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湾湾近些年来的剧,很多都很不错。
最起码没有那么厚的滤镜,演员皮肤纹理很真实。
或许剧本/故事哪怕讲的不算十全十美,但是总能点出非常深刻而又现实的问题。
我最最最喜欢的一点,很多中国湾湾剧的片头,不唱歌,基本一下子就开始走剧情,我真的超爱这点!
无论如何,所有的故事里面女性总是相对更疲惫,受到束缚更多,总是被外界干扰的一方,可悲!
第一个故事,爱情不是靠猜忌和怀疑,外物再智能,感情是人独有的。
以及,一个女性不要房车,只图男性逗她一笑,每天收拾家中大小事务,就这样还要被猜忌。
第二个故事,虽然我支持女性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一直依靠爱情来追求自己的梦想,确实太自私了。
爱情是爱情,爱情是纯粹的,所以谈恋爱很美好,但是婚姻不同,婚姻涉及到太多方面,经济独立在婚姻中太重要了,否则金钱被轻易剥夺后,不独立的那一方将寸步难行。
其次,两个人之间如果一个一直进步,另一个只能是相对退步了。
第三个故事,中消症让我很不舒服,现实中怀孕后反而会让女性憔悴。
不过也提醒了女性朋友们,别"跟风"啦,孩子不是"解药",人生短短几十年,多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多好!
其次,哪怕剧中此病只是一个假设,现实中也有很多女性像被货品一样挑挑拣拣。
女性朋友们,早点觉醒吧(包括我本人哪怕已经意识到了,现实中还是会不自觉的厌女和被男凝束缚),唉。
最后,相比中消症,无精症倒是个不错的东西。
第四个故事,看到开头我就有些窒息,然后不想看了。
看到老公回家,老婆让他接孩子,他忽然问有什么好处,还说要不让孩子不上了。
好窒息,这就是大部分男人,难道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吗?
同事在家聚会,老婆忙里忙外,老公坐稳如山,这是大部分家庭的常态吧,别人夸一句好贤惠,这真的是女性想要的吗?
家庭主妇真的是真心相当家庭主妇的吗?
主妇当久了,真的会失去自我。
很多家庭主妇全身心都在孩子身上,从而无法跟上时代步伐。
很多孩子反而会感觉压力过大,老公会觉得啰里啰嗦。
为什么父亲很少啰嗦,传统的解释是沉默的父爱,我不否认这点。
但同时,大部分父亲对孩子的了解远不如母亲多吧,他什么都不知道,很多都不上心,那不就只能沉默了吗?
女性处处在被无形pua,无论是孩子,老公,婆婆,自己的爸爸妈妈,甚至姑嫂等等。
女性,何苦为难女性!
第五个故事,只想说一句:她们都好美!
最近在看台剧《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两集一个故事的单元剧。
先写我最喜欢的第三个故事,因为它实在是,太有《黑镜》的感觉了。
“不听不说不看”项链
甚至可以控制其他人高科技产品结合不断“反转”,把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将悲剧的核心藏在喜剧的结尾里。
故事的背景设定是,35岁未生育的女生会患上“中消症”,即“消失的中年”。
一夜之间变得衰老,从青年时期,直接进入,布满皱纹的脸和体弱多病的老年时期,还有面对急剧缩短的寿命。
女生面对这样的困局,要么通过人工试管,要么赶在35岁以前,选择结婚生育。
极少的一部分人,不愿妥协,主动或被动地走向了已知的结局。
剧里的两大矛盾,也是现实里的两大冲突:1.自我和社会2.亲情与爱情
女主最后的那段话,“我压抑着,亲情和爱情,我怎么选?
我可以选吗?
我不能,我不能!
