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记得最深的故事是海的女儿,很清晰的记得妈妈给我讲这个故事是在一个阳光极其明媚的周末上午,那时候家在学校院子里,妈妈在屋后开了一块地,种了很多芋头,宽大的叶子,一旦折断汁液流到身上就会留下很难清洗的印记。
妈妈的语调像那天的阳光一样充满爱和温暖,但这是一个忧伤到极点的故事,小人鱼化成泡沫后,我发现我的手上身上全是那种芋头叶子的汁液,不知不觉中我掐断了好几片大叶子。
从那时候就晓得,原来不是所有的王子和公主最后都能走到一起。
一个人的故事不是都能有结局的,不是谁都能幸运的像四月物语里月那样在大雨中幸福的奔跑。
周末晚上一个人在家,看电影,俄罗斯的我的人鱼女友,我以为是像人鱼传说或者美人鱼那样的轻松的爱情故事,睡前打发时间,又是必须要一口气看完,可是看完也不能安心。
她是他的天使,但是他却不知道。
他不知道他喝醉酒跳进河里她毫不犹豫跟他一起跳下去,他也不晓得他醉酒冲到车水马龙的路上时是她用自己的小魔法支起屏障保护他,他不晓得她的名字,她的电话,她的地址,他只知道她每周二和周五会到他家打扫卫生,他叫她清洁妇的时候她认真的纠正他:我是芭蕾舞者。
可其实她哪里是芭蕾舞者,那和爱情一样,都只是她的梦。
幼年时她因为母亲在家梳妆打扮错过芭蕾舞的面试只能去合唱团,看见母亲跟别的男人做爱就一把火烧了房子,得知她爸爸永远不会回来的时候发誓一言不发,一句话不说,哪怕送到特殊学校,一直到18岁生日后遇到爱情。
她就像变了一个人,欢快活泼,缠着他说话,可是他不是醉醺醺就是一心一意卖月球上的土地。
她一个人快乐的不记得失的爱着,奔跑着,一头草绿色头发飞舞在风中,笑的纯净的像他卖的月亮。
最后用她的命换了他的命,而他跟童话里的王子一样,选择了睡在身边的女人,他也不知道她在被车撞飞的时候脸上还是带着笑。
惊喜连连,不亚于天使爱美丽,特别是男女主装死那一段。
而且看了前30分钟时,感觉兼职就是翻牌天使爱美丽,不过再往后看就会看到与天使不一样的“美丽”之处。
配乐很奇妙,甚至都不禁让人想拍一段视频配上这么好听的音乐,剪辑方面有着大量的快切手法,并不是很突兀,中间的音乐重复过很多次,想起之前剪过的片子,这里应该才是电影原生出处。
只是其中有几段女孩幻想的画面,飞机撞了,还有第一次看见爸爸,第二次幼儿时期的自己与童年时期的自己玩耍,再后来的与男朋友一起,这些想象的画面隐喻用意并不是很明白。
看过很多电影后,我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电影才是好的电影?
我目前还是没有确切的答案,也看过评论家们的说法,“看完电影之后,让你思绪久久不能平复”我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是让你可以透过电影看到更多的意义,比如爱情,友情,人生,生命,等等等等。
经典的电影也可能是这样,看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也许那样才是好的电影?
可能这是我观影的终极追求,也更是我观影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学习的目标,只有更多的知识才可以对电影有更好的理解。
最近正好在搜集关于美人鱼的故事,无意中找到了这部影片。
废话不多说,还是多说说这边电影带来的直观感受。
以下是百度百科里的介绍,写的特别棒,和大家共享一下。
“电影以流畅的影像与配乐,穿插了许多安徒生童话‘人鱼公主’的经典情节,结合了疯狂奇想与浪漫多情,并清楚反映出俄国的社会景况,形成一部丰富充实的现代寓言。
爱情可以是想像、是疯癫、是甜美、是苦涩、是妒忌、是怀疑、是牺牲……有千百种可能,就是没有道理。
这样的爱情,你愿用生命里的哪一部份,来交换一点点它的可能性?
当美人鱼为了爱情上岸,最后可以不要只是泡沫吗?
