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海盗们的装束多是动物造型,尤其喜欢有长长的角,这使得他们的形象很有魔幻色彩。
这是我之所以会去看这部电影的最主要原因。
对于视觉系排第一的我,这个片子还是比较满足的。
魁梧厚重的铠甲很是有感觉,整体的画面也一如那些铠甲般厚重。
我就超喜欢哥特的暗无天日。
动作场面也算可以,慢动作和人物的姿势还是比较漂亮的。
美洲大陆的风光也不错,尤其是那些雪山,很能烘托出史诗的气氛。
但是~,它终究排不上史诗的号,因为情节是在是简单了点。
先不论背景,天知道那些维京人有没有可能横穿大西洋。
(也许有些疯子靠着极好的运气真的可以做到。
)单就那个语言就觉得很搞笑。
你要都说英文咱倒也不会注意到这个问题,可你那些维京人说起北欧语言了,印第安人的英语就觉得怪怪了。
要么不搞,要搞就专业点么,印第安人也是有自己的语言的么。
至于具体情节,一开始小孩被收养还当是在看《泰山》。
后来的故事,那些维京人不穿那么个性的铠甲的话,按他们的所为还当是后来的西班牙人。
带路那段有点《最后的摩西干人》。
碟店老板吐血推荐,说超过《魔戒》的历史大片!
满怀期待的看完了,却空空的说不出来什么味道。
多么熟悉的情节呀!
只不过换了个维京人+印第安人的噱头而已!
标准的爆米花电影,什么都不用去想!
跟着走就行了,打斗、景色、铠甲、兵器都是亮点---但那些海盗究竟抢了些什么?
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找那些村民?
抢人?
大大小小搞了个种族灭绝,抢物?
除了那个项链外还抢了什么,真想倒回去看看——可惜我有脑袋!!!
《征服者》:石器时代战胜铁器时代 □文/火神纪
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妻儿、祥和的生活、河流和山林不受侵害;我们将付诸我们所有的一切。
生命在流逝,鲜血将流尽;可是我们绝不后悔。
因为对幸福与宁静的渴望;我们显得如此无畏、勇敢而且强大。
——火神纪。
题记。
为什么这会成了一部被忽略的电影呢。
这部耗资4500万美元制作的集民族、奇幻、剧情、冒险、战争等诸多元素为一体犹如史诗般的电影却居然没能在中国的影迷中引起并点波澜,实在有点让我不明所以。
在我所熟知写电影的朋友们中,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部电影。
因为没有足以吸引眼球的明星加盟,因为导演马库斯·尼斯佩尔的名字还不够响亮,因为制片方前后期的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到位……或者其它什么原因,反正这部电影都已经淹没在一大堆大片里没有人注意到它。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跟梅尔·吉布林的《启示录》一样感人;只是因为梅尔作为全世界最成功的独立电影制作人和导演的名号要比马库斯响亮得多。
执导《德州电锯杀人狂》以其彪悍风格著称的马库斯也并非无名之辈,如果看过他的那部《德州电锯杀人狂》而且能够接受他的那种电影风格的话,应该会对这部电影有所期待并且应该会喜欢上这部电影。
这是一部挺大气的电影,也许多少带着残酷和血腥,可是这要比马库斯的前作温情也收敛得多。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也接近于扎克·施奈德的《300死士》;尤其是那些杀戮和对抗的场面都让我想起了前阵子红红火火的《300死士》。
而且这部电影的风格、底蕴和艺术高度上都不比那两部电影差。
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600年的美洲大陆。
讲述了一个被遣弃在北美大陆上的维京小男孩被当地的印地安人养大并且跟着他们过着平静而安定的生活,善良、朴质、宽容、与世无争的印地安人感化了这个自小生活在残暴的维京世界里的小男孩。
电影开始在一场维京人的劫掠和肆杀,为了彻底而完全地侵占这块尚未被开发的富庶之地,他们自从发现了这块大陆之后就从来不曾停止过屠杀;在他们眼里,他们必须把这里原来的所有居民斩尽杀绝之后,他们开始给这块大陆书写一个清澈而且纯洁的历史,富饶、平静、与世隔绝的美洲大陆上兴起了血雨腥风;维京人开始了他们肆无忌惮的烧杀掳掠彻底地结束了这片大陆上所有的平静与幸福。
十五年后;他们来到了那个维京小男孩所在的村庄烧毁了所有的房屋并且屠杀了整个村庄的男女老少。
这是一场铁器时代对石器时代发起的战争;也是一场侵略和反侵略的守卫战。
富饶的美洲大陆丰富的猎物和单一的社会构建养活着世世代代的印地安人,原始的小规模战争让他们的武器和狩猎工具依旧停留在最原始的石器工具时代,他们只要使用这些最古老的石器和木器便足以在这块富庶的土地上自给自足而平静地生活。
维京人则带着他们从欧洲带来的尖锐锋利的长剑划破了整片美洲大陆自古以来的平静,厚重的用以保护自身的铠甲则遮挡住了那些古老武器的所有进攻。
武器和装甲上的先进和优胜让他们的杀戮如同羊入狼群般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
