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季的评论挺多的,第二季的貌似都不愿重复评论了.我做第一个吧 活活.....剧情依然精彩,屋大维的崛起还是这季的重点,只是最后也没有交代乌瑞纳斯到底死了没,还有那犹太人的刺杀任务没想通是干什么的,与主要剧情没有关联啊...ps:米国人电视剧的演员演技就是好啊,不管是哪一个,哪怕是一个跑龙套的,都不会出什么bug,反观国内的剧集里面那些跑龙套的实是......难怪说米国的电视剧都是精品,不像国内电视米国人看电视很幸福 ^_^btw,本季裸露镜头依然很多,所以依然不适合家庭一起观看 ^_^
豆瓣有人评论说记得一个镜头感触颇深,是庞贝战败,众叛亲离,在大海边收到凯撒的拒绝和谈的复信后,对着跪着的奴隶羡慕地说:“怎么办?
怎么办?
你们奴隶真幸福,不用自己拿主意,就像海上的浮木。
”又说这样一个贵族,一个罗马的执政三巨头之一,在这一刻居然羡慕一个奴隶的幸福。
我想到的就是:庞贝该向屋大维小童鞋好好学习一下。
屋大维在少年的时候就沉默寡言,一心读书,包括他自己也觉得枯燥的希腊哲学,在书里他得到了智慧,当他母亲和情人厮混的时候,他姐姐被他母亲操纵着痛苦不堪又不能为力的时候,这个少年冷漠的眼神中早已洞悉一切。
他不萎靡,不叫苦,不怨恨,心理极其健康地发展着,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有能力洞察人们的心理,他可以掌控世界,我一开始就为这个外表羸弱的少年的智慧和眼神绝倒,当我知道他就是奥古斯都大帝,长达46年把持罗马独裁政权,却被元老院极度推崇,他的权力并没有让他失去智慧和理智,他实行的军事、政治、社会政策,都有着明智深刻的影响,一代明君,死之后还能被人们神化膜拜至今!
荷兰有一种郁金香,名字叫做永远的奥古斯都,是最最名贵的那一种。
传说就是因为一个船员错把“永远的奥古斯都”的花头当做洋葱吃了,才导致了郁金香泡沫的破裂。
尽管屋大维的冷漠令他的母亲和姐姐感到绝望,他也许也有着伤痛和孤寂,但我还是喜欢这样的人物。
尹夏沫一样,透彻地看透人生,虽然冷漠但是却可以明白自己,掌控自己,才可以爱人。
第二季的故事以罗马“后三巨头时代”为背景,继续以多条人物主线展开平行叙述:1.安东尼/屋大维的权力斗争2.阿提娅/赛维尼亚之间的恩怨争斗3.阿提娅/安东尼之间的感情纠葛4.Vorenus/Pullo的小人物悲剧命运5.布鲁图斯的灵魂挣扎以及最终失败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又引入了几条新的主线和次主线:6.提蒙所参与的犹太人内部宗教政治斗争7.Cleopetra和安东尼之间的爱情 8.Octavia和屋大维副官之间的爱情与63版的《埃及艳后》相比,《罗马》中缺少一些气势恢宏的大场景(如63版中Cleopetra坐在巨大的狮神人面像上进入凯旋门、亚克兴岬上被击沉的埃及船只冒出的滚滚浓烟,以及金碧辉煌的埃及法老王宫),然而却以更为细腻而人性的微观视角,深入了从元老院、神殿、宫祗、浴室、到平民窟、奴隶市场、帮会等等帝国的个个角落;以无明显道德偏向的多主线故事穿插,表现了权力,友谊,背叛,爱情,性,腐败,战争,殖民地,奴隶制,女性,宗教,种族等诸多社会因素,以及它们如何成为推动宏观历史运动的潜在暗流。
正因为此,《罗马》得以描绘出一幅更为宏大庞杂也更加可信的古罗马风情长卷,在史诗电影的基础上揉合了更具现实意义的人本主义倾向。
难能可贵的是,纵观在电影中出现的几十个角色,几乎很难找到绝对的正面人物和负面人物。
每个人物都一面暴露着人性的缺点,一面又都流淌着真实的情感。
每个人物都有着立体而丰富的个性,复杂而多变的价值取向。