小小艾莉莎的妈妈在海中与第一次遇见的水手相爱,艾丽莎在海边诞生,自小没有父亲的关怀,母亲忙于自己的生活.后因无法学习芭蕾舞而不愿再开口说话.在特殊学校的10年里,艾丽莎自以为拥有神力能够心想事成,她开心时,苹果会加速转红落地;她生气时,小镇海边的大海巨浪狂啸。
然而,这样的一个魔法小公主,也有不能达成的愿望:她朝夕思慕的水兵爸爸,她无缘实现的芭蕾舞生涯。
正因为她的自以为是,导致当灾难发生时,她的良心收到了自我谴责.在海边的家遇到强台风呗摧毁后,艾丽莎一家人来到莫斯科,18岁生日那天,她见证了暴动、友谊与爱情,并邂逅了一个男子,他的胸口写著「拯救与保护]第一眼,艾莉莎就爱上了他,爱情将她的生命带入太空,又回到凡尘,更卷入一段错纵迂回的三角恋情……当小美人鱼为了爱情上岸,最后可以选择不要变成泡沫吗?
”电影的前五十分钟,比较沉闷而显得冗长,但是,可爱而另类的小女孩爱莉萨总会给我带来很多惊奇又新鲜的感受。
刚开始,我是不相信她有可以呼风唤雨,随心所欲的能力的。
知道最后飞机的事故,才让我惊叹她的能力,但看似幸福的剧情下,悲剧却开始悄悄蔓延开来。
这个结局惨淡无力,想反抗,却又无力,就像安徒生通话故事一样,悲伤。
影片里反映了当代俄罗斯的社会现状,以及人的迷茫和空虚。
就像男主的工作,销售月球上土地。
人类为了获得利益已经开始变得肆无忌惮了。
曾经挂在高空中的月亮,是那么神秘而美丽,人们对她是有敬畏之心的,而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好像变成了万物的主宰了,再也没有未知的力量可以让它害怕了,剩下了互相的争夺利益,追求各种欲望。
关于影片设定的背景年代,还希望豆友们告知。
一致认为电影名字<我的人鱼女友>极为俗套,是哪个有为青年翻译出这样一个"好"名字?说不出是什么理由以致会打开这部电影并耐心的看完,也许仅仅是出于"童话"二字,电影里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结局有点出乎意外,习惯性的会认为童话都会有美好的结局,最后出现的那张笑脸在看完整部电影后显得更很美丽
现如今,每每有人看到这部片名为“我的人鱼女友”的影片,立即会形成思维定式,并持不屑一顾状:首先她是一部韩国片儿,其次应该又是一部类似于《我的野蛮女友》或者《我的机器人女友》之类的毫无悬念且想依靠成功模式打造出来的却没赶早的一部自己看也不会看,听着名儿都觉得有些多余的影片。
笔者也只是在2009年初,某个百无聊赖的日子在某视频网站首页上瞅到了这部影片,于是无意的点了链接,才有了如上感受,总的说来就是:滥俗的名儿,可贵的里儿。
《我的人鱼女友》(以下简称《人鱼》)是一部非典型的俄罗斯电影,以往中国观众对俄罗斯电影的记忆还停留在前苏联时期,往往极具教育意义和英雄爱国主义情怀。
而《人鱼》这部实际上风格迥异的影片,实实在在的被庸俗的片名淹没了。
之所以认为《人鱼》有着可贵的里儿,这“可贵”源于她的“别有用心”之处。
当一部电影,传达出她所想要表达的东西,能让你细细体会,有无穷尽的感受,那么她的“别有用心”就发挥了作用。
无论是通过剧情,拍摄技法,画面或者其他。
当笔者以打发时间的心情看这部电影时,却被其开头吸引住。
一部电影有了吸引人眼球的开头,就有了继续看下去的理由,在快餐时代的今天尤是。
哪怕看电影对于大众来说是消遣,人们也不愿意花上一会儿的功夫看根本不吸引自己的影片。
影片开头,我们看到的是动画形式的天,海,鱼,接着画面紧紧跟随那条小鱼,随后很自然的由动画过渡到实体,同样是碧绿的海水和那条鱼,只不过变成了一个妇人(也就是女主人公Alisa的母亲),穿着花裙的臀部特写。
