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紫蝴蝶

紫蝴蝶,Purple Butterfly

主演:章子怡,刘烨,仲村亨,冯远征,李冰冰,王凯,谢承颖,姚安濂,Felicia Pullam,Seiichiro Hashimoto,高昊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日语,越南语年份:2003

《紫蝴蝶》剧照

紫蝴蝶 剧照 NO.1紫蝴蝶 剧照 NO.2紫蝴蝶 剧照 NO.3紫蝴蝶 剧照 NO.4紫蝴蝶 剧照 NO.5紫蝴蝶 剧照 NO.6紫蝴蝶 剧照 NO.13紫蝴蝶 剧照 NO.14紫蝴蝶 剧照 NO.15紫蝴蝶 剧照 NO.16紫蝴蝶 剧照 NO.17紫蝴蝶 剧照 NO.18紫蝴蝶 剧照 NO.19紫蝴蝶 剧照 NO.20

《紫蝴蝶》剧情介绍

紫蝴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28年,伪满洲国的日本翻译伊丹英彦(仲村亨)离开中国情人丁慧(章子怡)返回日本,数年后他再回中国来到上海时,变身高级特务。而此时丁慧已成为地下抗日组织的成员,并与该组织首领谢明(冯远征)相爱。抗日组织去火车站接从外地聘请的暗杀日本情报人员山本的杀手时,误认其为小职员司徒(刘烨),混乱中,丁慧杀死司徒女友依玲(李冰冰),司徒则被伊丹英彦抓获。 对一系列遭遇无比迷惑的司徒被释放后,发誓要为依玲报仇。丁慧与伊丹英彦重逢,成为两股势力互相设局要利用的重要棋子,她本人正为误杀无辜饱受内心折磨。某个日本会所举办的舞会上,伊丹英彦告诉丁慧山本与谢明均已死,丁慧震惊想刺杀伊丹英彦之际,司徒持枪闯进舞会。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老汉也疯狂的士速递4可爱万岁SAS:叛逆勇士第二季亲爱的药王大人为有暗香来现在开始作秀时间自拍欺诈圣手阿加莎与X之死街区斗士激情时速十一月的圣诞人生苦短寂静之乐朱勒的生活疯狂的外星人玩命追逐看板猫同志亦凡人第三季心跳回忆ONLYLOVE无间行者之生死潜行冷恋时代我们母亲的罪恶穿墙者死亡的告白黄金日落危机解密大理公主回魂

《紫蝴蝶》长篇影评

 1 ) 看娄烨诛心

我讨厌艺术反映社会现实的论调。

我喜欢诛心,所以我喜欢娄烨。

娄烨的电影里经常出现政治事件,比如《紫蝴蝶》里的抗战,还有《颐和园》里的2^6。

一些单细胞生物骂娄烨哗众取宠,讨好西方观众。

他们不明白的是,娄烨只不过是在通过动荡的政局来塑造人物内心的迷乱,就像生物系的学生用营养液培育单细胞生物一样。

我看了娄烨的三部电影。

《苏州河》是关于梦幻,《颐和园》关于欲望,《紫蝴蝶》关于痛苦。

其中,《紫蝴蝶》的叙事最为冷峻。

娄烨用近乎残酷的冷静讲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他平静地看着伊玲倒在血泊中,她的记忆像鬼影一样纠缠着司徒;谢明像一块木头一样倒下死去,周围没有一声尖叫;司徒冲进舞会,在苟延残喘的生命的最后一刻结果了辛夏和依丹,然后像条狗一样被打死。

在电影的最后,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镜头配合着30年代小资爱情的靡靡之音,让贯穿全片的冷静变成一种自残的快感。

在经历了整部电影的压抑之后,这种辛辣的玩世不恭比任何悲愤的抒情更能发泄得淋漓尽致。

伊玲是一个极尽单纯的小姑娘,用不着诛,她的心思大白于天下。

这么一颗透明的心配上一张纯净的脸,让她和她的蝴蝶变成了幸福的象征——这是娄烨的惯用手法,就像他的下一部电影中,颐和园是爱情的象征一样。

当她死去之后,她变成了所有人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

辛夏是个更有趣的角色。

在大部分篇幅中,她是一个冷酷的女杀手。

即便在冤杀了伊玲之后,她的自责与赎罪也完全在她的控制之下。

她隐藏得如此之深,以至于只有在她死后的倒叙中,她内心最脆弱的一面才展示出来——这是我喜欢的诛心。

她用性爱来逃避恐惧,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她内心深处也是那么茫然和脆弱。

当她和谢明终于强打精神,去执行“任务”时,观众已经知道,他们的目的地是火车站,他们不会等到刺客,他们会冤杀一个美丽的女子,他们会因此铤而走险,此行会拉开他们最终悲剧的大幕。

