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剧情不再一一赘述,主要说说洒家自己的几句心里话。
【1】孙红雷演坏人,是绝配。
演好人,唯一一次演好的,就是余责成。
《毒战》里演敬察,演得反而像黑帮老大········好吧,我 是个看脸的人。。。
相信不少观众,也是。
【2】寇世勋,这个演员是TW的。
依然看脸,寇世勋有一张非常有沧桑感的脸,但没有落魄感,很有富贵相。。。
他是个合适的黑帮老大哥,是个出色的企业家,是个·······的脸。
我见过的第二张这种贵族感很强的脸,是个日本演员:北大路欣也
这两位的脸,配上西服领带,直接就可以做某公司的CEO的头像照片了··············【3】叶童长得越来越像·······刘玉玲。
然而刘越长越残·········演技和台词功底却越来越好。。。
毕竟女星靠脸吃饭。。。
【4】丁凯,这部剧里非常不起眼的小人物。
长相猛然一看很奇葩,但是有些时候又觉得挺帅一小伙。。。。
丁凯演的角色大多很不起眼,但是多看几次这个人,就记住了。。。
以后想忘都难。。。
具体原因,实在说不上来。
————————————————————————————整体剧情就是前半截是低配版上海滩,后半截成了黑道在中国GCD教育下,转化成抗日战士。。。
很突兀的后半截。。。
没办法。。。。
GCD哪怕在黑道片里也要怒刷存在感。。。
没有GCD领导,都不好意思自称是混黑道的···········
没有黑啥的意思,黑的是导演。
虽然有点儿假,不过还挺好看的。
总结:一、”民族大义压倒一切。
“二、脑袋得好。
可以装傻却不能真傻。
要不好坏事都不好做。
三、有爱没爱分得清。
自然而然。
不用担心和怀疑。
里头女角色六位,说说其中俩:乔谯、秦善宝。
乔谯,美貌与智慧于一身,重情、有义、富胆识,用秦善宝话说,算得女中豪杰;更重要的,她不光有爱人、有人爱,还有自我,完全就一理想型。
只是,不一般的女人也得有不是二般的男人配才会更好看,俩个凑巧,不容易。
秦善宝,不难看,会过日子能干活儿,有丈夫孩子,敞亮心肠。
与乔谯相比,秦善宝更亲切。
编剧要么就是存心侮辱人智商,要么就是他妈一个傻子。
诸多不合常理的地方:1.区十四跟着他爹二十年,还遗传了他爹的基因,竟然头脑那么简单,合符常理吗?
2.无论是庞德还是乔姑娘,其实早都可以一开始就向郑树森说明一切真相,认错,赎罪,但总是在一枪打死区十四的时候才……3.一个黑遗传了黑社会老大的基因,组在另一个黑社会老大家里长大的女子,竟然那么单纯,连续被日本人……不想说多了,只能说编剧要么弱智,要么就是侮辱和欺负观众。
当看片名,刀锋1937.1937年,鬼子就进了中原。
这句歌词,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巴。
1937年,围城里的序都有说过,那一年很热,那一年,大家都事后诸葛亮的说那是兵戈之象。
那一年发生太多太多。
1月13日——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问世。
1月20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在延安成立。
美国连任四届的总统罗斯福第二次任期就职,从此美国总统改在1月20日就职。
4月26日——德国空军部队神鹰军团在西班牙内战中摧毁了格尔尼卡城。
5月6日——辛登堡号飞艇在美国Lakehurst失事焚毁。
5月27日——金门大桥落成。
5月28日——内维尔·张伯伦任英国首相。
6月1日——中共代表周恩来与蒋介石在庐山谈判。
6月3日——“不爱江山爱美人”,退位后的温莎公爵迎娶华里丝·辛普森。
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
7月17日——蒋介石于庐山发表抗战演说。
7月17日——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好莱坞卡泰剧场首映。
7月29日——日军攻克北平。
7月30日——日军攻克天津。
本月 设立浙江省地方银行景宁县办事处。
8月13日——上海事变。
8月14日——中日首次空战八一四空军大捷为空军节。
8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8月22日——中共中央举行洛川会议。
9月1日——淞沪会战。
9月2日——香港发生丁丑风灾(又称“九.二风灾”),造成11000多人死亡,大量鱼棚损毁。
9月——时任浙江省主席的朱家骅写介绍函给蒋纬国赴德国留学研习军事。
9月23日-25日--八路军创造平型关大捷,这时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大捷。
10月13日——新四军建军。
11月20日——国民党政府宣布迁都重庆。
11月25日——日军攻陷无锡县城,国民党最后国防线——澄锡国防线随即被攻破。
12月1日——日军攻陷江阴要塞,开始控制长江。
12月13日——日军攻克中国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发生南京大屠杀。
12月14日——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京)于北京成立。
12月29日——爱尔兰采用了新的爱尔兰宪法,将国名正式定为“爱尔兰”(ire)。
1937年,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办事处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 1937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签约停战协议,共同抗击侵略者。
1937年最后一只巴厘虎死亡,灭绝以上是摘自度娘。
可笑吧,刚开始是白雪公主,最后是最后一只巴厘虎灭亡。
1937年刀锋之年啊。
还记得监狱里庞德的房间13号么,南京大屠杀12月13!