安东尼虽然贪婪粗暴,但是他对阿提亚和克里奥佩特拉的爱情在勾心斗角权力至上的政治环境中尤显可贵;Vorenus虽然终于沦落为匪徒,早已放弃了当初对共和制度的信仰,但一切罪恶的源起终究是对妻子之死和子女被卖作奴隶的无法解脱,而最终也为救Pullo之子而付出生命;而即便是电影中最接近理想主义道德典范的Pullo,也曾因为自己的欲望和愤怒杀死过无辜的奴隶……另外比较喜欢导演在电影中娴熟使用的对比和讽喻。
例如将Pullo妻子Niobe的葬礼和凯撒的葬礼安排在一天,并互相穿插;当屋大维在公众演讲中大谈罗马女性的贞洁和贤德时,镜头时而闪入Octavia和屋大维副官的偷情镜头,时而闪入Gaia准备对Pullo妻子下毒的镜头,而当演讲刚刚结束,屋大维便马上要求莉薇娅离开现任丈夫嫁给自己。
讽刺意味非常明显。
非常盼望能有后续继续推出。
在我看来,第二季中似乎已经设好了一些伏笔。
提蒙和希律王这条线的引入对第二季的故事本身并非并须,真正目的也许是为了引入后面的基督诞生的历史事件。
而在屋大维的一次闲谈中也出现了莉薇娅之子提庇留的名字。
此人将在奥古斯都死后继承一切权力成为古罗马的第二任皇帝,而他的政治生涯和个人生活也充满了跌宕和传奇,应该可以成为很好的故事题材。
最后,无论是导演,编剧,演出,摄影,音乐,还是道具,《罗马》都可以当之无愧地得到五颗星,也是本人目前看过的最出色的史诗电影。
屋大维近乎冷血,完全用理性去完成了统一有感情的人,有血有肉的人,在权利面前在肉体面前迷失了你作为人总是被各种诱惑!!!
如果你是上帝你就胜利了!!
因为你不被诱惑谁应该被唾弃,冷血的万事遵循规律的人么,还是有血性的原生态的人??
哭是因为迷惑整个电影的主题似乎在讨论理性和感性哪个更重要这样的主题理性的人在大家眼里更容易取得成就,感性的人更让人亲近哪一个更重要?
大哭不止!!
最终还是做自己!!
……08年的文章,整理的时候顺便来这里存档。
————————————————今日终于得以把罗马第二季落下的两集观赏补完,唏嘘不已中。
安东尼自尽了,就如历史所述的那样。
虽然这是从故事一开始就知道的结局,可还是非常想看到在剧情引导下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杀死自己——这个也曾成为过罗马帝国中心的聪明极度的男人。
“我曾经非常害怕失败,然而现在不了。
”在绝望的时候安东尼这么说。
于克利埃佩特拉面前立下的遗嘱已将他逼上了声誉的悬崖,而亚克兴海战的大败更是将他逼到了生命悬崖的尽头。
最后,他伏在乌瑞纳斯跟前,痛哭着请求他用罗马战剑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血的颜色染红了战剑的象牙柄,乌瑞纳斯抹去安东尼眼角上浓重的眼线,为他重新穿上前来统治埃及时的罗马战服。
尽管死者已失去了罗马荣耀的庇护,却依然可以保留作为罗马战士的尊严。
而克里奥佩特拉,她欺骗了安东尼,至少在剧情里是如此。
为了保全自己的王位和权力,她出卖了自己的情人。
可当她明白活着只不过是成为戴着王冠游街的战利品后,她开始后悔自己的背叛。
屋大维赶到的那一刻,克里奥佩特拉已用毒蛇噬胸,死时依然是高傲美丽的埃及统治者。
罗马统帅与埃及女王携手执政的梦想在未凉透的尸体上成为了现实,而亚历山大城的命运已被改写。
她在闭上眼的瞬间,想到的究竟是对安东尼的忏悔,是对屋大维的诅咒与仇恨,抑或是对自己并不完美的王权人生的遗憾?
无论如何,所愿皆随灵魂地逝去烟消云散。
受到诅咒的阿缇娅成为了罗马第一公民的母亲,可被鲜花和赞美的光环笼罩着的她别过脸哭了。
她赢得了罗马城内所有战役的胜利,却输给了远在地中海彼岸的异国情敌。
(其实一直不觉得阿缇娅在相貌和手段方面是差于埃及艳后的orz)然而阿缇娅终究是阿缇娅,被女神眷顾的她永远不会在别人面前失去那份天然的优越感和气势。
在凯旋仪式开始前,面对想要争做罗马国母的屋大维心机颇重的小妻子,阿缇娅的表现赞到掀桌。
“我可不管祭师怎么说,我一定要走在第一个。
你大概正在想着今后该怎么整死我吧?
