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女儿
女兒的女兒,女儿们的女儿,Daughter's Daughter,My Daughters’ Daughter
导演:黄熙
主演:张艾嘉,林嘉欣,刘奕儿,洪林小湛,赵文瑄,周采诗,艾琳·阿黛尔·克拉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24
简介:耳顺之年活得悠然自得的金艾霞(张艾嘉 饰),突被通知在纽约做人工生殖的小女儿(刘奕儿 饰)车祸身亡。在处理后事、对成功胚胎的去留做出抉择的同时,她将面对当年出生即被送养的大女儿Emma(林嘉欣 饰)。做决定的时刻;她,抑或她们,会如何选择?详细 >
9.12 TIFF首映 很难说台词和剧本哪个更尬 为drama而drama 浪费了一个这么好的题材 PS以及我居然没有认出赵文瑄
虽然有点母性绑架的意思,个人也无法理解对孩子的向往,但通过张艾嘉的表演,这个发展还是蛮合理的,可能是出于愧疚或者对女儿爱的延续所做的决定。对比就是祝你幸福里,失去子女的老人争夺胚胎像是奔溃后紧握救命稻草那种执着更让人恐怖。万幸她所享受的自由生活还能继续。除了赵文瑄突然变爷爷辈有点意外,其他人都演得蛮好的。
涉及的女性议题都很有话题性,但电影本身剧情还是很八点档,起承转合工整到无任何意外发生,黄熙相比《强尼凯克》也并没有让人看到多少进步。
看了没啥感触,但同伴感動到不行,电影果然是很私人的东西。
有点过时的故事,爱林嘉欣。以及赵文瑄好突兀,全片最差。
一个多数是大量两人对话的舞台剧中近景,穿插少量的一个人生活的街拍城市环境取景,一种后工业时代的孤独感(一直认为当今时代家庭这种模式是很脆弱的)。细致入微,导演真的有在认真观察生活(甚至我怀疑像是自传)。导演并未去思辨LGBT之于东方传统家庭观念的冲突(李安式),而在于思索三代母亲人生责任和选择之于带来一个生命的挣扎,但是这个力道就弱了,所以文本看起来单薄,而且最后居然还是回归保守主义结尾。闪回塑造心理挣扎,有些段落略拖沓。这故事演员的空间发挥可以很大,女演员表演非常棒,张艾嘉真是游刃有余,张力非常好,情绪该来的点都非常到位且从不过猛,本片是可以拿影后的那种表演。林嘉欣也很棒。7.3
角色之间完全是僵硬的,很不协调的呈现。片尾的你怎么想与录音室版有些许区别,这版更好听点
拍得很笨拙,张艾嘉和林嘉欣动容的对手戏救了这部电影。其实我好希望我的妈妈能像张艾嘉饰演的母亲,先做自己,先爱自己。
还,行,吧。我看捐赠也是一个选项,如果不想让自己太累的话。但有的人可能有精力养小孩,谁说的清,都是自己在过自己的人生。我从不觉得丢掉孩子不养孩子是啥罪过,每个人都得先保证自己的生活。不过看得我有点迷惑,emma和妈妈对话那条线,是两条平行线吗?怎么感觉前后好不一样。
节奏上总有种格格不入,不仅让角色间充满隔阂,让观众也产生断断续续之感。
張姐的大女主戲,幾乎滿到每一場戲她都在,既要完成人物對白推進情節發展,又要醞釀情緒在長鏡頭的運動中,會有些許割裂的觀感,但還是捕捉到了一些非常動人的時刻。無論如何,有這樣的對手,鍾雪瑩的女主角含金量很足。和每個角色產生關係,直到套上「女兒的女兒」這個萬能的結構裡,去講一個很當下的議題討論,但看到趙文瑄這些熟悉的面孔有彷彿回到了90年代的華人移民故事裡。
5.5/10 想探讨的东西完全不能从表演中体现出来。
不想女儿生孩子的母亲和想要成为母亲的女儿之间的故事,她们彼此就像一座围城,城里的母亲吃够了苦所以拼命阻止女儿入城,城外的女儿却想着成为母亲那样的人而吃尽苦头。影片最妙的是大女儿纽约陪伴的时光全是母亲的幻想,母亲将对离世的二女儿的思念与对遗弃的大女儿的愧疚,全都在与幻想的大女儿的对话中和盘托出,就像那句“为什么又是女儿”台词一样,对啊,为什么是女儿,为什么是母亲,为什么是女人?#HKAFF
#HKAFF# PE 映后
我怎么觉得全片最弱的就是剧本啊,只有人物关系和行为逻辑,但是没有填充他们的血肉。妙处在于,人物之前不论是送养女儿还是久归女儿,她们与女儿的单薄情感不能就这么顺撇处理,情感都在女儿忘后爆发,这种理所应当真的狗血剧了。全片演的最好的是林嘉欣哈,女配提名那位也很莫名。
遗憾电影对“代孕”是持积极态度的。唯一值得圈点的是张艾嘉前期的反母职(但最后还是妥协了)。
“为什么又是个女儿?”太心酸了
#HKAFF21闭幕片 虚实结合的手法和娓娓道来的故事就像那些自然翻覆的断句和踉跄无序的语法。胚胎是三代母女的象征,指出关系陨落的地方。
小女儿根本没准备好,她也不想生小孩,但她女友想要,她爱她女友,所以。大女儿可能是因为很小的时候被送走了,心里有过很多动荡不安全感,所以很想要一个孩子,有一个自己的小家庭。女主小时候意外怀孕,她太小了她根本养不了小孩,把小孩送走是明智的,不然是一起吃苦。很现实的一点是男的又隐身了,没人责怪男的。后来她恋爱结婚生孩子,顺其自然的,像社会教导女人那样,当然这样讲很片面,可能她也觉得时间到了➕也想要个孩子。女主的妈妈这个角色设定很有意思,虽然失智了但依然记得要帮女儿的女儿找领养人家的事情。女主后来很排斥小女儿忽然决定要小孩,是因为她知道“要小孩是需要提前做准备的,主要是心理准备“。这部剧的每一个女人,都在无知地有意识地主动被动地承担责任,女人一辈子都在承担责任。女性命运是什么我们还能做什么,一个议题
题材我还是很喜欢的,张艾嘉的表演也十分有代入感,但是这部片真就浪费了这么好的一个题材。本来女同代孕,母亲救赎,三代/四代女性的成长,女性在家庭、事业与自我实现之间的矛盾与困境,这么多元素互相可以相辅相成,但最后的成片却一言难尽,这几个元素不过融合,且部分插叙有些混乱,过于平淡的处理和过于随意的台词让这部片更像是狗血电视剧而不是认真探讨的电影。