在宏大的历史面前,个人命运就像风暴中的扁舟一样微不足道,但他们的痛苦却又那么震慑人心。

 2 ) 看的时候,一直让我想起贝尔托鲁奇的话

“人是历史的人质”——贝尔托鲁奇刘烨饰演的那个角色,就因为穿错了一件外套,被莫名其妙的卷入刺杀日本特务的组织,于是生活命运被彻底改变。

可是电影中的其他人又何尝不是。

他们都失去了个体的自我,成了体制的牺牲品。

这体制里有“国家”“民族”“爱国”等等概念。

不知为什么,开头的一段突然让我想起89年的场景...娄烨是有才华的,能用电影表现人生命运飘忽不定的偶然性,中国导演中几乎只有他。

对了,看的时候我还想到了两部类似的电影,叶大鹰导演张国荣主演的《红色恋人》和《色·戒》。

我觉得都很不错,都是从非常人性化的角度刻画革命这样的大叙事主题。

 3 ) FIFF23丨DAY4圆桌《紫蝴蝶》:不懂不要瞎用,丢了个术语又不好好解释,这纯属是在亵渎这些理论

主持人:@我们敏熙助理主持人:@子夜无人场刊嘉宾:@果樹、@Her Majesty、@约克纳帕塔法、@心是孤独的猎手特邀嘉宾:@鲍勃粥选片人代表:@我略知她一二

主持人 我们敏熙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4天第3场,我是主持人@我们敏熙,第3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娄烨导演的《紫蝴蝶》,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3星。

凛冽地呈现战争时期的混乱,雨景裹挟着完整的情绪,人物的悲痛被刻画得饱满而锐利。

个人的死亡迅捷又残忍,但符合其之于时代的位置。

性爱戏极具钝感,乏味与粘腻,也贴合处境。

考虑过四星,但是看完之后发现情绪铺开得太早,以至于之后只存留了影像的空壳。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我给了2星。

人物的立场稍微坚定了些。

《兰心大剧院》是本片的全面升级。

主持人 我们敏熙这个与日本人相恋的女人仿佛一开始就背着“罪”。

各角色都是不稳定的因子,随时就要爆炸。

在交代叙事上非常利索,把时间都放在情感挣扎上了。

陷入死局的恋人没有出路。

有拍得很混乱的地方,但也符合当时那个混乱的时代,剪辑出人意料,两首插曲勾人心魄。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0分,娄烨借由大环境拍小故事的这种套路,不是每部都做的好,这部我就非常不喜欢,混乱的多人叙事,倒腾来倒腾去的拍摄视角。

场刊嘉宾 果樹在场刊里我给了X,在场刊外是中评。

大体是紫蝴蝶让我有点失望。

娄烨在这部影片前后开始确认自己的风格,这是值得嘉奖的点;但是紫蝴蝶选取了相对宏大的背景,我觉得他并没有处理好。

主持人 我们敏熙本片在结构上非常大胆,在中后段混乱大爆发后,导演却一个大闪回,讲述起女主和组织战友的床戏,你觉得导演为何要这样处理?

场刊嘉宾 果樹“混乱大爆发”笑死,我觉得全片的结构与其说是大胆,不如说是失控。

我是真的不理解他的这些处理。

看的时候我就一直在问:Why!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性对政治的解构或者二者的互动是此类历史电影需要做到的地方之一。

《紫蝴蝶》里的性对政治同样有解构作用。

片尾章子怡和冯远征的性爱(或者说有性无爱),是完成革命任务前的加油打气。

这一段实际上是想说:革命者们或者说爱国者们,他们也需要性这个东西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和生理需要,他们也是很脆弱的。

他们是活生生的人。

性一下子就解构了政治。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可能就是想让本来可以完整的叙事变得支离破碎吧,他或许试图掌控过,但是最后失败了,留下了一地鸡毛。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床戏往往是情绪的转变段落,舒缓下来,营造娄烨影迷热爱的“氛围感”。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我觉得是让已经成定局的人在时间轴上又重新注入鲜活的一笔,其实拍得是有点愣,但不妨碍我get到这片的情感,娄烨对他的人物永远有巨大的悲悯和爱。

主持人 我们敏熙结尾其实有点鬼魅,李冰冰的角色回魂。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李冰冰是一个提示,告诉观众这是闪回,不然有的观众可能以为冯远征没死,当然这个手法的有效性存疑。

主持人 我们敏熙你如何看待本片中歌曲的使用,一首是《得不到的爱情》,另一首是女主和日本人在晚会上放的日语歌曲。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说实话,我只会关注bgm好不好听,除非是《山河故人》片尾那种有强烈共情的,一般都不会太关注为什么要用这个曲子主持人 我们敏熙但是否能说明娄烨更关注的是人物的情感,而不太是大时代战争场刊嘉宾 Her Majesty可以,爱情歌曲解构了历史的大叙事。

场刊嘉宾 果樹虽然但是,这个选曲有点太字面意义了不觉得吗。

太直给了。

主持人 我们敏熙华语我感觉歌曲用的最直给的应该是科长?

