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毒》注定是一部被捧杀的作品,宣传“集港片之大成”,集是集了但没大成。
毒品网络,卧底身份,警内争斗,国际背景,古惑仔,兄弟情义种种元素的混杂,有心的不断变换充满特色的场景,但情节上有过重的编作痕迹,无论是煽情还是故事转折都太过刻意,且留下了许多“电冰箱问题”。
“电冰箱问题”的概念是指细节上有很多在看片时不会注意,但是等你回家开冰箱时就会突然想起影片有些没交待清楚的地方。
“电冰箱问题”是编剧泰德•塔利对自己的作品《沉默的羔羊》提出的理念,他自认为自己在《沉默的羔羊》里有很多“电冰箱问题”的小细节,而我们都知道《沉默的羔羊》是一部经典作品,所以“电冰箱问题”原意上是一个正面的褒义词。
比如在《沉默的羔羊》中有一段签字的段落,很隐性的说明了汉尼拔偷走了这支笔,而实际上从头到尾都没说明汉尼拔是如何偷走这支笔。
而在《扫毒》里的“电冰箱问题”都是弊端,就是大家常说的逻辑纰漏,一个原因是限制于时长,还有就是故事一直在拼命的把三个角色往死路上逼,令人遗憾的是剧情也被编剧要求往死胡同里钻到最后完全没有回旋的弹性。
不过你不可否认三兄弟的角色编的非常丰满,形象十分鲜明,五年前后三人的身份态度和立场的转换相当有理有据,能够将几十集电视剧才能铺陈开来的角色迅速的两小时的时间里立起来,其实都多亏于影片最大的缺点——“刻意的情节和过度的煽情”,当然还有刘青云,古天乐和张家辉出色的演绎。
他们的表现不可谓不出色,只是没有给我们太多惊喜,因为大家多港片的类型元素都太过熟悉,即便三人以很高的完成度演绎出来大家都会觉得在情理之中。
按照经典叙事的方法来说,在线性的时间线中,情节和角色相辅相成,互相推动和成立,最后出来的成片是情节还是角色给观众留下印象更深就要看导演自己的侧重点。
如此说来《扫毒》的三兄弟形象煽得女观众一把鼻涕一把泪不应该很成功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扫毒》是在编剧过程中就是角色先行(空枪,打电话告密,生命抉择带来的三人互相内疚是创作剧本的原点),再“添油加醋”的添加可以树立人物性格的情节,为了什么而特意去增加什么,那么刻意煽情就毫无阻碍的席卷了全片。
陈木胜在《扫毒》中的暴力场面是退步的,犯的毛病与《逆战》相同,国际背景加大火力武器不能玩的尽兴,出来的效果只是为了满足视觉效果忽略了给观众带来的紧张感,预告片中的直升机扫射只能说是华而不实。
用暴力场面来形容是因为陈木胜近年的作品基本以拳脚动作为主,无论是与成龙合作的《新警察故事》和《宝贝计划》,还是《保持通话》与《男儿本色》,即便是《全城戒备》也是拳脚为核心,枪战永远都是辅助性的。
在《扫毒》中是以枪战为主,可人物设置上容易联想起《喋血街头》,部分的动态扫射场面会让人不自觉的串联起《喋血街头》。
不过懂的人当然明白吴宇森式风格只是观众主观的一种错觉,三位主角从头至尾手枪用到底,在结尾澳门的站位配合以及那些浪漫到让人以为是穿帮的血雾,已经表明了陈木胜是在纯粹的向师父杜琪峰致敬。
全片最满意的还是江湖兄弟情的刻画,这一点我很是满意,当然我也知道有部分朋友会因为影片的缺点而对兄弟情产生厌恶和疑问。
在我看来呢片中的手足情很是纯粹,绝对是最简单直接的男人之间的情愫,看上去矛盾全都写在脸上,有意见就会毫不掩盖的抒发出来,然后大吵大闹甚至拳脚相搏,但是打完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又回到了当初的和平,心里头对对方的感情不减反增,这种与女人口是心非玩宫心计截然相反的情感在全片体现的淋漓尽致。
除了这点,片子还是有两处神来之笔的,尤其是港口集装箱的撞车摊牌,视听语言运用绝对是简直了。
(涉及剧透)五年后的重逢,三兄弟立场强弱已经完全转换了,原本老大的刘青云因为内疚已然势微,在与张家辉碰撞过程中先是奋勇然后再逐渐放弃任由张家辉的随意攻击;以复仇姿态归来的张家辉霸气侧漏拼命的把刘青云往死里撞;随后赶来的古天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阻击了张家辉对刘青云冲撞,并逐渐发力反击张家辉。
在三人下车之前都不发一言,只有单一的眼神交流,而车子的运动形态反映这三人复杂的心理状态,即便片子有诸多瑕疵,光凭这一场戏陈木胜这部片就值了。
P.S 张家辉炸人那一段真的是帅到难以自勃啊!
