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撞死了六个吉普赛人」「一整支铜管乐队」「我把他们的胳膊和腿都撞掉了」「火车头上全是血」「有一颗人头卡在了后视镜上」「只要火车一开动,那颗人头就冲着你眨眼睛」…「我父亲和我已经撞死了53个人」「40个男人,13个女人」「加上我祖父总共撞死了66个人」「我们也从来没被定过罪,因为我们本来就没有犯罪」…
这个质感粗粒的塞尔维亚申奥电影一开篇就有这么一段。
两个年轻的心理医生在判断撞死人的火车司机是否有PDST,脑洞大的我从未想过火车司机职业生涯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平均要撞死20多人,虽然他们是无罪的,但一生要活在愧疚中,无法原谅自己。
电影里火车两次刹车停下,就像是命运的轮回,老司机伊利亚躺在冰冷的铁轨上,因为他深爱他的孩子,想用他的死来克服他的恐惧,也因为这份爱,一开始他不愿那孩子从事这份职业,不想他背负这么沉重的心理负担。
年幼的西玛从孤儿院拖着行李逃了出来,婴儿时期的他被放在一个装香蕉的箱子里丢在孤儿院门口,得知真相的他生无可恋想卧轨自尽,孤独的伊利亚刹车救下了这个无依无靠的孩子最后收养了他。
小小的西玛的愿望就是想成为和伊利亚一样的火车司机,但伊利亚却不希望他从事这份工作,但小家伙却自己跟了师傅去学驾驶火车又弄的一团糟,伊利亚去找那个司机理论,打了他一顿,告诉他西玛就是他的一切。
虽然不善言辞,又那么严肃古板,但这个男人内心却是那么暖那么温柔,爱人早逝,他就孑然一身,直到他重新有了西玛这个家人。
当你越是恐惧,越是要去面对。
经历过就会发现,原来就那么回事儿,很多事情我们无能无力,眼见悲剧的发生却没法去阻止,他们的内心会悲痛,但也仅限于此。
对于伊利亚来说,丹妮卡25年前就已经故去,而他身边也有一个他值得去爱的人。
对于西玛来说,虽然是孤儿,但却有伊利亚这样疼爱他的养父循循善诱。
你只记得我撞死过多少人,但你从未数过我救了多少人?
放不下,执念于此就会愈加痛苦,生活还要继续,无论如何,人生总要向前看的!
没有你的旅途就没有意义,伊利亚在丹妮卡过世后一直浑浑噩噩,直到收养了西玛,而西玛有了伊利亚的陪伴,也迅速成长起来,不再迷失。
男孩成长为男人不是靠教科书上教授的文化,而是需要历练。
年轻司机要成长为老司机也要经历很多磨难。
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学会淡定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死亡带来的仓皇和恐惧,你不做这行,也有人要做,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职业的热爱,努力平稳行驶下去才是正经事。
…「我和我的儿子已经撞死了35个人了」「19个男人,16个女人」「如果算上我的爸爸和祖父撞死的,总共是75个人」「我们没有犯罪,但是我们真的很抱歉」
2017电影节,抢了几张电影票,躺在冷冷的IAMP影院,观看这部电影。
我们都自称“老司机”了,但真正飞跃过荆棘的有几个?
