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的主题可能不那么吸引人,坚持看下去,会被工作人员的真诚和剧情的真实而打动,很容易被代入到剧中,被人物情绪的渲染。
为什么说它真,因为虽然这是一部戏,每个人物都不完美,人物设计的很立体,阿甲开始的印象完全是个鲁蛇,可是在老家,却能看到他善良的一面,除了善良,他也有懦弱、退缩的一面,但他留下的印象,更多是那个憨憨笑着,乐观的阿甲。
这部剧的人物非常的多,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的性格都完全不同,过着不同的人生,有着不同的生活。
这是它真的地方,不完美,有瑕疵,甚至三观不那么正,但就这样一一铺陈出来,由各位看官自己去评判。
当然这部剧也有瑕疵,比如女性角色的设计,比如雅婷、姿萱,遇到两性间问题时,很容易陷入自我的否定。
还有剧中的每个人,思考问题是都太从「我」的角度去考虑,有时候真的很想出现另一个角色,出来骂醒他。
比如姿萱和花亮吵架的时候,花亮说“我想要的不是面子,而是你爱我。
”乍看好像很高尚,但是你高声喊着要别人的爱,反观自己呢?
在感情方面处理的还是有点玛丽苏,有一点爱情至上。
在角色的感情方面,和整体家人关系、家庭矛盾的处理方面对比,感觉太弱了,有点差一个阶梯。
还有雅婷这个人物,一开始的角色设定是很好的,但对于花明情感的转变交代的太简单了,例如开始为什么对阿甲那么主动,对花明的排斥仅仅是因为花明的主动?
还是雅婷因为过去经历对花明这种形象代表的人物感到害怕,还是说在花明身上看不到想要的未来?
所以在第6集之前,我只能自己找一个答案,就是雅婷看过了太多,想要找一个老实人,而花甲在她的世界观里刚好符合“老实人”的公式。
不小心说了太多对这个剧不满的地方,但说这么多,只是希望这个剧更接近我心中的“完美”。
因为截止目前,这部剧在我心里已经接近90分了。
本以为自己对这个主题不感兴趣,但不知不觉陷了进去,会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如果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应该是四叔带着花甲找花询那一段。
这部剧整体就是这样,像流水一般缓缓流过,总有一个地方,会流到你心里。
剧情看起来好像很琐碎,其实导演藏了很多心思,它是有一条无形的线,将他们连起来,有些地方前面出现的好像莫名其妙,后面你会有答案。
这条无形的线也许是阿嬷,也许是什么,也是交给各位看官自己想了。
最后再夸一下这部剧的真,因为无论你是不是台湾本地人,只要你也身处在这样的大家庭环境下,都会明白它在讲什么。
再补充一下它的优点,除了家庭的矛盾,融入传统文化、槟榔西施、政治等元素进来,都很接地气。
作为家庭工作者,再说一下剧里的家庭教育,从阿嬷开始其实就没有做的很好,也许阿嬷做人是很值得尊敬,但是她在教育孩子方面并不成功,所以她的儿子们,至少两个也教育的很失败,涉及剧透就不多提,看到其他评论也说过。
所以我想说这部剧反应的生活是很“真”,但它不一定是“对”,所以即使你或者你的孩子像阿甲一样鲁,也要发现他可爱的一面。
最最后,很喜欢阿玮的角色,尤其一开始分不清性别,以及吐珍珠的形象,给我印象很深。
几个儿子,老大烂酒鬼却有人爱,好好做人开鸡米花店生意爆好;老二热衷政治,经营多年放弃战场回家种地;老三掉钱眼里突然就想开去开个饭店;老四和妻子都接受离婚结果又和和美美一家人;喜欢阿好,温柔又坚定。
中年人的大团圆我勉强接受,只是觉得太突然了,大家的转变只需要一个葬礼的时间(妈妈是什么样的人不是早在最开始亲友来探望时就知道了吗?
