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锈与骨

De rouille et d'os,烈爱重生(台),Rust and Bone

主演:马提亚斯·修奈尔,玛丽昂·歌迪亚,伯利·兰内尔,Armand Verdure,席琳·赛莱,Corinne Masiero,Jean-Michel Correia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12

《锈与骨》剧照

锈与骨 剧照 NO.1锈与骨 剧照 NO.2锈与骨 剧照 NO.3锈与骨 剧照 NO.4锈与骨 剧照 NO.5锈与骨 剧照 NO.6锈与骨 剧照 NO.13锈与骨 剧照 NO.14锈与骨 剧照 NO.15锈与骨 剧照 NO.16锈与骨 剧照 NO.17锈与骨 剧照 NO.18锈与骨 剧照 NO.19锈与骨 剧照 NO.20

《锈与骨》剧情介绍

锈与骨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貌不惊人的阿里(马提亚斯·修奈尔 Matthias Schoenaerts 饰)曾经是一名风光无限的搏击选手,自从受伤之后他便失去了生活保障。穷困潦倒之际,他带着儿子山姆(Armand Verdure 饰)投靠姐姐,并在当地找到一份保镖的工作。某晚,阿里结识因别人发生争 执的美丽女子斯蒂芬妮(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斯蒂芬妮是一名虎鲸训练师,然而这个衣食无忧、日常为光环所环绕的女孩却在一次例行表演中被虎鲸夺去双腿。经历了不同人生的男女,彼此的命运意外交叠在了一起…… 本片根据加拿大小说家克雷格·戴维森(Craig Davidson)的同名短篇小说集改编,荣获2012年西班牙瓦拉多利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Matthias Schoenaerts)、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剧本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中间时代特种突袭之觉醒OSS117之非洲谍影非洲历险记红色地毯黑色梦天才小提琴家克拉克微雨燕双飞马可的滚球队生死密电求职保镖封城致深陷海底的你海王星霜冻真幌站前番外地野性加拿大摇摆吉普赛公众之敌亲家过年首尔咖啡馆顺流逆流沉睡魔咒潜伏笑闹无底洞黏人俱乐部我最美的时刻石器时代之百万大侦探厨房第五季信号

《锈与骨》长篇影评

 1 ) 唯有爱,才能拯救生锈的灵魂

这是一部用大巧藏拙的手法讲述爱与拯救的电影。

导演温柔地展示了生活的残酷,也残酷地展示了人性的温柔。

阿里(马提亚斯·修奈尔饰)和斯蒂芬妮(玛丽昂·歌迪亚饰)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人,他们的人生本不会有任何交集。

阿里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家伙,他做事情简单直接,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

由于他简单粗暴地对待周围的人和社会,周围的人和社会也回馈他以简单粗暴——他的生活糟透了。

他有一个五岁大的儿子,妻子却离开了他们。

他没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不得已带着儿子投奔远在另一个城市的姐姐。

在这途中他只能靠捡别人吃剩的东西和偷窃为生。

即使如此,他从未反思过为什么现实如此残酷。

找到姐姐之后,阿里开始找工作,在应聘保安职位时,主管让他说一个聘用他的理由,他也只能说“相信我”。

他还能说什么呢,他除了会拳击以及有个姐姐和儿子之外一无所有。

甚至对于他仅有的东西他也不懂得珍惜:拳击教练死后他放弃了拳击;姐姐对他和他儿子照顾有佳,但他丝毫不懂得感恩和回报;对于依靠他的儿子他也不懂得照顾并教育他——阿里就是一个单纯得让人无法接受的大孩子,一个缺爱的人。

缺乏爱,阿里的灵魂早已生锈。

斯蒂芬妮则生活在另外的世界,她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在海洋馆做虎鲸表演员;她有良好的物质基础,在阿里只能靠搭别人的便车时她就有自己的宝马车;她有惊人的美貌,并常常以此能让男人注目并兴奋为傲。

即便如此,斯蒂芬妮也缺乏爱,缺乏对男友,对生活,对他人和自己真正的爱。

一个事情的发生,让两个缺爱的人走在了一起——斯蒂芬妮在海洋馆遭遇事故之后失去了双腿,也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她远离了她的亲人和朋友,她把自己的漂亮衣服送给了他人,她把自己囚禁在了家中,让身体和灵魂都隐藏在黑暗中。

缺乏爱,斯蒂芬妮的灵魂也生锈了。

阿里之前曾经帮助过斯蒂芬妮,所以在绝望的时候斯蒂芬妮打了一个电话给他。

对阿里而言,斯蒂芬妮在失去双腿之前和之后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于是他邀请斯蒂芬妮在大海里游泳,他们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做爱。

在随后相处的日子里,阿里无意识中拯救了斯蒂芬妮生锈的灵魂。

斯蒂芬妮开始重新打开了心灵的窗口,重新焕发出对生活的热情。

就是在绝望中给阿里打的那个电话,得以让阿里出现并拯救了她,但事实上,是斯蒂芬妮给了自己一个自我拯救的机会。

也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拯救自己。

斯蒂芬妮慢慢地爱上了阿里,甚至在做爱的时候也允许阿里亲吻她的嘴唇,但是阿里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爱上了斯蒂芬妮。

有一次,阿里竟然当着斯蒂芬妮的面勾搭其他女人并与之上床。

阿里继续为他的简单粗暴付出着惨痛代价:他的姐姐因为他的无知行为被炒了鱿鱼,他被姐夫用枪指着头让他滚蛋,他在黑市打拳也磨难重重。

面对这一切,阿里选择了逃离。

在一场意外事故中,社会对他的残酷回报也达到顶点——他几乎失去了他的儿子。

每一个男人,在人生中的某个时刻,会突然地对人生产生质变的认识。

说阿里的这个时刻来得太晚,但好在来了。

阿里意识到了什么才是他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身体其他部位的骨头断裂后会自己长出来,但手掌骨碎裂之后却不会,所以你必须在每次出拳之前慎之又慎……”斯蒂芬妮打电话给他,阿里无助地哭得像个孩子。

他祈求斯蒂芬妮不要挂他的电话,并告诉斯蒂芬妮他爱她。

在这一刻,阿里终于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了一个男人。

也在这一刻,他被斯蒂芬妮拯救。

事实上,这两个灵魂的两次互相拯救都源于爱。

懂得爱他人,也才懂得爱自己,也只有真正懂得爱自己,才懂得真正爱他人。

唯有爱,才能拯救生锈的灵魂。

四颗星,推荐观看。

PS:玛丽昂·歌迪亚在片中奉献了伟大的表演,希望她能在明年的奥斯卡上有所斩获。

http://blog.sina.com.cn/peng2j

 2 ) 锈与骨

貌不惊人的阿里曾经是一名风光无限的搏击选手,自从受伤之后他便失去了生活保障。

穷困潦倒之际,他带着儿子山姆投靠姐姐,并在当地找到一份保镖的工作。

某晚,阿里结识因别人发生争 执的美丽女子斯蒂芬妮。

斯蒂芬妮是一名虎鲸训练师,然而这个衣食无忧、日常为光环所环绕的女孩却在一次例行表演中被虎鲸夺去双腿。

经历了不同人生的男女,彼此的命运意外交叠在了一起……

 3 ) 在真实的生活之下

所有的人的生活似乎有着不确定性。

装上监视器的超市,在有着监视器的时刻,便是不定性。

如果被员工发现……法国是不允许装置监控器的。

生活不能被监控,主角们似乎也无法掌控着。

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斯蒂芬妮脸上的血,匆匆擦掉脸上的血,依然是个美丽的姑娘。

直到后来,在酒吧,她戴着假肢,看着双腿健全的女孩子和他跳舞。

那个瞬间,她轻轻拉过皮衣盖在自己的腿上。

阿里不明白,只当这是普通的关系。

她第一次和他上床的时候,问的问题是:“我们可以不接吻吗?

