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玩世不恭的少年成长为一个符合世俗标准且明白责任为何物的男人,这是很多青春电影的典型主题。
《好景当前》也没有例外,或者说,它没想搞出意外,就想讲述这样一个标准模式的故事。
2.有趣的是,电影在一半的时候进行了一次对折式的反转。
男主角Sutter原本是个放纵而懂得享受当下的人,他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考虑未来也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女主角Aimee是被家庭困住的乖乖女,从未想过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初,Sutter是Aimee的老师,教她说脏话,教她喝酒,教她对母亲说不。
但在是否要与生父见面这件事上,两人的关系突然反转。
Sutter变成了腼腆害羞的学生,Aimee成为了强势的老师,一步步推动着男孩踏上寻找父亲的路。
3.这个对折反转设定十分顺畅、巧妙。
Aimee的自我成长和对于“我”的概念的认定,没有被刻意的突出,但在让男友去探望生父的事情上,转变一触即发,这本身就是成长的标记。
坚定、自信,甚至在某些选择上可以成为他人的“导师”;同时,Sutter突然而至的弱势和犹豫,也真实地反射出了一个尚未走出青春期的孩子,在强装的玩世不恭下面那些真实的柔软。
这一次反转,让两个孩子在生活中彼此成为对方的成长导师,他们让对方成熟,也抚慰着彼此的疼痛。
这比那个只知道让学生做题的几何老师,不知道要强出多少倍。
4.男女主角两个演员的选择很与众不同。
饰演sutter的男演员,相貌过于平凡,身材过于松垮,完全配不上那种花花公子应有的硬件标配;女主角倒是有着剧本设定中的温婉气息,但她的眼睛总让人觉得和盲人有某种隐秘的联系。
Aimee身上有一种近似三从四德的怪异气质,甚至在遭遇由男友造成的车祸之后仍然毫无怨言。
她身上有上帝人格,这种设定有些失败。
5.这部电影中,“父亲”这个角色实际上是彻底空置的。
sutter的父亲出现了,但其实仍然是消失的。
他从未和酒吧里的身份暧昧的女友说起过自己有一个儿子,在与儿子失联多年后,儿子主动找上门的当口,他却仍然沉溺于酒精而把父亲的身份丢掷一旁;而Aimee的父亲吸毒去世,在她口中,这像一段事不关己的平淡故事;Sutter打工的服装店老板其实最像父亲的角色,Sutter也不时开玩笑问道“你什么时候收养我?
”但他最终仍然解雇了Sutter,把自己的身份还原成单纯的上司。
6.Sutter与自己的生父相见后,几近崩溃,真正的原因并非是父亲对自己的冷淡和他不堪的经济状况。
更多的是,Sutter突然在父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父亲是他的一个残酷镜像。
他自己对未来毫不在意,缺乏责任心,这一切在青春期呈现出的是浪子情怀,甚至有某种迷人的特质,他的前女友就是被这样的不羁所诱惑,但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将会是一场灾难。
他终究会成为一个潦倒的中年男人,邋遢、肥胖、贫穷,被所有人厌恶。
他看到这些,才真的开始被触动,这比任何说教都更加有效。
7.Sutter的前女友是一个“人生标准化范式”,青春期的随心而欲,一场场party与欢爱,与浪子情怀的男友缠绵悱恻,临近毕业,开始投身于学生会主席的怀抱。
毕业典礼上,她对Sutter说,“你永远是我最爱的前男友。
”这句话意味深长,她用一个“前”字把最爱留在了青春的相框里,奔向了象征着成熟、责任和秩序感的学生会主席。
那位黑人学生会主席的几笔出场十分点睛,一个充满着中产阶级感觉的“小大人”。
谁会在20岁的时候创立一个慈善团体呢?
这需要多少与本能和年龄相悖的家庭规训呢?