不要忘了比你强的多的女人都曾和我斗,看看她们的下场。
”说着,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出了那扇缓缓开启的大门。
是的,即使那份骄傲有了缺口,阿缇娅也仍然会苍白着嘴唇换上她最美的服装。
奥克塔维娅跟在母亲身后露出同样胜利的笑容,也许在她心目中,只有那份绝对荣光才适合自己的母亲。
乌瑞纳斯和波罗的组合在本季结局部分总算又合上了拍。
在经历过许多风浪之后,二人之间的感情已升华到“你帮我照顾孩子,我帮你照顾孩子”的程度[罗马不愧是同性爱泛滥的国度=_,=,pia]。
“此人的忠诚已成为了恶习。
”屋大维这么评价带着“小凯撒”逃跑的乌瑞纳斯,然而他并不知道乌瑞纳斯之所以冒死保护小王子逃跑的原因并非为了安东尼,而是因为那孩子已是波罗唯一的亲人。
艾瑞纳和她腹中的胎儿被奴隶该娅毒死,而该娅最终也在向复仇女神坦白了自己的罪恶后被爱人掐死扔入池塘。
对于波罗而言,兄弟一家、自己的儿子和曾经的小主人已成为了他生命的全部。
他与乌瑞纳斯在埃及南部并肩作战的情景令人泪流不已,于是不禁又想起第一季中波罗被逼上角斗场,而最终乌瑞纳斯忍不住违反规定冲入场内陪着兄弟一起厮杀的镜头[泪流中]……“For the 13th Legion!
”身为百夫长的乌瑞纳斯和13军团的战士波罗这么喊。
荣耀属于罗马,而荣誉却只属于这般为兄弟热血战斗过的罗马军人。
但最后的最后,乌瑞纳斯还是死了。
身经百战的他是因为在沙漠一战中遭遇背后捅伤而感染致死。
窃以为这只不过是导演为了杀人而制造的剧情借口,至于事实真相,大概是因为导演说猪养肥了就是要拿来宰的=_,=。
此为结局令人不愉快之处。
那么自此,暂别罗马时代吧。
个人认为第二季比第一季精彩,看完第二季就马上找第三季什么时候出可惜的是HBO是因为收视率和投入不成正比而不拍第三季了,一季好几百万美元,而收视率还不如一些垃圾剧好,真是悲哀也确实看到有的人说太慢,看不下去什么的但是我每一集都觉得惊心动魄~真无奈
看到有人在问剧最后一集安东尼为什么要用这么吃力的方式,自己迎上剑自杀,而不是让乌瑞那斯直接捅死他,所以想说说历史上的安东尼是怎么自杀的。
古罗马人欣赏甚至赞美自杀,他们认为用剑刺腹的自杀方式最为体面,所以当时自杀的名人基本是用身体扑向剑尖的方式自我了断。
然而具体操作起来有失败的风险,自求速死是人的本能,所以他们偶尔也会找人协助自杀,而不是一定亲自动手。
前35年,安东尼在帕提亚兵败撤退的时候曾经在夜间遭遇哗变,他误以为是敌军攻入大营,所以要求身边的自由奴用剑把他杀死,再把他的头割走以免被敌军认出身份。
帕提亚,又称安息,今伊朗,是波斯人的国度。
之前前三头之一的克拉苏在这里兵败死亡后人头落入安息王之手,被灌了一喉咙烧熔化的金汁。
安东尼很害怕自己死后尸体会受辱,所以想出这个办法,打算快速有效地解决自己还不留后患。
这大概是因为用罗马剑自己捅肚子容易失败的缘故,或许是手臂不够长,又因为角度问题,抓剑鞘时使不上全力。
五年后,安东尼在亚历山大的王宫里自己用剑自杀时果然失败了。
苏醒之后却发现剑被一个卫士偷走了,喊叫挣扎了半天求人给他补刀,也没人动手。
最后他在痛苦中捱了很久才靠着流血慢慢死掉。
另外,当年小加图自杀时也是失败了,医生救治时他激烈挣扎,自己伸手进伤口里把内脏拉扯出来才死掉。
有他这个血淋淋的教训在,后面的自杀者自然不太信任自己的双手了,找人协助自杀才更稳妥。
总之,自己用剑捅肚子的死法既痛苦又容易失败,所以征帕提亚兵败的克拉苏和腓力比兵败的卡西乌斯都是叫卫士用剑把他们捅死的。
帝奥古斯都讳屋大维,罗马人也。
父屋大维乌斯,母阿提亚。
少读书,有权变,太祖深器之,常令在左右。
时太祖征高卢,帝母购白马欲献太祖,遂赴高卢,中遭劫掠,为保罗、乌瑞纳斯所救,遂友之。
斯妻与姐夫奸,育一子,罗密告帝,乃共诛奸夫,弃之沟渠。
前四十八年,太祖征希腊,帝母恐城乱,遣帝游学。
后太祖击庞培于法萨卢,大破之,回兵罗马,帝遂归乡。
太祖问安邦之策,曰“兴土木,与民生计。
增议员,以固法统。
”太祖以为然,擢大祭司。
前四十四年,布鲁图斯弑太祖,罗马城乱,肉食者皆逃,唯先帝不动,曰“布若弃太祖之道,必复大选,而其式微,不能守其位,实陷两难之境也,诸君何惧哉?