电影给予给观众的不仅仅只是因为列举自己车轮下灵魂的黑色幽默,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一种南斯拉夫人自嘲似的生命感悟。
先说男主角(我一直认为是老司机没错了),拉扎·里斯托维奇。
电影一开始的时候,一直被他深沉的蓝眼睛和咖啡色尼格子西装所吸引。
1952年出生的他,俨然是制作人,导演,演员,编剧多重角色。
作为一个老戏骨,从上至下,从里到外都是戏。
这种由岁月砌成,浑然自得的气质,确实是“小鲜肉”们所没有的。
查阅资料才得知他个人的舞台经验达到4000多场,超过40多部电影,电视剧作的演出。
有国外网站称他为“天生的演员”。
出生于南斯拉夫殖民家庭的他,常常在著作中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表演天赋,更难得是他演绎出的精神力量并且有着强大的舞台感染力。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了一个,南斯拉夫男人,一个南斯拉夫的老男人,一个南斯拉夫的老男人作为一个父亲的“深沉与勇敢”。
当然,现在称为塞尔维亚也许更合适,但常年被父亲辈灌输的思想,总让我觉得用南斯拉夫更能体现如此的硬汉形象。
有了这样的演员,故事变得很简单。
却不乏轻松与幽默。
以下文中包含剧透:10岁的孤儿西玛在得知自己是被亲身父母抛弃并装在贩卖香蕉的纸盒后,选择了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当然,此刻的他,并不懂生命的含义,只是在孤儿院主任的关怀下,体弱的他有着模糊的“父母”概念,当他遇到有意愿领养自己的“澳大利亚”夫妻时,一脸的无知和漠然就能知道。
火车司机伊利亚,和父辈们一样,在一个由火车司机组成的小部落生活,独自一人,每天对面着轨道,调度电话,和未知到来的死亡。
他经历了很多次的生死,关于他人的生死,甚至朋友和家人,但依然坚守着这份职业。
对他和其他火车司机来说,刹车是他们的分内,但刹车所能控制之外的生死,他们不能抉择。
就像撒旦的意志无法违背。
他们经历了创伤后的重塑,心灵的自我疏导,但太阳升起后,依然伴随着火车汽笛声,开出驶往下一站的火车。
某一天,他们遇到了。
撒旦没有带走小西玛。
也许是因为天生的善良,也许是没有亲人的孤独,硬汉收留了孤儿。
而镜头,也一晃从少年变成青年。
毕业后的西玛想和父亲一样成为火车司机,但一个“老司机”的痛楚又岂是一个毛头小子能懂的。
在毕业典礼前,父亲送给儿子衬衫后,儿子开心得想拥抱他,他却推开:我们家族的男人是不会拥抱的。
一个作为战斗民族的直男宣言。
LOL。
和许多父亲一样,伊利亚不允许儿子从事司机的职业,而且安排了调度的工作。
有意思的是,在送儿子去城里的车上,儿子再次质问父亲为何管教他,并且不是自己亲身父亲时,伊利亚沉默了一秒(注意,这里是真的停顿了),说:我从没说过你是我的儿子。
我相信这一秒是痛的,连观众都是痛的,即使镜头用切换带过了成长的那些年,也没有用更多细节刻画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抚养,但是镜头会说话,光是那个眼神和镜头,让我们看到了无声的爱。
就和现实一样的,爸爸很少说爱我们,但是我们知道。
就够了。
一切最终敌不过儿子遇到危险后的求救,西玛在被不称职的火车司机教授了几招驾驶技巧后,因为紧张无法刹车并且最终跳车而导致火车脱轨。
这一幕,节奏紧张结局反转,也是第一次电影的小高潮。
最终父亲被儿子的意愿妥协,手把手教儿子开火车,这一次,他是认真的,而西玛,却因听其他老司机所说的“你一个月内就会遇到第一起事故”而惴惴不安。
离开家的他如愿成为了司机,也开始酗酒,有了胡渣,但是终日害怕亲手结束他人的生命,他是懦弱的,但也许,也是我们正常人的懦弱。
故事最有趣的一幕,就老人走到铁轨,劝说一位想轻身的人是否能明天来到这里被自己儿子所驾驶的火车轧死,反正死哪里都是死,也不晚这么一天。
大家都笑了,而这人却因为嫌自己的生命太廉价而放弃了自杀念头。
所以,镜头移到了观众们最不想看到的一幕。
伊利亚穿上整齐的西装,和幻想中的爱人告别,带着公文包,和平日一样的沉着出门了,这一次,他打算不再回去,用自己的死拯救儿子的堕落和焦虑,换来他的成长。
听上去荒诞,但在这个故事中,又是那么和谐。
当然,导演是不希望大家在这种情绪中结束这部电影的。
