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调音师(短片)

L'accordeur,钢琴调音师,The Piano Tuner

主演:格雷戈瓦·勒普兰斯-林盖,达尼埃莱·莱布伦,格莱高利·嘉德波瓦,埃默琳·格,Nicolas Bimont,Guy Conrad,Nicole David,Christiane Guillon,Micheline Levchin,Jacques Treiner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0

《调音师(短片)》剧照

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1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2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3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4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5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6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13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14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15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16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17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18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19调音师(短片) 剧照 NO.20

《调音师(短片)》剧情介绍

调音师(短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德里安(Grégoire Leprince-Ringuet 饰)是一个学习钢琴已有15年之久的天才钢琴家,可是在梦寐以求的伯恩斯坦钢琴大赛上他功败垂成,人生跌落谷底。经过一段时间调整,阿德里安重新振作,成为了一名盲人钢琴调音师。事实上他只是带上了隐形眼镜,这会让别人认为他听觉方面更加敏锐,并由此得到更多的同情和消费,甚至还会窥视到别人的生活与隐私,他兀自沉浸在这种虽处闹市又仿佛置身世外的超然之中。某天,他来到一户人家工作,殊不知这里刚刚发生一起凶案…… 本片荣获2011年卢纹(Leuven)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2012年法国恺撒奖最佳短片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期限人生三亿日元抢劫案我的快乐家庭大名破产渔岛怒潮KiraKira☆光之美少女ALaMode剑鱼行动失控游戏夜幽灵夏日极速营救围攻串杀背后水西之恋未确认进行式OAD中年失恋日记第一季东邪闪魂QQ女人心莫问前程聊斋残卷之六道天书七号房的礼物琼斯先生歧途倒数追击据幸存的六人所述变形金刚3为母所盗:卡蜜亚·莫布里的故事黑色警报第一季酒癖50森林行者失魂舍伍德第一季

《调音师(短片)》长篇影评

 1 ) 不得不演

为什么会看这部短片的起因已经忘记,努力回想也找不到头绪,可能是看到了某人的看过,也可能看到了某个豆列,但也许是阴差阳错而去youku找了这部片。

也许是除夕之夜烟火声太过响亮,开头没有进入剧情,看过第二遍之后发现开头实在非常棒。

提醒各位还没看过亦或是没有很了解剧情的朋友,开头可以反复斟酌玩味几遍。

这部短片首尾呼应,中间刻意平铺,但有饶有趣味,张弛有度。

在看到这个剧名的时候,我想很多人都不会想到这是一部悬疑片。

之前的情节缓缓展开,讲了一个叫阿德里安是得钢琴家,为了准备伯恩斯坦钢琴比赛失败的故事,之后闷闷不乐而去做了调音师,为了赚取更多的收入而假扮盲人,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赚取更多的费用。

然而直到去为一位新顾客调琴因为一个友邻的留言让我重新修改了写作思路,不去详写整个剧情发展,但还是想说说调音师的结局。

众所周知,整部短片是一个倒叙结构,开头即结尾。

个人认为调音师是死了,因为开头调音师不得已的弹琴画面切到在剧院坐在钢琴前的画面,它的切换声音明显感觉有些异样,仔细倾听可以感觉到是钉子枪发射的声音。

我想调音师 L’Accordeur 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要太入戏,诱惑越多越要勇于反省自我,知道适可而止。

虽然该片只有13分钟,但是精巧的创意、巧思和情节设置,让人有回味的兴致,正是现在的国片所缺少的。

 2 ) 我的观点:如果女主人足够理智,调音师不会死

女主人发现调音师假盲似乎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但一定要杀吗?

可以从杀和不杀的后果看。

杀掉的后果:调音师失踪,顾客在约,老板在找,调音师有自己的行程,邻居看到调音师进门……一切的一切都指向女主人自己不杀:1 调音师盲的话,没有威胁(基本可忽视这点)2 调音师不盲,一个男人VS一个女人,还是个老女人,谁会赢?

而且男的有很多抗争的机会。

而他没与自己抗争,为什么?a 这个男的蠢到极点、懦弱到极点、对自己演技自信到极点(最后这个显然不是,调音师已经很紧张了;此外,还有记事本);b 他将自己盲人的身份看得很重,甚至也许高于自己的生命(不想连累老板之类的)。

而调音师弹琴也许是在跟女主人说,“我不会说出去的”其他暂时没想到,那就暂时分析ab吧:a……算了,太无聊了,直接排除算了,或者算个小概率吧,要不真的太无聊了;b既然没反抗,那么为了维持盲人身份,调音师走后也不太可能会报案,洗完衣服、洗完手之后,别人也不会怀疑,还可以打消邻居的怀疑。

就算b中调音师可能会抽疯或者良心不安之类的 走后报案,那结果也跟1一样。

所以杀掉的话,很大可能被抓。

不杀的话, 大有可能 不被发现。

理智的人会放过调音师

 3 ) 男主人到底死了吗(转)

这是一部出色的短片,最出色的地方莫过于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虽说开放式结局的电影并不少,但大多属于伪开放式结局——譬如《盗梦空间》,导演只不过没把话说完而已,只要沿着逻辑推寻下去,结局是唯一的,并无异议。

  《调音师》这部短片是名副其实的开放式结局,不管你的观点如何,都能说出道理。

下面我就说说我的观点。

  我的观点是:调音师没死。

  这个观点恐怕和大多数人不符,不过我有我的理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影片开头打出字幕时的那一声响是什么?

  本片采用倒叙的拍摄手法,影片的开始就是结局的延续,所以很多人认为那一声响是女屋主发射钉枪的声音。

这样认为虽然有一定道理,不过如果真是这样,那这部影片就不算是开放式结局,给这么高的评分就有些说不过去。

  我认为那一声响应该是关门声。

有人说女屋主之前锁门时发出了三下声响,如果女屋主打算放调音师离开的话,应该也是三下声响。

看似理由充分,其实是想歪了。

影片开头那一声响确是关门声无疑,但并不是调音师离开屋子后的关门声,而是下一段情节里调音师参加钢琴比赛,进入音乐厅后的关门声。

  理由是,如果仔细听的话,会发现那一下关门声有很明显的回音。

案发现场的那间小屋子是不可能发出回音的,只有在音乐厅那样开阔的空间才会有。

  此外,影片开头的钢琴曲在那一声响后戛然而止,如果那是钉枪发射的声音,就说明钢琴曲停在了发射钉枪的那一刻,而影片结尾的钢琴曲却顺利地弹到了最后。

所以,影片开头的那一声响并不是钉枪发射的声音。

  二、那么女房主打算杀死调音师吗?

  女房主智商很高,懂得权衡利弊,从她给调音师开门这点就能看出。

一开始,女房主是不打算开门的,这也是正常的反应。

但当调音师说自己是盲人之后,女房主打开了门,因为不开门的话,在日后警方调查时会留下疑点。

所以权衡利弊,她把盲人调音师放进家里,只要能应付过去,不被调音师发现异常,对日后洗脱嫌疑有很大帮助。

  并且,在她开门之后,发现邻居看到了这一切。

这一个镜头看似无关大局,却是影片的关键。

像女房主这样心思缜密的人肯定明白,如果杀死调音师的话,邻居的证词将会起到决定作用,甚至可以直接判她有罪。

  有人说,女房主可以先杀死调音师,然后把丈夫的死嫁祸给调音师。

如果女房主真这么打算的话,就不会朝调音师的后脑开枪——后脑中枪的人又怎么会是凶手呢?

  所以,只要调音师没有暴露自己不是盲人的身份,女房主是不会杀掉他的。

  三、那么调音师有没有暴露身份呢?

  有人认为调音师身上沾满鲜血,味道也好,触感也好,不可能不会发现,即便女房主认为他是盲人,也会杀人灭口。

  其实,调音师身上沾的并不是血迹,正像女房主说的那样——是油漆。

  注意看死者的伤口——在太阳穴附近,血管并不密集,并且钉枪射击后,枪钉还留在头部并没有拔出,这样的伤口是不会喷出鲜血的,更不可能让调音师染得浑身都是。

所以,女房主才没有急于拿出钉枪,而是先观察调音师,看他脱衣服的动作是否自然,以及拿下眼镜检查眼球,看调音师是否真是盲人。

有人说,仔细观察的话,是能看出戴隐形眼镜的。

这倒不假,不过得离对方眼睛非常近,而女房主观察调音师眼睛的距离是看不出隐形眼镜的。

其实如果不是像观众早就知道真相,谁能想到一个正常人会无缘无故地装瞎子呢?

