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冀、徐速二位编剧扯淡的能力算在下领教了,二位“好女之心”这两年已经表现得够了,仿佛稍微有点姿色的女人,这俩编剧就开始兴冲冲的安排主角跟她们发生点什么,原著没有男女关系的两个人,到了这俩编剧手里,一定会发生点什么,原著完全没有的东西,这俩加剧情也要使之发生点什么,有这俩货当编剧,能不拖沓吗?
为了将盗墓故事讲成农村爱情故事,这俩编剧准备了拿手的桥段。
1.sb男配及两个小弟的各种尴尬对话(营造了农村三角恋气氛,使剧情更加“饱满”了)2.漂亮女人洗澡,男主躲在帘后(这么牛掰的剧情都让你想到了,好莱坞编剧算个鸟啊)3.漂亮女人莫名其妙的病了,男主有机会表现了,剧情就这么开始扯淡,两集4.到第六集的时候,各种人物感情开始升华,主线已抛掷九霄云外台湾腔可以忍,胖子不胖也不是不能接受,但编剧能不能不要将你那“跟美女谈恋爱”的喜好,没完没了、不死不休的拿来糟蹋盗墓剧?
请问冯冀、徐速二位编剧,请问你们凭什么觉得自己有能力随便修改一部广受好评的作品?
标题说你们自大就是根据这一点。
你们该不会以为自己曾经编剧过的影视剧,其精彩程度超过鬼吹灯吧?
你们那些产品,我百度过了,如果真是那些东西给了你们修改鬼吹灯的勇气,那么恕我直言,你们自我感觉太特么良好了,自大到把自己的垃圾当宝,把别人的精品当草,不要脸到没边了这部剧给3星,道具,特效,演员各一星。
另外,不要动不动就怪广电总局,据我观察,广电并没有特别偏好“漂亮女人扯犊子”剧情。
有些编剧只有强行解释,把设定当对白给演员读,满屏的尴尬,还特么好意思把锅甩给广电总局,真特么够不要脸努力提高讲故事能力吧,中国观众的胃口总会不断提高,广电给你们背锅的日子不会很久的
鬼吹灯系列网剧的一部,也是费振翔团队最初拍摄的作品,总体水平中等偏上。
此剧的故事在原著小说中独立于主线存在,属于番外篇的性质,对于初次接触鬼吹灯的团队,用这部起手相对轻松一些,至于剧情上对原著的不少改动,以及人物的增减变化,从再创作的角度来讲也无可厚非。
这部剧集的问题不少,亮点也颇多,属于典型的低开高走,前十集和后十集完全不在一个调性上,前面大量与主线关系不大的文戏让故事节奏极为拖沓,后面进入正题才有了鬼吹灯那味儿,在悬疑感的营造、特效的制作、道具的应用、外景的布置和摄影的审美等方面,此剧还是用心良苦的,演员的选取有很大争议,阮经天的口音和发型是最大槽点,但看久了也会慢慢习惯,可喜的是无论主角配角,在演技方面都还说得过去,人物代入感过关,台词里很多富有时代特色的耍贫嘴,其实是可以大量删减的。
管虎这位导演,不进管不好自己的人品作风,对作品也是胡乱的编排,该剧在有原著的参照下,还能拍出这个鬼样子,也是一大奇景,该剧的主角“黄皮子”,也就是黄鼠狼,每次出来的画面着实“可爱”,但问题是,这动画特效一眼假啊,是宁花5毛不花一块么?
在真人伴随下,显得画面格格不入。
第1集12分15秒,当胡八一第一次喊胖子的时候,我笑了,你家胖子是这个造型的!?
第2集5分30秒,按照后来敲山大爷的说法,胡八一手里的罗盘是清代摸金校尉做出来的,但这罗盘中的立起的四维转动模型,是不是太超前了,那时候有这科技?
第7集20分38秒,一行人跳进深渊被吹上来,这么大的上升气流人都吹起来了,燕子的帽子还好好的戴着?
这Bug有点明显吧?
第13集21分,胡八一爬竖井管道,中途从这么高的地方掉下来,竟然被人徒手接住了,还是从伸出的洞口中,这人的臂力莫不是“李元霸”?
牛顿的某板子都压不住了😓 另外,在该集和下一集中,人们躲避怪兽锦鳞蚺的追击,而一堆女主女配都纷纷叫喊胡八一小心,听多了不仅闹心,原著中是这样吗?
第17集和第18集的Bug是连着的,第17集17分25秒,画眉失心疯抢夺盒子,问题是原著画眉就没有进入百眼窟,拿来的这桥段?
而下一集28分16秒,画眉答应敲山去搞复活仪式,也是为了救八一,但八一追过去后,明显多次喊话画眉,她充耳不闻还是打开了铜匣,这明显前后Bug,不仅和书里没有这个人物对立,也让观众摸不着头脑!
第19集第4分钟,前面剧情,胡八一多次开枪打不准,这次面对离自己很远的画眉手中的黄皮子,他竟然打中了?
枪法突然猛进?
