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对这个故事的把握真的很独到,一个反映母爱的作品,里面却没有那么多爱来泛滥,没有一般剧情里面的一派和谐,人人忘我的无私。
细节的表现很真实,里面很多人物的对话和行为虽然看着听着很不舒服,但是这就是现实。
瘸腿老公看樱桃饭吃多了,就骂她要把家里吃穷了,樱桃搞坏了年画,他就打了樱桃并将她赶出了家,因为那花了他两块钱,还有他娶樱桃只是因为他瘸腿找不到老婆等等。
还有村里人,大家只是拿她来调侃取乐,就像是瘸腿的老公拉二胡的效果,村里孩子对樱桃的侮辱和嘲笑可以说是多次出现,贯穿始终,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你傻有人来关心同情你吗,最起码我没有看到,只有村长说过那两句没用的废话。
红红被抱走的那段,樱桃在追车的时候,车开不快,你以为车会停吗,车没有停。
在樱桃去县城找红红那段,没饭吃没地睡有一个好心人出现吗,没有人,那种孤独无助在深夜落雨的街头更是达到了顶点。
当她抱着孩子跑的时候有人吗,一大群人出来群殴。
最后村长说的,人总是要死的,大约是这个意思吧。
如此细节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红红跟她妈说话直接就是滚,把他妈锁在家里。
还有那个转学来的城里的小孩,旁白说希望跟他接近,你以为有一段美好的友谊或者感情了,没有,有的只是跟大家一样的冷漠和无情。
如此真实的描写不是重点,重点是大家在看的时候觉得那么的顺,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导演对生活的描述或者对人心的描述也许真的太过残酷,但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力量,母爱的伟大,正是因为有爱,所以我们才在这个惭愧的世界中找到能够坚强活下去的动力。
这个伟大的母亲叫樱桃由闻名影星苗圃主演,从外形上看,这个人物颠覆了苗圃曩昔的形象,十分丑,智障女,浑身尘土,破衣烂衫,她却有一颗最美好的心灵。
一个偶尔的机遇,樱桃在树林子里拣回一个被遗弃的女婴,她视这个孩子为生命。
从此,孩子与她如影行随。
逐步将孩子带大,我们看到:她领着孩子插秧,放牧,爬树,摘樱桃,体现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孩子逐步长大,取名葛红,进了校园。
由于有一个智障母亲,葛红常常遭到嘘落讪笑。
在葛红生日那天樱桃为了给葛红摘樱桃摔死山间。
葛红一家痛不欲生。
葛红说:“我之所以要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便是要告诉天下的儿女热爱妈妈,报答妈妈!
看过苗圃演的其他片子,就这部印象最深刻。
让人感动到流泪,很到位的描绘了一位伟大的智障母亲的光辉形象。
本片在去年的大学生电影节得了很高的奖项。
看到影片不知道它想表达什么,弱势群体?
母爱伟大?