”可是最后打破这个禁忌的也是她。

影片存在着多段的欢好,阿里在健身房,对着一个抽烟的姑娘打招呼,下一秒便是激烈的性爱镜头。

对方催他去接孩子——到达的时候,幼儿园只有他儿子一个人,孤单地玩滑梯。

后来他们一起去沙滩玩水,回来的时候他趴在另外一个姑娘的身上。

甚至和斯蒂芬妮去酒吧,他也和姑娘跳跳舞。

回来拿皮衣,对她说:"我先走了。

”慢慢地意识到,这也许并不是完全的爱情片。

阿里就像虎鲸一样。

随波逐流,追寻着本能。

他的骨子里有冷漠的,不耐烦的,暴力的因子。

孩子舍不得小狗被送走而哭泣,他把孩子摔下。

被家人责怪,拎着背包不告而别。

打黑拳,沉默地出拳,烦躁的时候用头去撞击车座的后座。

可是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粗鲁和烦躁,他第二次见斯蒂芬妮,在她残疾的情况下,却说自己想要游泳。

这话说出来那样平常——他没有意识到似乎会伤害她。

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斯蒂芬妮和他一起,感觉到了某种自在。

在酒吧看到她双腿的男人,向她道歉。

那个瞬间她忽然愤怒。

腿上的纹身,我愿意理解为权利的意思,而不是方向。

她只是有她生活的权利。

阿里在开始,对孩子一直缺乏耐心。

会吼他,最后接他,也会拿凉水冲孩子,不顾孩子的哭泣。

最后在冰面上寻找孩子的身影,拳击手的手,去击打着冰面,慢慢地出现裂痕的冰面,终于找到了。

喜欢女主在露台,跟着音乐,慢慢练习召唤虎鲸的动作。

最后她一人去了水族馆,伸出手,虎鲸如约而至。

跟着她的动作,吐泡泡,左翻身,往上游……我们都和真实的,细微的,细碎的生活达成了和解。

 4 ) 你知道 人的手掌的骨头碎了不会再长

整部电影我对这句话印象特别深。

别的地方的骨头碎了也许还有机会长,可要是手掌骨碎了可就没机会长了。

偏偏男主是个拳击手,何等重要的手掌骨,但是当他要敲破冰层解救凋落冰窟的儿子时,他又是何等的不假思索,想都没想就双手拼命的巧拼命的敲。

我想此时此刻,他都没意识他今后的职业生涯也许会受影响,他连想都没有想!

这就是爱!

也只有爱,只有亲情、只有人类的情感和希望是这个世界上如同手掌骨一般一旦击碎很难复原的,它的珍贵胜过你的事业、胜过金钱、胜过一切物质的东西。

当你连你的情感的无以支撑,再加上经济上的困难,那么你就彻底崩溃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男主在职业生涯最低谷也没有放弃生活,因为他还有儿子、姐姐支撑他;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玛丽昂歌迪亚所扮演的女主也没有因为双腿截肢而彻底颓废,因为她遇见了阿里,爱救了她。

所以,手掌骨碎了不会再长。

请记住这句话,请珍惜你的亲情 友情 爱情

 5 ) 最好的感情不过是理解与包容

电影本是友邻推荐,给了满分,说这就是真爱,于是饶有兴致去看看。

拍摄手法真是赞,真是文艺的要命,令人赏心悦目。

我一门外汉,专有名词一个不懂,对拍摄手法有兴趣的你们自己感受下吧。

又到了激动人心的故事评论环节。

也许这是一关于爱情的故事,但是让我掉眼泪的是两个镜头。

一个是姑娘在残废以后,被傻了吧唧的汉子问要不要去游泳,最后还真被背到沙滩了。

在姑娘入水的一刹那,哥心动了。

被挚爱的事业夺去双腿,最后还是忍不住回到拥有惨痛回忆的地方,爱的真是极深啊。

洒满阳光的海面上,只有半截腿的姑娘尽情的游动着,就像生活还和从前一样。

另一个镜头还是姑娘的,她坐在轮椅上,阳光照耀午后的阳台,她闭上双眼,耳边想起海洋表演馆的亢奋鼓点和旋律,她情不自禁地跟着挥起了双手,仿佛眼前那只鲸鱼依旧听话地跟随指令在动作着。

反正我叙述的是如此俗气,但是添了文艺的拍摄效果,一切就变得充满了积极情绪。

谈到爱情,我不知道友邻是哪一刻突然觉得这就是真爱的。

反正肯定不是精力旺盛而欲求不满的肌肉男和残疾姑娘做爱的时候,也不是姑娘为他钟爱的自由格斗事业鼓舞、做经纪人的时候。

要我猜的话应该是结尾吧,我们稍后再谈。

从整个故事来看,这男的必须是个渣男啊。

年纪轻轻的老婆就跑了,自己孩子也带不好,还得交给姐姐来带。

浑身孩子气极重,看上一合适的姑娘就跟人打炮了,喜欢格斗就不要命的非得参加,还说赢钱什么的并不重要。

但他人也是很好的,愿意帮助残疾姑娘,虽然说话没头没脑,却心甘情愿解决姑娘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

