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群人在船头煮花蟹面当宵夜就觉得不靠谱,结果长官一出现就被罚了,渔船上放石头专门用来砸人的么,想让船更容易沉的吧,被水枪喷的时候还能砸到人。
杀间谍这种破事什么时候轮到前线军官来做了,初步的审查之后就要交给情报部门处理,还什么耽误晋升,不就是想说你有人性么,编出这么拙劣的抗命桥段。
七十分钟时终于开火了,一上来棒子就被打得懵逼了,话说这又不是偷袭,已经做好准备了的,平时自动瞄准都不坏这会儿就坏了,怪机器咯。
操舵手不管被打中多少子弹都能在倒下去以后又站起来继续干活,前边和中间打得挺激烈的,后边结尾很匆忙,一下子就进入到送葬环节,闹了半天原来就死了四个啊,看场面这么激烈还以为死了十几个。
指挥中心在开头问了两句咋回事啊就再也没有任何镜头了,也不见报告上级也不见指挥调度,酱油中的战斗机。
剧情全都为煽情服务,孩子啦老婆啦老爹啦老娘啦一个个的都是真爱,没打仗就渲染,打完了再拼命悲情,连世界杯都成了重要的煽情道具,整部片子几十次的提及世界杯,根本没把事件的前因后果后续影响讲清楚,完全是拿士兵的死来拉情绪。
发生这件事之后政府有何反应提都不提。
总评一星1分,舰艇排水量多少吨最大航速多少节火力配置如何,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提及。
棒子的军队就是这样的素质么,军纪散漫无视灯火管制,紧急集合慌乱不堪,战友落水了不知如何救援,人捞上来了医护兵连基本的抢救都做不好,日子过得像公司员工上班下班。
该不会是觉得海战丢脸就把军队拍成这样了吧
前半部分拍的还不错,尤其是对普通军官和士兵生活和感情线的描述。
然而剧情发展到后来完全看不懂了,北边开火的理由完全搞不懂,也没有充分交代,导致后半部分的剧情出了很大问题,完全就是北边猛攻南边死守,然后就是增援赶到。
其实整个战局没那么复杂就是一次遭遇战,在争议水域。
而且南边在军力占优势的情况下仍然被打沉一艘军舰,完全是失败了。
结尾就是各种煽情,说实在的确实无聊。
抛开政治和历史来看,这部电影还是拍的不错的。
整个战前的感情铺垫很详细,容易把观众带入剧情,战争场面一般,看着倒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才四人战死,一人失踪,合着前面炸飞的被机枪打成筛子的都没死啊!
不过韩国女演员的演技不错,特别是义务兵的哑巴母亲,最后看到医生放弃抢救,自己拿着呼吸机对着儿子压气那一段,看的让人难受…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以及当今国内的民族感情及民族主义倾向,国内网友往对韩国抱有蔑视的态度。
在文化方面更是能体现(具体无非是各种韩流明星饭和众多网友的撕逼)。
但作为一个文科生,本人对各种异国文化都十分感兴趣,这也导致我在看电影方面的纷杂。
由于看过很多韩国悬疑犯罪电影(追击者,黄海,与犯罪的战争),基本都是能代表韩国当今最高的电影水平的高分佳作,也看过像向炮火前进这样的明显带有抹黑丑化红色政权,标榜自己正义性的无脑片,导致我在看到这部电影名字时十分纠结,由于又是历史改编情节,很是担心又被宇宙国的无耻抹黑恶心到吐(这几天的天气实在是热出翔了,胃口本来就不好)。
但是自己作为一个军迷十分好奇短短14分钟的炮战导演是怎么拍成两个小时的电影的,就下载下来看了一下。
发现除了一些主人公家庭背景故事的虚构(也算剧情渲染需要),关于对炮战双方作为一个正常人在战争这样的一个残酷环境下的反映表现的十分到位。
这好像是我第一次在影视资料里看到害怕的朝鲜士兵形象。
看到最后几位阵亡韩国士兵的亲属的恸哭竟然有点感动。
战争再怎么惨烈,上的最深最痛的伤害的终究是士兵的家人们还有那些活下的士兵们。
PS:不知大家发现没有,韩国人打了几十炮炸来炸去就砸死了那几个船舷侧的几个士兵,没有一个重创船体内部的镜头,而相反的是朝鲜每一发主炮弹几乎都是穿透到韩国巡逻艇内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
不是导演故意安排坏人前期无敌的老套路,而是朝鲜当时警备艇装备了T34 85 坦克上的主炮85MM炮,而韩国巡逻艇普遍装备的是40MM舰炮,于是被社会主义大雕打出屎了。
也不得不佩服导演的背景资料的详实还原。
事实上自1997 年起,西海海域韩朝双方海上军事冲突已经发生了几十次冲突,很多都是这样的炮战。
双方人员都互有伤亡。
总体来说,在韩朝冲突中,朝鲜在装备技术方面始终处于弱势的一方,然而终究是兄弟阋于墙,何人痛?
何人快?