第12分22秒,也是Bug剧情,一行人在古墓河水中,周围爬满了虫子,他们是怎么脱险的!?
突然镜头一转,他们就走在草原上了,管虎拍的这么简略你家里人知道吗T^T最后一集中,23分48秒,丁思甜在搞笑,这平坦的草原你扔龙符能扔几米远?
既然要销毁这个灾星,不怕其他牧民捡去吗!?
而画风一转,多年后,竟然在胡八一包里现身,这样的结局只会让观众一头雾水,而不会为结局的“奇妙”而欢呼!!
电影《老炮儿》的导演拍了网剧——《鬼吹灯之黄皮子坟》。
转载南都全娱乐
多年前,导演管虎曾经很清晰地把电视剧和电影分成两件事:一个是干活,一个是做事。
似乎做事比干活更加精致和高级。
而如今他拍了网剧,也再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一回,他依旧把剧和电影比作两件事:但是一个是吃饭,一个是品红酒。
品红酒有逼格,但人不能一直在品红酒。
管虎导演在电视圈和电影圈来回穿梭,最早被定位为文艺片导演,但突然从电影圈扎进了电视圈,在电视剧圈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又折回了电影圈,这回,他再次出人意料地拍摄了他的首部网剧《鬼吹灯之黄皮子坟》。
管虎说,每一次改变总是会被人瞧不起,但“如果你不去拥抱它、了解它、深入它,你可能就站不到时代前沿了”,不管是品酒还是吃饭,“首先,这事儿自己得喜欢”。
《鬼吹灯之黄皮子坟》7月21日即将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南都记者提前看了6集。
为什么导演拍出了写实版的《鬼吹灯》?
对原著有哪些保留、哪些改动?
为什么王胖子又瘦又帅?
为什么胡八一有台湾腔?
永远被人批评的特效该如何实现?
气势磅礴的场面是实景拍摄吗?
这些问题,导演管虎都跟我们聊了。
[7.21独播]《鬼吹灯之黄皮子坟》阮经天徐璐探秘地底世界 1做电影的瞧不上网剧?
“我不需要‘干活’了,所以只追逐乐趣管虎对网剧最初的兴趣来源于国外的季播剧,而《鬼吹灯》系列“恰好就有点儿这种季播剧的意思”,所以“特别感兴趣”。
管虎说,“当年,在电影不是特别景气的时候,电视剧发展势头很好,我去拍了电视剧,但在当时,拍电影的去拍电视剧是被人瞧不起的。
后来,电影好了以后,我回来做电视电影(专门为电视播放而拍摄的电影),结果又被电视界瞧不起。
再后来,我做电影的时候又突然发现了一种叫网剧的东西……我是一个性格多变的人,如果我喜欢做这个事情,就会觉得挺有意思的。
”虽然每一次选择都被另一个圈子里的人“瞧不起”,但他的选择似乎都有顺应时代潮流的意味。
Q&A南都:在你心目中,电视剧和电影是怎样的定位?
管虎:我的经验来源于电视剧,虽然曾被瞧不起,但它给我带来了很多好处。
比如,拍电视剧时积累的演员资源、美术资源、拍摄手段,后面拍电影的时候都用上了。
而这次拍网剧,我相信也会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电视剧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严格的说,它能让你保持一种敏感度,让你在不停地在创作,其实,我到今天也没停下来,一直还在做,只不过我有点像监制的状态。
电视剧与电影对我而言,有点像生活中的吃饭和品红酒。
电影,有点儿品味红酒的那股劲儿,但是饭你还得吃。
南都:早年间,你曾说过电影是做事儿,电视剧是干活,现在还这么认为吗?
管虎:几年以前确实会这么想,当一个人穷的不行的时候,肯定需要挣钱,但当解决了物质追求,要的就是精神追求了。
目前对我来讲,我不需要干活了,我吃的也挺好,穿的也挺好,不需要干活挣钱了。
所以现在,我就只有一个选择——全是从乐趣出发了。
南都:你怎么看待国内的网剧市场?
管虎:它就跟咱们去年电影市场一样,热钱纷纷进来,再纷纷离开。
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过程,一切才刚刚开始,网剧的发展过程最终会水落石出。
我们也在探求什么才是成熟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乐观,我觉得网剧会越来越好,市场特别繁荣昌盛。
2这是写实版《鬼吹灯》?
“写实的冒险青春片很多人提起《鬼吹灯》,脑子里首先蹦出的是“天马行空”“志怪奇谈”这样的字眼,但导演管虎用了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形容词——写实。
《鬼吹灯》写实???
是这样写实的么?
↓
管虎这样评价《鬼吹灯之黄皮子坟》——“接近乡村野史,像是真的发生过一样”,最吸引他的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是讲述人物成长的冒险青春。
他的定位:“这是一部青春片。
”而因为喜欢这种冒险青春,所以“上赶着就来了”。
Q&A南都:出品方怎么说服你拍《鬼吹灯》的?