”
于是,她戴上了“不看不听不说”的项链,用结婚生育葆住了青春,却活得像一具行尸走肉。
她说,“这些都不能改变,这就是我的人生,我的命,我接受。
”故事的最后,她的爱人去世了,但在她的眼里,她现在的丈夫是她曾经爱人的模样,她听不见他在说什么,她也不关心他在说什么。
她眼里的爱人模样,但喜欢拼图的是她老公她拥有了青春,就不能再奢望拥有那份爱情。
看着眼前的“爱人”,她眼里有泪,却也笑了起来。
在那一刻,我理解了什么叫“科技改变生活”。
电话视频里,穿蓝黄条纹衫的是男生现实生活里的女性,面对“大龄未婚”“大龄生育”也是时刻绷紧了那根线,像是在尝试在高空,走钢丝。
这些话,由年长的女性说出来,更加讽刺我们被社会定义的成功和幸福、家长期许的完整与美满,裹挟着前进。
面子比女儿重要我们不也是在“自己想要的”、“父母想要的”、“社会想要的”,这三者里做着选择与决断。
麻木地活着,或是,清醒地痛苦。
我们又何尝不是剧中人呢。
这个故事又矛盾又充满对女性的恶意,中消症?
不生育就提前衰老,不止是面貌,还有健康寿命。
如果现实真的会有中消症,那么只会更糟糕,这将不是生育的问题,是女性整体的消亡,因为生女孩还要面对这样不可抗拒的疾病,生男孩的会更多。
故事讲了几个角度:年龄门槛不生育便会得提前衰老死亡的病为了避免衰老生育造成弃儿传统婚姻繁育和医学介入繁育婚姻就是角色扮演,AI为角色搭建不听不看不说,甚至可以幻视。
女性消费,打疫苗会秃还要去消费假发。
还有为了单身怀孕,选择人工或者一夜情的消费女性因为亲情放弃爱情(甚至恶意到百合的感情)这个故事真的能全方面恶心到女性了,包括得了中消症只能去为流浪狗找领养而告别社会工作的生活。
简直是包裹科幻的一杯彩虹呕吐物,看完真的很不爽。
果然男性视角的意淫是多么无趣和幼稚,擅长抬高包裹自己,真的有需要菊花疏通剂。
这个故事是垃圾
可能因为自己近几年的生活没有那么大程度的变动,所以两人之中更能共情丈夫的处境,害怕自己一成不变的生活被万里之遥不断变化的妻子儿女远远落下,想出来先斩后奏的昏招连女儿都知道,如果自己要离开,就不该在这么远的地方跟一个男孩子有感情上的牵扯。
没法认同这故事是个“连自己都不爱怎么能爱别人的”问题,她不过是爱她丈夫和她父亲不及爱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罢了。
而且说实话,现实生活里我真的见过对别人比对自己还好的人,既没有偏执也没有变态。
家务劳动不是免费的,可是拖延了五年都没有谈妥共同生活的问题,是不是早就该考虑离婚,让男方以抚养费的形式支付这笔钱,而不是在情感和财务上都纠缠不清。
最不该的就是让男方保持着她会回国的期待,其实她现在说积累两年英国的工作经验就会回来,两年之后大概又会说不能把早已习惯英国生活的儿女强行带回国、或者把儿女单独留在英国自己回国。
就像她对前男友的态度,很难说完全是前男友自作多情吧,她自己也是一有什么相关问题就找人家倾诉、帮忙。
还有她也真的逃避了对失智失能的父亲的照料,连偶尔回国同桌吃饭,也都是嫂子一直给爸爸喂饭擦嘴,她漠然看着,像个不常走动的远房亲戚。
知道自己丈夫一直在支付父亲养老院的费用后,她的反应很像恼羞成怒,像被戳破了自己没有承担赡养责任的真相。
相比剧情的走向,更好奇如果她没及时拿到英国的工作机会会怎么发展
《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因为不想看异性恋的故事 特意等到这几天沙之书出资源 只看最后两集 结论就是 等得值当萱萱告知母亲自己的另一半佑洁有外遇时 我下意识以为操着台语看似传统的母亲 会和所有的东亚父母一样 说起那句让人厌恶的话:找个男的就好了啊 找个女的搞什么乱七八糟的但是没有 根本没有 她母亲说:当初说终于找到了结婚的对象 爱得死去活来的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 出了问题 你就当作是两个人的难关 两个人一起解决啊…在你眼里 我偏爱佑洁 那是因为我感谢她保护你包容你…妈妈的说法显然是否最优选另当别论 我感叹的是 