真是可悲可叹!
再附上几次延坪岛海战资料:朝鲜韩舰艇在1999年6月15日也曾在延坪岛附近发生战斗,是继停战后韩朝之间最大规模的冲突。
据估计朝鲜至少死亡30人,70人受伤。
1艘鱼雷艇被击沉,5艘舰艇重伤,4艘舰艇轻伤。
而韩国只有11名士兵受伤,2艘舰艇破损。
史称“第一次延坪海战”第二次延坪海战(本片背景)发生于2002年6月29日(即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季军赛当日),交战持续14分钟,是韩国海军和朝鲜人民军海军在延坪岛海域的一次武装冲突。
当日上午10时许,2艘朝鲜人民军海军警备艇越过韩美单方面划定的北方分界线,并攻击紧急出动的韩国海军高速艇。
双方交战25分钟,韩军有6人死亡、18人受伤,1艘高速艇被击沉。
据韩国估计,朝鲜有13人死亡,25人受伤。
朝鲜警备艇被彻底破坏,舰桥和舰炮面目全非,警备艇甲板上的朝方战斗人员大部分已死亡,但警备艇还是被拖回了朝鲜。
为纪念此次海战,韩国在京畿道平泽海军第2舰队司令部修建了第2次延坪海战胜利碑,并将新造的一系列导弹高速舰以战死者的名字命名。
又一次感受到了屁民的无奈,只能承当牺牲者,明明知道情报对方不怀好意将要进攻,但是为了维护大韩民国爱好和平的国家形象禁止先手,只能防守反击。
然后屁民憋屈的战死,愚蠢至极的战争策略。
影片的前半段不断的在重复世界杯,作战准备时间竞赛两个场景,虽然很重复枯燥,但是反映了当地军民不断拼搏,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理想值得一提的是里面的士兵之间的问候语都是“必胜”,这个很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音译过来真心是没错的,按理说韩国也是十分尊崇儒家思想的,但是在军事制度上更有独特的特色,要知道有些地方的礼仪政策是只能喊“敬礼”,这些严格的等级制度,看起来很傻比的样子。
要知道每一个个体都值得被尊重只有傻瓜才为荣誉献身--刀锋之影泰隆
刚看完这部电影,蛮震撼的。
对历史不做过多评论,无论如何,键盘上的无脑黑无脑五毛永远最恶心。
发动战争最终倒霉的永远都是普通老百姓。
这部电影很委婉地表明了这一点。
不同于好莱坞大片的大傻战斗牛逼科幻战斗一般,韩国战争片总能在枪林弹雨中拍出点细腻的温情来。
查了一下,当时真实情况只有十八分钟,这十八分钟对为世界杯欢呼的人们来说极其短暂,对正在海上挣扎的海军却犹如一个世纪般漫长。
总觉得这边厢为体育赛事欢呼躁动,同时间另一边是一群苦哈哈的海军战士与生命做终结,非常讽刺。
导演用较为冷静的手法还原这一历史事件,开头有点拖沓,貌似是为渲染情感做铺垫,以普通的医务兵开头收尾,海上航拍大气恢弘,颇具史诗意味,影片快到三分之一时,转入正题,战争场面与其他影片一样触目惊心,只是一边看一边想吐槽那谁海军上司的脑残,赛事期间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软弱无能,“不许开炮”,“放走渔民”,这种一看就知道不寻常的事情他们竟然放!
他们!
回!
去!
为啥?
战斗力不堪一击也许是因为看着战五渣,才更显真实,没有过多地美化,而是着墨于海军战士的亲情友情爱情,这些奄奄一息的海军即使在炮弹横飞的舰艇上也只是轻轻地说,想回家...挺泪目的,最催人泪下的战争永远都伴随着不为人知的牺牲和亲人的悲痛。
尤其是操舵师最后被捞回去的时候,至死都手握方向盘,悲壮震撼...演员表演出乎意料的好,融洽又合乎分寸,于平淡中见真实。
金武烈帅气又禁欲;晋久还是适合这种普通男人的角色啊,从来都不出戏;李玹雨扎实稳妥,爆发力也不错,前途无量。
李莞差点没认出来,还有那么多没有名字的战士,影片接近结尾时一张全艇海军合影的照片配上纪录片中的真人真事,让人瞬间泪崩,片尾接受访谈的生还战士说自己还活着,有点惭愧...不用惭愧啊,不需要用为国捐躯这种道德来绑架自己的生命啊!
国家才应该为这些年轻的逝去的生命惭愧啊!
看到有人评论说全韩国最帅的男人都在这艘艇上,必须大赞一个!