  而关于调音师的记事本,是唯一一个可能导致调音师露馅的地方。

而女房主很可能发现了记事本,不然她都没有拿出钉枪的理由。

但记事本有可能不是盲人的,也可能是盲人自己写的,让别人帮着读一下,所以女房主也只是怀疑调音师不是盲人,并不能确定。

否则,她会迅速地杀死调音师,而不是端着钉枪站在他的身后。

  四、那么女房主最终会开枪吗?

  这完全取决于调音师自己,就像调音师说的“我弹琴的时候她不会杀我”,其实这句话应该理解为——“只要我不露出破绽,她就不会杀我”。

而事实正是如此,前面已经说了,邻居看到女房主把调音师放进家里,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她是不会杀死调音师的。

而她并不能确定调音师不是盲人,也可以说她希望调音师真是盲人。

所以她才会一直站在调音师的身后,迟迟没有开枪。

如果调音师露出破绽,她就立即开枪;如果没有露出破绽,就放调音师走。

  五、那么调音师会露出破绽吗?

  我认为不会。

这也是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的核心宗旨。

  调音师起初是一个极具天赋的钢琴师,由于在比赛中太过紧张而一败涂地。

这是因为他太在乎一些东西,被执念束缚,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真正实力。

其实这世上很多人都是如此,太在乎别人的眼光,才畏首畏尾,没法潇洒地做好自己。

  “这社会不是偷窥狂就是暴露狂。

”我认为这句台词很经典,对号入座的话,调音师在舞台上的时候就是暴露狂,而观众就是偷窥狂,他战胜不了这种压力,在众人面前把自己的弱点暴露无疑。

而他后来装扮成盲人后,从暴露狂的地位转变为偷窥狂,其他人放松了对他的关注,也不忌惮暴露隐私,在调音师面前反而成了暴露狂。

位置的变化影响了心态的变化,调音师躲在镜片的后面把这个世界看穿——其实一切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他才会对老板讲出泰姬陵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当你一无所有、无欲无求的时候才会找到自我。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调音师赤身裸体地坐在女房主面前,被女房主拿枪指着脑袋时,他又从偷窥狂变成了暴露狂,不同的是,经过之前的历练,调音师已经不是当初的自己了。

  他的举止有一丝颤抖吗?

没有。

  他的表情有一丝踌躇吗?

没有。

  他的琴声有一丝紊乱吗?

没有。

  他已经完成了自我升华,摆脱掉了内心的执念,成为一名真正的钢琴师。

  所以,我认为调音师并不会死,而是在无懈可击地弹完钢琴曲后被女房主放走。

当然,作为开放式的结局,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我不打算让别人也能接受。

不过我认为,这个结局也是对观众的考验,如果你相信调音师,他就会生;如果你动摇了,他就会死。

  所以嘛,要说调音师真死了的话,杀死他的人也不是那个女房主,而是作为观众的你。

 4 ) 朱古力说:短片《调音师》牛在哪?

答:可以说,哪哪都牛,做到了高密度精准排他性叙事,看似有多重解读,实则是一个惟其如此的精巧结构,不需多加一秒,也无法删一秒,精确到如一个古董怀表,在自己的时空永恒流动。

这一切来源于成功塑造“调音师”这个人物的惨剧。

艺考培训里编导老师讲课,多数都要讲到《调音师》,因为它的篇幅非常合适,又值得拉片讲授,老师没事在豆瓣找几个大拿的赏析性文章就可以讲个很牛,给学生不明觉厉的感受。

我也挺爱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拉片,自认为讲得更牛,是深入骨髓地热爱过这个电影,主要在元素级搞懂它的创作规律,希望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通常这种拉片,更多在创作规律上,赏析尚在其次,因为赏析不能保证你写得出来,作为创作者,还是要相信任何剧情诡异的靠讲故事取胜的题材,你认真钻研,或多或少会慢慢掌握其中章法,融为自己未来所用。

在一个推文里就不一个个镜头拉了。

我们通过问题来推进效果更佳。

首先第一个问题:调音师死了吗?

答:肯定死了。

豆瓣有人分析过,开场出片头的声音就是气枪打死人的声音,我也仔细听过,影片一共出过两次关门声,而这一次气枪开枪声。

声音的确是不一样的,我第一次看以为是关门声。

但这其实是导演经常给的影像暗示。

《调音师》有两个独特的属性,一个是叙事的高效率,声画通过暗示功能达到两层或者三层以上的快速推进叙事,又喜用留白和误导。

所以观众初看会经常感觉自己懂了其实是被带跑。

二是它特别强调高超讲故事所在乎的排他性。

第二点我着重要解释一下,牛逼的故事必须解决排他性答案。

也就是说导演一定要比观众再聪明一点,观众得能入戏,观众觉得我知道了你创作的秘诀,但当他被你“误导”发现导演的更牛,他就要去挑错,必须找到一个逻辑上绝对成立的答案,这特别体现剧情强的导演的能力,《调音师》在这件事上无懈可击。

那么第二个问题:调音师为什么要扮演盲人?

其实我听过各种答案,但都觉得没打到点上。

我觉得这个答案出来更为准确一点:因为他享受到了破坏规则的乐趣,认为自己可以无所不能。

我们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主要是指内心感受上,享受过破坏规矩的快感,人就回不去了,这都是老道理。

最初调音师是因为焦虑紧张无法胜任钢琴比赛而自暴自弃,他可能最初的确是因为想扮演盲人寻找到重新演奏的能力,但整个过程,他跟那个胖子上司聊的天,层层递进说真相都没说出真话,他扮演盲人可不仅仅是艺术是跟破碎有关(泰姬陵的故事忽悠谁内,当然这个故事本身很有诡异感,让人想起芥川龙之介的《地狱变》,也是导演误导你制造诡异感)也才不是他真的因为搞音乐。

没有,他不仅仅享受“偷窥”别人的快感,同时他变本加厉,慢慢觉得自己如上帝般无所不能。

在和上司对话的时候,影片通过四段闪回,逐层递进可以看出调音师越来越闯入别人的生活,包括可以看女孩换衣服,得到女孩赞赏的吻。

人们因为他眼盲的缘故越来越对他不设防。

也因此他开始利用眼盲来报复态度不好的服务员,并在等红绿灯的时候对一个老太太挑衅,这是第三个问题:为什么他要对老太太说,“我可以扶你过马路吗太太”?

答:在这之前,调音师享受到的福利并不算有多大恶意,只不过不真诚地窥视到别人的生活,报复到傲慢的人,但对老太太说话,让老太太因为他是盲人感觉有点恍惚吓到,其实这个细节正是表现出此时他接近到“丧心病狂”,相信自己可以侥幸不会被发现。

过了这个红绿灯,他前往了影片开展的那户人家,从而他的生命由此终结,一切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其实是他自己由于“破坏规则”,享受到了如吸毒般的快乐,会不断铤而走险,结果一不小心……他的这种小变态,遇到了真正的会杀人的大变态——故事本身前面铺垫那么久,都是在讲一个小变态遇到大变态被干掉的故事。

如果他是真正的盲人或者没那么变态,他就不会死了。

在叙事到调音师敲开那家人的门,视听和文本包括表演都太过完美,举个例子,调音师第一次去比赛演奏的时候,之前的倒叙常用诡异的特写,尤其是调音师表情的特写,接下来闪回一个大全景,第二个是一个俯拍,仔细看这张图像什么?

(此处可欣帮我找到那张图)没错,像老太太身后的那把枪,钢琴刻意找了这种像枪的造型,这种充满意味的镜头还有好多处。

比如调音师沮丧躺在床上的那张构图实在太妙,前景是一堆药片和鱼缸,映照他的眼睛,身后是女友先穿衣服拿个小包,再拿大包,最后重重关门。

——导演很爱这种画龙点睛的一下。

再比如调音师讲去别人家里的时候第三次他在弹琴,一个男人在收拾东西,出画面的时候,穿着内裤。

这种“画龙点睛”一下非常妙。

再比如当调音师所有回忆完毕,挑衅过老太太以后,突然跳完舞的女孩亲了他一下,让他慢慢回味。

导演喜欢这种事先铺垫,缓缓释放的乐趣,非常微妙同时调音师在路上走,那段是高叙事的关键。

一共有四重意味的叙事乐趣。

第一层是音乐:用的是在女孩房间弹的音乐。

第二层画外音只有调音师的声音,没有招待的声音,回忆里他成功敲诈了招待。

第三层,调音师走路的时候回味这个过程,露出满足的微笑。

并在红绿灯挑衅了老太太。

第四层,切回女孩的回忆,他得到了一个吻。

每次调音师的面部特写都在表达他的状态,他越陷越深,直至靠近死亡。

第四个问题:调音师一定会死的缘故到底是什么?

