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战争的完美结合。
一个经历过战争的战争英雄,因为在战争中杀死了一个娃娃兵,良心有责,借负伤而撤离战场,并逃离战场。
因医生证明精神性创伤,神经衰弱而在后勤方工作。
在疗伤期间和照顾他的护士陷入爱河。
电影的前半部中,加拿大的旖旎风光,让人领略到了世外桃源的风情。
电影的后半部又回到了战场。
阴雨连绵,道路泥泞,战争一触即发。
被人骗上战场的David(男主角Mann女朋友的弟弟)在战场上歇斯底里的冲入了敌方阵地中,被俘悬挂在十字架上示众。
而Mann为了实现他对女友做的把她弟弟带回的诺言,冒着被乱枪射死的危险,冲了上去,想抢回David的尸体。
这时候出现了类似于西线无战事的和谐场面,双方不约而同的停止了交火。
这时候,明亮的阳光照耀在了布满尸首、充满硝烟的战场上。
金色的阳光和阴暗的战场形成了强烈的美学反差。
Mann背负着绑着David尸体的十字架回到了己方阵地。
Mann最终完成了他对女友的承诺。
大部分战争片很少涉及到一战题材。
本片取材于一战中的一场大战。
主人公在片中没有死去。
结尾是主角们来到了山野中为死去的战士扫墓。
众多墓碑整齐排列延伸到了远方。
远处一匹马孤零零的站立在山头之上,更给人一种孤独寂寥的情怀。
为了女人,为了小舅子而献身,脑残,编剧脑残,导演脑残。
可惜这么宏大的场面,这么多投资,被一个脑残的剧情给毁了!
我得承认,当战争与爱情这两个词交织到一起的时候,我就会失去自持,心生向往。
对于《帕斯尚尔战役》这样的片子,我是不愿错过的,至少在看之前,肯定是如此的。
但是我还必须要承认,并不是每一个关于战争与爱情的故事就一定可以说得精彩。
不幸,《帕斯尚尔战役》就又是这样一部无功无过,不算差劲,可也有些乏善可陈的电影。
帕斯尚尔战役,又称第三次伊珀尔战役,是1917年发生在一战战场的一场著名战役,主要是英德两方,当时加拿大军队与英军协同作战。
在这场伤亡人数惊人的残酷拉锯战中,盟军共有32.5万人伤亡,德军则有26万人伤亡,战争最后以英军和加拿大军队攻占帕斯尚尔而宣告结束。
这本来是一场无所谓正义与邪恶的战争,影片从始至终弥漫着一种强烈的反战色彩。
绞肉机一样的战场成为人间的修罗场,与此对比的是故乡的天高云淡,小河蜿延。
震耳欲聋的炮火和恋人心中彼此坚守相随的誓言,倒底哪一个声音更强烈。
影片一开始,残酷的战争就已经将迈克尔的精神摧毁到崩溃边缘,受伤之后他回到了地球另一端的家乡,暂时喘息。
然而他对这场战争的必要性所持的怀疑和冰冷态度却与家乡狂热的战争情绪格格不入。
可是,最终为了爱人,为了保护爱人年幼而冲动的弟弟他再次返回前线……故事无甚新意,好在画面的确漂亮,油画一般的质感,在表现战争的残酷时,并没有太多的全景镜头,而是一直以战士的视角为主,显得尤其真实。
片尾那首《After thd War》也很动听,可惜我在百度上却没有搜到。
再有就是电影的这张海报了,寂寥的天空下,一队跋涉的士兵,像一幅剪影,美的悄无声息。
下了一个6点多G的版本,本想这是一部很大场面,打得很激烈的电影。
谁知道,这样的战争片又一次让我失望了。
现在很多的战争片,已经不再关注于战争本身,背后的爱情故事,往往成为故事的主线。
真的很不能想象电影中的爱情。
才认识那么一段时间,就愿意为她而奔赴那个原本极度厌倦的战场吗?
在别人激战中,两人也能在旁边“激战”吗?
明知道这样会死去,还冲上去救她的弟弟吗?
我对这样的爱情很迷惑,有可能吗?
现实很残酷,至少这样的爱情不会发生在现在的社会里面。
是现在的人自私,还是当年的人伟大呢?
女主角曾经说过一句这样的话,一次心动就能让她堕入爱河。
因为心动了,所以为之付出,真的是这样吗?
