒。
在人身上, 永生的和永恒的不是心理的元素和肉体的元素, 不是处在独立状态的这些元素, 而是精神的元素, 它在心理和肉体的元素中的作用便构成了个性。
《徐福》的台版译名是《永生战》,这个名字其实更符合这部电影。
电影中的情报特工通过徐福换取更稳固的地位和更雄厚的资本,研究所的会长想通过徐福来治愈自己的不治之症,闵基宪想通过徐福拥有健康的身体。
他们都在寻求不同意义上的永生。
所有追求永生的人都注定了自身的悲剧性,因为全部生活的悲剧都源于“有限的东西与无限的东西、暂时的东西与永恒的东西的冲突, 来自作为精神生物的人和作为在自然界生活的自然生物的人之间的抵触。
”
追求永生其实就是在追求另一种意义上的死亡。
徐福说,他想成为什么。
成为就是存在,哪怕只是一瞬间,他也想成为什么。
克隆从科研禁区到科幻热门折射出来的是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毕竟对个体生命来说,存在的意义太重要了,存在的意义便是生存的意义。
每位韩剧的男神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朴宝剑的阳光笑让人看后萦绕心头,孔刘的帅酷搭叫人六神不定。
为了看两位帅哥,今天追了《徐神》,追完,回了半天味儿,剧里少了点什么?
论剧情虽然寡淡,但还能看下去,台词中对生与死的诠释,喜欢💕论演技,两位男神没毛病!
思量许久,对了,没有看到宝剑标志性的让人怦然心动的阳光笑,孔刘《鬼怪》的时尚衣品。
如果宝剑对着妈妈和哥笑两下,孔刘衣着帅点,是不是还能提零点几分,哈哈哈
個人觀後簡短心得,有劇透https://youtu.be/lpVoG37vUls1.別看預告很帥的樣子,其實本片比起動作科幻片比較像是哲學科幻片。
2.題材新穎,但我要再次強調:劇本真的不好,能夠發揮的地方沒有展現,且結局說教意味太重,其實蠻失望的。
給三顆星完全是看在演員的面子上。
3.不過本片還是有一些能讚賞的地方:看看帥哥演員還是挺不錯的,演技與特效皆十分到位。
至少吃泡麵的橋段我很喜歡。
4.如果一開始就定義成哲學文藝片來看的話,或許網路上就不會有那麼多負評了吧?
(首发于公众号【霧風誌】,欢迎关注)科幻动作电影《徐福》(又名《永生战》)讲述患上脑瘤的将死之人闵基宪(孔刘饰)的最后一项任务,是保护永生人徐福(朴宝剑饰)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4月15日全球院线、网络同步上映,我有幸在12号第一时间观看了神秘场。
(本文有剧透,介意者勿看。
)
徐福之名,借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典故,寓意永生。
徐福不仅是克隆人,更是唯一成功的基因改造人,有着“刀枪不入”的超能力,可以凭意念左右周围的能量,被视为有着巨大的破坏力的“武器”。
电影的逻辑十分清楚,一开始就交代了武器来源于恐惧,人类畏惧死亡的恐惧,使人产生了永生的欲望,所以要研发出一个可以让人长生不死的武器。
徐福就诞生于这恐惧与欲望之中。
但徐福的基因太过强大,细胞分裂速度过快,需要每24小时注射类似抑制剂的药品,注射的痛苦使徐福青筋暴起,周而复始重复着这样的生活:检查身体、吃饭、注射。
另外,徐福不需要睡觉,也不知道如何睡。
遇见闵基宪之前,一直过着似人非人的日子。
闵基宪接受保护徐福任务的原因很简单,贪生怕死。
他曾经出卖朋友,看着朋友在他眼前沉入水中,却为了自己活命逃跑了。
现在他就算什么也不做,最多只能活一年半载,而保护了徐福,他就可以接受临床试验:从徐福的身体提取骨髓等方法治疗自己。
运输途中,闵基宪和徐福被一群雇佣兵劫车绑架,并开始了逃亡之旅。
类型上算科幻片与公路片的结合。
闵基宪带着徐福逃到一个普通的市场,徐福好奇地观察着他从没看过的人间,还第一次吃了泡面,两人等待支援,等到的却是来灭口的人。
闵基宪下意识随手拿起一把叉子,挡在徐福面前。
毫无悬念的,冲他们开枪的人被徐福撂倒了。
原来要转移徐福的计划是个陷阱,实际上要交给美国人、销毁徐福。
闵基宪被当棋子蒙在鼓里,这下他们只能再回研究所了,尤其徐福因为一天没有注射而吐血。
但他却说一定要去一次蔚山,理由却死活不说,气得闵基宪头痛发作、晕倒在沙滩。
徐福把闵基宪帮自己买的衣服盖在他身上,孤零零坐在海边,他不会睡觉,只是一直坐着,看着海面。
闵基宪醒来,两人面对大海交心,临走前徐福吸引来四面八方的石块,堆了一座石头山。
徐福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命运。
去了蔚山的骨灰堂,徐福看到了原版的自己,妈妈接受不了儿子的死亡,才创造出了一模一样的、不会死的徐福。
徐福不仅是永生的武器、亲情的替代品,他还是个会独立思考的人。
他常常问一些抽象的问题:永远是什么?