8.导演还是选择用浅显的方式表现了Sutter的成熟,比如在大学申请信中删掉了那些他自以为可以标榜特立独行的脏话。
最后一幕的设计还算主流片里的小小野心,没有确定的交代。
Sutter和Aimee见面后的尴尬不仅仅是重新面对彼此的尴尬,更是两个少年真正进入成年世界后,必然面对的更广义上的尴尬。
好景當前這個名字是一個期許,很難有人做到不顧過去,無視未來,只享受現在。
片中的男豬腳即是這樣的。
被前女友甩了還念念不忘,和母親一起生活卻一直想著沒有印象的父親......前去和父親見面才知道父親是一個不值得自己掛念的人,失望至極竟把氣撒在女友身上,把人家半路扔下。
最後認識到了好景當前,未來只得靠當下來幾累,會到女友身邊,但我完全不相信他做得到,正如我不相信有人做得到一樣。
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青春片之一,編導的水品以及表演的水品都叫一個出彩。
兩個演員在好萊塢應該是才起步,可已經做得比很多前輩好了很多了。
今年那個日本的神馬重八,還有天朝的致青春在本片之前顯得有多裝逼就甭提了。
男人的YY真他爹的horrible。
失恋了遇上了好女孩,还成为了好女孩的第一个男友,不得不说男性的处女情结真有够好笑的,接着,女孩还在你的帮助下成功上了大学。
全程一直在想我到底为啥要看这个傻逼的电影。
说实话,女孩不幸的根源就是男权社会中的男性,现实生活里,别说这种帮了,遇到的基本都是像她父亲那种事后跑的渣男。
怎样,拍出来给女生看,你会遇到一个虽然表面上很烂但实际会帮你的男生?
然后让女生把这种恐怖的鬼故事当成童话,真的无语。
欧美的家庭故事大多都是子女去找寻父母,而中国式的孩子大多数是极力逃脱父母的掌控,真的好讽刺。
虽然单亲母亲一个人养育两个孩子长大成人,但她就只能得到孩子的控诉:你是不爱我的,你是不关心我的。
一个不负责任的爸爸只要记得一些莫名其妙的事,你就觉得是爱你的。
如果结尾不是把父亲刻画成自私不负责任的形象,那母亲就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坏人。
男的真的很好为人师啊,对着女主就是一通输出,说实话,现实生活里那样爱学习的好女孩根本用不着谁帮好吧,但是像被男主那种bad guy害了的女孩我倒是时有听闻。
最后真的非常无语非常想吐槽的就是:男主送的礼物居然一瓶酒,我真的觉得导演在发癫,现实中你这么做看会不会挨巴掌就对了。
最后,这男主也太丑了,就算导演再怎样想把他拍成一个风流倜傥的颓废青年也是无济于事,看的时候,望着一张扎克伯格的脸,实在有点奇怪。
高中生Sutter(迈尔斯·特勒 Miles Teller 饰)不学无术,爱泡妞、爱喝酒,同学都把他当笑话看。
女朋友Cassidy甩了他和学生会主席在一起后,他不仅喝了很多酒,还醉驾,早上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Aimee家的草坪上。
Aimee(谢琳·伍德蕾 Shailene Woodley 饰)和Sutter不同,是一个认真读书的女孩,和妈妈还有继父住在一起,爱看科幻小说,没交过男朋友。
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人竟产生了奇怪的交集。
Sutter让Aimee帮她补习数学,Aimee欣然答应。
两个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共同分享着彼此的青春。
然而毕业在即,Aimee就要去费城读书了;两个年青人也有着各自的家庭问题。
他们将如何走向明天?
