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的台词很少,但是却是在探讨非常严肃的话题,整个的核心是围绕这男猪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告别人生,但是也在侧面的探讨着应该用什么样子的方式活下去。
而且我觉得后者甚至是更为重要的。
毕竟片子是给世人以启迪的。
刚开始的时候对这种风土人情其实是有点不习惯的,但是渐渐的入了电影的里面,也就会被导演牵着鼻子走了。
但是有两个地方我不由自主的跳出剧情,进入自己思考的地方了。
第一个是非常喧闹的地方,男猪脚骑着摩托车飞奔,但是却没什么声音。
第二个地方是女猪脚在荒芜的操场上跑步,呼吸的声音却是异常的清楚。
对男主角来说,困难就是不管愿不愿意,都是要离开的。
选择什么样子的方式离开,一直是个问题。
甚至都不敢正面将要离开的事实。
看到男孩的妈妈无力承担的存在,自己也什么都不能做,真的是难以附加的不面对呀。
但是在最后的时刻,放弃医院的无聊的生活,之后选择了在自己的厕所进行了对自己的圆满,一生对画画的遗憾,对女孩的愧疚和期许,对男孩的妈妈的内疚,对自己生命的告别。
男主角只有在画画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真正的或者,那么活着的人能从这句话得到什么东西就是片子升华主题的地方了。
毕竟除了离开的剩下的都是活着的。
plus再回头浏览一遍片子的话,发现要是没静下心来其实真的非常错过这个片子的,片子在男猪脚的老家的镜头,很多地方能做壁纸。
但是整体上一直是波澜不惊,都是悄无声息的发生着。
plusplus男猪脚一直用那个流氓的发型,感觉是一直在等待最后画画的头巾。
也算是一种象征吧,一生放纵不羁,却不是自己,把自己的头包起来,踏踏实实专注在其他的地方才是真正的自己吧。
手冢治虫在日记中写到:“今天我有一个很棒的构思!
名字就叫《卫生间的圣母像》吧。
被宣告患有癌症的病人不想就这么一事无成地死去,于是开始在住院病卫生间的天花板上画画……(中略)净化和升天。
这就是这个将死之人对世界的挑战!
” 我们对于死亡充满了恐惧。
也许是恐惧即将面临的未知,或是恐惧个体生命的消逝。
为此,人们通过宗教,通过仪式来寻求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
无论在世界的那一个角落,这种人类原初文明留下来的残印仍影响着当下的我们。
在西方,是基督教的临终圣事;在东方,或者说在日本便是本土神道教的净化升天。
但时至今日,信仰稀薄的人类早已不受众神的眷顾,如何才能再次寻求这种直面死亡的力量,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作为一部典型的日式文艺片,导演用特有的缓慢节奏和细腻的叙述视角将剧情铺展开来。
整个故事以男主原田宏患病至去世为轴,穿插了诸多人物身心俱疲的问题少女宫田真衣,同病相怜的色大叔横田亨,痛失爱子的母亲桥本敬子。
正是这些人的存在,是这个本身单薄的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的故事,变得丰富生动。
导演对于故事是裁剪分割的,除男主原田外,其他人的故事交替展开,通过不多的台词来营造一种氛围,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大量运用暖色调的镜头,将冷冰冰的现实封装起来,同时也加上了一丝“自欺欺人”的味道。
人间百态,在临死之人的眼中显得更为虚假,亦或说全然的真实起来。
生与死,在这个空间下,扭曲成花。
向死而生,这个词用来形容原田是再合适不过了。
胃癌对一个青年人的打击是巨大的,他想过一了百了,可其内心的恐惧,不甘让他不能面对死亡不断逼近的现实。
他逃避,在公路上飙车,在酒吧厮混,可等待他的只有医院那个冰冷的床铺。
他一次次的逃亡,又一次次回来,死神总以巧妙的方式提醒着他生命的流逝。
在生存和灭亡交锋之中,他的灵魂被一次次的鞭挞。
向死而生,便是在必定的黑暗下,一次又一次地追逐着光和热的幻影。
幸运的是,这个世界仍是有人会带来光和热,尽管他也不一定幸福。
