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部电影适合作为话剧上演,而不适合拍成电影。
因为导演显然要郑重地展现人物洪流汹涌而又被压抑着的内心世界。
尤其是影片中三个长镜头,主角大段的内心独白。
一是肖可在林先生家倾诉自己的寂寞,希望二人能互相安慰二是何伟解释自己少年时的杀人动机三是高圆圆最后的解脱陈述。
但这些都是意味深长、让人物形象复杂深刻起来的台词,只有话剧观众才有耐心对待它们的预期,而且放在电影里,一些观众可能感到造作。
另外,肖可绑架姐夫的疯狂,放到舞台上也许会像《恋爱的犀牛》里马路绑架明明一样震撼。
2 “第三个人”也许不止指一个人。
首先当然是指肖可。
电影的英译名“unfinished girl”是对她最初的写照。
她是一个受照顾的,只需要盯着自己痛苦过日子的孩子,因为有姐姐担任母亲角色为其担忧,有姐夫担任父亲角色为其张罗。
另外,她对于姐姐和姐夫来说是情感上的企图插足者——尽管现实中她勉强管住了自己,只是借修书架的时机撒撒娇。
她确实有点疯狂地爱上了自己的姐夫,陷在恋父情结里。
直到经过弑父与听了姐夫的隐秘内心,意识到他比她更可怜、更残缺后,她才得到了解脱,实质上也是原谅了一切。
我觉得此时,她已经斩断了对姐夫依恋,成为了一个的独立且懂得宽容的人,算是完成了成长使命的,尽管经历是残忍。
片尾若仍称她为“unfinished girl”,似乎不太公平。
其次,第三个人也可以指旁观他人幸福,进而妒忌和破坏美满的人,这不仅包括肖可,也包括少年时,因自卑与高傲而导致心理扭曲、杀害了肖可父母的何伟。
3 主题可作不同解读。
从肖可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从何伟与先生的角度说,这是一个关于人性善恶与个人奋斗、命运的偶然性等复杂关系的故事。
林先生与何伟是小学同学,如今却截然相反。
林妻子离去,生活潦倒,企图割脉又试图跳楼。
何伟却婚姻美满,事业有成。
曾经杀人的何伟,后来却成为一个真诚地用自己手上的资源帮助别人的人。
而看起来人畜无害林先生,最后选择了杀人。
何伟的善具有偶然性,一次拔牙,让他与妻子之间产生了情感链接。
也许,事业的成功,挤身富裕阶层也让他不需要再靠征服他人来满足自尊心理吧。
林先生的恶也具有偶然性。
他本来只想自杀,肖可的电话,肖可恰好是受害者,都是意外。
神叨叨的片子,导演一定觉得自己很伟大,写那么多无聊的台词,还让演员来充满感情的演出来。
真不容易啊,高圆圆……感觉这部片成本真小,戏几乎都是室内场景,靠的是演员的功力和台本。
台本咱就不说了,几乎没什么张力,情节太弱了,何伟最后那么简单就承认了犯罪事实,而且还解释了一大堆,我都不好意思听下去了,这么散文化的语言,导演还是去写写文章好了,戏剧就别捣腾了。
我看到介绍就进来看了,一看始徐峥演得那个男人老实可靠,对家人很好,怎么也不可能与变态的人联想到一起。
看到最后我都觉得有点残忍了,就让他好好的生活下去不好吗?
干嘛非要揭穿他呀。
不过人犯错了终将要为自己行为负责任的。
高圆圆那时还好青涩呀。
陶红在里面演得不错,很贤惠,很温柔。
徐峥那个男同学出现的有点诡异。
那个时候的徐峥演技也没现在这么好,听说这是徐峥还没出名时候演的电影。
其实我觉得还不错阿 什么节奏啊 张力啊 导演功力啊 灯光啊 什么的我是不懂 没看过大家说的那个 寄生人 那么不做对比 单单就看这部片来说 我觉得这个片子还是可以吸引耐着心看下去的 ,而且相对于我心目中 的 国产的悬疑片 来说 ,已经是超乎我的预期了的。
首先 我觉得 这个片子 其实是 看不懂的 这部片 是需要 去体会的我个人认为: 单反是自尊心特别强烈的人 假如曾经经历过 自卑 屈辱 被最信任的人欺骗 和后悔 强烈挽回 等等 纠结的心理历程 我想这类人应该是很能体会这部片子 比如 小时候 被无良的老师欺负 内心的那种恨 幻想长大了能弄死这个老师 (可见杀人的欲望 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或者是 原来觉得最不可能的人 却背叛欺骗了你 (那种内心的纠结 会不会也让人做出如同本片里 高圆圆 一样的事情来?