答:其实这个点回答出来才能看出这个短片的高妙。

首先调音师去敲门的时候,约有五次可以不死的机会,只要他能逃离就能活命,甚至进了房间老太太反锁了门,但他也可能通过搏斗有那么微弱的生还机会,但最终调音师慢慢束手就擒被杀,这是为什么呢?

当我说出来你会恍然大悟,更理解这个导演的牛逼之处。

此处可以有掌声:——当调音师看到尸体的时候,他懵了。

他完全忘记了要逃亡或者反抗,也许普通人也可能会忘,但久了以后会醒转过来,还有一次搏命的机会。

为什么调音师没有,因为撒谎的人比不撒谎的人更在乎不能被拆穿的逻辑!

当调音师懵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候,他陷入在了我不能被拆穿这个逻辑链上,所以他就乖乖脱衣服,乖乖等着老太太拿枪指着他的头,不断演奏生命最后一曲(此处先是沉默,随即演奏真是让人说不上来的有种诡异的诗意),最终我们知道,他难逃一死。

如果不是这样处理,影片就没有那么牛了。

调音师记笔记本的大意,不断回忆自己的漏洞的那段细节堪称是了不起的表演,靠画外音推动表情变化,让观众也跟着慢慢揪心。

但当反复观看以后,其实我们知道,一切都是注定的。

性格决定命运,他之前的选择,决定了他终究让自己走上了灭亡之路。

这看似所有偶然的元素,隐隐都有宿命的必然,正是这个故事编得如此巧妙又执行得那么好的体现。

拉片调音师是那种不断享受创作快感的乐趣,虽然后来也有印度的大电影,但一部短片足可让导演称神,主要也是选材加上高超的叙事,骨子里他只是这么一个变态遇变态,犯禁的人接受惩罚的故事,但讲出了一种无法言状的诡异感。

无论什么时候看,都能深深触动人内心很多奇妙的联想,这种联想,多数来源于某种恐惧,来自于内心的不安。

如果觉得我写得好,不妨再去看一遍。

基本我说的准,没错吧。

公众号:朱古力先生

 5 ) 《每个人以扮演的角色来逃避恐惧》

【我很少在公众面前演奏,除非是特殊的场合或观众。

就比如今晚。

这个男人是谁,我不认识。

我甚至看不见他,我是盲人。

再说也不是为他演奏,而是为我身后的人。

】 我很少在公众面前表现真实的自己,一直都习惯于伪装。

我很绅士,或很淑女,心理健康,充满阳光……总之,我极力掩饰真正的自己,因为真正的自己我最清楚:空虚,恐惧,胆小,缺乏安全感……我必须让别人知道我读过很多书,懂得很多道理,并学着欣赏艺术,掌握几门外语。

我才学满腹,各种技能卓越,拥有诸多资格证书。

我听过许多世界级大师的音乐,懂得多数生活上的品味,甚至有时会借由对别人品味的批判来证实自己比别人更有品味。

我习惯于以这些外在的东西来装点自己,使得别人对我崇拜、尊重、认为我有能力!

他们看到的是我精心为自己建造的形象,他们认为我很强大。

是的,我表演得很强大,不是吗?

我也认为我就是这么一个强大的人。

……除非,在某种特殊的时刻,或者面对更强大的迫切想戳穿我的人物。

这种场合和人物,让我触及到自己的恐惧和胆怯,但我不会承认。

我会继续表演,证明给他们看!

如果我努力去表演,很多时候更是为了想要推翻我目前形象的人而做的。

那些已经认同我目前形象的人,他们对我不具有威胁,我只要正常去演就是了。

【去年,我被看作是天才,我也以为自己前途无量,15年来我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目标:伯恩斯坦钢琴大赛(恐惧的呼吸),我失败了。

】我的形象建立的很成功,使得人们对我刮目相看。

我所表演的“强大”他们无法企及,所以他们视我为“天才”。

很多年我全部的努力都是为了证实并持续建造这个高高在上的形象,但事实上我根本不是什么狗屁天才。

我和大家一点差别都没有,一样有着相同的弱点:我对自己认知极少、胆怯、恐惧、缺乏安全感。

所以在某一天,有个场合,需要我证明自己身上不存在别人所有的那些弱点。

这个时候,我失败了。

【顷刻间万念俱灰,我独自呆着,被失败的恶魔折磨,掉进万丈深渊。

】蜷缩在地上,女友摔门出。

顷刻间所有“强大”与“天才”的形象被无情摧毁。

我察觉到自己的无能,这使我万分沮丧。

我确实一直不想承认我如此失败,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个现实。

好似掉进万丈深渊。

失败之后发现我根本不爱自己,我爱得一直是我的角色,但是他死,我也死了。

爱我的人们正在远离我,因为我不爱真实的自己,更没有能力爱他们。

【我活了过来,成了钢琴调音师。

】 有一天,我终于将差劲的心态调整过来,继续生活。

【这服务员可真周到】(服务员把调料粗鲁地“丢”到餐厅桌子) 很多人扮演着自己十分厌恶的角色,例如这个不爱服务行业的人。

他为了生计成为了一名餐厅服务员。

心里对自己的职业已经反感到不足以敬业的演下去了。

所以把调料罐丢到客人桌子上也只是例行公事,那是被餐厅经理要求那么做的,而不是发自内心。

【这社会不是偷窥癖,就是暴露狂】 (偷窥癖)——这个社会里,大家谁也别想躲避世俗的困扰。

有困扰的人们无力自拔,所以总会希望别人和自己同样有所遭遇。

我们会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去窥探别人,希望看到别人,或者制造别人不幸或糟糕的一面,借此获得内心平衡。

我们也许很难承认这点,如果旁人遭遇不顺,我们心里总会产生那么一点平衡感。

或许还会奉劝一句:“大家都有不顺的时候,想开点”,实际内心已经借由别人的不顺为自己带来宽慰了,我们看到别人和自己没什么两样。

多数人见不得别人快乐,如果有人在自己面前表现出张扬的快乐,是否会生起一种受伤感、自卑而感到难过,或马上生起一股自我保护的不屑?

这来源于我们大家事实上都过得不怎么样。

为什么明星总是不停被爆料,不停被狗仔追踪、不停被曝出私生活不堪、甚至性丑闻。

那都是借由满足人性丑恶的需求而制造的一些谋取利益的手段。

(暴露狂)有一些人,他们喜爱彰显自己,相当直接地表达。

他们张扬,不停以一些所学和肤浅的小聪明对各种社会现象品头论足。

他们无形中走向神坛,以把自己推到那样一个高度沾沾自喜。

在自己语言刻画的虚拟世界里,建造自己伟大的形象,博得他人认可与敬畏。

又有一些人,他们相当自卑,喜欢把自己的心酸痛苦到处倾诉,多数都是把自己塑造得错误极少,而把造成自己痛苦的人描述得难以宽恕,以这种方式用来获取同情、获取支持与认同。

但却极少反思自己的错误。

无论是哪一种,暴露自己,都是为了博取关注,因为无法独自面对孤独和无助感,更无法面对自己的失败和受人忽视。

我们长期生活在一个不被自己觉知的氛围中。

我们在做的,都是不停的扭曲事实,让自己看上去没有那么不堪,或一文不名。

这全部来自于恐惧面对自己的渺小,而尽力所做的遮掩。

【昨晚我们聊了两小时。

看她给我发的照片】无论是选择与他人聊天,还是给别人发送照片。

无非都是为了得到他人认可,远离孤独所做。

当我们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感到无聊且空虚,自会选择各种方式去回避或填补。

【我是来吃饭的】我们都有自己打发无聊或者回避空虚的方式,所以别人选择的方式,不是每个人都会去选择,或者都感兴趣。

【你这年纪难道就没有恶习吗?

】拥有恶习的人无法理解看上去没有任何恶习的人是怎么熬过孤独空虚寂寞的。

其实只是他们不了解罢了。

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方式,但不一定要你知道。

【你把糖当饭吃吗?

吃死你我也不管。

我来这可不是为了看你摆吃饭排场。

】有些人就是会把糖当饭吃,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用聊天去回避自己不想面对的世界。

但心里太过痛苦,总要有一些释放和舒缓的方式。

也许吃糖也是其中一种。

【我想知道,你的调音订单怎么一个月内翻倍了?

】 说这话的男人应该是调音师业务总管一类的职务,整个人从外表到内心粗俗不堪,和“钢琴天才”根本不在一个精神层级。

而这个时候,“钢琴天才”只是选择了一份自己有能力去做,能为生活带来一份收入,并且社会地位并不高的一份工作。

显然,他看似已经颠覆了从前的自己,把自己从钢琴天才的高度降低到做一个以调音为生的工作人员。

似乎是离现实更近一步了。

这个“粗俗的业务总管”,从未遇到业务订单翻倍的情况,这让他感到蹊跷,并感觉对自己的生计似乎造成了威胁。

他认为这个订单翻倍的调音师有自己的一套,在耍花招。

他感觉到这种人令他难以操控,他恐慌,或许今后会独自抢走他大部分的客户也说不准。

【你的客户欣赏我的工作,这奇怪吗?