在我们还讨论「该不该向父母出柜」这样的伪命题的时候 在我们仍在小心翼翼划分阵营的时候 在我们还想形婚是否必要等等这些初始问题的时候 在我还会下意识自我阉割 认为影视作品里肯定会有厌同行为的出现以防止“失真” 的时候 她们早就已经跨越障碍 抛却了莫须有的偏见 达到了社会制度和观念层面的认同和共行 认真 大方 恳切 不排斥不排异地讨论起 所有关系形式之下 个体的困扰和苦恼我当然知道在东亚社会现实里 这样的场景有多么梦幻 但最起码 我可以在影视作品里 看到理想和现实并行依存 看到同性伴侣不再作为「闺蜜」出现 在镜头和台词里 不再是无脑齁甜 而是有肉体和精神的触碰交集共振 不是再说什么「同性才是真爱」这样看似尊重 实则讽刺冒犯的无知无礼的刻意划分定论 她们呈现的 是同样的真实 同样的赤裸 同样会因为脆弱自私而摇摆 同样会愚蠢妥协 同样会为了孩子步步为营 同样会胆怯隐瞒欺骗…刻画所有性关系群体时 注入人性 而非捧上天也非踩入地 这是最大的尊重 最实际的平权行为而这些 对面似乎用这剧的最后两集 完成了理想的建模
基于科技背景的婚姻故事。
事实证明,科技不能改变婚姻。
圣筊:1⭐,男性意淫片,我给男主邦邦两拳,你信不信。。
尾号1314:3⭐,拜托女主更自私一点🙏🏻恭请光临曾贾府喜事:4⭐,顺应本心活出自己想要的短暂却精彩的一生,与顺应社会与所谓“自然”成为父权制牺牲品、将自己物化成生育机器,你会怎么选?
梅莉:5⭐,真实到恐怖,与很多人相比几乎算是好到虚假的丈夫(不是说他好,而是说现实中的丈夫只会更让人窒息),绝望到令人无法呼吸的婚姻。
恐婚恐育绝佳宣传片。
『原来相爱的终点是责任制。
』简直完美切合梅莉。
沙之书:3⭐,我其实也一直有在思考婚姻、亲密关系、出轨的问题,毕竟让一个人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我觉得是很难的一件事;可是在走入婚姻后,再遇到喜欢的人,就需要好好考虑了。
这个故事中最让我难受的是佑洁被发现出轨后,她没有任何后悔,对原配没有任何挽留和想念,她所有的感情和想念都是对她的女儿(毕竟是自己生的,两个妈妈对女儿的样子我还蛮喜欢的),我真的很怀疑她到底还爱不爱原配(不好意思实在是忘了角色名了)。
最后又因为预测所说的“情人的真面目”,她就和情人分手了(拜托人家最多只是调调情,您老都直接精神肉体双重出轨了)。
她这无与伦比的双标和既要还要,真的让我很难受。
也许她谁都不爱,只是爱自己而已。
其次还有就是,在女儿的伴侣出轨后,妈妈表示:谁没犯过错,我只是感谢她对你的包容和照顾。
我只想说:exm?
如果佑洁是一心后悔,我觉得你这么劝一劝还挺合理,但人家完全不想做选择,我甚至想,她可能想着要是妻子提出离婚,她就可以很快乐地和情人在一起了。
此外,对于这个故事,佑洁改成男性一点违和感都没有,不懂把它设置成同性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Bwei》三星半:有点搞笑又有点无语,剧情冲突都是老套路了,也不是很理解女主为什么会喜欢男主这样一个头脑简单又憨又没能力还不靠谱的人,所以为什么不选大仁哥啦(不是,我开始还以为大仁是gay…//《尾号1314》三星半:男主好惨啊…辛苦养家最后老婆带着儿女跑国外去了…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遇上这样自私的老婆,特别是她还跟前男友联系这么紧密的时候就看得我很无语,不管女主站在什么立场我都无法理解,就是自私。
//《恭请光临曾贾喜事》四星:虽然对剧情设定无语但是不得不承认是好看的,女主为了避免得病选择了嫁给不爱的人生小孩,最后活在虚假的想象里,其实蛮惨蛮讽刺的…什么父亲面子、社会的舆论、真善伪善,在我看来都是屁,只有让自己活得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事啊…其实也不是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啊…哎//《梅莉》:不要结婚!