那种一遍又一遍的在寻找到底什么是真的 什么是假的)又或者是 家里贫穷 其他人轻而易举得到的 自己却费了好大力气 (就像徐峥小时候的那种嫉妒,敏感)等等之类的事前,体会过的人都知道 不见得都是多么大的事情 却那么轻而易举的激发人心理的那种 强大的恨我觉得 其实徐峥 最后说的那些话 其实就是本片的 事实,个人不太认同:全部是高圆圆钻牛角而幻想出来的,而徐只是在没办法的情况下 给了高一个 他幻想出来的故事。
的 这种说法。
为什么呢 ?
应为 在高的男喷油 去见徐峥的时候 高的手表 确实是响了 而徐峥 最后也说出了这一个细节 所以我觉得 徐峥后面说的 确实是事实而本片中的 徐峥 恰巧生在了一个 可以释放这种强大的如同魔鬼一样的恨意的年代 有恰逢当时的那个年龄 ,于是就如同着了魔道一样 无法控制 以至于 高父母的一句“要不要喝点水?
”就让徐峥愤怒到杀了他们 为什么呢?
因为 徐峥觉得屈辱 他在白天时候刚刚批斗过他父母 到了晚上 他们再见到他的时候 居然不害怕 居然还可以问他和不喝水 徐峥觉得 没人把他放在眼里 他怀着:让你门见识下我的厉害 看你再敢无视我” 这样的心态 恼羞成怒而后 他还不罢休 还怀着 :“ 劳资还日了你门的女儿”这样的心态和高的姐姐结婚说到这一点 其实也很有意思 最后结局很多人看不懂 为什么徐铮一直不承认 到后面 qj了高之后 突然就承认了 感觉很突然 但其实是一个心态男人极致的那种情绪 很多时候 是通过 做爱来表达的 一个男人在非常非常爱一个女人的时候 会控制不住想跟他做爱而在 极端愤怒 极端屈辱 忍耐一个女人到极限的时候 也会想通过“日她”来发泄 他们似乎是觉得 通过 “日” 是一个男人给女人最大的屈辱到后面 日子久了 徐也老了 恶魔之火渐渐熄灭了 这种安详 有依靠的感觉 让徐觉得“善良很好”让他看见曾经自己是那么自卑 脆弱 风怒 于是 他想和自己对话了同时 他也极力的想要保护住现在拥有的一切 维持这种和平 他真的不真的不想失去这一切 所以 高怎么拷打他都不承认 而且他都能 原谅 而那种原谅几乎已经是超过正常人的底线的原谅 更加证明了 徐铮是内心有愧的(不过在这一段里面 我也差点觉得 这一切是高钻牛角了)当最后高的那一榔头 虽然没有打到徐 却终于击穿了徐最后的心里防线 将徐心中的恶魔释放 徐又通过男人特有的那种 表达极端情绪的方法 也就是 “日了那个女的” 发泄了心中的极端情绪 于是到最后 徐也不需要再隐藏什么了 。
在说高圆圆 一开始那么那么的风怒 到后面知道真相后 而且还被qj 反而那么平静 这个怎么说呢,怎么说呢 。。。
高 要 的就是一个了断吧 所以肉体经历的什么不重要 反正是要死了 我觉得 高之所以那么风怒 很重要是因为 高 爱着那个好的徐铮 到后面他发现了徐是这样的人 高内心无比纠结 所以明明知道就是徐干的 并没有直接杀了徐 应为她是爱过他的 所以不愿意相信 所以 他非要非要让徐铮亲口说出来 反正她要死了 就等徐亲口说出来 好让她彻底看清 彻底释怀 彻底的了无牵挂
大部分国产影片只分两类——无病的呻吟和无喜的狂欢。
以至于任何一部稍稍符合逻辑的国产影片都能让我欣喜,遗憾的是这部影片属于前者。
现在的戏子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但显然他们更看重后者。
高于生活意味着可以标榜自己属于一个更高的阶级吗?
