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仅供感慨,与故事无大关联。
致,我等的那个人。
我曾无数次想过你会在何时出现,我们常说,那个对的人总会来的。
那么,什么才是对的人呢?
是,曾无比相依,却不得分离的恋人?
是,十指相扣走入婚姻礼堂的人?
是,在我咽下最后一口气时,握着我手的人?
真是抱歉,我实在不知道,哪个才是你。
羡慕克莱尔。
即使生离死别,从6岁就知道自己的另一半,无论如何,省去了猜疑和苦苦等待那个人出现的煎熬。
你看,你那么神秘,我都不知道你是谁,甚至都不知道你是不是会来。
能不能来个神仙,指着你说,“哝,这个就是你等的那个人”再不然,你就“嗖”的一下出现在我面前,“恩,我是你未来的老公”,然后消失。
让我满怀喜悦的等待下一次的见面。
于是我可以不用再等了,也不用害怕,不用保留,想多欢喜,想怎么好好对待你,就可以毫不忌惮的表现出来?
然后,小心翼翼的呵护着这些美好的记忆,我可以从四十岁再等到八十岁。
我如此渴切这样一个我等着的你来到我的身边。
如果某一天你真的来了,请一定记得,我曾这么孤独的,这么悲伤的,这么无望的等待过你。
为此,请你好好爱我。
尽管亨利在小说或者影片中的镜头都不亚于克莱尔,而这部小说的主角仍是亨利的妻子,不是这位时间旅行者。
亨利他对他的错乱的生活别无选择。
克莱尔却是可以选择的,她选择了等待,从6岁到82岁。
他的忽然出现,他的忽然离开,他紊乱的基因让她一次次的流产,而克莱尔用她全部的爱承受这一切。
奇异刺激的爱情毕竟是要付出同等代价的。
电影浓缩得太多,很多细腻的情节都被剪掉了,不过有这么好的剧本在这里,影片依然是动人的。
一定要看了书再看电影,不然对很多细节都体会不到那么深。
比如亨利是如何一次次回到过去走进年幼的克莱尔内心;亨利的时错生活让他无法信任于人,他生活放纵直到遇见克莱尔;克莱尔从小缺乏父母关爱所以特别在意这个博学大叔;高梅兹爱慕克莱尔使他对朋友亨利感情复杂;克莱尔静侯到80岁,为了再次遇见40岁的亨利,而不是影片结局里亨利对她说“不希望你为我等待”。
书里的亨利更像个普通人,会犯错,会自私。
而影片节奏太短,对于他们两人走过的漫漫长路确实无法叙述得很细致,于是观众只看到两人见一面就匆匆忙忙的恋爱结婚了。
原作中两人互相占据着彼此的一生,感情细水长流无法分割,既是爱人又是亲人的感觉,电影不怎么体会得出来。
亨利临死前给克莱尔写了一封信,他说“时间没什么了不起”,这就是这个故事要表达的……外在的时间无法控制,内在的爱才是永恒的时间。
自始至尾都以非常平静的心情看这部电影,直到电影的最后,看到女主角一路狂奔,奔到原本已经死去的丈夫面前,俩人紧紧相拥的画面,我的眼眶还是忍不住湿润了。
时空旅行的能力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玩,这种能力折磨着对过去有无限遗憾和悔恨的能力者,也折磨着能力者的爱人。
时空旅行者的妻子从恋爱时期开始就必须习惯恋人的长期失踪和突然降临。
电影最后的最后,短暂的相聚后他还是在她面前消失了,她像往常一样冷静地收拾好摊在地上的刚刚还穿在他身上的衣服,拥着女儿回家去。
“我一直觉得好像他就躲在周围,随时准备出来给我们一个惊喜”。
女儿这样说。
原著中丈夫写给妻子的诀别情书电影里没有体现固然可惜,但我觉得这样的结局也很好。
一直折磨着他们的时空旅行的能力,这时也成为一种礼物。
虽然他已经去世了,但是说不定哪一天,曾经年轻的他穿越时空来到现在的自己面前,就像以前一样,突然消失一段时间之后,总会回来的。
心里对生活依然有期待,有相聚的幸福即使很短暂,就像丈夫还陪在身边一样。
他一直说:我不想让你等。
殊不知,女人不怕等,怕只怕你走了就再也不回来。
女人一辈子都在等。
等他的出现,等他跟自己约会,等他向自己求婚,等他的吻,等他下班,等他回家,等他成熟,等他懂得珍惜自己,等他回心转意……这些女人都等得了。
她爱你就能用一辈子来等你。
只是请你不要永远不回来。
所以,当克莱尔喜极地投入本来已经死去的亨利的怀抱中时。
我真的高兴得想哭了。
细细回味整个故事整部电影,你就会发现这是一段很平淡很平淡,但是很伟大的爱情。
用原著中亨利写给克莱尔的诀别情书中的很感人的一段作为结尾:克莱尔,我想再次告诉你,我爱你。