电影里面有很多不逻辑的地方,战场前期的描绘也还欠缺。
不过,我对这部电影评价还是推荐。
1、人性的渲染。
战场上渲染人性,最大的鲜明对比。
当双方指挥官点头示意的那一刻,停火的那一刻,人性受到了最大的渲染。
原来战场上还能讲人性,很难得。
就如在非自由的国度里坚持讲求自由,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2、片尾的那一片碑,不仅让人再度感叹战争的无情。
一战本身就不光彩,但是当中有多少人无辜受害,又有多少人因此失去了生命。
战争离我们的生活可能很遥远,然而正是这样,我们更加需要好好地珍惜现在难能可贵的日子。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本片有很多亮点:1、开篇还算精彩的巷战;2、加拿大的美丽山水;3、战斗场景的几处航拍;4、优美的片尾曲;5、几位主演的精彩表现;但还是有几个地方,让我最终只给了3星。
1、整体情节的设置上过于拖沓,以至于我在前50多分钟里,抽空去洗了个碗先,还顺便拖了拖地板;2、莫名其妙的去背十字架,莫名其妙的晴空万里,也许导演就是用这个桥段来展示一种意境吧,但我真的不买账;3、建议改个片名,就像《上甘岭》就只能叫《上甘岭》绝对不能叫《上甘岭战役》或者《第三次战役》一样,名字太大了伏不住。
关于二战非主要参战国的电影,奇袭60阵地算印象比较深一个。
影片有两个点很突出,don't die,还有俗套的误会后跟着的必然是奉献,封上信,吹熄蜡烛,那一刻,男人的孤独全部展现出来。
全片没有没有波澜没有狗血,眼神都很到位,很到位的剧本和演出——应该可以形容这部稀松平常的时代片。
然而...弟弟怎么被挂十字架了,不是被一颗炮弹救了吗,还有,女主看得到?
这段狗血得我无语。
结果还硬生生安排一场背负戏,还双方停火了~这是一战么??
我靠,还真是一战!!
传说中约定一同停火过节的一战!!
背负的情节戏,个人觉得还是方世玉背兄弟的那段生猛、感动。
顶着一个大名字来拍这部电影,真是让人觉得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大学时候看的什么“燃情岁月”之类的,当然,它比燃情岁月还不如呢。
里面的情节非常的无新意:1、再次描述了这样的感觉:一战的时候,北美很多人要爱国参战,然后少部分人显得睿智反战。
2、德国裔的人,站在祖先的敌对方的复杂感情(其实也不复杂),看多了。
3、拍几段表现战争残酷的场景。
可惜太短了,不讨好战争片的喜爱者们,而且整个战斗场面,挺莫名其妙的,那60个人怎么守住的?
不可思议其他更多,不一一叙述了。
不过,当我来写这个简短的记录的时候,我想到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这就是加拿大人对参加一战的复杂情结。
首先,他们不断的抨击战争的残酷和无意义,以及那种无谓的爱国主义精神,整个情节的基调就是对那时候社会的拥战情绪的厌恶。
其次,在字幕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加拿大人参加一战时洋洋自得的乐趣,比如加拿大人赢了,英国人没守住,加拿大人守住了,加拿大人走了,阵地很快就丢了,等等诸如此类的小对话,小字幕。
影片的场景布置很不错,战争场面逼真,在后方也有不少场景的选择很不错,特别是最后一大片墓碑和山坡顶上的黑马,很写意的感觉。
我给4星。
演员的表演都算上乘,全片看完后,虽然没有太多亮点可以指出,但要找出些缺点或是可以改进的地方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http://axinlove.com/2009/01/passchendaele/《Passchendaele[帕斯尚尔战役]》小故事、大场面by @xinl.ve 090129开篇明意:本片可看可不看。
喜欢战争场景,希望作为观影中的调剂,可以一看,但是在战争故事的方面,叙说的并不完全,电影主题也并不完整,称不上佳作,因此可以不看。
开头和结束时的字幕交待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加拿大作为英联邦国家之一参加战争,在只有极小的人口基数的情况,牺牲了大批的加拿大人。