虽然由动画转成真实场景,并非这部片子首创,但有趣又适宜的用在了影片开头:一来比较新颖有趣;二来,放在这恰到好处,小Alisa在一开始的独白中说自己原本是条鱼,她的父母也因大海而结缘。
别有用心之二:无处不在的广告牌,电子看板标语。
在Alisa生活的各个角落,广告牌被导演放置在十分重要醒目的位置。
它不仅是城市特有的气息,更结合着剧情表达着导演的生活态度和这个城市的精神所在。
随着Alisa的行走,奔跑,甚至出现在她莫斯科住处的窗外。
“顺着你的渴望”“是你的抉择”“你形形色色的欲望”“明天会更好”“未来要靠你”“你很特别”,这些标语不下30处。
标语快速集中的出现在片中有两处:一处出现在影片37至38分,Alisa十分渴望上大学继续学习,可复试后的录取名单里没有她,就在她心中默念:我要读书,我要读书。
一位已经被录取的学生发生车祸,校方通知做为候补第一名的Alisa被正式录取了。
Alisa不敢相信是自己坚定的意志导致了那位学生的遇难,飞快向外跑去,一串诸如“顺着你的渴望”之类的标语快速随着Alisa的奔跑闪过。
另一处集中出现在影片的结束,Alisa在成功劝阻自己爱着的Sasha不要坐上将会失事的飞机时,很快乐满足的在莫斯科街头疾走,标语再次集中出现“跟着星光走”“明天会更好”“未来要靠你”“你很特别”……导演更是通过另一种方式,直述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对这城市的感受,那就是通过Alisa的内心独白以及与Sasha的对话中章显。
Alisa刚来到莫斯科时,内心独白说到:莫斯科向我展现了它的强大,美丽与险峻。
画面配以Alisa脸贴着拥挤的公交车的画面;梦境里,Sasha对Alisa说自己不喜欢人群;在与Sasha合作拍摄完“月光女孩”广告后,Sasha为对Alisa庆祝,当两人走在路旁,Alisa问拿着酒瓶的Sasha为什么有人买月球上的土地。
带着醉意的Sasha说:“那是想要逃难的时候有个可以去的地方吧”“那你在月球上也有住的地方么”“我不用逃难,因为这里已经够糟糕了”这里体现出导演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担忧,是的,我们的生活表面上是方便舒适了,而实际上呢?
我们的生活环境又怎样了;关于城市里的孩子:Sasha与广告片导演在寻找饰演“月光女孩”的最佳人选,当挑选大人无果后,导演建议考虑一下孩子,闻讯的家长纷纷带来自己的宝贝,都说自己的孩子是最适合的,台下家长们争论得不可开交,坐在月球模型上的孩子却一直笑不起来,大人只顾着让自己的孩子笑,却不会关心为什么孩子笑不起来。
导演无奈的对Sasha说:在这个国家无法拍摄孩子了。
看到这,我会心的一笑。
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
太多时候,我们因为自己的梦想得不到实现,想把自己的遗憾在下一代得以实现。
或者深感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认为孩子要有多一些的特长,恨不得孩子这也会那也会,却很少关心什么是孩子真正喜欢与适合的;关于城市的实质精神:Alisa问Sasha怎么可以卖自己不拥有的东西?
Sasha怎么可以卖月球上的土地?
月球不属于任何人啊?
Sasha:也没有人拥有地球。
但是土地已经售出。
有人拥有了的东西,任何人就可以接手。
亲爱的,这是一个大城市,只要有天份有能力的人,就可以生存下去。
之三:关于梦想。
每个人都有梦想,尤其是还未走入社会之前,梦想尤为强烈。
Alisa在六岁时梦想当一位芭蕾舞者,在影片以后她所有关于这个梦想的执着,追求与挫折,会让每一个人都产生共鸣,之后是会心一笑,太熟悉了不是么?