这些都是人类天性吧,再者我不喜欢这种讲述回忆的表达方法,比如《我的父亲母亲》我的爸爸咋咋咋,我的妈妈咋咋咋,还特意的用方言或纯真的声音表述,有些做作。
不过苗圃的表演确实不错,镜头运用也不错。
看前40分钟,拖沓而又冗长,虽然演员可圈可点,也只能给个3颗星的地下电影吧。
再加上几个情色的噱头,心目中已接近滑落到两星了。
可是后半段真正的完全把我震撼了,本来不想对评论这部电影,看了这么多负面的评价,觉得还是有必要说上两句。
弱智的母亲,小儿麻痹的父亲,一个养女娓娓道来的旁白,诠释何谓大爱无限。
在我们为樱桃母爱本性感动的同时,别忘了,背后同样善良而伟大的父亲。
跟着汽车奔跑让我感动,无依无靠的寻觅红红让我感动,板车拉着红红让我感动,雨中送伞让我感动。
让我潸然泪下的是葛旺打樱桃,红红跪地求饶,三人抱在一起那一段,多少的辛酸,多少的委屈,多少的。。。。。。
无语凝噎。
让我潸然泪下的还有红红和葛旺发现樱桃失踪痕迹那一段。
撕心裂肺,肝肠寸断。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不要让自己留下如此的遗憾。
樱桃的滋味我从未见过高大的樱桃树,只在五月的时候吃过小颗的樱桃,略带酸甜,核儿娇小,却很迷人。
或许正是樱桃这种迷人的特性,让许多电影大师都拜服其下,以樱桃命名的电影,往往数不胜数,仅仅是伯格曼和阿巴斯两位大师,就足以使樱桃之名,流传天下。
我也就想当然地把樱桃当作一个人来爱恋,在我心目中,樱桃是那么一个灵气十足的女子,仿佛在尘世间微微颤抖地那一些晨露,晶莹剔透地活着,不热烈,不张扬,却是动人心魄的美的宁静,在中国,有一个女子确实也如樱桃般有着美的宁静,她叫苗圃,在最近的一部电影《樱桃》中饰演疯妈樱桃,我初见之下的惊愕,到最终的潸然,真正是被苗圃不露声色的演技给征服了。
《樱桃》这部影片,最先让我想起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因为前者是现实主义者的旧衣裳,后者却是浪漫主义者的天鹅绒。
而且两个疯妈之间,苗圃更贴近一个人子的心,她所诠释的正是我们所能感同身受的东西,因为浪漫能够打动我们,而现实则是在撼动我们。
如果说乌兰塔娜的《暖春》是因为弱者的彷徨与无助牵动我们的心肠,那么,《樱桃》这部电影,全然是美的体现,无论是电影场景,还是故事情节,一种为我们所不知的爱,以及我们所淡忘的乡村,使我们回到了初生,惟有在初生那一刻,我们才能够毫无保留地哭泣,尤其是在我们几乎忘记哭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哭泣,恰恰将我们抛回到爱中。
樱桃生活的小山村,叫作爱村。
她的丈夫叫葛望,腿瘸了,日子也穷了,两个苦人凑一块也算是一个家,只是还缺一个娃娃。
葛望一狠心,花了两块钱在集市上买了一张年画,画里面刚好是一个抱着红鲤鱼的胖娃娃,两人一心想生个孩子出来,樱桃更是想得发疯。
一天,樱桃把那胖娃娃的头像剪下来,贴在肚皮上,在村里逛,一看见人就撩起衣裳,让他们看她肚皮上的娃娃,“我樱桃有娃娃了”,村里人都取笑她,樱桃却以为他们都在恭喜她,欢天喜地地回到家,葛望一见墙上的娃娃没了脑袋,气得把她打了一顿,赶出家去。
第二天一早,葛望起来一看,睡在猪圈里的傻婆娘,竟然捡了娃娃回来……整个影片的讲述者,正是这个后来考上医科大学的娃娃,她叫红红。
红红的出现,正式成为樱桃整个生命的主题。
当葛望因为“每户人家的生育指标只有一个”偷偷地把红红送走时,樱桃一直追到镇上,四处寻找,以致将别人的小孩当作红红,抢走之后,被人抓住,遭到殴打,仍死死抱住孩子不愿放弃。
我所理解的母爱,在这个时候才是最真实的,用生命来护卫我们的人,是我们的亲人。
当樱桃爬到樱桃树上摘樱桃,站在树下的红红拉起衣服,用来接妈妈扔下来的樱桃,画面真正是美极了,回忆自己儿时,也是如此景象,倍觉亲切。
当樱桃和红红一起赶猪出门,遇见一群乡子小子,樱桃从自己兜里摸出一把樱桃,拼命地想讨好他们,只换来他们一连串的叫嚷“傻子,傻子”。
当红红得了重感冒,樱桃拉起平板车,使劲地往镇上赶去,每次去医院看红红时,她总要摘一大把樱桃给红红吃。
或许在一个正常的母亲眼里,有很多东西值得付出,但是,在樱桃眼里,能够捧出来的已经是她的全部。
能够如此完整地将一切都付与你的人,她的名字如果不是母亲,我不知道还有何种称呼?
