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故事很老套,女主角才艺非凡相貌平平,女配角才艺平平相貌非凡,在与男主角爱的纠葛中真爱最终战胜了世俗的一切,当然,更为励志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站在舞台上一刻就必定是她们梦想成真的时刻。
大团圆的结局很欢乐,而这种经历过磨难的最终成功也很容易让观众得到情感上的感动,因为这里的角色可以承载起大部分观众内心对成功对梦想实现的期盼,胖胖的少女特蕾西为了舞蹈不顾一切,白眼也好、轻视也好,任什么都无法摧毁她的追求,这份执着是既让人感动也让人慨叹,这也是电影的情感动力之一。
因为时间原因,没有看完,但上面的歌曲真的是太迷人了,我一度在寻找这部电影,因为我看的碟片里,不是这个名字。
太好了。
20首歌贯穿出一部电影,四个大牌游刃有余的表演像是在拍MTV,复出的米歇尔-索菲隐约的皱纹都在阐释着什么叫性感,布景更是搭了近几年复古的顺风车,花衬衫,猫王头,镶满亮片的晚装,没大脑的公主裙,60年代的美国,所谓时尚家取之不尽的宝藏。
歌舞片因为重视观赏性,所以不免要淡化情节的真实性,本片涉及到的一些敏感话题比如“肥胖”和“种族”的真实性也就得到了缓解。
本来嘛,看的是热闹,揪出老百姓一肚子酸水,何必呢。
比如游行的那一场,相比之下,更像是一本回忆录,一大队人举着牌子穿过小镇的街道,讲述着"there's a road,we must travel.there's a promise,we must make.but the riches will be plenty,but it's worth the risk ,and chances we take."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影片这在里一度运用的叠加的手法,增强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感,每个观众都会感慨,但不会觉得沉痛。
加上音乐本身就很好听,所以放下耳朵,where I've been 07年的这部《发胶》热热闹闹的给低迷了好几年的歌舞片市场定了个卖座的发型,同样是“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国戏曲却还在不尴不尬的探索自己的唱腔。
之前在三联看到过说西方思想是减法,中国思想是加法的话。
西方的歌舞剧把复杂的话题简单化,中国现在有些新出的戏,还是讲求一个“圆”字,想要包罗的东西太多,又争取面面俱到,到头来弄成了不痛不痒的四不像,还美名其约是创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戏曲应该改进一下故事情节中进度上的弊端,北京京剧院的小剧场新作《马前泼水》叙事上就采用的倒叙,插叙的手法给人感觉耳目一新.
这年代什么最疯狂?
平民选秀!
什么最有诱惑力?
一夜成名!
打着想干什麽就干什麽、释放本性的时代大旗,管它选秀是不是黑幕重重、啼笑皆非、煽情过度,总有那么多挤破头的选手排着长队要去潇洒一把。
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横跨任何一个时代,今天依然不例外,这就是浪漫和真性情的故事。
03年席卷托尼奖8项大奖的百老汇名作其实在19年前就有了电影端倪。
当年的《发胶》一时间轰动效应众手难敌。
如今,选秀节目风风火火,曾风靡万千的《发胶》自然不甘寂寞。
有了《芝加哥》制片人、《我的野蛮网友》的导演、《肥妈先生》编剧和百老汇版《发胶》词曲作者的共同携手,一个银幕选秀的胖女孩故事,又从百老汇跳回好莱坞大道。
这部音乐剧激情四射,充满活力,谁能安心坐在那里静静的看下去,你难道不想跳一跳?
这部电影我们能然我们兴奋,能让我们受到鼓舞,不仅仅是因为那些盛大的歌舞场面,更多的是它想表达的那种平等、自由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种族、性别、地位、外形……它们都不是让我们不同关键,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同任何快乐善良的人们成为亲密的朋友。
今年来北京展览馆演出的时候看了现场,觉得一般般吧。
感觉是时代感非常强的作品,如今有点过时了。
仿佛我们曾经一度风靡的蝙蝠衫和健美裤。
Querer es Poder,这是西语中有志者事竟成的说法。
但字面上的意思是“有想法就能够实现”。
比起前一种翻译,本片更适用于后者,我也更喜欢第二种意思。
可以说在带有偏见的社会,“志”这个字不再是单单的指一个人的想法和愿望,而是有了特别的限定。
究竟怎么样的愿望才能算作“志”?