喜欢看海战电影,到处找没有找到一个合心意的,最后找了这部《延坪海战》,感觉还不错,人们都说韩国人本身就很柔情,拍的影视作品也是柔情,在这部电影当中,我看到的不仅仅是柔情,还有社会的冷漠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勾心斗角。
这部电影是以2002年6月在朝韩沿海的延坪岛附近海域发生的真实海战为背景而改编的,在深入解读这个历史事件以及电影本身质量问题前,我们先来搞清楚这个延坪岛在哪里,意义是什么。
2010年延坪岛炮击事件,注意图中的线
延坪海战示意图图中3即为延坪岛,这个故事的由来得从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时说起,当时在确定朝韩双方的海上分界线的时候,因为美韩一方具备海空优势,所以设置了一条所谓的北方分界线,把西南五岛划入了韩国的势力范围,以防备两国之间再次发生战事之时,讲这几个岛屿作为进攻朝鲜的跳板,就如同一根锋利的匕首抵在了朝鲜的喉咙上,而且,这一片海域渔业资源非常丰富,两国都很看重这一片区域,美韩一方做出如此举动,朝鲜当年对此是有很大意见的,但是因为海军和空军实力非常弱小,所以也只能忍气吞声,到了1999年,朝鲜政府划了一条南方警戒线,把西南方一大片海域划为己有,但为了让韩国人出入这五个岛屿,划出两条比较狭窄的走廊。
这就让双方在这片海域一度剑拔弩张,在1999年6月15日那一天,朝鲜人民军海军的一支小型舰队突袭了北方分界线,因为韩国方面早就料到了朝鲜会过来挑衅,朝鲜舰艇首先发起攻击之后,韩军开火。
采用了“冲撞式推挤”作战的韩国海军在交战仅14分钟后就大获全胜,这就是第一次延坪海战。
朝鲜人民军海军至少死亡30人,70人受伤,1艘鱼雷艇被击沉,5艘舰艇受到了严重打击,4艘舰艇受到了中等打击;而韩国只有11名士兵受伤,2艘舰艇破损。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朝鲜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动手,实力如此悬殊还要去找事,他们真的不是自讨苦吃吗,这个问题看似无稽之谈,但是结合一下当时朝鲜方面的国情,我开始慢慢理解朝鲜的举动。
我们来看一看朝鲜90年代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1.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朝鲜失去了靠山有人认为朝鲜现在的贫穷是一开始就有的,其实不是,朝鲜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因为长期获得苏联和中国的援助,小日子一直过的不错,比南边的韩国人要好很多,举一个例子,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的人均收入只有381元,单位注意了,是人民币,而朝鲜当时人均收入是600美元,差距可见一斑。
但是,朝鲜的经济可以说是成也苏联,败也苏联,因为照搬了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和较依赖苏联援助的原因,等到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朝鲜直接就失去了7成的对外贸易市场,外面还有美国的制裁,好日子就此到头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在90年代朝鲜爆发了连续数年的特大洪水,洪灾让朝鲜的粮食歉收现象变得更加严重,有一次洪水就直接冲走了100多万吨的粮食,据我所知,朝鲜在以前被苏联包养的时候,每年的粮食产量在900万吨-1000万吨之间,然而在洪灾爆发的那几年,朝鲜的粮食产量却连续下跌到比450万吨还要低的水平。
而且因为工业基础较差,工业方面也没好到哪里去,如此艰难困苦的日子,以至于朝鲜官方将1994-2004年这段时间称为“苦难行军”。
前面提到,延坪岛附近渔业资源丰富,如果能够抓住这一区域的主权,能多抓点鱼,不仅可以不用像以前那样太担心西南五岛对朝鲜的威胁,也可以缓解一下国内的粮食问题,那么朝鲜对着这一片区域不放的理由到此也就清晰了。
2. 金日成突然去世,国内民众情绪低落1994年7月8号,朝鲜人民敬爱的领袖金日成因突发心脏病去世,有很多人一致认为金日成已经82岁高龄,肯定也是和毛主席,周总理那样子饱受病痛折磨后才去世的,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去世前一天,他签署了两边和平统一的相关文件,还视察了地区粮食收成,回去的时候得知已经76岁高龄,从14岁开始陪着自己血战万里的朝鲜人民军赵明选上将因医护人员害怕承担高风险,采取保守治疗并最终导致其脑溢血加重去世的消息,金日成急火攻心,结果当夜就引发了心脏病,因为金日成之前身体一直很健康,从来没有检查出来身体有什么毛病,所以医生的急救包里面没有带相对应的急救用品,等到人们把他送到最近的医院抢救时,一切还是晚了,金日成最后还是在7月8日的凌晨2点去世了,这对正处于“苦难行军”时期的朝鲜民众的打击是巨大的,我们都知道他们有多么爱戴自己的领袖,一个精神很好,干活都很有劲的人说没有就没有了,想必是谁都难以接受,而且,上位的金正日在当时也没有解决如此紧迫的民生问题,再加上国外各种势力对朝鲜的施压,最终导致了关于主权的冲突发生,所以不得不说金日成的死和这个国家对外的部分决策也有一定的关系。
