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不了9分?
就打了10分。
从大一的时候看轰天炮喜欢梅尔吉布森;勇敢的心是巅峰。
很多人觉得这部电影情节老套,的确是个老套的剧情,但这基本上就是现代版的西部片,西部荒漠,哈雷就是骏马,制作成本也低,西部片都很简单明了的剧情,人物简单,剧情简单,对白简单,结局简单。
最经典的西部片也是如此。
全部的简单和荒凉中,往往是侠客和女主人公的爱情或者暧昧的感情来柔和一下,这里是矛盾激烈冲突又不乏温情的父女关系,的确简单,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梅尔吉布森在电影里体现出来的美国右翼保守文化特质。
电影的内核很硬,老爸就是川普上台的那群美国锈带州的老白蓝领支持者,白人,老,文化低,硬气,他还是越战老兵,这部分人可以说是真正美国的核心,是真正的老炮儿,甩装逼的冯裤子老炮儿一百条街。
(当时冯裤子的老炮儿几乎要吹上天,俺真是觉得恶心)他在大卡车上墨西哥工人堆里公然怼墨西哥人抢了其工作的情节,完全复制了美国锈带州白人蓝领的心声,虽然其女儿为墨西哥人辩解了,但这种言论在白左横行的好莱坞,可以说极其刺耳,当然,梅尔吉布森得罪好莱坞主流包括犹太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硬,真硬。
当然如果喜欢风花雪月,魔幻风格,漫威电影,惊悚剧情等片的人是会失望了。
但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国老炮儿,什么是美国西部片的特质,此片大力推荐。
俺是早先看的网上资源,叫吾父吾血。
俺觉得这个翻译更贴切,直译其实就是血父。
在《亡命救赎》当中,梅尔·吉布森卸下导演身份,重新回归铁血硬汉,将父爱亲情的无畏与英雄迟暮的彷徨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十秒的定档预告片掀开了影片的惊险气氛,无论是贴身肉搏的拳拳到肉,还是机车逃亡中的致命绝杀,银发梅叔在枪林弹雨中丝毫不减当年的铁血风采。
而在影片定档海报的赤色天空下,梅尔·吉布森与那台标志性的哈雷摩托置身于西部荒野,同时梅叔身后浓烟冲天,一派经典犯罪动作电影的经典味道溢出画面,似乎重见动作电影的巅峰时代。
又是很有人情味,亲情魅力的好电影。
一个一直混黑社会的老哥,本来已假释出狱,改邪归正,与一群同样经历的朋友住在偏远的沙漠里,过上贫乏但安定的正常生活。
为了拯救误入歧途闯祸的女儿,不得不重出江湖,搏命一拼,牺牲自己,以拯救女儿。
梅尔吉布森,越老越有魅力,把一个潦倒又饱含愧疚,为女儿不惜牺牲的父亲形象,演绎的淋漓尽致。
南军军旗,纳粹党旗和饰无忌惮的哈雷帮。
展现出浓郁的南方沙文主义情结。
全片都是美国共和党的右派价值观输出,重视传统,珍爱亲情,崇尚自由。
导演在贬低民主党那套左派思想的时候无所不用其极。
女儿莉蒂雅杀人以后给老梅打电话,约好的见面地点是“圣塔莫尼卡第三街和百老汇路口”。
这个地址就是加州洛杉矶地区数一数二的购物天堂。
导演通过一句台词引出加州的地理特征,把所有负面信息剑指民主党的铁票仓。
莉蒂雅在超市买东西的桥段把热爱民主党的加州讽刺得体无完肤。
“对不起,因为你没有身份证我不能卖烟给你,所以你只能买子弹了”。
老梅接莉蒂雅电话的时候疯狂辱骂僵化的电子接线系统“我草泥马的白痴机器人”,暗语笨拙没有人情味的社会办事机制。
可笑的戒酒互助会。
童子军一样的守望相助邻居。
老梅在互助会的台词总结了他的加州生活:“我有个孩子,却只能在牛奶盒上见到。
前妻不和我说话,我所有会的技能全部违法,现在我不喝酒了,感觉就像当初蹲苦窑一样,数着馒头一直到死为止。
”整个片子里民主党的加州被打上了“愚蠢”“死板”“僵化”“幼稚”“娘炮”的logo。
而父女两人刚逃出加州,整个画风就变了。
莉蒂雅和旅馆小哥聊天的台词“你需要点什么吗?