病友横田,被下属断定为毫无用处被公司养着的男人(日本的“社畜“文化,没有价值的人就不应该占据公司的位置),却努力地以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他积极地去品尝难吃的病号餐,去收藏成人杂志的裸女图片,去拍摄护士小姐各种色色的相片,去担心着公司的运转和那些”不靠谱的后辈“。
他的行为看起来是丑陋无疑,违背道德的。
但是他却是积极的对待生活,以一种扭曲变态的方式。
他在原田抗癌药副作用发作时,去唤醒他人类的本能,带他进入癌症患者的世界,希望这个年轻人不要这样颓唐的等待死神的降临,而是努力地去过好每一天,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每一秒。
虽然这个世界已经在所难免地将与之告别,但仍要去珍重存在地每一天。
横田地性格有着大和民族原始的一面,对一切怀着敬畏之心。
正如日本人用餐前对食物的祷告,横田也是在用心地去度过自己的余生。
比起横田,真衣对原田的影响更为重要。
恰好相反,真衣对于死亡有着一种别样的迷恋。
青春期的她,比起其他女孩子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和重量。
单亲的家庭,冷漠的母亲,痴呆的奶奶,生活对于她来说并不是五光十色的,也正因如此,养成了她暴烈古怪的性格。
但她毕竟只是个孩子,死亡对于她来说太过遥远,她知晓死亡的存在,死神却从不对她露出微笑。
这也许是上帝对人类开了一个玩笑,事与愿违罢了。
可就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却使身在灰暗世界的原田看到了一束光芒。
生命也可以像她一般,痛苦而又坚强的活着。
当下诸多年轻人不也同真衣一般,一边承受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一边咬着牙努力的活着吗。
原田开始挑战这个世界,他重新拾起他早已丢下的画笔,拖着羸弱的躯体,在那间不足几平米的卫生间,创作他的绝唱——那个魂牵梦萦,带给他生命的女孩子。
横田陪着他,看这个孩子努力地生活,努力地作画,努力地抗争着,和他一样。
原田终究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坐在卫生间的抽水马桶上,被“真衣“怀抱着,他是幸福的,他死的时候理想和爱情伴他而去,他借由这次创作,重获洗礼,净化,升天。
真衣来到了这个房间,知晓了一切,用刀子扎向自己的手臂,不会死。
对于她来说,死亡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为什么原田自顾自的就死了,自顾自的画了她的画像,自顾自的丢下了她。
世界是不公平的。
这部电影是不公平的,原田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卫生间是祭坛,圣母像是装饰,而他自己本身便是祭品。
人直面死亡的方式,有很多种。
原田将自己献祭,用生命为真衣留下了最好或是最坏的礼物。
他在作画的时候说:“我感觉,我还活着。
”他那时知道,自己已经死了,被医学,被社会,被整个世界下了判决书,但他活着,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他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么,他知道这个世界有人清楚地记得他的存在。
名字自古都是一种很神圣的东西,真正的消失,是被遗忘,如果有来生,我知道他一定站在那里,等待着那个记忆中的人。
生与死之间绽放的绝色,不过是人世间的痛苦与希望浇灌出来的一株曼珠沙华。
我很喜欢导演这样的拍摄手法,不做作的,真实的,直击心灵的,用简单的组合,成为了最美的画面。
“畅游在金鱼池里的少女” “在夏日蝉鸣中哭泣的男人” “卫生间就像活着的圣母像”没有一个是没有触动着我的。
生活中每一个小人物我们所不在意的,其实如此的鲜活,他们也是人,他们也在努力的活着,努力的甚至产生了天真的想法。
我们承受不了死神的眷顾,我们只能祈求神明。
但是这样的祈祷是有用的吗?
每一次孩子们天真快乐的笑容,就像一把把刀子戳进我的心里。
我相信洋次郎所扮演的角色也会想“为什么这样,还要去活下去,还要去努力的做无谓的挣扎”因为已经的无用的,什么都改变不了,而我们的挣扎更像极了表演。
既然是表演,为什么不再精彩一点?