不要结婚!
不要结婚!!
//《沙之书》:“一起喝咖啡就是灵魂伴侣,一起做便当就不是灵魂伴侣吗?
”
先来一个结论:优秀我看到同性婚姻危机题材压根不会往有家长劝什么异性婚姻才好之类的方向去想,或者导演会着重描述同性婚姻前的困难之类的。
拜托,剧的背景设定是在未来,同性婚姻会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吗?
爱情就是爱情,与性别无关,同样,婚姻就是婚姻,与性别无关。
这个本质在未来绝大部分人都会明白的。
我就很喜欢这样的设定,非常自然。
看不懂三者关系的,一是不懂情感的本质,二是不懂婚姻的本质。
借着同性婚姻的外皮下,直击的还是婚姻情感本身的问题,不要看到是同性就以为和异性有什么不同,当需求不平衡时,一切该发生的就是会发生。
天真者愿你有幸一直天真。
1.圣筊:(小年轻夫妇的爱情保鲜)是或否,是自己决定未来,还是科技决定未来?
2.尾号1314:(中年夫妇的理想与现实)矛盾并不会因为一次性而解决,我的理想和你的理想,总归有一个人要面对现实。
人到中年,最怕的是夫妻不同步。
男主像是《月亮与六便士》的主角。
另外,能找点颜值高的演员嘛😂😂😂下一部会不会是《你的恋爱不是你的恋爱》《你的童年不是你的童年》《你的青春不是你的青春》?
3.曾贾喜事(青年时期,35岁前不生孩子就直接到老年阶段的讽刺设定)叽里呱啦用了各种戏剧冲突堆砌诶,但那种亲情与爱情只能二选一的无力感,还是挺真实的。
4.梅莉(家庭主妇寻找自我)有意思的是这个单元的英文名“Mary' merry marriage”😂😂好在最后是HE,但也让人反思,夫妻的分工并不都是确定不变的,根据实际适时调整。
5.沙之书(Les的出轨日记)BoB是在讽刺现在那些星座运势吗?
😂😂反正我是不信。
期待了这么久的《沙之书》是值得的!
第一感覺就是拍得真美,人美画面也美,三位仙女、超高顏值、賞心悅目!
特別补充:有被予晞帅到!
(于是就原谅了剧中那么“渣”吗哈哈。
就像剧中宣宣在吵架时说,“这种时候,我居然还觉得你这么美”!
好帥的cc!看完我觉得可以说,三个人谁都有错,也谁都没错(已被剧情洗脑说服😂下面会详细展开三个角色的一点个人分析,先碎碎念一下整体观后感。
贯穿全剧的一条主线就是:佑潔的出轨是命中注定、不可避免吗?
我的理解是有两个不同角度的问题,一个问题是命运本身就是很大的诱惑,相信命理的佑潔父亲、能预测未来的科技产品BOB,都在告诉佑潔出轨是不可避免的,她最终也真如预测所说的出轨了。
这是命运的验证吗?
是大数据的操控吗?
还是个人主观的选择?
另外一个问题是现实,佑潔与宣宣的婚姻关系已经出现裂缝,完美主义的佑潔不像外表看起来那么强大,她的寂寞和难处在内心不断堆积,而伴侣没能及时发现抚慰。
即使没有命中注定的预测这回事,从现实的角度看,出轨是否也是某种必然?