”“不,我只是需要点自由的空气。
”“哦,ok,我们这里多的很。
”这几句台词赤裸裸地展现导演的险恶用心。
哈雷帮老大与加州来的莉蒂雅聊天,上来就说:“我想你一定觉得被野蛮人包围了”,大家都觉得他在调侃自己的哈雷帮小弟的时候,老东西话风一转:“这些人是硕果仅存的濒死品种,他们知道这沙漠的重心在这儿,远存于这个国家毁灭之后。
”用意之明显简直让人发指。
旅馆小哥充满了人情味。
老梅对墨西哥人的偏见。
哈雷帮唯我独尊的自由主义精神。
就连嚣张的外地贩毒帮派进了监狱也是被一帮哈雷失足大叔包围。
无数场戏都在表达“这就是咱们正宗的南部范!
”这一主题。
有个彩蛋,莉蒂雅吹曲子给老梅听,说是老梅最爱的曲子。
该曲子的作者汉克威廉姆,是40-50年代美国乡村音乐巨星。
老梅在片中扮演的角色和汉克威廉姆一样有严重的酗酒恶习。
1953年汉克威廉姆去俄亥俄表演,被人发现暴毙于他那辆凯迪拉克车的后座上。
电影中老梅扮演的父亲,最后也是死在那辆凯迪拉克车的边上。
本片有迹可循的暗喻虽然很多,可惜导演忘了埋伏笔第一原则,叫做“标志性”。
如果在剧情不够精彩的情况下去埋伏笔,观众是没兴趣和你兜圈子的。
本片的叙事表现出一种没才华的“平”。
失散许久的父女情很“平”,肝胆相照的兄弟情很“平”,出身入死的江湖情也很“平”。
同样的题材,如果李安来拍会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父女情如果麦克贝来拍会是酣畅淋漓的正邪大战。
导演的调度能力如果能和他片中的南部精神一样敢作敢为就好了。
影片很精彩是期待中的影片希望以后还能看见这样的影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深海石(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8482827/公路题材的电影并不少见,但很少会有反映父爱这个主题的。
失踪多年后的女儿,向父亲求救,是因为不小心开枪击中了男友,一个黑帮家族的成员。
男友想她去杀一个被绑的女人,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在男友逼迫的枪口下,在情急之下击中了男友的脖子,可见她本性还是善良的。
犯了事的她跑了,她怕坐牢,怕男友所在黑帮组织的追杀,找到了她的父亲。
在父亲的小铁皮屋里,在父亲帮着女儿筹备逃亡的钱的过程中,父女两度过了一段相对平和的日子,可黑帮组织还是找来了,于是父女两只得开始了逃亡,在漫长的公路线上,这对父女经历了小旅馆的追杀,荒凉的公路上的摩托车追杀,辗转于不同的地方,也是为了暂时的安全。
有一个时刻,女儿说不想连累父亲了,说自己也不想活了,因为这么逃下去,不会有一个头。
父亲倒没有很正面性的安慰,只是接着女儿的话说,你死了,然后拉几个垫背的后,自己也会去死。
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父亲也回忆了当初为了死而残忍自杀的几个事情,在听到这些后,女儿内心深处求生的强烈欲望,尤其凸显了出来,女儿说想活着。
这就是父爱吧,一种粗狂但非常温情的情感。
公路题材的电影并不少见,但很少会有反映父爱这个主题的。
失踪多年后的女儿,向父亲求救,是因为不小心开枪击中了男友,一个黑帮家族的成员。
男友想她去杀一个被绑的女人,于是走投无路的她,在男友逼迫的枪口下,在情急之下击中了男友的脖子,可见她本性还是善良的。
犯了事的她跑了,她怕坐牢,怕男友所在黑帮组织的追杀,找到了她的父亲。
在父亲的小铁皮屋里,在父亲帮着女儿筹备逃亡的钱的过程中,父女两度过了一段相对平和的日子,可黑帮组织还是找来了,于是父女两只得开始了逃亡,在漫长的公路线上,这对父女经历了小旅馆的追杀,荒凉的公路上的摩托车追杀,辗转于不同的地方,也是为了暂时的安全。