虽然樱桃不能说话,她也经常犯错,但是,她一心一意想和女儿交流,长大的红红却是一心一意地在排斥她,甚至喊出“你不是我的妈妈”。
这种误解的阶段,似乎是必然的,又是为将来的后悔作一个真实的铺垫。
当红红开始重新接纳樱桃的时候,她问妈妈:“妈妈,我教你写字,教你写自己的名字好么?
”樱桃不说话,只是傻笑。
“教你写爸爸的名字?
”樱桃还是傻笑,“我的名字?
”樱桃点了点头,红红握住樱桃的手,教她写“红红”,就像当初我们的母亲不会用计算器,不会用手机,我们手把手地教母亲怎么按一样,没有比这个时候更温馨的了。
作为一部电影,《樱桃》所埋伏下来的必然是悲剧,这是很不好的现象。
在最后的片段里,悲剧所能引申出来的,又必然是说教。
而在这个被说教所淹没的时代里,我们对说教怀有的憎恶那是相当强烈的。
但我还不至于以最后的瑕疵来否定整部电影,我所钟爱的美,或许是因为它也有自身的不足,所以显得美的真实,而非虚幻。
当红红终于开始明白父亲说的“没有你妈,就没有你的今天”时,樱桃已经消失在湍急的河水中,仿佛时间掩盖了她,也掩盖了我们这些旁观者,因为当樱桃老去或者消逝的时候,我们的母亲也正在老去,正在消逝,而我们比红红又如何呢,我们是否认可“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我们是否也像红红那样,在樱桃不见了的时候,才喊出“妈妈,我再也不吃樱桃了”,樱桃的滋味看似甜的,但是,当妈妈不在的时候,所有的樱桃都变苦了。
既然是根据真人故事改编,所以对情节没有任何意见。
但是自己平时反应就比较迟钝,尤其对于当下的事,当下的人,认知尤为落后,所以听过苗圃,但是压根不知道她到底长什么模样。
中秋节那天女友的好友,突然说要去看电影,拉上了我们两个。
根据我平时关注的电影,当下的档期只有木乃伊3,早期的第一部,虽然在高中我曾津津有味的看了不止一遍,但是这次我绝对不会去看这部捡垃圾的编剧做的电影。
所以,我实在想不起来中秋节有什么电影可看。
朋友买票买的就是樱桃这部。
她说有三部可选,另外两部都是不爱看的西片,所以选择这部,而且票超级便宜,四张票还抵不上以前一张票的价。
我的确不知道这部片子的存在,所以看到海报时候看到一个全裸玉背出水的画面,还有苗圃的名字,只知道演员是一个时下美女,内容简介却感觉是一个温情带着些许现实残忍的小片,两者实在不搭调。
虽然导演搞了全裸的噱头,但是总感觉是弄巧成拙的小卑劣手段,还不如就豆瓣选的这张插画的海报,估计能换更多票房,所以我断定肯买票的少之又少。
进场,开演,也稀稀拉拉不过十个人,其中还有我们这四个千年难进一次影院的主儿。
后面一堆小情侣嘻嘻哈哈,左边不远一对夫妇带一个两三岁的婴儿,结果一开演就在那里闹起脾气来。
没有大场面可看,没有漏掉就连不起来曲折情节,慢慢也竟然看了进去。
看到情动处,我也落下不少泪来。
不敢说故事多动人,但是有些情感毕竟有能打动我的柔软之处。
我是个及其容易被感动的人,只要是真实动情之处我都会动情落泪。
除去感情不说,一开始疯癫的苗圃露脸,我差点惊讶掉下巴,虽然在太阳中,有个疯癫的女人,但却还是光彩照人。
可是这个却是活脱脱一泥巴里钻出来的疯癫女,服装和道具实在有些让我来接受不了。
全裸的噱头是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敬业才可贵,脏乱疯癫做到实处难得。
苗圃这个形象,至少对于我来说,是很合格的。
从此算记住了苗圃。
(写于2008-08-19 03:10:52)引:和哥哥一个打赌的承诺:必须要写对于这部电影的一篇观后感,迟迟未能下笔,因为所有的感情都倾泻在电影院了,可是毕竟好的东西经时间的沉淀便越发另人回味,就像樱桃的味道。
——电影海报的设计因采用了女主角樱桃的背部裸体而受到歧义,然而这款似乎是为了吸引人眼球的海报在我看来更加的“别有用心”,商家用‘再版《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副标题告诉大家电影的性质主题,其实海报中樱桃的背部和微微可见的乳房轮廓也正代表着母爱的本性,不需要任何装饰,赤裸裸的,那么真实。