《沙之書》短短90分钟的时长探讨了很多,最大的感触是如同予晞在《違章女生》podcast讲的,这部剧没有把性别的差异摆在故事主轴,是和其他这类型剧最大的区别,已经把性别当作背景,完全没有歧视、偏见、困境这类议题,走到更前面来探讨另一个阶段的事情了,是一种跨越性的进步。
以前这类题材要么很虐要么历经千辛万苦童话般的HE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而这部剧说的是不管同性异性,面对婚姻里的问题一样都不会少,把聚焦点放在愛情、婚姻的本质上。
但是大家的共感会少一些,毕竟现实的困境横亘在那,这部剧的背景更像是在一个真空里面,而不像《花香》里面人妻的纠结,是能有很多真情共感的。
婚姻、爱情、命运、科技、大数据、未来生活,一部剧讲这么多复杂的事情,之前很担心变成那种想讲很多又什么都没讲清楚的剧(看过太过崩坏的😌还好没有失望《沙之書》很用心,导演和编剧都非常的细腻、充滿巧思,讲故事整体很流畅,有很多细节前后都能呼应对照(包括三位角色的服装颜色都有符合人设的讲究:佑潔藍色、宣宣粉红色紫色、Aasta橘色),整个剧的画面呈现出来干净、唯美、有未来感。
佑潔和宣宣的家就像一个太空舱稍晚展开讲讲一些前后呼应对照的细节:1.“太空人可以有恐高症吗”
一开始佑潔是沒有回答的
最后佑潔回來的時候回答了這個問題2.早上做便当
一开始便当都是佑潔早上一個人做
危机发生后宣宣体会到了佑潔的辛苦
最后两个人一起做便当3.“我们”的来电设定
一开始因为孩子的作业设定了来电
后来也是这个来电让佑潔想起我们的意義类似的细节在剧里很多,第一遍看的时候没有这么注意,二刷后发现这部剧没有什么垃圾时间和废话台词,角色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行为,都有其在剧中的目的和意义。
轻科幻的设定和讲情感故事结合得比预想中好很多,BOB的预测功能設定很妙(付费看建议那里笑出声),也一直贯穿著整部剧的起伏。
看完之后,有被触动到去思考大数据与未来生活的种种关系。
说主要缺点的话,可能因为时长问题,铺垫和展开不够,又讲了太多议题,而每一个却又蜻蜓点水、讨论得不够深入,看完好像各个方面都有点触动,但情绪上又有点混乱。
当然建议是多看几次,每刷一遍会有一些新的层次的感受。
🤣【林佑潔】
完美主义尽善尽美的人,却外遇了。
当时看剧前各种采访就知道,cc这次演的是一个和以往不同的突破性角色(终于不是善良的人妻角色了🤣来看下这次官方的角色设定阐释:
我觉得予晞这次诠释得很好,气场是对的,聪明、能干、完美主义、对另一半充分照顾宠爱,外界看来似乎完美的形象,但内心已经开始疲惫。
当然最重要的是颜值!
确实好美!
(被渣也能原谅的美),所以看完“渣”之书我觉得佑潔其实不渣,抛开粉丝滤镜来说的哦。
婚姻出现破裂往往不是因为什么突然的大事件,而是细水流长的点滴一点点在侵蚀。
在佑潔与宣宣看似甜蜜的婚姻生活里,其实已经不断有细细的裂缝了,从开始两人攀岩、佑潔帮宣宣刷睫毛(这段很香)、跟父母吃饭、对于BOB的不同态度、早上佑潔一个人负责做便当那几段生活日常,看得出宣宣在这段关系里更像个孩子,非常依赖佑潔,也有很多小性子需要对方去照顾和包容。
佑潔有工作上的烦恼想倾诉但是宣宣没有注意
而Aasta敏锐地发现了佑潔的烦恼并给出建议佑潔在这段关系里是付出的一方,她其实也害怕疼痛但选择自己去生小孩,她其实工作上也有很多烦恼需要宣宣来倾听分担,但她都没有明说,只是偶尔说一句“你好歹帮我洗个菜嘛”,用这种对方以为是开玩笑的话来表达。
婚姻是两个人的关系,如果有一个人先做了什么改变了这段关系,不代表她就是出问题的那个人。
有些事情在愛情初期是调节气氛的小火花,但生活的琐碎会逐渐放大这些,让付出的一方直到某一天感到很累、感到再也无法包容,毕竟谁都希望被照顾,而不是要一直照顾对方的情绪。
佑潔也有去表达,但宣宣没有去注意到,所以后面被撞破出轨后,佑潔说这是我们两个人的错,而宣宣却一时无法接受,平时这么幸福完美怎么突然你说我有错,明明出错的人是你。
宜農唱的主题曲《完美的我们》里的一句歌词,非常适合用来当佑潔的独白:“很抱歉真的很抱歉,原来相爱的终点是责任制,你问怎么回事?