嘴上说她是女朋友了,心里完全不当回事,照样在打赢的当天晚上当着女朋友的面,挑了个身材不错的姑娘领走了,走前扔一句“玩累了你们早点回去噢”。

这渣男后来犯了错误,竟然扔下孩子和女朋友一走了之,简直极品的可以啊。

但是看看姑娘的态度就不一样了。

她开始也觉得汉子对他不错,对他挺有好感,愿意给他当经纪人啥的。

等到酒吧事件后她清楚意识到自己在汉子心中的地位只是朋友+炮友。

不过她也没立马撒野,说你这个不负责任的凑表脸我在你心中到底是个什么地位啊你到底爱不爱我啊这么不理智的话。

她就那么轻描淡写的一笑,暗示着我知道你怎么想的了,然后当作什么都没发生。

后来汉子一声不响的走了,姐姐问她说你怎么办啊,她也就笑笑说没办法啊。

然后安静的一直等着。

整个过程毫无责备对方的意思,心之海量令人佩服。

又也许与她身世有关,一个残疾人被抛弃了又能怎么样呢。

事件平息后汉子回来了,姐姐说那姑娘还在等着你呢,汉子就哦了一声。

在一次差点失去儿子的重大失误之后,汉子绝望的等在手术室之外,这时候姑娘一通电话来了,说,你随时可以打电话给我哦。

汉子就说了,我爱你。

我觉得直到那个时候,真爱才真的发生了。

实不相瞒,姑娘我非常喜欢这种男人。

他们其实很单纯,也从不刻意伤害别人,又孩子气,又理想主义。

他们做的事在外人看来非常不爽,其实是因为那些女孩以及旁观者不懂他们罢了。

也许我的体质慢慢磨练的只适用于和这种男的相识相知,在旁人眼里,从头到尾都是盛开着的两朵奇葩儿。

然而只要相互理解,相互看着赏心悦目,又何必在意他人之言呢。

我也一直觉得,爱始于爱自己,止于爱全世界。

这过程中,我将我自己融于世界多一点,我爱世界就多一点。

 6 ) 小清新指數五顆星

我喜歡原名勝過台版的翻譯:「烈愛傷痕」,銹蝕銘刻與骨頭中,成為一輩子的隱痛,但卻是為了至親至愛之人所承受的重量。

況且電影呈現的手法一點都不激昂。

故事本身設定是屬於一不小心就會非常狗血的類型:失去雙腳的女性與失敗的單親人夫如何拯救彼此。

然而全片看下來卻是非常壓抑、冷靜、寫實的情緒描寫,充滿使人著迷的表演細節。

對話、台詞點到為止,然而在優雅的色調與微晃的鏡頭下又不至於過於死硬、剪裁俐落截然不同於好萊塢的風格卻又洋溢著導演本身的自信。

雖然宣傳以女主角Marion Cotillard為主,但故事的軸心其實在男主角Matthias Schoenaerts身上。

Matthias Schoenaerts並不能算是英挺性感的類型,但也使得這個衝動魯莽的角色更具說服力。

餓了就偷,沒錢了就搶,有性慾需要就找人打一炮,照顧孩子跟養寵物沒有兩樣,完全靠著本能活著的男主角,一直要到即將失去時才從男孩成長成男子。

Matthias Schoenaerts將這樣一個混蛋角色呈現的很到位,他的眼神有些飄忽,走起路來也很輕浮,卻又不致於油滑。

Marion Cotillard的表現則是絕對從表情到身體語言都令人讚嘆:發現自己失去雙腳的段落痛苦但並不用力,第一次回到海水裡時逐漸控制身體、在陽台上比劃著以前當訓獸師的動作、隨著劇情漸漸恢復自信、還有對男主角表達失望,每段表演都充滿了細膩的層次,我無法再愛她更多。

除了演員稱職,我也喜歡導演安排的各種細節去幫助這個故事更為寫實。

例如男主角去身殘的女主角家,泡咖啡前檢查了一下熱水壺有沒有水;女主角整理衣服時留下了她與男主角第一次見面,那件被嫌棄「像妓女」的短裙,而女主角的妹妹也在之後的戲裡穿上了她這時被贈與的洋裝,這段用了看次完全不相干的媒介(衣服)描寫了失去雙腿的女主角如何重建她與周遭人的關係。

另外我格外欣賞本片在傳達情慾時的低調:男主角偷瞄了一眼女主角的乳房、女主角躲在車裡看拳擊時將冷氣調大。

角色心態轉變也用相當靜謐的手法呈現:女主角從一開始穿著長褲遮住義肢,到最後不吝於把義肢露出來;或是她與虎鯨一場透過水族箱玻璃交流的戲,顯示了女主角決定與過去道別的決心。

本片有許多精彩的「無聲」表現,是好萊塢電影所不常具備的寫實與優雅,當然也挑戰了觀眾的耐性。

而在最後的最後,本片並沒有闡述男主角要如何利用受傷的手重返拳擊戰場,男女主角沒有抱頭痛哭,只是透過一通電話確認彼此「我會在」。

於是也就不意外這部片會欠缺它所應得的關注,或是Marion Cotillard居然沒有拿到影后,因為它確實捨棄了主流市場熱愛的美好與煽情,也缺少成為一部「得獎大片」的催淚與感動。

但我想也只有在看這種類型的電影時,觀眾才能體會到,說故事、談愛情的電影並非只有一種方法,而它的寫實主義也才能提供演員一個展現表演細節的空間。

 7 ) De rouille et d'os - 8/10

很庆幸赶在电影院下线之前看了本片,这是那类看完后会让你许久不能平静,需要去消化的电影。

当然,作为欧洲制造,法国人特有的浪漫和细致在本片里无处不在,每一个镜头的角度,每一丝阳光,和每一个人物特写都十分到位,看多了Hollywood的粗线条不讲究后再看本片真是一种享受。

电影始终很安静不靠配乐去煽情,全凭演员的对白和表演来传达,但是每每音乐想起,都是让人心碎的片刻,我喜欢这种用演技和剧本的内容去震撼观众的方式。

Marion Cotillard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天赋,(蝙蝠侠3里她死去时的糟糕一幕终于可以不被我诟病了)在本片里她的表现确实无可挑剔。

我想本片要表达的就是生活里面对种种不易时需要拥有的一种态度,生活残忍地逼着我们去面对现实,虽然有太多不幸让我们每个人无比忧伤,但只要我们还活着,任何打败不了我们的痛苦都会让我们成长和更加强大。

磨去身上的锈,抚平彻骨的疼,当阳光打在脸上,我们起身勇敢前行。

 8 ) 方方面面都早泄

从各方面来说,都有些早泄,每当你觉得快高潮的时候,它又收住了。

从结局来说,这是一部励志电影,但是西方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已经被拍得模式化了——父亲对儿子那粗暴的爱,底层人民那波涛汹涌的家庭关系和易碎的梦想,残酷社会的几番残酷考验,真的就只能这样了吗?

虽然我们对好莱坞的三段式剧情论已经有些厌烦了,但是稀稀拉拉的散架子也不能证明叙事技巧的高明和清新脱俗。

请注意马里昂-歌莉娅在在醒来后发现自己残疾以及再度入水的表演,充满丰满的细节和丰饶的面部情绪塑造。

其实最让人无法接受的,是结尾那提升内涵和这里的“碎骨论”——突然想起小学语文老师在无数堂语文课上嘶吼的作文秘诀——记得点题!!

如此松散的叙事风格,突然来这么一招,感觉好像常年吸鸦片的病秧子,抱了美人归,然后洞房花烛夜吃上一粒大力丸,最后……挂掉了。

 9 ) 大咖齐聚云展映,欧迪亚闭幕片回顾 | 戛纳夏夜63号厅

本篇为「戛纳夏夜 解暑人生」线上展映闭幕片《锈与骨》的映后交流文字回顾,本次线上展映由法国驻华大使馆、优酷、淘票票、和观云影院共同发起。

文章很长,但很值,Hugo建议先收藏本文,再细细阅读 《锈与骨》的主人公存在的方式就是靠他的身体。

当身体的肌肤被现实碾碎的时候,他就剩下一身坚硬的骨头,这坚硬的骨头一旦受伤愈合之后就像铁生锈一样,但是依然坚硬。

「锈与骨」就是他赖以生存的基础,他存在的本钱。

——电影学者李洋时隔多年再看,我看到的仍是那些非常出色的具体工作,比如剧本的、导演的、表演的,包括声音、摄影、剪辑等等,这些已经把我淹没了,所以我很难去揣测电影节为什么喜欢选他。

在我看来这一切理所当然,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制片人耐安我很喜欢他的配乐,音乐的感觉特别好。