背景的绿色湖泊和树木,象征着生命,生命的本身,是母亲带给我们的。
——故事发生在貌似西南的小村庄里,为了不束缚于因拍摄时间所限制呈现出的画面,影片中樱桃的女儿红红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的场外音,不仅扩大了时间感和空间感,在正叙的片断式故事画面中,穿插了口述倒叙,毕竟回忆中带入了更多情感,从红红成人的声音中,缓缓的,我们离开了城市喧嚣的上空,生活进了那个小村庄。
——在红红的叙述中从来没有说过她妈妈是个傻子,樱桃第一次进入镜头也是从她的背部开始,“这就是我的妈妈”镜头慢慢的平行移动,配合着红红说话的速度,“我妈妈心肠很好”此时我们看到樱桃的正面,是一个智障人,目光呆滞,一只手不断的拽撤衣服。
于是一个疑问产生,一个智障母亲如何生出一个健康的小孩?
她是如何照顾自己的孩子的?
——母亲的本能使得樱桃一直想要有个娃娃,可是就是一直怀不上,男人是个本份的农民,也由于过于本份和“传统”,樱桃过于本性的欲望让他觉得丢脸,这样的矛盾冲突,使得樱桃偶然捡到红红,又使得樱桃千里寻娃,如果说樱桃真傻,那么她所做的一切都很真,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直使我们感动的,又有哪个母亲不是为孩子傻傻地付出着呢?
“如果没有你的妈妈,就没有你今天。
”红红一直重复着父亲说的这句话。
——母亲对孩子的爱,最让人揪心的时刻莫过于孩子的不接受,不领情。
不过也会因此,在她领会时,更加懂得去珍惜,失去了,便是一生的遗憾。
红红最后说:要善待自己的妈妈。
——影片的节奏比较慢,镜头语言也并不难懂,屡次出现的鲜红的樱桃让我们记住了母爱。
——在如此浮躁的都市里,为何不躲进电影院,停下慌乱的脚步,让爱抚摸心灵。
其实在上初中的时候 梁老师就给我讲过樱桃的故事 我还记得那天她拿着打印出来的故事 念得声音哽咽 事情的起因是当时我们全班在排练节目 恰逢冬天 为了“风度” 我只穿了单服就在风里待了一下午 排练正在尽头上的时候 我妈来了 穿着大红袄 拿着我的棉背心 在校门口吆喝着我的名字 接着就有同学起哄 我突然一下子觉得尴尬无比 没接递过来的衣服 也没给那天风尘仆仆来的妈妈一点好脸色 后来老师给我说 你该有多幸福 才会在恰好冷的时候有妈妈送衣服 你看其他人都没有 再后来 老师就读了这个故事 可是后来 妈妈再也没有在我的学校附近出现 每每遇到 她都与我保持安全距离 说“生怕给我丢人”好像无形就伤了妈妈的心 又好像是反复明目张胆的伤害了他很多很多次 这个周回家 又惹她生气了 对她说话的态度还不及对陌生人温柔 我真的讨厌极了这样 所以好希望刚刚在地铁里看樱桃时的泪流满面记在心里 别再惹她生气了
其实不忍心批评这样一部影片。
因为相较于冯小刚那些号称看了不哭不用付钱、而实际上骗了我钱还不能让我哭的电影,起码这部影片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或者说,它起码比较真诚。
因为它起码还是有些镜头触动了我的情感、让我感动了的。
但,瑜不掩瑕,仅仅催下观众几颗眼泪不足以成为纵容的理由,更何况这本来就是一个催人眼泪的题材,倘如此一个好题材都拍不到感天动地的水平,那我会有足够的理由来规劝这个导演是否该考虑换个职业去发展了--显而易见,在电影处理手法方面,《樱桃》在很多方面使用的处理手法都是不成熟的,它太注重其文学性而忽略了作为电影本身而存在的艺术性,以至于明明应该可以拍得很好的镜头却被导演分割得支离破碎乃至破败,以至于明明可以很有把握的把观众情结调理成高潮的时候,画面和音乐却突趋平淡而显得无比的败笔。
观众情结把握得不到位,这实在是一部情感题材的影片所不能容忍的。