当他们在自己意淫创作的天堂中美梦时,渐渐会成为一个被生活不屑一顾的没落过客,一些可怜的戏子。
演员的身体不属于自己,属于导演。
导演呢?
是属于观众还是属于自己?
不过他们快要忘记但恰恰应该牢记的是,观众属于自己,不属于戏子和导演。
观众的视觉不是试验田和垃圾场。
短时间内不会再看国产电影,特别是GDB审核过的。
心灵的扭曲有时候是很可拍的!
影片的意义是很好,每个人都需要心灵的救赎,善良能带来内心的平静。
影片的质量见仁见智吧。
不是很惊悚,但也不为过吧。
还是推荐值得看看的,毕竟有实力派的演员高圆圆和徐峥在呀!
我认为“第三个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的那个隐形人,每个人都有的。
心怀感恩,我本善良!
我是看了囧途后查找徐峥的电影才回过头来看这部电影的。
大多数人都说这片烂。
前面的情节我就不做过多表述了,高圆圆绑架徐峥以及被徐峥强奸之后的对白是这影片之精华。
不看这里就等于没看过这部电影,他们最后的对白是影片的重中之重,也是导演对这部电影想表达的思想所在,特别是高圆圆最后一句“你走吧”给了生活中我们深深的思考。
把影片推向 高潮的同时也给影片画上完美的句号。
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是体会不到那三个字深深的含义的.....
第三个人,给的字幕是unfinish girl,不完全的女孩或者说不完整的女孩,不完整,意味着分裂,毫无疑问,肖可分裂了。
她用林木代替姐夫,这一点从三分半的自白就可以证实,另外姐夫一句也没提过林木,并且与林木的对话实际上也没有问题。
姐夫杀了父母,按时间顺序来说,第一是确实照片认得太快了,你会用心看你老婆妹妹父母的照片吗?
第二姐夫的自白很有力,没有人会把细节编的这么完整去撒一个谎。
从打开车门和哭泣可以证实,被自己的谎言感动到哭,我是不信的。
最后,就是年龄的问题,已经说了是在北方的一个小镇,小镇政策的落后或者说正是因为文革结束了姐夫杀人才能体现出他的恶。
让由恶到善的转变变得更明显。
最后姐夫是自杀,林木用一辆破车撞死了姐夫,而那辆车原来就是开着盖子在修理厂的,又怎么会有一辆车,什么也没修,从修理厂开出来。
另外,在已经证实林木是虚构的情况下,林木的自杀倾向也可以证实姐夫的自杀倾向。
个人觉得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有漏洞的话可以讨论。
个人认为,话剧化的语言形式不能掩盖演员在这部影片的出色发挥,无论是徐峥还是高圆圆都做出了生涯中较好的一段表演,如果换成是一部英文片,用一种大家区分不了的语言模式,绝不会是现在的评分和热度。
不知道是我一直对徐铮太有好感还是什么,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始终都不觉得是徐铮杀了小可的父母。
记得有个镜头,林木和一个男的抽烟,我觉得那的男的才是送手表给他的那个杀手。
而林木去餐厅问他的时候,何伟也很坦诚,说我叫何伟可我不是你的小学同学,我不是在这里读的小学。
总举得一切的都在说明徐铮不是凶手。
或者在wenge的时候,徐铮也做过类似的事,所以他在后来面对小可时能编得那么顺溜说他怎么怎么杀了她的父母。
车门的问题时我觉得唯一有力量能说明徐铮心里有结的。
但是,那也许是说小可打开了他多年来不愿意面对的过去的一些事情,但并不是杀小可父母。
再来,小可和何伟的对话中始终没有提到林木这个人的名字,好蹊跷,既然要对质,为何不把名字说出来,徐铮只是说陌生人陌生人。。。
一切都在走向庸俗化,徐铮说了几次这个话,这其实和某些理想是很矛盾的,人的理想要想实现,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善良的,正如希特勒,其实他的理想也是想让他所爱的那部分人能过上很好的生活,这兴许是太狭隘了,可是,当善良了,这一切也实现不了了,说什么天下一家人的那些话也很没意思了,谁能把天下都用善良聚在一起啊?
人和人之间总是有隔阂的。
然后理想没了,剩下的只有庸俗。
没说庸俗不好,这也许是所有人最后的归宿,很少有人能带着极强的激情和理想活到死的那一天吧!