这些年来,我们之间的爱,一直是汪洋的苦海中指航的明灯,是高空钢索步行者身下的安全网,是我怪诞生活中惟一的真实,惟一的信任。
今晚我觉得,我对你的爱,比我自己,更紧紧地抓着这个世界:仿佛在我之后,我的爱还可以留下来,包围你,追随你,抱紧你。
我想,这也正是最隽永的,超越生死的感情。
在国内买过《时间旅行者的妻子》这本书,还特地带到英国来看。
可惜只翻了一小部分,没读完,就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
影片很感人,稀稀落落的小厅里,我坚持留到最后,默默等待男主角再次出现,直到灯光亮起,字幕永无休止似的滚着,工作人员特地走过来跟我问好,开始清理垃圾,才死心。
男主角是那个《特洛伊》里跟布拉德皮特决斗之后死掉的大王子,还是《另一个柏林家的女孩》里面的亨利八世,他的眼神是让人最放不下的地方吧。
与小说不同的是,小说始终贯穿着妻子的自述,而电影里更像是时间旅行者自身的感悟。
如果有一天你可以在人生的不同时刻里任意穿梭,你会做什么呢?
阻止一场灾祸?
赢取百万彩票?
尝试压抑很久的疯狂?
窥视关于过去和未来的秘密?
或许当你真正拥有超能力之后,发现这不过是个上帝的玩笑,个人的磨难,一点都不好笑。
可以遇见10年后的女儿是很愉快的经历,赶回来参加很多年前的婚礼也是一种幸福,可是提前目睹自己最后的时刻又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命是一场狩猎,没准会捉到什么,可能很有趣,也可以很血腥。
这部布拉德皮特监制的电影,和他之前亲自出演的《本杰明巴顿的奇事》是同样的主题,却要好很多。
这样不断穿越的人生,一个个片段,匆匆来去,到了最后会记得什么?
还记得你的上一次微笑吗?
那个很认真向你道歉的家伙;那本真正让你感动落泪的小说;那个在寒冷的清晨俯下身子为你系鞋带的人;那些已经程式化了的拥抱和亲吻;一张张卡片,和多年积攒下的礼物;还有那个深藏于心的笑容……所以,请放慢脚步,慢条斯理的挑选衣服,慢慢听每一首喜欢的音乐,慢慢地翻看照片,慢慢去品味每一杯饮料,慢悠悠地路过每一站,慢慢地,试图感受他们。
因为无法拥有整个篇章,所以只好格外珍惜那些零散的字句,还有那些因你的存在而存在的叶片和星光。
This movie touches me. I hadn't expected this while I was watching it. And when the movie finished, I felt sad, lost, and was thinking about what this movie inspired me. I thought about life, Henry's life, and our lives.Henry can time travel. We can not.Henry can not change the pass. We can not either.Henry can hardly figure out when he will time travel and where he is going when time travel happens. We don't know where we are going in our future life either.Henry just can follow the stream of his life at LIFE's will, which seems to be called "Destiny". Yep, DESTINY. In front of destiny, what can we do? Maybe we can only live our lives with a best mood and a most beautiful smile. Life is limited. Whether you can time travel or not, you have a limited time in your life. Every second counts. Cherish your time, cherish your family, cherish your life.