这部电视剧编剧的那种心情,那种念想,所以能带着大家,看这部剧时,有深吸一口气的感觉。
很棒的一部老剧,比如今的电视剧好太多。
很有味道的台词-我有个说法,今日一战,大家患难与共,同进同出,肝胆相照,方才听谢姑娘说到缘分二字,既然有缘,我看大家不如英雄结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总胜得过形单影只啊。
既然有缘,总胜得过形单影只。
刘先生的一句话让自小失去了兄弟姐妹的郑树森情不自禁的跪了下来,遭遇让人们惺惺相惜,义愤让人们同仇敌忾,缘分在这时候不是客套话,而是孤觉得心灵在漫漫长夜中突如其来的安慰。
开始不错,最后几集剧情有点戏说,不太符合当年情景。
,感觉不想追了,最后有点厌恶这个郑树森了。
真的佩服编剧,不知道要说明什么。
开始不错,最后几集剧情有点戏说,不太符合当年情景。
,感觉不想追了,最后有点厌恶这个郑树森了。
真的佩服编剧,不知道要说明什么开始不错,最后几集剧情有点戏说,不太符合当年情景。
,感觉不想追了,最后有点厌恶这个郑树森了。
真的佩服编剧,不知道要说明什么开始不错,最后几集剧情有点戏说,不太符合当年情景。
,感觉不想追了,最后有点厌恶这个郑树森了。
真的佩服编剧,不知道要说明什么
这部电视剧真是不错,尤其前半段非常吸引人,最喜欢庞德开始设计培养郑树森的几次——惊险刺激。
角色个性鲜明、各具特色,其中庞德、郑树森、乔谯、虞中和、虞家茵、秦善宝、曹操、老萨、馒头这几个角色都很有趣。
乔谯自然是女一号,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善解人意而且有担当,叶童的表现无可挑剔,那种柔声细语真是可以轻易揉碎男人的心; 秦善宝作为二号也独具特色,以一个没受过教育的乡村女子而言,居然一下子能看穿很多事情,可谓是外粗内细、颇有胆识。
虽然那张脸实在逊色太多,可是居然能让人生出怜惜之情,实属难得。
郑树森和乔谯的虐心之情让人看着颇为难过,有些期待他们能有些突破,可惜只能等待下辈子了。
庞德绑住乔谯后,郑树森和乔谯的那一段交心对白,有情有义有功力。
本剧很多的台词都颇为精彩,情深意切,值得仔细品味。
可惜的是本剧虎头蛇尾,后面的情节有些粗制滥造,令人遗憾!
比如说,和全上海的黑帮老大翻脸之后,所有人都在找郑树森,他们还可以在那么一所大房子里面待了好多天,大吃大喝,还办喜事,天天一帮人进进出出,黄包车还来了几次,最后才被日本人找到,这个也太低估了黑帮的实力了吧; 前面虞中和出场时显得老谋深算,后面的表现简直是个智力低劣的普通人,面对别人的招数毫无还击之力,这个变化也太快了; 对比一下郑树森,在几个月时间里从小弄堂里的瘪三华丽转身到上海滩的黑帮老大、然后跳跃到爱国志士,这个变化也太大了吧;最后乔谯带着曹操在炮火中逃难,郑树森和庞德都不去保护一下,这兵荒马乱的环境,一个绝色孕妇带着个十几岁的孩子,还带着绝密文件,简直是九死一生啊,那兄弟俩都还很放心,这是对待所谓最爱的女人的态度吗!
“今日谁与我共同浴血,他就是我的兄弟!
”自从《刀锋1937》在祖国各地热播以后,这句话完全可以作为陌生的刀迷们彼此见面的切口。
不管是对《刀》爱得如醉如痴的,还是恨得咬牙切齿的,所有的人至少可以达成一个共识,《刀》的台词的确悦耳、醒目,然后齐刷刷将目光聚焦到一个人身上,原来有个编剧叫“关山”!