有一个时刻,女儿说不想连累父亲了,说自己也不想活了,因为这么逃下去,不会有一个头。
父亲倒没有很正面性的安慰,只是接着女儿的话说,你死了,然后拉几个垫背的后,自己也会去死。
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父亲也回忆了当初为了死而残忍自杀的几个事情,在听到这些后,女儿内心深处求生的强烈欲望,尤其凸显了出来,女儿说想活着。
这就是父爱吧,一种粗狂但非常温情的情感。
还有一处也能反映出这种父爱,那就是当父亲接着犯了事的女儿回家后,明知女儿肯定是做了什么不得了的事,但也并没有逼着女儿去说出来,最后还是在黑帮频繁追杀的公路上,必须知道事情原委才好继续逃亡的前提下,父亲才让女儿和盘托出的,所谓父爱,就是能理解子女的感受,也给子女一个安稳,相对宽松的环境。
在最终的决战中,在用摩托车压着地雷,消灭了来会面的几乎全部的黑帮成员后,父亲又与躲在暗地里的一个黑帮杀手在沙漠里开始了惊险的枪战。
一番战斗后,父亲与杀手死了,女儿活了下来。
在最后要紧的关头,父亲曾想掩护女儿离开,而女儿在这次凶险的逃亡路上,第一次没有听父亲的话,她爱上了这个以前联系不多,但一路上对她无微不至照顾的父亲。
父爱的伟大,是会让子女心疼的。
逃亡结束了,女儿也参加了戒酒的一个组织,多像代替走了的父亲,继续他未完的戒酒的事。
父亲走了,可父亲留给女儿的精神财富也是巨大的,女儿说,要好好活着,如果生命是亏欠某人的。
女儿爱他的父亲,也因为父亲的付出,决心了去拥抱美好的生活。
这是一次新奇的电影尝试,父亲与女儿、漫长的公路线、黑帮、逃亡,这几个元素组合在一起,给了电影特别的张力,不仅影片的耐看度高,而且兼具了深刻的内涵,这也是间接的证明了,在电影的创作上,另辟蹊径往往会带来超乎想象的效果。
主角梅尔.吉普森的刚烈性格和热血动作真是太棒!
梅尔·吉布森“硬汉”形象的回归之作,更是梅尔·吉布森个人优质口碑下的品质之作。
这一次在《亡命救赎》当中,梅尔·吉布森不仅带回了黄金时代的盛景,更将“古典硬汉”形象与当下市场结合,在回归与颠覆当中为观众带来一番全新的观影体验。
影片讲述了硬汉老爹和叛逆女儿的逃亡与反击故事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新奇的电影尝试,父亲与女儿、漫长的公路线、黑帮、逃亡,电影继承了法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崇尚的是黑帮文化性值的反英雄主义价值观,从而体现出来了小人物那种蝼蚁般拼命挣扎的生存关系,在一对父女之间展现出来了父女情深的一段故事。
电影选择用梅尔.吉普森来演绎父亲这个角色,就是看中了他身上所具有的英雄迟暮的沧桑,尤其是现实生活中所遭遇事业上的停滞,更能激发出角色本身对现实苍白无力的解读,再加上女儿带来的麻烦,从而让这个角色更为丰满立体起来。
在电影中可以看到,走的不再是英雄主义路线,而是反其道而行走逃亡路线,原本昔日热血英雄一般的人物,被几个黑帮流氓小混混逼的四处逃亡,这就和梅尔.吉普森以往的电影路线大相径庭,充分的奠定了他在这部电影当中的突破。
在这部电影当中不管是父亲的角色还是女儿的角色,两者都比较反叛,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正常点的人物,那种不做死就不会死的行为导致了这场逃亡的开始,也让两个人得不到观众们的同情,就是这种非正常的人物角色,活脱脱的代表着现实生活中的残酷人生,电影想要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现实的可怕与人物的救赎,当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英雄主义与快意恩仇,在整个过程当中让我们看到了人物关系随着时间流逝的时过境迁,也在整个过程当中重新找回了父女之间原本已经疏远了的亲情关系。