】“我只是工作努力,认真,他们欣赏我的工作态度,仅此而已。

”这些话只是为了搪塞一下。

反问“这奇怪吗”则是试探他是否认真想知道原因。

【有点儿】尽力想不表现出自己的焦虑和恐惧。

【有人投诉吗?

】看到对方的态度,反问其出现了什么问题吗?

订单翻倍有没有造成什么负面的影响?

【还没有】业务总管所意识到的“负面影响”是对自己个人经济利益的影响。

而不是对于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生产力提高了也要炒我鱿鱼吗?

】这是一句戏弄业务总管的话,是一个揣着明白却装糊涂的玩笑。

【胡说!

我今早接到个电话,找我的盲人调音师!

】业务总管愤怒到敲桌子,提高嗓门!

业务总管明白调音师是在装糊涂,对于调音师的戏弄感到不快!

他甚至接到电话,别人要求他公司的盲人调音师上门服务。

而主管知道他不是盲人,这是玩的一套小把戏,一定有内情。

【你能解释一下吗?

】——察觉到自己声音太大,环顾四周压低声音。

业务总管在餐厅里失态,意味着经济利益遭遇潜在威胁,给他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而对方又一再戏弄,不讲实话兜圈子。

一个大老粗并没耐心跟他兜圈子。

调音师不缓不慢的喝茶,用餐巾擦嘴巴——【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在妻子死后…】被业务总管打断【哦不,我没空听你胡扯】调音师或许压根也没想过要抢他的生意,对于业务总管的急不可耐,内心也感到有点可笑。

本也无妨解释给他听的,所以不慌不忙。

但此时的解释要从一个例子说起。

业务总管不是个有涵养的绅士,他只是个为金钱利益而活的势利小人,一个恶俗的粗人,根本不想浪费精力听什么大道理或故事。

他急功近利惯了,没耐心去动脑子思考。

只想坐等直接答案。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或许都存有业务主管的急躁,浮躁,与急功近利,我们大多时候缺乏耐心。

就比如看这部电影,并没有几人是看过三遍以上,并愿意花点心思感悟和思考的,我们仅仅是认为这部电影看上去还不错!

因为意识到它中有着一部优秀作品所具有的表现手法。

一部好影片能带给我们的收获只在于我们是否愿意付出耐心去深度挖掘,而多数人看过一部自己认为很好的片子,也仅仅只是“还好”罢了,甚至不愿意自己思考,看过片子直接去搜影评,去截获别人的分析和感悟变成自己的。

我们读书,听音乐,我们没有几次是认认真真的去感受,去领悟,不过是打发时间娱乐自己。

我们对任何事情都点到为止,不愿深度探究,不愿在一件事情上花太多时间,我们分心,我们能够感兴趣的事有很多,但没有一件事情是真正的感兴趣,连对我们对自己的兴趣也如是。

我们和粗俗的业务主管没有差别。

我们懒得思考、懒得了解自己,包括我们的信仰。

我们所信仰的仅仅是希望有人来肯定自己,或带领自己走出悲惨的境地。

无论我们信仰的是神,是佛,还是爱情。

都如是。

我们希望神明保佑自己能够上天堂,却懒得自己拯救自己,我们归根到底是粗俗的人类,缺乏探究真理的耐心。

我们只希望坐享其成,少劳多获。

我们希望有个宗教,能够教导我,教我该怎么做我就能上天堂,我照做就是了。

我们习惯了对自己不负责任,也习惯于把责任推向别处。

这个业务主管此刻的想法是:小子你不必和我兜圈子,我懒得了解本质,只希望知道事实。

【调音师继续说:莫卧儿帝国的皇帝沙贾汗,在妻子死后,悲痛万分。

他召来了当时最好的建筑师。

建筑师来到皇帝面前,皇帝问他:你结婚了吗?

结了,陛下。

你爱你妻子吗?

是的,陛下,她是我的命,我爱她甚于一切。

很好。

那我就把她处死,你就知道我有多痛苦。

就能为我妻子建起世界最壮丽的坟墓。

”皇帝处死了建筑师的妻子。

建筑师建起了泰姬陵。

】我们的爱中往往具有占有的性质,我们爱自己的爱人、孩子、也是因为他们能够爱自己,并且可以给予我爱的回应。

爱中如果具有占有的性质,一旦失去,便痛苦不堪。

而这种痛苦具有的强大能量,足以使人建立起一座宏伟庞大的泰姬陵。

当他人的痛苦不是同样出现在自己身上,人们就无法深刻体会那种痛苦。

因为人们只是封闭于自己的感受中,无法正确感知他人内心。

这个故事里的皇帝处死了建筑师的妻子,只有皇帝的“失去”,同样发生在建筑师身上,建筑师才有可能体会到皇帝同等的悲伤,皇帝只能用这个办法,因为他知道,无论建筑师多么优秀,不这样做,就无法激发他最彻底的创作灵感。

【人们认为失去会令人更敏感】我们认为所拥有的一切都理所应当,因而从未想过它们有多重要。

当我们习惯了依赖于其它方式来填补自己的空虚,甚至习惯了以别人的爱来填补自己,完整自己。

一旦失去,便会感觉极度缺失。

我们措手不及,来不及再去建立新的依赖进行交接。

此时的痛苦会将自己淹没,我们会瞬间记忆起一切未曾失去时的那种完整的生活,安稳的状态,然后和现在有所缺失的生活进行对比。

痛苦使得我们比从前敏感的多,它使得我们看到了从前看不到的拥有。

【你太有才了,混蛋】 业务主管几乎在无奈状态下听调音师讲完这段他根本没兴趣的话题。

但之后发现,这正是他想要的解释。

调音师对人性的这种发现,使这个死脑筋、被自己封锁了众多人生可能性的粗俗男人感到新奇,所以称赞他有才。

因为他眼里只有赤裸裸的目的——金钱,他忽视过程,所以他不可能想到这样利用人性弱点的营销方式。

【我决定变成瞎子】调音师摘下眼镜,使得对面的业务主管看清楚自己的眼珠。

【“这是什么?

”“隐形眼镜。

我下午要去个新客户那儿调音”“不会吧”“他们认为我的其他感官更发达,我的耳朵无与伦比,一个盲人调音师,他们肯定会和朋友说起”。

】上帝为人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也会为人另开一扇窗。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相信瞎子的感官会比常人更灵敏。

这个角色会令调音师受到宽待,受到照顾。

他们会口碑相传,使他得到更多工作的机会。

【别再吃糖了】业务主管此时变得和蔼可亲多了,他知道真相后才发觉这个呆子只不过是不小心发现了到了一个让自己工作机会增加的小把戏。

并且,他也并非有什么大预谋。

今后会继续为他带来收益。

于是他更希望调音师能够身体健康,少吃点糖。

【有很多好处,知道吗?

小费更高,人们更友好。

没那么多提防。

我知道别人都不知道的事】画面转到调音师在为一个年轻姑娘调琴,【女孩:对不起他:什么事?

女孩:介意我在你工作的时候练舞吗?

他:不介意。

女孩脱衣跳舞。

】 调音师会借由扮演盲人而窥探到别人不为人知的隐私,比如女孩子近乎裸体的舞蹈,他同样也会借由偷窥而得到满足,和多数人没什么两样。

只是和那些不讲究策略的粗人相比,显然委婉,隐蔽了一些。

画面回到餐厅【你是个偷窥狂!

】 粗俗的业务主管终于意识到这位表面上文质彬彬衣冠楚楚的调音师和其他人并没两样。

于是直接指出他的龌龊品质,同时也显得自己比他端正一些。

【自比赛后我就没能再弹琴】调音师有点气愤【在瞎子面前人们不再克制,他们会给的更多,更好。

我需要这些。

】调音师面对业务主管的直白谴责显得上火,他告诉业务主管,自比赛之后他就没能再弹琴。

因为钢琴对他来说是个耻辱,他无法从这件事正视自己。

他害怕弹琴,但唯独借由扮演盲人这件事可以给他带来安慰。

因为大家再次对他尊重、照顾、给予他更多的赞誉与信任。

实际他仍旧在从前的老路上行走,只是这次他不扮演天才了,而是转型为被大家敬重赞叹的盲人调音师。

他自此重拾起生活中的满足感。

他需要金钱的支撑,但更多的是需要这些精神支撑,不然,他无法面对自己,无法证明自己的存在。

【“如果你被抓住怎么办?