——就是没有尽头。
死亡是什么?
——就是永远地睡着。
人为什么睡觉?
那不是短暂的死亡吗?
——因为他们知道隔天还会醒来。
电影借不谙世事的徐福之口,讨论生死的永恒命题。
具体地说,导演想要讨论的是人意识到自己难逃一死而产生“恐惧”心理导致了诸多可怕的“欲望”。
情节与台词简单,内容却很深刻。
似人非人的徐福,面对沿途的风景,说:“真美,这样活着。
”将死的闵基宪认为自己生不如死,活在地狱中,却仍然害怕真正的死亡来临,分不清是因为想要活着?
又或许只是怕死?
开始便将两人设计成“永生”与“将死”的对照组,不仅是生与死,更是时间的长短,“永远”与“即将”的对照。
在影片的结局,两人的处境形成了对倒关系。
这是电影较为成功且有趣的看点。
具体结局如何展现的对倒就不先透露了。
另一个看点是影片的摄影,画面很美,比较特别的设计是出现了不少鸟瞰角度的镜头,这种镜头常用来表达“宿命”的意涵,也有悲悯的意味。
还有大远景,体现两人的孤寂、孤立无援的境地。
当然,看点中少不了刺激的大场面,激烈枪战、飞车追逐、肉搏、爆炸等等动作场面,凭良心说,这部科幻片特效做得很用心,出来的效果也不错,在影院观看真的是大片既视感!
尤其,看大银幕看孔刘演戏是一件非常过瘾的事!
众所周知他是个挑剧本眼光很绝的演员,从《熔炉》、《鬼怪》到《82年生的金智英》,选择《徐福》也自然有他的想法:“《徐福》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难,电影关于人类面对死亡与人生的描述,让我对于台词和表演都更加慎重。
”
纵观,韩国的科幻大片还处于起步阶段,年初的《胜利号》不失为一次尝试,我认为《徐福》更进了一步,在特效为主的科幻大片的追求之外,融入公路类型,商业中带有一点点文艺片的气质,体现在更多地渗入哲学思考,探讨人类的恐惧与武器的关系,永生与将死的对倒关系等,值得一看。
科幻类型在韩国电影体系里发展很快,像韩版银河护卫队《胜利号》这样的电影也开始冒出来了,这都建立在韩国特效团队电影重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下,回到《徐福》这个科幻电影,一开始对这个电影期待是因为这个名字,记得很早就有公众号说韩国人又开始剽窃中国人物,把徐福这么一个历史人物也据为己有了,抱着这个期待看完了电影,个人观感就是电影质感和网飞投的那些概念先行的科幻烂片一样,可能这部电影的特效和文本还超过了诸如猎鹰演的《末日激战》等等欧美制作。
因为这些年韩国电影发展很好,看完以后一度觉得自己没看懂不太敢喷这片子,二刷之后种种剧作逻辑不清的问题层出不群,注意力也严重缺失。
说说缺点,徐福的超能力在这里已经是至少是漫威电影宇宙里猩红女巫级别的,这样的超能力者的来源竟然是克隆和基因修改感觉概念上真的老套,这且不说,片中各路人马对徐福能力解释就仅限于肉体永生,脊髓液可以让人永生,仅限于医疗层面,没有一个人对他的超能力感兴趣,可以理解导演想讨论的局限在永生这个议题上,可是回想下好莱坞电影中一般都会黑一把军方或者政府,想要武器化或者大批量生产,但是这里似乎所有人对徐福能力都是毫不在乎,我原本期待黑美国人又又又想掠夺我们大韩民国重要科研成果的桥段也没有出现,甚至美国人代表的官员也不是经常在诸如《铁雨》这些电影中出现的那些满脸写着大国沙文主义的脸谱化角色,说的话似乎听着也有一定道理,仿佛美国人并不是幕后黑手,可以说这是反类型也可以说导演似乎是认可这套价值观,但结局徐福逼着孔刘打死自己,一方面逻辑上是不是合理先不讨论,这样一个超级能力的超级人类一枪打肩膀就死亡,那之前说他可以一直抽脊髓液是因为他永生,那就是说明他有自愈能力,虽然没有交代但是这样的死法也特别草率,那如果我是孔刘我直接跳进那个大坑,你徐福是不是还会把着了火的车推进去,戏剧冲突那这一刻就是终点,可能是我自己理解能力低下,反正我也不太能理解徐福一心求死的动机。
然后是徐福母亲死亡,我对她理解是在做了这么多以后发现不能真正挽回儿子,或者造出来的徐福不是自己儿子以后,电影给过一个打开抽屉有把枪的镜头,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和我一样觉得她是想自杀,再到后面闪回刺杀轮椅大佬被爆头,如果说就是为了一心求死呼应主题,你可以选择自杀,刺杀大佬的动机是什么?