明年是想要垄断男配和男主(《魔警》)吗?!
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马昊天(刘青云 饰)、张子伟(张家辉 饰)和 苏建秋(古天乐 饰)共同效力于警队扫毒科。
在一次临时改变计划的行动后,建秋因为卧底身份不能与妻子(袁泉 饰)过正常生活而心生退意,但在阿天与子伟的劝说下,三人决定进行最后一搏。
建秋跟着毒贩老大黑柴(林国斌 饰)前往泰国与毒贩Bobby(卢惠光 饰)进行对接,目的是见到行动的最大目标“八面佛”(卢海鹏 饰),阿天则和子伟以及同事阿益(吴廷烨 饰)进行跟进。
由于泰国警方的配合不力导致建秋身份暴露,虽然建秋答应阿天继续把交易完成,但失败的导火索已经埋下。
交易当天警方几乎全军覆没,危急之时阿天挟持了八面佛的女儿缅娜(宝儿 饰)准备逃命,八面佛承诺只要还回缅娜阿天可以带走建秋和子伟中的一个,没被选中的则要被推进鳄鱼池,面对抉择阿天及进退两难其实这部影片bug很多,因为喜欢张家辉,就勉强看下去,不但张家辉死里逃生有些离奇,连最后两们领盒饭感觉也领的莫名其妙。
文/caesarphoenix据戴锦华老师分析,间谍片是唯一穿越民国、新中国的巨大历史断裂,为冷战时代两大阵营所分享的亚/准类型。
同时也随着冷战的终结一度在两岸式微,但在香港发展为特殊的卧底片,这与香港作为飞地的地缘政治密切相关。
而九七回归则进一步加剧了香港人的身份焦虑,双重忠诚、双料间谍在这里不需解释而是每日经验着的现实,这种经验在电影《无间道》系列里达到了高峰。
然而至此卧底电影便陷入了真正的困境,我们不再相信“我是一个共产党、我是一个地下工作者”背负的理想主义,也无法再相信“我是一个警察”背后的对全港人民的忠诚。
在人民解放军已经入驻香港的情况下,想象一个少了警察便会血流成河犯罪横行的香港实属困难。
间谍片核心模式——因为怀着某种理想而扮演成敌人的样子,最后完成翻转、使自身面目重归清白的同时实现理想——至此再难成立。
此时如果还想拍摄间谍片,便要对原有模式进行修改。
“你成为你所扮演的人”(《无悔追踪》)是对翻转结局的颠覆,《扫毒》前半段古天乐对黑柴尸体两次三番的注视,拨通八面佛电话的背叛性质的行为都是对这个模式的学习,然而古天乐掏出五个手机、三番四次强调累想要回归家庭,都意味着他复杂的身份不允许这种寓言化简单化的处理。
另寻新招,翻转作为根本的叙事结构要加以保留,那么可以用来替换的便是“某种理想”。
《扫毒》中将其替换为兄弟情谊,经历了撞车和天台的两场戏后,三人再次确认了的不是“让香港没有毒贩”而是彼此的兄弟情谊。
张家辉对刘青云、古天乐说“今天我听到了所有我想要听到的话”,而那些话都是古天乐、刘青云对于他的道歉和辩白,被表达忠诚的是张家辉本人而非警察事业。
[这种替换具有天然性,无论何种理想,都会有且要有怀着同样理想的同志(Comrade)。
所谓同志乃是最亲密的同事、大的心怀此理想团体中的小团体、敌对环境里生死相依的小单元、某种大理想召唤出的自由人的共同体。
最重要的则是同志乃是某种理想的直接在场,忠诚于同志便忠诚于理想,理想可以经由同志直接抵达。
所以将超越性的同志情替换为血亲式的兄弟情从一开始就是一种降格。
实际上好的“兄弟情谊片”都一定会在某个场景中完成这两种感情的转换,将其升格为同志情。
这在《扫毒》结尾也有利用.]为了完成建立这种兄弟情谊,电影插入了数段对话,回忆他们从小学到警校到当警察/卧底以来的各类趣事,并使用《誓要入刀山》作为三人多年的主打歌,为他们构建起一个共同的生命历程。