故事的结束,大家都知道了,故事的最后,是西玛在遇到父亲前,偏偏碰到了之前教自己开车而酿成大祸的醉酒司机。
卒。
电影的画面更加明朗了,美丽的塞尔维亚,明亮的火车车厢,父亲和一直喜欢自己的好友开始了新的一段感情生活,而火车头里,是成熟又干练的西玛。
西玛的眼睛,和伊利亚在电影开头时的一样,蓝色,透明。
有很多细节很喜欢,比方火车屋外的花束,精心的养殖是为了祭奠被火车轧过的灵魂;比方父亲在幻想中的旧情人,在他准备出发自杀前说的“你不会回来了”;比方另一对伊利亚的好友夫妇,甚至自己的小孩也死在了伊利亚的火车下,却依然关怀和爱着西玛。
有一种大爱,甚至超越生死,因为有无奈,毕竟,当你恪尽职守还发生了你所不希望的事情,生活还要继续。
逃避才是懦夫。
感谢一个“老司机”的故事,让我们也会想想自己对于生活,对于工作,对于爱的态度。
在高铁动车高度发达的今天,却有一类职业依然离我们很远,他们被称为“火车司机”。
作为塞尔维亚今年的申奥片,《火车司机日记》是一部关于真·老司机的故事。
坐了那么多次火车,你可能从来没想过在火车驾驶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开火车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但从老司机伊利亚的脸上我们可以看出,无趣是这份工作的常态。
当然,生活总是出其不意,火车开多了,哪有不撞人的?
这不,伊利亚就撞上了一辆载着管弦乐队的面包车,车上的六名吉普赛人全部丧生。
你想问他意不意外,刺不刺激?
当然不会!
作为一个开了几十年火车的老司机,没撞过几个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出来混的。
心理医生需要评定伊利亚在事故后的心理状态是否可以继续回到工作,于是他们做了一件“求锤得锤”的事情。
他们请伊利亚描述一下事故的经过,没想到伊利亚竟然可以平静地描述出撞人后的惨状,末了还不忘补充一句:
听完伊利亚形象生动的描述,心理医生反而整个人都不好了,反过来还需要伊利亚进行心理疏导。
撞人,在火车司机的日常生活中很平常。
你看,伊利亚在叙述自己撞死了多少个人时是多么得轻描淡写。
他拿着菊花去慰问被害者家属时,致哀、放花的的动作又是多么娴熟。
可见,撞人的事没少干。
撞人没给伊利亚带来新鲜感,但一次差点撞人事件却改变了他的生活。
在猛打刹车急停后,伊利亚冲下来准备好好教训下孩子,并质问他“你是想找死么?
”结果孩子回答:是啊,就是想找死。
这样的回答就比较尴尬了。
原来十岁的西玛得知了自己不是被父母托付给孤儿院,而是被遗弃的真相,心想着没爹疼没娘爱,不如一死了之。
听闻了西玛的经历,伊利亚决定将他带回家抚养。
和他们住在一起的也都是一些火车司机及家属。
他们可能撞死过至亲,也可能有深爱的人丧生在他人的车轮下。
即便如此,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西玛仍然想做一个火车司机。
这样的想法遭到了伊利亚的反对。
因为他深知这份工作背后的心酸,它不但没有外表的光鲜,反而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从铁路学校毕业的西玛接受了伊利亚的工作安排,不能做火车司机让他的生活失去激情,直到他遇见一个不靠谱的老司机。
随便教了他一下操作方式,便自己睡大觉去了。
初次开火车让西玛兴奋到不能自已,连踩脚踏板都带着节奏感。
可是,意外从来不会因为是新手就绕道而行。
眼看着要撞上了迎面而来的火车,西玛却找不到老司机。
尽管伊利亚在电话那头指挥他操作,他却紧张到肢体不协,最后竟然懦弱地选择了跳车。
经历了这么一出,伊利亚决定与其让别人误人子弟,不如自己亲自授课。
在伊利亚的帮助下,西玛终于成为了一个火车司机。
但开始的兴奋很快就被不安所代替。
因为周围的老司机们一边跟他分享着各自的撞人纪录,一边安慰他等撞过一次人后就会觉得没什么了,毕竟撞人也是火车司机工作的一部分。
平安驾驶了6个多月,连只鸡都没撞到,这让西玛几近癫狂。
他的车速越开越慢,因此没少被上级批评。
但每次到了转弯和山坡,他还是会忍不住下来观察周围有没有人。
没有撞到人成为了西玛的梦魇,他每天处于担惊受怕中,他开始责怪伊利亚让他选了一份如此糟糕的工作。
难道安全驾驶不撞人不才是正确的想法吗?