所有人都会认为我也参与了”“你刚才还说没人投诉……这就要炒掉我吗?

”“别逼我”“让我再看看”示意看看隐形眼镜“练了好久了吗?

”“是得练”此时服务员把结账菜单摔到桌上。

“你还是很难相信,是吗?

来做个试验,我来结账。

”】此刻业务主管意识到假扮盲人这件事并没有他前几分钟想得那么简单,因为这涉及到别人的隐私权。

一旦被发现,将为他惹来不少麻烦。

而调音师则坚持他不会出问题,他为了证实自己练习了很久,并且十分保险。

他决定做个试验,他来结账。

【服务员,少了一张钱,不,不是这张,大小不一样。

你以为我瞎了就能骗我吗?

我要投诉,我要找经理谈谈。

别,我付钱,好吧,既然你这么坚持。

】要知道,一个盲人投诉服务员欺诈,这比常人投诉服务态度差要严重得多,人们时常在一件事上面,正义的天秤更偏向于弱者。

所以服务员宁可坚持自己付账,也不愿事情闹大。

结果很明显,调音师的盲人演得过关。

服务生没有察觉,业务主管显然也放任了他继续去演这场戏。

【夫人,需要我扶您过马路吗?

”一副兴高采烈忘乎所以的样子。

很神气。

老妇人被弄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以】出了餐厅走在路上,扮演盲人如此成功调音师,让自己找回了从前扮演天才的满足感。

他又找回了自信和喜悦的感觉。

并为自己感到骄傲。

此时路边有位老妇同等红绿灯,他忘乎所以,打趣的问是否用扶您过马路呢?

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不是真的盲人,我只是个天才的演员。

【画面回转到钢琴声,与女孩子的舞蹈交相辉映,非常完美结尾。

女孩跳过舞感激得亲吻了他的脸颊,他再次陶醉在自己的成功里。

】【接着画面转到一个客户家门口】调音师按门铃,连续按了两次门铃门都未开。

他也感到纳闷,他习惯了大家对他的照顾。

通常人们预约了盲人调音师,大概都早已热情体贴的提前站在门口或楼下迎接了。

而这家却毫无动静,显得很没礼貌,这极度打击了调音师的成就感。

他能想到的问题,唯独是敲错了门看错了地址。

于是掏出行程本看是否有误。

确认没错之后,再次理直气壮的按门铃。

从按门铃的动作中看到他被这家客户的态度有所激怒。

【室内老妇人的声音:什么事?

“我是调音师。

”“是谁啊?

”“钢琴调音师”“我丈夫不在家,您改日再来吧。

”“夫人,我调钢琴不需要您丈夫在家。

”“没关系,我可以给您付上门费”有些生气,自从假扮盲人之后从未被人如此拒绝过,以往的成就感被打击,语气显得急躁。

】通常我们沉浸在自己努力争取来的地位以及成功形象中的时候,是由不得别人半点怠慢的。

这会激怒我们,我们扮演的角色,实际是给那些能够配合我们演技的人来看的,那些天生不懂欣赏我们演技的人都是笨蛋,要么没脑。

不过他们不买账可以,由不得他们这样践踏我们在扮演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不是这个问题,我是盲人,到您家需要费很大力气,您和您丈夫都没有取消预约,至少您得开门解释一下吧?

”室内沉默了几秒钟。

继续焦急气愤,再度用力按门铃!

】当尊严和自信心被打击之后,这时候唯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对方妥协,认错,向我低头。

【老妇人缓缓开门:“对不起,我没有准备。

不知道您会来,我丈夫没跟我说”这时候老妇人还想和善的拒绝他进门。

但对门的邻居听到这么久的谈话声被吵到,推开门目视表示不满。

老妇人不得以,看在他是盲人的份儿上,只能先让进来。

】人在被激怒时,很难意识到危险。

而大多数危险,都发生在人们轻狂不屑的时候。

【调音师如愿以偿。

这次终于没有白来,从形式上讲,这次努力为自己争取的事算是成功了。

老妇人对自己很客气,也对自己有所妥协。

他进门后问:“钢琴在哪儿?

”“稍等,我带您去”调音师自行杵着盲人拐杖往里走,老妇人焦急地喊:“不!

小心!

” 此时他已被脚下的血水滑到。

隔着道具墨镜也能够看到是血了,他在血泊中显得慌乱。

等一下,这是什么,这是什么?!

“把手给我。

这边”没想到您会走这边,我们在装修,我把涂料打翻了,所以我才不让您进来。

这儿,请坐。

把衣服给我,你这样不行,我给你找我丈夫的衬衣和裤子。

好,谢谢。

“慢慢脱,我转过去,不看您”调音师故作镇静,脱掉外衣。

老妇人:您的眼镜脏了。

接着走近看他是否真的盲人。

】 任何费尽苦心所建立的角色,任凭平时训练有素,演技卓越,习以为常,但当突发事件触及到人们恐惧的底线,形象都会自动穿帮。

就好似有些人把自己推向神坛,这时冒出来几个人指责他各种低劣的作为,他会马上慌不择路的招架,或马上据以力争,人们通常会恐惧自己的人设是否被摧毁。

这时已被恐惧逼出了真实的自己。

而调音师在血泊中恐惧慌忙的状态在此时已经露出了马脚,一个真的盲人,是很难在一次普通摔倒时有过激的情绪。

因为在此之前,真的盲人不知跌倒过多少次,这对他们来说十分正常。

这样过激的反应,恰恰揭穿了那个虚假的自己。

因此导致老妇有所怀疑,也是必然。

【冷静点,冷静点。

她完全没察觉。

你表现的极其自然,都能得奥斯卡了。

沙发上那个男人是谁?

她丈夫吗?

她不是说去找她丈夫的衣服吗?

她为什么还不拿来。

冷静点,也许她在洗我的衣服,那很好,不是吗?

我穿好衣服,调好钢琴,就走人。

希望她不会翻我的衣服口袋。

我的日程本……见鬼,我的日程本,放在口袋里了!

瞎子怎么会需要日程本?

糟了】当一直扮演的角色面临着被揭穿,这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扮演。

并且面对被揭穿这件事,我们总是心存侥幸。

希望这次揭发事件不会过于持久,我们都不喜欢面临这样的危险。

而恰恰在某种时候,一个扮演者永远是一个扮演者,他总会露出与真实自己不符的蛛丝马迹,令自己为难。

【老妇人的脚步声,缓缓走近“她回来了”……“别回头,你是瞎子,没有任何理由回头……说点什么。。

说点什么,,说啊 妈的”不之所错,下意识弹起琴。

老妇人一直站在身后没有动静。

】钢琴声响起……【我是瞎子,不知道身后发生的事,既然不知道,就应该放松”————人在极其恐惧的时候,内心是极其敏感的。

我必须继续弹琴,我开始弹琴后她就没动过。

我弹琴的时候她不能杀我,我弹琴的时候她不能杀我……】 在人生中,我们选定好自己的角色,一直很安逸的沉浸在成功演绎的满足中。

我们因此而感到自豪,并作为自己活下去的理由。

如果不演戏,我们无法面对最真实的自己——空虚,恐惧,胆小,缺乏安全感…… 而一生中最悲惨的,是面对恐惧却束手无策的样子,只能用扮演角色的成功去回避恐惧。

当某一天,真正与恐惧离得太近,与它触手可及,我们发现它近乎嘲笑的站在面前。

而这个世界让我们能做的只有继续扮演下去。

因为除了不可选择、毫无安全感的尝试,我们几乎没能找到其它更好的方法继续生活。

 6 ) 找片中钢琴曲的朋友看这里!

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1388212855/Musiques.

 7 ) 当伪装成为一种习惯

本片类型定义为悬疑,所以很多影迷热衷于解析其中的细节,推论结局。

但我宁愿把它作为一部惊悚片来看,因为它深刻揭示了我们的心理定势或者惯性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哪怕是面对死亡威胁。

男主角在生死关头,考虑的仅仅是怎样把盲人完美的表演下去,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就像他在偷窥美女跳舞、戏弄侍者时一样。

但是,如果突破思维定势,他还有多种选择,而且都比继续装盲人主动的多,危险性也小得多,比如,他在发现凶案以后,完全可以立即恢复正常人的思维和状态,乘机逃跑、报警,或者制服老女人,恐怕都不会太困难,然而,我们的男主角囿于惯性,把自己置身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完全被动地等待别人的裁决。

因此,当伪装成为一种习惯,当逃避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很容易把自己逼入死角不知变通,这恐怕是这部短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8 ) 那些疑似BUG的地方恰恰是精髓所在……

故事一开头,诡异的氛围,暗沉的色调,赤裸着上半身的男人身后模糊的剪影,一切都预示着这个男人可能处于危险之中。

我的猜测是这个男人因为陷入什么秘密之中,所以正在被威胁。

黑帮?