水果姐的《Firework》在好几处出现,包括男主角打拳时用的一些音乐都让人觉得没有年龄的隔阂,不能说是特别年轻化,但没有导演的年龄感,我觉得这是很厉害的。

——影评人电子骑士我特别明确的感觉是,男主角阿里和那头鲸鱼是一组对应关系,都是被玛丽昂饰演的驯兽师所驯养的。

——电影学者王垚 & 本次线上影展优酷直播间主持人

可DIY的票根云观影 云交流1. 雅克·欧迪亚王垚:首先花一点时间向大家介绍雅克·欧迪亚导演。

他出生于1952年,1974年做编剧入行,做了20年编剧,直到1994年他才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男人最痛》。

这部影片入围了戛纳的影评人周,拿到了第20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处女作奖 ,最佳新演员奖(马修·卡索维茨,后来也成为很著名的导演)最佳剪辑奖以及最佳编剧的提名。

1996年,执导由马修·卡索维茨、阿诺克·格林布戈、桑德琳娜·基贝兰合作主演的剧情片《自制英雄》,凭借该片获得第4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第2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剧本奖提名,还有另外6个提名,在欧洲电影奖拿到了最佳女演员和最佳编剧的提名。

再往后的几部影片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比如2005年《我心遗忘的节奏》,这部影片在柏林拿了最佳音乐奖,在凯撒奖拿到了8项大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等。

中国观众最熟悉的一部可能是他的《预言者》(2009),获得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 ,他也凭借此片获得第35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导演奖 、最佳原创剧本奖 。

同时男主演塔哈·拉希姆在欧洲电影欧洲电影奖拿到了最佳男演员,一会可以请耐安老师聊一聊跟他的合作。

2012年,《锈与骨》入围了戛纳主竞赛,男主演拿到了凯撒奖最佳新演员,该片获得了第56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第6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导演凭借该片获得第38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改编剧本奖 。

2015年,雅克·欧迪亚编导犯罪剧情片《流浪的迪潘》 获得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同时在凯撒奖拿到了9个提名。

他的最新作品是2018年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拿到了最佳导演的《希斯特斯兄弟》,同时在凯撒奖拿到了摄影、艺术指导、导演和声音4项奖,和其他的5个提名。

整体来看,欧迪亚的获奖运是非常好的,我们一会也可以聊一聊欧迪亚的导演风格。

《希斯特斯兄弟》

《预言者》

《我心遗忘的节奏》李洋:我在法国读书的时候(2002-2009),就特别喜欢这位导演,那时候他还没有获得这么多金光闪闪的国际大奖。

他在法国本土,因为《我心遗忘的节奏》,已经很有知名度,但他在国际上确实还没有像今天这么耀眼的成绩。

我觉得他是非常专注讲故事的法国导演,可能因为他是编剧出身,或者因为他的爸爸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编剧。

他拍片的周期很长,大概每4-5年才拍一部电影,而且他会把故事酝酿得特别成熟。

既让普通观众可以轻易地融入故事,但又非套路化的叙述。

2. 锈与骨初印象主持人:请各位嘉宾分享你们对《锈与骨》的印象?

耐安:我是8年前在戛纳看的《锈与骨》,当时出差带片子参加戛纳电影节,本来没有时间看其他导演的影片,这是我唯一看的一部主竞赛作品。

欧迪亚的《预言者》(2009)与娄烨的《花》(2011),我们一前一后都选用了同一位男演员塔哈·拉希姆,也是一种缘分,所以当他的新片入围主竞赛后,我是带着支持的心态去看的。

尽管当时有各种关于《锈与骨》的评论,但我本人非常喜欢这部影片。

李洋:电影中有很多卖点,比如女主人公是一位残疾人,遭遇了事故;男主人公是打黑拳的。

从表面上看,这些设定都是非常商业化的元素,但欧迪亚讲故事的方式却完全不一样。

刚开始,两个人都不认识,他们过着非常普通的生活,导演并不着急把情节或主人公的命运变成最核心的内容,而是先让大家感受两个人的生活状态,然后一点一点展开他们命运中的变化,没有过多沉溺在煽情的层面,主人公本身也没有让人感觉需要被同情。

我觉得这一点处理得比较好,他表达出底层人遇到重大变故的时候,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唤起生活或生存尊严的力量感。

此外,导演处理人物和故事的方法我也很欣赏,它结尾的方式也不是普通电影的结尾,没有集中在戏剧性最强的事情,而是专注于两个人物,尽管影片结束了,两人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锈与骨》剧照我在法国生活的时候,接触过很多当地人,他们就像是导演镜头下的人物。

欧迪亚既没有夸大他们,也没有矮化他们,就是非常日常的法国普通人的生活,包括他们说话的方式,带孩子的方式,处理工作问题的态度,既写实又准确,让我很有代入感。

并且,当他讲底层人面对具体的困难时,并非是简单的社会批判,而是两个生命在相互的安慰,在逆境中不断重新建立生活的希望。

电子骑士:的确,欧迪亚不是一位特别典型的欧洲导演,相对来讲,他在叙事和题材的选择上都不太一样。

他后来与好莱坞演员合作,拍了《希斯特斯兄弟》(2018) ,尽管这部影片的叙事方式以及整体感觉是西部片的框架,但在有些地方仍保留了欧迪亚自己的特色。

欧迪亚导演显得特别均衡,很难发现他在某一个方面特别用力或特别突出,他没有短板。

他的每部影片的摄影都特别好,但他又不是一招鲜的导演,比如全片都是手持加碎镜头。

他用手持镜头,但他也有正儿八经的普通镜头。

我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对欧迪亚不是特别熟,当时我完全没想到,拍《锈与骨》时,导演已经50多岁。

因为我的第一观感是,这不像年长的导演拍的作品。

整部影片很重要的就是在讲身体、讲生命力,是非常有活力的影片。

有些年长的导演特意想年轻化一点,我能理解他们,但观众观看时会觉得隔了一层,但这部影片就处理得特别舒服。

《预言者》,《希斯特斯兄弟》基本上都是特别男性化的电影,有非常强烈的男性色彩,但《锈与骨》里玛丽昂·歌迪亚的女性角色塑造得非常细腻,挺出乎我的意料。

导演能把这个角色的残疾,她与男性的关系,都用特别细腻、微妙的方式展现,这让我印象很深。

△《锈与骨》剧照观众:嘉宾们可否分享对片名《锈与骨》的理解?

李洋:《锈与骨》的主人公存在的方式就是靠他的身体。

当身体的肌肤被现实碾碎的时候,他就剩下一身坚硬的骨头,这坚硬的骨头一旦受伤愈合之后就像铁生锈一样,但是依然坚硬。

「锈与骨」就是他赖以生存的基础,他存在的本钱。

电子骑士: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锈与骨」:女主角换上了一个金属的腿,她的身体一部分残缺了,就像生了锈一样。

「骨」更多代表男主角,是他的拳头,是他的身体最重要的部分,他靠这个生活。

女主角身体生锈了,她的内心其实也生锈了,缺乏希望。

男主角是用骨头对抗整个世界,最后找到自己的归宿。

刚开始他只拥有自己,后来他与儿子、与姐姐的家庭和解,并与女主角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3. 锈与骨的声画与演绎主持人:耐安老师曾与从《预言者》成名的塔哈·拉希姆有过合作,这部影片欧迪亚对他的影响是不是非常深?