还有之前一直没有让大佬和母亲同框也没有交集怎么就突然刺杀了,我能想到解释就是为了一方面塑造大佬是个坏人另一方面是为了徐福为母复仇用轮椅挤死大佬铺垫,确实没有什么逻辑错误但是设计的好不好也需要商榷。
整体剧情脉络就是典型的算法计算,多少分钟发生危机一,逃出生天哥俩出现矛盾,卖萌换装,卖萌吃饭,危机二出现,到和解高潮结局,整体的剧情就是经典三幕剧格式,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工整且完整,但是你说好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后就是二刷之后发现了那么一层作者性表达也可能是我的过度解读,但是在韩国导演那么关注政治的环境和背景下,我认为也不是不可能。
我认为徐福这个人就是在隐喻北朝鲜,拥核的北朝鲜,整个电影出现美国但是没有出现任何朝鲜符号,而徐福超能力就是核武器和核技术,拥有核技术可以造福社会,但是核武器在威慑敌人同时拥有强大的破坏力,美国人来谈判就是完成朝鲜去核化,主角代表的韩国人在去核的道路上逐渐和朝鲜兄弟形成共同体手拉手走向新时代(还真有手拉手段落),如果是这样我反而可以磕到这么一对兄弟情,男主保护徐福也可以理解韩国人也希望和朝鲜一样拥核,有核武器才能不被大国欺压,你朝鲜被中国欺压,我韩国被美国欺压,合起手来才能拥核自立,严肃说这些年大量韩国电影反映对朝鲜意识形态的正面肯定,对拥核的肯定,研究院代表的势力可以理解金家王朝,但是我理解是代表我们大天朝,此处不便多说,最后结局也是消极和黑暗的,得了脑癌的男主,象征着现在韩国社会顶层政府代表的公权力开始烂掉就像癌症晚期一样,最后亲手完成了美帝的去核化工作的男主最后也会死去而且命不久矣,整个朝鲜半岛在没有核武器和核技术加持下,只能任人蹂躏践踏永无和平统一的一天。
对于最近苦于没有好片可以看的朋友可以推荐一下,主要是看看我们和韩国类型片差距在缩小,我也相信未来电影重工业发展上,下个十年会是我们领先韩国的开端,但是整体电影行业上受制于审查环境,很多题材我们不能拍,中国会不会有下一个《杀人回忆》,我不能确定但是科幻类型大家是在差不了太多的赛道上比拼,我不会对三体有太大的期待,因为现阶段是工业也达不到要求一定是一个扑街的项目,甚至是《流浪地球2》能不能超越前作我也不太看好,在这么一个热钱充斥的时代,导演掌控力在资本面前影响不大,像郭帆导演这样007超级敬业导演可能导演力和热情专注可以投入项目开发,但是毕竟羽翼未丰,看看流浪地球大家记住是吴京还是郭帆,就能大概想到这样导演的话语权能有多大。
未来我们一定能超越韩国,追赶好莱坞,但是现在还是让大家都干好自己的工作。
徐福的存在,是因为研究所林世恩失去的儿子。
作为“克隆人”,每天都是日复一日,他早就知道自己的宿命,他的存在就是为了“别人”,其实他早就可以反抗,只是因为“妈妈”林世恩,在后来遇到了“闵基宪”,两人之间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感,为了救治脑瘤的“闵基宪”,徐福愿意付出自己的身体,因为他觉得这样生命才有了一些意义。
而“闵基宪”也只是一个被摆布的实验体,当徐福知道一切的计划后,怒火迸发,摧毁了一切,最后终于在死亡中得到了解脱。
感觉上是将《人工智能》、《完美世界》、《机器姬》、《绿里奇迹》、《超体》中的某些观点糅合着想要串起来,科幻、人性、信仰、救赎等等,什么都想讲一点,但统统都是浅尝即止,最终沦为了《X战警 番外篇》,还是个文艺范儿的。
笼统说教,把太多应该用桥段场景给予观众感受的东西拿到台词上反反复复的强调,人喜欢看到拥有力量的例子故事,而不是说出来的陈词滥调。
从动作到丧尸到科幻,韩国电影不断证明了它强悍的电影工业。
故弄玄虚的样子像个假模假式的悬疑片 双男主你来我往生存和毁灭不离口又像个不伦不类的话痨哲理片 徐福大战雇佣兵和特工则是标准的类型动作片……就是混搭 就是热闹 就是想显得有文化 就是玩儿 于是乎你滚吧 还有别再吹韩国的新生代演员有多么厉害的演技了 除了煽情段落基本就是一个表情 天天自欺欺人别拖别人下水行吗
不知是剧本还是翻译的问题,“徐福”不是药名啊……感觉现在终于能给“孔刘”的中文名确定为“孔刘”了;朴宝剑小伙子演技相当不错啊,感觉把孔刘哥都比下去了。
我觉得依托这个设定,故事还可以更好。
画面感很强 新型题材也是很有吸引力 不过还是为了大叔与阿泽而来 太爱了!