去点燃自己完成心目中的圣母像。
去释放一切,做那些傻事,去和金鱼游泳,深夜去帮别人刷玻璃。
我们一直都在寻找着什么东西,洋次郎最后寻找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对于他是满足的。
而活着的人剩下的其实才是更加剧烈的痛苦。
死亡何尝不是他们的解脱呢?
当大叔把相机挂在门上的时候,就彷佛时间都定格了,定格在那个充满笑容,用笔挥洒出生命的人最后的表演了。
活着永远都是和痛苦作斗争,而这样的死去,才是我期待的吧。
莫名地会喜欢日本电影这种十分生活化、十分朴素又十分慢节奏、大景别的镜头语言,一个画面会停很久,可以慢慢地看、慢慢地沉浸其中,充满着细节与构图,但又并不刻意也不精致,一个场景可以有很多对白、自白,也可以有很多静默或是带着底噪的空白。
这样的节奏似乎不怕人失去耐心似的,很自顾自地,很专注地,又很沉着地自然地讲述着故事。
很久没有看完一部电影出现生理反应了——感觉像是跟主人公一样病了一场,微微的恶心、晕眩,只希望片子快点结束,又希望故事延续下去。
片子里呈现的两位角色,一个充满着“人不会轻易死掉”的茁壮的生命力,甚至是专属于那个年纪那样性格的令人厌烦的蛮横与聒噪,那样不懂得同情与掌控分寸,那样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以为是和不懂事,那样的偏颇却强烈、充满力量;而另一个则蕴含着无限的低沉、孤独、颓丧、缱绻,呈现出病的状态,下降、消褪、郁结、无力,然后猝然地开花、猝然地凋零。
这样强烈的联结与对比好生残忍,又好生令人唏嘘。
正如女孩所咆哮道的,擅自画出这样的画,人不在又有何用呢?
她拼尽全力在街上暴走着,似乎想要耗尽所有的力气,直到最后停下,直到生命的节拍继续响起。
说到漫改电影,我们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日本这个国度。
近年来,愈来愈多的漫画被真人化,《一周的朋友》《今日的吉良君》《银魂》,这些都是优秀的漫改电影。
而《卫生间的圣母像》算是一部半成的漫改片。
为什么称之为半成品呢?
因为它仅是从原作中获取灵感与框架来进行重塑。
《卫生间的圣母像》来源于阿童木的画师手冢治虫日记中留下的一段话。
在其中大体的构思已经给出。
不幸的是,由于病症,手冢治虫未及将之画出便已去世。
导演继承了他的遗念,将尚未成型的漫画改编成电影。
与大多数的漫改片不同,该片极其地现实。
现实中的惨烈、苦闷、温情、无奈通通充斥其中。
《卫生间的圣母像》,初看影名,我们难免不解其意,但是慢慢融入其中,就会得到答案。
概括地说,故事围绕着一个将死之人缓缓展开。
男主角,是一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绘画青年。
和每一个家境不好的城市游民一样,他失去了恋人,埋没了梦想,每日为了生计做着擦玻璃的低下工作。
才华得不到赏识,常听到的只有同行大叔的黄段子,稍有不慎就会失足摔死。
在这种情况下,他日渐麻木,对未来失去了信心与兴趣,放下了从小喜爱的画笔。
背负着本就沉重的人生,命运却给他开了个可怕的玩笑,当男主从一次昏倒中醒来时,得到的是一张癌症诊断书,这无疑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男主对一切无所谓的态度,转变成了绝望的挣扎。
因为不甘,他也有过抗争,但在病魔面前努力都是徒劳。
带病工作,频繁地呕吐与肚泻却打碎了他的幻想,逼迫着他用仅剩的存款去化疗,去延长仅余的寿命。
影片刻画了这个转瞬即逝的弱小生命,令人心痛、同情,同时也勾起观众对死亡——这一永恒命题的思考。
在医院里,他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
有孤苦的公司职员,身患绝症,只能用无聊举动寻求存在感。
有单亲妈妈,为了给孩子希望强颜欢笑,背地里却失声痛哭。
也就在这里,男主与女主相遇了。
女主是个十几岁的女高中生,表面上看,她不近人情,待人刻薄,但其实这些不过是保护自己的壳。
年纪那样小,却得为暴躁母亲做饭,帮痴呆婆婆洗澡,遭班里女生排挤,承受种种重压,苦苦成长。
