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12号时候就看了杀生这部影片,由于那时候是分心在看,只感觉到闹腾,并没有看进去。
今晚又重新看了杀生,却有颇多的感触,作为几年前的电影,现在才看到着实感觉有点可惜。
果然这种片子就需要沉下心去看。
从头到尾,牛结实都没有影片中大部分时候表现的那么的不堪。
更多的时候是镇子上的民众的臆想,或者说是任达华最开始调查得到的表象而已。
至少有两件事,通过任达华的调查情况来看,是与前面的表现不符的,具体到底有多少水分,就看你心中的牛结实是怎样的。
1、牛结实没有下过春药。
牛结实在拿到春药后,就骑马去玩耍了,春药是别人下的,他回来后一脸懵逼的表情也可以看得出来。
2、牛结实最初救下寡妇后,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只是单纯的给寡妇喂血而已,因为寡妇贫血的原因。
对于镇子来说,整个镇子代表的就是封建愚昧,被牛结实这一个新生的另类给打破了。
为了长寿,强迫老人76以后就不能喝酒,而牛结实带酒过来了。
寡妇陪葬,被牛结实救了。
挖出陪葬品,他认为好好地东西干嘛糟蹋了,但是仍然对死者进行三拜九叩表示对死者的感谢。
或许牛结实就是一个与镇子格格不入的另类,或许他也有一些混混的气息。
但是相对于镇子的恶来说,他却显得格外的高尚。
相对于镇子的死气沉沉,他显得生机勃勃。
从电影《杀生》观影带来的愉悦感来说,四川观众应该是全国观众里最有幸福感的一群人———全片四川话贯穿到底,“龟儿子”“一起耍”“瓜货”“雄起”等方言俚语俯拾皆是,就冲着这一点,都该进影院为这部电影“扎起”!
更何况,这确实是一部能给你带来一定思索的好电影。
继《斗牛》之后,金马影帝黄渤再次挑战自己,奉献上佳表演,同时梁静、王迅等演员也都突破自己,奉献了一出精彩的乱世荒诞寓言剧。
小镇上的人每次有什么大事都要穿着黑色的袍子,这一点充分显示出人们的封建迷信,就像影片中牛医生最后说的话一样“这的人谁也不会再出去”,他们被禁锢在小镇里面,可以说与世隔绝。
我最喜欢的还是小镇人们居住的房子,他们看起来就像一个迷宫,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
一群人们生活在一起,每天都想着怎么杀死牛结实。
总得来说,我觉得是人们过于封建迷信。
心由境生。
这部电影告诉了大家,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有多么可怕。
性压抑是中国文化古老的特点。
长寿镇忍耐了牛结实那么久那么久那么久,因为他教不化,烫不死,煮不烂,咬不动。
于是,当马寡妇和牛结实传出风言风语之后,长寿镇的长老们决定按照欺软怕硬的老规矩办——让马寡妇为祖爷爷陪葬。
可是,神鬼见愁的牛结实在救下了马寡妇并以血相喂以后,不仅给了马寡妇活下去的信念,也坐实了奸夫淫妇的罪名。
这种确认带来了一些后果,首当其冲的,就是马寡妇在这个传统而封闭的小镇上受到的冷眼与侮辱。
在意识到马寡妇尚未怀孕之后(牛结实其时尚未与其发生关系),“镇妇女委员会”试图对牛结实进行阉割。
自然的,坚如牛皮的牛结实虽然一如既往的又臭又硬难以下嘴,然而因为这次祸出温柔,牛结实想到的不光是自己:自己刀枪不入百毒不侵,马寡妇却因此声名扫地而正度日艰难。
意识到这一点的牛结实,和往常一样出了个鬼点子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投药,天真的他或许根本没有刻意要跟全镇作对让大家一齐出丑的想法——虽然他一直这么做着,从本性至上的牛结实对于生殖这件事情的单纯喜爱来看,这一行为的目的其实只是希望大家能无所顾忌的放纵一次,在收起虚伪纵情享受之后能对马寡妇产生更多的谅解,然而和他所有的鬼点子相同又不同的是,这个鬼点子同样的不遭受大家的欢迎,却真正的触碰到了镇上居民们的底线。