好景当前,活在当下,意在正视自己的人生,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活出精彩,而不是一味的摆烂,且行且珍惜,好好活吧看完电脑上厕所时脑子突然蹦出来的,虽然我觉得挺有道理的,但是我还是做不出行动,也许我也得跟sutter一样经历点什么吧,aimee19岁还没有前男友,我都20了要😒
Kintsugi暂无评分拉娜德雷 Lana Del Rey / 2023that's how the light shines in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
(芷宁写于2014年3月28日) 影片《好景当前(The Spectacular Now)》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美式青春片,它似乎不是颜控们的菜,也不是喜欢混乱搞怪青春片观众的菜,更不是期待多角青春动作爱情片观众的菜,它是一部要静心观看的影片,比之青少,它似乎更适合成年人观影,因为“《好景当前》比它看上去要有深度得多,迷人、慎重并且对于年轻人的痛苦、困惑和不安心态作出了令人信服的描绘。
其缓慢的节奏对于青少年观众来说不太容易接受,但它是一部有价值很诚实的电影。
” 当然作为反映青少境况的影片,出现校园舞会、搭讪套近乎这样的场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不过,本片中的青春模式只是它不算注重的外衣,它的内里是”一部罕见的真正拥有灵魂和感觉真实的青春电影,它表达了对于未来一种迷惘懵懂的情愫。
”仿佛对青春的回望与回味,影片《和莎莫的500天》的编剧斯考特·诺伊施塔特和迈克尔·H·韦伯用敏感而多思的笔调,提炼出了一段青春迷惘的伤感故事。
毛姆说过:“说青春是幸福的,这只是一种幻想,是已经失去了青春的人们的一种幻想。
”片中的青春和爱情、家事和心事都充满了苦涩又甜蜜的滋味,如果非要分辨其比例,似乎苦涩要多于甜蜜一些,这种苦涩还偏青涩一点,这似乎正是青春成长的味道,等人们终于懂得去品味的时候,都已经年华老去。
片中的高中生Sutter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他的迷惘期并不短,他似乎“丧心病狂”般的过着只有今天不想明天的生活,有醉生梦死青少版的嫌疑。
无疑,处于关键时期的Sutter需要寻到一条通往未来的路,而这条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站是要寻到他那离家N年的父亲。
父亲的缺失是Sutter成长期的重要病症,他言谈中所有的关于父亲的美好想象都暗示着他的渴望和期盼。
就像每段寻都需要一个契机一样,机缘巧合下,品学兼优的好姑娘Aimee成了Sutter的这个契机。
Aimee完全不像是盛产问题女孩的美国制造,于学业于家庭于品行于爱情,她都无可挑剔,这样的姑娘,搁美利坚就是要被同学们合伙孤立的对象,故而被一群习惯了吵闹的美国青少观众不喜欢,也属正常。
影片被呈现的充满了一种怅然的情绪,在闲散的高中生涯中,虽然没有紧迫的节奏,却能让观众感觉到时光的脚步,似乎暗示着留给Sutter迷惘徘徊的时间并不多了,其中Aimee的大学意向和Sutter的滞留不前,都像是时钟的重音般宣告着青春的短暂一去不复返和两人之间隐隐的危机。
该片也在每个节点处闪烁着才智和温情,但那种温情是要经历挑战的,当寻找告一段落,当所有美好的幻想都极速零落的时候,成长的痛不可避免的袭击着这对小情侣。
有些人的人生注定要比他人经历得多,而且必须经过最深的痛,才能获得必要的成长。
不论被动还是主观,不论意识层面是否达到了观众希望的那样,起初不愿意就很多问题作出答案的Sutter终于安心坐下来给出了他的回答:“我生活中真正的挑战和挫折还是我自己,一直都是我自己。
我没有一天不在害怕着,害怕失败、害怕令人失望、害怕伤害和被伤害,当我隔绝了痛苦,其他一切好事坏事也都被我隔绝了,到最后我一无所有。
” Sutter终于想通了,也终于过了自己这一关,不论当他赶去面对Aimee时,Aimee的境况如何,他都已经明白——活在当下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更好的,是珍惜眼前的每一天,因为今日不会又重来。
今日不会又重来,青春是一场易散的焰火。