一个时日无多的青年,一个孤独缺爱的少女,两人在相处中,萌生出了朦胧的爱情。
男主作为世上唯一愿意倾听女主的心,满足她无端要求的人,买了两大袋金鱼倒入了泳池里。
女主追随金鱼跳入水中,裙摆在水波中浮动着。
金鱼与少女,在一片幽蓝的水中游着,这个美丽又忧伤的场景,着实引人落泪。
影片借此传达以及营造了一种孤独感。
为了寻求所谓的灵魂自由,主角在这一狭小的封闭空间内获得了独一无二的释放与快乐。
就在这里,女主向男主献上了初吻,并强求他负责,妄图以幼稚的方式挽留他。
但这是不可能的,男主始终将要因不治之症,在最后的夏天中死去。
不过女主勇敢的示爱还是给予了他直面死亡的勇气。
他选择了放弃化疗,回趟老家为后事做准备。
在老家茂盛的树林中,男主边走边吹起了口哨。
炎炎夏日,蝉叫不止,他凝望着晴空、远山,还有四周无尽的翠绿。
在那一刻,他想到自己即将告别世界的美好,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被一片绿色拥簇着啜泣的瘦削身影,是片中不多的情绪爆发的镜头。
一反之前的阴郁暗沉,极具张力的悲泣表演,无疑给了观众心灵一记重击。
在最后时光,男主住进了医院的卫生间中,并开始在墙壁上、天花板上,用油彩不分昼夜地画画。
如梦方醒的他,突然觉得自己不能一事无成地死去。
之所以作画,是为了在世上留下点什么,而地点选择在卫生间则是因画作隐喻了“净化与升天”。
当画下最后一笔后,他满身油漆地坐在马桶上,像是被身后五彩斑斓的圣母像环抱着。
这是本片最震撼的画面,看到这里,我们明白了片名的含义,同时心里也激荡起难以忘怀的观感。
男主创作的全程都被病友录了下来。
直到男主离开了人间之后,女主才再次来到病院,得知男主已死,又看到那幅以自己为原型所绘的画像,她忍不住流下泪水,跑了出去。
即将入夜,女主行走在大街上,咬紧下唇抬起了头。
她回想起刚才录像中男主充满力量的一句话:“嗯,我感觉自己现在活着。
”至此,全片结束。
整部片配乐很少,表现悲伤的手法也较为克制,因此片尾曲响起时,予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效果,旋律、歌词也与剧情十分贴切:“第一次狠狠抓住这个世界的衣袖,即使被百般抖落,我依然用力抓住,我们是不足以称为奇迹的微光。
”值得一提的是,演唱者正式片中的男主,也就是“radwimps”的主唱野田洋次郎,该片也是他初次出演的处女作。
《你的名字》中的“前前前世“即是他所唱。
他虽然不帅,自带的忧郁气质却是与”悲“的比重占主的情节极为契合。
女主则是当时年仅十四岁的杉咲花,虽然年少,却将一个缺乏安全感、缺失亲情的少女形象演绎得细致入微。
选角的成功,也成就了这部高分电影。
相比同样以癌症患者为主角的《滚蛋吧肿瘤君》和《小花的味增汤》,《卫生间的圣母像》显得更加真实也更加残酷,在艺术造诣与深度上更胜一筹。
比起乐观豁达,它更多的是平静。
在男主重执画笔之前,电影氛围一直都是沉闷而压抑的,节奏也是控制得如日常生活一般缓慢,那种无力感正是身负绝症的人的最大感受。
纵观全片不难发现,这部影片的精髓,在于“对生命的尊重”。
我想它传达给我们的是,我们虽然没法延长生命的时间,但可以通过专注某件事让时间变慢甚至停止。
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就不算白活。
与好莱坞片子完全不同的节奏和叙事。
节奏很慢,对话很短——主角几乎没怎么说话,画面很干净——显得冷酷,隐约透着点禅意。
主角最终选择画画作为告别自己生命的方式,他说,我感到我活着,那一刻,他平静、恬淡,似乎忘记了一切包括将尽的生命。
他一定是见到了上帝。
女孩吻了他,说这是我的第一次,你要对我负责,我不死,你也不能死。
这种爱高于男女之间的情爱。
他以女孩作为圣母的原型作画。
生命终将逝去,而艺术——绘画、音乐、文学——能够拯救濒临崩溃、无法挽救的灵魂。
我想起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所引用的话,让艺术占有我的一生。
-- 为什么要在卫生间画画?