对于镇长来说,一日狂欢在令全镇蒙羞的同时,使得长寿镇鸡飞狗跳造成了真正的混乱;对于长老来说,荣誉不再,羞耻代之,损失了一世英名;对于铁匠来说,目睹了寡妇的沦陷,没有了幻想的希望;即使对于马寡妇而言,身体的释放带来的短暂快乐,也并不能使她彻底忘却耻辱与害怕。
从这件事情感受到了纯粹的快乐的,其实从头至尾只有牛结实自己——虽然这往往不是他行动的初衷。
乱交造成的混乱让长老们认为长寿镇岌岌可危,一句“请他回来”,其实已经动了杀机。
和其他人不一样,牛医生对牛结实,有着现实的仇恨,长老既已动此念头,说明终于对牛结实要痛下狠手,而这原因追溯再追溯,也不过就是“心”“生”之“性”。
管虎向观众们展示了一些值得咂摸的对立和统一。
牛结实看重生,而长寿镇看重死。
其实二者殊途同归。
为了生命的继续,长寿镇的传统是通过规矩的约束来延长寿命,而牛结实则看重新生不在乎死亡——烂命一条纵是再臭再贱也能活得有滋有味。
传统给长寿镇蒙上了一种封闭落后的色彩,象征死亡的黑色甚至给人以一种邪教的错觉。
然而事实上,无论对于牛结实还是外来医生,小镇它本身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意料之外的宽容——从祖爷爷死后对牛结实公正的隐忍,到最后无比艰难的判这个绝户死刑;从马寡妇自愿(个人揣测)陪葬到妇女委员会仅限于口头上的“沉塘”。
这种宽容其实很符合逻辑——寿之长者从来不乏原则之外的宽容。
然而在性的方面,传统与新生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纵欲会扰乱身体和社会规律,禁欲则有悖生物繁衍的自然法则。
所以,当性的禁忌通过水的导火索被点燃,牛医生怀着杀意介入整个事情之后,处于统一的和谐局面便被打破。
一言蔽之,其实就是生死相依,杀掉生,死便不远了。
作为一部非完美的经典,影片中有些漏洞是出于疏忽,有些线索性和象征性的细节却让人不禁久久回味。
谁毁灭了长寿镇?
影片干脆利落的结尾,通过支撑巨石的木柱上新鲜的切口交代了天灾人为的事实。
然而从任达华那一成不变的微笑和他模仿的牛结实造型,似乎不足够坐死这一罪名。
相反,牛医生与他谈判时,一句“作为交换,我保证谁也出不了这个镇子”让人心下惴惴。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在外来医生第一次趁着黑衣聚会解救被锁的小胖之前,在肉店老板询问到底放不放家里那个时,有人提到“这下死了一个,疯了一个balabalabala”。
死的那个无疑是牛结实,可疯的那个是谁呢?
镇上有个不相干的疯子,在牛结实差点被阉割的时候帮了他不小的忙,他似乎一直都是疯的。
马寡妇后来被安排住在山里的一间石屋,温柔冷静一如事前显然也与疯无关。
如果有人抬杠说疯子也未必见得时刻都疯,那么吃了问题腊肉的牛医生则嫌疑更甚。
肉店的牛老板给牛结实下剧毒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若是长寿镇这样狠毒,当初不要用棍子打麻布袋而换杀猪刀或者铁匠锤就好。
而一个医生,鼻血流得心慌意乱不说,最后竟然蹭了一脸而束手无策,实在让人疑惑。
如果说他没有十足充分的理由要毁灭整个镇子,疯了之后,就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电影散场之后,@小怪物 说心里很堵,不愿意再看第二遍,她觉得是孤独杀死了牛结实。
春雨中跳舞的人群,不过是轮番上阵引他淋雨挨冻,而他渴望融入的热情,一待上场只换来众人的一拥而散。
愤怒的牛结实,狂躁的揪着他的小跟班们的领子逼他们玩耍的时候,孤独得令人同情。