职业杀手?

还是政客??

可惜我只猜中了一半。

只是一个老妇人。

根本就没有杀他的预谋,也没有任何高明的武器。

相信大多数看了一遍并开始回顾这个戛然而止的故事的人都有以下思考过程:1. 最后怎么样?

他死了吗?

于是翻看最开头,直到L'Accordeur这个字幕出现时令人猝不及防的那一声“咔”。

2. 搞什么!

这不是个五大三粗四肢健全的汉子么?

又没真瞎,对方不过是个大婶,手头一开始连武器都没有,后来也拿的不知道是个什么玩意儿反正不是什么高级装备,完全没有理由这样坐以待毙啊!

3. 大婶去拿衣服的时候干嘛不干脆跑掉?

可是,当我们回过头来骂着这货是多么愚蠢,觉得这部电影多么没有逻辑可言的时候,有多少人在与主人公一同看到那具沙发上的尸体然后侥幸的觉得老妇人似乎并没有察觉到男主不是瞎子的时候,跟我一样,想着应该怎么装才能更像一点?

只要镇定的调好音就好了,如同过去每一次的伪装一样。

女主人会以为我是瞎子,然后带着他们对残疾人的同情和怜悯让我离开。

但是,这次遇到的是杀人啊,即便真的是瞎子也可能已经知道了秘密,即便是哑巴也能把秘密传出去,唯有死人才不会说话。

于是,大婶想:完了,他瞎不瞎?

希望他瞎希望他瞎,他是残疾人他是残疾人没有反抗能力没有反抗能力…………“咔”男主想:完了,她会不会杀我?

我是瞎子我是瞎子,我看不见也不会反抗我看不见也不会反抗不要杀我…………“咔”这就是故事的结局。

主人公满脑子都想着要怎样撒谎才能逃生,却忘了目的是逃生而不是撒谎。

你撒过谎么?

当我们全心全意去编织自己精致的谎言,有多少时候连我们自己也信以为真?

有多少暗示已经深入了骨髓??

一个人到底是骗自己容易,还是骗别人?

于是,当钢琴成了主人公最后一根稻草,他虽不是瞎子,却早已忘记了用健康人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了。

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也不知道可是,只要我一直弹下去,她就不会杀死我吧…………

 9 ) 《调音师》拉片分析

《调音师》拉片分析 (片长:13'37'', 导演:Olivier Treiner,法国)镜号景别运动方式内容长度音乐音效对白旁白分析(关键词:悬念与多重时空叙事)字幕17''钢琴声从4''入。

音乐先入,交代片子主题。

1特写钢琴的某部分。

"远景处 钢琴的琴键随音乐跳动。

"4''钢琴声续。

交代声源,环境。

2特写钢琴跳动的琴键。

3''钢琴声续。

旁白(内心独白)入:我很少在公众场合弹奏"旁白是本片贯穿到底的一个叙事工具,声音是以倒叙者的身份来讲述故事。

此时,第一个倒叙/第一重时空开始。

"3特写钢琴跳动的琴键。

5''钢琴声续。

"除非是特殊的场合,例如今晚"引发悬念,期待4近景"一个白发老头一动不动的坐在沙发上。

"6''钢琴声续。

这个人是谁5特写"一个人穿着袜子的脚(此人坐在钢琴椅上)"2''钢琴声续。

我不认识6特写一个人的光着的背脊。

2''钢琴声续。

我甚至看不见他至此,没有人物主体的正面镜头,此时悬念达到一个高峰。

7近景"一个调音师神色平静而怪异,从眼珠看出此人是盲人。

正光着上身坐在钢琴前弹琴。

他身后站着一个黑衣人,看不见头。

"14''钢琴声续。

我是盲人,再说也不是为他演奏,而是为我身后的人"第一悬念揭开,但身后的人又形成一个新的悬念"出片名《调音师》钢琴声戛然而止。

一个意指性模糊的音效突入,像开门声,又像是枪声。

"一个新的悬念建构起来,接下来的镜头似乎可以表明这是一个开门声,但看过结尾才知另有乾坤。

此处音效参与了叙事,非常精彩,不同理解引向不同剧情方向。

"8大全景一个大的音乐厅,一个穿着西服的调音师从舞台这端走到钢琴前。

鞠躬。

12''"环境音效、人物走路的动作音效"去年,我被认为是天才片名出的音效声接此镜头,可认为是调音师开门走到舞台上的开门声。

9全景,俯拍"调音师走到钢琴座位前,坐下。

"4'' "环境音效、人物动作音效"我也以为自己前途无量。

第二重时空10中近景,背拍调音师坐下。

2''人物动作音效15年来所有努力,11特写调音师的手调椅子的高度。

1''人物动作音效只为一个目标12近景调音师的手擦琴键。

1''人物动作音效13近景调音师紧张的脸,可以看出此人此时并非盲人。

7''"调音师粗重的喘息声、噪音(仿调音师内心的情绪)"伯恩斯坦钢琴比赛14特写"调音师发抖的手伸向琴键,开始弹出第一个音。

"5''钢琴的颤音,做了一个失真的效果(突出调音师内心受到的刺激)噪音延续15近景调音师躺在床上,一脸苍白的看着天花板,翻身躺向一边。

6''钢琴声的回声续,我失败了,顿时万念俱灰16小全景调音师侧身躺在一边,目光呆滞的看着前方。

背景中的一个女人正收拾东西,收拾完拿着包出门。

8''钢琴续,关门声。

"我独自呆着,被失败所折磨,掉进万丈深渊"17中景餐厅内,调音师带着墨镜,坐在桌前,正摸索着倒咖啡。

一个胖子看不到脸(景别卡到脖子以下),从镜头前经过,反身坐在调音师对面,电话开始震动,男人接电话。

此时,服务员走过,粗鲁的放下端来的餐碟,走远。

8''钢琴声续"我重新活过来了,成了一个调音师""第三重时空开始。

此镜头时空变换,包含的信息点丰富:1、再次交代调音师盲人身份。

2、胖子出现,但一直没露面,又一悬念形成。

3、服务员的动作为其后叙事埋下伏笔。

"18中近景"反打镜头,胖子露脸,瘪着嘴看了服务员一眼,接着看手机说话,调音师抬手喝咖啡"9''"调音师:这服务员真周到.胖子:这社会不是暴露狂,就是偷窥癖。

""胖子这句台词看似无意义,实则点题。

点明此片的主题:暴露狂和偷窥癖。

"19中近景"反打,调音师吃东西。

胖子把手机伸过来给调音师看"6''"胖子:昨晚我们谈了2小时,看她给我发的照片。

调音师:我是来吃饭的""悬念:调音师是盲人,胖子却给他看手机"20中近景反打,胖子不满的说话。

4''"胖子:你这年纪难道就没有恶习吗?

"21中近景"反打。

调音师不紧不慢的吃饭。

"6''胖子:你把糖当饭吃吗?

吃死你我也不管。

22中近景"反打,胖子往椅子后靠,态度嚣张的说话"6''胖子:我来这可不是为了看你吃饭。

我想知道,你的调音订单怎么一个月来翻倍了?

"之前胖子絮絮叨叨,此时话终于说到了重点。

"23中近景反打,调音师低头说话。

4''"调音师:你的客户欣赏我的工作,这奇怪吗?

"24中近景反打,胖子继续说2''"胖子:有点儿。

调音师:有人投诉么?

"25中近景反打,调音师吃了一勺东西。

4''"胖子:没有。

调音师:生产力提高了还要炒我鱿鱼?

"26中近景反打,胖子突然发飙,凑近6''胖子:今早我接个电话,找我的盲人调音师。

27中近景反打,调音师平静的脸色,端起汤来喝7''胖子:你能解释一下吗?

28中近景"反打,胖子恼怒的表情,盯着调音师"3''29中近景"反打,调音师喝完汤,擦嘴,不紧不慢的说"8''"调音师:莫卧儿王国的皇帝沙贾汗,在妻子死后……胖子不耐烦:别跟我鬼扯……调音师继续:莫卧儿王国的皇帝沙贾汗,在妻子死后,"30中近景反打,胖子不耐烦的表情,往椅子后靠,调音师继续说10''"调音师:悲痛万分,他召来当时最好的建筑师。

皇帝问他,结婚了吗。

"31中近景缓慢推近"过肩反打,调音师投入的说话"20''"调音师:结了,殿下。

你爱你妻子吗?