3. 美韩的军事动作我们从新闻上听到的总是有关于朝鲜的负面新闻,但实际上仔细去研究,你也会发现未必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美韩其实相对的,同样没干什么好事,比如,他们总是在朝鲜边上的区域举行军事演习,即便朝鲜天天打着反对旗号他们也是摆着无视的态度继续军演,这就好比有人在我们国家边上搞军演,我们要反对一样,所以换位思考一下,朝鲜的举动其实也不难理解。
4. 第一次延坪海战的失败上面也说过了第一次海战朝鲜的惨败,这一战,朝鲜不仅饱受人力物力的损失,在国际上也处于理亏的地位,毕竟他们是先开火的一方,这个比较有意思,不管是打仗还是打架,先动手的一方不论出于什么理由,好像都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
朝鲜也比较特殊,因为他们在国际上也没有什么盟友,基本就靠着自己苦撑,也不会有人站出来帮他们说话,如此屈辱的战败,自尊心很强的朝鲜人肯定是不会接受的,第一次战役的失败也成为了第二次延坪海战的导火索。
电影主角——医务兵上等兵朴东赫
操舵长韩相国
韩相国老婆,你别说长得还不错
枪炮师赵天衡(桌子前正中央)在给女儿办百日宴
艇长尹永夏和老父亲谈完了背景,我们再把视角转回到电影上,电影中的人名全部都是真实人名,这就实实在在地告诉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电影是以医务兵朴东赫的视角展开的,一开始他从韩国海军的天安舰上调到了一艘虎头海雕级高速炮艇357号艇上,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电影前面一半基本上都是几个人之间的日常琐碎的事情:朴东赫的母亲是聋哑人,朴东赫就经常给她写信,还抽空回去看她;操舵长韩相国希望在陆地执勤,主要还是希望和漂亮的老婆在一起;刚刚当上父亲的枪炮师赵天衡叫了船上许多人来参加女儿的百日宴;平日严肃,出身于海军世家的艇长尹永夏,不断想起父亲告诉他的故事,一面又想起在世界杯期间要严格执勤的事情。。。。。。
在当时,正值韩日世界杯期间,许许多多的韩国人都在为韩国队打进四强加油助威,然而就在这时,不甘心于第一次海战失败的朝鲜,打算借这次世界杯时韩国政府的维稳心态,报这一箭之仇。
电影中的平壤大楼,上面的标语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万岁!
建筑参照原型:平壤金日成广场的一栋办公大楼不过盲打莽撞的上去肯定又会被痛扁一顿吃不了兜着走,于是乎,朝鲜开始了他们的计划,2012年,根据一名在朝鲜人民军海军西海舰队服役过的脱北者表示,朝鲜为了这次行动,谋划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首先就是在2002年6月20号的时候派一小股士兵伪装成渔民,去韩国附近打听情报,这个电影里有详细的描述,在现实生活中也出现过,当时韩国真的捕获了一批朝鲜渔船,在当时韩国军方就怀疑这些人可能就是朝鲜的便衣侦查兵,但是抱着世界杯时间维稳的心态,最终把这些人都放回了朝鲜,这就让朝鲜一方掌握了相关的战斗情报,也为韩国在之后的战斗中埋下了祸根。
朝鲜渔民——实际上是便衣侦查兵
渔民头头——朝鲜684艇艇长
这些“渔民”在回去以后,马上开始了作战计划的讨论,他们的计划是这样的,先在陆岛派出一艘中国制62式高速护卫艇388号,让388号前往北方界限线并吸引走一队韩国高速炮艇,牵制其10分钟后撤退。
随后在另外一个方向派出他们的重要舰艇——苏制201型猎潜艇684号,让其也去北方界限线然后和韩国的另外一支高速炮艇编队周旋,并在388号撤退10分钟后再撤退,在这一期间,可以开火,报这一箭之仇。
至于为什么朝鲜方面没有像上次一样派出规模更大的舰队,我估计是利用韩国人的大意,趁此偷袭,击沉任何一艘船,来达到示威的目的,但是这个行动不能太高调,因为如果事情一旦搞大了,朝鲜方面也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的,至于会引来什么后果,想必各位读者自己也清楚,我就不多做解释了。
在这之后就是全片最高潮的部分了,在此之前我们再来看看双方的武器装备。
韩国海军军旗
虎头海雕级高速炮艇韩国方面是虎头海雕级高速炮艇,该型船只装备有一门40mm博福斯式机关炮(没错,就是把日本神风飞机打的叫爸爸的博福斯),两座M61式海火神6管20mm机关炮,两挺美制 M60式通用机枪,一座西北风式防空导弹发射架,总体排水量170吨,最高航速37节,整体来看还是不错的,毕竟直到今天都是前线主要装备。