片尾曲的MV印证了这个说法:带着钥匙的花衣鱼绕过了海底各种致命的危险,却不被鱼群所接受。
带着钥匙的花衣鱼遇到美丽的雌鱼生下带着钥匙的小死鱼,小死鱼绕过一张张虚伪而嘲讽的笑脸长大成为小花鱼,再度回归到初生的八音盒。
歌词唱道,谁去安慰,离群的雁。
小怪物第二个觉得难受的,是长寿镇对于牛结实孩子的保护。
在我的理解,她是害怕旧制要用教育来改造小结实以彻底抹杀自由的新生。
而结尾之所以不能令人感到轻松,是因为马寡妇带着小结实到了新的地方也会是“外来户”——正如牛结实的父亲马三炮当年带着牛结实落户长寿镇。
钥匙是牛结实象征性的标致,它能打开寡妇的房门、庙堂的大门、孩子们的枷锁。
所以和牛结实关系最好的,恰是那个看上去最不听话的半大胖小子和救了牛结实一蛋的疯子,所以在牛结实死了之后,医生要带上这把钥匙去打开事情的真相。
事实上,这把打破了许多规矩的钥匙,一直在为长寿镇打开新生的思想和生命。
于是,当人们彻底的摧毁了这把钥匙,平衡遭到破坏,旧制最终被自身反噬,在充满仇恨与怨戾的嘶吼中,颓然倒下。
新生与长寿,都是延长生命的方法,然而即使对眼儿的三轮车驾驶,都能看出其中何者更有生命力。
所以,从不怕死的牛结实根本不用思考,便在孩子和自己的性命之间做出了选择。
天可见怜,还是安排一位外来的医生,偿还了他这条命。
唯心主义者的失败是这部电影的结局,然而实际上,认为当前世界唯心主义没有市场的观点是肤浅和天真的。
起码最后的意象,应当是地震最终毁灭了长寿镇。
PS:不得不吐槽一下苏有朋的演技,虽然可能台词和形象在设计上就有问题,但是一个角色塑造的失败,演员总是脱不了干系的。
任达华的故作神秘倒不至于给影片减分,可并不出彩的表演留下了十分的遗憾。
总之这两个角色,作为观众我都有若干不计其数更合适的演员推荐给导演管虎。
看来很多人对刨祖坟没什么恶感,估计现在人都没怎么祭拜过先人,觉得这事离自己太远,所以没什么感觉。
那就说你们贴近点的,你们谁能容忍自己XX时被人看?
而且是10几年的被人看?
你没谁能容忍自己的女朋友走路时,总被人摸来摸去耍流氓?
如果有请举手,你怎么说牛结实好都可以。
现在的人都有逆反心理,只要是规则他们就反对,想要自由,可生活中你真遇到这样不讲规则的人,你还会这么宽容的理解他们么?
我真的不能相信,不说别的,就马路上没注意碰了一下,中国人都会为此吵架,真的有人如此不讲规则的骚扰到他们,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奋起反抗,从这一点上来说,在这里夸牛结实的人,才是最虚伪的人,他们虚伪的把自己都给骗了。
看《杀生》之前,专门看了两遍《斗牛》,在网上找了所有导演、演员采访视频,看了导演介绍,看了豆瓣影评……为一部电影做这么足的功课,还是第一次,某个瞬间,对《杀生》的期待甚至超过了《黄金》。
不管怎么说,今天之前,我毫不怀疑这是一部值得我走进影院观看的电影!
可现实永远比理想残酷,甚至残酷到我都不忍流泪了!
电影回到根本是故事,不论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归根结底是要讲一个故事。
故事除了情节精彩之外,还需要构思缜密,符合常识和逻辑。
我实在无法相信,《斗牛》的导演竟然在这里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至少是我自己无法饶恕的!
首先:叙事方式。
一个外来医生通过与孩子、医生、村长三人的交流,讲述牛结实是怎么死的。
此处模仿《罗生门》实在蹩脚,黑泽明用三个人的口吻讲述的故事表现了多么复杂而深刻的人性啊,而且每种可能性都符合不同人物的身份。
本片为什么要选择三种故事可能性呢?
除了让叙事更乱之外,本人实在没有看出任何意义!
我想我需要再度观看本片以体会导演的深刻用心!