爱。

她是我的命,爱她胜过一切。

很好,那我就赐死你的妻子,让你知道我的痛苦,你就能为我妻子建起最美的陵墓。

皇帝杀了他的妻子。

建筑师建起了泰姬陵。

""这些看似啰嗦的台词,却很好的刻画了调音师这个人物的个性:有才华、却也爱耍小聪明、自以为是。

"32近景胖子不屑的表情。

2''33近景"调音师继续认真的说话。

拿下眼镜,露出他的眼珠。

"8''"调音师:人们认为失去会变得更敏感。

胖子:你太有才了,混蛋。

调音师:所以我决定变成瞎子。

"34近景胖子凑上前看4''胖子:这是什么?

35近景调音师把眼镜推上8''调音师:没什么,隐形眼镜。

我下午要去一个新客户那。

"此镜头揭秘一个悬念,调音师并不是盲人。

新客户是个伏笔。

"36近景胖子不屑的往后靠5''"胖子:不会吧?

调音师:他们认为我的感官更发达。

"37近景调音师继续说3''调音师:我的耳朵无与伦比。

38中近景调音师在一个客户家调音,客户端起一杯水客气的递给他。

4''调音师:谢谢。

"上一时空的对话继续:调音师:一个盲人调音师,他们肯定会和朋友说起。

""此镜头开始各个不同时空的叙事,为调音师在叙述自己的回忆。

——总归此为第四重时空。

"39中近景调音师在一个女客户家里调音,他在前景弹琴调音,后景站着一个敷着面膜的女士7''钢琴声起"调音师:有很多好处,知道吗?

小费更高,人们更友好""旁白开始揭秘,调音师并非盲人,而是装盲人。

此时空中,调音师扮演的角色一直是‘偷窥癖’。

用盲人的身份进行偷窥。

"40中景调音师在一个男客户家里,侧对镜头弹琴。

后景里男客户从厨房门栏走出,穿着小短裤,拿出一条长裤开始穿。

8''钢琴声续"调音师:没那么多提防,我知道很多人不知道的事"41中近景调音师在一家女客户家调音,听到女客户的问话,假装盲人一样的侧头回答7''钢琴声续"女客户:对不起,介意我在你调琴时练舞么?

调音师:不介意"""42中景女客户开始脱衣服,不放心的回头看3''钢琴声续43特写"调音师的导盲棒放在钢琴边。

"2''钢琴声续44近景"女客户放心的转过头。

继续脱"2''钢琴声续45特写"女客户的腿,衣服脱下掉在地"4''钢琴声续46近景调音师呆滞的眼神看着前方,前景处有女人的身影在舞蹈6''钢琴声续47近景胖子说话2''钢琴声停胖子:你是个偷窥狂。

"回到第三重时空,与胖子吃饭的时空。

"48中近景调音师继续说话,3''"调音师:自比赛后我就没能弹琴"49近景胖子一脸的不悦5''调音师继续说话:在瞎子面前,人们不再克制,50中近景调音师低头继续说5''他们给的更多更好51过肩拍,中近景胖子往前靠,说话6''"胖子说话:如果被抓住怎么办,人们会认为我也参与了"52过肩拍,中近景调音师得意的继续说话7''"调音师:有人投诉了吗?

要炒掉我么?

胖子:别逼我"53过肩拍,中近景"胖子不悦的指了指眼镜,调音师摘下眼镜"7''胖子:再让我看看。

54过肩拍,中近景"调音师摘下眼镜,看着胖子。

胖子冲他眼睛打了个响指,调音师眼睛一动不动"8''"胖子:练了很久了吗调音师:是得练"55中近景"胖子不悦的横了一眼,又不得发作"2''脚步声渐入56中景,反打"服务员入画,粗鲁的丢下账单,走开.调音师继续说话,拿过账单,掏钱。

"9''"调音师:还是很难相信?

做个实验,我来结账"57中全景"调音师拿着导盲棒,走在街道上,去前戏所提到的新客户家。

边走边得意的笑。

"15''钢琴声起"上一时空的对话继续:调音师:服务员,少了一张钱,不,不是这张,大小不一样,我要找你们经理谈谈,你以为我瞎了就可以这么骗我么?

不,我付钱……好吧,既然你坚持的话。

""此时,镜头叙事进入第五重时空。

但声音叙事停留在第三时空(声音部分只有调音师自己的,没有服务员的,所以可视为调音师内心的回忆)。

声画不对位形成了巧妙的叙事结构,也刻画了调音师自鸣得意的心理状态。

"58中景"调音师与一个老妇站在红绿灯前。

"3''钢琴声续59特写红绿灯变换。

2''钢琴声续60中景"调音师与一个老妇站在红绿灯前。

老妇一脸惊讶。

"4''钢琴声续"调音师:您好,需要我扶您过马路么""将其洋洋自得的个性更加突出的展现出来"61近景调音师坐在女客户的钢琴前,为她调音,女客户半裸着在前景跳舞。

调音师露出得意的微笑。

8''"钢琴声更大,成为最主要声源。

""此镜头,叙事又回到第四时空。

仍可视为调音师的回忆。

"62近景,背拍"调音师的头部,前景为女客户在裸舞。

"7''63近景"调音师专注的弹完一曲,女客户的脸入画,亲了一下他的脸。

调音师得意的坏笑。

"14''钢琴声停。

"音乐停,音效放大,环境音。

亲吻音,及调音师自鸣得意的笑声。

"64中全景"调音师来到新客户家。

按下门铃。

低头看袖口。

扶眼镜,伪装成盲人。

许久无人应答,掏出本子看看日程,再按门铃,拿下墨镜对着猫眼往里看。

半天,终于有女人过来应答。

打开门,调音师走进。

"76''"环境音,按门铃声、翻本子声、对话声、叹息声、脚步声,开门声。

此处的重点有个对面邻居的开门声。

(与开头处出字幕时的声音很相似)""新女客户:是谁?

调音师:钢琴调音师。

新女客户:我丈夫不在,改日再来吧。

调音师:我调音不需要你丈夫在家。

新女客户:没事,我可以付您上门费。

调音师:不是这个问题。

我是盲人,需要费很大力才能到您家。

你们没有取消预约,至少应该开门解释一下吧。

(再次按门铃,门开)新女客户:对不起,我没准备。

我丈夫没告诉我。

""此镜头叙事再继续第五重时空。

来到新客户家。

此镜头是一个长镜头,导演在此颇有用意,结合后面一个镜头,此镜头可视为对面邻居在猫眼里的一次窥视。

也印证点题的台词:这世界不是偷窥狂就是暴露狂。

女邻居对调音师的窥视导致了好奇(一个假冒的瞎子),也导致了后面的剧情发展。

"65中近景邻居的门打开,一个家庭主妇伸出头看。

4''门打开的声音。

画外音——新女客户:进来吧。

"此处点明了女邻居的窥视,也是这样,新女客户让调音师进了门,成为剧情转折的关键。

"66中全景推近"调音师摸索着门走入。

新女客户的眼神犀利的看着对面的女邻居。

门关上后,镜头并未马上切走。

"8''诡异的音乐起"关门的音效被刻意放大。

门被反锁声(锁了三声)。

""调音师:钢琴在哪?

新女客户:我带你去。

""此镜头延续了女邻居的主观视角。

(门关上后,镜头并未马上切走,而是停留)新女客户的眼神揭示了女邻居的好奇让她不悦(女邻居的好奇是针对调音师,但女客户以为是针对自己)。

音效运用到位,参与叙事,种下悬念。

(门被反锁,说明新女客户内心已有了主意)"67中全景"屋内。

调音师走进屋子,前景处摆放了油漆桶和梯子。

调音师摸进了房间,新女客户看到后慌张的大喊:"4''诡异的音乐续新女客户:不,小心!

"前景处油漆桶和梯子有了一个伏笔."68中近景,背拍 调音师自作主张的走进里屋,突然滑倒。

1''诡异的音乐续69近景,俯拍拉远"调音师摔倒仰朝天。

镜头拉远,我们发现他倒在一片红色的液体里。

"4''"诡异的音乐续,并推上。

我们逐渐感到了诡异和紧张的气氛。

""新女客户:等一下调音师:这是什么?

"剧情到此,之前的铺垫到此处到了一个高潮,也将疑问推到高潮。

(这一团红色液体是油漆还是血?)70近景"调音师惊恐的挣扎着爬起来。

新女客户扶他起来。

"3''"诡异的音乐续,并推上。

我们逐渐感到了诡异和紧张的气氛。

""新女客户:把手给我!