生活尽管有许多不如意,当为了追求那生命中的美好,我们也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
哪怕现在你离梦想的距离是近还是远,或者反方向……当个人的梦想被父母附加上一层社会含义时,是不是就不再轻盈,只成为我们身上重重的壳。
母亲不顾女儿的想法,只因为离家近,图自己的方便,送Alisa进入了合唱队。
合唱队教室外有一幅巨大的广告牌:我们让你梦想成真。
成人的世界,有许多的自以为是,哪怕合唱队做的再好,与Alisa无关,更与她的梦想无关。
片中出现在Alisa在合唱队唱歌的画面,镜头一步步推入,两个工人在搬运一块木板,暂时阻挡了我们的视线,预示着Alisa梦想被阻挡,但并没有被磨灭,这些都是暂时的。
一直到成年后遇到Sasha,男人只当她是清洁妇,她还是强调自己是个舞者。
她从未放弃自己的梦想,哪怕生活所迫,在莫斯科从事的是与芭蕾多么不相关的工作。
她仍坚持:一个大人物的履历,你常常可以发现有段时间他是当服务生或码头工人,就像每个人成功之前的一段过渡期。
什么时候梦想不再是梦想。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部关于梦想,关于奋斗的电影,也不全然。
就像美人鱼可以为心爱的王子牺牲生命一样。
有着特异功能的Alisa,时常默默保护着Sasha,Sasha因为对莫斯科,对生活的厌恶情绪,偶尔跳桥或酗酒后在车流汹涌的路上游荡,Alisa都利用自己的特异功能保护着他。
不管他是否记得住自己的名字,他是否在意自己,是否,喜欢自己。
虽然片中并没有明示Sasha是否喜欢Alisa,但听说Alisa从没吃过莫斯科新鲜的凤梨,他拉着Alisa满大街的寻找,为了满足Alisa的小小心愿,偷运输车上的凤梨给她;他俩玩让死人笑游戏,Alisa坚持不出声,不笑,他以为Alisa真的出事了,紧张的叫来救护车;在Alisa撒谎说自己的祖母死在Sasha家里,劝阻Sasha不要搭乘当天即将失事的飞机,看到新闻的Sasha突然明白些什么,又是满大街寻找那个绿头发,花裙子的女孩时。
我相信,Sasha是喜欢Alisa的。
哪怕这样的喜欢悄无声息,没有结果。
别有用心之四:关于那一抹绿。
Alisa为了引起Sasha的主意,染绿了自己原本金黄的头发。
这是海洋一般碧绿的颜色,那月光女孩特有的绿。
Sasha在莫斯科街头寻找Alisa,他注视着曾经陪伴着自己的熟悉而神秘的一抹绿,我们也随着Sasha看到了出现在街头的种种绿色:绿色的帽子,衣服,绿色的球和花束,绿色的玻璃壁纸。
这让我想到片中出现的另一个极其放大的元素:红。
那位对红,尤其是鲜艳的红十分偏爱的有钱妇人。
这些,当然都是导演的有意安排,这色彩多么浓烈,多么纯粹。
如果爱,请深爱。
之五:关于音乐。
影片的配乐也是及其出彩的。
由于本人不懂俄文,关于这部影片的详细介绍少之又少,我甚至不清楚里面的配乐名称和作曲者名字。
有些遗憾,今后会继续关注,以待补遗。
这些音符更增添了影片的灵气和清新。
另外,片中还有一些细节十分有趣。
穿插的Alisa的梦境;Alisa穿扮上手机外套,从手机里看世界,以及这其中遇到的中国游客请她代为拍照;Alisa在镇上和在莫斯科所穿衣服的色调,一个偏冷,一个偏暖;由海滩上的气排球打到母亲的臀部接入全景这样有趣自然的调度……虽然这部影片画面流畅,配乐出色。
最为吸引我的却是其中的真诚。
真诚的情感,真诚的梦想,真诚的追求,真诚的爱着爱的人,真诚的生活。
这些是在浮躁与忙碌的城市日渐遗忘与陌生了的。
哪怕最后一幕的出现,我们也并不感到悲伤。
当车轮重重的从身上碾过,梦想依然立体轻盈。