朝鲜人民军海军军旗,上面的标语大致翻译是:为了祖国的统一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幸福
朝鲜684艇
注意后面朝鲜水兵在转炮朝鲜方面有388艇和684艇两艘,但是电影里面388就是一个打酱油的,684艇才是朝鲜一方的主角,我们就来看看684艇的装备:684艇在舰艇前部装备了由T34/85型坦克的主炮改装过来的大炮(该坦克是二战时苏联使用的一款坦克,众多社会主义国家都有装备),因为朝鲜方面没有单独研发舰炮的能力,只能把坦克炮改一改往船上放,在当时的朝鲜人民军海军当中,装备了这种大口径火炮的船只也不多,辅助装备有两座双联装37mm速射炮和一门中口径的单发炮(现实生活中为一座苏制四联装14.5mm重机枪),安装在舰体的中后部,在战舰前部还安装了反潜火箭发射器,总排水量215吨,最高速度28节,整体来看,684艇的火力要强于虎头海雕级高速炮艇。
史料记载,两艘朝鲜炮艇在上午9点54分跨过北方界限线,韩国海军357号艇和358号艇立刻拦截,双方炮艇迅速接近。
10点25分,朝鲜一方靠着韩军不打第一枪的交战守则,突然用85mm炮朝韩国357号开火,战斗正式打响。
朝鲜684艇正在用85mm炮开火
朝鲜水兵在用仿制苏式突击步枪射击
朝鲜水兵在用仿制机枪射击根本没有料到朝鲜会开火的韩国357艇的士兵们瞬间傻了眼,匆匆忙忙拿起武器开始反击。
其实在战略上,韩国就输了一步,接下去我会说韩国在战术上的失误。
6管20mm机关炮
40mm博福斯式机关炮
357艇(左)与684艇(右)交火韩国在上次延坪海战胜利后,就极度相信自己过去的战胜经验,认为面对一线冲突时,采用切断阻隔的战术就足以应付,然而他们忘记了,他们的机动化和电子化就是他们最大的优势,结果他们放着自己的这个优势不用,反而凑近了去和朝鲜的同志们玩海上拼刺刀,这不是自己找刺激吗?
而且,韩国军队片面追求高大上的武器系统,居然给一线的高速炮艇配备了大量华而不实的玻璃钢炮塔,这种炮塔虽然更轻,更现代化,视野更好,但是防护性极差和需要电源才能转动开火是极其巨大的硬伤,电影当中就真实再现了357艇的配电室被击中,多门炮出现故障,随后炮塔被直接命中,枪炮师黄道贤和赵天衡当场丧命的惨剧。
357艇配电室被击中
黄道贤中弹身亡
赵天衡中弹身亡相对比之下,朝鲜的684艇是参加过第一次延坪海战的,舰长也曾作为副舰长参加过第一次海战,并亲眼目睹了老舰长的阵亡,这位新舰长将舰艇前部的机关炮换成了85mm坦克炮塔,虽然这种炮塔没有相对应的火控和稳定系统,命中率低,视野也差,但在近距离仍然破坏力十足,而且防御力高,抗揍,在近战中可以扭转劣势,给予敌人致命一击,在真实战斗中,684艇共命中357艇5发85mm炮弹,这也成了357艇最后沉没的主要原因。
这场战斗大概持续了25分钟左右,到后来一共有6艘虎头海雕级高速炮艇加入战斗,而朝鲜只有684艇在那苦苦支撑,其实说到这里,双方的战术都有点问题,因为海战的正确流程是,先攻击敌舰的武器,让其失去反击能力后再对着舰只本身攻击,将其击沉,但是双方都很执着的去杀伤对方船上的有生力量,357艇靠着自己的40mm炮和20mm炮使劲攻击,但是因为杀伤力不够,对于装甲强化的684艇没有太大作用,而朝鲜一边也是杀红了眼,疯了一样抓着357艇往死里揍,最后硬生生把357艇击沉了,而韩国六艘炮艇围攻朝鲜684艇将近半小时,却未能将其击沉,最终,684艇在388艇的支援下撤回朝鲜,第二次延坪海战结束。
因为被洗了甲板,朝鲜水兵伤亡惨重
被围殴但没有沉没的684艇战役结果,朝鲜人民军海军13人阵亡,25人负伤(韩方估计),684艇遭受重创;韩国方面6人阵亡,十几个人受伤,357艇沉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国这一战打的跟屎一样,一艘高速炮艇被一艘落后的坦克炮艇追着打,自己一艘船被击沉了还没干掉对方,硬是让684艇跑了回去,朝鲜虽然也是一雪前耻,但是也没能转变制海权被韩国控制的局面,所以这场战役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没有什么胜负之说。
手持K2自动步枪的韩国水兵
朝鲜狙击手,手持仿制苏式狙击枪再来说说双方的单兵武器吧,双方一个是苏联派,一个是美国派,朝鲜使用的是各种仿制的苏联枪械,而韩军使用的就是仿制美国M16步枪的K2自动步枪,朝鲜那边是自动步枪,机枪,甚至是狙击枪。
实际上在快艇上根本无法使用狙击枪,军队也不会这么配备,而且,在海上还给狙击枪挂上丛林伪装布的细节就是纯粹的画蛇添足了,这里额外举个比较夸张的例子,假设你正在一篇被白色覆盖的雪原里潜伏,你最需要的就是白色的冬天迷彩服,而不是绿色的丛林吉利服,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错误的伪装反而会暴露你自己(这个错误还不算最夸张的,最夸张的是我们自己拍的讲西沙海战的《南海风云》里面,我们的人民海军士兵甚至在船上用火焰喷射器朝南越军的大船开火)。