我一直说我认为一个好的导演应该也是一位很会调情的大师,因为电影如同小说绝不仅仅是籍某一故事情节便可以说道,其张力来自于对观众心理的把握,火候不到显低沉、火候太过显骄情,只有火候把握得刚刚好,观众才会给你银子还对你感恩戴德。
下面各从三个方面来说说这部影片的好以及存在的问题,按照国际骂人标准,即先把你抬上天然后一砖头拍下来的惯例,在批评之前,我先说说这影片的好。
总体来说,影片还是不错的,这得益于其特殊的据说是由真人真理改编的电影题材。
好的方面说三点:首先是影片表现了一种大爱。
我们说爱是这个世界最为奇妙的东西,它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却能让不同的人有着同样的感受,恰如疼痛。
在电影中,女主角特殊的身份让这份爱益显得可贵,因为这份爱是那么的真诚、纯洁、高尚以及发自内心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这是一份最接近于动物普遍感官体验的爱。
其次是演员很敬业。
我一直看好苗圃的演技。
说实话,这部片也是冲着苗圃的名气才看的。
我现在对文艺片一点兴趣都没有,因为千篇一律的故事情节以及总是似曾相识的镜头让我说不出的的腻味,典型的审美疲劳。
所以如果这部片没有苗圃的出演、或者回溯过去如果没有苗圃在《凤凰》中带给我的感动,我是绝不会有看这部片的念头--且不管他在网上是炒得多么的火、评价是多么的高。
这里顺便说一句:我认为国内的部分媒体以及宣传行业的部分从业人员是世界上最操蛋的傻逼。
比如炒这部片的媒体,几乎众口一辞地在宣传苗圃在戏中如何如何的裸体演出、如何最大尺度出镜,完全是一堆引人想入非非之辞而不顾电影本身所表达的一些本质上的东西,泯灭良知、空耗笔墨以误导,还自以为是评头论足,实在可恶。
我在看这部片之前看了海报,绿色的背景上,是苗圃凝立湖面全裸的背影,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这海报挺恶心的,因此也无比鄙视电影投资方的宣传人员:都什么年头了,在这A片无处不在的时代,你们还试图玩这种不着边际的下流之手段,你以为大伙都跟你们一样傻逼落后呀?
智商连芙蓉姐姐都不如。
我在一个星期前就看到这海报了,没看介绍之前对这部片毫无观赏的欲望,由此可见这海报是多么的失败。
当然,不管宣传是多么的失败,演员的敬业演出无疑是这部影片最美的地方,苗圃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逼真,我见过真正的智障者,其模样和苗圃扮演的角色相差无几,这绝对是考验演员演技的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做一个傻逼容易,但装一个傻逼却很难。
假装智障时,最容易暴露你真面目的地方就是眼神,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电影中苗圃的眼神,有没有从中看出点诸如无助、迷茫之类的东西,演得相当的逼真,值得称赞。
三是细节的处理很细腻。
这一点不想多说,大家在看电影的过程当中稍加留心便可以发现很多,比如:葛望从熟睡的樱桃身边抱走了红红,樱桃醒来时三根手指的动作,以及樱桃紧张时不自觉地用手抓右肩膀衣服的动作。
说过这部片的好,下面就是拍砖的时候了。
一、音乐处理上的败笔。
相信对电影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音乐在电影里的重要性,它是最好的情感催化剂。
但在这部影片里面,音乐的处理实在是让我无语,在观看的过程当中,有好几处都让我感觉怪怪的,总感觉缺少了一点什么。
仔细一想才知道是音乐,举例说明:如红红小时候,樱桃在树上为小红红摘樱桃的镜头、樱桃冒雨给红红送雨伞的整个过程、后面红红知道樱桃死去之后从山坡上往下滚的过程。
这些地方导演都用的原声,让我十分不解。