当然最突出的还是一母一女,三个人只有一个母亲、也只有一个孩子。
母亲是张家辉的母亲,但第一次出现时是古天乐去看她(刘青云后到),该母叫古天乐为儿子,第二次出现是三人都在病床前,这一回刘青云变成了儿子,更为有趣的是在这场戏中三人的身份置换/流转、彼此为对方道歉,且由母亲做总结发言,这一幅三子在母亲前达成和解的图画是如此的清晰,以至于过于刻意了。
女儿亦是如此,三人五年后再相见(撞车戏),张家辉问古天乐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是男孩还是女孩”、随后说“女孩好”,而这段戏的结尾则是刘青云叫张家辉去看母亲,天台戏里重演当年的生死抉择,刘青云则来帮助古天乐共同替换妻女。
这共同的母和女,在影片逻辑中将三人变为血亲。
但仅仅是血亲情谊还不能支撑起这样一个替换。
影片的后半部分演绎了一个法外执法的故事,在澳门的最后枪战中,这一处境由刘青云直接道出,他们与黑色电影中的侦探不同,作为真正的警察犯下这样的罪行确实是难以想象的:张家辉杀人贩毒,古天乐劫持了以被移交的罪犯给张家辉炸死,相比之下刘青云劫持上司尚可忽略。
所以在影片的最后执法故事变成了黑帮私人复仇,所用的动作套路也变成了吴宇森《喋血双雄》式的,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更少的强调换枪的凌厉、整体的潇洒流畅,而更多的用力于兄弟间的心有灵犀。
此时便要再强调《誓要入刀山》这首歌,在影片的最后他不再只是兄弟情谊的象征,而是将港片武侠的情怀直接对接调用。
血亲兄弟在兄弟情谊重新确认后,为了不让梁家辉独自一人牺牲(当问到他这些年为什么不联系时,谈到大概想一人承担),三人集体转为法外之人、通过对这种危险身份的分享,以及歌曲所带来的文化想象(侠义之士),在泰国的损失所带来的类似血亲复仇的冲动可以和某种理想实现相媲美了。
[此片还稍微利用了下腐文化,不再多述]然而即使如此,这种替换的不完善和裂隙还是很容易被察觉,因为如果不认同“你是一个警察”、一说这句话观众就出戏,那么卧底便也只是一份混吃等死的工作,当刘青云说出再追回这条线要很多年,古天乐却表示不在乎时,谁又能相信一首《誓要入刀山》就能将他唤回呢?
[间谍片可以利用其它的文化资源,但如果不能真正的化入其中,那么也将继续彷徨。
][古天乐身份太多,最终导致身份不再重要的情况,却倒是从香港蔓延开来,而分享同一种复杂,也许是今天两岸三地最大的相似之处。
]
《寒战》《逆战》《风暴》《反贪风暴》 《使徒行者》。。。。。。。
现在的港片全都一个类型,看腻了。
这部《扫毒》朋友推荐说好看,但我存到硬盘五年了,一直没看。
今天实在无聊,就找出来看了看。
太出乎意料了!!!!
剧情很感人!
我哭了好几次,哭的稀里哗啦!
全剧将缉毒警察的艰辛、执着刻副的淋漓尽致。
国内经常出一些缉毒的影视剧,说该剧深刻体现了缉毒警察的不易等等,但我觉得那些主旋律反而不如这一部商业片。
如果拿这部电影作正面教材,那才是最好的!
最后的那场枪战大戏真是牛逼!
随着《誓要入刀山》的悲壮音乐响起,三人与杀手组织展开一场枪林弹雨的激战,不禁让人联想到《英雄本色》里小马哥一甩风衣在音乐中挥枪横扫的场面,太经典了!
还有三人三沙发,也有《英雄本色2》最后那经典镜头的影子。
一首音乐好不好听,除了本身质量外,还要看环境、心情等因素。
一开始三个人唱《誓要入刀山》的时候,我心想这是什么破曲子啊,真难听。
而到了大厅中三人举枪、然后《誓要入刀山》音乐再响起的时候,简直太震撼了!!!