管虎:好像没有人说服我。
最早,刚出现网剧这种形式的时候,有人找过我,我特排斥,我说不做,看不上那东西。
后来就有人埋怨我,你看你当时没做吧,现在那部网剧怎样怎样了,我脑袋里就留意了那部网剧的播放情况,心想原来是这样一种的形式。
这样对网剧有了初步的概念。
至于《鬼吹灯》,我几年前就注意了,我就想,要是《鬼吹灯》来找我,会是怎么样的?
当他们来找我的时候,我说,“好,就试试”,顺着这个方向走走看,没准还挺有意思,就这么一步一步的,没有谁来说服我,我们自己“上赶着就来了”。
其实是因为喜欢,要不然就不做了。
当时说要拍《鬼吹灯》的时候,大伙都很吃惊,但是我是深思熟虑了的。
南都:看《鬼吹灯》的原著是什么感觉?
管虎:人都是慢慢变的,刚开始我对网络小说,也多多少少会有点排斥的心态。
但进去之后发现,它跟我们常规的文学作品是不一样的。
这么多人喜欢它,到底是为什么呢?
就开始琢磨这个事儿,后来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点,就决定做。
南都:喜欢它哪个点?
管虎:其实《黄皮子坟》它特别写实,接近乡村野史,就跟真的发生过一样,这种乡村野史感就特能吸引我。
故事本身有一种青春冒险的色彩,它有青春片的色彩,又有冒险主义精神。
那些东西非常吸引人。
南都:能不能理解为你喜欢那个年代的青春感?
管虎:它跟年代没关系,人身体里就应该有这样的东西。
青春有很多种,这种就叫冒险青春,先不管它是不是探险,故事本身是有色彩的,我们生活中实现不了的,但在那个环境里它实现了。
我跟所有人说,咱们得让大家觉得他们可爱,让观众觉得他们可爱,它不光是胡八一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这个可爱劲儿其实就是从男孩儿到男人的成长过程。
3改编多吗?
“不要只是尊崇,也要引领原著党是观众中最难讨好的群体,而拥有众多“灯丝”的《鬼吹灯》必然会面对原著与改编的矛盾,稍有不慎就会被原著党的唾沫星子淹死。
记者问管虎会不会有压力,他回答:“做任何事都会有压力、都会担心,但结果只有一个,你还要是抬起头来做。
你看我每拍一部戏都有一堆骂的,这很正常,有什么关系呢?
做好自己的事情,其它的跟创作者没有关系。
”对于创作者来说,如果顾虑太多就会束缚了手脚,很显然,管虎不想让自己的手脚被束缚。
他说:“既然是管虎来做,就不要天天嚷嚷着、玩命的讲尊崇,咱们是不是也可以稍微尝试着引领一下?
它是一个系列剧,不是一锤子买卖,从《黄皮子坟》开始,我们能不能让它逐步落地?
我想要写实,拍出来要像真实发生过的那样,不想太虚化、太天马行空,先不管天马行空是好是坏,那个东西至少不太合适我。
”
Q&A南都:原著改编成影视剧,哪些是一定要动的,哪些是一定要保留的?
管虎:安身立命之本是人物,中国电影缺的是人物。
不是故事讲得不好,而是缺人物的树立。
你现在能记住的好电影,全是人物栩栩如生的,情节差不多都快忘光了,但你会记得人。
中国电视剧也缺这个,我希望把人物先做好,用各种手段去梳理、塑造人物。
到拍第二部,第三部的时候,再看能否把电影感放进去,但这也是塑造人物的一部分。
别的我觉得不需要改动,原著情节好,我们得尊重人家。
南都:刚刚你讲到落地跟天马行空的问题,你会觉得让它落地、有真实感会更高级一些吗?
管虎:谈不上高级不高级,所谓的“落地”并不是拒绝天马行空,而恰恰相反,是让你更容易接受天马行空。
让观众逐步进入到那样一个迷幻的世界,相信它是真的,我觉得这是需要引领的,需要影像的魅力。
文字可能几句话就描述了,但影像需要这么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你拍出来的东西首先你得自己先信了,能说服自己,才能让别人相信。
南都:很多人会觉得,当文字影视化的时候,很多想象力实现不了。
管虎:很多东西你无法实现,但却要去实现,乐趣不就是在实现的过程中吗?
这两年,我可以去拍很多有把握的戏,但我更愿意选择一个没有把握的戏。
当你没有把握、没有做过这个事儿的时候,就会去设想,这样可能吗?
告诉自己,它一定可能、一定能做到,就看在实现的过程中怎样去保留。
这个探索的过程就是乐趣,这不是好事儿吗?
南都:你觉得你对原著的改编大吗?
管虎:这个得别人说,不能我说。
我们的原则是尽量不要动,还是尊重它,不会改编太多。
南都:在《黄皮子坟》里,我们看到了很多轻松搞笑的戏份,这是刻意加进去的吗?
管虎:没有刻意,任何事儿都得有喜感,喜感是故事里面比较高级的东西,不是喜剧是喜感,似有似无的,他们逗的那个劲儿,是我们需要保持的。
4胡八一有台湾腔?