” 安东尼、帝母听其言,留罗马。
后如先帝言,布求和于尼,约为盟友。
尼与帝母善而欺帝,帝遂诣高卢,广幕太祖旧部,败尼于阿克兴,回师罗马,拜执政官,时年十九。
帝欲复太祖道,与西塞罗相恶。
赛遂联布,欲伐帝。
帝乃和尼、雷必达,肃赛及与布友善者,败布于腓力比,血太祖之辱。
帝与尼、达约为同盟,共主朝政。
帝据罗马,尼有埃及,达领非洲,三分国库。
又与尼约为婚姻,嫁长公主。
后尼私收贿赂,与帝有隙,遂迁尼埃及。
前三十二年,尼断埃及之粮,民怨鼎沸,帝遂伐尼于阿克提乌姆湾,大破之。
又密书埃及王后,谋戮尼,允之平安。
后乃杀尼献帝,帝邀后赴罗马,后知见欺于帝而自裁。
帝乃一统天下,成就霸业。
【菠萝鸡丁不加鸡居士批】罗马一剧,其精华在首部,而次部败于人设之崩坏。
次部之中,屋大维英雄之形象日减,而奸雄之形象日增,且智商飘忽。
时而少年意气,狂飙突进,以致孤立无援。
时而纵横捭阖,促成三家联盟。
时而诛杀贵族,贪财成性,暴虐无常。
时而临战好谋无断,见笑于安东尼。
全然没了首部中洞察时局、足智多谋的少年英雄形象。
余又观史书,觉非史实如此,实乃编剧铺陈不当所致。
维与尼之斗争,如不全然放在钱财之上,而关注元老院智斗,则维之政治谋略可彰,又不至授人以唯利是图之柄。
好了好了,我说人话。
最近看《军师联盟》,觉得中国历史剧写的越来越好了,英雄形象越来越鲜活了。
于是又搜了同类美剧看,发现只要国人好好写,英雄的形象其实并不逊于美剧。
尤其是那一抹天下情怀和对智斗的推崇,是美剧所不能及的。
美式英雄,如《勇敢的心》中的华莱士,他起义主要是因为妻子被杀,而《罗马》中的屋大维,他的战争则是为了证明自己、复仇以及财物。
可以说是枭雄之气盛,而英雄之气短。
(当然了,编剧对屋明显有批判意味)中西之雄区别在哪呢,其实就是胸怀而已。
中国人讲究成大事者不仅要精通权谋,更要虚怀若谷,有兼济天下之志。
西方的英雄更重勇武,敢于为情而战,为自由而战,为自我而战,便是英雄。
两者无论高低。
但因为文化不同,我还是偏爱中式。
曹操与凯撒,西塞罗与荀彧,司马懿与屋大维,有着类似的轨迹,但却有着迥然不同的精神。
包容与勇武,卫道与殉道,隐忍与复仇,在这两部剧,三对人中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很高兴看到好的历史剧,也很高兴英雄之幕群星闪耀。
PS:有剧透.内战接近结束,安东尼兵败逃遁埃及。
意志消沉的安东尼纵情酒色,甚至当屋大维的罗马士兵潜入之时,他浑然不为所动。
他给情人克娄巴特拉,埃及艳后演示猎鹿技巧的情节,简直是一个悲伤无力又骄傲的暗喻。
他搂着克娄巴特拉,手把手地告诉她:要在鹿最放松最惬意的时刻射它。
因为此刻,它的警惕最低,弱点最暴露。
安东尼一边说,一边观察扮演鹿的奴隶。
当“鹿”低头喝水的时刻,安东尼手松箭出,奴隶被无头箭射得哇哇惨叫。
喝水的时刻是最惬意的时刻,也是鹿最弱的时刻。
而旁边就是疑惑的罗马士兵。
安东尼知道此刻的纵情酒色的自己最虚弱,他也知道罗马士兵会在此刻潜入。
然而,他却将这猎鹿游戏展示给士兵们看,分明是在历史生命终结的时刻,无力又骄傲地向士兵证明自己的可怜残存的政治智慧与感知危险的本能。
看到第二集屋大维宣布发钱那段,我是这么想的:如果我不知道历史,我会认为这熊孩子简直是在糟蹋他叔公的遗产,设法成为安东尼的后继者而非与他直接冲突,岂非更好的获利方法?