---- 因为代表了升天和净化。
--这部两小时时长的电影,出于对题目和男主的好奇,我看了下来,最后的最后我终于看到了那副圣母像,画的真好!
以后我家卫生间也要按这个格局画满!
对于这位RADWIMPS主唱的处女作,我只能说,脸长还能当演员,除了卷福,我就服你了!
每逢过年都会有扫墓祭祖的习俗,我们怀念逝者,然后满怀希望的迎接新的一年,好像生死完成了某种交替和传承,所以我准备来讲讲这部思考生与死的电影。
男主本来是个有天赋的绘画青年,不知道为什么去做了高空擦玻璃的工作。
某天带着新手平静地擦玻璃的时候,不小心碰到曾经一起画画的前女友准备开画展,想起来正巧医院通知他带家属去一趟,顺利成章约了妹子冒充姐姐去医院。
以为他俩会发生什么,结果他们在医院谈起诗词歌赋人生理想,一言不合妹子跑了。
医院都通知家属了,你还跑,不是人啊!!
此时男主暮然回首发现了黑黑瘦瘦除了眼睛没什么好看的女主,临时冒充了妹妹,顺便互留了电话。
果然,医生表示命不久矣,且行且珍惜。
看似对生死毫不在意的男主,在接到死亡通知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先去花花世界浪一把,夜店、跳舞、喝酒、泡妞。
晕倒后不得已入院治疗,不能适应于是逃跑。
回去继续工作擦玻璃,以为装作没事发生一切就还如往常一样。
抱歉,你可以撒谎,但身体不行。
虚弱晕倒再次入院,在这里陆陆续续有人闯进你最后的生命,最终你学会了如何不慌不忙地活着和真诚坦然地死亡。
全片对于年轻男主面对自己即将死亡这件事情的心路历程描述的非常真实,没有着急实现人生理想,没有追忆似水年华,没有等待奇迹来碗鸡汤,而是,WTF,老子该怎么办?
药物副作用的呕吐实在难以承受,工作时间腹泻弄到了裤子上。
(此处臀控有福利~捂脸跑开(≧∇≦))他认为旁人根本不能理解被告知即将死亡的痛苦,对于医生治疗消极排斥。
他以为将死之人对这个糟心的世界已经兴趣全无,病友和小朋友的好意也是爱答不理。
(哎,你忘了你吐完还能对着小黄图撸一发以及差点翻越护栏去泳池接受邀请看一眼女主胖次了吗。。。
)
他试图用漠不关心来面对仅剩的三个月生命,却在被一个又一个人打乱原本计划之后,终于哭着承认,是的,我不甘心啊!!!