耐安:我觉得是肯定的。

很多有潜能的优秀演员,通常都是在极具才华的导演手上,才有机会展露光芒。

为什么很多优秀的演员愿意跟欧迪亚合作,或者说在欧迪亚的影片中都有上佳的表现,也同时证明了导演的能力。

我们当时选到塔哈,《预言者》还没出片,只能说是导演们英雄所见略同。

因为我们刚找他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法国年轻演员。

非常幸运的是,当我们确定合作并且开始工作之后,他就接二连三得了各种新演员奖和男演员奖,诸如凯撒奖、欧洲电影大奖等,作品还代表法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演员,就能有这么辉煌的成绩,我相信欧迪亚给了他特别大的激发。

主持人:玛丽昂·歌迪亚中国观众可能是非常熟悉的,参演过《盗梦空间》、《玫瑰人生》等,请嘉宾们聊一聊她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

电子骑士:玛丽昂·歌迪亚在这部影片里很显眼,我觉得她可能是中国观众很喜欢的一位演员。

她的长相很讨喜,能演各种角色,她有法国女演员内心丰富、细腻的特质,并且很有爆发力,她的表演特别耐看,没什么浮于表面的表演。

比如他们在夜店里,她看到男主角跟另一个女孩走了,玛丽昂·歌迪亚在夜店和第二天她和男主角再次见面时的表情,几乎没有所谓表演的痕迹,但她能让观众很容易地体会她的内心。

所以看她演戏就觉得特别舒服。

我也挺喜欢男主角,他的角色的层次更丰富,玛丽昂·歌迪亚的角色相对来讲层次比较简单,尽管她已经以非常好的表演完成它,但这部影片给男主角表达的机会更多。

因为他要面对他的孩子,面对他姐姐一家。

从表面上看,他是一根筋的个性,碰到问题就简单粗暴地解决,但他内心的东西是在表面的表演之下。

这部影片看起来是双主角,但我认为男主角的戏的变化更重要一点。

玛丽昂·歌迪亚的角色相对比较被动,先是遭遇意外,后来慢慢站起来。

但真正推动故事的是男主角,他的情感变化是一点一点呈现的。

△《锈与骨》剧照王垚:我特别明确的感觉是,男主角阿里和那头鲸鱼是一组对应关系,都是被玛丽昂饰演的驯兽师所驯养的。

主持人:欧迪亚的一大特点是将内心活动投射出来,用各种方式外化,比如声音,他就做得特别细致,也经常得声音设计的奖项。

李洋:音乐的部分我也非常赞同,并且他给了演员很大的表演空间,演员多数是在运动中表演,跟拍镜头节奏非常快。

什么时候出现内心的外化,是突然间剧烈的一段情节和运动停下来的时候。

男演员说的都是普通法国人说的最日常的话,他甚至没有什么甜言蜜语,但一旦他静下来,音乐一上来,观众会发现原来这就是他的内心。

这其实特别考验演技。

演员只用行为表演的时候可能不太适应,但音乐给了很大的价值,包括声音设计在视点变化的时候,设计得非常细,确实是欧洲专业团队的水平。

电子骑士:我也很喜欢他的配乐,音乐的感觉特别好。

水果姐的《Firework》在好几处出现,包括男主角打拳时用的一些音乐都让人觉得没有年龄的隔阂,不能说是特别年轻化,但没有导演的年龄感,我觉得这是很厉害的。

4. 结尾是写实或想象?

观众:请各位嘉宾聊一聊对结尾的理解?

王垚:我认为结尾是开放式的,我用慢放看了一下地点在波兰:华沙的喜来登。

争霸赛的好多标语都是波兰文。

机位和角度是从小孩的视角拍的,整个长镜头都带点仰视,仿佛是把视点交给孩子,但这个孩子之前是没有视点的。

因此我觉得这可能是孩子的想象,或导演想给观众一个看起来比较光明的结尾。

电子骑士:导演的作品总体来讲相对比较阳光,虽然影片前面很暴力,让人很揪心,但他没有一部影片是黑色到底的,尤其是结尾。

大家经常说《预言者》结尾是不是有点太光明了,一个人搞定了好几波势力,过上了幸福生活,还有一帮小弟跟着他。

我觉得导演的特点就是,他在现实化的手法里,加入一些带有点想象性,甚至有点浪漫色彩的意象。

△《锈与骨》剧照比如《预言者》里他成功预言的梦境和与他交流的已经被他干掉的人,《锈与骨》里玛丽昂·歌迪亚和鲸鱼互动,也可以认为它是有想象性的。

《希斯特斯兄弟》里兄弟俩在野外,有一只蜘蛛进哥哥体内,他就生病了,梦见他的父亲好像在肢解他的母亲,可能就是原来他父母的事。

但那段剪影,父亲形象就像动画,有一块胳膊特别长,特别想象化。

我比较同意王垚老师的看法,它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尾。

但我也认为它是带有想象的、让人觉得更舒服的结尾,并不一定是写实的。

李洋:我不太同意。

我个人觉得你说《预言者》有想象的成分没有问题,因为它把超自然的东西带进了黑帮监狱片类型中。

过去我们拍黑帮片的时候,往往讲的是现实,讲沉重的底层靠暴力解决问题的原则。

但《预言者》加入了超自然的因素、信仰的问题。

超自然并没有从这个世界消失,即便科技很发达,很多人依然相信冥冥之中有一种超越的力量。

他把这种力量带到黑帮片里,这部影片的气质就不同了。

但如果在《锈与骨》中有想象或幻想,我觉得会破坏它的气氛。

鲸鱼这场戏完全可以是女主角回到游乐场,再有的互动,因为她刚跟阿里产生亲密互动,重新激活了她对于生活、对于自身的信念。

此外,我也不认为结尾是想象,阿里用拳头打冰面救落水的儿子,在此之前他都是用拳头打拳手,他靠它获得生存,赢得尊严,而且他很高兴,但救儿子这一拳有了更多的意义。

导演厉害之处在于,当观众已经绝望的时候,你望着水面下的视角,有种窒息的感觉,心想着这场戏马上就结束了,一定是悲剧。

但最终,冰面被打碎了。

我想男主角能维持尊严,靠身体生活下去,在关键时刻让他救了儿子。

一个理解是,他是为了救儿子把他的双手打碎了,或者为了救儿子激活了他的潜能,让他打的拳更狠了。

如果激活的话,他完全可以赢得冠军,那么结尾也是合理的。

一般来讲,大家会认为他是为了救儿子打废了自己的双手,但为什么不能是为了救他的儿子将他的拳头变得更硬呢?

如果他把拳头变得更硬的话,他最后就有可能拿一个冠军。

只不过导演不想展现一个像美国底层运动员获得成功的故事,他只是虚晃一下,生活还要不断地继续。

哪怕赢得了冠军,他们依然要解决生活出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这可能比赢得比赛更重要。

△《锈与骨》剧照耐安:据我所知,欧迪亚在文学和哲学方面都有一定研习。

按理说,电影从观众角度,不应该分析这么多,而是应该感受,但当我们带有一定解读性讨论这部影片时,我觉得作品跟创作者的经历或阅历多少是有关系的。

现实性在他的这部影片里很明确,而且我觉得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一定的寓言性。

或许正因如此,他没有使用那种黑暗到底、残酷到头的叙事方式,更能符合绝大多数普通观众的观影心理。

他既让观众看到残酷或黑暗,同时又能及时地予以他们安慰,这对于普通受众挺重要的。

王垚:早年欧迪亚做编剧,包括他父亲做编剧的时候,改编了很多法国文学作品,所以也是从生成机制上解决问题。

5. 关注边缘人 = 民生电影 ?