),不过毕竟是电视剧嘛。
但是青年人的爱情故事我真的接受无能。
一直被花甲当哥们儿的阿伟突然变“女人”花甲就开始喜欢她了,所以只是喜欢刻板印象里女性外表下的阿伟吗?
花亮出了车祸(只是剐蹭,脑震荡,很快醒来就能正常吵架的程度)就能一笔勾销前面干的烂事?
而且郑花亮,玩得一手pua,乱搞被发现就“我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被爸爸骂就用压力大来转移当下问题,被老婆就骂用“我需要你的爱”来转移责任。
脏男人,烂菜叶。
姿宣也是够没脑子的,孩子只和婚姻挂钩吗?
有孩子了就得结婚,婚姻出问题就不想要孩子了(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喝酒乱跳想要因此流产吗?
),婚姻渡过危机孩子又可以生了。
真的有够无语的。
当然全剧最让我生气的还是雅婷和郑花明这对。
拜托能不能不要自我感动啊!
看看郑花明干的都是什么事:言语骚扰,肢体骚扰,跟踪,猥亵。
面对这样的男人,雅婷竟然因为他去洗牙戒槟榔就觉得他会改变,然后马上在一起了。
蛤???
树林里郑花明强吻雅婷,死死抱着不让她走,后来又堵着雅婷强行解释。
我看的时候真的感觉很无助呼吸困难,这样的举动对女生来说非常恐怖,雅婷被这样对待还能不计前嫌和他在一起,这可能吗?
很真实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普通大家庭中每个成员在阿嬷临死前的际遇与行为表现,骂骂咧咧的亲情、接地气的脏话、时不时的互相嫌弃,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家。
家就是拥有共同回忆,让每个人觉得温暖、能够互相理解与包容的集体。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阿嬷,都深知自己每一个孩子的性格,都希望家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过得开心,有无多大成就不重要,踏实享受生活才最重要。
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陪伴我最多的除了我爸妈,就是外婆了。
在我上学后,她又到小舅舅家给他带比我小四岁的小表弟。
上了初中,听说舅舅和舅妈在闹离婚,原因是我舅母出轨了。
讽刺的是,外婆带大的“表弟”好像就是舅母与别人出轨所生的。
没记错的话,初三那年,离婚后没多久就患上肺结核的小舅舅死在了老家——外婆与已经离世的外公那栋两层小楼。
是邻居发现屋中传来恶臭才通知了二舅、我妈与我姨。
那年,外婆白头人送了黑头人,还是她最疼爱的幺儿。
上了高中,我妈她们怕外婆寂寞,给她在菜市场里盘了个很小很小的门面,卖半成品包点。
自此以后,每逢我休假回家,我都会去那儿握着她的手和她聊聊天,又或者约上她去喝喝早茶,直到我念完大学。
那几年,外婆身体愈发不好,多年的糖尿病在误信庸医后变得不再稳定。
特别是在手臂里埋置了注射管之后,她就只能蜷缩在家中发呆、听收音机。
2018年,农历新年才回过家、北漂族的我选择了利用国庆节假期出去玩,第一次没在长假回家。
2018年11月13日,我在办公室赶着一份重要的项目书,闲暇时间翻了翻朋友圈,竟然看到表哥在悼念外婆的离开。
马上打电话给我哥,才知道原来外婆在十月份的时候已经有点回光返照的感觉,但大家怕影响我工作,所以一直没告诉我。
那年年初,我还是如常和外婆约了一顿早茶。
那次送她回家时听她家邻居说,知道今天要和我去喝茶,外婆早早就迈着不太自如的步伐去到巷口,张望着我的身影。