剧情曲折、配乐带劲、枪战过瘾、美女养眼、兄弟情感人,这部戏必须打满分!
开始我以为是《无间道》,后来觉得不错难道会把老实人逼坏成就《新宿事件》?
再后来我发现原来是《英雄本色》,但是看到三人互换角色在老母亲床前倾诉我以为导演想拍成《断背山》,等到三人坐那抽烟等死我又燃起希望,难道会拍成是《放逐》,开枪后放起音乐,心想《古惑仔》也行啊,刘青云用弹壳蹦坏蛋时我知道了导演其实是想拍成成龙式功夫喜剧。
想加进去的东西太多,反而杂乱。
导演,你可以做的更好的。
一.《龙虎风云》(林岭东,1987年)1.开场《扫毒》开场有大量的香港街景,并且大部分都是俯拍的夜景,这跟《龙虎风云》的第一镜很像(由上至下的摇镜),两部片子的开场不仅都同样地选择像庙街这类龙蛇混杂的街市,以暗示犯罪的即将发生,而且都很注重纪实性。
2.人物《扫毒》里的古天乐和《龙虎风云》里的周润发都叫“秋”,二者都有同样的身份——警方在毒贩身边安插的卧底,并且两人都具有同样的情感——对卧底身份的厌倦,对重返警察岗位跟家庭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危机四伏的恐惧。
二、《英雄本色》(吴宇森,1986年)1.跛脚《扫毒》跟《英雄本色》都用了跛脚来象征人物的衰落,这种具象化的符号加深了观众对人物凄凉处境的代入感,而两部电影里的主角都在跛脚后面临事业的低潮与兄弟的不和。
2.倒地双枪“倒地双枪”可谓吴宇森的独创绝技,以动作潇洒著称,此绝学自开创以来,受到中外众多影迷和导演的喜欢,并被多次借鉴,此次刘青云在《扫毒》中也玩了一把,不过在视觉美感上还是不如小马哥的。
三、《喋血街头》(吴宇森,1990年)外部环境、人物关系《扫毒》在泰国的戏份,有几分《喋血街头》的影子,不光是里面出现了东南亚军队跟重型武器,连人物陷入困境,以及三兄弟关系的决裂都似曾相识。
四、《放逐》(杜琪峰,2006年)血雾,结尾处理杜琪峰拍枪战戏有一个要诀,就是着重表现瞬间的爆发力,所以才有了血雾。
一般他拍血雾的时候都配以慢镜,来渲染出一种血腥的美感。
这次陈木胜在《扫毒》的结尾大决战也用了血雾,但是有点东施效颦,拍得毫无美感,在视点选择跟景别切换的合理性上面也很差。
简单来说,就是看起来很混乱,看完不知道TM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就结束了。
再说,你后面都用了血雾,前面干嘛去了?
有位网友说得很对,他压根就不应该把现实的枪战跟美化的枪战混在一部电影里拍,最后搞得四不像。
在结尾处理上,《扫毒》也有很多跟《放逐》相似的地方,深入虎穴、以少敌多、密闭空间,最后,刘古张三人还大谈小时候踢波的趣事,踢波?
这不就是杜琪峰最喜欢用来表现兄弟情谊的小技巧吗。
五、置景方面的借鉴——《无间道》(刘伟强、麦兆辉,2002年)——《唯神能恕》(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2013年)电影开头在庙街旧楼里的毒品交易、结尾大决战的酒吧,分别借鉴了《无间道》、《唯神能恕》两部电影的置景,这个光看场景主色调就能对比出。
最后——我敢肯定陈木胜一定很喜欢《唯神能恕》,可是你丫请了泰国警长又不让他劈友又不让他唱K,那你还请个毛球??
懂得借鉴其实是好事,古往今来,很多导演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成功的,杜琪峰学黑泽明、吴宇森学梅尔维尔,但这事儿,你搞好了就是昆汀周星驰,搞不好就是陈木胜了。
《扫毒》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太多以前港片的影子,反而迷失了自己,很杂,很四不像,连每个段落的调色都不统一。
陈木胜状态好的时候也就是半个林岭东,况且他状态好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ps:本文纯属个人推测,不喜勿喷。
完。
1,张家辉开头好弱气好可爱好小只!
2,古天乐家居然是海景房。
3,古天乐变方了刘青云皮肤变好了。
4,Boss的发型令人为他审美担忧,或者也有可能他是爱因斯坦粉?