怎么到了老司机嘴里,撞人反倒成了火车司机的正确打开方式?
正如电影开篇,伊利亚安慰心理医生一样,导演用这种“反常理”的方式为原本沉闷无趣的话题增加了不少笑点。
比如,为了缓解西玛的紧张,伊利亚决定找一个人被西玛撞死。
爱慕伊利亚的女人说,如果伊利亚给他一个吻,她愿意成为第一个被西玛撞死的人。
伊利亚在铁轨边遇到的想自杀的陌生人,最终答应被西玛撞死,但代价也是伊利亚的一个吻。
这对于坚持着不跟人亲吻、拥抱家训的伊利亚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最终,为了西玛,伊利亚决定亲自躺到铁轨上。
至于电影的结局如何,就不剧透了。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关于爱与被爱的成长故事。
西玛从新手成长为老司机的过程,也是从他男孩蜕变为男人的成长过程。
导演用“必须撞死一个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火车司机”的另类方式来表现了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
故事本身的荒诞和死亡话题的沉闷,因为片中出其不意的笑点而变得欢快。
几句调侃,几分自嘲,但这种带着点黑色幽默的台词背后,是笑着笑着就让人泪目的心酸。
片中,伊利亚告诉西玛:“你知道我撞死了多少人,但你知道我救了多少人吗?
”每一次事故发生时,我们都会对遇难者家属表示沉痛哀悼,却很少关注火车司机们的心理创伤。
出错是工作的一部分,只是他们的错代价比较大。
那些看似玩笑又轻描淡写的话,是他们在经历了多少次创伤后才得以从容地像故事一样讲给他人听。
这样的幽默,是他们克服苦难的方式。
一边笑,一边撑下去。
铁轨上总有想不开的人、突然冲出来的人还有各种意外发生。
碰撞在所难免,火车司机并不会因此而被定罪,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负罪感和愧疚。
撞死了多少人,其实都记在他们心上。
他们可以准确报出自己撞死了多少人,这个数字时常被他们挂在嘴上,他们也记得每一次发生意外时的场景,尽管他们并不需要负法律责任。
看着这些火车司机,你总会想,要经历过多少创伤,才能让他们把悲凉当成喜剧来分享?
电影中,伊利亚有一个房间,里面种满了菊花。
全片并没有刻意提到这些菊花的用处,但却可以看出伊利亚栽培菊花时的用心。
毕竟,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
影片中,老火车司机伊利亚为了帮助养子西玛破除撞死人的恐惧,自己躺在了车轨上,想用自身的死来拯救西玛。
伊利亚这一举动,也是彻底打开了养子西玛的心扉,父子俩重归于好。
以前我以为这只是简单讲述了火车司机的故事,如今再次观看时才发现不止如此,电影通过讲述火车司机这个“杀人无罪”的职业,将人性中的善与恶展现的淋漓尽致。
挺好的一个片子!