其次:故事本身。
这个故事实在是有太多的纰漏了,搞得我无从说起,既然如此,只能捡重要的了。
在遥远的上个世纪40年代,在偏远的四川某寨子里,村民牛结实因行为放纵、肆无忌惮,遭到全体村民的仇恨,屡次想要除掉他。
但是,却屡屡失败,最终请来了留洋回来的医生,略施计谋,终将其置于死地。
一个外来的医生因为一句:你欠我一条命,就誓死要将此事差个水落石出。
最终,牛结实为了让村民放过自己未出生的孩子自杀了,那母亲也带着孩子走入一个光明的未来了!
疑问1:在那个偏远的寨子里,想要除掉一个人需要如此费事吗,何况还是一村人想要除掉一个人?
疑问2:医生冒死调查此事,还恰恰找了三个人,探索了三种可能。
这医生是吃饱撑的吗?
动机不成立,太不符合人物身份和利益关系!
疑问3:牛结实被一村人生吞活剥了好几次都毫发未损,却在集体的孤立和吓唬中,倒下了。
一个一直试图摆脱传统束缚的人,忽然离不开集体了?
人物个性的转折太突然!
疑问4:在当时封闭、保守、落后的环境下,如果一个女人带着孩子远走他乡能存活的话,那么牛结实就没必要死了。
一大老爷们带着女人孩子远走他乡,岂不是会更幸福?
何苦断送自己,让女人孩子没得依靠!
情节设置不靠谱!
疑问5:村民配合完美地执行医生的计划,有那么一刻让我误以为他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团队,真是太牛了!
为嘛没这个计划的时候就是一帮傻子,软硬弄不死牛结实,这计划一来,统统变身正义的勇士,这到底是为嘛?
疑问6:全片时不时穿插一些貌似地震的场景是什么意思呢?
难道导演在暗喻,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四川人抗震能力就堪比今天的日本人了,对待地震的心态也和他们一样,见怪不怪,甚至有点置若罔闻了!
其实,情节上还有很多纰漏,时间不早了,我也累了!
再次:影片主题。
小人物与集体对抗,即人性与传统制度、文化的对抗。
这在中国文化中并不鲜见,孙悟空、哪吒就是。
影片开头那么一瞬间,我真的以为牛结实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连玉皇大帝都拿他没有办法,请如来佛主帮忙!
然而,最后,我发现,牛结实没有孙悟空那么幸运能修成正果,而是被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我不知道,在个性和人性日益解放和苏醒的今天,导演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结局,是在告诉我们个性一定会遭受残酷无情的戗杀吗?
所以,即便最终女人带着孩子离开了,我仍然认为这是一部没有希望的电影!
另一层主题,是集体对个体的抛弃和孤立,个性唯有在集体中才成其为个性,没有集体这个环境,恐怕个性也没有存在的空间了。
因为,牛结实必须融入集体,参加村民婚礼,与村民一起淋雨,最终中了集体的阴谋,死在集体的诓骗中……关于这点,本人持保留态度!
最后:演员表演。
只想说下余男,这位很优秀的中国女演员,之前跟着王全安柏林、戛纳的没少去,也算见过世面。
但是这次的表现确实差强人意,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离开王全安之后的第一部戏,但确定的是,这是他最投入的一部,因为全裸了(非正面)!
但是,最让我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从头到尾,她只有一个表情啊:微张着性感的双唇,面带冷漠且诱人的表情……这个角色的表现空间有那么大,为嘛只玩性感啊?
离开王全安的他,会成为离开张艺谋的巩俐吗?
守着云开没日出,那本人就继续看月亮了,至于大家伙,随意啊,随意!
善良和邪恶是否能并存牛结实,有着善良的本性和他关系好的无非是,纯真的孩子和无知的傻子。
孩子和傻子有着世上最纯净的心灵,相信和他们关系的大人,似乎也并不会怎么邪恶呢!
事实也是这样,封建迷信的小村社,孕妇要被陈塘,而无人解救,这是这个村社的悲哀,幸好有那么一个人,他看起来流里流气,不务正业,却懂得尊重生命,在一片惊愕的眼神中救了人。。。
知晓她贫血,不惜拿刀自伤,却只为救她这么一个人他只是善良嘛?