“原音比配音更生动,贴合人物是第一位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中,胡八一是靳东,但到了《黄皮子坟》中,胡八一是阮经天——一个更加年轻的胡八一。
阮经天是管虎挑的,他一直很敢用年轻演员。
Q&A南都:阮经天那样一张洋气的脸,配上那个年代的台词,你不担心观众会出戏吗?
管虎:不会,他天生有一种魅力,我们一群人坐在一块,所有人都会注意到他。
他是一个冒险精神极佳的人,会去玩很多很危险的运动,真的就是胡八一的那种感觉。
关于配音的问题,我曾经尝试过给小天配北京话,但是不行,听着太难受,它让人不够生动。
我们尝试过配音,但后来发现,他自己的声音更贴合这个人物。
所以,我还是选择了人物第一。
人物的塑造,口音不是最重要的,我也不想给他负担,所以我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小说中,胡八一本身就有福建的背景色彩,我们这么安慰自己,也希望将来观众能接受他的口音。
南都:这次拍出来的阮经天,我们有点诧异,印象中很帅的男孩儿往糙里整了。
管虎:也没成心往糙里走,只是那个年代的人物就应该是那样的形象。
他也不叫糙,经历了磨砺,就应该是那个样子,所有东西都是人物第一,不管你之前是什么样子。
南都:没有想过要去做一个很帅的胡八一?
管虎:如果是人物需要一个特帅的,我也会做。
但是,在这个部分是不应该的。
南都:但是王胖子很帅,而且还不胖。
管虎:很多人小时候都叫“二胖”,实际上长大后一点都不胖,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我希望的效果是——“哎呦,这次王胖子是这样的,有点意思啊”,这样的话题讨论可能吸引力更大,因为有新鲜感。
南都:拍完之后,你觉得阮经天完成了你心目中的胡八一吗?
管虎:他没拍完我就觉得他是了,在现场大家都叫他老胡,我觉得他具有小领袖的气质,也有非常强烈的冒险感,其实刚开始我不太相信他有那个睿智,但他反而演出来了。
南都:《黄皮子坟》启用了很多新人演员,你怎么调教年轻演员?
管虎:说到调教,一些演员都要感谢我,他们会觉得我是对的。
我对演员的要求是,在片场,首先你把手机拿走,别在现场看手机,在片场哪有时间看手机,天天问题都提不过来呢。
这些演员我要把他们往专业化上带,我让他们回去都要做功课,比如揣摩角色的时候,我让他们都写出来,让他们揣摩自己演的这个角色是什么星座、什么血型,为什么会做这件事儿。
后来这些演员都特别感谢我,终于知道拍戏是这样拍的了。
我们觉得这件事儿是非常功德的事儿,对演员的后续发展有好处,而这些演员后来也挺努力的。
结果好是第一位的。
5故事结构反常规?
“好作品不会赶节奏,相信观众能接受《鬼吹灯之黄皮子坟》中有大量有年代感的台词,现在的年轻观众能接受那个年代的台词吗?
剧情用了大量的铺垫,观众能接受这种叙事节奏吗?
如果前四集节奏不够快,会不会担心观众就此弃剧?
这些问题管虎也一一作答。
Q&A南都:这个片子有很多有年代感的台词,你会不会担心年轻的观众不能理解那时为什么那样说话?
管虎:恰恰相反,我觉得这样太好了,终于有一个能引起他们不理解的、能琢磨的事儿了。
这是好事儿,为什么成坏事儿了呢?
所以我不仅没有担心,我还反而希望有更多、更强烈的有年代感的东西出来。
但也建立在一个前提上,观众爱看这个剧,才会去琢磨那些台词,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全是扯淡了。
南都:现在的电视剧经过市场洗礼之后,创作者一定要把剧情最精彩、最好看的地方放到前几集,前面几集节奏往往很快,但是《黄皮子坟》不一样,它有非常足的铺垫,要看到后半段才会有一个集中的爆发,但是这对普通观众的耐性是一种挑战。
管虎:《老炮儿》在剧本剪辑阶段,所有人都提到了这点。
我还是认为,人物最重要,扎扎实实做前期人物和前面的段落,后面的完整性才会更好,就跟《权力的游戏》一样,先立的是人物而不是情节。
我一直认为,好作品不是这样赶节奏的。
我特别相信观众,即便今天很多观众接受不了,但是到了后面,大部分观众就有感觉了。
6特效“五毛”还是“一块”?
“全中国的导演没有一个人会对特效满意国产剧一直被诟病特效“五毛”,而当特效流程化操作之后,还会不会“五毛”?
管虎导演的特效管理一直是比较好的,所有特效在现场拍摄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大致的小样,现场进行瞬间合成。
管虎的经验是:“特效要从一开始就开始做,从建模开始,很多特效在拍摄过程中就要做完了,拍完以后只剩下修。
特效实现的过程要从一开始就想好,如果全部拍完才开始做,肯定会糙,时间也就来不及了。
”但即便是这样,他依然认为,特效是一个无止境的东西,全中国任何一个导演,没有一个人会对特效满意。
Q&A南都:成片的特效效果,你满意吗?