当人们真正懂得青春时光的意义时,青春已经离去很远很远。
(杂志约稿)
这个结局我很喜欢。
萨特,一个玩弄感情、不务正业、油腔滑调、玩世不恭的高中生,总喜欢拿着大大的饮料杯嘬着上面的吸管。
女朋友因为一点小误会和他分手后,喝的酩酊大醉,开着车狂飙,在一家院子里睡着了,宿醉之后迎来了一场改变他人生的爱情。
萨特和艾米真正相遇是艾米在送报纸的途中发现了睡着的萨特。
艾米和萨特在同一所高中,艾米知道萨特的名字,而萨特却不认识她,我们似乎都觉得艾米和萨特不是一路人。
因为艾米和那些妖艳贱货不同,她单纯、美好、善良,甚至每天早上五点起来帮妈妈送报纸却没有任何怨言,而以为艾米是刚刚从派对上回来的萨克连把妈妈容易发皱的衣服挂在衣架上这件小事都忘记了。
当萨特插科打诨的说知道艾米的名字却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时,艾米也只是抿着嘴笑。
艾米不是那种在人群中一眼就能发现的女孩,她不会喝酒、不会跳舞,感觉自己没有任何经历、任何特点,萨特一开始不屑于承认对艾米有好感,和她约会也只是在可怜她。
萨特竟忘记了要和艾米一起吃午饭,而艾米和萨特吃午饭时却把参加法语协会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萨特请艾米帮他补习几何,艾米爽快的答应了。
可能艾米从那天清晨相遇就已经爱上这个教她说脏话,和妈妈争取上大学的权利的坏小子了吧,随着接触的加深,萨特也渐渐的爱上了这个宽容的姑娘,不再为了使前女友吃醋把艾米带到派对上来,他为艾米精心准备礼物,那么一个大条的人竟然用报纸仔仔细细的把礼物包好。
他的梦里都是艾米,他开始大方的和朋友承认,他是真心喜欢艾米,和艾米说几句话后就知道她有多漂亮。
萨特听了艾米所设想的在费城的美好生活后,也只是敷衍的答到,很好,很好。
因为他就是一个觉得有车,有工作,有美女陪,还要上什么大学的人,他不想和艾米一起过那种积极的生活。
萨特开了三小时的车去看了爸爸后,爸爸那种高大完美的形象在他心里彻底崩塌,他一直不愿意相信妈妈对爸爸的否定评价,全都是真实的。
他一时间难以接受,觉得没有人爱他,觉得艾米的善良与此情此景格格不入,他说了伤害艾米的话,他甚至把艾米推下了车,结果艾米被路过的车撞了出去。
如果这就是结局,那也太残酷了些,还好,不是。
包容一切的艾米必然没有责备萨特,她只是抱着萨特说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不要影响我们去费城。
经历了这些的萨特稍稍成熟了些,然而并没有长大。
他坦承的对待打工的老板,想必放在以前又要油嘴滑舌起来。
他按掉了手机,远远的忘了一眼车站玻璃窗内正在焦急等待他一起去费城的艾米后,开着车扬长而去。
千万不要这样结局啊,还好,不是。
萨特说,人们一直都希望他能长大,而他不是不想长大,只是害怕长大。
可能是受到父母的影响,萨特对待婚姻非常的消极悲观。
而艾米却认为婚姻是很美好的,她说将来会和丈夫住在牧马场,她为宇航局工作,他的工作则完全不同,这样就能互补,他们会有共同点,但也有各自不同之处,这样生活就不会无聊。
对生活充满希望,怀揣着梦想艾米改变了一直惴惴不安的萨特。
萨特害怕失败,而不敢去努力,害怕伤害别人或被别人伤害而不敢真正的去爱或恨,害怕失望,害怕承担责任。
正如马库斯对他的评价,他不是一个不正经的人,他只是胆怯啊。
人长大,往往都是一瞬间的,萨特的自我封闭,不仅隔绝了痛苦,也隔绝了美好的一切,终于他决定敞开心扉了。
原来长大真的是人必经的溃烂。
活在当下本没有错,但除了当下,也要考虑到明天,我要开始过得充实。
这句话说得很好,也送给自己。
他开着车,和艾米在大学校园相遇,艾米脸上又是那一抹熟悉的笑。
好景当前,未来也是。
大结局,这个结局我很满意。
竟然只有两篇影评,冲动之下就敲键盘写了起来。
题目借用了刘同那本书的名字——谁的青春不迷茫,尽管没看过这本书,但想着这标题说得确有其意啊。
有点偏题了,让我把自己拉回来。
《好景当前》,男主角Sutter。
影片一开始有这样一个问题:“描述一次在你生活中经历过的挑战、困难或者不幸,描述你从中得到的教训并说明它为你的未来积累了什么。
”Sutter有些犹豫,不知该写些什么,他想到唯一令他觉得是“不幸”的,便是前女友的离开。
但其实最后他也没觉得这是什么不幸,因为让自己痛苦不是他风格。
这也太放荡不羁了吧,但是青春的时候不放荡何时再放荡呢?