影片结束等了很久,看到了出品人的Brad Pitt,想起当年他和Jennifer Aniston一起买下这本畅销书的电影改编权,无奈电影还没开拍,已经分道扬镳。
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
如果生活中Brad真如传言那样与Angelina分手,又YY的转而又重逢Aniston,那绝对是跨越时间的旅行了,恐怕比电影都会精彩。
可惜,生活还是生活,艺术终究也只是艺术。
没有看到80多岁Claire花白头发的重逢,转而是中年妻子在草原中阳光下的一吻,有些遗憾。
毕竟是商业片,不能对意境要求太高了吧。
i met a girl. 亨利坐在破旧的地铁车厢,搓着手,忐忑并满怀希翼的对面前的这位女士如是说。
她是亨利30多年前还在世的母亲,时光荏苒,上天竟然会如此眷顾一个人,让他可以回溯到过去的时光和逝去的亲人对话,虽然面前的她并不知道,亨利临走时和她母亲的最后一句话是,你的儿子非常的爱您。
树欲静而风不止。
i met a girl 这一年,亨利36岁,克莱尔6岁。
郎骑竹马来,虽然在这个轮回里,克莱尔的白马王子没有脚踏七彩祥云甚至穿的像模像样来见克莱尔一面,相反确是以一种荒诞狼狈的状态下见面,却丝毫没有减轻一丝这个人日后在克莱尔心目中的分量,或许在跨越了数十年的风尘仆仆的时空中相遇,其他的已经不复重要。
在冥冥中降临的那一瞬,伟大的造物主也许饶有兴趣的看着他的杰作微微一晒。
i met a girl 这一年,亨利28岁,克莱尔20岁。
杜拉斯说,爱之于我,并非肌肤之亲,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里面的英雄梦想。
这是一个视爱情重于生命的疯狂女人。
所幸的是,生命中这样的人不是她一个。
亨利对克莱尔说,假如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能让我割舍不下,那就是你,你愿意嫁给我吗?
虽然是一个怪胎,但依然不失获得真挚爱情的机会。
爱情如果没有变得简单,是因为爱的还不够深。
i met a girl 这一年亨利31岁,克莱尔23岁,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这是一段时空交错的爱情,即使在典礼当天,亨利也不知所踪,但这是他人生中最为珍贵的时间,即使是在十年之后,他依然行色匆匆来到这一天,只为了履行那一句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我愿意。
i met a girl 这是亨利生命中数不胜数的时光穿越中最为欣喜的一次,在这里,他遇到了10岁的女孩,阿尔吧,她的女儿。
在克莱尔受孕失败数次后,心灰意冷的他得知了这个消息。
前几天,我的小侄女刚出生,我去医院看到过这样一个神奇的小生命,这是造物主的杰作,感谢他让人类生生不息。
i met a girl 这一年,她82岁,他43岁。
假如在世界上,还有什么可以阻止他们。
那只有他们自己,跨越了时间,生命的界限的爱情,是永生的。
i met a girl 你我同岁。
但却对爱情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这导致我们的人生在一段不短的交集之后逐渐渐行渐远。
这不用归咎于孰是孰非,只是不知道你会不会懂得,在片尾逐渐消逝的字幕面前,我就如同看到我们彼此所共同享有的回忆逐寸斑驳而默然。
茕茕白兔,东奔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i met a girl 但那都不曾是你。
后记:这是从去年3月的瑞典电影血色入侵以来最为精彩的一部电影。
和小说一起看的,互为补充。
强烈推荐。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可以说是我最爱的一本书,还特意买了英文原版来看。
书中所描述的复杂的人性,艺术家的灵动,和跨越时间的爱以及对音乐,诗歌等等主题的探讨都让我魂牵梦绕。
可以说,原著作者将生活琐事都描写的非常具有艺术性。
可是!!!
看来电影以后非常失望。
首先,克莱尔和书中描写完全不一样。
没有艺术家的那种气质,没有克莱尔那种不守规矩却又温润的感觉。
最基本的,克莱尔的头发怎么不是书中描写的颜色?
中年后怎么居然剪短发了?