我记得几年前看周传基的讲座(老韩注:周传基是中国现在那三位大牛导共同的老师,电影导演行业的教父级人物),中间就特别提到过音乐的重要性,并特别强调音乐几乎是一部电影的灵魂,由此可见这部影响的导演专业水平不怎么地。
而且,由这些问题也可以想象电影在后期剪辑时处理得多么的粗糙--我不记得哪个大导演说过:一部好的电影,后期的重要性甚至比前期拍摄还重要。
所以我觉得这位导演要么缺少灵气、要么专业知识没有学好。
二、情节进度上的败笔。
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在我面前叽叽歪歪了半天,结果说的全是我早就明白了的废话,这种人我亲切称之为复读机,脑子进水型。
从这部影片来看,这个导演显然有这个讨厌的毛病,观众情绪把握不好尚可原谅,毕竟他是别人感官层面上的东西,而且可能还涉及到诸如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但如果你连自己的情绪都把握不好,那就实在无法原谅了,用一句下流的话来讲就是:你把握不了别人的生殖器,你怎么连自己生殖器都把握不了?
影片的进度好几个地方显冗余,而好几个地方显缺陷。
冗余方面举例如:樱桃从衣服里掏樱桃的细节过多实在是没有必要的,其实观众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傻,有一两个镜头观众就基本上能理解你要表达什么意思了,但我数了一下,关于这个动作的镜头居然达五个之多,真是暴殄天物。
而缺陷更多,比如后面樱桃失踪后,旁白居然说:五天过去了。
我当时就想操导演他大爷,傻不傻呀,都五天了,正常人无缘无故消失五天,家人都肯定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何况是一个有智障的人。
而你镜头下的女二号居然还有心思坐得笔直地写作业,这段旁白无比的黑色幽默,让人想笑还笑不出声来。
败笔。
三、语言处理上的败笔。
如果是一个纯艺术片,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而用方言做为电影表述语言,我觉得无可厚非,但你这是文艺片呀我的导演,你用这种半普通话又不是普通话的语言来贯穿整个影片,你不觉得很傻吗?
你不觉得会很郁闷吗?
你不觉得很别扭吗?
反正我是一直别扭到影片结束。
《樱桃》号称入围第2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网上炒得很火,评价貌似也不错,但无论如何,一昧的溢美之辞无疑是一种形式上的倒退。
我以为,《樱桃》恰如樱桃,成熟点,更好吃。
开始还觉得有些地方很好笑,但到最后还是哭了。
太做作的摔跟头
大爱之母爱。感动!苗圃和龙丽的演出都相当好,难得。
母性常有,但非人人有之;母性常有,但非生来有之。偏偏,母性重重地落在了她身上,像一个披疯戴傻的痴人,完成了被救与救的生命轮回。
虽然很傻比 但那音乐一放 我还是哭了
我心里的国产最高分
傻婆娘,那么单纯的世界!
太刻意了
喜欢这个摄像,各种逆光拍,太自信了
母爱啊母爱
一点不喜欢。这种所谓的原生态只是粗鄙。
想要珍惜而无能为力,这就成了痛惜.....
风景倒是挺美,不相信这是08年的片子,你说是九几年的我也信
可怜巴巴的,要不是真人真事改编这剧情就狗血了。
过了,过了
五颗星,硬伤谁都看得出,罢了,今晚回家琢磨给妈做顿好吃的,光凭这点,这片子值大了。
傻子不好演,苗圃没一句台词但是演绎不错。但是问题在于叙事的无力,以及更深层次的,这种表达逻辑不合理,这种宣扬是一种肤浅的想象
前面铺垫有点长后面疯狂哭追车,找孩子,下雨送伞,为了200块打樱桃,板车上坡红衣服爬树的细节,有点像太阳照常升起抛开电影,我在思考,如果孩子的同学妈妈是傻子,我会怎么教育她。
老母鸡背上驮着两只鸡崽子的场景挺有爱的
如果只是讲述,可以4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