“人鱼公主”的童话故事,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以它为雏形的电影也拍了许多。
“水仙女”,则是所有这些以成年受众为对象的影视作品里,最好的一部。
开头是做了次元壁突破的创新表达形式,从动画世界转向现实,然后开始演绎艾丽莎荒诞,拥有不清不楚的特异能力,似乎突破次元空间来到人间的人鱼公主的一生。
艾丽莎的妈妈在年轻时去海边游泳,或许因为肥胖挑选了一处无人的海边剥光了游泳,出海时赤裸的身体就像公元1万年前威伦道夫的生殖女神维纳斯一样充满原始的诱惑力,自然的与看着她的海员沐浴进爱河,艾丽莎就像鱼儿找到来到人间的通道般诞生了。
从记事起,艾丽莎就向往跳芭蕾,踩着的小盖子脚都顶出血了也不哭不闹。
在母亲喋喋不休的抱怨和各种不严谨的行为衬托下,艾丽莎有主见的不像小孩子,甚至不像人类。
因为母亲不靠谱的迟到艾丽莎失去学习芭蕾的机会,被迫安进了合唱团,艾丽莎无声的开始决定不说话,也许为了表示抗议但还是没能逃过合唱团。
很多人也许就倔强个几天,但小艾丽莎这一决定,就直接长大成人了。
艾丽莎对于爱情有种天生的执着,她根本不理解为什么母亲会跟不是爸爸的人在一起,在第一次发现母亲与海员同住时,她直接烧了房子。
后来,在想离开这个地方时,她觉得自己用了魔法,让海浪毁了这里。
虽然内疚,但她如愿以偿了,毕竟,来到俄罗斯,她才会见到她的王子。
18岁生日,艾丽莎糟糕透顶的一天,庸俗的永远不理解艾丽莎的母亲,无聊的生活,离自己用来鼓励的大人物天差地别,她跳了河,遇到了此生的王子。
天亮了,王子忘记了她是谁,他们都回到了现实世界,沙夏掩埋自己的浪漫做着无聊的生意,以为这个不起眼的女孩也是无聊的人中的一个。
女孩明明白白,直接告诉他“我爱你”,但沙夏不明白,他不知道,他心心念念的小鱼公主现在就在眼前。
沙夏有一位不爱但在一起的伴侣,艾丽莎只是他以为的清洁工,并没有放在心上。
但在寻找月光女孩 时,与那些妖艳贱货相比,艾丽莎就像水仙花一样澄澈,像白纸一样纯粹,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
好像次元突破的时间并不能很久,在沙夏与艾丽莎交流的越来越多,沙夏从觉得这个女孩似乎很独特,到她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月光女孩,到暗暗觉得这女孩的可贵时,艾丽莎预见了沙夏的死亡。
没有时间了,还没有等王子爱上自己,王子就要去世了。
艾丽莎怎么可能允许这一切的发生,为了心中永恒的爱,为了此生注定的王子,为了突破次元壁的任务,即使撒谎说心爱的祖母去世,也要拯救他!
故事的结尾并没有很意外,次元壁愈合,就像没有打开过一样,就像小人鱼,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从所有人的记忆中消失了。
很多人在这个故事中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生道理,电影也在各种隐喻荒诞中压进去沉重的哲理。
但是不知道,如果生活中人们真的遇到了穿越千难万险来到身边的人鱼公主,会不会珍惜她。
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故事并没有名字那么美,电影从头自尾都透露出淡淡的伤感与绝望。
电影看完了,印象最深的还是女孩生长的那片海滩以及蔚蓝的大海。
其实心想事成又如何,自己的愿望不还是没办法实现。
女孩用怪异与绝望回答了自己所无法想通的问题。
最终女孩死了其实她真的死了和没死又有什么区别呢?