管虎:特效这事,你问全中国任何一个导演,没人会满意,也永远不会满意。
它就跟跳高似的,跳的最高的人也会失败,但是他已经是跳的最高的了。
它是一个无止境的东西,永远有问题,所以我没有满意,我对特效从来就没有满意过。
其实,特效也不是最重要的,做特效,是因为它对人物有帮助。
南都:《黄皮子坟》里有很多气势磅礴的场景,是不是大部分都是实地拍摄?
管虎:大部分是,但是也有特效。
为了拍一场戏,我们还租过几百亩的草场。
南都:在片子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大场面,甚至有上百匹马往一个方向跑,跑到那个栅栏里面,怎么实现这种场景的?
管虎:最难的不是实现,而是真实操作中它很危险,从摄影师到副导演都有生命危险,那么多马冲过来,踩到人就麻烦了。
你只能依靠当地牧民的经验,你只能去相信他们,那些马都是他们自己养的,基本习性他们是能掌握的,他们说行就行,不行就不行。
我拍动物戏拍的特别多,当初《斗牛》就是拍牛。
任何事情、即便是最难的事情,你只要钻研进去了、专心去做,其实就没那么难了。
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告诫所有人,专注下来做这一件事儿就没那么难了,扎进去就行。
南都:拍《鬼吹灯之黄皮子坟》,你会用做电影的思维去拍摄它吗,还是会刻意做出改变?
管虎:我是一个多变的人,我敢这么做,肯定不能拿电影去套,拿电影套这事儿就拍不下来了,我还是在找一种方法,介乎于电视剧和电影制作之间的东西。
比如一些特别大的场面和实景拍摄,有时候也会想,咱别白弄了,弄完在小屏幕上别人也看不出来,但是最终还是一拍脑门,“不行,还是得弄”。
南都:有人说,在拍摄过程中你是一个不太会妥协的导演,在拍摄难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别人或许说换一种方式,放弃一些东西,但是你不会?
管虎:我现在的快乐来源于这么多年的折腾,我基本上有一个成熟的团队了,都是多年合作的。
我觉得特别幸运,他们在我身边、了解我。
其实,我没有妥协,但也没有勇敢,我就这么一个生活方式,所以大家司空见惯了。
没有说我非得坚持,该达到的标准一定要达到,不达到就不行,这是肯定的,这所有人都知道。
是原著粉,但没看过后四卷。
所以只说这剧。
一颗星给尚可的场景特效(包括合成的黄皮子)和服化道,一颗星给几位颇有味道一看就是戏骨的配角们,梁静简直就是影后!
几位主演,不仅是小天,所有人都觉得有儿化音和“俺”字就是北方土话了吗?
对,我都不求老东北话,就说北方话。
全程台谱+科班台词(俺从东北那nà嘎gā大dà来lái的dè...燕子你台词课谁教的?
余秋雨吗?
)。
好友给我发来一张图,主创解释小天的口音,不知道管导真的这么说了还是怎样,说原著胡八一是福建人,有口音无所谓。
无所谓么?
闽南语系能跟粤语系一样吗?
管导是有多不在意口音这件事?
上次在六爷儿子身上打脸打不够疼吗?
至于剧情,没看过第五本确实不知道在讲啥。
拖沓,跳戏,真是头一次觉得作为正版鬼吹灯周边,彻底别跟寻龙诀比了,精绝古城它也够不着,估计只比牧野诡事强点有限,九层妖塔至少有个外星概念(好吧虽然也不怎样)。
P.S,有一句话说的没错,“脑洞时间更加精彩”,确实比正剧好看。
P.S.S,所有盗墓剧都有个王胖子,这角色我只服刘天佐版(只有这个角色,作为稻米,市面上所有盗笔IP剧我骂都懒得骂)。
期待已久的一部剧,但一打开就快被胡八一的旁白给雷出去了,全程一股浓浓的台湾腔,太出戏了 就不能给请个配音演员吗?
虽说这年头一个个觉得演员自己配音更有诚意更有感情是敬业表现但你这也太出戏了 接受不了!!!
另外,胖子你可以改名了,演员一个比一个瘦,除了嘴巴嘚吧嘚吧停不下来有点符合形象你这个小眼镜可以被当做小白脸我都不敢认你是胖子还小时候胖你丫咋不胖到大!
鬼吹灯原作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三步一个机关五步一个要害的冒险故事,大约在名导演看来这样的故事天然不入流,不够人文,于是大改,落笔千言,离题万里,改出个不伦不类的东西...这里说黄皮子坟离题,并不是说一部剧所有内容都要为主题服务,轻主题重细节的佳剧也不是没有,不过细节不能乱写,马丁花大量笔墨写小恶魔的爱情,最后回归到他跟他老爹反目,马丁要塑造凌冬下的人性光辉,小恶魔就是有人性光辉的人,他忠诚重视家族,却要与家族敌对,这样才圆润合理,马丁不会花大量篇幅写小指头怎么理财的,数学多好之类的,那与主题无关。
一部作品如果大量内容与主题相违背,就是致命伤,细节写的再好也没法救。
实际上黄皮子坟这部剧无处不在做分散主旨,削弱主题的事情。
首先情节安排上主次不分。
黄皮子坟里面意味不明的加戏太多,其实精绝古城也给安立满加了不少戏份,也很成功,也就是说故事不是不能改,但是前提是跟主线相关。
这部剧一开始弄一帮骨骼精奇的东北老太太用来干嘛的?