并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创作中。
改变男主命运轨迹的有三个助攻,隔壁床实力诠释人是铁饭是钢、不能啪啪啪就得拍拍拍的乐观猥琐大叔,医院身患癌症、热爱假面超人最终还是领便当的开朗小男孩,以及没事就爱发脾气天天嚷嚷想死的青春期少女女主,也是圣母像的原型。
大叔告诉他活着就好,小男孩鼓励他热爱生活,少女教会他直面生命。
在圣母像创作中,男主感受到自己真的活着。
最终,完成了生命的净化。
我们都对这个世界有很多不满,也会经常抱怨生活,就像片头的男主那样,我们浑浑噩噩就像虫子,不过一死。
或者像女主一样,为什么我的生活要承受这么多的辛苦,不如一死。
而当死亡真的降临到我们身上或者我们身边,活着,又成了我们唯一的心愿。
生命无法预计开始,更无法估算结束,我们不知道会怎样死掉。
大叔身患重病在医院进进出出;小男孩虽然最后还是手术失败,但直到手术前都在努力积极的治疗;妈妈不疼奶奶痴呆爸爸不在的女主,嘴上说的像要踩死一根草一样结束这糟糕的生活,却又像草一样在石缝中抓紧每一点水和阳光顽强生长。
片子里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又都一样。
请好好活着,因为,其实你怕死。
再说回电影本身,除了剧情和人设真实可信以外,配乐也很不错,时不时都会让你以为自己不小心关掉了电影的声音,如果此时你按下音量增加键,恭喜你,BGM强势上线了!
无论是接到死亡通知前一晚去看前女友画展回去的路上一个人骑机车,还是大半夜喝醉酒跑到街上强行帮店主擦玻璃还顺便倒人家门口,或者最后放弃治疗回到乡间老家与父亲互相释怀,安静的画面配上那几段哼唱和旋律,都让人对着病怏怏的男主忍不住的YY啊!
不得不承认,好的BGM真的是剧情最强有力的催化剂,情绪带动满分💯!
还有片尾曲,就是本文配的音乐,去年大热动画电影的配乐果然不是浪得虚名,作词作曲还主唱,这么有才华还会演戏,大哥,能给百花奖留条活路吗?!
还有那些大咖演的路人,啧啧啧,我真怕拖地的砂糖拔出刀来怼你。
所以,各位妹子,如果下次你碰到有人约你去他家,告诉你只是想为你画画,不要紧张,他可能,只是要死了。
END欢迎你来和我分享你的故事和观点如果你觉得谁也会喜欢,感谢你将我推荐给TA!
微信公众号:307研究所
结局并不美好,男主死了,小女主又回到未遇到男主前、不被人看见的悲伤中…只是我没有像以前一样难过、为其悲哀,不知是在哪个片段,哪个环节被默默治愈到,感觉男主的离开也不是那么惨淡,至少我觉得他给到了小女主一些些的关怀和温暖。
他会记得她的,她也像卫生间的圣母像一样,守护过他,爱着他。
金鱼被放进泳池后响起的一段bgm里,我整个人都平静了。
28岁的男主被迫面对死亡,消极治疗,选择逃避现实,比起长期化疗却不得救,这可能是许多晚期癌症患者更容易接受的吧。
我想,女主的出现,是静静告诉我们,即使鱼缸里的金鱼在泳池里不用多久就会死,但是起码也感受过畅游"大海"的滋味,追求美好的快乐。
在水下,耳朵充斥着池水的吐噜声,但身心是自由的,它还可以跟着鱼儿一样潜游到最后。
我们都一样,人生的尽头都是死亡,或长或短,或快或慢,或老死或病死又或是千奇百怪的意外…而生活还总爱摆弄可怜的人,小男孩还没长大就死去,大叔来来回回的治疗和痊愈,男主的手术成功后又复发,这让剩下的日子更加痛苦,绝望…… 人总是矛盾的,有时候也会搞糊涂自己。
我内心是希望他们最后能过得好一点,开心一点,但是又想着,一个知道自己将死的人,我们怎么还能要求他们为了我们去假装快乐,假装坦然接受呢?
一个不甘心死去的人,真的能微笑面对死亡吗?
我没有接触过,如果有,大抵也是心灰意冷后的破茧重生吧。
女主的出现,是对男主的最后的治疗。
从一开始的暴喊一起去死,到后面的献初吻强行挽留,直白的情感总比保守的体贴来得痛快,这是否让男主暂时就忘了病痛?