但是我知道历史,所以我觉得这孩子简直太有魄力了,小小年纪就有着统治罗马的想法和行动力,他在短短几年内居然就能从一个一无所有的青少年变得和安东尼平起平坐。
安东尼一直忽视他,最后被他打败也是必然。
这就是先入为主的人物印象对人的影响啊。
如果你认为一个人是天才,那他做的一切都是神来之笔,都有他的道理。
如果你认为一个人是傻瓜,那他做的一切都是愚行,都是瞎JB乱搞。
所以人们总是无法理解那些天才,一开始嘲笑他们愚蠢,等他们成功以后又称颂他们的伟大。
造型太差,演员没气质,看不下去
没看到最后 追不下去了
真TM想不通为什么要一直穿插那个垃圾贱男叫什么乌瑞纳斯的!第一季还没有觉得他很讨厌,第二季就真的恨不得他马上去死!只要放到他的部分马上快进啊啊啊!!他的朋友波罗对他那么好那么死心塌地那么关怀备至!他呢?无时无刻不表露出他的自私愚蠢恶心犯贱自我自大煞笔一个!波罗才是真的朋友!
罗马共和国末期屋大维接棒凯撒力图开创帝国的背景,依旧是那两个小人物,却隶属于两个对立的阵营。已经极力弱化战争突出史实发展,剧情节奏发展不错,女人间的复仇占据主导地位令人唏嘘。
节奏太慢 该详实的地方不详 莫名其妙的大跳跃
比起第一部来说毫无新意,新的题材,比如罗马治下的犹太人也讲得不好。缺点包括脸谱化的人物,空洞的剧情,把罗马共和末期最精彩的14年压缩到10集而又看不出对时间的交代,以及将一切主题拍成家庭伦理剧的倾向。
不过第二季剧情还是很不错的,虽然相比第一部有所下降1.屋大维成年演员选的不够好,总给人一种呆呆的感觉,单独看还好,不过和安东尼等其他角色对比,演技给吊打2.安东尼在恺撒葬礼上演技没拍出来是个遗憾,毕竟安东尼通过这次演讲,把共和派赶出了罗马,及其能体现他作为后三巨头的实力,而且安东尼演员演技相当出色,演出来效果肯定很好3.后面剧情赶的太快了,可能这是因为五季被砍成两季有关,比如后边安东尼爱上埃及艳后就通过了一集时间,完全给人一种安东尼是渣男的感觉,如果不是安东尼炸裂的演技,安东尼人设真的会有点崩。
2013.01历史剧的话值得给满分了~权利斗争的路上即使胜者也内伤啊~~Polo真正的胜者啊~~!!
第二部就有点弱掉了,始终是电视剧,嫩得伤
真的一星都不值野蛮 狗血 削弱所有政敌形象 重点全是些狗血小阴谋剧情 大的战争政治一带而过那么多人说最后一集好看,看完也不觉得,真的烂剧
m2195:权谋清晰。有智慧,有尊严,有情有义。屋大维,天选,狠!比第一季好,人物很立体。
最后的安东尼,真的好man!
后三头像谐星,很希望安东尼每天都殴打屋大维。。。
more than love
两条线的结构还是蛮好的~那个时代的西方人,好脏的感觉……
一如既往。
大胆倒是大胆,看也能看,但感觉又不能信,食之无味。大场面这一季倒是出现了一次,其他的都小气得很。
好多美乳和PP~
赶进度就跟赶死似的,从头到尾都是二胎少年屋大维和他干哥兼便宜爹兼妹夫安东尼在掐,总之就是各种 boyish 。
比第一季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