主持人:欧迪亚特别关注边缘人。

如《我心遗忘的旋律》里是一个想弹钢琴的黑帮分子。

这算欧迪亚的作者性吗?

李洋:我觉得是。

因为早期他拍《男人最痛》讲双线平行的两个故事,一个老年杀手带一个青年杀手杀了一个警察卧底,一部分讲杀了警察之后两个人的故事,还有一部分是被杀的警察老搭档寻找凶手的故事。

这全是男性的故事,杀手这个职业也非常边缘。

第二个故事《自制英雄》,讲的是一个人在二战期间特别喜欢抗战英雄,收集很多信息之后给自己编造了参加抵抗运动的的经历,二战结束之后,即便有的人知道他的履历可能是虚构的,但社会需要英雄,就把他利用了,这其实也是历史夹缝中的一个人。

包括《唇语惊魂》讲的是听力有残疾的一位女性的故事。

因此我觉得欧迪亚基本上所有的故事都在讲述边缘人群,多数集中在男性成功,这是他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特色。

《男人最痛》

《自制英雄》

《唇语惊魂》电子骑士:导演的男性色彩还是很强的,他主要写男性的主人公,奋力求生,改变自己,但他们没什么大目标,是一步一步地抗争,且不给他预设。

我一开始看《预言者》,会跟《教父》比较,但《教父》是更宏大的叙事,《预言者》特别个人化,多次强调为了自己而活下去。

很多时候主人公没有特别意识化、主观、宏大的目标,但小人物的内心努力求生的劲头特别强,所以有一种很内在的力量感。

导演也有对暴力的展示,不是像昆汀暴力美学很外在的那种展示,而是一种内在。

《预言者》开始放刀片时,让人稍微有点生理不适,但后来观众会明白,他是在用身体维持自己活下去,他把自己的身体出卖了,在各方面维持平衡。

影片对于身体疼痛不适的描写是导演特别细腻的地方,包括男女主人公在夜店有不愉快之后,再见面时男主人公的手上还是带着伤的。

导演不时展现主人公对于身体的疼痛,以及征服疼痛的意志,从疼痛中求「我还活着」的感觉,表现得很突出、很强烈,这也是我比较喜欢导演的原因。

△《锈与骨》剧照耐安:我觉得他是法国导演里作者性和所谓的观赏性、市场性结合的比较好的一位导演。

从故事到叙事,包括所有细节的捕捉、运镜,显示的是一个优秀的导演和制作团队的基本功。

尽管如此,但我会觉得,如果这个基本功都得拿出来说一说,可能也是因为如今烂片稍微多了点。

但以欧洲的制作水准,我认为这些是最基本的。

欧迪亚确实有自己独有的风格。

时隔8年再看,无论创作还是制作上,重温让我有一些新的感受。

所有演员的表现都在一个水准线上,包括小孩子,比如其中有一场戏,当阿里的孩子摸女主人公的假腿时,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情绪和意境以及推动剧情的作用,都特别到位。

这也是我格外欣赏导演的地方。

主持人:李洋老师曾在论文中写道,法语国家很多导演在民生电影类型上操作,我觉得这一部应该也算是民生电影,谈到了阶级问题,您怎么看?

李洋:受美国电影的影响,编剧一般想的是心性、冲动性比较强的故事,比如说犯罪故事。

而很多欧洲的艺术导演,更多用一种去叙事化的手法表现人的状态。

我觉得民生电影恰恰是法国电影中比较特殊的,它有故事,但讲的不是非常商业化的、模式化的、情节剧烈冲突的故事。

但观众能看得进去,因为它关系到大家的生活,关系到彼此都会遇到的问题,如医疗、教育、住房等。

凡是这样的问题出现时,观众通过电影共同思考他们生活的境遇。

这个点在法国比较突出,可以理解为民生电影。

例如达内兄弟的电影讲的都是民生问题:移民、住房、失业等等,既不是犯罪,也不是纯粹的艺术表现。

《锈与骨》中也有涉及民生问题的方面,讲的是边缘人或残疾人的生活,重点不在社会如何给予帮助,社工、保险如何帮助他们摆脱生活困境,影片中只提到保险公司给予赔偿。

虽然说有民生的话题性,但这部影片讲的还是底层人的生命力量、生命尊严。

他们是底层人,是民生问题的受害者,但他们不是被动承受这些灾难和困难,他们不是等待着生活,像在地上被不断击打、踩在地上摩擦的主人公,而是靠自己的力量反击。

通过性、爱、打拳,无论是什么样的方式,他要重新直面阳光,在生命这个层面上,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他依然可以站起来,依然可以活得像一个人一样。

因为他们起码有权利、有能力寻找属于底层人生命光彩的一部分内容。

△《锈与骨》剧照男主人公演的比较好,因为他没有什么抵抗命运的东西,他只靠身体,靠打拳。

遇到家庭问题,他靠身体寻找工作;遇到孩子的问题,他粗暴地管理孩子;他想多赚钱或想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就去打拳。

他跟女主人公的关系的来往,也是因为他可以帮她游泳,可以通过身体过多的能量抚慰残缺的身体所不能达到的内容。

两个人作为生命体,他们之间主动抵抗命运的层面,这一点更加触动我。

主持人:他还特别喜欢在片子里用动物意象,《流浪的迪潘》里的大象和本片里的鲸鱼。

我还想问一问各位,为什么电影节喜欢欧迪亚这样的导演?

电子骑士:我觉得欧迪亚确实是位非常出色的导演,我也非常喜欢,但比较吹毛求疵一点,我会觉得他的作品离大师还差那么一口气,与当代我们认为更大气、更有特色的导演有所差距,但是他非常均衡、全面,有表达,有主题性,有社会与政治话题。

《预言者》里涉及到了宗教,用黑帮的角度表现穆斯林夹缝中生存的状况,但他又不像有些导演全力讲宗教问题。

他主要还是讲人,讲故事,并且角色鲜明。

普通观众对他也很有好感,能看得进去他的作品。

同时,他的艺术水准又非常高,摄影、配乐、剪辑,都非常有意思。

比如,他有很碎、很快的镜头,但也有欧洲导演式的长镜头,而且他融合得特别好。

耐安:我不清楚电影节为什么“需要”欧迪亚,个人以为,从他所有作品的表现来看,这也是顺理成章的。

我的角度可能稍微不太一样,因为我既不是电影节选片人,也不是做电影评论的。

我们都是拍片子的,所以我觉得他是不是大师不重要,我看到的是他每一部作品的闪光之处,以及他用心良苦之处。

时隔多年再看,我看到的仍是那些非常出色的具体工作,比如剧本的、导演的、表演的,包括声音、摄影、剪辑等等,这些已经把我淹没了,所以我很难去揣测电影节为什么喜欢选他。