致敬周星驰呢?
傻冒三人组出镜不少,跟“人熊”大叔演了两出搞笑剧,还偷了风水秘术,就算不是宿敌,好歹也是重要的线索人物吧,结果轻描淡写就死了,后面被彻底遗忘,那前面这些篇幅是用来干嘛的?
胡八一单枪匹马去控制马群,展现了跟本剧宣传中标榜的青春成长团队合作毫无关系的个人英雄主义,这样的设置除了让男一号装B自嗨,对整个作品的基调可有帮助?
何况后面马群又被放跑了,前面的忙活用来干嘛的?
然后就是气氛控制莫名其妙。
一部剧当然立体点更好,但是一致性还是要保持。
supernatural可以让前一季当反派的恶魔后一季变队友,制造点价值观上的丰富性,但是不能把抓鬼改成抓宠物小精灵。
一部悬疑剧——既然你不可能完全抹消悬疑的内容,必然气氛要凝重,你加入点感情成分,要是为了危机关头体现人性之类的东西服务还好,要是塞一堆狗血内容,那不如去拍肥皂剧。
最最基本的,作为一个悬疑剧中的怪物,黄皮子阴森,诡秘,甚至恶心,如附骨之蛆,无所不在,阴魂不散,半夜敲门,甚至吊死同族来施咒,结果做个可爱风萌萌哒的雪貂出来打地鼠,这又是为哪般?
最后就是角色选择让人大跌眼镜。
你拍剧给人看的,胡八一的口音,王胖子的体重,丁思甜的颜值,你觉得不重要,观众觉得不能接受,死刑。
编导一脑门子道理得用银幕语言阐述,访谈时道理讲得再天花乱坠也白瞎。
何况事不过三,剧里面原作三个主角全都先天不足,这是摆明了跟观众作对?
那还怎么立人物呢,立给谁看呢?
非要说的话,配角倒是演的还不错,管虎的老婆也是亲自上阵,把供销社大妈演的活灵活现,但是观众是来看供销社大妈的吗?
不是,喧宾夺主。
配角演的越好,这部剧越失败,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当然了,还有一些槽点啊、穿帮啊,比如胡八一那个自带陀螺仪的高科技罗盘,前一幕什么都没有,后面突然变出鞍鞯之类的,跟前面那些硬伤比起来算是小巫见大巫,没必要一一列举了...这部剧拍摄道具特效等等都是不错的,但那说明摄像水平高,技工水平高,TD水平高,CG艺术家水平高,不是你编导水平高。
导演的核心地位,源自剧情在一部剧中的核心地位,如果用大场面掩盖剧情不足,那不如去拍开幕式,何况这部剧特效也没有做到极致,可以罔顾剧情的程度。
事实却是导演和编剧没有做好本职工作,反倒生生加入了无数自己的想法。
然而既然是改编,必然不可能另起炉灶,你总不能让胡八一抽出根魔棒去挑战黑魔头吧?
那么也必然有一些不能修改的核心元素在,首先必须保证这些核心元素立得住,这是大前提,然后才能考虑加些花活。
不然好比你去做手术,外科大夫缝针都缝出花了,但是病灶没切干净,给你肚子上绣个清明上河图也没用,你买涨吗?
导演编剧肯定不会不懂这些,然而做改编时总是爱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要是写的比原作者更好,你还改编干嘛?
你直接写小说不是更省事?
人还是要有敬畏心的,不要觉得鬼吹灯能火是因为读者SB,背后还是有很深邃的理由的。
你不尊重读者,读者也不尊重你...
盗墓系列影视剧,因为有强大的原著粉作为基础,因此每一部推出的时候热度都很高。
如今《鬼吹灯》系列已经出了四部,这些男演员中,谁是你心中的胡八一?
赵又廷 鬼吹灯之九层妖塔九层妖塔应该算是鬼吹灯系列中口碑最扑街的一部,应该也是赵又廷从影生涯中被黑得最惨的一次吧?
其实真的不能怪赵又廷,主要是改动太大,已经完全脱离了原著,观众有情绪也是在所难免的。
陈坤 鬼吹灯之寻龙诀这些年陈坤的作品很多,质量也都比较高,胡八一并不算他多么经典的角色,不过真的很帅啊!
虽然这个版本的胡八一造型有点邋遢,但仍然藏不住陈坤的盛世美颜啊!