还是得面对人世间的不如意,面对世界的纷乱就像女孩自己说的,车祸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了,只是它碰巧发生在女孩自己身上而已
母亲对爱丽莎说,你原本是一条鱼。
在妈妈肚子的时候,因为你父亲的出现,所以变成了人类。
于是这条叫爱丽莎的美人鱼,为了自己心爱的王子,在灿烂的朝阳下,化为海中的泡沫。
十八岁。
爱丽莎躲在手机里,行走。
疲惫的,厌倦的,只是在走。
偶尔有过想要改变生活的冲动,但那些尝试都是徒然。
她依旧孤独着,在黑暗中麻木的绝望。
恍惚间看见黑暗的隧道,只有自己的空荡荡列车,不知道走了多久,要前往何方。
还能看见从某处射入的光。
然而确是微弱,颗粒在光柱中跳舞。
然后,初恋来了。
仰或是第一场的暗恋。
就像迎接夏日的第一场暴雨,无法阻挡,措手不及。
那个从身后飞身跳河的英俊男子,便成了她生命中注定的王子。
那一瞬间,她暂时忘记了她的父亲,忘记了疼痛,忍受比脚底针刺更大的剧痛,开始了这场,她认为可以拯救她人生的恋爱。
她说,我爱你。
那时候,她期望着怎样的答案。
她保护她心爱的王子,免受一切的伤害。
可是,她的王子永远都不会知道她的名字,她的地址,她的电话号码。
她只是在爱。
一个人的爱。
得不到回应,孤身前往。
如果。
如果,是初恋变成了人生中最后的恋爱,那些经历过的人一定会明白。
那些独自承受的痛,独自前往的路,该是多么的艰辛。
这些痛得不到救赎,任你哭天喊地,也听不到半点回声。
所以,当事实真相赤裸裸摆在美人鱼面前的时候,她再次承受了背叛,选择了愤怒地转身离开。
其实看来,那算不得是背叛。
只是爱丽莎一厢情愿的判断,是属于她世界的判决。
王子要跟另外一个公主结婚,他从没爱上过公主,又从何谈起的背叛。
然而,那却是爱丽莎要去寻的爱。
自我封闭的童年。
从未谋面的父亲。
缺失的,无法感知的存在感。
以及从母亲身上无法得到验证的感情。
那些的那些。
她觉得王子能够给她。
那是她要的爱,能拯救她的东西。
于是拼命地付出,毫无结果的守候;遭遇背叛,义无反顾。
我们的人生会有多少次,像这样的义无反顾。
美人鱼最终在灿烂的阳光中化为泡沫,回到自己的海。
爱丽莎直到临死,脸上都带着微笑。
她的爱人,因为她得救。
她的幸福简单到,可以这样满足。
想起喜欢的一个作家。
她说,爱其实是一个人的事。
这不是一个悲惨的童话。
直到现在才明白。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倘若你看我看的电影 倘若你听我听的歌 倘若你看我写的文字 你会了解我此时的伤悲么 大过年的,实在不该看悲剧,尤其是心情比较压抑的时候,喜剧能看成正剧,正剧能看成文艺片,文艺片能看成悲剧,悲剧就别提了 几乎看过所有出名的童话,最牵扯我心的还是美人鱼,所以但凡带有美人鱼字眼的电影、动画我都不会放过,包括这个:《我的人鱼女友》。
从没有见过那么固执的小女孩--艾丽莎,会因为母亲的不安分而烧了房子,会因知道父亲不回来的真相而对所有人沉默,她用她清澈的双眼打量着这个简单又复杂的世界,用她的道德准则去衡量每个人的行为,用她固有的方式去过她自己的生活。
即使这样,她实现不了的芭蕾梦,永远没可能回来的父亲,不太在意她的母亲,苛责的老板,手机外套外疯狂的人们,还是让她觉得失望,就在她张望四周,想要跳下莫斯科河时,她遇见了让她一见钟情的王子,可惜这个叫沙夏的英俊男子,只以为这个孩子一样的姑娘是清洁工,即使艾丽莎将她柔柔的淡金色的头发染成了毛糙的绿色来引起他的注意,即使艾丽莎穿着手机外套跟着他,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者他,他还是不知道艾丽莎的心意。
但沙夏也不是一点都没注意到艾丽莎,艾丽莎澄澈的眼神,明亮单纯的笑容也会吸引沙夏的目光,于是她成了沙夏广告中的月光女孩,他们一起在夜晚偷凤梨,一起玩让死人笑的游戏。
不过沙夏早有爱人的真相,还是早早就把她从幻想的爱情中拉了回来,影片最后艾丽莎用她的预感将沙夏从一场飞机失事中救了下来,自己却因太开心没注意到来往的车辆而失去了生命。
艾丽莎的生命来源于母亲与父亲在海中的一场艳遇,她单纯固执的个性像极了小美人鱼,而她的结局无疑像是对美人鱼变为泡沫的印证,沙夏也像童话中的王子一样,因为对艾丽莎的一无所知而放弃了找寻。
这也许就是导演将电影命名为人鱼女友的原因吧。
影片中还一再提到艾丽莎有特异功能---只要执念就能达成愿望,所以她能够离开家乡来到莫斯科,所以她能够得到入学的机会,所以她能够救下沙夏,但我仍认为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巧合,因为艾丽莎的单纯才会相信超能力的存在,不然以她对沙夏执着的爱,为何仍获取不了梦寐以求的爱情?