为了获得心理平衡,Sutter当夜便去把妹。
隔天在不知是谁家的草坪上醒来,而且被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叫醒,也就是我们的女主角Aimee。
一个顺从母亲五点起床帮她送报纸,从没参加过通宵聚会的姑娘。
虽然Aimee不是第一眼美女,但实属耐看型,顺理成章做了好姑娘。
后面的故事说俗套也不俗套,Sutter从起先口头上说帮好姑娘摆脱坏妈妈控制,但深交后被她独有的特性吸引。
中间还有故意借Aimee气前女友,没想到夺了Aimee初吻。
想着如果和她深入交往下去,必定要解决和前女友的关系。
未料前女友已经过了只是玩玩的心理状态。
最后,Sutter决意和Aimee正式交往。
甜蜜的小俩口也将甜蜜进行了到底。
转眼毕业,Aimee被费城的一所大学录取。
好姑娘就是好姑娘呀,自力更生。
但她强势的妈妈让她有些迟疑,谈判的条件是Sutter鼓起勇气去找亲生父亲谈谈。
Aimee做到了,Sutter也找到了父亲的地址。
见面后,Sutter心中树立的美好父亲形象完全坍塌。
我想Sutter心里一定无所适从,当听到父亲说是自己选择离开的,搪塞离开的理由是和母亲的不合。
多么不负责任的父亲,最后竟然还让Sutter在自己住的地方等了超过一小时也没出现。
我相信这件事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让这份青春的迷茫愈发显得茫不知所错。
Sutter和数学老师的对话,也道出了自己的迷糊。
他不知道想不想毕业,不知道该不该向前看,他问老师快不快乐,也没有得到回答,只有那若有所思的神情。
心爱的姑娘在站台等自己,最后被催着上车。
喝醉了也把自家的邮箱给撞了,对着母亲大吼,所有的情绪径直冲上脑门。
也就是在那么一刹那,当经历了所有好的坏的、可有可无的事时,仿佛就醒悟了过来,仿佛看清了未来的路该如何去走。
再坐在电脑前,面对影片开头同样的问题,Sutter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我生活中真正的挑战和挫折还是我自己,一直都是我自己。
我没有一天不在害怕着,害怕失败、害怕令人失望、害怕伤害和被伤害,当我隔绝了痛苦,其他一切好事坏事也都被我隔绝了,到最后我一无所有。
”“活在当下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但更好的,是珍惜眼前的每一天,因为今日不会又重来。
”明白这之后的Sutter驾车去费城找了女友,他们后来的故事会如何,我只希望他们能重拾那份甜蜜。
总是该去爱、去痛、去尝试,可能谁都没你跌得那么头破血流过,那也是谁都没你能体会当中的笑和泪。
生活中总有这么一种男孩,他们没什么宏图大志,但也不干什么坏事。
为人聪明,待人真诚,本性善良,朋友圈子大,是聚会当中不可缺少的人物。
正经的女孩会觉得他们言之无物、生活没追求,有这么一种男朋友可好,但是若要发展成为伴侣恐怕不会考虑。
剧情介绍里,用“不学无术”来形容Sutter未免偏狭,他身上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的。
一是发自内心的博爱。
博爱的人才会做到真正地关心他人。
得知Aimee喜欢看glaming planet这本书之后,Sutter不经意路过书店捎上一本,读了一整夜。
不久后的聚会,他在众人当中,通过书中的情节,帮助Aimee打开话匣子之后,静静地走开,唯“暖男”二字可形容也。
现在知乎上很多人表示出对泡学的兴趣,但是电影中的Sutter反泡学的人所言的,“走心的”。
二是和人打交道的能力。
在领带店和客人的互动、为朋友的约会助攻,不知道是得力于角色设置还是演员本身的说话风格如是,我觉得Sutter说话真的让人很舒服,不刻意,不骄傲。
(忍不住说一下,虽然他学习不怎么努力,但是这种人可以成为很出色的销售。
)作为以上两点的总结,我想用Sutter母亲的几句话:“他(父亲)只爱他自己,心胸狭隘。