这是一场铁器时代发起的侵略战以及石器时代的家园保卫战,无止境的欲望以及无边无奈苦痛和充满血泪的挣扎;可以说,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
维京人屠杀了不计其数的印地安人,烧毁了无数的原始村庄,不论男女老幼大村庄小村落都无一幸免。
这部电影多少延续了马库斯在《德州电锯杀人狂》里那种残酷写实的执导风格,喷溅式的鲜血和堆积如山的尸骨让这部充满了血泪的电影显得残忍而现实,景美的原始丛林和高高的雪山,极其骇人的雪崩和履着薄冰过湖时的坍塌,电脑特技上的完美效果让这部电影显得磅礴大气。
唯美的写景和残酷的杀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就赋予了这部电影在精致的镜头构图和颓杀的暴力上形成了一种极致的视觉反差。
侵略战里维京人的残酷和惨无人道的屠杀;与守卫战里印地安人和长大的维京男孩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勇敢与无穷的智慧让这部电影一波三折的紧凑剧情显得紧张而诱人。
可以说,这不应该是一部被忽略被遗忘的电影。
被维京人所遗弃在美洲大陆并且被善良而宽容的印地安人养大了的维京小男孩,他所面临的一方是跟自己同根同脉的维京同族,另一方却是抛开了种族的成见把自己养大的那些宽容的印地安人,他将要面临的是一个极其困惑的窘境:是帮助自己的族人前往下一个印地安人的村落里彻底地斩尽杀绝那些原始未开化的野蛮民族,还是救助养育自己的印地安人并且替他们报仇;这将是个沉重的问题。
这一段的剧情设置改编自1987年挪威的经典电影《白夜迷踪》,也许也是这部电影所改编的最重要的一个情节。
人性的劣根性与人性的良知所交织和斗争,矛盾和纠结以及人性的选择,也是这部电影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在一种轻描淡写的描绘里选择了良知;可是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
也许,个人的情感摆在了民族和种族大节之前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当他把维京人铸就的铁器挥向暴戾的族人,并且最后设计杀死了所有入侵的维京人而保护了仅存的所有印地安人时,他的身影足以被标上伟大。
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了那部风马牛不相及的《辛德勒名单》里那些获救了的犹太人。
这样的一个选择赋予了这部电影浓烈的说教味道。
当一个人处于人生的交叉点和十字路口的时候,我们也许犹豫不前,可是我们最终必须由自己来决定我们前行的路;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或者选择一条错误的歧道,选择了荆棘或者平坦,其实只是在我们自己的一念之差。
电影要告诉我们的是,选择良善,我们有能力决定我们的人生以及前行的路。
石器时代战胜铁器时代。
从兵器考证学的逻辑来看,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因为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铁器时代,中间横亘了两个冷兵器时代;基本上,这是一场现代对古代的战争。
然而,电影里的这个故事却违背了这种在力量上的悬殊的导致战争胜负的规律促成了这场家园保卫战的最终胜利。
也许,并不是所有的战争结果都纯粹只是以武力的高低来决定的。
我记得在高中时代的历史老师就曾经告诉过我,中外历史上所有的任何一场战争的最后胜负都是由战争的性质所决定的;武力上的实力悬殊、装备的优劣只能决定局部战场的失利和暂时的失败,可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最后的胜利终将归于正义的一方。
中国最简单的一句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早已一言蔽之了。
而这部电影里的故事,无疑是符合了这个客观的历史规律;侵略和反侵略的保卫,节节败退的正义最终将取得的胜利就显得一点也不出人意表了。
人类有这样的能力,至少我们可以相信自己;当我们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之后,当我们为了这个正确的选择而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和汗水之后,我们可以得到我们最想要的那个结果。
实力的悬殊让我们选择了智取,而正是因为这种逻辑思维能力才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根本。
我们能够做到以弱胜强,所以最后正义总会战胜邪恶。
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邪恶最终被打败了,所有的维京人丧身于万丈的悬崖之下,正义得到了传颂,人性的良善也最终战胜了人性里的邪恶。