5,从影院里人看卡司表的反应来看,还有很多人分不清梁家辉和张家辉。
6,学好当地语言是多么重要!
7,柴哥是真心的。
8,腐败度不同的政府合作太糟心了。
9,死死抱住古天乐的张家辉身形太可爱了。
我站这对啊啊啊啊!
10,“我们先吃点东西”这句真是太棒啦!
11,他们吃饭那地方怎么也没个老板入镜。
12,这个大Boss一出场所有人都愉快地笑了。
你这样不行的,老大。
13,萌刘青云古天乐的太惨了,有这么一出该怎么西皮……虐张家辉我倒是喜闻乐见。
14,张家辉的眼神技能修炼得不错了诶。
15,确实是古天乐做错在先。
16,子伟这个跟班角色终于可以洗点升级了!
17,刘青云还是有点胡茬好看。
18,白毛出场回答是谁的时候我还以为他要说自己是汪东城。
白毛口音好真实不像是配音,有种非主流的糟心感。
19,鳄鱼到底是干嘛吃的。
20,五年学好一门外语,子伟好励志。
21,黑化的子伟让我好串戏,他跟中年中二一样和刘青云玩起了碰碰车。
22,这场碰碰车戏好色情…啊。
23,张家辉戏很不错,但刘青云的戏真好。
24,Boss都五年了你怎么还不换发型啊,你个糟心货。
25,不要随便借笔。
26,手铐脚镣在白毛哥身上和谐得浑然天成。
他应该专门演非主流,演的太好了!
27,Boss的女儿太赚了,古天乐张家辉选哪个都不亏啊?!
张家辉听完道歉的第一个眼神秒杀我。
太赞了我要是站着就跪下了。
#这值得写一整条#28,其实子伟的妈妈是斜眼。
29,张家辉说“我是阿秋”的时候所有人都忍不住笑了#不该有这效果啊导演#。
30,妈妈跟总结陈词似的提炼了一下主题思想,略糟心。
31,子伟岂止是升级了根本就是转职了好吗。
32,……转职成了杨过。
33,擦,白转职了。
34,“我看你发型就来气”+135,欧阳兰兰是真心的。
36,感觉Boss脸上那个弹孔不科学。
37,刘青云你到底爱的是谁?!
38,我发现我只记得张子伟苏建秋但不记得刘青云那个角色的名字。
39,最后我听到有人对刘青云评价“可算死了”……你们还有人性吗【虽然我也感到了莫名的拖沓。
40,片尾好听。
41,张家辉转职后真的好帅。
回味了一下。
1,剧本真乱,没有连贯骨架的,撑死及格。
2,古天乐在演技上输阵了。
张家辉出彩,刘青云是“只需使出七分功力”。
3,为什么好多人说阿秋没死?!
他明明在刘青云站起来拉仇恨之前胸口中了好几枪啊?
4,张家辉这次扮相可能是这几年最好看的了……5,豆瓣我会打三星但一个是给张家辉的
看完电影一直在想,假如时光倒流大概20年的时光,这样的故事,三位主角由谁饰演?