关于战斗最后再谈论一点,就是电影是按照真实案例改编的,我们看看他都改了什么:1.尹永夏和韩相国的奋战
在电影当中,艇长尹永夏和操舵长韩相国的奋战能让许许多多的韩国民众落泪,结果剧情中还出现了两个匪夷所思的剧情,一个是尹永夏在临死之前把指挥权交给已经被炸断一条腿并失去作战能力的副舰长,以及韩军358号艇驰援过于迟缓,这一切的原因,都在于357艇在一开始就失去了指挥,因为尹永夏在开战时就被朝鲜684艇一炮给轰死了,357艇的射控系统也被摧毁了,有关于他开战后的剧情其实都是虚构的,韩相国不是太清楚,反正被朝鲜狙击手连续开枪打中的情节是不存在的。
2. 其余人物设定电影当中韩相国有手抖的毛病,朴东赫的母亲是聋哑人,资历老的李兵长一直欺负新兵朴东赫的剧情也是虚构的,个人认为老兵欺负新兵的现象确实有必要去强调,但是在这里面就显得有点多余了;韩相国的手抖毛病不知道到底用来做什么的,同样多余。
我认为把朴东赫的母亲改为聋哑人的改编其实效果还是不错的,因为聋哑人在平日里面是只能通过平静的肢体语言来交流的,但是在情况紧急之时,他们的慌张和无助就会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电影和现实的最后,医务兵朴东赫最终还是因为伤势过重在入院80多天以后去世了,看着他的聋哑母亲在他的遗体前痛哭的情景,我真的很难无动于衷,一个21岁的年轻人因为一次偶然的战役失去了性命,留下一个聋哑母亲孤苦伶仃,这似乎已经不能光用一个“惨”字来形容了。
至于韩国社会方面,没有给予此事太大的关注,因为第二次延坪海战那一天韩国队正在和土耳其队争夺季军,没有人去关注韩国这场伤亡20多人的战役,于是,在2005年的时候,韩相国的遗孀甚至移民去了美国,离开了那个令她心寒的国家。
在战后,韩国和朝鲜都针对海军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改进,韩国更改了自己原有的交战守则,使其变得更加灵活,更能应对突发情况,在装备方面,韩国开始研发新一代的尹永夏级导弹艇,并改装了部分虎头海雕级高速炮艇,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而朝鲜却在坦克炮上舰这件事上走的越来越远,届时朝鲜人民军海军将面临追不上,打不到,不抗揍的窘境,这其实也不奇怪,因为朝鲜自身的科研能力不足,没有办法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吃科技的海军和空军上,朝鲜人民军的军费开支主要花在陆军和战略军上(朝鲜人民军的战略军相当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火箭军),而军费的花费就体现在朝鲜人民军陆军的装备更新以及战略军的火星系列洲际导弹不断亮相和试射上,总是有很多人把朝鲜看得很弱小,其实把朝鲜放在全世界,他的军事实力也是不可小看的,毕竟一个2500多万人口的小国,还能靠着先军思想集结100多万的军队,每发射一发导弹就能让周边邻国胆寒,说明他还有一定的威慑力,只不过朝鲜处于东亚怪物房,左边是中国,上面是俄罗斯,右边和下面是日本和韩国,背后老美随时都会来插一脚,朝鲜一下子就显得有些弱势,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最后的最后,我个人再杂谈一些别的东西吧。
1. 反朝电影电影在韩国美国上映期间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整体成绩超过了2012年的空战电影《R2B:返回基地》,在韩国的票房仅次于当时美国的动画片《头脑特工队》。
而朝鲜则发表声明指责电影的“反朝”,那么朝鲜方面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电影本身是按照韩国当时的主观视角拍摄的,对片中的朝鲜人的刻画显得十分脸谱化,而且,几个出谋划策的朝鲜军官长得还很猥琐,给人一种挑起民族矛盾的罪人的感觉,你说朝鲜人看了这个怎么能没意见?
脸谱化的朝鲜军官
长相猥琐的朝鲜高级军官不过相对的,我们没有办法看到朝鲜的影视作品对此事件的看法,因为朝鲜的电影拍摄水平仍然停留在我国上世纪的水平,最出名的也就是1986年拍歌颂朝鲜人民军的《军旗》和2010年拍的歌颂志愿军战士黄继光的《兄弟之情》了,可惜这几部电影虽然也不差,但知名度很低,没什么人看过,我自己其实也没有看过这些电影,我们总是从外界一种戴着有色眼镜的视角去看待朝鲜,而朝鲜却又没有办法给我们相对应的回应,这就会在理解层面出问题。
2. 电影真的煽情吗?
我经常在网上看到网友关于此电影的负面评论,比如韩国人就死了六个人还拍的那么悲壮,很矫情。
个人非常反对这样的说辞。
你们要知道,每一个士兵,每一个人都是亲爸亲妈养的,加入军队报效祖国的,你一句话,就六个人阵亡,六条命不是命吗?