谁知道怎么回事,明明渴望着你原本的样子”。
特别是那一段和Aasta意乱情迷后回家看到一堆生活琐事的对比,予晞在这里演得就很“渣”(让我看得也很气愤🙄),和Aasta在一起表情非常轻松愉悦、一幅沉迷在爱情欢乐中的样子,而在家里她总是有些皱着眉头,就很理解了这个出轨,当然也因为第三者选角太好!
瑞玛身上有种野性的美,就如同城市里日常生活即使充实美好,但谁也无法拒绝周末想去亲近大自然的欲望,也难怪本来就有压抑情绪的佑潔,看到初恋对象灵魂伴侣出现会心动了。
【何宣宣】
溫溫哭戏演技爆棚!
全剧印象最深的一场戏就是宣宣吵架崩溃的那场戏,温温真的好会演!
各种层次好有张力,感染力超级强!
“你去找一个灵魂伴侣,来践踏别人的灵魂啊!
好恶心!”就像小温在《甲板日誌》podcast上说的,发明一个新词“骂到吐”🤣
出轨的人有错还在双标!
宣宣这个角色在剧中完成了蜕变与成熟,从一开始享受着被照顾被包容、爱耍任性的“小孩”到后面危机出现后,一方面在独自承担照顾孩子和各种家务中,明白了之前日常生活里佑潔全权负责的辛苦;另一方面当宣宣妈妈告诉女儿,她其实不是偏爱佑潔,而是因为感恩佑潔一直以來对女儿的照顾和保护,明白了在别人眼里自己和佑潔的关系,并不是她之前自己以为的付出对等(佑潔對她付出,自己對小孩付出),才惊觉没有大冲突的婚姻竟然岌岌可危。
最精彩的安排是宣宣找前男友“一夜情”但没能继续,因为宣宣那个时刻想到Aasta。
想到Aasta这一点我觉得很妙,当时看的时候一开始以为想到的是佑潔,没想到是Aasta,后来一想理解了,这样的安排更妙。
宣宣在自己“一夜情”的当下,突然理解了伴侣的“一夜情”,也是最后两个人能和好的原因,这个原谅是因为宣宣真正地理解了佑潔,而不是三人抱石的那时候她无法接受。
当然和好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宣宣和佑潔之间是有着深深的爱与羁绊的,结局的和好也是宣宣的一种成长,她不再是只接受照顾的一方,而是学会了去关怀伴侣的感受,也学会了更成熟地去处理、接受、放下,毕竟生活中“比起完攀,更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往下掉吧”。
结尾两人的“我回来了”既呼应开头,也温暖收尾。
P.S “老林小温”这对CP好好嗑,确实像导演说的,“利用”她们俩本身就是认识很久的好朋友,让这对剧中演老夫老妻更有张力。
两个人的对手戏默契十足、非常自然、超级好看!
包括吵架那几段戏和最后佑潔终于向宣宣剖白内心的那场戏,她们俩的对话眼神情绪都很到位,对话的气口也很连贯,很感人的一段,我都看哭了。
【Aasta】
Aasta的出场是很惊艳的,完全不同于宣宣的另一种气质,也难怪佑潔会心动!
更何况本身就是初恋对象,仿佛疲惫的生活里突然吹来一阵来自沙漠的风,有谁能拒绝,在疲惫不堪的时候,去广袤的沙漠里躺在星空下安逸地过一晚呢?
她们相遇时对的那句“暗号”我很喜欢:「人是动的,深渊是静的,有些危险,全然出自想象」
但是后面这个角色的塑造突然弱下来了,就因为BOB的预測“情人在欺騙你”,佑潔就误会了Aasta,Aasta也没怎么解释,然后就分手了?