更重要的一点,可能全世界也只有南斯拉夫人,敢于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调侃火车司机撞人了。
这欢笑的背后,是心酸。
这个民族的命途有多舛,他们的狂野就有多深。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这部片子其实是一部完成度很好又比较高级的悲喜剧,电影用喜剧的外壳包裹的其实是关于生死、成长、陌生人之间的感情以及爱情等等这样的人间主题。
很荒诞有趣,就像故事里说,只有在撞死过人之后,火车司机才是真的火车司机。
十年前,我将火车头停在一个孩子面前十年后,在杂草和颤抖中,那个孩子在我的车尾醒来他成了我的孩子————西蒙。
在第一句刚写完时西蒙才十岁,他站在火车前,想要杀掉自己他说,他出生在一个纸盒里,我说,把面前的食物吃完,然后去洗澡睡觉我看着他入睡,窗外的月光惊醒了我我看见一辆老旧的火车在静谧中脱离轨道,静悄悄地驶向了月亮我决定明天不自杀了。
在第二句的结尾西蒙已经和我的肩膀一般高了在我已经追不上火车的年纪,他说,他要和我一样,当一个火车司机。
每个火车司机,在职业生涯里都要撞死好多人,比如我的爱人但西蒙不同,已经成为火车司机的他变得焦虑、酗酒因为他从未撞到过任何人。
谁来让他撞一下呢?
我亲爱的西蒙谁才能成为你的解脱?
.......直到那一天,无法阻止的......砰!
西蒙抱紧了我,我知道,西蒙要开始他的司机之旅了。
二十年前,我将火车头停在一个孩子面前二十年后,在杂草和颤抖中,那个孩子在我的车尾醒来他成了我的孩子————西蒙。
我和他总共撞死了三十五人十九个男人,十六个女人我很抱歉,但这无法阻止在午后的阳光照到地面之后除了静谧,一无所有我看见远方有一辆列车,脱离了它原本的轨道静悄悄地驶向了太阳
电影讲述了伊利亚是一名即将退休的火车司机,他共撞死了28人。
他19岁的养子西玛继承了他的工作,西玛非常担心自己也会撞死人,而老司机们都安慰他说,一周内就会发生,但是几周过去后,没有发生一起撞人事故,而这也使得他精神极度紧绷。
伊利亚为了帮助他,找到了许多想要自杀的人,让他们跳到车轨上自杀,但是最终这些人都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无奈之下,伊利亚自己躺在了车轨上想用自身的死来拯救西玛。
父亲与儿子同为火车司机却承受着不同的伤痛,父亲是在数着数字中内疚,又目睹挚爱意外车祸,儿子是在重重保护与教育下满怀期待又过于小心的踏上这条路,他承受着悲剧迟迟不肯到来的心理压力。
非常喜欢结尾的幽默,父子二人笑着拥抱在一起,一个父亲死去,一个儿子重生。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师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骐驎翳凤凰。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馀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南斯拉夫电影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库斯图里卡的南斯拉夫三部曲了《底下》《黑猫白猫》《生命是个奇迹》,同样是用特有的诙谐的影调展现的却是南斯拉夫那段铁托时代时代骇人听闻的各种战争、政治等等。
总觉得这种带泪的微笑,这样的黑色幽默比起那些内容与手法都沉重无比的方式要让大众好接受,也更加引入深思。
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悲剧是最容易做的,苦情、灾难是所有人的泪点;但是喜剧是最难的,做不好就像是国内所谓的爆笑喜剧,是一种生硬的挠人胳肢窝的难受……而要做到这种笑中带泪是最难吧。
毕竟话题这么沉重,如果不算过度解读的话,谁不是负罪前行呢?
而如何处理人类本身的恐惧,如何与恐惧与罪恶同行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往大了说去,整个基于耶稣基督的欧洲文明,不都是在探讨的这个问题吗?
撞死人,火车司机在乎吗?