这个世界上应该只有你,从我出生开始,始终如一地把我当作小孩,毫无保留地爱着我吧……——————————————————————看着《花甲》,脑子里浮想的都是与外婆相关的点点滴滴。
“你在的世界,会不会很靠近水星。
”玉珍,上周是你的忌日,有空记得回来看看你都30还没长大的孙子——我啊。
最近看的几次台剧似乎都是关于家庭主题,其中透露出来的乡土人情味让人有亲切感。
虽然总体看上去有些平淡,似乎总有很多无端争吵,也似乎总是在讲述一些琐事,可这种与家人之间相处的感觉也不知不觉让人想起自己的生活,令人动容。
而且剧中对各种冲突的处理也很不错,有始有终。
经历男主花甲的阿嬷病重这一重大变迁,这个大家庭的人们都聚集在了一起。
各种矛盾大家平日里都心照不宣,而这一个聚集的机会,使得这一次不能再以平日里的各种琐事为借口,争吵一触即发。
多次的争吵搞得大家不欢而散,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偏激的分裂,也不是逃离和闷不做声,而是更多的沟通和理解。
在争吵的空档,大家拼凑着关于阿嬷的记忆碎片,探寻着阿嬷残存物件留下的线索。
似乎冥冥之中,已经病重且一息尚存的阿嬷不停地给予大家劝慰、告诫,人们也不断地被阿嬷影响着开始反思和沟通,并有了和解的转机。
似乎有什么不被人发觉的事情正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虽然说剧名是《花甲男孩转大人》,然而成长和改变的不只是男主花甲,而是这个大家庭中的所有人。
一开头便极尽废柴人设的男主花甲,在这一群道貌岸然的“大人”中间看起来却是做得最好的。
他照顾阿嬷,没有推辞没有怨言,找寻着阿嬷的生活痕迹,为实现阿嬷的心愿而奔走。
对于花甲我的感觉就是,很多时候人们会更加看重外在的一些东西,而忽略了花甲原本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人啊。
正是他这种善良和敢于担当的品质才使得他可以稳稳当当做完所有事情。
变化是潜移默化中的,成长其实一直都在进行。
面对各种冲突,人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有人会一走了之,有人趁机谋取利益,有人自暴自弃,有人默默忍受,有人一如既往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有人默默承担起一切。
剧中对于各种争吵和冲突的解释和答案都趋向于和解,回归原来的面目。
人的一生一直在不断地做选择,有人选择之后很快又后悔,然后这样反反复复。
珍惜已经做出的选择,而不是重新选择,是不是会更加重要一些。
这次经历,阿甲对自己的身边的人们都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许多想法也改变了。
也许每一次的成长,都是对过去的和解,多少次的深陷其中换来现在的幡然醒悟。
虽然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啊,也还是应该满怀期待。
刚开始被评分吓到。
不是因为突然发现是卢广仲主演,就剧名的吸引力来说,也许根本不会打开。
但不得不说台剧真的真实又温暖。
不管是人间哪种情感,都能描写得细腻又直击心脏。
看惯快节奏剧的人中途可能会想弃剧,但一定要看到最后,才能挖掘出完整的共振。
初中听了好几年卢广仲的歌。
比起电视剧更先知道的是主题曲。
他的第一个电视剧角色确实很适合他。
配乐更是没得说。
当好多年后我突然在剧里又听到《大人中》和《慢灵魂》,当我真切地离家又潜游人海,好像才与歌曲有了共鸣。
看完后最大的感受是“永别”和“俗世”“真实”之间的矛盾与拉扯。
好像要给人的世界冠一个俗世的名头有些偏激而不怀好意,但总会在某个折返点恍然大悟到的确如此。