《小武》里心雨,霸王别姬什么的,基本是紧扣当段友情爱情亲情主体。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娄烨的其他电影里有类似的使用吗?

场刊嘉宾 果樹《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一场游戏一场梦?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一首小情小爱的歌曲配上残酷的战争影像,形成了布莱希特所说的“间离效果”。

选片人代表 我略知她一二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可以解释一下吗?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陌生化与中国戏剧》,布莱希特写的,十几万字解释了间离效果,我几句话真解释不了。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间离理论是布莱希特为推行“非亚里士多德传统”的新型戏剧而在“戏剧结构、舞台结构和表演方法等”方面所做的一系列改革实验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叙述体戏剧所特有的特征。

国内长期以来总倾向于将间离理论视为一种表演方法。

简单的来说就是让观众知道自己在看一场戏剧,和“第四面墙”相通吗?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间离效果是为了建立第四面墙,这和西方的亚里士多德的戏剧观是完全相反的。

助理主持人 子夜无人我怎么觉得娄烨是相反的,他的人物从来不让我有距离感。

《黄金时代》里演员集体背书那种不才是间离吗?

主持人 我们敏熙娄烨始终是最贴近人物的欲望的吧。

特邀嘉宾 鲍勃粥娄烨哪里间离了?

场刊嘉宾 果樹我不觉得这里间离。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我讨论的是最后那一小段影像,不是说整部戏,娄烨肯定和观众是很近的。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我是认为会稍微抽离一下。

特邀嘉宾 鲍勃粥distanciation根本不是简单指演员远离观众,讲讲解构。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都知道啊,几句话本来解释不完整。

德里达的解构概念,我无法复述。

特邀嘉宾 鲍勃粥不懂不要瞎用,丢了个术语又不好好解释,这纯属是在亵渎这些理论。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我觉得我下次不参与了,我显得好呆,还好我没参与,没有不懂装懂,全是神仙打架。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你的影评肯定也有瞎用的,我也不想拆穿。

特邀嘉宾 鲍勃粥请你指出,我可以解释。

场刊嘉宾 Her Majesty就这吧,打住,格局小了。

主持人 我们敏熙娄烨向来是一个电影以让人眩晕的手持摄影而“臭名昭著”的导演,你觉得本片的手持摄影在烘托人物情感上或其他方面上效果如何?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不如何,如果是逃亡这种戏份晃来晃去的我还能忍,其他的部分,我觉得他没有在晃摄像机,是在晃我的脑子。

我都不敢说自己是影迷了,深怕说错了,贻笑大方。

场刊嘉宾 果樹这也算是他的一个个人风格了,在这部片子里是能呈现出大时代的飘摇感的。

但是对人物情感的帮助我觉得是有限的,不是每个段落都适合这样拍,有一点点滥用之嫌。

说自己的感受就行了。

我从上一场开始就一直在发言里强调是个人观感。

求勿踩。

场刊嘉宾 约克纳帕塔法我还挺喜欢这种混乱的状态的,战争中奔逃的行动以及情绪的起伏通过手持摄影展现出了魅力。

主持人 我们敏熙好的,那么本片的标题就是“这个导演对影片失去控制”。

和没文化没技巧的金基德什么比分?

场刊嘉宾 心是孤独的猎手娄烨不落下风。

#FIFF23#DAY4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4 ) 瓶中蝴蝶 谜样命运

除了贾樟柯,娄烨是我喜欢的另外一位中国电影导演。

他的《苏州河》使我在2001年沉浸在一种迷乱而忧伤的氛围中无法自拔。

而《紫蝴蝶》给我的,是另一种与命运的强大偶然性有关的思考。

将此旧文发到这里,与大家共勉!

片名:《紫蝴蝶》出品:中国编导:娄烨主演:刘烨 章子怡 冯远征 中村亨语义:命运的必然与偶然《紫蝴蝶》是我看到的第二部娄烨电影,相比于三年前的《苏洲河》,我觉得娄烨在命运探讨的角度上由必然转向了偶然。

如果说《苏洲河》中人物的命运是在一场刻意策划的绑架阴谋中走向了必然的毁灭,那么《紫蝴蝶》中导致人物走向毁灭的却是一次致命的偶然。

由必然而走向必然的毁灭可以被原谅和接受,充其量让观者的泪水在黑暗中顺着皮肤慢慢滑落。

但由偶然而致命的毁灭却令人无法接受,惊愕的观者在黑暗中呆呆静坐良久,听着片尾的音乐,怀疑迷样的命运。

娄烨电影的语义通常是含混的,一如命运能够让人隐约感到但又无法说清楚。

关于命运娄烨用镜头为我提供了一个具象,那使我猛然认识到生命原来如此:雨中湿润而迷茫的城市,一只紫蝴蝶被伊玲美丽的双手装进了玻璃瓶。

蝴蝶在瓶中扑闪翅膀,用它鼓起的复眼看瓶外朦胧的世界。

它与世界之间隔着沾满水滴的玻璃,它其实看不清楚。

它用翅膀拍打空气以此证明自己的存在,但这改变不了瓶外的世界。

它只能慢慢地安静下来,慢慢地走向永久的睡眠。

气氛:那座城市为什么总在下雨娄烨是营造城市气氛的高手,三年前他已经用《苏洲河》证明了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但那部片子所讲述的时间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这使得对城市的描述相对要容易。