我心中的最佳选择是周润发(马昊天)、张国荣(张子伟)、梁朝伟(苏建秋)。
他们两两互有合作,那时候是香港电影最风光的一段时间,但三人从未在同一部电影里出现过,以后也不会了,抱憾。
对于港片来说,尤其在英雄片、男人戏当中,兄弟情义、江湖恩怨、浴血警匪这些,一块砖头下去砸中十个片子有八个半是这种内容。
男人戏的路数是香港电影最拿手的杀手锏,《扫毒》是一部标准的港式电影。
而令人欣慰的是,《扫毒》是英雄片一次非常棒的延续。
陈木胜是杜琪峰带出来的,成名作《天若有情》就带有那个时期杜琪峰的影子(其实当年陈木胜虽为导演,但本片之前一直在执导电视剧从未执导过电影,是杜琪峰在一边帮着拍),后来《冲锋队》、《我是谁》的火爆让陈木胜成为香港时装警匪片的代言人。
说陈木胜很像杜琪峰一定让人不信服,因为两人电影类型不大一样,但陈木胜的风格受杜琪峰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当年在TVB的时候,在杜琪峰自组银河映像之前,他帮新艺城、大都会拍过不少商业片,有贺岁喜剧也有动作情义这样港片最常见的模式。
而陈木胜跟那个时期的杜琪峰很像,像是《阿郎的故事》和《东方三侠》这类,同样是展现情义的电影,不同于吴宇森的江湖气息与岁月痕迹,这些电影的主要基调是浪漫、煽情,这是90年代港片比较常见的方式,在吴宇森远走好莱坞、杜琪峰在银河映像中打通自己宿命的门户之后,陈木胜算是接过了二者的大旗,香港传统的商业电影,多年之后,味道依然没变。
《扫毒》让我想起了不少电影,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两部作品,其故事结构很像《喋血街头》,同样的三位发小搭档的配置,吴宇森男性情谊最淋漓尽致的一次,正好切合本片的主题;另外一部就是《真心英雄》,不仅仅是结尾酒吧大战,《真心英雄》是银河映像在前期几部电影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下,追求自身风格与商业元素并举的第一部作品(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启用了当时如日中天的黎明,正式开启银河商业电影大潮、有刘德华加盟的《暗战》要在一年以后才出现)。
为什么说《扫毒》很像《真心英雄》,因为两部电影的共同点在于传统的男人友情在本片中被玩到了极致,《扫毒》中印象很深的一句台词就是“输人不输阵”,《真心英雄》也是如此。
在剧情推动下,男主角们被逼到了绝路,到了已经悬崖边上,在强大无比的反派面前,渺小的主角孤注一掷。
《扫毒》很硬朗,三位硬汉大战毒枭,电影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兄弟情的刻画,在这一方面香港电影从未令人失望过。
本片在兄弟情方面塑造的很纯粹,三位男主角性格各异,从电影一开始,就刻意强调三位的友情,在随后的线性的时间线中,情节和角色相辅相成,互相推动,从而引发了矛盾冲突,怒目相对甚至拳脚相向,打完之后跟没事一样。
即便在经历生死选择之后,在经过了误解、对峙,挑开心结之后,他们关系反而要比从前更加亲密。
因此而言,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对女性的吸引力有多大,她们看惯了《宫》、《步步惊心》这样的宫斗戏,能否理解片中这种属于男人之间的纠葛?
正因为如此,陈木胜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总是不厌其烦的在细节和情节方面突出三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选择难题”、没子弹的枪,首尾呼应,三人之间自打开场吃便当的时候忆往昔的段落,在随后的情节出现过好几次。
所以有人说本片拍得有点冗长,太罗嗦,其实能理解编导们这么做的原因。
毕竟《扫毒》假如在20年前就不必这么做,按照那个时期港片的模式拍,观众自然能理解片中人物的内心和抉择问题。
但在新世纪老港片的方面恐怕会让新观众造成理解上的缺失,搞不懂他们三人在经历了那种死去活来的事件之后为什么最后还能并肩作战,这就是《扫毒》最后片长达到了134分钟的原因,比如张家辉重出江湖之后,三人在码头的撞车大戏,这是全片最令人激动的地方,非常“港片”。
而之后他们三人一些纠葛,张家辉上来就对刘青云一顿拳打脚踢,这些桥段其实没必要那么长。
后来三人在罗兰床前互换身份说出的那些心里话,属于对三人心理活动的解释说明,如果在以《英雄本色》为首的英雄片大行其道的时代,这种解释说明是没有必要的,观众都能理解人物的变化。