剧里冗长繁杂的家庭冲突一度让我想弃剧,看到最后才明白其中用意。
其中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哪里呢,在永别与失去。
这也是剧里想表现的“珍惜”“本原”的主题纽带。
人总是在陷入情绪漩涡与进退两难的窘境里徘徊往复的。
好像正因此,我们很少去正视人生短暂与快乐至上的警醒。
我们被太多意义所囚禁,往往忽视了无意义的美与智慧。
一姐的临死濒死与最终死去贯穿着整部剧,各组人物与事件的矛盾也随之浮出水面,愈演愈烈最后慢慢转化。
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本原,找到了归属,开始耐心体验情感、学会去懂得和拥有一些事物。
只可惜一姐没能看到这个happy ending。
这部剧有类似国产剧的惯常手段,把所有难堪丑陋矛盾集中表现出来,但区别就在于在这样一种情境文化下,你难以去排斥它。
虽然最后一集的扭转显得强硬而突然,可能是缺陷,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它恰好是在说永别的力量足以让人顿悟。
唉,其实整个看剧过程基本没怎么哭过,只是到最后离世的四个人凑一桌打麻将时,眼泪唰地就下来了。
意难平阿慧和男友,俗套的情节,脱俗的演绎。
是和1988相似的家庭题材,表现和内容上却大相径庭。
我只是在某一瞬间突然想起被用来当作1988主题曲的《你不要担心》,想起那一句,“向着离去的人歌唱吧。
”向着离去的人歌唱吧。
向着永别的、失去的、无法一探到底的美和郁结。
我们一起歌唱吧。
而到最后再次看这个剧名才感受到,原来转大人的方式不只有磨练与锻造。
失去也是得到的最妙途径。
这部剧十分自然地对家庭关系及其生活的描写,阿甲与阿嬷的亲情,与阿玮的友情到爱情,都很戳中我心,从鲁蛇男到男子汉的阿甲,是一场由心的蜕变。
家人三叔的离婚,本是最安稳的人开了店,姐姐与姐夫至死不渝的爱情,父亲的改过⋯这都在成长。
爱情的部分是我一直关注的,正岚演的阿玮真的很贴切,在台北和阿甲的友谊自然,后期女装和前期中性的性格对比明显,对人物把握的很透彻,结束甜死。
你是否怀疑过,到底是自己长不大,还是不想长大。
大家总喜欢把“长大”一词放在孩子身上,“你什么时候才能懂事”,让孩子以为长大就可以逃离唠叨和看管,推倒那座象牙塔就能闯天下,而真实的世界都缄默在一句“长大后你就会明白”。
在到达终点之前,没人会主动告诉你,还得摔多少个跟头,忍下多少次疼痛,因为他们也是第一次过自己的人生,该怎样去做,经历的每一件事里,所有的大人都是个孩子。
我们想变得更成熟,或者说比之前的自己活得更开心一点,方法也许能在台剧《花甲男孩转大人》里找到。
在台北念书的郑花甲突然得知阿嬷病重,急忙赶回乡下老家,郑家一大家子也因为阿嬷难得聚到一起,一家子的心结在那间祖厝里有了更难解的纠葛。
28岁,大学读到第6年,几乎是全校同学的学长的郑花甲,乍看之下,是个憨厚善良却不太开窍的大男孩。
国文成绩总是不及格、奶茶店兼职笨手笨脚地搞砸、职业没有规划、被父亲误会是同性恋......花甲想不通,明明小时候被夸聪明可爱,怎么长大就变成loser,同样想不通的还有花甲的父辈们。
花甲父亲是家中长子,母亲的身后事本该他主持大局,兄弟几个却总有意无意地忽视他的存在,就连小辈也无视他的劝告。
年轻时醉酒家暴,后又因赌博诈骗入狱,落得妻离女散。
除了指责花甲时的盛气凌人,大部分时候当缩头乌龟。
碌碌荒唐了大半生,花甲父亲习惯了逃避,认定自己做不了一个合格的父亲和丈夫,知道躲不过埋怨怒气,得不到原谅,但他还是迢迢赶去台北见妻女,话语和行动上的道歉,那句“返来就好”和轻轻抚上肩膀的手解开了几人的多年来的心结。