靳东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靳东大概是这几个版本中最符合观众口味的胡八一了,不论是神态、表情、动作、声音都相当符合原著中胡八一的形象。
该剧也是目前为止口碑最高的一部。
不过,原著党的票选中,刘烨的呼声其实一直是最高的
阮经天 鬼吹灯之黄皮子坟阮经天和以上三者不同,他饰演的是青年时期的胡八一。
但他的台湾腔配音,一直被观众诟病。
能否逆转口碑,还要看后续剧集中的表现了。
其实我本人挺反感《鬼吹灯》分开卖版权,因为都是分开拍摄,也没有说明先后顺序,这样会导致没看过《鬼吹灯》原著的观众对胡八一的形象很模糊。
我个人感觉,青年时期的胡八一和中年时期,状态差别还是很大的。
不算原著党,至今还只看了四部,所以还是不多说了 …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谁才是你心中的胡八一呢?
作者:郭北北 图片来源:网络爱娱乐,爱追剧,爱生活。
我是郭北北,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郭北北”
当成革命小将的青春冒险物语看,这部剧还挺有趣。
缺点:1,女主过多,感情戏过多,多集注水。
很多地方只能快进2倍跳过。
2,鬼吹灯系列最有趣的一个地方是各本小说里的故事互相承接,互埋伏线。
小说结尾引出了陈瞎子的身份是很巧的构思。
剧里却删了。
3,最后一集居然没对老羊皮的诡异殉葬方式做解释。
4,关东军堡垒里,我想看的是蚺而不是蜥蜴 。
13到15集的打斗场面只能说一般。
优点:1,魔改让敲山老汉成为主boss其实挺妙的。
将小说里本来关系不紧密的两个故事捆在一起设了一个大局。
同时敲山老汉前期对胡八一的利用也在促成他成长为摸金校尉,多多少少展现出了他的一些成长心路2,第二集多加了一次下黄皮子坟。
五氧化二磷那段笑死 3,由抓到假扮的人熊引出胡八一找金矿的这段改编也算环环相扣。
另外剧里加了搞笑三人组去找金矿这段,被许多观众吐槽。
我觉得合理加入与胡八一一行构成对比很OK,问题是出在围绕这三人的狗血尴尬段子太多4,胡八一通过开枪催生龙气进入黄大仙庙比较有脑洞 5,引入两个白皮子为了复仇,跟着胡八一来到内蒙草原的情节。
编剧这么改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进一步串联两个故事,也增加了后面发生的一系列稀奇古怪的事的合理性6,17集大战尸参的场面很精彩 ,超出预期
7,关东军堡垒里幽暗惊悚的环境刻画不错,有盗墓冒险氛围
关东军要塞
发现有毒雾气
遇难苏联科学家遗骸
大鲜卑女巫
大鲜卑女巫
类似食人草的尸参
终极boss 传说能召魂的青铜匣子
埋葬大量干尸的龟息之地
无目龙符,这里挖了坑,此物肯定还有下文8,电影质感,画面唯美。
大兴安岭雪景和内蒙古草原真是美如画。
当风光片看也值了
网剧《黄皮子坟》早在《精绝古城》播放时便已种草,好容易熬到开播,当然一睹为快。
上次因为《精绝古城》充了企鹅的VIP,这次当然接着派上用场,据说能多看几集呢。
和老公搬了小板凳,两人脑袋凑一起,围观手机。
听说炎夏天看这种片能消暑,悬疑、灵异、东北冰天雪地,想想也的确是呢过让人脊背发冷的消暑利器呢。
看完一集,确切的说是半集,的确凉快了许多,倒不是因为悬疑、灵异和冰天雪地,而完全是尴尬的。
勉强看完一集,再提不起精神往下看,老公心疼花钱了的VIP,咬着牙熬着夜看了下去,早晨问他观后感,他打着哈欠说:“真没劲。
”的确没劲。
没劲并不来自悬疑剧该有的悬疑因为看过原著而被天然剧透,想当初看《精绝古城》时,一样知道线索发展,但一样不妨碍我看得津津有味。
没劲也不是来自对剧情的改动。
著作改编成影视剧,改编是不可避免的,一些细枝末节在原著中旁逸斜出可以充字数、便于情节展开,但若要装在影视剧有限的表现篇幅里,进行必要的压缩、整合是必要的,这也不是《黄皮子坟》被喷的要害关节。
从表面看来,《黄皮子坟》拍的很合格,很细致,中规中矩。
比如符合时代风貌的语言、环境,比如东北农村的大碴子味,这些做的都很到位,也成为《黄》的拥趸支持的有力证据。
但《黄》已经做到了这样细致入微这样用心,但为什么会被人喷,为什么会被说“没劲儿”?
委屈吗?
我觉得一点都不委屈它。
“没劲”是对它最到位的评价,丝毫没有冤枉它。
因为它细致入微的用心,我们不能说它拍得烂;但它虽然细腻,虽然力图想证明自己的丰富,但它还是像一只设计感十足但已经空了的塑料饮料瓶,看起来完美,却什么用场也派不上。
所以是真没劲。
《黄》空有一副好皮囊,内里却空洞无一物。
看起来它设计了许多自以为很新的情节,很有趣的台词,可是失去了原著的精髓,这些所谓的设计就变成了没有根基的浮夸与做作。
《黄》自从确定主演阵容就一直在标榜,这是三人组年轻时发生的事儿,所以这是一部青春戏。
青春戏哈,放眼过去,国产剧里能及格的青春戏有几个?