但《紫蝴蝶》不同,它讲述的是七十多年前的往事。

呈现那个时代的上海不但需要胆量,更需要文化的底蕴。

我对社会人文很无知,对旧上海人的衣食住行也知之甚少,但我觉得娄烨这次对旧上海的还原还是成功的。

片子中,那座印象深处纸醉金迷的城市一直在下雨。

这使得它在我的眼前蜕掉了脂粉而变得朦胧而清丽。

片子中的人物的衣着和举止即使放到七十年后的现在也不会过时。

据说娄烨查阅了大量的旧上海小说来确定人物的衣着。

我相信他这方面的努力没有白费。

如果没有雨这个城市会是什么样子?

我觉得娄烨的聪明就体现在他巧妙地运用了上海雨季这一道具。

雨,营造了一个城市和一个时代的气氛。

午夜,风雨飘摇。

窗帘在雷鸣电闪中随风起舞。

老式唱机被一只美丽的手摇响,周璇婉转而哀怨的歌声就在雨夜中寂寞地漫延开来。

俊朗的司徒与美丽的伊玲在午夜的阳台上伴风雨而静静起舞,画面充满了无限的浪漫与凄美。

这是1937年夜上海某扇窗户里发生的情景。

当时日本人的军队已经逼向了上海,反日的浪潮此起彼伏,大风雨就在他们身后铺天盖地席卷一切,但单纯而唯美的他们却浑然不觉。

娄烨用镜头把司徒与伊玲推向我眼前,我暮然发觉,三十年代的上海人原来是这样的。

雨水迷蒙,雨水湿润,雨水使世界看得干净。

娄烨用雨水呈现了一座七十年前的城市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

细节:致命的偶然娄烨的细节是残酷而致命的,同时也是细微到难以察觉必须用心去体验的。

《紫蝴蝶》中人物的命运其实就建立在车站接头出错那个细节上。

那真是个细节,娄烨让镜头一闪而过(就象事实本身,真感谢他没有用慢镜和特写),待到车站里响起了剧烈的枪声,我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象身陷事中的司徒,他同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我是用影碟机的1/8慢放看了3遍才明白那个致命的偶然的。

上帝保佑,千万别让这样的偶然发生在我身上。

所以下次下火车的时候,我一定会检查自己的衣服,看是否有什么小册子装进了我的口袋。

希望大家也这样。

否则我们就极有可能成为不幸的司徒,在偶然中走向万劫之境。

演员:冷漠、迷茫疯狂以及单纯的被毁灭娄烨的演员阵容很豪华。

刘烨,章子怡如日中天不用说了。

冯远征、中村亨也都是真正的实力派。

我喜欢看辛夏穿着无袖旗袍在雨中走过时脸上那种既迷茫又疯狂的表情。

也喜欢谢鸣戴着鸭舌帽叼着香烟怀揣手枪如幽灵般出现时的那种冷漠与决绝。

与此相对应的是单纯的被毁灭,伊玲不用说了,她来不及丢掉一丝一毫的单纯与善良就倒在了辛夏愤怒的枪口下,。

而司徒与伊丹却由善良和单纯走向了冷漠和疯狂。

片子中的两个镜头令我难忘。

高大而健壮的伊丹打着黑伞跟踪昔日情人辛夏。

他迈着豹子一样沉稳而迅捷的脚步转过街角,黑伞遮蔽他半个僵硬的长脸,但他冷漠而锐利的眼神却在雨水中锋芒四射。

他对手下的特务说:“跟住那个女人。

”躲在在另一个角落的司徒看见了这一切。

他在雨水中瞪着眼张大嘴的样子使我弄不明白他是因为寒冷还是因为愤怒。

瘦弱的司徒顺着街道冒雨向我走来。

他略略向左歪着脑袋,抱着肩膀,抖抖缩缩地走向了伊丹所在的咖啡店。

水珠一滴一滴地从他耳垂上滑落。

他猛然掏出手枪射向橱窗里正在和侍女调情的伊丹。

司徒后来在舞厅里射杀伊丹时的样子使我突然明白:人在毁灭前大概都是很疯狂的。

如果不疯狂,他又哪里有勇气走向毁灭。

暴力与性暴力与性都是很坚硬的题材。

而娄烨大概更适合表现“柔软”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他对暴力和性的表现实在一般。