好像并不是,并不会那么懂得相处,用着自己的方式,和这个村社建立关系捣乱,偷东西,调戏女性。。。
已经成了一个村子的毒瘤,让村子里的人,不敢碰,不敢惹。
毒瘤终归是毒瘤,总是要狠下心来,拔出这颗毒瘤!
指鹿为马。
确实高招,从心理上打击,从意志上的折磨。
从感觉到处都不对,到或许真的认为自己有什么事儿。
掰手腕输给小朋友,三月淋雨别人无事,自己病倒。。。
在别人有心的情况下,开始相信自己的身体真的有什么问题。。。
牛结实,我们身边似乎总有这样的人物存在呢。
对这种人我们只敢不惹不碰,看不到。。。
从心里默默把这个人拉入黑名单这部电影从一开始看就在思考,思考着影片到底是要讲些什么,牛结实是否像影片一开始那么可恶,是否到后面会洗白白。
思考着这来回穿梭的剧情到底是有什么寓意,思考着大人,小孩,傻子,牛肉,驴到底都有什么潜台词。。。
或许是看到评论看的太多太乱,反而让自己失去了单纯看一部影片的心情,毫无里头的思考也让自己错过了更多的剧情,看来下次看电影还是只看看预告片,不要看那么多影评好了!
黄渤演技实力派,看他的演绎从来不用考虑出戏神马的,对于影帝级人物,百分之百的信任,也是冲着主演来看这部电影的苏有朋的演技,在这部影片中似乎就没有那么自如了,眼神神马的过犹不及,坏人,反派要善用眼神,但也要省着点用,话说反派的装扮神马的确实迷人,偶喜欢坏男人ORZ整部影片很都压抑,很压抑。。。
看完电影,如果身边出现牛结实这样的人,似乎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做法呢,就算平庸,也害怕着这种无厘头的人物看完电影 牛结实的si确实也让我舒了一口气,对,我一开始支持的就是村民们!!!
就算他们迂腐,就算他们迷信,封建!
但我相信他们心存善良,那个牛结实的孩子,他们并没有要杀害,而对付牛结实,只不过是想要恢复自己平淡的生活,平淡,安逸,就算封建又如何,各自守好各自的家,便好
关于导演带着摄制组等云到的故事,有很多。
黑泽明就曾为了拍出理想的效果,等待“那片云从山那边飘过来”的瞬间。
一直以为,自己明白等云到是什么意思——导演追求完美呗。
做杂志的时候,甚至会对导演这种执着和完美主义敬佩,但后来越发觉得,等云到预期说是在等云,不若说是在等一个时机。
每位电影人都在等待一个时机。
演员在等待一部属于自己的角色;编剧在等待一个最完美展现自己故事的机会;导演在等待自己毕生所想拍摄的电影实现;摄影师在等待服装、灯光、道具等等完美无缺……电影是缺憾的艺术,因为那片最想要的云,往往飘不来。
这个最简单道理,在跟完《杀生》后才懂得。
2011年,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幸得帮助去了香港看片,买了N多电影票,从钟爱的韦家辉到费里尼,还有修复版的《阿飞正传》,但是只看了一部《神探》就被一个电话催回了北京。
其他电影票只好都送了朋友,回到北京被告知有项目让选,去跟组。
义无反顾选择了管虎的《杀生》。
对于管虎,比较《斗牛》而言,我印象更深是《上车走吧》和《生存之民工》,因为类似的题材自己想过要写,没想到他已经那么早就拍了出来,而且电影里对生活的描述有种放在今天也不落伍,甚至观后恍然大悟的爽快,那种感觉,很像当年看高群书的《千钧一发》。
管虎电影的底色,贴着中国现实的脉搏,这点尤为欣赏。
又记得当年邀请他为《斗牛》给杂志写导演手记时,硬性要求他改稿子,他也就真的推翻重写了,而没有一丝扭捏,看得出,他对自己作品的信心和爱护。
于是去《杀生》。
接着,就被扔到了四川的汶川。
在机场跟制片人马川聊天,风尘仆仆的他上来就说了剧组拍摄地条件恶劣,拼命给打预防针。
临了说:但是在羌寨晚上很安静,可以睡的很好。
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怎样条件。
到了羌寨才知道,桃坪羌寨,是一所千年老寨,看起来,这里仿佛跟千年前一样,后来才得知,剧组的置景完全根据寨子的环境搭建,用的材料和搭建方法也是传统的,甚至青石板路都改成鹅卵石……这些变化,初来乍到者完全无法察觉。