用一段逃亡的旅程来挽回一段父女之间的关系,完成角色心灵上的救赎,这才是这部电影的目的
就好像在回味着八十年代的辉煌,每一帧都布满灰尘和破旧老爷车。
老梅浑身上下都充满着一股饱经沧桑的硬汉气息,好像一匹年老的孤狼在咆哮。
尽管影片质量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千篇一律的营救片,但每次当老梅骑着老哈雷出现在画面中心时,我心里总会一阵狂欢。
就好像在回味着八十年代的辉煌,每一帧都布满灰尘和破旧老爷车。
老梅浑身上下都充满着一股饱经沧桑的硬汉气息,好像一匹年老的孤狼在咆哮。
尽管影片质量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千篇一律的营救片,但每次当老梅骑着老哈雷出现在画面中心时,我心里总会一阵狂欢。
。。。。。。。。。。。。。。。。。。。。。。。。。。。。。。。。。。。。。。。。。。。。。。?。?。。。。。。。。。。。。。。。。。。。。。。。。。。。。。。。。。。。。。。。。。。。。。。。。。。。。。。。。。。。。。。。。。。。。。。。。。。。。。。。。。。。。。。。。。。。。。。。。。。。。。。。。。。。。。。。。。。。。。。。。。。。。。。。。。。。。。。。。。。。。。。。。。。。
电影整体一般,依旧是不成熟的女儿惹事让老爸救女儿的俗套故事,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是梅尔吉布森,不过他早年有一部类似题材的《黑暗边缘 》,要远远好于这一部。电影背景的:墨西哥黑帮、边境线、碧血黄沙、狂野哈雷、肌肉车…复古风格的暴力动作戏还不错,影像出色。只不过父女情处理得过于草率,对白说教,“鸡汤”味儿浓重,演员之间也不甚来电,基本上靠着梅尔吉布森的个人魅力支撑全片。虽然贵为奥斯卡金像大导演的他已经很少幕前演出,却也完全没有应付差事,造型又酷又硬,气场不输当年,表演可圈可点,老而弥坚。结局略过草率。最后想说这电影没彩蛋不用等…
stupid kid got father killed kind movie
老喽老喽~——20170211
无趣
未来外父杀女婿
除了骑着大哈雷还挺帅的,其他的剧情没什么亮点。老梅这是缺钱了吗?
我开哈雷路王,梅尔吉普森开哈雷肥仔,机车党都是非常兴奋地看这片子,所以,五星!
男主帅 没了
硬家伙的动作片 吉布森梦回疯狂麦克斯
场面非常劲爆,一气呵成,梅叔真帅!但为什么评分这么低啊!
有这么一个老爹,够不够?
硬是够硬,不够刺激,美国老炮儿就是这样,不光干年轻人,老纳粹也照样干。
当年名称吾父吾血,18年换个名字上映,这种骚操作。。。。。。
在我们吐槽梅爷在剧中的角色很蠢的同时,我们应该反思一下,这样的安排是不是才是最真实的呢?现实中哪有那么多深思熟虑的精妙安排,也许现实中的硬汉做事更加的莽撞和不过大脑呢。至少本片从头到尾都给我们传递了一份正能量,那就是家人的爱才是最纯粹和无私的,父亲为了女儿真的是可以连生命都付出的。
制作不算一流,剧情还是小怪逼作乱大老怪收拾局面的套路
又一个坑爹货。
梅大爷真老了。Frank的脸一出现就脱戏
极简洁干脆,毫无拖泥带水,叙事的张力如此紧凑出色,甚至很难暂停去WC,从故事的层次来说,这绝对是很成功的电影,既有着浓重的西部片色彩,又不乏恰到好处的真实可信度。
全好莱坞的老铁头儿都去保护不争气的蠢闺女去了……累不累啊?!
(女主杀了黑帮男友,然后被人追杀)女主:我男友是搞房产的爸爸:你意思追杀我们的是房地产中介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