那么我们在西沙海战(网友所谓的小海战)中牺牲的那十八名烈士又算什么呢?
我估计这种人把他放在当时的环境当中,这些人就和那个欺软怕硬的李兵长一样,缩在船内不出来,说怕死。
当然,对未深谙战事者,当然不能明白战争的残酷了,真正的战争是血也是痛,是兄弟中弹倒下你却无能为力,是上一秒还在和你谈笑风生的人失去了性命,瞪大眼睛一动不动。。。
我们虽然不好战,但我们也不能畏战,要用灵活的头脑和强大的拳头去面对,才能更好的保护好自己。
3. 我为我们的人民海军感到骄傲不管是朝鲜还是韩国,他们的海军实力一个没有办法发展,一个是靠着老美才一步一步有了规模,而我们的人民海军,在捍卫主权上,有比他们更加光辉更加正义的战绩,我们的人民海军也比他们强大的多,作为全世界军舰总吨位排第二的海军,我们的海军不仅可以保卫我们的领海,还可以积极参加国际护航,彰显我们大国的担当和气概,我真的很庆幸自己生在中国,自己的国家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我们才能安安心心的生活下去。
4. 美韩的阴谋当你仔细看看你就会发现,关于朝鲜半岛这个火药桶,韩国和美国其实也想分杯羹,比如电影里面提到的2010年天安舰爆炸沉没事件实际上是韩国自己这边因为设备老化,弹药内爆引发的战舰沉没,和朝鲜的鱼雷攻击毫无关系,朝鲜的专家想和美韩方面一起调查,韩国居然拒绝了朝鲜的要求,这就很匪夷所思了,这不就是明摆着要把自己的失误怪到朝鲜的头上吗,可惜朝鲜没什么国际盟友,所以只能被人扣了帽子还不能吱声,我都替朝鲜觉得憋屈。
看了一部电影,想了很多呢,不过还是希望朝韩能够放下仇恨,和平对话,为世界和平作一番属于整个高丽民族的贡献吧。
02世界杯那会我老汉还稚嫩,憨锅连续黑掉葡萄牙意大利进了四强,这等龌龊操作在思想上经济上都给我老汉上了一课。
与此同时,与我们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同气连枝的亲人们秉持“谁惹我不爽我都打憨锅”的朴素原则,在延坪海上那旮沓把憨锅水军揍了个稀里哗啦,也算给老汉们出了口恶气。
这片讲的就是那会的真事。
情节还是很简单的。
片里憨锅水军有很多问题:一是思想松懈都想着回家找妈看世界杯。
二是后现代社会雄性特征都不太行了很多娘炮。
三是感觉霉锅装备天下无敌,可没想到霉国炮舰也有出口创汇专坑儿子们的水货版,舰炮炮塔都是玻璃的连个装甲都没(笑死)。
四是作风颓散官僚主义扯皮架秧子,就那么几只船还互相坚决不配合。
相反友邦水军虽然又穷又土,但是战斗意志非常坚决,指挥官化妆渔民侦查敌情,交火时将士用命不怕流血牺牲,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 为了弥补舰船老旧火力不足的劣势,居然把t-72坦克炮直接焊到船上用!
那可是125毫米滑膛炮啊亲们!
这改革创新把社会主义大家庭制式武器的简单粗暴发挥到了极致。
然后开打,憨国水军死伤惨重,为了维护世界杯期间喜气洋洋的良好局面,就忍气吞声低调处理了。
嘿嘿。
还是教员说得好: 那啥拼装备是扯,归根结底要靠人。
男主角经常在海上巡逻信奉的交战规则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这一次和往常一样去巡逻突然遭遇到了大魔王的船。
l手下告诉男主角对面那是鬼子的精锐,要不这次就算了。
男主角说老子打的就是他的精锐。
男主角找来手下柱子询问:“想办法给对面来上一炮。
打中了我奖励你半斤地瓜烧。
”柱子不辱使命一炮干翻对面鬼子的指挥所。
因为对面的指挥中枢系统被一炮干掉大魔王当场丧命。
手下给男主角报告太原的小鬼子都出动了,咱们赶紧突围吧。
男主角说从哪里撤退不是撤退啊,咱就从正面突围。
当敌人大批增援力量赶到的时候男主角早已经撤回自己的安全地带了。
这一次海上冲突当中狙击手发挥了奇效,打得对面毫无还手之力。
而这短短10几分钟的海战不禁令人联想到当年的紫石英号事件。
要是能把它拍成2小时的电影肯定也非常精彩。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明白有些战争片让人们看了之后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都想去参战。
还有一类战争片看了会叫人感受到战争的真实残酷从而内心害怕再爆发战争。
让我们珍惜和平的年代!