自己过去探班也是见过些景的,多是一看很有气势或很漂亮,但是改建到无法察觉这事,还是第一次遇到。
接下来就是每天早出晚归的日子,羌寨的气候反常,早晨得穿加厚衣服,10点太阳出来开始热的要命,中午一点开始刮风起沙尘,到了晚上又急速降温。
足够幸运的话晚上在下雨加拍夜戏,一天就能经历春夏秋冬。
跟要命是美术,选景都是在一些鸟不拉屎的地方,那些山坡山涧,用本地人的话说,山羊都不去。
但剧组一干人等,每天抬着器械上上下下。
最直接的感官是,我往山上运了一次东西后,就累的脸色发白、适应海拔就用掉一个小时。
从99年开始,无论怎样累,体重都没有轻于180斤的我,居然在五十天里,神奇的减掉了24斤。
这事,连老婆也没法相信。
我记得,有天在青城山拍戏,管虎说:育海,辛苦了。
但我觉得,比较起来自己恐怕是剧组最轻松的人了,任达华有恐高症,还得冒着地震风险在山上攀爬行走;黄渤身体是好,但无数次负伤;王迅被天天吊在维亚上;灯光搬着器材上上下下……道具曾做过《可可西里》,也说《杀生》要困难的多,几乎组里每一个人,都能曝出一部人尽皆知拍摄难度巨大自己参与过的电影,但无一不说,《杀生》是他们经历过最困难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管虎在现场爱说:最终的胜利,往往来自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这句话也是剧组的口头禅。
但就是这样的条件,组里人虽然也有抱怨,但是依然所有人都很努力。
对此我曾经分析过为什么?
后来明白问了许多才明白,大家来这个戏,不是为了赚快钱,是为了这部电影——电影人在遇到自己喜欢的题材时,所能爆发出的能量是惊人的,忍耐力也是惊人的。
我想,如果团队也算是等云到的话,那管虎显然已经等到了《杀生》的第一片云。
我记得场务老四,是个典型的热血男儿,在剧组混迹已久,从来都是有仇就报。
有天我去网吧,遇到他在上网,明显情绪不好,奇怪他为什么没开工,他流露出不爽,后来才知道,在寨子里拍戏,被寨子里人欺负,老四为了不给剧组惹麻烦,真是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屡次如此实在不算,不想干了。
这等哑巴亏,他可是从来没吃过的,不过最后还是留了下来,继续热火朝天的干活。
其他人又何尝不是?
剧组每个人,都因为这个或多或少吃过亏。
但是组里有纪律,为了顺利拍摄,别跟当地老百姓起争执,甭管因为什么原因,大家就这么一直受着。
无数人跟我说,楞是因为是这部戏,要不然早开仗了,管他了,这气是不能受的,大不了不干,但都没有,大伙心疼《杀生》。
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一部电影的魅力,是在于征服观众,但首先是征服创造他的工作人员,这些心血和付出凝结在电影里,是为一部电影的气质。
说来有趣,电影杂志做了六年,以为自己了解电影之美为何物,其实真到了剧组,才发现都是盲人摸象,只知其一。
清晰记得,有个夜晚,剧组在废弃的老寨取夜景。
飞瀑穿寨而过,气球灯在树顶找出斑驳美丽的光线,雨歇后的雾气袅袅。
摄影在山间小路上忙着摆放设备,道具在路尽头的飞瀑旁准备东西,小路旁的青石墙上端的平地上,黄渤在跟几个武汉兄弟比赛腿踢树枝,录音在溪水上跳来跳去找位置,导演蹲在地震后损毁的破物台阶上,摸着鼻子,看着眼前的一切。
我端起相机拍了半天,但拍出的照片怎么也不满意,那个美妙异常的画面,有奇异的光线和电影人忙碌,至今印刻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当晚躺在床上,骤然明白,电影之美,不光在戏里,更在戏外。
曾听许多导演讲过,一部电影幕后发生的事情,往往比电影说记录的更精彩,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而已。
对此,我深信不疑。