这个转变有点太快,Aasta有点像佑潔与宣宣婚姻中的“工具人”,她的出現就是一场游戏里的难关,这一关是命运之神带来的考验,通过关卡了Aasta就下线了,不太真实、有點突兀。
不过也许这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Aasta就是出现在佑潔生命中的一课,让她得以摆脱一直困扰她命中注定的预言,让她在最后敢于向宣宣剖白自己,勇敢地面对现实。
以及我觉得“没有去撕第三者,因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这一点很棒,导演巧妙地用三人抱石和沙漠里的镜头,去隐喻暗示三人关系的不对等(三人翻滚在沙漠里那场戏很唯美),没有出现那种抓马的正宫撕小三一地鸡毛的戏码,也是某种进步。
【BOB】整个《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系列就是主打轻科幻题材的,我最喜欢第一个圣筊(苹果风广告xswl)和这一部里BOB的设定。
正如很多科幻题材都讨论的,機器人有一天凌驾于人类之上了怎么办?
《沙之书》里,未来人类都非常依赖于一个能预测未来的工具BOB,“现在没有了BOB都不知道如何生活”(宣宣妈妈语)。
佑潔之前嘴上一直说着不信BOB,但其实她也无法逃脱BOB的“魔掌”。
直到后面佑潔知道了宣宣通过前男友程序员Chris,把自己BOB的设定改了,从而发出设定好的预测,让自己误会Aasta跟她分手,然后佑潔和Chris见面,看到了BOB背后的真面目。
这段话细思极恐,就是在说当下的现实吧那个用流沙来比喻数据的画面很喜欢,原来大数据的背后还是被人控制着的,你以为是神秘的预测,结果只是有人通过各种复杂的模型搭建出来的,并不是什么天外來客的神秘力量。
当佑潔发现之前束缚自己命中注定的预测,原来是一堆可修改的代码,她才得以解脱。
剧中最后佑潔和宣宣都删除了BOB,尤其一开始非常依赖BOB预测的宣宣,竟然也说出了和Aasta“明天的事情明天就知道啦”一样的话。
Aasta一直是自由的灵魂
看到宣宣的转变,一脸震惊的佑潔
最后关于孩子问“明天什么便当”的回答,也是一种寓意BOB能这么盛行,正是由于人类总是想提前知道明天的欲望越来越大。
一旦摆脱了这个欲望,也就不需要BOB了。
跟目前现实生活中,让我们上瘾的“猜你喜欢”算法一样,BOB的功能只是更加高级了,侵入人类的生活控制得更多。
现在的一些所谓大数据算法,就是在让你看到你所喜欢的,越來越相信你自己本来相信的,进入一个“信息茧房”之中。
如果你能够跳脱出来,就能摆脱,如果你一直身陷其中,就会像在沙漠中陷进去一样,无法自拔了。
就像佑潔在最后坦白时说的,「但我心里知道,很多時候我可以做别的选择。
」是我们的生活构成了大数据,而不是大数据构成我们的生活。
希望我们在未来,都能有更多忠于自我的选择!
再花痴一下cc完美的侧颜!
婚姻 到底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我发现大部分问题都是平衡的问题,家庭与自我,现实与梦想,能balance好自然最好,如果自我的一方比重太高,那就要好好考虑考虑还要不要继续,第2、4两个故事的女主角分别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我觉得难过的地方在于,明明婚姻里每个人都没有错,可为什么后来还是搞得大家都筋疲力尽,沟通也解决不了很多问题,每次看婚姻里的争吵都看得我目瞪口呆,我不要这样。btw,最后一集里林予晞放下咖啡杯笑着说:你帮我决定。这谁能顶得住啊!我看是你在用这个吧台把妹吧,但凡换个人来演,都没有在出轨被抓包后还被伴侣说“这个时候,我居然还觉得你很美”的效果,不过看她和温演情侣我都替她们尴尬……还有你们台湾不单演员就这些演来演去的,连房子也是固定几套吗,看过为数不多的几部剧,已经第3次看到一样的房子了
7.8分是不是过于可笑了 台巴子的臭脚都要舔
第一个最好