当然在乎。
爱喝酒的硕士阿姨有说到“火车司机也可以是快乐的”。
但实际上,每个火车司机都不快乐,每一条人命,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们备受煎熬,每个人都撞死了许多人,每个人都撞死了至亲,每个人的至爱又由火车撞死。
柴油机叔叔撞死了养大自己的祖母,自己的儿子又被整个电影也被伊利亚撞死,伊利亚的挚爱也死于铁轨之上,火车轮之下,西玛从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电影中的每个人都有这不能揭开的伤疤……而主角西玛初为火车司机由于对撞死人的恐惧,备受煎熬……但是他们仍然要生活,要有爱情……所以,在电影温情的画面之下,把每个人的伤疤揭开后,又想象性的给了他们一个愈合一个治疗的方式,艾丽娅有了西玛这个儿子,而且也接受了挚爱去世的现实,同时也接纳了新的爱情……但是这种愈合毕竟是想象性的,他们仍然活在恐惧当中,火车司机们聚餐欢迎西玛加入时说了“以后,梦中你还会惊吓醒来”……但这又怎么样,人可以慢慢接受这些,慢慢 习惯这些恐惧……毕竟,火车司机是无罪的。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这个南欧地区种族矛盾等等各种矛盾激荡的地方,很难说这个电影没有别的深意……火车司机撞死人,这个有没有政治上的意寓,很难说没有……好在,处理得很好,很压抑的设定但是,整个电影并不压抑……
以前不知道哪里得知的,经常看火车进站或者拍摄火车行进等等状态的照片的人可能是一种火车痴。
不过现在好像是更多地乘坐高铁,那种高科技的子弹头外壳很难想象里面的人在操作驾驶的时候是什么状态,除了从子弹头外面黄黄的污渍可以得知它经历了不少风雨。
这部电影的伊利亚看似尊崇自家的家训不拥抱不亲吻男人,十分地克制,但到后来他为了西蒙卧轨,可谓用重叠的生命创造厚度与长度。
三星半。说本片是喜剧其实很勉强,虽然确实偶有能让人会心一笑的段落,但整体氛围相当沉重,更多的是让观众感到一种荒诞与无奈交织的情绪。故事看似聚焦火车司机这一特殊职业的平凡生活,但寄寓的意涵其实更深更广,值得回味。
“无所谓你怎么看我,反正我有我爱你的方式”
东欧式幽默....
死让生开阔。
老家伙是《地下》的男主角,斯拉夫男人的浪漫和坚强,特别迷人。
喜剧外壳之下,是个悲剧,关于成长,关于死亡,无数的人依然在不断地证明,为未来做出牺牲是值得的。
还算可以但我绝不会在看第二遍
一老一少的伙伴之行,来自火车司机最真实的恐惧
整部片让我有一种忧伤的感觉……但结尾又把这感觉完全破坏了。。。。。。
东欧风格突出,大悲伤化小幽默。父亲与儿子同为火车司机却承受着不同的伤痛,父亲是在数着数字中内疚,又目睹挚爱意外车祸,儿子是在重重保护与教育下满怀期待又过于小心的踏上这条路,他承受着悲剧迟迟不肯到来的心理压力。非常喜欢结尾的幽默,父子二人笑着拥抱在一起,一个父亲死去,一个儿子重生。
那个女生好漂亮,怪不得一辈子忘不了
7.8分
17年上影节。塞尔维亚老演员们插科打诨,但整体是一个荒诞小品,不太值得推荐。
“最重要的是:永远永远不要让我感到孤独。”
你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虽然我不会亲吻你,但我可以为你赴死。
❶塞爾維亞電影和黑色幽默❷「我們沒有罪 但我們很遺憾」❸老父親躺到鐵軌的那幕星空 ❹南斯拉夫景色美 ❺父子情懷的內核表達真是全球通用
创意不错,拍的很省钱。后面情节的发展,情感和逻辑关系铺垫的有些生硬,比如那个火车司机渣男开车自杀以及美女撩小哥车震(这可是火车头里车震)。难得看一个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电影,给分不能太紧。
太是我的菜了!!!戏谑荒诞,又温情克制。主题其实很沉重严肃,但是拍得非常轻松。很高级啊。
虽然是喜剧,不过也能看到那种压力感,这便很有意思了……
镜头分割得很碎,不知道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