但毕竟时过境迁,导演就是怕新世纪的观众不理解才这样,不过这样的设置很高明,借别人的话来阐述自己的内心,不但不突兀,反而成了全片最温馨的一段。
(这倒让我想起了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这部电视剧就是给没看过原著的观众准备了,里面解释说明的地方很多很多,比原著还要细)。
所以当刘青云像个姑娘一样痛哭流涕的时候也不意外,所有人的内心都写在脸上。
在新世纪,香港电影最会拍时装动作片的是林超贤与陈木胜,不同的是前者在动作戏方面越拍越大,从《重装警察》到《逆战》,陈木胜则越拍越小,有一阵甚至转而拍拳脚功夫,但经历了《全城戒备》和《新少林寺》之后,陈木胜在《扫毒》中再度回归了自己熟悉的题材,显然是令人欣慰的。
片中直升机扫射那段足见功力,其余部分也是长短兵器大战一个不少,最后大战的场面调度很棒。
但终究来说这是一部写人的作品,《扫毒》是陈木胜作品中人物刻画最细的一部(就像前面说过的那样),电影的结尾给人的感觉是“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着”,但不要紧,只要情义在,江湖之中,英雄就没有末路。
一瞬间《喋血双雄》、《英雄好汉》、《喋血街头》、《真心英雄》这些片的感觉再度出现,这才是香港电影,“输人不输阵”是属于男性的浪漫,也是属于香港电影。
很多评论说该片是在致敬那个时期的香港电影,还是别老抓着“致敬”两字不放了,感觉香港电影死了多少年一样。
香港电影虽然日落西山,但毕竟还在,《扫毒》是回归也好,延续也罢,只要港片还有一口气在,江湖情义就绝对不会丢失。
PS:说几则感受 片中三位主角唱的歌叫《誓要入刀山》是1978年香港武侠剧《陆小凤之武当之战》的主题曲,由顾嘉辉作曲,黄霑作词,郑少秋演唱。
这首歌在当年入选了第一届十大中文金曲,电影结尾的背景歌曲是三位主角重新唱的,这首歌很多人也翻唱过,徐小凤、叶丽仪等。
张家辉是第二次唱,第一次是在《赌侠大战拉斯维加斯》,张家辉唱着歌奔赴赌场,所以在电影里这位一唱我就有点出戏。
自从《毒战》之后,我看古天乐都有“添明仔”的影子,尤其是古仔眼神游移的时候,片中一度以为这货接着要反骨。
这样说明了《毒战》这种角色的成功,话说古仔明年金像奖有戏,过了张家辉这关就没问题,后者这几年很猛,《激战》里也不错。
饰演刘青云上司那位是吴岱融,年龄大了依旧很帅,当年的花无缺啊,《替天行道杀兄》里和钟淑慧一块三点全露。
片尾字幕鸣谢里看到了岑建勋的名字,不知道这位老哥为本片做了什么贡献,但有一点很突出,卢海鹏的发型,我看预告片的时候就想起岑建勋,片中还老拿这位的发型开涮,如果说致敬的话,卢海鹏一定是在致敬岑建勋。
卢海鹏的名字“八面佛”,按理说是指释迦摩尼的八大弟子,是八个佛而不是一个佛。
不过泰国本土有拜祭四面佛的传统,四面佛就是大梵天,我想片中“八面佛”的含义绝对不是八个佛的意思,而是指比大梵天更猛,双倍的意思。
片中所说的昆沙,是当年缅甸的世界第一毒枭,还在金三角成立过一个国家,96年为避免遭美国攻击而向缅甸投降,“毕业”之后缅甸拒绝向美国引渡,而是将之软禁起来,给他在仰光安排了一套别墅,跟昂山素季是邻居,直到07年去世,活的还挺滋润。
饰演八面佛女儿的演员Poy不是人妖,是变性人。
扫毒果然是我见过的最垃圾的香港警匪,虽然有刘青云、古天乐和张家辉,但这个本子简直让我恶心的发吐,真心没去电影院是极其明智的选择!
最为港台剧,最好的的确是警匪打斗,屁大点儿地方,从尖沙咀到铜锣湾,从90年代的古惑仔一直打到iphon问世,70、80后的大陆屌丝是看着这类片子长大的。
爱之深自然恨之切。
说起警匪,巅峰之作莫过于无间道,可以说将香港警匪发挥到了机制,这种远比大陆的警徽和欧美的血浆更让人震撼,归其原因,超脱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升华到了人性的泯灭。
而这点,不得不说的是韩国的警匪剧已经奋起直追,从人性挖掘看,新世界可以理解为韩国版的无间道,绝不是简单意义翻拍而是人性的挖掘充分到颠覆了传统的价值取向,更贴合实际更符合人性。
再看扫毒,三个老男人的恩怨情仇,一个电话,彻底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然后极其突兀的和好再回首,我去!
五年的仇恨真的相逢一笑泯恩仇了吗?
我怎么那么不信啊!
贩毒的老大亲自过来扫机关枪,有没有这么弱智啊!
归其一点,好好拍警匪,不要升华人性了,这点你做不到!
赚眼泪,搞基情,你有韩国那两下子吗?
咱还是相见不如怀念吧。
前二十分钟还像那么回事,没想到一会儿就弥漫出一股浓浓的烂片气息了,陈大导也太不把观众智商当回事了,心里那么大委屈难道就凭几句假惺惺的对不起再挤几滴猫尿就解决了?!