所有的一切都结束在必然里。
我当然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美好,我也知道很多事情并不可能如同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发展与结束;然而我们也许并不怎么喜欢不停地被提醒着这个世界的可怕,我们也许更愿意相信我们心里的那些应该归于美好的幻想。
2007-09-20;丁亥年己酉月丁巳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Pathfinder》 ■译名:《开拓者》|《探险号》|《征服者》 ■导演:马库斯·尼斯佩尔(Marcus Nispel) ■编剧:Laeta Kalogridis|Nils Gaup ■主演:穆恩·布拉得古德(Moon Bloodgood)|克兰西·布朗(Clancy Brown)|卡尔·厄本(Karl Urban) ■国家:美国 ■语言:英语 ■类型:动作|奇幻|剧情|冒险|战争 ■片长:103分钟 ■发行: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上映:2007年1月11日(马来西亚)TOM独家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后魔戒时代的史诗类电影都喜欢用大场面的战争开场,似乎成了一种潮流,本篇的片头又是一场战争,只是粗制滥造的装备让其的蛮荒气质更重了些。
影片开始就提到一个预言,其中提到了一个creature,可我看来看去,不知道这个creature和马有什么不同。
男孩莫明其妙的出现,从巨大的船被遗留在海边推测,维京人似乎全被歼灭,但这从力量对比来说有些难以理解。
15年后男女主角的一见钟情更加不可思议,与族人的样貌的明显不同即使不能成为被排斥的原因,至少对于从小只见过同族人的少女来说,与非我族类的人一见钟情多少有些不符合逻辑。
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让人难以忍受,只有Ghost为维京人带路那一段有些可看性。
算是个不错的高潮。
但最后从壮观的雪崩中逃出,还是多少让人觉得假了些。
反正最后的Pathfinder也不是他,不如让他英勇牺牲来得壮烈。
Karl Urban在《魔戒》中戏分不多,这回可算过足了在泥里打滚的瘾了。
Moon Bloodgood越来越不漂亮了,在《Eight Below》尚可容忍,这回这样的打扮实在是有够平凡的。
首先,对于这种油画色彩男性电影一直钟爱有加,前有斯巴达300,咱就看个荷尔蒙飞溅看个色彩绚丽特效牛逼,那ok,这电影的目的就达到了。
尼玛这电影开头着实把我电到了,但是你不能看到一半连一声男主角的嘶吼都没有啊,尼玛你不可以前半部分大荒野后半部分的大激战都没有啊,尼玛整部电影咱竟看近景了,当情景剧啊。
尼玛男女主角做爱做个什么劲,太尼玛唐突了吧。
而且尼玛剧本可以再简单一点吗,看到半道睡着了有没有啊。
这尼玛还拍了107min 中间吃了顿饭啊 才看完。
然后就是不要被维京所迷糊,他们会不明不白的死去的,这是一个兰博的故事。
音乐方面,本片没有音乐啊,话说又不是史诗电影,又没有大场面,要你妹背景音乐啊。
本片亮点是尼玛维京战士的装备和大胡子太帅了。
本片根据1987年的挪威电影《白夜迷踪》(Ofelas)改编而来。
《白夜迷踪》的故事发生在公元1000年的挪威,一群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部族人残忍地杀害了一家人:一对夫妻和他们的女儿。
这突然降临的不幸灾难全部被这个家庭的小儿子看在眼里,他侥幸逃离了这场屠杀,并下定决心要复仇。
但不幸的是,在他还没能作出反击的时候,那帮可恶的掠夺者竟把他当成了寻找当地人的向导。
他该怎么办?
助纣为虐?
还是想方设法地报仇呢?
小男孩陷入到痛苦的抉择之中。
《白夜迷踪》上映后,广受好评。
改编后的故事发生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的500年的美洲大陆,那时的维京人已经发现了美洲大陆,被称为""海盗""的维京人自从发现新大陆后就开始了劫掠的印地安原住民的过程。
故事开始于一群维京人在实施暴力后遭到印第安土著人的反抗,他们仓皇中将一维京小男孩留在美洲大陆,善良的印地安人将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
20年后,长大了的维京男孩生活的部族再度遭遇北欧海盗的袭击,一面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一面是抚养自己长大的恩人,维京男孩也陷入到艰难的抉择之中……"
你仍旧被过去的恶魔侵袭 在你有勇气面对他们之前...你永远不会真正的认识自己 我会开拓我自己的路没有什么然后他必须找到自己的道路 他满怀仇恨你面临选择 相信我说的话 我只相信这个 这是一把......双刃剑没个人的内心都有两头争斗的狼 一头是爱 一头是恨 哪一头会赢呢?