《紫蝴蝶》中有大量用枪的镜头。

导演对镜头的处理确实很干净利索。

但论对暴力的冷漠程度这些镜头比不上北野武,论暴力的华美这些镜头又不如吴宇森。

性镜头就更难看了。

冯远征在章子怡身上拱了那么几下就完成了一次做爱。

没一点意思。

不知道导演在下部电影中能否有所改进。

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种的那片地,吃的那口饭。

非要吃别人的,肯定不好消化。

龙城杨于2003年9月3日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053721995欢迎喜欢电影的朋友光临

 5 ) 最后八分钟

断断续续看这部片子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阴冷灰暗潮湿,整个叙事我以为我就是看不懂的,因而拖沓了这么久。

直到最后的最后,八分钟,被我不小心切割出来,刚刚看完。

我等不到你的爱情,我的一片痴心,像冬日里没有阳光一样寒冷,戏虐却饱暖的女声里,浮出来1937整个民族命运的悲剧:子弹,轰炸,倒塌,废墟,硝烟,血,生,死,日本部队,中国士兵。

还有最后一个镜头留给,一个抱着死去爱人的哭泣女子。

瞬间在这一种张力中,大概明白导演想说的是怎样的情绪了。

这是不能用语言说的故事。

你只能看到蝴蝶的翅在振动。

 6 ) 娄烨的影像暴力与肉体无能

娄烨在这部片展现的影像是极其暴力的这并不是说里面充斥着血腥镜头这只不过是一个侧面这部片的暴力性体现在娄烨的极端风格化摇晃抖动的镜头,凌乱的叠影,以及一贯的脸部特写这些所谓的“风格”直接带来视觉上的晕眩尤其是前半部分无法聚焦的镜头直接将时代的动乱传达到观者的感官将影像的暴力施加于观众可以理解娄烨的“良苦用心”城市的脏乱雾气以及阴郁的雨声再次将屏幕蒙上一层灰蓝色朦胧的人群与杂乱的声音更凸显出片中人物心灵的孤独与惶恐在后半部分,影片终于停息下来,缓慢地,男女交欢后定格为一帧帧交谈的记忆于是影片最后终于聚焦于女人仿佛两个小时终于迎来纯真年代的发问——“我们为什么要战斗?

”人物的较量似乎和城市空间形成互文人们革命斗争中失去亲情爱人,地上只剩下一个空洞的女人而城市变成废墟,也只剩下一首永远停留在过去的老情歌在机械地重复娄烨的影像虽是暴力的,但人物却是无力的,城市肉体也是无能的就像结尾泄欲后的男女走向惶恐的未来

 7 ) 啊头好疼好疼啊……

我要把自己笑死了我竟然打成了《兰州大剧院》。。。。

那时候一定是头太疼了😂已经改回谢谢提醒🌚🌚—————————————分割一下看到《兰心大剧院》的海报突然想回顾一下《紫蝴蝶》。。。

和看《色戒》那种全程沉痛绝望的感觉不同,《紫蝴蝶》是慌乱的,不知所措的,那种朝不夕保的恐慌中想要紧紧抓住什么却抓了个空的焦灼感。

真想如同倾城之恋里沦陷的香港,砰地一声,整个世界像是个硕大无朋的箱子关上了,数不清的罗愁绮恨都被关在里边,那么偌大的世界至少容得下些俗世的情爱。

如此想来张爱已经足够心慈手软。

可惜整整2个小时情绪和镜头都始终被悬置着颠簸着。

如同溺水中的挣扎。

竟是没有一人是可恨的可诉诸简单暴力地“怨恨”的。

世事总是如此,于是我们总是只好把责任推给时代、推给世界。

蓝紫色的烟雾弥漫的画面中,悬置的痛苦混乱疯狂的情感。

有几个画面印象特别清晰。

隔着蓝蓝的玻璃,少女辛夏目送着喜欢的男人被人群掩埋,他回了东京。

在看着女朋友在面前被射杀的画面之后被强行带走的司徒在嘶吼着哭泣着,但是片里听不到一点点声音只有极度聒噪的杂音。

咖啡馆里的日本女孩在司徒想要射杀伊丹时被误伤当场死掉,死前她紧紧拽住伊丹的衣摆说,带我回东京。

经常出现的人物的面部大特写与时代纷乱的学生运动,爆炸,尸体等等叠加在一起的画面。

伊丹已经发现了辛夏的特务身份之后,两人并没有说破。

伊丹说你跟我回东京吧,他其实知道辛夏不会答应,但他还是叫人办好了她去日本的机票,也在同时,设下了安排她所有的伙伴包括她的情人死亡的局。

结局辛夏拥抱着伊丹并将匕首刺进他的身体。

背景音乐持续地响着日本的民谣,甜美的女声在动情地歌唱着故乡蓝色的月亮。

最后在抗战的黑白影像中,BGM却是白光雍容地唱着老上海的贴着金粉的罗愁绮恨、痴男怨女。

昔日司徒和尚未死去的女孩就在雨声中在这歌声里携手而舞。

一切都是污浊的,疼痛的,喧嚣而混乱的,没有任何解决办法,人们徒劳的挣扎也无法抵抗被裹挟着往前推进着,朝不保夕,没有人是善良的也没有人是邪恶的,没有人是无辜的也没有人是不可怜的,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每个人都不过在一时的欢愉里渴求着在久一点,再久一点,因为建构的所有关于为什么要战斗的信仰都随时就会与麻木的肉身一起,砰地一声轰然坍塌。