最早注意到关山,是在看《我非英雄》的时候。
虽然不大喜欢这片子,但不得不承认,它的台词一流。
最近看了《刀锋1937》,也不大喜欢,然而它的台词功夫简直让我叹为观止了。
可以说,国内的电视剧中,几乎还没有对台词下过如此功夫的。
一看字幕,还是关山!
但为什么凡是他作编剧的片子,我都是光喜欢台词不喜欢片子,无一例外地买椟还珠呢?
不得不研究研究这问题了。
有一个叫斯坦利•梭罗门的美国电影理论家,写过一本书叫做《电影的观念》,其中的某一章节,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论断:“我认为莎士比亚的所有戏剧作品,都不适合搬上银幕,只适合诉诸舞台。
”由此,我也想说:我认为关山的剧作更适合舞台,而不是银幕、荧屏、显示器等任何不能直接观看真人表演的方式。
为什么呢?
因为无论是莎翁还是关山,他们的剧作语言本身都太有表现力了,都已经非常影像化了,不需要再通过摄像机来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且看莎翁的这段:“在一场暴风雨未来以前,天上往往有片刻的宁寂,一块块乌云静悬在空中,狂风悄悄地收起它的声息,死样的沉默笼罩整个大地;可是就在这片刻之内,可怕的雷鸣震裂了天空。
”(《哈姆雷特》第二幕)单看单听这段文字,眼前就能出现清晰、完整的画面,感受到其间的氛围。
且看关山的这段:“后来人们曾经这样描述过这个人,他身体瘦弱,但意志坚定如钢,他看似手无缚鸡之力,但枪法极准,他的左手发报时如同写作诗歌,他一半是那种左手拿着普希金诗集,右手仗剑的行吟诗人,另一半是磐石般的坚强的革命者,他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情人。
”(旁白对被处死前的黄旭初的评价)实在难以想象导演要怎么安排、调度,摄影机要如何运动,才能表现出与这段画面感极强的文字相匹配的画面!
他们的剧作语言对读者和听众来说是莫大的享受,而对电视、电影观众来说,却是艰难的抉择,——不知道是该看导演的影像,还是该听他们的台词,彼此的力量互相削弱,一样也不能畅快!
所以我们看《刀锋1937》的时候,老觉得那些文辞瑰丽的旁白对于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来说,显得多余,但又舍不得它们,因为实在优美。
影视虽说是综合艺术,毕竟首先是影像的艺术(优秀电影甚至可以没有台词,同样能感染人,比如韩国导演金基德的作品《空房间》),台词只是一部影视作品的从属因素。
所以呢,像“关山”这类的(其实目前也仅仅发现了他一个),有着超强语言表现能力的剧作家们,还是慎重考虑跟影视导演的合作吧。
(除非是遇到了像《大明宫词》那样奇异的作品,可以另当别论。
)
前半部的孙红雷,有点意思,另一种角色,是可以让人看到演技的。
后面的,有点大众化了。
尤其是大家一起穿黑大衣上街,搞笑死。
叶童太让人难受,总是半死不活的样子。
终于看完了《刀锋1937》,终于。
买的碟片40至48集死活无法播放,跑了三趟音像店,都是无功而返。
只好在网上狂搜,终于找到了一处在线播放流畅的网站,看完了最后9集。
说不出是个什么感觉。
片子制作精良。
演员阵容强大。
台词别具一格。
而且我也不断地在被某些细节、某些人物感动着。
按死亡先后顺序排列的话,会是长长的一串名单:秦善宝、黄旭初、区十四、四嫂、维特、马永吉、刘先生、虞中和、虞家茵、馒头,还有庞德、乔谯。
但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被整部片子感动,被郑树森感动,尤其是郑树森。
他是我见过的红雷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最模糊的一个。
他的戏份不可谓不多,故事不可谓不传奇,——简直就是离奇,但我就是看不到这个人灵魂深处的挣扎。
“顶针时代”没觉得他怎么懦弱,说话显得憨一点而已,而且憨得很表面;进而“郑树森时代”也没觉得他有多大变化,尽管剧中其他人物在不断强调他的变化,但这并不管用,人物永远靠人物自身的魅力说话!