再说了大家要看青春戏,去芒果台看狗血大戏就好了,为啥要看这种大锅菜似的年代、灵异、悬疑、惊悚、乡土等诸多元素一锅乱炖的青春戏呢?
这些元素随便拽出一个都能单独做一部大戏,为什么要像炖菜一样搅和在一起呢?
再说了,我们为什么要看《黄皮子坟》呢?
因为它是《鬼吹灯》这个系列的一环。
所以无论它怎么改,《鬼吹灯》标志性的作品元素、作品精神不能丢。
《鬼吹灯》的标准、精神是什么呢?
不是蜡烛,不是粽子,而是它开创性的探险加民俗的新的讲故事的方法,每一个看剧的原著党在乎的就是这一点,如果连这一点都被创新性地给改掉了,那怎么能让人满意?
创新不是坏事,但若是为了标榜自己的特色,为了创新而硬着头皮创新,就难免尴尬了。
就说剧组标榜的青春戏吧,虽然演员是新演员、年轻演员,但思路还是老一辈人想象中的青春,为了跟早已逝去的青春扯上边,难免得多多洒狗血,多多加些提升色香味的食品添加剂。
原著里,胡八一和胖子在《黄皮子坟》里确实经历了青春的爱恋,但他们对丁思甜的爱恋,符合那个年代的含蓄,符合初恋的朦胧与美好,点到即止。
然而在这部网剧里,在目前可见到的几集中(拖沓也是一个大问题,对于主打悬疑的网剧来说,情节拖沓是最要不得的),主线一点影儿都见不着不说,胡八一和贫嘴的胖子就已经按捺不住地和目前可见的几位年轻村花眉来眼去了。
我说身为男猪脚,就不能有点男猪脚的矜持吗?
着什么急呢?
拿谈恋爱当饭吃吗?
齁不齁?
分寸拿捏不好,主题难免跑歪。
剧情已偏,口碑当然扑街。
在主架已哄然倒塌的时候,男猪脚油头粉面一口台湾腔,胡八一未经shirly杨点拨就知道自己是摸金校尉,随便一个山庄小村就各路隐士卧虎藏龙,诸如此类小BUG就早已不是问题。
按国剧品质平均分,可以打三星,但作为《鬼吹灯》原著粉,还是要扣掉一星。
只是,可怜了我那VIP。
还可以啊。虽然前面节奏是慢了点,但剧情也还是不错啊。顺便说句,满屏的挑演员不是的也是够了,你是多有金马奖评委的心!
王胖子比胡八一还帅,太不科学了。
我认为以管虎的能力不应该只能拿出这种品质的剧来。
一拖再拖终于看完了,大家有些过分苛责,作为一个看了原著的人,我感觉已经很不错了!一千个人看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具像化的影视作品怎么能满足每个读者的还原想象呢~
阮经天徐璐其实可以的。这片子布景不错啊,不过节奏会不会有点拖沓啊,悬念铺叠得也不是很好,看到后来有点麻木了。
悬疑片啊!!
首先画面质感很好,雪山深林都是实景年代背景没有违和感很好,黄皮子的特效一看就不是5毛钱。其次阮经天的台湾音口竟然不违和,反而是其他人的口音怪怪的。胖子不胖就算了,为什么又是一个惹祸精的人设!5.6集大部分都是东北三人组的戏份太拖沓。最后一点一些村民的台词用词太低俗了,这都能过审?
挺过前面七八集乡村爱情故事,转场到内蒙古草原寻找百眼窟就还行。只是选角确实太失败了,胡八一不痞,王胖子不胖,几个女角色也难以让人满意,胡乱增加的感情戏更是画蛇添足……
属于那种一开始很期待,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的剧,就酱紫。
哎?这个没打分,当时看真是惊艳啊
胖子不胖,胡八一不痞,还有脸不配音,反倒画眉配了个音,cao!女主口条得有多差,导演得对男主多有信心!还有有些地方乡村感太突兀了,原著背景衬托出来的是野性不是土味!搞笑桥段也常常来的不是时候,让人出戏!当然,摄影、调度、特效、场景、后期制作之类还是属于国内顶尖的!
相比之下,精绝古城那部真是太好看了,这部槽点太多了。
7分 日常节奏紊乱+配角抢戏+无脑注水 墓下精彩 基调和画面满分 情节有删减但是友好猜测是为了过审
这评分是不太低了点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2811193
看得出来花了点钱,能坚持看完多亏了小天。( 瘦人就不能叫胖子么谁规定的(๑‾᷅^‾᷅๑)
才看三集,直接睡着了两集!精绝古城带来了过高的期待。人物选择,音乐,剪辑都差太多!
画面考究,剧本改的烂
场景好看,可以截图回去当气氛图参考了。这个色调和雾气,啧啧
管虎这种流氓能拍出个什么片出来?演员也是一塌糊涂,出了先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