大家都是自私又可悲的。

在现实的战乱里所有个体的爱恨离合,生死唐突都是苍白无力的,牺牲和救赎都是教科书编写的笑话,只有个体能够体会个体的绝望、无力、焦灼、恐惧与痛苦。

而战争无暇关心,你们心心念念的党国也无暇关系,只有极少数安全的居高位者和在十年后得知原来打了胜仗的孤魂野鬼们才进行过什么所谓光荣伟大的事业,绝大多数的个体不过是蝼蚁一般被碾碎在尘埃里。

清晰地感觉到太阳穴突突地跳着,好疼啊。

看到哪片评论的标题里那句“爱国主义就是为了微不足道的原因杀人和被杀”。

我在宿舍里里反反复复地念着。

可惜并没有人理会我。

娄烨是个有意思的人。

那么很自恋地想想我大概也算得上个不无聊的人吧hhh已经不记得上次看的感觉了,情节那么简单明明都还清晰地记得,可是看第二遍,还是觉得头疼得不得了,好疼好疼啊。

 8 ) 世间安得双全法

(其实写长评就是想写这个标题……ps.写了很私人化的东西)这句话是看到伊丹与辛夏跳舞那里,他告诉辛夏“我们赢了”时忽然蹦进脑子的。

伊丹说,山本死了(但是看之前的评论有人说原话是走了,我不能确定,暂以我看的字幕作参考),你们的任务完成了,谢明死了,我的任务完成了,我们赢了。

他在带辛夏回到日本这件事上有种异乎寻常的天真,好像挡在他们中间的只有迫不得已被派发的任务,好像只有宏大的仇恨。

但是辛夏的爱欲——私人的爱欲恰恰被忽视了,他忘不了满洲,他也始终活在满洲,他以为打出了一手漂亮的牌,但是心非木石,辛夏也不是木偶。

这不是一条能走出双全法的路,这就是一条必须有人死去,必须献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的那种残酷的路。

此外,舞会那场戏是我全片最喜欢的,不仅是伊丹和辛夏最后的舞蹈,还有司徒将枪朝向他所有的仇人,包括杀死伊玲的辛夏。

当枪声平息之后,一种虚无的感受涌上来。

我很喜欢这场戏的一点在于,它不是一种民族大义式的复仇,它就是司徒私人化的复仇,这和全片的基调也是对应的。

最后的结尾,满洲的迷梦,年轻的生命,一切都消失在上海的冷雨中,所有人的人生都在交错间走向注定的毁灭。

伊丹和辛夏的故事给我一种钝痛,我找不到一种合适的语言,只是想起福斯特在《印度之行》的结尾所写:“我们也终将会把你们给彻底除掉,是的,我们将把每一个该死的英国人都赶到海里去,到了那时,”——他狂怒地驱马靠近他——“到了那时,”他总结道,几乎吻到了他,“你和我将成为朋友。

” “我们现在为什么就不能成为朋友?

”菲尔丁道,满怀深情地握住了他的手。

“这是我的愿望。

也是你的愿望。

” 可这并非那两匹马的愿望——它们突然间分开了;这也并非大地的愿望,它长出块块岩石,两位骑手没办法并排穿过;那些神庙,那个水池,那所监狱,那座宫殿,那些鸟儿,那堆腐肉,那幢迎宾馆,他们从岩隙间出来、俯瞰马乌时看到的这一切:这并非它们的愿望,它们以其上百种的嗓音齐声说,“不,还不是时候,”头顶上的天空则应和道,“不,并不在这里。

 9 ) 烟雨背后

很闷,天一直是闷闷的雨,每一场戏的背景只能用雨刚停、雨落、暴雨来区分;人一直在闷闷地吸烟,每一个角色在窗边,在餐桌,在生死之际都在吞吐。

所有故事,都发生在这烟和雨的背后。

开头的布景和群演都让我感到浓浓横店风,实在是别扭了好一会儿才进入电影。

章的人物,情感,甚至三段床戏都可以类比王佳芝。

第一段后入,隐藏着自己的表情,不敢回头对视,第二段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的剪刀手版,只有章和火华分别在窗口抽烟,桌上并排摆着两碗面,第三段传教士中途停下,炮友和战友的关系交错,从不解为什么要把关系复杂化到不解为什么要战斗。