在我看来这一切理所当然,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李洋:我对法国电影算有点研究,欧迪亚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而且是各个方面都比较成熟的导演。

他拍片频率不是很高,拍第一部作品时已经42岁了。

戛纳每年要选3-4部法国电影进竞赛单元,欧迪亚的每一部电影在各方面都无可挑剔,能代表法国电影的水准,而且他的选题跟其他导演也没有重合的地方,每一次都在讲不同的人和事,让人感觉出乎意料,并且人物非常鲜活,丝毫不觉得他是纯粹想象或编造的。

观众在离开电影院之后,也会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人物,这一点,我觉得就很难,但欧迪亚做到了。

△《锈与骨》剧照归根结底,欧迪亚特别擅长拍人,而且他拍的人都不是单向的,比如说《我心遗忘的节奏》里,一个给房地产公司干活的小混混,小时候是学钢琴的,他想重新拾起儿时的钢琴梦,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就此打开他人性的侧面。

欧迪亚特别尊重人性的不同侧面,他在故事中将人不断地丰富起来,这一点就很打动观众和影评人。

6. 观众Q&AQ1:请问各位嘉宾对「戛纳夏夜,解暑人生」线上影展有哪些体验,线上影展有哪些意义?

李洋: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希望把电影院的仪式感带到家里,但很抱歉说实话,我自己的感受效果很有限。

耐安:我觉得这一周活动的意义,可能没有办法替代在影院观影,但至少能让大家感受或相信电影依然存在。

即便是在这样一个艰难的非常时期,我们依然可以看电影,并且进行讨论,这个意义远大于在哪看电影。

电子骑士:这一阵有很多活动线上观影活动,我觉得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就像耐安老师说的,首先提醒我们不要忘掉电影,不要失去对电影的热情,一起重温好的作品。

的确,云观影不能代替观众在影院观看影片的体验,我一直认为在影院观看电影是整个行业的底线。

也许电影院会有变化,但它不可能变成一个纯粹线上的东西,我们现在是在一个比较非常的时期。

Q2:各位嘉宾有没有注意到各大电影节在疫情期间的创新举措,可否展开分享。

李洋:我觉得电影节期间的创新都有价值,但意义不大,毕竟疫情对于电影行业的冲击非常大。

电子骑士:电影节很多的举措,我觉得它的影响会在以后显现。

现在我们是在求生,想办法应付面前的一些困难。

但长远来看,对于导演创作的影响,对于投资人的心态的影响,对于选片的态度的影响,这些目前都是看不出来的。

可能两三年之后,才能看出来疫情给电影行业带来的影响究竟如何。

包括我们从电影中得到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肯定都跟疫情之前很不一样。

持续关注电影,其实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生活。

△《锈与骨》剧照Q3:李洋老师的新书以及耐安老师制片的电影,什么时候能与观众见面?

李洋:我个人一直在跟我的太太,肖熹老师,在写关于戛纳电影节的历史的书,已经写了七八年,我们争取尽快出版,谢谢大家关心。

耐安:关于新片,我们期待疫情赶紧过去(笑)。

原文详见「和观映像」:https://mp.weixin.qq.com/s/cch_cciVm54aq8YXOcaBkA

 10 ) 就像是一场救赎。

电影的开头很荒芜,一对父子沿着公路不停的走,到处昏黄一片,感觉路人说话好像都冒着白气,小男孩却穿着凉鞋,这到底想讲什么?

我多忙啊,连去了解地球是绕着太阳转这样的知识都要提前想好这有什么用的人,我不想浪费两个小时在一部无聊的电影上。

说归说,笑归笑,自己选的电影就是跪着也要看完。

父子俩一路搭便车,坐火车上找别人吃剩的东西果腹,最后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姐姐姐夫家。

作为一个长期看国产片和日韩剧的人,那里面的俊男靓女,永远阳光灿烂,永远青春美好,是的,每个人都不怕冷,只怕丑。

可这部戏,导演就用摄像头真实的记录,只剪不调,给演员们连妆都不画。

于是在还没看懂剧情的时候,我看到了每个人凌乱的头发,眼角的皱纹,甚至脸上清晰可数的雀斑,有点触目惊心,我的问题。

这对父子就借住在姐姐家的车库,姐姐帮外甥咨询上学问题,男主找了一份在酒吧当保安的工作,平淡无奇。

男主上班第一天,酒吧里的一对男女朋友打了起来,男的把女的打的满脸是血,长期练习打拳的男主自然把他俩拉开,女主一边往出走一边拒绝男主要帮他打的的建议,够飒。

可是打她的男的还没走远,在不远处叫嚣着,不依不饶的架势,女主只好和男主一起

女主是虎鲸训练师。

失去双腿后和男主第一次外出。

当男主经纪人。

回到海洋馆和虎鲸互动。

男主抱女主去游泳。

回家,坐在车上清理伤口,少不了的聊天。

没错,看到这我也知道这俩人以后肯定有事,缘分来了,每个人就跪接吧,我还有必要看下去吗?

准备关掉的时候男主说:“你是干什么的?

穿成这样是做妓女吗?

”(大概意思)我觉得有意思,这人嘴怎么这么贱啊,男主和女主不是应该相识相知相爱,然后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嘛,你这么会聊天你妈知道吗,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我继续看。

任何一个女生被陌生人问了你是不是妓女时一般都不会很开心,女主让他:“闭嘴!

”到家了果断下车。

男主在刚才拉架时扭伤了手腕,想去女主家借冰块冷敷,于是开了口,女主一开始拒绝,但是想到家里还有人,觉得可以让他上去,这个世界并不是充满强奸犯的好吗。

然后我就看到了没有女主个头高还婆婆妈妈的女主现男友,男主自己去找冰块冷敷,根本不鸟他。

然后看到了女主贴在墙上和蓝鲸的合照,对女主高看一眼,毕竟是能和鲸鱼照相的人,不一般。

男主很骚的在墙上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后走了,然后很长一段时间,上班下班泡妞锻炼,和女主没有交集。

下一幕女主换上了潜水衣,走向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下巴微抬,略略骄傲,她是水上乐园里的虎鲸训练师,像一个将军。

远处是欢呼的人群,天上有灿烂的阳光,水里是颜色和线条都堪称完美的虎鲸表演,看这段时没有理由的我却握紧了拳。

是的,难道是背景乐《fire work》太燃了,让我有点紧张,一场水上表演而已,为什么要演这么长时间,太整齐漂亮了,一定有事要发生。

下一秒,一念间,一头虎鲸在跃出水面时出现意外,直接撞向工作人员和工作室,天啊,可是直到最后一秒,我仍能看到被搁浅的鲸鱼的一切还是那么完美。

屏幕黑了一秒钟,然后就看到病床上躺了一个人,全身插满仪器,镜头往下,她的膝盖以下部分,没有了,没有,了。

什么东西会生锈?