究竟怎么样的“志”才被“允许”实现?
恐怕人人的心中都有不同的尺度。
但是如果超出了大家心中所谓的“尺度量程”,惹来的恐怕只有嘲笑、挖苦和阻碍。
五短身材,相貌平平,亦非出身豪门的特蕾西,她的愿望就是成为歌舞秀的演员。
这在大众眼里便是超出了“量程”,只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如果你不漂亮,别想当演员;如果你不高,别想打篮球;如果你没有学位,别想有什么发明…这是大众定下的“量程”,也是作茧自缚的“门限”。
成功固然艰难,但是因为人言可畏而退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敢于挑战世俗本身就是件挺了不起的事,如果成功了,更是来之不易的成就。
在这一点上,特蕾西可以说是鼓舞的力量。
“她成功了,我也要试试!
”毕竟,Querer es Poder!
本片像其它歌舞片一样是不知疲倦的欢乐!
如果说世界上有“永动机”的话,那它另一个称呼肯定叫活蹦乱跳、魅力四射的“歌舞剧”。
片中主角--胖女孩特蕾西就像是一个簇新的弹力球。
落下弹起,饱满的激情仿佛只有歌唱才能一抒她体内澎湃的活力。
那方舞姿利落、这方青春逼人,能与之相比的只有春天的原野。
给我天空,不为其它,我唱啊跳啊,喷薄!
成长!
喜欢Nikki Blonsky的表演,当然也喜欢其他众星的演出。
[By Vincentspring]
《发胶》是一部氛围轻松的歌舞片,讨论的却是不轻松的话题。
故事背景是1962年的美国巴尔的摩,那时正是美国有色人种“寒冬”。
开头的报纸上赫然印着“巴内特藐视美国政府,禁止黑人入读大学”的字眼。
当时的审美是金发碧眼的“芭比娃娃”以及西装革履的“花花公子”。
当然,都是白人。
电影中的巴尔的摩很现实。
随美国各处大流,黑人可以在巴尔的摩生存,但是依旧在社会各处被歧视。
在学校,被任课老师以各种理由留堂,集中到一间教室;黑人聚居地出租车司机都不敢轻易前往;地方电视的舞蹈节目每个月只有一天会让黑人上场;胖胖的女主以及那些不符合大众审美的人被嘲讽…… 但是电影中的巴尔的摩也很理想。
胖胖的女主会因为舞蹈被选上参加节目,甚至成为受大家欢迎的“明星”;男主一个纯白人思考方式的青少年会迅速爱上女主;最后结局会让黑人女主持的女儿获胜…… 这部电影其实算是爽文,女主一伙最后“击败”了反派,迎来了大团圆结局。
但是编剧和导演功力十足,把这部电影拍得让人看完有种理应如此的感觉。
但是故事情节放在现实中却是难以实现的。
反派只有女配的妈妈,一个当时典型审美下的完美大美人,做的事却各种不光彩。
和主角们形成鲜明对比。
整个故事充斥着理想化的东西,像是个乌托邦,在这里众生平等,所有人都在载歌载舞。
只有反派,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最开始对这个片子有点印象好像是看到Michelle Pfeiffer复出的新闻,听说她和John Travolta合演了一部片子,但是转身即忘,因为对他们俩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
朋友那天说这部片子不错,看到封低John的扮相确实提起了一些兴趣,看这扮相估计不会太无聊。
影片一开场就是一个胖丫头在唱,这才知道是部音乐片。
小胖子一首Baltimore & I唱的有板有眼,很是可爱。
正如其他音乐片一样,这部电影的情节一点也不复杂,不外乎美国梦,一个胖丫头如何实现自己上电视的梦想的电影,尤其将背景放入60年代的美国后,加入了黑人寻求平等的内容,使影片有了那么些所谓的“高度”,甚至朋友还开玩笑说难道今年是马丁路德金诞辰多少周年吗?