不一定,但他争吵那一刻,或许会放下了不少面对死亡的恐惧。
还好影片没有过份地渲染死亡的悲伤,反而让我觉得它更加深刻、脱俗。
男主最后为什么要画女主的圣母像,我有点看不明白,是因为女主对他的将死,跟圣母对孩子那般平静,淡然接受吗?
周日的中午,泡上一杯咖啡,悠悠地看着一个人的电影,不投入更多的感情,就像看着人生的百态,你不哭,他们就不会知道你有多难过。
生活还是要积极点,假装笑一笑,也许快乐真的找上门来了呢。
我觉得和百元之恋的内核一样 但百元之恋要比这部好看 个人喜好 只挑我印象深的地方说了男主在擦玻璃遇到前女友的时候 说自己要结婚了 前女友问真的吗 男主回答说骗人的 两个人都有不甘心 擦玻璃时遇见的屋子里面即将开个人画展的前女友也好以一副随意的口吻说着即将要结婚的谎话的前男友也好 关于两人为什么会发展成这样导演给了答案 之前两人是同学的时候有一幕 前女友只裹着床单在床上 姿态撩人的醒来 看着在画自己的男友撒娇让他过来 我当下脑补的画面是 男生二话不说脱掉上衣走到床边吻女友 然后画面拉远 可如果按我脑补的发展这就是个爱情青春片了吧男主擦玻璃时遇见前女友 前女友说的是 你还在擦玻璃啊 前女友撒娇叫男主回床上去 男主无动于衷 后来女友把自己包起来 男主用冷淡的口吻说看不到了怎么画啊 男主是个有才华的人 可是成功的往往都不是有才华的人 好多著名的画家 多少都有些心理或者性格问题 一个人如果简简单单长大成人 娶妻或嫁人 愁着柴米油盐 过着小确幸的生活 他想的会是 工作怎么转正啊 房子买在哪好啊 艺术不艺术人生不人生之类根本跟他无关 到底是生活经历给了人与众不同的艺术灵魂 还是本身拥有艺术灵魂让这个人的生活与众不同 这真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啊后来前女友和男主在街上相遇 旁边那个男的 是个什么介绍人之类的 前女友说是因为有他的帮助 自己才得以开了画展介绍人说要看男主的画帮着推广 男主说不用 我可以得到那些只是我不想韩剧里面的话 人如果失忆了 会忘了最深爱的人 我觉得这是大脑在保护身体 大脑在跟身体说 你现在生病了 太开心或者太痛苦都不利于恢复 所以我先帮你把那部分回忆锁起来我们太爱一件东西 所以反而变的不敢靠近 像是少年时期的爱恋 紧张了又紧张 心快要跳出来了也不一定能说出那句“我喜欢你”男主应该是这样吧 太爱画画 所以遗失了画笔在电影的画面里 男主大多数都是消极 逃避的态度在活着得知病情后去酒吧买醉也好 选择手术也好 转院回老家也好一切看起来是积极的 但其实不过是因为身边人努力的脚步带着他走了几步 本质上跟你朋友赚大钱了 最近吃的好 你跟着他最近也吃的不错一样 不是你用你自己的钱买的 所以其实男主自己没用自己的力量跨出一步直到…… 嗯 是的 男主决定留在东京的家里 下面说下我们的初中生女主 他和男主是通的 心灵上 电影里面给我们呈现的是 没有父亲 做饭还被妈妈说“怎么每天做一样的 自己出去赚钱都累死了 还要天天吃一样的饭菜 ”照顾头脑不清的奶奶 本该是在操场上和其他女孩子一起叽叽喳喳的讨论八卦的年纪 她却一个人疯子似的跑想让自己就这样死掉 可我一点也不担心她 她会很好的长大的 她买金鱼放在泳池里和它们一起游泳 她懂得别人看不到的男主的软弱和逃避 并大声的告诉他那是不对的 女主还青涩 还没长大 可即使这样 女主也做的很好了 所有其实女主是个坚强的女孩子亏了有女主 男主最后明白过来了 燃烧自己似的画画 画的是圣母怜子图 画中圣母的脸就是女主 他自己最后在圣母的怀抱中安然的睡去了关于男主的病友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 一把年纪 靠着拍拍女生裙底胸部这种轻微的色情来麻木自己 来探病的只有公司的同事 还是在背后说他坏话的同事 还自认为对公司很重要其实他自己应该是知道的 他对公司不重要 