徐铮只不过遇到小风,早点走向庸俗而已。
徐铮说他以前没有杀人,以后也不会,已经善良了,又何必再去杀人呢!
再来说说小可为何怀疑何伟吧,首先是名字,毋庸置疑,林木说出这个名字,小可肯定把他指向徐铮。
但是我在想,有没有可能这里体现了一种很爱,但是得不到,于是我们需要出口,把爱变成了恨,极端的恨,逼徐铮,最后徐铮QJ了她,她知道这不是她想要的,可是心里的心魔终于还是出来了,不再折磨她了,虽死,但也比较好了。
其实第三个人可能是很多东西,可能是人的意念,小可极端的念头可以是第三个人,差点让他杀死徐铮。
而wenge时期人们的念头也是第三个人,杀死了那么多的人。
最后,影片的结尾,林木杀死徐铮,在我看来是怕他们当初做的事暴露,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凶手。
这也是为了保全自己而不惜伤害自己的念头。
unshined girl ,或许是指小可的命运吧!
有病,死或者不死,这很难说。
她和林木在一起,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她和真正的凶手在一起,而且是杀父丑人,而她和姐姐都不知道。
一切都是未知,未来会有多少的第三个人,我们不得而知。
《第三个人》号称是一部国产悬疑片,于是我下了看看国产悬疑片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是一部烂得绝对可以让你呕吐的电影,真的不如去动物园看猴子扔猴子屎。
全片大致如此:高圆圆绑了徐峥,质问徐峥你有没有杀了我父母,有没有有没有……,徐峥说,我没有我没有,你这个疯子,我真的没有。
然后徐脱绑并强奸了高,然后躺在高身旁说,是的,就是我杀了你父母,接着徐对着镜头一口气朗诵了一篇足有两千多字的感慨命运的散文,然后高也对着镜头一口气朗诵了一篇足有两千多字段感悟人生的散文。
完,出字幕。
这,就是国产悬疑片。
http://wuqing.org
科班尖子生拍的烂片总还是比业余导演拍的烂片高明百倍的,至少还有些大卫.芬奇、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影子在里面。但程耳电影的短板也完全暴露出来了,叙事技巧虽然高超但立意和主题深度太过平庸,本片如果着眼于一个放下屠刀的恶人如何想做一个平庸的善良人、又纠结于自我救赎与以掩饰恶行之中的细节,而不是大段大段背台词,效果要好许多。
呵呵。我真是有时间没处烧。
一个追求认同的疯子,在婚姻中得到满足;一个追求真实的疯子,在一夜情中达成所愿。可是认同意味着面具和虚伪,真实意味着洞察和蔑视。命运把互为第三者的两人绑在一起,面对互相激发出的作为第三“者”的他我,只剩下混乱的无人理解的的交换与妥协,只让人唏嘘当初让人变疯的是什么。可惜故事还是单薄了些,不得不用支离破碎的叙事拖慢节奏
逻辑不通 神神叨叨 叙事还乱 不太适合普通人观影。程耳确实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还是太艺术家了一些。
挺有风格,但台词部分太诟病了,实在生硬的很。
长镜头忒多了点。。整那么长的沙翁式台词是文艺片么?就海报有那么点儿惊悚片的味道~
在高清电影频道看的,这真是一部话剧啊,虽然豆瓣上差评如潮,为毛我觉得还不错呢~
看不懂
2008年1月10日
挺喜欢海报的..可是硬把太多东西塞在1个半小时里面了
不应该是电影,而是日记
可以看出导演有想法、有野心,其他方面作为处女作不能要求太高,但台词实在是硬伤,期望程耳在未来十年能把这个短板补上。
全篇拖沓,镜头语言匮乏。看着导演貌似在省胶片的样子。剧情发展得非常缓慢,也没有亮点。我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不知所云
2008/12/8凌晨CCTV-6。作为悬念片,很差(1星);作为情感片,一般(3星);平均,较差(2星)。
有时并不是为什么活着,而是靠什么活着。PS,理想一词好刺耳。
蒙太奇的节奏有点多,悬疑足够到底。对人性的挖掘比什么x生人强太多。
………
这些是我的问题,我还有别的问题。我相信你有很多你的问题。
有点装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