最终这个人好像成了剧中其他各色人等和故事发展的一个线索,主要起着一个串联的作用,——被包裹在一颗颗珍珠里面,自己却黯淡无光。
秦善宝、黄旭初的神彩自不待言。
秦的泼辣外表和温柔内心的巨大反差本身就构成了性格的张力,其生命的戛然而止更让人唏嘘不已,意犹未尽。
而黄这个人整个就是一部壮丽的诗篇,演员的气质和华丽的台词很搭调,每次出场都光彩照人,最后牺牲的场面极其悲怆、庄严。
区十四的张狂、执著从生到死,不曾松懈,精、气、神始终饱满,纯净得可爱。
四嫂、维特、刘先生、馒头平日的插科打诨调节了剧情的紧张气氛,而他们的最后一搏又如闪电惊雷,光芒四射,振聋发聩。
一直沉默、寡言,甘做庞德影子的马永吉最后时刻走得从容淡定,听到庞德说出的父亲死亡真相,只道“谢谢”二字便罢。
这个演员戏份很少,靠特别的造型来弥补,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反派虞中和耐人寻味,在诡谲、残忍和义气、温情之间游走,过渡、铺垫自然,令人信服。
虞家茵简直就是女中豪杰,识大体、顾大局,极力化解生父、养父之间的仇恨,发现自己被日本人利用之后又极力反击,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最后死在庞德怀里的那场戏实在感人。
前半部的庞德恍若神明,神机妙算,诲人不倦,显得有些饶舌。
区十四的死让他一下子从云端跌到了谷底,从举重若轻的冷静复仇者变成了无能为力而歇斯底里的平凡父亲,遭受着古希腊式的命运悲剧,——自己的兄弟原来是自己的儿子,仇人的女儿原来是自己的女儿!
一场血海深仇尚未了断,一双至爱亲人面临生死,——无常的命运对他的身心进行着最严酷的鞭笞和拷问,他的人格魅力也由此迸发,火花四溅。
无论外表、心智还是胆识,乔谯都是个完美的女人,是剧中真正的神明,唯一没有犯过错误的人。
但她在庞、郑两个男人之间的感情纠葛让她显得真实可信。
尤其是她最后一次和郑树森见面,毫无伪装,真诚坦荡地道出自己的心声和立场,感天动地。
郑树森呢,他身上的衣服换来换去,脸上的表情却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
从他的脸上可以间或看到管军、刘华强、郭彩三的影子,但是看不到郑树森本人。
感觉红雷在使劲地演着,但是郑树森和他就是不能融为一体,——郑的喜怒哀乐都显得非常表面化,是从脸上演示出来的,而不是从心里流露出来的。
一直看到最后,也不能把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连成一体,还是一盘散沙,还是血肉模糊。
其实郑树森这个人是可以出彩的。
如果,从“顶针”到“郑树森”之间的心路历程可以更丰富一点儿;如果,郑树森对秦善宝的感情变化能细腻几分;如果,郑树森在得知自己亲手杀死的区十四是庞德的亲生儿子之后,能表现出更多的忏悔之意;如果,郑树森能对家茵无望的爱有一点点的悲悯之情;如果,郑树森对乔谯的爱能更温存一些,……我们都会觉得他更像是一条顶天立地的汉子。
演技暂且不论。编剧实在太矫情。。
几个主角的演技都挺好的,大的剧情走向也完全没问题,但细节上逻辑上的不合情理的地方简直数不胜数
故弄玄虚
叶童惊艳,但是这剧太墨迹了
已阅
垃圾,做作装逼,找叶童那么个丑八怪演主角太恶心了
很早之前就看过了,看完这部剧就记住了。杨志刚。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这部戏很迷人。好像就是那个调调是对的。当然我从小也是对这种黑帮的片子没有抵抗力。寇世勋和叶童都让我印象深刻。
前面很好,后面不行。勉强七分。七分全给演技,不给编剧。
余则成表演有点太过发力了,后面几集注水严重。
都是最硬的男人
旁听1937
奈何天
印象很深的一部电视剧,仅仅记得的就是那把枣泥刀,还有最后几个人死守一座桥的故事
培养孙红雷当老大,被日本人利用,最后抗战牺牲烈士,主演全部死光
这是最近这段时间看过最拿心的电视剧,但的确有点太啰嗦,有点点狗血。虽然我自己也是个编剧,但我好想把这部戏的编剧拖出来打一顿……这是不死不舒服司机吗? 主要演员全死了……一个不留……好喜欢佳音啊,哎,看得我心口痛!
看过新百娘子之后5~6年,我才知道叶童童鞋是个女子
三星半吧
孙红雷
今日谁与我共同浴血,他就是我的兄弟
完全无逻辑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