这个人在电影里表现出来的也是逃避 用无聊的色情和自以为在公司很总重要的事来麻木自己 也是个受伤的人 还有那个男孩的母亲 在男孩去世后哭着说不知道以后该怎么活下去 其实挺简单 擦干眼泪 好好活下去 那才是对你爱的人最好的表达 我也不觉得小男孩很可怜 我不信命 但我信命中注定 在那么小的年纪的了癌症就是这个小男孩的命吧 人终究要死 别急 谁也逃不掉 小男孩生前的日子很快乐 相信着自己会好起来 天真乐观 孩子们的朝气电影最后的结尾 看得时候觉得有些矫情刻意 现在回想起来到不是了 男主对着病友的镜头说 我觉得我现在是活着的这句话其实是导演想表达的一切人生来不易 每个人的人生都要自己面对 在天灾人祸面前 人类更是渺小 电影里有一幕 男主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去夜店买醉清晨在夜店外的马路上醒来 然后回头 一个人被车撞了 每天有无数的新闻 大的小的 我们看得到的看不到的 每天都有人离开或是到来这个世界 然后这辈子都跟自身的欲望战争它控制你或是你看开它 人一出生就是条通往死亡不归路 任谁也停不下这脚步所以 好好活着就好 说起来简单 可做起来太难这是我们每个人要找到的答案 活着 好好活着 电影里面男主最后找到了 女主是已经在试着努力 病友好像要开始寻找 而那位母亲则还在痛苦之中 但也还是会好的 她经常去教堂 基督教也好佛教也罢 即使理解不了 它也会告诉你方法 所以那位母亲也是一定会好的 所以电影里面的人 各有各的位置 各有各自的路 也算是圆满
对于这种关于生死的电影真的0抵抗力,大概是因为太恐惧死亡,太害怕未来一点都不温情,我们活着都像虫子一样,做些重复的事情,挣扎着,沉默着,痛苦着,偶尔快乐着有时候想着,我到底拿什么拯救我自己,我需要拯救么?
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存在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大概存在的意义就是活着,经历着这种题材的电影还是有的,文章也是有的,每次我都能泣不成声,现在我大概明白,因为我永远都想活出自己,但是一直都活不出自己电影是作者给予我们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是由观看者自己填上,我填上的是什么?
我想我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导演能不能俗一把,把男主喝前女友的事儿讲一讲。感谢本片让我认识了市川纱椰
像是看到了自己,联想如今的境遇,有欲哭无泪的悲哀。很难相信,这是手冢治虫先生的构思,但又好像合情合理。一个没有被认可的画家,面对死亡,面对旁人的激励,开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并以毕生的才华,迎战世界的冷漠偏见。不仅仅是不放弃,更是一种坦然带来的圣洁感,男主的本色出演还不错
平的有点太平了,电影还是要有点自己的起落的节奏吧
余命三个月的题材真是烂大街了,最后完成的圣母像还蛮震撼滴~~可惜小哥的脸实在让偶出戏~~
弃
不好看,但总体还行。挺喜欢女主杉咲花的。
一直以为讨论死亡的电影应该都不错,事实上并不是
看到中途才觉着可能是野田洋次郎,因为发型。结尾歌声一出来,就确定了,是他的声音。演的不错,女孩子更好。
艺术造诣和深刻度,比《翻滚吧,肿瘤君》大概高两层左右。
无聊
典
感觉自己正在活着
安安静静,孤孤单单。
虽然有没有我,这个世界都不会变,但好歹我也是在这个世界存留过的一个生灵吧。
作
理解不能
古怪
啊,这个导演自我意识过剩吧。
小花小时候挺灵的,长大竟然还是那样
好看,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