关于革命。

章用爱情质疑革命,而火华这个角色本身就让所谓革命的划分变得无意义。

他本来是个劳苦大众,经历了认错和失去女友后,被章认为是需要可怜需要团结的对象,被革命领导者认为是遍地都是的可怜虫,被反革命日军领导者认为是无辜的。

于是他自杀之际转念,决定站起来,用手里的枪武装自己,为女友,为自己的遭遇而反抗,他成为了一名革命者。

后面,他为了逃脱束缚反杀了革命队伍里的成员,叛逃在外,最后还对没有敌意的女性革命工作者主动开枪,这些举动,他必须被定性成反革命分子。

但同时,他在酒馆枪击反革命日军首领,并在舞池成功将其击毙,完全是一位反反革命者的行为,既然死了,就可以称为革命先烈了。

那么如果按照全世界活人只有革命者、反革命分子、人民群众来划分的话,他拿起了枪,肯定不能算群众了,那就是在革命者和反革命者之间变化。

一般来说,革命和反革命身份的转变往往是因为叛变/起义,但火华全程一个人单干,而且在以革命者身份枪杀反革命日本特务的下一秒也枪击了革命工作者,这就不能用一秒钟的叛变来定义这种行为了。

由此例可以证明,革命和反革命不是帽子,更不是政治武器,用是否革命或是否反革命来定义人,是不可行的。

 10 ) Lou Ye's "Purple Butterfly" Is Great

Why is it called "Purple Butterfly" I do not know and I could not understand why till I finish seeing it. It is blue, if we have to find a color to define the film. The film is about underground organization composed of Ding Hui (played by Zhang Ziyi) and Xie Ming ( played by Feng Yuanzheng) fighting against Japanese invaders. The dramatic conflict is Ding has fallen in love with a Japanese student named Hidehiko Itami (played by Tour Nakamura) who is also her fellow college mate, returns to Japan but gets back to China after his father's death and becomes leader of killing Chinese underground organizers. The film also stars Liu Ye who is named Stuart in the film, which appears to be funny to me as it is a bit strang pe that a Chinese boy bears a name of western flavor in 1930s.Li Bingbing acts in the film but the role (girlfriend of Stuart) she plays is killed soon after the film starts. However there are flashbacks of the scenes she works and gets killed. Her death is one of the lines that pushes development of the film. Stuart does efforts to seek revenge for her. Finally he makes it and the sacrifice is that he dies for it.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long shot, times of flashback, music by Jorg Lemberg great. The Japanese song to which Ding and Itami dance at almost the end of it denotes their love-hatred feeling. As to acting, Ding's fear, resolution, confusion are well displayed by Zhang Ziyi. Liu Ye also does an impressive job of acting scenes in which Stuart is tortured. In a word, Lou Ye is a great storyteller and director. With full scale of 10, I would give it 8.

《紫蝴蝶》短评

下个不停的雨汇聚时代洪流卷走渺茫的爱情和渺小的个体,摇晃的手持镜头让人心绪跟着不安跟着动荡,乱世下家国情仇的报复像被拆了翅膀的蝴蝶,掉在泥地里互相绞杀。

7分钟前
  • 旺小福
  • 还行

原名《无辜份子》

12分钟前
  • 鱼罕兔
  • 还行

#FIFF23 一种近乎直觉的镜头语言,乱世中,人们的命运像是一条一条白线。随手一剪,又揉在一起,断了又重聚。随机的剪辑和不断做加法的剧情,凌乱的不只是故事,还是屏幕外的观众。

15分钟前
  • Carter
  • 较差

娄烨总是太着重于镜头,太着重于结构,故事讲成什么样,似乎跟他没关系一样。不管喜不喜欢章子怡,她的演技真的没得说

16分钟前
  • 我要去玩
  • 还行

一开始情节紧凑有力,可惜随着剧情的发展,感觉张力一直没有跟上,最后的高潮似乎少了点高潮应该有的味道,像这种线索较多的还略带点悬疑的片也许不宜节奏放这么慢,气质不搭,相互矛盾牵制,或者干脆王家卫得彻底点也行啊。娄烨很有表达的欲望,想把“人的命运”与“不可抗的历史”放在一起制造出幻灭

20分钟前
  • levitating
  • 还行

我得不到你的爱情...