花甲爸偷偷给妻子按摩伤害的记忆永远最深刻,时间抚平的只是表皮,我们曾认为,只需一句道歉就能解决的事情,是因为你放不下面子说对不起才积下怨。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道歉,而是悔改。
花甲的二叔,外面是个风光无限的政客,有十里八乡的广人脉,家里大小事都是他拍板,自然少不了大男子主义的通病。
小儿子的婚礼风波,暴露他只顾名利不顾家的强势,努力维持精英家庭的形象是不堪一击的沙堡,一吹就散。
花明质问父亲我们都曾在作文里写下豪言壮语,期望某天能成为闪闪发光的人,多年后会有人披着金光,却是镀了金的纸,一扯就坏。
对于是成为常人口中的成功人还是家人心中的依靠,二叔做出了孰轻孰重的决断。
要说直面离别,最深有体会的是花甲的四叔,十二年前儿子意外离世,原本是国文老师的四叔辞职开起校车,每天接送学生上下学,希望哪天儿子能“回来”。
家人以为母亲的即将离开,四叔会看得更开,比起其他兄弟为遗产分配争吵,偷偷躲在母亲的身边哭泣的四叔才是最孝顺的那个,结果他最放不下的还是儿子花询,盼着母亲能够找到花询去向更好的世界。
那块伤痛像块重石,每次想起都是往里面灌水泥,经年越久越沉重,压得他越来越没了自己。
四叔期待儿子能够回来生与死,即使做好万全准备,也会为诞生不知所措,为离别痛苦万分,那是因为我们爱着对方,描绘了千万种幸福美好都希望有你(你们)一起度过,生命教会我们幸福很短暂,所以“每走过一遍生离死别,就学会把永远看得轻一些,学会珍惜每一刻的相遇。
”我们总说孩子学什么都快,照着大人有样学样,不怕出丑,喜欢鼓励。
但是长大后,想学很多东西,可怎么也学不会,因为怕失败,更怕失败后连再爬起来的勇气都没有,像是花甲的兄弟们迷茫何时能找到方向,花甲的父辈们审视大半人生是否值当。
或许,需要一双手推着他们向前一步,看看跨过一道坎,风景是多么的不同。
阿嬷的礼物没来得及送给花甲,但长久的陪伴补足了花甲童年父母不在身边的孤单,路边的面摊、自行车上温暖的后背、家门口明亮的路灯......
第二次出现阿嬷这句话花甲从阿嬷身上学会待人以善,所以他坚信,即使生活不够精彩,好歹有亮堂的灯光和热乎的饭菜,更何况播撒下去的善意,会保佑善良的人平平安安。
花甲在爱情和理想里选择遵从自己的内心,大概,这些就是阿嬷最想送给他的礼物吧!
小时候花甲送给阿嬷的“母亲节”礼物郑家经过了悲伤、争吵、和好,继续将爱留在阿嬷生活了一辈子的祖厝里。
我们终会长大,不一定成为那个期待中的自己,现实把各种选择放在眼前,我们也在踌躇中看过别人选中好的和坏的,没有能剔除所有错误答案的选项,因为不存在完全正确的人生,我们只能一步一步走着,踩着好的和坏的,把那些变成人生的印记。
或许我们都没有成为理想中的大人,长大之后改变了很多吗?
我们都是花甲,在看似荒诞的人生中,练习转大人。
”
y,然后看到男主是曾经喜欢的小队长卢广仲,再加之最近赋闲在家,所以找了这部台剧来看。
每一集的时间有点长,第一集差点没坚持看完。
看下来整部剧的感受就像听了一场故事,看了一出戏剧,没有追剧的快感,但是值得回味。
阿嬷繁星一姐整出戏就没几句台词,但是却把一大家人的故事串联了起来,很妙。
三代人的人生际遇,几兄妹的爱恨情仇,在祖屋内上演。
我还很喜欢这部剧的主题曲鱼仔,一如既往的卢广仲风格,你住的地方会不会很靠近水星,最喜欢的一句💓。
没想到,这部剧的男主角成为金钟奖最佳男主,stacy姐的扮演者凭借另一部电影成为金马奖最佳女主。
属于那种很生活很润物细无声的台剧不会给你强行灌什么烂鸡汤很真实的把人性展露出来有在半路迷失自我的有一直颓颓废废的有为了物质而被蒙蔽的有迷迷茫茫的有一直生活在伪装面具下的可是最后因为爱找回初心或者重新出发里面生死的情节并没有按我想要的奇迹般发生转变可是现实就是这样啊到了要走的时候就会离开只希望离开前都是毫无遗憾💙哭哭笑笑看完我会想你的!