而后当John Travolta拖着他那丰乳肥臀的身材带着波浪卷发挥着小胖手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你一定会瞪大双眼,当然,也是必须瞪大双眼看看他是怎么把自己塞进那套小碎花裙子里的。
其实用男扮女装来博观众一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应儿了,从达斯汀霍夫曼到最近几年的小姐好白之类的一直不乏这样的角色,但是每次好像效果都不错,大家还都很买账。
反串重点当然就在“反”字上,因此出演这样的角色的男人普遍都挺爷们的──爷们气与女性化的扮相混合才能出喜剧效果麻。
可以说John出演反串角色并不出奇,起码他高大威猛的形象“天生”就是该演这种角色的。
一个男人演女人不难,演一个胖女人也不难,演一个中年胖女人也不是什么问题,对于John这个从《油脂》中跳出来的男人来讲,演一个唱歌跳舞的角色更不在话下。
但当把这些都集于一身的时候——他就成了一位又唱又跳的中年胖女人!
当你看到他在屏幕上翘起那双穿高跟鞋胖的跟猪蹄似的大脚蹦蹦跳跳的时候,一定会想起《芝麻街》里的那位浓妆艳抹的猪小姐,同时心里绝对会大声惊呼他ztmd牛B,起码比那个扮红烧排骨总拿面无表情当酷耍的中年男人强!
另外,佩服John这次出演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一般的反串都是剧情里交代出这是个男人,而John这次角色的设定是位母亲,所以从始至终他都要表现的像个真女人,所以再说一遍ztmd强一点也不过分!
虽然John的扮相成了这部电影吸引眼球的最大噱头,还好John并没有用自己的大屁股塞满整个银幕,其他演员的表演一样出色,这部片子也算是明星云集了。
许久未出演的Michelle Pfeiffer让我联想到了同样是息影有段时间的泽塔琼斯,其实两个人应该对重返银幕都有一定的期待,所以选片对两者来讲都是很重要的大事,而看起来一向精明的泽塔琼斯在占据拥有高人气度的地利人和优势下,却失手选择了《美味关系》这样剧情老套而沉闷的电影,安全第一的原则绑住了她的手脚,绝对是臭棋一步。
而Michelle相对就精明多了,对于这样一个“半老徐娘”,能否打出漂亮的一拳对她来讲简直就如同还能不能喘气一样重要,虽然这个角色对Michelle来讲也是驾轻就熟的角色, 唱歌跳舞对她来讲也不是什么难事──她在The Fabulous Baker Boys里趴在钢琴上唱歌的场景早已成为了经典镜头,在本片中卖力出演大反派角色,显然比泽塔琼斯的comeback有诚意多了,不得不承认姜就是老的辣。
至于Queen Latifah,这黑大妈一直都是我的最爱之一,还记得Chicago里那段When You're Good To Mama的唱段么?
黑大妈这次在游行时唱的I Know Where I've Been,绝对有异曲同工之妙,霸气十足。
至于出演女孩父亲的Christopher Walken,当然也是老戏骨了,没什么好说的,可以说是好莱坞非常知名的配角演员。
在本片里他的戏份也不是很多,比较出彩的也就是和John的那段舞蹈,通过他那干瘪身材和John的肥硕形成的鲜明对比以及两个男人调情的别扭所产生的喜剧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本片的女主角,一个叫Nikki Blonsky的胖妹妹,这个女孩又让我想起了Dreamgirls里的Jennifer Hudson,而说到Dream Girls,这两部电影倒是也有点可比性:年代背景差不多,也都是音乐剧,故事情节也有雷同,当然与以Motown和Diana Ross为原型改编的Dream Girls相比,这个电影显然显得有点像个闹剧,但是并不妨碍我对这电影的喜欢,甚至这电影的娱乐性更强。
接着回来说Nikki,显然这两部电影的也同样推出一个其貌不扬的新人,这女孩虽然外形差了点,尤其是当她忽扇哲两只大胳膊上的“bye bye”肉时确实很汗颜,但她的笑容又很甜美,唱歌跳舞的是实力更是不容忽视,在这个张扬个性的年代我还是很看好她的。