但是你不一样,你爱所有人,你是我见过心胸最宽广的人。
(You have the biggest heart of anyone I know.)”正因为心胸广阔和上面所说的博爱,他不会得意忘形于自己的社交手段以及讨人喜欢的能力。
他对一切都似乎表现得“事不关己”,但是电影的尾声也给出答案:因为害怕失败、令人失望、受伤和伤害别人,而去隔绝所有的感情,无论好与坏。
(这段台词让我想到了另外一部电影detachment。
)之后Sutter选择了乐观面对,”除了好景当前,我明白还是要思考明天“。
大团圆结局。
不少校园电影都呈现出美国高中生如何地荒诞、颓靡、淫乱,但我相信现实不止这些,每个社会都有靠谱和不靠谱的一面,而电影作品想要表达“改变”、“成长”这些命题,本片给出一种其实可以不走极端的方法。
你瞧,Sutter从来都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大吵大闹。
值得思考的是,为何美国人把中国年轻人普遍在临近大学毕业时才去思考的人生问题,在大学入学前就已经规划好?
最后,对于豆瓣的评分我只想说,”编剧,我懂你!!!
“
翻了翻评论,发现评价毁誉参半,觉得有必要说一说,看电影是一个很主观的感受,看什么电影是需要不同的环境和心情,动作片大场面的适合影院看,有些喜剧片适合两个人窝在沙发看,而有些片子只适合一个人看。
这电影适合四周静悄悄的,关上灯一个人看,如此才能把全部心绪都投入进去,为之欢喜为之伤悲,看电影就和看小说一样,当有了代入感后感受到主人公的欢喜伤悲,那么对所谓的故事情节或者人物之类的都不再关注,重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主人公的欢喜伤悲。
而这部电影就做到了这一点,给了我极为难得的代入感。
不想评论故事的好坏对错,也不想说什么成长烦恼之类的青春问题,这些东西实际上千篇一律,每年那些多青春电影说的都是差不多的话题,所以情节不是重点,重点是片子能否把情节描述的让人看的懂,让人感同身受,如果做到了那就是成功。
这片子对于我而言,就是做到了。
建议后来者挑选好恰当的环境和时间观看!
观影环境真的很重要!
真是老了,对青春片再也消受不起。
什么玩意啊,就看一群年轻人装模作样成为成年人,反而显得更不成熟。
因為《戀夏五百日》的編劇看的,結果整個就是充斥廉價感的《壁花少年》。
女主角头发挺好看的
it's real, authentic and sincere about family, life and love
Shailene Woodley真好看
成长ing
舒服是舒服,但缺了点什么
主要想看这个,因为看是同一个导演就把酒醒时分连着一起看了,更喜欢这部。还是有酗酒作乐的元素,但是故事放在了青少年的世界,穿插在两个破碎的家庭,成长之痛等等捆绑在一起看着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但是亮点不多,也没特别之处。★★★☆
片尾曲song for zula不错
Shailene Ansel和Miles 演完情侣演敌人,演完敌人演兄妹,演完兄妹再演情侣...
看的好闷,不过男女主人公都是家庭不太美满才内心更柔软,走的更近。那个爸爸也真是够了奇葩,难怪一直不让他知道他爸的存在
因为《Song for Zula》看了这部电影,标准的美国成长青春片,亮点新意全无,结局还很生硬。
不完美,却打动我。女主五星!
几次想点叉...
shai, u r really tall and beautiful.
简简单单活在当下 着眼未来
有时候只是一个机会就可以改变人生 失去不一定就是坏事
不算清新,倒也没世俗。
最简单的成长故事,能与过去的时间有小小的共鸣,当下足够酷了吗?那未来呢?是在自己营造的世界里固步自封,还是跟着时间继续走继续去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