因为工作原因,未能等到四川取景都结束,我就回到了北京,到家后,好长时间适应不过来。
自己也不知道在适应什么,但是就急切的想回到剧组。
可惜是因为工作原因,错过了剧组的杀青饭。
后来见到剧组的工作人员,都会觉得亲切异常——电影类似打仗,一起经过的感情像战友,远胜朋友。
后来进入后期,时不时也去,除了工作,心理上更像是延续跟这部电影的蜜月期。
说来有趣,这部电影从拍摄到今天一路看下来,深深为他感到骄傲,为遇到这样一部电影感到荣幸。
现在电影即将公映了,我不敢保证这部电影会让所有人满意,但是,可以说的是,《杀生》凝聚了无数人的心血,这心血,是无数人对电影的热爱。
大家本着做一部好电影的态度走到一起的热爱。
至于最后能否名留影史,恐怕只有上帝知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个参与过《杀生》的人,我为这部电影感到骄傲。
怕只怕,自己为这部电影贡献太少。
做到今天,也渐渐明白了,所谓等云到,真不是每个人都能等到的,因为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时间成本来等的,更多时候连等的机会都没有,做电影,等云到恐怕只是一个完美世界的幻想,但电影,干的就是跟失望战斗,拼尽最后一口气是件超级过瘾的事。
我总是幼稚的相信,本着山那边马上就会有一块合适的云飘过来的乐观,才能继续把这行干下去——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更是不断战胜遗憾的艺术。
不管还有多少好莱坞片要来神马的,但是电影这么干下去,终归是有希望的,也许一次不行,两次不行,但一直如此,终究是可以的,我愿意这么天真的相信。
本片发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整个故事乍看之下似乎荒谬绝伦,然而在其中却充满了隐喻的符号。
无论是老祖一身雪白貌似纯洁的垂死,或者村民黑色装束的凝重,油漆匠与接生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交合,牛结实与众不同的飞扬跳脱以及外界时刻存在的地动山摇,无不充满了对社会的暗喻。
本片终究讲述的,还是对旧制度的反抗,面对遗老遗少的手段,为了新生儿的诞生,最终反抗者只得悲剧收场,而遗老遗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却成为了被人利用的杀人工具。
最终整个旧制度,在天翻地覆中完全毁灭。
主角牛结实,一开始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官方宣称的所谓恶势力,破坏分子。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角色的许多背后内幕被发掘出来,丰满着角色的血肉,最终表现出来的,却是一个基本无害,善良调皮,心地纯良的人,而这个人所做的,只不过是一些比遗老遗少们更有人性的事而已。
在下个月份即将到来的时候,看这部电影不由的就让我会想起很多很多,但是却不能多说,就好像牛结实偷看油漆匠与接生婆的敦伦,大家都知道他在看,只是假装不知道罢了,可牛结实却不该说出来,说了,别人也就不好意思不整治一下了。
其实好多事都这样,有人捅破了窗户纸,那就不得不做做样子整治一下,要是没人说,那睁一眼闭一眼的也就过去了。
所以,当我还不想和牛结实一样被迫死去的时候,我实实在在不能对这部电影多说啥了。
黄渤和余男奉献了极其高明的演技,电影采用颠覆式的表现手法,用后面的发展来颠覆前面所呈现的景况,颇有可看性。
我在杭州的公交站牌上看到《杀生》的广告。
从画面上看,我觉得那会是一个我喜欢的电影。
然后,我就去看了。
还是长版的。
呃,我看得很认真,因为我看了好久也没大看明白,生怕那是一个对审美要求极高的佳作。
然后情节我越明白我就越郁闷。
——是我脑壳有点乱还是导演脑壳有点乱?