之所以喜欢艾丽莎,还因为她身上有每个陷入爱中的女孩的影子:爱让人变得宽容可爱,艾丽莎体谅了母亲并主动地躺到了母亲的身边,还特地跑到母亲工作的店外做鬼脸;爱让人幸福点降低,沙夏醉酒后不经意的关系(找凤梨),就让艾丽莎抱着半个凤梨笑的彻头彻尾;爱让人旁若无人的伤心,艾丽莎套着咖啡杯哭着在雨中行走时,我没办法不被打动。
而影片中适时出现的广告牌,恰到好处的镜头切换,巧妙穿插的幻想镜头都堪称经典,不过梨子的滋味究竟如何还得自己尝过才知道,那么就安静的看电影吧。
养成周末晚上看电影的习惯。
功课永远没有做完的一天,周末夜晚再与它们无尽地纠缠,下周恐怕脑力电池耗尽;看电影从来是在晚上更有感觉,所以就算宿舍门都没出,也敢妄想坐拥“电影夜场”。
有极少数电影在假期的白天看完。
比如《冥王星早餐(Breakfast on Pluto 爱尔兰、英国)》和《美人鱼(Русалка 俄罗斯,又译:我的人鱼女友,真心觉得这个译名非常烂俗)》。
故事分别说的是帕特里克(Patrick),一个以为自己是迷人小猫“Kitten”的男孩,以及阿利萨(Алиса),一个像人鱼一样能许愿成真的平凡女孩。
起初让我把这两部电影联想在一起的是影片中不断出现的缤纷小标题,《冥王星早餐》中是一个句子,一段歌词;《美人鱼》中是阿利萨具体到年月日的生活长短刻度。
这让电影如同把主人公从吃奶写到成人的传记,中间有短小无比的琐碎章节。
而这样的两本传记令人分外喜爱。
日常中很少遇见像帕特里克和阿利萨这样的孩子。
对所遭遇的一切都有自己独特的化解方式。
有时候他们的想法很傻,行为很异常,甚至生活得一塌糊涂,但是可以用许多正面的词去描述他们。
比如,美丽:无论是帕特里克红褐色的大鸟窝头,还是阿利萨弄得绿兮兮,一撮撮搭着的头发。
勇敢:离开爱尔兰的小城,他只身去了伦敦流浪,找那个只留下电车门旁一个模糊背影的母亲;她等啊等,再也等不着素未谋面的海员爸爸,于是到海边数啊数,一到四,一到四,卷起一片风暴和海啸,把滨海的房子夷为一片废墟,搬到了莫斯科的小公寓。
心怀梦想:帕特里克的梦想大概是成为世间最迷人的一个女子,他做到了,结尾给了他一个写续的机会,展示了一段新旅程的开端;阿利萨一直想成为芭蕾舞台上蹁跹的白天鹅,可惜这只是只悲情的小人鱼,生命永远停留在十八岁零几个月,死之前她能还看见小小的自己在马路中间跳芭蕾的影像。
他们还一直追求着纯美的爱,没有放弃希望。
可惜传记的结尾告诉我们生活永远是不完美的,梦想时常是未完成的。
帕特里克遇到过爱他的人,路途上的一个乐队主唱,伦敦的一个魔术师,但他们并不适合他,因为他一直想得到答案的简单问题,“你会不会送我玫瑰;要是回家看见我受伤躺在地上,你会不会送我去医院……”他们答不上,他们不能给“小猫帕蒂”一个安全的庇护港湾。
阿利萨遇到讨喜的新同学,在她难过时追着她跑过好几条街,还来遗落的东西,到头来却花言巧语,只想和她上床;深夜正准备跳桥时,一个男子冲过来,从她旁边毫不犹豫地先跳了下去——那是白日衣着光鲜,夜晚酗酒颓废的亚历山大,敢于贩卖月亮上地皮的商人。
当他在岸上虚弱地吐出一大口莫斯科河河水,对阿利萨傻笑着自我介绍道:“萨沙(亚历山大的小名)。
”时,阿利萨就爱上了他。
他带阿利萨回家睡沙发,第二天早上起来上班,却完全忘了她是谁。
他思索阿利萨对他养金鱼方式的建议,却懒得理她究竟是人鱼,芭蕾舞者亦或是周二、周五各来一次的清洁工。