你悉心喂养的那一头。
如果你不够强壮,杀不了熊。
就借用熊自己的力量杀它。
据说是部大片效果造型确实不错viking的感觉也很好可惜剧情实在是乏善可陈抓不住观众的心啊景色很好效果也很好其他的就没什么了也不知道那些viking为什么要来什么也没抢到难道是来灭门的
不管怎么说,看下来的觉得还行。
片子结尾,很明确地表达了主题,主人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现实就是这样,人的一生都是在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同的角色。
很多是可以很容易达到的,更多的是不容易达到的。
这个都需要我们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特别是对我们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
但影片的主人公本身不能改变的出生和成长,是一切矛盾的先决基础,他所经历的痛苦应该是最不可逾越的吧。
虽然是电影,但也是一种激励。
人活着总是需要更多希望,让希望激励自己前行。
很噱头的题目,在这里检讨一下-_-!是看《葫芦娃》的年纪,曾经怀着深厚的国际主义精神看了一部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日本浪人,在自己的国家由于剑道水平差,遭受了胯下之辱,遂西渡中原,期望能习得中华武学。
无奈那个时候没有国际航线,只好搭倭寇们来华掠夺时的“便船”。
在目睹了倭寇们的暴行之后,这位日本的有志青年不愿再与其为伍,留在了中国,并且结识了一位善良美丽,武艺高超的中国姑娘。
博爱的中国人接受了这个青年,并且教授他中国武术的精髓。
当倭寇们又一次大举侵犯时候,这位学贯中日的青年,与他的中国女友,毅然投身抗击倭寇的伟大事业中,并最终用其所学击败了倭寇头领。
之后,该青年留在了中国,作为中日亲善大使活跃在祖国的各地......十几年后,我又看到了一个同样地故事,只不过发生在北欧的维金人与北美的印第安人之间。
而故事的后半部分则是与中国抗日战争时的某部关于放牛娃将鬼子引入包围圈的故事雷同。
不过这里包围侵略者的不是伟大的八陆军战士,而是加拿大的冬天。
对于冷兵器的格杀,我还是很有观赏经验的,毕竟这么多战争电影看过来。
不过我还是要说,这部片在这方面蛮有看头。
导演处理的也不错。
片中操着古老的冰岛语的维金海盗,身披重甲,乘着龙头战船,实在是太酷了。
北欧人的体格也确实魁梧,穿戴之后犹如巨人一般,与瘦弱的蒙古人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灵巧的印第安人在丛林战中还是取得了一些优势,并最终用运自然地力量消灭了这些恐怖的家伙。
看完片子,还是遗憾于故事的单薄,两个种族的融合与碰撞被掩盖在应接不暇的动作场面中。
另一点,就是那些印第安人熟练的英语令我折服。
听着那标准的美国腔,我真奇怪哥伦布到新大路为什么不带个英文翻译^_^ 相比之下,《启示》就比较专业了。
2008年5月15日A sword can cut your ways.
印第安蓝波
记得在“风行”上看过
噫
要说暴力血腥那来看这个吧·驷马分尸腰斩砍头等等·
5.0分。一部高不成低不就的电影,不论是史诗片,动作片还是魔幻片,亦或是只想欣赏肌肉曲线,你都有更好的选择
和DOOM里比起来,Karl Urban真是令人大跌眼镜的man@!
只有气氛和风格,没有内容、故事和人物。后半部分是跳着看完的。
磨磨唧唧的,而且这战斗场面还不如九十年代的勇敢的心
让我失望的电影之一 史诗般的内容却没拍出感觉 显得不伦不类
靠贩卖血腥和不合理的奇观蒙钱,没意思
场景不错,故事平平
For Karl Urban. 听闻卡尔为了拍这部受够了伤,不是我说大冬天好歹给他穿条裤子吧(…)除了摄影简直烂得可以,权当暗黑版Éomer代餐看了…
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电影,从头到尾的冷灰色调 ,维京人没有一个能看清脸的.
场景画面妆造都挺好的剧情实在是一言难尽,看完想法只有:好大的乃子啊
看上去不错其实完全和《启示》不能比的片子。。。
正好最近读历史,看到维京人入侵美洲失败
5分
这男主角太牛了,无师自通,都不知道怎么学会骑马,用剑杀敌的
故事应该是维京人杀戮印第安人为背景,一个维京幸存者被印第安原住民收留,并帮助原住民一起反抗维京的杀戮者。剧情简单就一直打打打,没有理由,无脑看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