浮于表面,看似搞笑,其实真无聊
·还是看不惯东亚的婚姻和“关心”·讨厌故事1女主·电话打不通 “你昨天晚上在干嘛” “他帮这么多忙 你在乱讲什么”“对啊他帮你最多我什么都帮不上 你值得更好的人啦” 典·故事2 45岁 男人 追求“成功” 事业婚姻子女…·“为什么要把话说成这样啦”·“劳动家务不是免费的…我每一天都没有睡超过五个小时五年来都是这样”·“我不想再过那样的生活了”·亲吻脖颈很有情欲·母女演得完全不像。。·想要一生一世,但却都有异心。论心世上无完人,何苦纠结一辈子?·就算骗过自己 也是又当又立·成长速度 参与度·“我也希望你们快乐 但是你们愈快乐 我就愈害怕失去你们”·1314的车子必然半途而废·故事4少科幻最写实中年一滩泥泞·故事5 “我从未想伤害你”只是不愿自我克制·可爱不敌野性·五个故事三个都是愚蠢建议。。
主题都很好,但是拍得好差,演员也很拉
还是好看的,台剧领先
婚姻好复杂好难,各种情况,是两个人的事,也是三个家庭的事。《bwei》的男主真的不适合结婚诶,家里什么东西都不弄不修,谈个恋爱让人开心开心还可以。《尾号1314》男主怕追不上老婆的步伐闹情绪,老婆突然没老公支持了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恭请光临曾贾喜事》35岁前不生孩子就有中消症这个设定好惨啊,搞不懂女主想要什么,只是想保持年轻?《梅莉》家庭只是女人的家庭吗?看到丈夫和他的家人一直在说没办法,只有女主去做才能解决,凭什么?《沙之书》婚姻是婚姻,爱情是爱情。
第一个单元太无聊了……
也不是没有一针见血的地方,但还是拍得这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你找一个灵魂伴侣去践踏别人的灵魂”,温贞菱那一刻的演技真的打动到我。
《沙之书》证明对女同来说争取平权得来的同性婚姻制度本质上还是异性婚姻那一套,一个坚定的选择、一个爱情的承诺都是日后给每个人的巴掌。这世上真的有灵魂伴侣,但绝不会成为你婚姻的合伙人,更不可能陪伴你一生。我的愤怒怨念在看到林予晞的时候立减20%,说明被漂亮的人伤害会有20%的心甘情愿在里面。以前觉得这种剧情很男凝,现在牛马见识多了,真的跟性别没关系。
唉林好帅好美
第三个故事好烂好窒息
小熊说,两颗星不能再多了。不能再同意了。
“你好有礼貌哦”
目前最佳的故事是曾家媳妇,通过对于怀孕生育的目的去探索女性对于自我的探索和自爱的发掘。不要让无辜的生命为了自己所谓的任务而残忍地降生于这个世界上。其间关于年龄焦虑容貌焦虑的科幻畅想更像是一种怀孕前后的倒错,本来脱发或者衰老是怀孕后的症状,被设置成通过怀孕就可以解除,更像是从一个火坑转向另一个火坑。最终的结局设置更是一种社会规训下的女性原罪:女性习惯性把错误归咎在自己身上,什么时候停止自我怀疑,才是自爱的开始。
到《沙之书》单元注意点都在几位大美女身上,林予晞真的很梦中情姐😭😭其实对婚姻议题没多大兴趣,所看到的,当关系修复后再回归婚姻,也很说是出于纯粹的爱。或许纯粹的东西本不存在,何况夹杂复杂社会关系的婚姻。因而看了第一单元直接跳到最后,反正都要看狗血故事,不如看美女之间的drama。
这种多单元的剧真的不好评分,可能有种木桶效应,会让人对着最差的观感评分。圣茭的故事做开头可能是想要欢乐一点但故事本身的精彩度不太够,要说有趣感觉也只是犯傻,3星;牙医的故事和插画家的故事有点像,都在讲男女双方关于婚姻中的义务与事业、理想发生冲突,都四星;两个女同的故事都很喜欢,一个赤裸裸地把女性的年龄和生育困境具象摊开来,另一个讲婚姻的付出与回报、命运与选择,都可以打四星半。但整体我想打五星,是喜欢勇于关注社会议题的态度,以及林予晞实在是好美。
从用电视剧谈恋爱到用电视剧看见人生的困顿和犹豫,台剧比我们走的远的太多太多。婚姻,爱情,生命方向的习题,用好故事说出来,永远不嫌多。三星半
只看了第一个单元。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