听说她从没吃过凤梨,他肯大半夜拉她跑遍各个便利店,最后撬开了水果运输车的后厢,却输了阿利萨“让死人笑”的游戏——他根本不懂得她的冷笑话。
阿利萨为引起萨沙注意,染了一头海草般的绿发,穿上深红的碎花连衣裙,而王子却永远不可能爱上救下他三次的小人鱼,反正他还有个人间的金色短发公主(现任女友)。
像帕特里克和阿利萨这样的孩子总是与周遭那么格格不入,所以他们追求爱和幸福的道路格外的艰辛曲折,然而正因着他们的与众不同,你总是希望他们能在经历不幸后收获一个完满的结局。
很可惜,导演和编剧认为这不是童话故事,要以“从此他们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做结。
帕特里克带着未完成的梦想重新上路,金丝卷发,鲜红裙装,他的心足够强大,知道只要自己高兴,就可以让灵魂跑到超级远的冥王星上吃顿早餐,那是从前某次和一帮摩托车骑士上山看星星时学会的。
而阿利萨,却像她的丹麦前辈一样,梦想永远定格在未完成的状态。
安徒生起码还让小美人鱼最后幻化成千万美丽缤纷的泡沫,被仁慈的天父接走了,阿利萨却被快车撞飞,像馅饼一样落回马路上,死之前嘴角还挂着微笑,开心着她一个电话,一通“我外婆在你家地板上去世了”谎言,就把心爱的王子从要爆炸的飞机上拽了下来。
号称俄版《天使爱美丽》。这种程度的小清新,现在看来太过时了
反正我没懂
也许每个人心里都住着这样一个人,只是没有这样的特异功能,只能笨拙的自娱自乐!
看到结尾才突然明白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看不下去了,首先我还是没看懂,其次这个电影的色调像是普通影片褪色了,给人一种灰蒙蒙有些模糊的感觉。这部电影以女主的年龄时间为序,从女主的出生到死亡,仿佛是个伪童话,讲述的是类似于《海的女儿》的故事,女主拥有特异功能,然后怎么怎么了,喜欢男主,然后死了,挺不能理解的
额,女生肯定会喜欢~~~
我并没有期待他。他在我最沮丧的时候出现。前额很高。中国游客团:能帮我们照张相吗?(镜头聚焦远处吵架的情侣)用手指模拟推船前行、父亲的潜水装、日蚀后拒绝言说、用意念力使苹果树掉光、相继跳下莫斯科河、月球房地产、彻夜寻找新鲜凤梨、让死人活过来的游戏、海报诉说心境、绿头发。
喜欢!!
哭了呢 可以看很多遍
美人鱼最终逃不过为了王子而丧命的结局
俄罗斯悲剧版天使爱美丽
简直不能理解,看了10分就开始不耐烦了.不过还是坚持看完了 .真是一部垃圾片
嘿,我也有魔法你可以向我許願。
魔幻奇特的影片,色调绿绿的,可能为了符合水草的颜色哈哈,结尾强行死亡差评
接受不了
明媚的缺失與自尊的缺失不能,所以只能為你笑為己哭
走进的时刻却已经失去。如果不是他带她夜袭凤梨,如果不是她带他玩一场真实的游戏。
开始我以为是类似于《我的机器人女友》之类的奇幻片,找来看后调调完全不一样,该片讲的是成长与梦想。观影时先是觉得很特别,看到一半觉得导演很有想法内容很励志。这好像是我看的第一部俄罗斯的电影,总体感觉就和那时候第一看法国片一样觉得闷闷的不喜欢,但是谁知后来爱死了法国片。
不喜欢结局!女主是很灵的
唯一印象深刻的是那些不停地闪过的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