说到请回答1988的程度,确实有些过誉。请回答告别的是青春,而花甲男孩告别的是亲人。请回答的用心程度,极大地激起了观众的共鸣。而花甲男孩的家庭应该不是那么有普遍性吧。台式清新的风格,确实自成一派,有些痛点也抓很牢,但不是每个人物都喜欢,不是每个演员演技都在线。不过还是值得一看。
剧情有点子老套……表演是不是浮夸了点儿?本想2.5星,无奈没有半颗星。没有特别的惊喜,对这种无限渲染死亡意义、家庭意义的剧,接受不能。或许现在追求自由和自我的人比较多,更容易接受有边界感的生活吧。最后,果真如我所料:全剧每个人都似乎重新找到了生之意义,除了花甲的妈妈,一个只有受害者继续接受遗憾和苦痛的世界达成。呵呵。
每个人都有郁结心事,无法与人和解,也无法与自己和解。多好的台剧啊,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一个大老爷们,看一集哭一集。
中间还可以,前后都有些拖沓。阿嬷这个人物太过神话,又没有花足够的笔墨塑造,使得观众无法在最后共情。这里面所有的女性角色都没有自我,完全为了男性奉献自己,不论是看似潇洒的阿玮,还是传统的雅婷,唯一以事业为重的四婶就一定要夫离子散。
别跟我扯听不听得懂的问题,台语全部能听得懂,剧情也全部看得懂,很多语言环境和民俗还有家庭氛围都很熟悉,但是不好看就是不好看,别一个个扯那么多大旗了😄挺了五集还是坚持不下去,每次看得我头晕晕的被剧情难看到恶心,实在不想坚持了
台剧在拍小温暖小温馨这方面真的好赞,可惜败在了男性视角下的自我感动和原谅。暖剧不代表谁都得是个happy ending。
这一家子撒完狗血撒鸡汤啊…但是好在没有拍的过于矫情,还是有很多动人的部分。另外好喜欢刘冠廷的表演,表情眼神总是很对味。
讲的就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奶奶在弥留之际 家里的儿孙重新聚在一起 并且发生一些冲突和矛盾的释怀 从而让人更加明白亲情的意义。很好看很感人 几乎全员演技在线 繁星一姐带出的五兄妹性格各异 就算是曾经做了错事但也是善良的内心会改。阿甲回台北找姐姐遇到了妈妈那一集超感人!爸爸找到了妈妈偷偷帮她按摩那里最戳我!花慧好漂亮!最喜欢她了!阿春也好好!阿玮也好可爱怎么都看不出来是女生呢!还有我喜欢的刘冠廷!哎呀除了台独仲其他人都好喜欢!
看了两集弃坑了
男主演技好差,哭跟笑似的歌唱的蛮好听
感觉就像一碗很平常的汤,但很有家的味道,所以会时常想起,回味很久…很细腻的观察,没有浮在空中…
不是我的菜 不太看得下去... 两集弃
第一集都没看下去
很温馨 很生活 很感动 (演员演技都很自然,除了花亮两夫妻…)
超级好看!
男主演得像弱智一样 剧情俗套
不是会唱歌就能当男主角的 真的绝丑演技出戏 整季都在期待什么时候成长起来 当个兵就行?共鸣性少 还是雅婷和花明 史黛西姐姐让我撑过全季
乡土味却情感丰富,戏剧冲突饱满,有张力,卢广仲演得不错,竟然让我粉上了废青和帅T的CP.....
還沒看完我也要給五分,看他們罵髒話那麼接地氣,吵架那麼接地氣,閩南語那麼流利,罵罵咧咧的親情彷彿就是一個普通大家庭的生活剖析,沒有刻意也沒有做作,就是生活,狗屁倒灶的事情三不五時就會發生,就是人生。
非常感人,让人又笑又哭,植剧场最近品质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