情节可以夸张,但情节不能勉强吧。
故事大概说的是。
有一叫牛结实的人,住在一个满镇子川腔的山镇里。
这斯是个流氓,说活口无遮掩还蛮不讲理,小时候小偷小摸阴差阳错得弄出了人命,和苏有朋结了仇,长大了,不偷东西了,直接拿村民的东西,揭人家倒插门的短,成年累月地偷看(光明正大地看)村子里的夫妻XX00,性骚扰哑巴寡妇(时间长了和寡妇骚扰出了感情)……然后村子里的人终于忍受不了他了。
在苏有朋的提议,大家决定把他说死——全村的人商量好了见到他就说他脸色差,像生了大病,快要死了,然后,流氓就真的身子一天不如一天……可最后影片又说不是人家把他说死的,是他自己伟大地作出了牺牲……全片被一个比黄渤还莫明其妙的任大华饰演的医生串联起来,一重又一重地推理了去。
不想评了。
就想说一点,你要展现人性可以。
至少得大家都是人。
村子里迎圣水,不管这事封建还是你看着搞笑,但一村子的人在那里严肃着,你到圣水里去洗澡,那就是找抽。
要是我在和我女人XX00的时候,你有时无时地跑来看,我就有怨气活活打死你!!
我就怒了,有这么肤浅的“隐喻”吗!
所谓大家以为的“隐喻”,不就是说一神马压抑人性充满各种规则的社会,诸如此类,然后出现黄渤这一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类型,然后寡妇象征追求真爱啊却被当作堕落然后牺牲的女性类型,然后传着黑衣的人们就是那个压抑社会作为帮凶的人本身,再然后小孩子都是跟黄渤的就是因为孩子还没有被彻底扭曲,尚存良心一类,至于地震就是指这样的社会背后越来越暗潮汹涌啦,终究是会地震一般地毁坏啦。。。。。。
最后还成功地恶到我的就是象征希望的新生命最终被救出来了啊。。。。
等等等等。
尼玛还能再肤浅点儿,再老一套点儿么!
就只说那些表面的东西,也是漏洞百出。
那么偏僻一个地方,一村子人杀一个人还杀不死?!
在桃坪羌寨的随便哪个小巷子里,谁上去戳他一刀这事儿不就完结了么。
那姓张又姓牛的卖肉,毒肉没送出去,居然就那么挂着,挂N天,毒死苏有朋医生。
这不脑残么这是那一寡妇,你要让她追求真爱你就追求,能不要一脸贞节烈女的表情,谁强奸你就跟谁在一起了么。。。。?
真心伤不起==我倒喜欢了反面角色梁静。。。。
拜托这些导演。。
不要再假扮高明了。。。。
非要说这片有什么好的地方,那就是还算流畅吧?。。。
背景音乐很好。。。。。
我们四川的风景很美!
杀生.Design.Of.Death.2012.HDTV.MiniSD-TLF.mkv
这部电影剪辑的时间轴比较复杂,差点还不好理解。牛结实到底是什么形象,我都还不太明白,是传统秩序的破坏者?
因果轮回
感觉有些情节设置有些牵强,并且在有些画面的切换上感觉有些不自然,但总的来说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国产片子
黄渤再次突破了自己的演技
剪不断,理还乱,各种纠结
有点吓人的名字,但是剧情并不是太血腥的,黄渤让人另眼相看!
不是我喜欢的风格,我可以说我没看懂嘛~!!!!找不到看点!!!
故事还算得上有趣,为何要讲得如此别扭呢
有深度!
谁给打的高分的?全片不知所云,神神刀刀,服装造型怪,台词远离生活,大陆电影的缺点一样不缺少,,,烂啊~~~~~~~~
不管哪方面都完败给《寻枪》
看着相当乱的一部伪装B电影!时间线你可以随意组合反正怎么的都说的通!余男在里面好漂亮,女神~~~~~
想说的太多,但是说不出来
2012-239
人生就有那么多的想不到,也没有那么多的后悔药。
我想起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很招人讨厌的男孩曾遭到几乎所有人的孤立,不知那时候他心理在想什么
太一般!我知道管老师想说什么。可是你看看《斯大林的新娘》。同样的主题,人家那个多牛逼?
国产影片中很少有综合素质这么高的片子,编剧上大胆而有想象力创造力、丝丝入扣毫无破绽的紧凑剧情、特色建筑群和有滋有味的地方语言习俗与服饰、放浪不羁却有血有肉重情重义的人物性格、该片为我们审视和揭露了很多真实的人性特征,和众多所谓好人的万众一心相比,一个所谓坏人的自我救赎着实使人震撼
还能看,就是情节太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