虽睹战争片无数,看“延坪海战”还是数度泪湿眼眶。
尤其是影片后期战斗结束后韩国军民对待战死士兵的态度颇为为感人;更有打捞致死坚守岗位,随艇下沉,因至始至终手握传舵,致使船体末于水中,却依然没有歪斜的舵手的感人至深的场景,心中涌出无限敬意,一度泪眼模糊,感觉作为一个这样的士兵,无论在那种政治背景下都是值得尊重和敬佩的。
片尾花了不少篇幅将片中人物后期真实命运也一一表述,这似乎是很多国外战争片的惯例,同时又是点睛之笔。
使人于影片结束之后,更感慨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的生命活动,而非仅仅讲述角色的故事。
这样的看似平淡的陈述却更有力量,更富有人性感,也体现出对人的尊重。
反观中国的战争片似乎从未有过一部是描写真正战士的,似乎总是在描线战争的宏大和将帅的指挥艺术,从没有过向某个或某些战士的致敬,从未有过。
两相对比,不禁黯然。
韩国主旋律电影。催泪,已是忠武路屡试不爽的法宝了
상국아,우리 집에 가자...家人、战友,这些情谊太深刻,最后原战役中生存下来的战士说一直感到对不起,真的觉得这场战役给所有人都带来了痛,和平来之不易…
根据真实的遭遇战改编,狭小的体量注定只能在人物和实战两个方面尽力渲染,后者做的不错,对痛苦和恐惧的表达挺充实,在主旋律里也算用心了
跟流氓讲规则会吃大亏的,一炮弹射来艇长当场阵亡,射控系统尽毁,靠增援打的胜仗被电影热血夸大不少。文戏生硬拖沓,纯粹为了埋催泪弹,有妻有子有父有母的都牺牲了,用录像引爆泪点,跟《国际市场》一样总体平庸,靠题材取巧提名奖项。导演对天安舰念念不忘,是为下部片留个铺垫?5.5/10
这个部海战片意不在战,而在普通水兵的生活,很细腻,海战场面很一般,不过韩朝的海战也不会有多大的规模,撑不起战斗为主的剧情。还有“不首先开炮”太坑了,尤其是对朝鲜这帮不怕事大的流氓。
韩国人很会拍主旋律啊。战场上面对枪林弹雨,受伤,仍然坚守岗位,把战友带回去的士兵值得尊敬,无关信仰,立场。
前戏太长,典型的韩国战争片。满满的国家荣誉。
韩国人拍民族主义军事动作片业已非常熟练。简单的故事拖到130分钟纯粹为了变着法子打动本土观众。战斗场景全都是乍看劈头盖脸、实则编排低级的无脑对射(这种拍法和前年的《血战钢锯岭》本质相同,不过后者更猛得多)。
就中间对轰那段能看
论恶心人的程度半岛2兄弟谁也别说谁 也只有北棒能治得了南棒,多过几天好日子韩国人就不知道姓甚名谁了,要上房揭瓦了;北朝鲜也是一样货色,装的熊孩子。巡逻艇上带狙击手,北朝鲜事后还道歉,道歉有用的话还要军队干嘛;韩国其实犯的是美国已经犯过的类似错误:要核常兼备,流氓近战准备还是要有的
前部部分铺垫有点长,战争片段还好,但是这确实是一个挺惨痛的故事
拍的很真实,很细腻,很感人,最震撼人心的不是战争场面,而是它是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所有发动战争的家伙都是魔鬼,都该遭到人类唾弃!韩国的战争片拍的越来越好了,虽然也是主旋律,但是拍的让人喜欢看,不恶心。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主旋律电影就是恶心类型的,好事也拍成了坏事。
前半部分都在讲国军如何忠诚友爱,有人情味,以至于后半仿佛人民军来袭只是为了破坏国军的幸福生活。这当然是为了宣传国军和批判革新派政权大事化小的对应态度,政治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电影并不有趣。片中的人民军是非常抽象的强悍外敌,但684号艇在压倒性的兵力不足和死伤殆尽的条件下,不仅击毁了357艇,而且顺利撤回了北方,之后仍在西海服役,如果更多表现他们的视点,固然可能长敌人志气,但是会更好看一些。
太拖沓了。纪录片那还行。
六月末上映的电影竟然八月初就网上有片源有字幕了,中国可真是盗版的天堂,文艺创作者的地狱啊。本片节奏也好叙事也好都还算可以。但是,还是给了三颗星。为什么呢。因为人物经常搞混了。除了李玹雨外的几名主角演员记不住脸,这就给看片造成了相当大的障碍,理解故事内容也很够呛。电影较为感人。
很精彩的一部海战片,前半段展现海军的生活,后半段全面爆燃,很精彩的海战场面,军人的英勇,战士的忠诚,真心支持民主的大韩民国!必胜!
前面太拖沓,尤其是各种情感线,后面战斗场面也有点小了,但总体还不错,海战类电影近年来实在是太少了!
显然这部没有宣传得那么好!
前面的都只是铺垫,精彩就那么十几分钟!
斯密达的主旋律跟咱也有的一拼。前半段温吞乏味,后半段刻意渲染。医务兵倒下的那一刻,这个世界终于安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