一直很纳闷为啥扮演胖妹妹好友的这个Amada在演员表里排名这么靠前,后来一查资料才发现,原来她出演过这么多个角色,童星出身名气应该不小,而且我竟然还看过至少两部她主演的片子,包括She’s the man和Big Fat liar,可惜这Amada的并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印象,包括在这部电影里她的表演也没什么特别的,在现在各路甜妞当道的年代,希望她能走好。
总得来说这部电影没有什么独创的东西,老套的情节,耀眼的明星,养眼的美女帅哥,配上眼花缭乱的舞蹈,外加对比强烈的布景色彩和服装造型,高高竖起的头发……搞得整部影片热闹非凡,音乐也是非常典型的百老汇风格,融合了R&B,爵士,Pop 多种风格,其实也都是似曾相识的各种你再熟悉不过的套路了,但是旧瓶不一定就装不了新酒,俗套也不代表平庸,带着轻松的心情享受一场音乐舞蹈饕餮,也是电影的娱乐本质所在。
不知是人们喜欢在兴奋的时候手舞足蹈,引吭高歌,还是音符的飞扬和身体的摇摆能令人精神亢奋,但总之歌舞和快乐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从第一首Nikki Blonsky的"Good Morning Baltimore"开始就让我深深的被旋律所吸引。
干什么吆喝什么,既然是歌舞片就把歌舞做好。
励志类的剧情轻松诙谐,无甚杀伤力,也没有太多演砸的危险,这就更好的为歌舞预留出发挥空间。
也许是歌舞剧和单纯的音乐有所区别,抑或是放入剧情的旋律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几乎片中所有歌曲都能引起我心中或多或少的涟漪。
且不说电影是否出色,但就音乐而言,的确值得一听再听。
我几乎看了大半的电影还在想John Travolta到底什么时候出来,可没想到……。
虽然第一眼就看出Edna Turnblad是男扮女装,但实在难以想象一直酷酷有型的John Travolta会反串一个大腹便便的主妇,而且还反串的这么丑。
Nikki Blonsky的歌喉不错,舞蹈也有不错的爆发了,从小爱好唱歌跳舞果然效果明显,虽然一身赘肉和仅1米47的身高有些寒酸,但有自信的女孩最美丽。
在满把80后的电影中,最美丽的居然是个近50高龄的妇人,Michelle Pfeiffer即使饰演反派也丝毫无法掩盖她的美丽,成熟女人有种味道是小姑娘没有的。
Tracy的死党Penny常常围绕在她周围,因此被衬托得异常诱人,那张原本颇具喜感的脸,看上去是那么的美丽动人。
Brittany Snow看上去就是一副小巧玲珑的样子,再加上轻松喜剧电影中的反派通常是笨蛋,傻傻的样子就更是招人喜欢。
就这么一片子,看得我喜不自禁,对歌舞片的恶感一扫而光。约翰的反串很逗,tracy很漂亮,link很帅,虽然大家都知道这种事不可能真的发生,但这也只是一部喜剧电影而已。
can not even finish it
里面的歌都好好听啊!
2007-11-10,waste of time.
两颗星全部给片中歌曲和那对父母!!至于女主角,抱歉我实在看不出她所谓的舞步有多精湛,只有一堆白花花的肉在我眼前闪,请问舞步在哪里?!
超级无聊
一起舞起来~~~
音乐非常好啊听,舞蹈也非常有年代味,而且我们会看到许多大牌从未展现过的魅力奥~约翰·特拉沃尔塔,米歇尔·菲弗,克里斯托弗·沃肯,詹姆斯·马斯登···全体惊喜呢
1月2号晚中央六台
男二号居然留了一个枪哥的发型 o(*≧▽≦)ツ
有点儿做作和刻意了我觉得……
太腻了~
故事有点傻呼呼,歌舞还可以
实在太丑了..所有的人..
宏大的题材,漂亮的歌舞。但却实在没什么营养。
0717# 還喜歡Zac Efron的時候一直很想看。
音乐 服装 色彩
妈妈们都又萌又美~~黑妈妈唱歌最好听~~~
boring
7.5,有点恶心。一部充满LOSER的不切实际鬼扯片,看在最后华丽的舞蹈编排上+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