我知道不锈钢不会生锈。

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什么会让你站起来,我想是骨气。

厄运降临后,人的反应无非四种,震惊(你们把我的腿怎么了)——拒绝相信(手里握刀片,自杀未果)——自责(都怪我,要是我当时不……就好了)——接受(是的,我的腿没了,我还活着)。

于是女主坐上轮椅,一个人在公寓里生活,拉紧窗帘,我连光都不想看到,空气都在嘲笑我,然后看到了墙上男主留下的电话。

两人见面了,男主其实在新闻上看到女主出事的新闻,没有太多的话语,男主拉开了一点窗帘,提议出去走走。

此时像是秋天,水边,男主倏的就下水了,像鱼一样畅快,女主身体不适,心理不合,发着愣,犹豫着。

男主抱她下水,我一度认为这是俄国电影,说的话也听不懂,见面也不Bonjour.而且男男女女这身高,这体格,眼睛都要醉了。

女主到底是驯兽师出身,水性极好,即使没了双腿,仍然能与海浪试比高,出水的一瞬间,宛如新生。

之后两人就像老朋友一样,时不时见见面,聊天游泳,我从女主的眼睛里看到,她有点儿喜欢上男主了。

男主带着儿子生活,生活中不断有自己的新炮友,他找到了一份打黑拳,类似赌博的活动。

女主要求一起前去,去到了那里,透过女主的眼睛,我看到了最原始的身体本能,每个人都很健壮、嚣张,到处都是血和尖叫。

这些是生活中最真实的东西,伤感难过顾影自怜是什么东西,女主看了看男主的脸,抬头看了看天,舒出了一口气。

“我还活着,本不必退缩。

”于是开始装义肢,接受痛苦的训练和恢复期,女主可以拄拐走道了。

甚至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又回了一趟海洋馆,虎鲸看到她亲切地游了过来,仍然会随着她的手势来回游动,感动。

闭上眼睛,感受到风和阳光,一切都变了,好像又没有。

随着故事的发展,两人就像是男女朋友一样相处,女主也不再怯懦,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像明星一样,男主打这种黑拳也需要经济人为他联系工作,谈妥价钱,出于信任女主接手了这个位置。

当我看到女主拄拐在人群中走出,我不仅感叹生命的坚韧,你无法改变世界,你只能改变自己,世界不能击败你,只有你自己。

这是一部法国电影,我却看到了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每个都像是一支队伍,在不停地战斗。

最后一部分男主带儿子去山上滑雪,一转身,儿子掉进了冰窟,男主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入水寻找(女性思维,一次夭折一对)。

他迅速扒开雪找到儿子的位置,生生用拳头砸裂冰层,把儿子救了出来。

经过三小时抢救,儿子最终醒了过来,我也舒了一口气。

作为一个长期打拳击的硬汉,他其实和儿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有一次他抱起儿子要求亲自己一下,儿子拒绝了。

5岁的男孩难免有任性哭闹的时候,他一烦躁能直接把儿子丢出去,头磕在柜子上也觉得没什么。

不是说资本主义有一套先进的与小孩沟通的方法吗?

怎么不像念经一样的重复“baba love you.”我看看到了另一个事实,我没那么爱你,我在学着爱你,我爱你,我们是一样的。

他也拨通了女主的电话:“……他一个小时前醒了过来,我差点以为我要失去他了,刚才我吓坏了……”终于,哭出了声。

就像是一场救赎,男主和女主互相施救。

儿子不小心掉进冰窟。

《锈与骨》短评

欧洲电影更贴近真实的生活,或者说就是生活,电影仿佛没有什么主题,就是在一段特殊的时期的一段影像记录。非要说双方都在成长的话也很正常,人在任何时候都在成长,在特殊时期快一点而已。生锈的身体与破碎的手骨,人世间本没有完美,在残缺中挣扎成长,在丑陋中孕育新生。

7分钟前
  • 大圣娶亲
  • 还行

除了玛丽昂·歌迪亚露点再没什么意思

9分钟前
  • 2wice
  • 还行

玛丽昂演技大赞啊!画面感也很好,还有剪辑

14分钟前
  • 百慕大扣扣
  • 推荐

清冷的温暖

19分钟前
  • 老卵袁
  • 推荐

属于开头很不错但越到后面越崩坏的电影。不过玛丽昂歌迪亚的演技值得一看,她断腿后在阳台上重新练习起自己控制虎鲸的动作有戳中我的心,我觉得这段可以称为全片高光段落了。

23分钟前
  • Rábano
  • 较差

当那双假腿出现在模糊的视野里的时候,她是他的女神

25分钟前
  • 安静不安静?
  • 推荐

刚直男看了4星欢欣鼓舞,女的看了2星呵呵就将;后期挺好,截肢简直毫无破绽;片不如名的又一典型

27分钟前
  • Cult & Cute
  • 较差

真心觉得男主完美啊!肚腩震颤的画面我都觉得完美啊!

31分钟前
  • 仨门儿
  • 推荐

音乐选择很失败,男主角还不错。很多人说他们是从约炮变爱人,根本不是那样。男主角一开始是不敢去跟女主角说爱的,因为心底有自卑。那么粗鲁不懂表达感情的人却对她那么温柔细致

35分钟前
  • 蘭女
  • 还行

在不知道简介的情况下看一个名字很文艺的法国片就容易看到一半还是不知所云,但真正看完会觉得名字很有韵味。其实挺佩服法国人的艺术天赋,无论是生活琐碎事还是人生起落事都不会拍得俗套。男女主人公为梦想而努力、慢慢担起责任的历程很令人感动,水下的镜头都又美又残忍,音乐和表演大赞。

39分钟前
  • Sophieven
  • 推荐

失去是成长最好的老师。

41分钟前
  • 甜春宝
  • 还行

一盘散沙,毫无意义,又臭又长。

44分钟前
  • 小易甫
  • 较差

之前期望过高所以有点失望女人励志男人成长

48分钟前
  • 了花
  • 还行

一个残疾少妇拯救了一个打黑拳的混蛋男人,混蛋男人走上职业拳手辉煌道路并且感悟到了人生真谛.....另:这截肢是怎么拍成功的

50分钟前
  • Bomb
  • 还行

结尾让人纳闷与主题偏离过远,之前的情节也有些不合理之处

54分钟前
  • sAviOr
  • 较差

Audiard电影里的人都冷冷的

57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不同于好莱坞感情戏的简单粗暴,法式文艺浪漫爱情永远洋溢着淡淡的温暖。两个人的感情一点一点慢慢滋长,或许像《神雕侠侣》蕴涵的哲学一样,当两个人都不完美,才会有更纯粹而平等的爱情。ps:我玛丽昂不化妆也一样漂亮!

60分钟前
  • Odair
  • 推荐

配乐需谨慎,常见案例诸如过满、过傻、瞎鸡巴煽情等等。更多的时候它关乎导演的艺术修养。例如这位,开场2分钟那小段惨歌彻底摧毁了我的观影兴致。

1小时前
  • 芳心纵火犯
  • 很差

1星只给片名。非常平庸的一个大杂烩,却伪装成文艺片的样子,直到收尾的记者+闪光灯+慢镜笑脸终于绷不住了,逼格掉了一地。失败。

1小时前
  • 黑森林
  • 很差

呆萌脸的脑残男用一身横肉(褒义)和傲人性能力拯救了美丽断腿女驯兽师,然后自己的脑残也被女驯兽师驯化了——嘛剧本太慢导致后面太赶,很多镜头极其漂亮,最美三个段落都是给玛丽昂的,尤其是阳台上练习训练手势那段,但是背景曲居然是果婊你玩儿我?明明其他选曲都那么有水准的。

1小时前
  • Abe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