编剧难道没有看过书中描写,“亨利甚至认为我的头发具有独立的人格”吗?
其次,贯穿全书的一些关键人物和元素都没有出现。
金太,露西尔(克莱尔的妈妈),英格丽德,贯穿全书的诗歌,那首经典的“world enough, and time(世界够大,时间够多)”全部都没有。
这些元素本来使人物更加丰满,让我们更加理解他们的爱和世界,透过那些诗歌也更加理解这本书,以及永恒的爱的主题。
此外,编剧只是流水账一般的叙述故事,对原著的删改可以说是到了去其精华取其糟粕的程度。
爱尔芭按照书中的描写,应该是跟亨利非常相似,黑发聪慧的小女孩,可电影中竟然是金发!
在遇到克莱尔之前,亨利混乱的生活也仅仅以一只口红带过。
过最另人无法忍受的是,编剧竟然篡改了结尾,去掉了经典的遗书和克莱尔82岁时的相遇。
少了这一点,这个故事还怎么能体现“时间算不了什么”?
少了这些诗歌,艺术,人物,甚至还可以加上美食,整个故事被篡改的面目全非,深度全无,而变成了一个毫无深度和艺术性的老套爱情悲剧。
昨天晚上在69街的电影院,一口气看了两场电影。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是第一部。
Henry在地铁里遇见他妈妈的那场戏最让我感动,突然就流泪了。
整场戏,都听得见影院里细细梭梭的抽泣声。
我想,大致是因为女人们会把自己当成克莱尔,而曾经爱过的男人则时间旅行去了。
好吧,我会在草坪等你的。
而你会回来。
还有令我惊讶的是竟然发现brad pitt是这部戏的executive producer。
今天早上来豆瓣看看,发现小说介绍里有一段话:大意是说brad pitt和anniston已经买下了书的版权,要拍成电影,brad pitt还会扮演henry....突然有了物是人非的感觉。
若干年前,相必这曾经是感动他俩的故事。
对了,上周三从55街经过,看见这部电影在纽约的首印礼。
无数的粉丝大叫导演robert schwentke的名字,是个帅哥呢!
电影《Time traveler's wife》,内容跟标题很搭嘎,就是说时间旅行者和他老婆的故事。
穿梭时空的电影,搞不明白就有技术硬伤,怎么弄都有冲突,你想想看,你回到过去,稍微不注意就把历史改变了,不就乱套了么。
著名的《蝴蝶效应》,就是利用这种乱套和试图改变过去的行为,让结果越来越糟糕。
《蝴蝶效应》应该是以多时空理论为依据的,任一点时空往前走,都可能存在无数的时空,看你怎么选,而你能经历的只是你走过的这条时空。
假如你穿梭回去,要改变过去的一点,那么你将拐向其他时空。
《Time traveler's wife》,把时空简单化了,免得让不聪明的人错乱。
基本上就是他一个人跟自己的时空玩错乱,他打乱时空,不改变历史,只是时间上回到过去,光着身子不知道就穿梭到什么地方去了。
然后肯定要回来他本来的既定时空。
他不存在两个并行时空。
他的时空象被注定了一样。
没得改变的,否则,就对不上了。
从技术上来说,简化了时空穿梭的困惑,于是,就可以让人们把关注点更多的放在故事上。
就是说导演只是把时空穿梭当成一个手段,来表达他想表达的感情。
他要表达什么呢?
被注定了的人生?
改变不了的痛苦?
和回首甜蜜瞬间的感动?
还有让未亡人等待某个惊喜?
说几个情节吧。
比如,男主角“注定”死后,他老婆那么想念他,OK,给你机会,因为在他活着的时候,他有可能穿梭到了他死后的时空,去安慰他孤独的老婆。
如果是这样,他老婆是不是可以对他生前无缘无故穿梭不见了的莫大的补偿和安慰?
我说明白了么?
比如他2003年死了,可是2002年8月份他消失了一个月,穿梭到了2005年,在2005年呆了1个月。
这样,他老婆虽然在2003年他死的时候很痛苦,可是在2005年,他忽然给了他老婆一个惊喜,“我2002年8月虽然失踪了一个月,那是因为我在2005等着你呢”。
厉害吧?