这边"71中全景缓慢推近"调音师惊恐的挣扎着爬起来。

新女客户扶他起来。

两人出画,镜头往前推,一个老头正坐在沙发上,头上都是血,已经死了。

"5''诡异的音乐续,并推到最高潮。

"音效推上,制造气氛。

"没想到您会走到这边来"剧情到此急转直下,有了一个对应的总爆发。

而且我们发现,坐在沙发上的老人就是第一时空里,调音师弹奏时的老人。

"72中全景"前景虚,老头满是鲜血的脸;背景实,新女客户给调音师脱衣服,并解释"8''诡异的音乐续,心理音效继续"新女客户:我们在装修,不小心把颜料打翻了,所以不想让你进来"73特写"调音师的手上沾满了红色的液体。

调音师被女客户推了一把。

他扶着钢琴坐下,碰到了琴键。

"1''诡异的音乐续,心理音效继续74特写新女客户怪异的表情。

2''诡异的音乐续,心理音效继续"上一镜头推他,作为女客户的一个测试,此处她心理有了疑问:这人可能不是盲人"75特写调音师惊恐而吓呆的脸,后景处新女客户擦着自己的双手.调音师忍不住微微转头看坐在沙发上的老头.1''诡异的音乐续,"心理音效继续,钢琴被敲到发出声音"音效此处模仿人内心活动.76特写老头满是血的脸.2''诡异的音乐续,"音效续,推上最高潮."让观众看清楚,就是第一时空里的老人.77近景"调音师从惊吓中回过神来,回答新女客户的话"5''诡异的音乐续,"音效猛的停住."新女客户:听到吗?你把衣服脱下来,我帮你换上我丈夫的"音效停住,表明男主角突然回过神."78中近景"女客户转头对着调音师说话,走远,转头用诡异的眼神盯着调音师."5''诡异的音乐续,心理音效继续"调音师:好,谢谢.新女客户:慢慢脱,我转过去,不看你"此时男主角从‘偷窥狂’转变为‘暴露狂’。

之前是借盲人身份的“偷窥”,此时却是为了证明盲人身份的“暴露”。

79近景"调音师惊恐的点头,开始脱领带"3''诡异的音乐续,心理音效继续80中近景"新女客户用犀利的眼神盯着调音师。

调音师背对镜头,站起来入画,开始脱衣服."9''诡异的音乐续,心理音效继续此处的讽刺意味很明显,对比之前调音师沾沾自喜的回味偷窥女客户脱衣.81中全景"前景新女客户继续盯着,后景调音师开始脱裤子.脱完,新女客户走上前抱起衣服."7''诡异的音乐续,心理音效继续"新女客户仍在测试他,判断他是否真的盲人."82中近景"女客户盯着调音师的眼镜,走上前,取下他的眼镜,盯着他的眼镜看."9''音乐停"心理音效停,此处无声胜有声,气氛更紧张.环境音效:女客户的走路声,摘眼镜声"新女客户:您的眼镜脏了."此处剧情推到非常紧张.悬念:到底新女客户有没有了解到他是假扮盲人?"83近景"一只沾满红色液体的手触摸琴键,调音"2''调音时的钢琴声旁白起.此处旁白为内心独白:冷静点,84特写"一只沾满红色液体的手触摸琴键,调音"2''冷静点,她完全没发现85全景"前景处调音师继续调音,后景处的门后,新女客户的影子打在墙上,看得出正在翻衣服里的东西"3''"你表现得很自然,都能得奥斯卡了"86近景"调音师继续调音,忍不住看沙发上的男人,表面尽量平静,内心则慌张不已。

"33''"后段加入新女客户走近的脚步声""这个男人是谁?

她丈夫么?

她不是说去找她丈夫的衣服么?

她为什么还不拿来?

冷静点,也许她在洗我的衣服,那不是很好吗?

我穿好衣服,调好钢琴就走人。

希望她不会翻我的上衣口袋。

我的日程本,见鬼,放在口袋了,瞎子怎么会要日程本。

""此镜头为一个长镜头,近景镜头+长时间的内心独白,细致表现了调音师此时的心理动作,而后段加入的脚步声音效将紧张气氛推至高潮。

"87中全景"模拟调音师主观视角,满脸是血的白发老头"2''缓慢的脚步声她来了88近景调音师的尽量平静的脸3''缓慢的脚步声89特写"调音师坐在钢琴前,穿着袜子的脚,在不安的挪动。

此时,一个穿高跟鞋的脚慢慢走入画,停在他身后。

"5''"缓慢的脚步声,渐强烈"90近景"前景为调音师强装镇静的脸,后景为一个穿着黑衣的人站在他身后。

"32''钢琴声响起"别回头,你是瞎子。

没有任何理由回头,你是瞎子,说点什么……妈的。

说啊!

(开始弹琴)"此镜头景别、内容跟第一时空、第10个镜头吻合。

钢琴声开始后,第五时空在此时回到第一时空。

91特写特写钢琴的某部分。

4''钢琴声续。

与第一个镜头吻合。

92特写特写钢琴的琴键跳动。

3''钢琴声续。

与第二个镜头吻合。

93特写特写钢琴的琴键跳动。

5''钢琴声续。

与第三个镜头吻合。

94中景摇,缓推镜头从钢琴处慢慢摇到调音师的头、摇到他身后的手握着一把装修用的钉子枪、摇到新女客户的脸、再摇到他们身后的大镜子,镜子里倒映出新女客户端着枪对准调音师的头。

缓慢推近。

37''钢琴声续。

"我是瞎子,不知道身后发生的事,既然不知道就该放松,我该继续弹琴,我弹琴时她不能杀我,我弹琴时她不能杀我……""此长镜头为观众揭秘开头第一时空的一切,也明白了之前旁白的意义。

看完这个镜头,一定会倒回去看开头,才能明白此片的叙事玄机,也才能明白那个音效在字幕处出的双重含义。

环形的叙事结构,开放式的结局,试听细节的精妙处理,才让这个13分钟的短片涵盖了丰富的信息,不落俗套。

此片的主题可以说是“好奇害死猫”,也可以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

 10 ) 还挺不错的

.影片倒叙叙事,通过倒叙设置悬念,让观众们充满好奇心。

影片开头与结尾首尾呼应,形成闭环。

这种设计让片头的打钉机声显得更加巧妙,让观众在片头捉摸不透,在片尾恍然大悟。

多线叙事的推进则丰富了人物形象,不仅将调音师蒙骗的形象与受挫的人生展现给观众,更将社会层面的经济观念潜移默化地映射了出来,一箭双雕。

整体而言提升了影片剧情叙述的复杂感,悬疑感,令观众观影体验提升了一个层次,在同类型片中突出,卓尔不凡。

《调音师(短片)》短评

人生真是寂寞如雪,此片可以和《宵禁》互扇耳光(为嘛那导演和255老师有点像?!255老师可比他有趣多了!)

7分钟前
  • Shariar
  • 较差

赞!好赞!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wODg3OTg0.html

12分钟前
  • Luk
  • 力荐

2012.5.24

17分钟前
  • ZQ2016
  • 推荐

2021.01.16 男主把自己禁锢在盲人意识之中而忘记了反抗,利用这道枷锁当作弱点博取人们的同情,但可惜的是自欺欺人的懦弱迟早会败露,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同情弱者。/2023.12.13 课上被迫看了一遍,发现有些设计也十分精妙。男主侧躺在床上,被面前的鱼缸以及当中的水放大了眼睛,眼睛笼罩于鱼缸,预示着后面会发生的灾难。鱼缸是逃不出的房子,金鱼是迷茫的男主,但一场戏开了头,只能继续演下去。

21分钟前
  • 高詩遠
  • 推荐

我。。。没看懂

25分钟前
  • fingcat
  • 还行

可能这样没有结尾的悬疑片真的不太适合我,我还是喜欢有始有终的片子。。。戛然而止让我有种被坑的感觉~

28分钟前
  • 北欧海盗
  • 较差

“演戏很自然,能入围奥斯卡!“

31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過譽了吧

32分钟前
  • 又又
  • 还行

这也算悬疑,悬疑在哪里了?看了开头不就知道结尾了。

33分钟前
  • Sky
  • 还行

人生不易,全靠演技。然而有时,也会嗝屁。8.9

35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除了故事编得挺有意思,电影语言和表演都中规中矩,基本没什么惊艳之处。戏剧张力也不够。那么多奖的光环,失望。

39分钟前
  • Virgohi21
  • 还行

故弄玄虚。

40分钟前
  • 周王番茄
  • 较差

在别人劝说下从一星变为两星

43分钟前
  • Aarom
  • 较差

艺考看的 真的不知道好在哪

45分钟前
  • 张清君
  • 较差

6

46分钟前
  • 雪神领域
  • 还行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短片之一。

49分钟前
  • 巳隅
  • 力荐

看完了又看了一遍开头。。

54分钟前
  • 
  • 力荐

细节决定一切

56分钟前
  • 余生皆假期
  • 很差

真实不可欺骗

57分钟前
  • 波雅
  • 推荐

你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遇到赛末点,幸运是比一切天赋都更重要的事。

1小时前
  • 亚比煞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