骗鬼呢吧!
看完回去跟同学吐槽,居然被鄙视了,说这就是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区别你妹啊区别,这种事情完全不make sense啊啊!
还有,这不是犯罪悬疑片吗?!
那不停的笑场是什么情况?!
导演你听到观众在嘲笑你嘛!!
想幽默也不是这样幽默的好不好!
没有功力就不要来硬扯!
就象葛大爷某年演了个惊悚片,观众一看见他锃亮的光头就笑场了,完全乱入的气氛好不好!
而且男主角们是小强吗?!
中枪就跟被蚊子咬了一样的,完全no harm好嘛!
电影中间好几次想走,听边上姑娘吐槽的句句入我心!
啊等等,为什么这种人物设定如此熟悉?!
原来又是陈木胜这货!
几年前看了他拍的全城戒备,到现在还没有忘记那个大烂片!!!
陈大导你长进一点好不好,可长点心吧,观众早就不是当年的观众了!
没有诚意的编剧,没有诚意的台词,没有诚意的设定,差评!!!
拉入黑名单!!!
永远!!!
这主角光环已经晃眼到让人无法忍受了,逃开鳄鱼就不说了,自砍左手还能面不改色心不跳……
剧本无趣,手法无趣,集合了港片的所有缺点,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张家辉死了,又突然满血复活,让人哭笑不得。影片槽点太多,完全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前半段节奏挺好,三星半。后段张家辉归来后各种真情流露,各种逻辑硬伤。果然不能对陈木胜这货抱任何期望! 烂片 !
看演员的:刘青云正常发挥,张家辉帅爆,古天乐又演了一个蔫坏的家伙。和十年好友一起看的,加一星。
张家辉变好后就太俗气了
古天乐和袁泉没有BG感啊,张家辉小天使,四颗星都给他。
剧情虽然比较扯,但是最后那场枪战真的很过瘾!
虎头蛇尾
三佬大战爱因斯坦
7.5的高分证明着大家对老式港片的期待,那些传奇故事与动作场面总是让人流连,但现在的商业片让我们离之越来越远。片里有很多场景都是想要拍出英雄本色的感觉的,可是不得不说差之太远,而且还有很多硬伤让人无法直视。是我们变了还是电影变了,真的很难说,但现在的感觉就是没有以前好和不够好
对剧情逻辑有洁癖的人简直看得要死啊!三傻大闹金三角吗?兄弟情怀就是非得一起死是吗?第一次没死了就接着往死里整是吗?还有那个毒枭的奇葩女儿,那一刀划下去……真解气!
近年不错的港片
电影最妙之处就是悬崖选人的剧情,但也是这部戏的败笔。胸骨中枪高空悬崖鳄鱼池张家辉都没有死,回归后还忠心耿耿,断手能杀千敌,不科学。bug太多只能说是编剧尽力了,但是恢宏的场面与港式警匪片很好看。看完评论发现缅娜是变性人,我觉得张家辉应该要拿金奖。
有情有爱有人妖,不死之身就算了吧!
乱煽情 情节转折牵强 没水准 前面拖太长
3星半 算是陈导近年最好的一部商业片,当然故事啥的都喜闻乐见,太多元素已经被玩得发烂,陈导只是借着怀旧的皮囊让他这个永远活在80年代的导演打了手不错的情感牌而已,影片几乎囊括香港上世纪所有兄弟情深的动作片的桥段,于是很多像我这样的港片迷很难没有共鸣,而且又是那3个演员,想不触动都难啊
6.5分。前半段看下来不错啊,三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你死我活的痛苦抉择,都很来戏。但从张家辉坠崖开始,整个电影的节奏突然就乱掉了,感觉上就好像是编剧和导演突然不知道怎么往下编了,于是就有了后半段的拖拖拉拉与莫名其妙,最后那一段枪战,是在向老港片致敬么?前紧后松,浪费了好开局啊~
救命。唱唱歌你就想复古了?编剧的智商让我觉得我可以去香港当警署总督察
看到片尾我居然有种“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也会觉得很带感”的感觉,张家辉向我们完美地说明了没有刘海的男人有多帅,虽然全片最帅还是吴廷烨没有之一!前面要是没他,我一定得睡着,气困了……
呃。。我只想说“呃”。。暗花、暗战、毒战、扫毒、毒探、盲探、神探。真的不是我记性不好,是这些导演记性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