让我感动的情节是他回到过去在地铁上见他妈妈的那个场景。
他妈妈在他大概5,6岁的时候死于车祸,他亲眼目睹,在之后的很多年里,他多次穿越时空试图改变这个事件,但那不可能,他一次次的目睹他妈妈死于车祸,看到自己都麻木,只能安慰那个惊恐不安的小时候的自己,will be OK, will be OK.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他大概明白了无力改变历史,母亲不会生还,于是他不再去改变了,而是去接受。
他穿梭到他妈妈出车祸前不久搭乘的地铁,跟他妈妈对话。
他妈妈是个歌手,大概没什么名气。
他以20年后的样子出现,他妈妈只能当他是陌生人了。
他对他即将出车祸的妈妈说“您的声音真美”,“我见过您的演出”,“我好想让我的妻子听听您的声音”,“您的儿子很爱您”,“您真美”。
他都不会提醒他妈妈当心驾驶,那没用啦,他妈妈肯定要死的,所以你想想,他说那番话是,是怎样的心情?
是目睹她100次的死去场景的痛苦过后的怎样的平静。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我们改变不了命中注定的痛苦,我们要接受痛苦,我们要珍惜命运给我们短暂的快乐。
他难道不能自己控制吗
lost in time
后半段还不错哇!对时间线的处理很粗糙,不过,给女人们看看足够了。嗯哼。哈哈哈
至少没有打动我。不知道小说如何。
跟机器猫里的情节似的,坐上航时机
比原著差远了差远了差远了……
她跃过树丛、跃过草坪,跃过从不停歇的时间长河,奔向自己从童年起就深爱着的、可能随时会消失在眼前的人,和他在金色的霞光中拥抱……我终于知道了,那么久的等待其实就为了这一抱。
这位妻子挺惨的
有几个你参加了你的婚礼,她身边的你是过去的你还是未来的你。想去看小说
感谢字幕组的童鞋。
前半劇情不夠煽情來湊,情也沒煽在點子上(關於Henry的母親,以及Claire對他怎樣生出情愫的);後半質樸感人,尤其是當Alba出世之後,終於有了頭緒與意義。不愧是女作家YY出來的劇本,使勁強調女主的執著,殊不知一男的若真有這穿越功能,不趁機左擁右抱弄出個三妻四妾的才怪。作者還一定跟共和黨有仇
【C+】很好的故事,很糟的剧本和导演。对于从点子到故事的扩充,原作者其实完成的已经足够好了,以[无定向穿越时空生活]的设定顺势写下了男主浪漫而悲情的一生。像是在爱人死去多年后再见到曾经年轻的他,这种情节皆充满令人唏嘘的时间沧桑感,遗憾的是电影却在这点上营造的很差,一来是剧本不够电影化,碎片化的叙事依然很文学,二来是导演根本不会拍单独的一场戏,导致每一个至关重要的情节点都轻描淡写,故事节奏和力度都因此走平。
虽然没原著好看(我原著也没看完,看了一半╮(╯_╰)╭)但是还是温暖的。女主角非常beautiful!BTW:翻译字幕的那个人matt song很囧,好多个(听不懂),还有(祝词就不翻译了)(这个人是卖房子的,废话很多就不翻译了)。。。那你还翻译什么嘛?
白浪费了这么好的创意
Interesting concept...!
我也想要这种能力,哪怕生命在40岁的时候终止
2010-01-05 看过。如果双方时间不再是线性平行,生活可以多出无数可能(不仅是爱情方面)。情节上,并不强调故事性,而是通过特定的故事背景,给了一对情侣复杂微妙的感情一个展现的舞台。据说书比电影好很多。
赵曼廷让我期望太高了 本来还想好好感动一把的结果发现没感觉么
爱是一种遇见,既不能等待,也不能准备。
为什么我怎么记得导演是加斯范桑特?这爱情故事也太平淡无味了,跟我们公司旁边做的盖饭一样,毫无新意,没有任何意外和个性,吃两次就再难以提起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