居然是哲学片!
剧情、特效、动作拖泥带水!
朴寶劍小鹿一樣的眼神真是夢迴1988讓人憐愛 孔劉為什麼現在大小眼那麼明顯 雖然劇情虎頭蛇尾 但卻有魔力讓人沉浸(第一次被朋友拉去jp看電影 裏面場有夠大欸
就难看的离谱 难以置信
第一次看到电影名的时候 我还纳闷,怎么和秦始皇派去蓬莱仙岛寻长生不老药的方士一个名字。果然,电影里朴宝剑饰演的克隆人,具有不死人特质,正是人们想要克服死亡意志的象征,借鉴于此所以给他取名徐福。特工守护克隆人的脚本,真的是太美国电影了。剧情也是高开低走,从一开始的韩国科研所秘密研究不死之身的克隆人,再到枪战抢劫的美国雇佣兵,结果最后变成了克隆人人性觉醒 利用脑波控制周围压力的特异功能以科幻片的形式击败了现代化武器。电影里最温柔的一幕是,特工闵基宪在海边向徐福诉说之前情报局一位幕僚被陷害死亡,闵基宪因为害怕而成了杀死幕僚的帮凶。徐福利用自己的超能力为他挡去了涨上的潮水,让他可以尽情的在海洋的环绕中大哭一场。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克隆人最后对他说:我也想成为某种存在,对某些人有意义的某种存在,仅此而已。
一家韩国实验室制造出一名克隆人,他们改良了基因,使其拥有“不死”的能力,称为“徐福”。徐福也由于超强的脑电波,意外具有了超能力,目测其能力可类比万磁王。孔刘是情报局特工,脑部生有肿痛,随时会死去。徐福成了各方势力追逐的目标,孔刘奉命保护他,在这个过程中。和所有这类科幻片的剧情一样,孔刘和徐福被反派抓住,回到实验室。反派再厉害,也不可能战胜堪比万磁王的徐福。影片情节不算新颖,拍摄手法也没有出彩的地方,中间甚至一度比较拖沓。但是和大多数同类的韩国影片一样,结尾绝对精彩。
有些韩国的《X战警》之感。——「孔侑」的常用名咋又改为「孔刘」了?→ 百度一下:……1979年7月10日出生与成长于釜山市的孔刘,韩文本名'공지철'(Gong Ji-Chul),朝鲜汉字'孔地哲',毕业于庆熙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表演艺术系硕士生)。孔刘艺名来自父母姓氏,父亲姓'孔',母亲姓'刘',母亲原姓柳,取'兪'字音为 '刘'。……
我現在才發現,豆瓣對於台灣電影(特別是恐怖片)跟韓國電影都是特別嚴苛要求,真不知道為什麼了 🙄🙄🙄
一个有意思现象:西方血统的人造人是《银翼杀手》里的Roy,《异形契约》里的David,有勇有谋有野心有侵略性,他们的痛苦是希腊悲剧式的大痛苦,充满积极的行动的内容。而东方血统的人造人,《别让我走》里的孩子们和这个面瘫脸徐福,总是被圈养的器官猪,消极地接受被奴役的命运,苦兮兮地求一个存在的意义。
剧本硬伤不少,电影本身三星,为了平衡连6分不到的情况,加一星
是我期待太高了,导演,剧本的锅比较大,另外我对朴宝剑算是彻底放下了…
到底是披着科幻片外衣的文艺片,还是披着文艺片外衣的科幻片,真的很迷糊,剧情老套,连打斗戏都很老套
三分给剧情,一分给朴宝剑!立意很棒,剧情不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