电影宏观的主题:探求战争对国家和家庭带来的伤害,也简单带到了外族移民(以德国移民后裔为例)在战争的确定身份的问题。
微观,或者说具体的故事:因伤已经从战场退下来的士兵Michael Dunne(导演、编剧Paul Gross的亲自出演),为了保护心上人的弟弟,不得不重灰战场的经过。
在没有可以快速推进的机械化武器的情况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演变成堑壕战和绞肉机的战争,实属正常。
导演对于这种人头堆砌的铁血场景,花了不菲的成本,电影序曲时的废墟里数人之间的枪击场面还算简单。
影片临近结束时的场景:广袤的平原上,无数的弹坑,积水的堑壕,数量纵多的散兵坑等可以预计的大量制作经费,都在航拍镜头之下呈现。
大雨磅礴,冰冷但的确容易引起嗜血的氛围,战争的场景不错。
Michael,护士Sarah Mann及她的弟弟David等人物的精神、情感和性格等问题,导演有意设定的非常复杂,Michael和Sarah都不能平安入睡的困难,David渴望独立,并证明自己能做一名合格的女婿的愿望。
这些在世界大战面前小小的个人故事,都有足够的腾挪解读的空间,有些味道。
但是,相对于Michael对于Sarah的爱恋,以及他自身的问题,还有David的前途和爱情等纵多问题的探求与解答而言,战场上过于虚无的象征实在无法让人明白。
不太理解为什么David会冲锋到德军军营,然后被炮弹轰成十字架上受难的耶酥模样,并且当Michael扛回滚绑住David的巨型十字架时,天空突然雨过天晴,莫名出现鹰。
这些明显而造作的暗示,无法直接明了的归到战争创伤的主题上,导演想有的寓意,只是利用了形象,但没有说的明白。
需要专门提出来的是Paul Gross的构图,非常漂亮,那些取自加拿大自然风光不用说了,截图两张:因为主题的无所意义,所以连片尾曲都没有心思再去折腾……Passchendaele.2008.DVDSCR.XviD-VoMiT
爱情——给帕斯尚尔战役中的一对恋人@拉夫你躺在我的床上,在阳光下你胸部的轮廓是透明的你白玉般的手搭住我肩上的蝴蝶那是一场战争今天被轻描淡写以后你用一个白色十字架标记我的位置你有一匹马和一座房子一片平原伴随你度过少女华年一声号角吹起,那泛青的土地我混在其间与你告别你来到帕斯尚尔我们在战火中热烈地献出了爱情2012.3.6.
爱情+战争,四平八稳的一出戏。忽然发现加拿大的风景也不错。
画面很有质感,唯一的缺点是不知道那个小孩为啥要跑到德国战壕里去。。背十字架那地很脸谱化,高尚,但是有点过头
看到后面有些意思
作为一个在大英帝国羽翼阴影下的国家,加拿大也在努力寻找自己在一战中的认同感。这部片子海报颇有父辈的旗帜的味道,但是并没有那么宏大的战争场面,而且里面的炮火效果也略假。爱情和反战交织的主题,比较惊叹那时候西方世界对参与战争有着那么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个人荣誉感,这与尚武精神消逝已久、
这个电影的某段时间,我一直错认为是风景片。广阔的草原绿色的植物和我想象中加拿大很不一样。只不过越美的风景越是衬托战争的丑陋
瑕疵不少,但加拿大美丽的山水,震撼的航拍前线场景,动听的片尾曲,还是要给4星。为啥咱中国就不能像人家加拿大一样拍部自豪的一战片呢~
多给的一颗星是因为最后字幕时候的黑白胶片。有诚意还是得有好的故事,有过硬的技术还得有好的脚本啊
莫名其妙的剪辑。So fucking crazy.
无感于战争,无感于单纯的拯救行为(不论立场和行为),无感于宗教象征,无感于我说为爱但我并未问你的需求。
After the war ,still have love~
加拿大真美
应该是我看过的战争类电影里最无聊的,一战的“绞肉机”场面没表现出来,反战意图也不明显,剧情泛善可陈,感情线老套且俗套还狗血,刻意卖弄且略显矫揉造作,包裹着著名战役背景的无聊爱情片。
炸出一个十字架
看,保存赢
没想象中的好
十一月十一日加拿大人民会带上红罂粟花纪念一战阵亡官兵 今晚看的这部就和这个有关 剧本 导演主演全由一人包办 和所有立意很好但缺乏才华的电影一样 镜头 配乐 甚至女主都不错 可讲故事的能力还是差了一点
难得看一部加拿大电影
姐弟俩的剧情真难看
风景很好,场面很好,剧情太脑残
Je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