23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重看这部,我看《色戒》晚于《紫蝴蝶》,而我再重看紫蝴蝶,其实发现这两部共同之处其实并不多,最大的共同点是:两位困于这个大时代的女主角都有一种关于民族叙事和战斗的困惑与犹疑。章子怡非常强的个人特质之下展现出来的戏剧灵光是很动人的,所以这个角色和王佳芝完全不同。紫蝴蝶这个故事里面的每个人都是有情的,而色戒里面每个人的情都是虚假的。最理想的高光无非是日本男人抱着辛夏说:“我们都赢了。”片尾的倒叙蒙太奇,游行的人群从主角身边走过,上海的雨总是下个不停,大时代下个体的沉浮和飘摇,战争与死亡,还有那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爱情,弹火落下,就这样被悄无声息地埋葬。

24分钟前
  • 中青年哪吒
  • 推荐

奇怪 有章子怡和劉燁我怎麼會沒看這部片子/看不下去 快進到死。

26分钟前
  • 小天狼星
  • 较差

技术好,想给3颗星,但又低了

28分钟前
  • 语然小语
  • 推荐

“我们为什么在一起战斗?” 昏暗阴雨蒙住双眼也蒙住了天,没有意义一切不知为什么而干。当时被无端卷入搞不清什么是爱情,可后来人们管这叫革命。

31分钟前
  • 鸿音
  • 还行

3.5;作为第六代里难得的历史题材,娄烨赋予了强烈的个人色彩,动荡手持始终行走在动乱的街头,雨声喧哗,蓝影重重,个人/组织的目标均被模糊,唯有不甘命运的心灵与风雨搏斗;《我得不到你的爱情》配合当年轰炸影像资料,效果相当好。

3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罐子里的蝴蝶想飞却飞不远,有一些看不见的东西禁锢渴望飞翔的本能。大雨中的恋人想走却走不掉,有一些说不出的仇恨困住向往安稳的心灵。国仇家恨,儿女情长,总有一个理由让你选择战斗。彼此利用,互相试探,总有一个瞬间让你痛不欲生。乱世中求生存已是如此艰难,那些轻飘飘的爱,又怎能够活的下来。最不喜欢的一部娄烨。不仅没有旁白,甚至台词都省略了,足见野心之大,但实际体验非常拉胯:不仅镜头很晃,人物的情绪和立场也晃来晃去的,视听门槛很高,娄烨大概是想通过克制的人物白描让观众自己去揣摩角色的内心变化,但是收效甚微,太高估观众的想象力了。电影有事件,但没有叙事,全部都是靠演员的情绪撑着,是国产抗战题材中少见的弱化立场强调个人情感的片。雨伞设定有趣,那些战斗着的麻木的灵魂都没有打伞,脆弱的摇摆的灵魂则需要伞的庇护。

35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还行

娄烨的电影和我大概就是八字不合,从这部开始就是。

36分钟前
  • 若草
  • 较差

惨不忍睹,中途放弃。可能在一个政治历史题材下讲述爱恨算是有点意思吧。

40分钟前
  • 全面回忆
  • 很差

娄烨镜头下的情感永远是那么的压抑

44分钟前
  • yyychang
  • 推荐

第二次看,同样是第一次没看下去,而且当时脸盲分不清娄烨和冯远征。电影的故事和立意不如后来《兰心大剧院》,但比后者有深度。氤氲不安的氛围,晃动的摄影,虚焦的镜头,所有角色惜字如金,张着大口的歇斯底里状态,全片给人造成一种焦躁的感觉,这才是乱世的表征。没有阵营、没有派别,小人物被裹扎在乱世里,只是迷茫的随波逐流,家国情仇与个人的爱恨交织在一起,让角色更加看不清前路。电影用了大量面部特写来表达这种效果,非常到位。电影算是娄烨“体制内”的作品,当年票房仅有300万人民币。先天性的问题就是过于沉闷了。但如果有大银幕的话效果应该要比在家看更有感觉。所以再有机会的话要在大银幕上见识下,顺便对比一下该片跟《推拿》哪个更晕。

4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能看出为迎合市场所做的努力 但节奏我实在喜欢不起来 很多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无对白镜头都因为演技有限而变得苍白 章子怡十年前的演技实在跟现在比不了 刘烨那时候还是个像动物一样眼神透明的蓝纸 仲村叔太帅 跟渡部笃郎一样都是能驾驭狠角色但深情起来要人命的帅逼

53分钟前
  • 煤烧女抽抽
  • 还行

分了3次看完。。要是 看上去越无聊越是好片子,那这个应该算是最重要的是 看完有点压抑。。

56分钟前
  • lilian
  • 推荐

《色戒》的文本,甚至这个暗杀组织的无政党背景都很像。娄烨显然没有按剧情片来拍,可怎么这么好看呢,跟着演员走的流动的镜头,好自由,可每个人都不自由,被感情和时事牵绊住,那么一点点感情也被莫名其妙得掐断,娄烨版中国往事,也因此对国仇和家恨放的重点都很少,于是结尾的真实影像记录感情冲击就弱了,还不如不加?娄烨是大陆导演里乐品最好的之一。P.S.刘烨和章子怡这两个中戏同班同学的小学生表演实在太好笑了。

1小时前
  • Flaudhal
  • 推荐

把王佳芝拆分成章子怡、李冰冰两体,娄烨的《色戒》。

1小时前
  • 哪吒男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